雄性又稱公,在雙性繁殖的生物中,是指其中負責製造精子的個體(或個體的其中一部份)的性別;而負責製造卵子的則稱為雌性。在缺乏雌性的情況下,雄性的個體並不能自我繁殖。
此條目可參照英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來擴充。 (2022年12月29日) |
雖然是依賴雌性而存在,良好的雄性個體在受精過程中對增加、改變族群遺傳多樣性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對於有育幼行為的物種而言,兩性別的合作對於族群的繁衍也是很關鍵的。
表示雄性的性別符號為「♂」(Unicode號碼:U+2642。亦是火星的天文符號)。它的形狀為一個圓圈,並有一個向北或東北指著的箭頭。這代表羅馬神話戰神瑪爾斯的盾牌和長矛。
演化
異配製的進化導致了男性和女性功能的進化[1]。在異配生殖進化之前,一個物種的交配類型是同配的:大小相同,都可以移動,僅被歸類為「+」或「-」類型[2]:216。在異配生殖中,交配類型稱為配子。雄配子比雌配子小,而且通常可以移動[3]。由於沒有化石記錄證明異配生殖的出現,因此人們對其了解甚少。關於異配現象出現的原因,存在多種理論。許多配子具有一個共同點,即較大的雌性配子更容易存活,而較小的雄性配子更容易找到其他配子,因為它們可以傳播得更快。目前的模型常常無法解釋為何同配性現象仍然存在於少數物種中[4]。異配生殖似乎是從同配生殖進化而來的,例如,雌性團藻(一種綠藻)就是從正配生殖類型進化而來的[4][2]:222。儘管有性生殖至少在12億年前就出現了,但由於缺乏異配生殖的化石記錄,很難確定雄性的進化時間[5]。有一種理論認為,雄性是從顯性交配類型(稱為「負交配類型」)進化而來的[6]。
參考資料
參見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