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歐洲文化運動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文藝復興(Renaissance) 指的是一個文化運動,發生在歐洲在14-16世紀間。它先在意大利半島,其後傳播至全歐洲。文藝復興結束中古時期並開始了歐洲的近代時期。在這時期,人民受人文主義所影響。他們相信人的價值比宗教緊要。他們對希臘及古羅馬的藝術及學習有興趣。他們開始欣賞他們身邊的美麗事物。他們相信道理及問不合理的問題。他們挑戰舊的意見及教會的教導。很多的重要的科學發現及發明產生了。 [1]
此條目可能包含原創研究。 (2016年7月18日) |
「文藝復興」一詞亦可粗略地指代這一歷史時期,但由於歐洲各地因其引發的變化並非完全一致,故「文藝復興」只是對這一時期的通稱。這場文化運動基本上以復興古羅馬為名,動機大致上是要改變中世紀社會逐漸嚴重的腐敗,卻不是將古羅馬原樣重現,反而是加入新思考和檢討,所以做出實際上是一種徹底不同的新型態文化變革,其中雖囊括了對古典文獻的重新學習和承接,卻在繪畫方面透過直線透視法的發展,以及逐步而廣泛開展的中古時代教育變革,乃至於人體結構、化學、天文技術和科學知識的追求等等,這些極重要的近代科學發展,除了打破神權時代,也打破了希臘羅馬的古文化。傳統觀點認為,這種知識上的轉變讓文藝復興發揮了銜接中世紀和近代的作用。儘管文藝復興在知識、文學、社會和政治各個方面都引發了巨大變革,但令其聞名於世的或許仍在於這一時期的藝術成就,以及列奧納多·達文西、米開朗基羅等博學家做出的創新貢獻。[2][3]
一般認為,文藝復興始於義大利北部,這與其興盛的地中海貿易有關,商人除了將當時中東和希臘獲得的古羅馬文獻匯集於此進行研究,富裕的風雅紳商更傾力支持著藝術創作。正式的發展是從14世紀托斯卡納的佛羅倫薩開展的,但對此尚有質疑之聲[4]。就這場運動的起源和特點而言,多種理論已經提出了各自的見解,但其關注的焦點不盡相同:其中包括有當時佛羅倫薩的社會和公民的特點;當地的政治結構;當地統治階級美第奇家族的贊助[5];以及奧斯曼土耳其人攻陷君士坦丁堡後,大批流入意大利的希臘語學者及書籍[6][7][8]。史學上關於文藝復興的內容很多且頗為複雜,而「文藝復興」作為詞彙的作用,及其作為歷史過渡期的意義,都引發了史學家的諸多爭論。[9]文藝復興一詞能否作為是中世紀後的文化「復興」,一些史學家對此是持懷疑態度的:他們認為,這個階段只是對古典時代抱持悲觀與緬懷的時期,社會早就不是單純的撿拾古人的思想,反而是巨大創新的重塑了一個時代。[10]而另一些人則關注兩個時代之間的連續性。[11]實際上,現在已有人提出不應繼續使用這個詞彙,因為他們認為「文藝復興」一詞只是現代主義的產物,是使用歷史來驗證和發揚當代理想的工具[12]。「文藝復興」一詞也被用於其他歷史或文化運動,如卡洛林文藝復興和12世紀的文藝復興就是這樣的例子。
文藝復興這場文化運動對近代早期歐洲的學術生活造成了深刻的影響。它從意大利興起,在16世紀時已擴大至歐洲各國,其影響遍及文學、哲學、藝術、政治、科學、宗教等知識探索的各個方面。文藝復興時期的學者在學術研究中使用人文主義的方法,並在藝術創作中追尋現實主義和人類的情感。[13]
在歐洲的修道院圖書館中和沒落的拜占庭帝國里,文藝復興時期的思想家們搜集到了古典時代的文學、歷史和演說文獻。這些文獻大多使用拉丁語或古希臘語寫成,多數內容晦澀難懂。文藝復興時期的學者同12世紀文藝復興時期的中世紀學者最顯著的差別在於,前者將文學和歷史等文化方面的文獻作為新的研究重點,而後者只專注於自然科學、物理學和數學的希臘語和阿拉伯語典籍。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學者並不反對基督教;恰恰相反,這一時期眾多的偉大作品都是為宗教而作,而且許多藝術作品得到了教會的贊助。然而,從文化生活的其他領域可以看出,學者們對待宗教的方式還是發生了微妙的轉變。[14]此外,包括希臘語《新約》在內的大量希臘語基督教著作從拜占庭流入了西歐,這是自古典時代末期後,西方學者首次接觸到如此具有吸引力的內容。這些希臘語的基督教作品,特別是由洛倫佐·瓦拉和伊拉斯謨整理完善的希臘語原文《新約》,為後來的宗教改革創造了條件。
馬薩喬等藝術家們為了更自然地表現透視和明暗系,都在改善自己的技法,努力做到能真實地描摹人體形態。以尼可羅·馬基亞維利為首的政治哲學家們理性地分析政治生活,設法讓敘述符合事實。米蘭多拉的著名作品《論人的尊嚴》(De hominis dignitate,1486年)為意大利文藝復興的人文主義作出了巨大貢獻;文中論述了哲學、自然思想、宗教信仰和巫術這一系列的話題,並以理性為依據,有力地回擊了反對者。除了學習古拉丁語和希臘語,文藝復興時期的作家們還開始更多地使用地方語言寫作;而印刷術的推廣亦使得更多的人能夠接觸到各種書籍,特別是聖經。[15]
總而言之,文藝復興可被視為學者們研究和改善俗世的一次嘗試,他們通過復興古典時代思想和創新思考方式來推動變革。羅德尼·斯塔克等學者[16]認為中世紀盛期發生在意大利城邦的改革的意義並不亞於文藝復興運動,前者產生了回應型政府、基督教和資本主義萌芽的結合體。這種分析認為,鑑於歐洲大國(法國和西班牙)受君主專制統治,而其他國家則受教會的直接控制;因而只有意大利的獨立城市共和國才能從僧院等級承襲資本主義的原則,進而引發了一場規模空前的商業革命,並為隨後發生的文藝復興運動打下了經濟基礎。
絕大部分歷史學家相信,對文藝復興這一概念的闡述源於13世紀晚期的佛羅倫薩,特別是在但丁(1265年-1321年)、彼特拉克(1304年-1374年)的著作以及喬托(1267年-1337年)的繪畫作品誕生的時代。有的學者非常明確地給出了文藝復興開始的時間,最被人接受的是以1401年洛倫佐·吉貝爾蒂和菲利波·布魯內萊斯基這兩位天才雕塑家競爭佛羅倫薩聖母百花大教堂洗禮堂銅門的合約為標誌。[17]而其他學者[誰?]則認為,是藝術家和博學家(包括布魯內萊斯基、吉貝爾蒂、多那太羅和馬薩喬等人)為獲得藝術品創作委託的普遍競爭,激發了文藝復興時期的創造力。但是,對於文藝復興為什麼興起於意大利,以及發生於當時的原因,學界至今仍有着諸多爭議;相應地,也有多種理論用於解釋文藝復興的起源問題。
中世紀盛期的拉丁語學者全身心地研究自然科學、哲學、數學的希臘語和阿拉伯文著作[註 1],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文藝復興時期的學者,他們對重尋和研究拉丁語及希臘語的文學、歷史與演講資料更感興趣。概括而言,這一時期開始於14世紀,與拉丁語時期同步。彼特拉克、薩盧塔蒂(1331年-1406年)、尼科利(1364年-1437年)及波焦·布拉喬利尼(1380年-1459年)等文藝復興學者,為了搜尋諸如西塞羅、李維和塞內卡等拉丁語作家的著作而找遍了歐洲的各大圖書館[18]。截至15世紀早期,已有大部分這樣的拉丁語文學作品被找到;而當西歐學者開始尋找古希臘的文學、歷史、演講及神學資料時,文藝復興人文主義的希臘語時期也隨之開始[19]。
在西歐,從古典時代後期就有對拉丁語文獻的保存和研究,但對古希臘語文獻的研究卻在整個中世紀都極為有限。西歐和伊斯蘭世界分別從其中世紀盛期和中世紀開始,都對古希臘語的科學、數學和哲學著作有所研究;但無論是在拉丁語地區還是伊斯蘭世界,對希臘語文學、演講及歷史作品(如荷馬、修昔底德以及其他古希臘的劇作家、雄辯家等)的研究都未曾有過:在中世紀,只有拜占庭的學者才研究過這些著作。文藝復興時期學者的一大成就,就是自古典時代後期以來,第一次將希臘語文化作品從整體上引入了西歐。該運動讓希臘語的文學、歷史、演講和神學資料重新進入了西歐學校的課程中:這通常會以薩盧塔蒂邀請拜占庭外交官和學者赫里索洛拉斯(約1355年-1415年)到佛羅倫薩講授希臘語為標誌[22],後者的希臘語造詣對此發揮了關鍵的作用。另一位重要的希臘語拜占庭學者是德美特里·卡爾孔狄利斯(1421年-1511年),他在意大利的帕多瓦[23]、佩魯賈[24]、米蘭和佛羅倫薩[25]講授了四十餘年的希臘語和柏拉圖哲學。他的學生有:約翰·羅伊希林、亞努斯·拉斯卡里斯、波利齊亞諾、利奧十世、巴爾達薩雷·卡斯蒂廖內[26]、吉利奧·格雷戈里奧·吉拉爾迪、斯特凡諾·內格里(Stefano Negri)及喬瓦尼·馬里亞·卡塔內奧(Giovanni Maria Cattaneo)[27][28]。
1453年,隨着拜占庭帝國的徹底瓦解,奧斯曼土耳其關閉了它的高等學府。大批希臘語學者因而被迫流亡意大利乃至更遠之處,同時也將他們的希臘語手稿和古希臘語文學造詣帶到了西歐:其中的一部分已在西方失佚了數百年之久[29]。
基於中世紀後期意大利的獨特政治結構,部分學者推理說:當地與眾不同的社會氛圍為意大利出現罕見的文化繁榮提供了必要條件。在近代早期,意大利並非一個統一的政治實體,而是由一些城邦和領地組成:控制着南部的拿波里王國,位於中部的佛羅倫薩共和國和教宗國,分別位於北部和西部的熱那亞與米蘭,以及位於東部的威尼斯。15世紀的意大利是歐洲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區[30]。許多意大利城市就建立在古羅馬建築的廢墟之上;從表面上看,這就將文藝復興的古典性及其發祥於羅馬帝國心臟地帶的事實聯繫在了一起[31]。
歷史學與政治哲學家昆廷·斯金納指出,弗賴辛主教奧托(1114年-1158年)在12世紀來到意大利時,曾注意到這裡出現了一種新的政治和社會組織形態,並觀察到意大利似乎已開始脫離封建制度,將商人和商業作為其社會基礎。與此相關的,是壁畫《好政府與壞政府的寓言》所表達出的反君主制思想;這幅著名的早期文藝復興壁畫位於錫耶納,由安布羅焦·洛倫采蒂繪於1338年至1340年;他通過這幅畫傳達出了對公平、公正、共和與善治的強烈渴盼。儘管受到教廷與神聖羅馬帝國的牽制,但這些城市共和國依舊不懈地追求着自由的理念。斯金納指出當地有很多人都在極力維護自由,例如馬泰奧·帕爾米耶里(1406年-1475年)不僅歌頌了佛羅倫薩藝術、雕塑及建築方面的天才藝術家,還對「同時在佛羅倫薩出現的道德、社會及政治哲學的繁榮」[註 2]發出了讚美之辭[32]。
即使是意大利中心以外的城市與城邦,亦因其商人共和國的政體而備受關注,譬如當時的佛羅倫薩共和國;而其中最為出色的當屬威尼斯共和國。儘管這些政體在實際上仍是寡頭政治,與現代的民主也鮮有類似之處;但他們確實具備了民主的特徵,其響應型政府亦已具備了參與治理的形式及對自由的信念[33][34][35]。這些城邦提供的相對政治自由,有利於學術和藝術的進步[36]。同樣地,威尼斯等位於重要貿易中心的意大利城市,也成為了智慧交匯的樞紐。世界各地的——尤其是黎凡特地區的——商人帶着各自的觀點來到這裡。出產優質玻璃的威尼斯,在這時成為了歐洲與東方的貿易門戶;而佛羅倫薩則成為了紡織業的中心。商業活動為意大利帶來的巨大財富,讓藝術家得以創作大型的公共及私人藝術作品,同時也讓個人擁有了更多的閒暇時間用來學習[36]。
一種理論認為當時席捲歐洲的黑死病在佛羅倫薩造成的破壞加速了14世紀意大利人世界觀的轉變。該理論指出意大利在黑死病期間受到的重創迫使思想家和學者更多的思考活生生的人而不是靈性或是死後生命[37]。不過也有人反對這種理論並指出黑死病引發了祈禱浪潮,並以該時期對宗教藝術品贊助的情況作為論據[38]。不過,這些理論都沒能圓滿解釋為什麼文藝復興在意大利率先出現:瘟疫當時影響了整個歐洲,而不僅僅是意大利。文藝復興在意大利的出現的原因更有可能是以上所有因素的結合[9]。
一般認為黑死病是由從亞洲返回的商船上的跳蚤攜帶的病毒所致,由於歐洲當時缺乏適當的衛生設施,該病迅速蔓延:英格蘭的人口由於黑死病從約4,200,000快速減少至約2,800,000;僅1347年一年,佛羅倫薩的人口減少了大概一半。人口的大量減少導致工人階級的酬勞增高,平民變得更加自由,工人們開始尋找最合適的職位[39]。
文藝復興時期的作品當中,體現了人文主義思想:主張個性解放,反對中世紀的禁欲主義和宗教觀;提倡科學文化,反對蒙昧主義,擺脫教會對人們思想的束縛;肯定人權,反對神權,摒棄作為神學和經院哲學基礎的一切權威和傳統教條;創造一個在任何條件下都十分卓越的、普世的人而不是神;擁護中央集權,反對封建割據,這是人文主義的主要思想。其中,代表性作品有:但丁的《神曲》、薄伽丘的《十日談》、馬基維利的《君主論》、拉伯雷的《巨人傳》、康帕內拉的《太陽城》等。
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歌頌了人體的美,主張人體比例是世界上最和諧的比例,並把它應用到建築上,雖然它們都是一系列的仍以宗教故事為主題的繪畫和雕塑,但表現的都是普通人的場景,將神拉到了地上。
人文主義者開始用研究古典文學的方法研究《聖經》,將聖經翻譯民族語言,導致了宗教改革運動的興起。
人文主義歌頌世俗、蔑視天堂,標榜理性以取代神啟,肯定「人」是現世生活的創造者和享受者,要求文學藝術表現人的思想感情,科學為人謀福利,教育要發展人的個性,要求把人的思想感情和智慧從神學的束縛中解放出來,以及提倡個性自由,因此在歷史發展上起了很大的進步作用。
各地的作家都開始使用自己的方言而非拉丁語進行文學創作,帶動了大眾文學,替各種語言注入大量文學作品,包括小說、詩、散文、民謠和戲劇等。
在意大利,文藝復興前期出現了「文藝復興三傑」。但丁·亞利基利一生寫下了許多學術著作和詩歌,其中著名的是《新生》和《神曲》。彼特拉克是人文主義的鼻祖,被譽為「人文主義之父」。他第一個發出復興古典文化的號召,提出以「人學」反對「神學」。彼特拉克主要創作了許多優美的詩篇,代表作是抒情十四行詩詩集《歌集》。薄伽丘是意大利民族文學的奠基者,短篇小說集《十日談》是他的代表作。
在法國,文藝復興運動明顯地形成兩派,一是以「七星詩社」為代表的貴族派,二是以拉伯雷為代表的民主派。「七星詩社」以龍沙和杜貝萊為代表,在語言和詩歌理論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貢獻。他們最早提出統一民族語言的主張,促進了法國民族語言和民族文學的發展。然而,他們排斥民間詩歌,只為少數貴族服務。弗朗索瓦·拉伯雷是繼薄伽丘之後傑出的人文主義作家,是法國文藝復興民主派的代表。他用20年時間創作的《巨人傳》是一部現實與幻想交織的現實主義作品,在歐洲文學史和教育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在英國,代表人物有托馬斯·莫爾和威廉·莎士比亞。托馬斯·莫爾是著名的人文主義思想家,也是空想社會主義的奠基人。1516年他用拉丁文寫成的《烏托邦》是空想社會主義的第一部作品。莎士比亞是天才的戲劇家和詩人,他同荷馬、但丁、歌德一起,被譽為歐洲劃時代的四大作家。他的作品結構完整,情節生動,語言豐富精煉,人物個性突出,集中地代表歐洲文藝復興文學的最高成就,對歐洲現實主義文學的發展有深遠的影響。
在西班牙,最傑出的代表人物是米格爾·德·塞萬提斯和維加。塞萬提斯是現實主義作家、戲劇家和詩人。他創作了大量的詩歌、戲劇和小說,其中以長篇諷刺小說《唐吉訶德》最著名,它對歐洲文學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維加是戲劇家、小說家和詩人,西班牙民族戲劇的奠基人,被譽為「西班牙戲劇之父」。他是世界上罕見的多產作家,一生共創作了兩千多個劇本,留傳至今的有600多個,有宗教劇、歷史劇、神話劇、袍劍劇、牧歌劇等多種形式,深刻反映了西班牙的社會現實,深受廣大群眾的喜愛。最傑出的代表作是《羊泉村》。
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發展以意大利為中心。文藝復興時期的意大利城市國家中,最突出的有佛羅倫薩、米蘭、那不勒斯、羅馬、威尼斯。人們曾按地域把當時的畫家分為各個畫派。意大利以外,文藝復興的繪畫思潮也感染了北方的德國和尼德蘭等地,乃至整個歐洲。[40]。文藝復興時期繪畫的代表以文藝復興三傑的作品最為突出,包括達文西、米開朗基羅和拉斐爾。此外傑出的畫家還包括安吉利柯修士、馬薩其奧、菲利普·利皮、波提切利、吉爾蘭達約等等。達文西的繪畫以《最後的晚餐》和《蒙娜麗莎》(現存法國盧浮宮)最為為世人矚目,此外還包括他研究動物、植物、機械,以及首次研究人體胚胎的手繪手稿(重要部分現存英國的溫莎城堡展廳)。米開朗基羅的繪畫以西斯廷禮拜堂的壁畫為代表,屋頂正中的部分是「創世紀」重要的各個場景,《最後的審判》也是西斯廷壁畫的代表。拉斐爾繪畫的代表作包括《西斯廷聖母》、《聖體爭辯》以及《雅典學院》,拉斐爾也曾涉及氈幕圖稿的設計,現存繪畫手稿。除三傑以外,波提切利的繪畫也達到了一定的高度,他的繪畫以「嫵媚」見稱[41],他的代表作首推《春》與《維納斯的誕生》,此外還包括《誹謗》。威尼斯的大師提香,其作品以華美豐滿見稱,代表作有《懺悔的馬格琳達》、《烏爾比諾的維納斯》。意大利以外的文藝復興的繪畫同樣引人注目。比如,德國的丟勒,他的畫在受到意大利文藝復興的影響下,依舊保持鮮明的德意志民族特色,嚴肅縝密,可見其《自畫像》。
音樂形式上的革新通常比其他藝術形式來得晚,文藝復興亦然:一般相信,音樂上的文藝復興運動大概比意大利文學或繪畫的文藝復興運動,晚了約兩百年。
另外,音樂記譜法到了這個時代已發展至接近成熟階段。而作曲家們在創作精緻複雜的宗教音樂之餘,也開始寫作其他類型的音樂,例如牧歌(madrigal)、舞曲(Suite)等。速度慢且少有對比。
文藝復興時期的主要樂派是福萊樂派(Franco-Flemish School)。文藝復興時期著名的作曲家有:義大利的帕萊斯特里納、英國的威廉·伯德、托馬斯·塔利斯、約翰·道蘭德、西班牙的托馬斯·路易斯·德·維多利亞、法蘭德斯的奧克岡以及法國的若斯坎。 世俗音樂的牧歌(Madrigal)則簡單、曲調明亮。在這時期,由於樂器的設計和製造上有改進,所以器樂音樂開始擺脫聲樂獨立成曲,形成不同類型的器樂曲,主要為各類不同型式的舞曲。
歐洲文藝復興以來,隨着哲學、科學和藝術的發展,舞蹈逐漸成為一門獨立藝術關於藝術起源及其本質,在美學史上有過種種解釋:例如黑格爾認為是「絕對理念」發展的結果;H.泰納認為是由心理活動產生的;H.斯賓塞認為產生於遊戲;還有的學者認為藝術產生於巫術等。
文藝復興建築是在公元14世紀在意大利隨着文藝復興這個文化運動而誕生的建築風格。基於對中世紀神權至上的批判和對人道主義的肯定,建築師希望藉助古典的比例來重新塑造理想中古典社會的協調秩序。所以一般而言文藝復興的建築是講究秩序和比例的,擁有嚴謹的立面和平面構圖以及從古典建築中繼承下來的柱式系統。
1485年建築家阿爾伯蒂出版了《論建築》,這是繼古羅馬建築家和工程師維特魯威《建築十書》之後又一重要建築設計著作。建築家布拉曼特重新設計修建了聖彼得大教堂,恢復了古代混凝土結構的工程方式。
弗蘭德(約為今日的荷蘭與比利時一帶)在1496年因為哈布斯堡家族的勃艮第公爵腓力一世與卡斯蒂利亞王國的胡安娜的婚姻,主權轉到西班牙的哈布斯堡王朝。十六世紀時,宗教改革已經蔓延到弗蘭德一帶,但西班牙的哈布斯堡王朝信奉天主教,再加上稅賦問題,雙方爆發八十年戰爭(1568-1648),弗蘭德北部脫離西班牙控制而獨立,成為今日的荷蘭。戰爭使得弗蘭德南部沒落,但卻沒有阻礙弗蘭德北部的發展。荷蘭很快變成一個海上強權,經濟、文化也有顯著發展。
尼古拉·哥白尼是波蘭天文學家,是第一位提出太陽為中心——日心說的歐洲天文學家,一般認為他著的《天體運行論》是現代天文學的起步點。
有一段時間,文藝復興是簡單地恢復了古典文化。其實,文藝復興並不是真正要「恢復」古典的文化,而是當時歐洲新興階級借古諷今,以此抨擊當時僵化的文化和制度,以學習古羅馬的口號,建立新的文化和基礎,為建立新的社會制度體系製造輿論。
文藝復興是一次逐漸發展的時期,沒有明確的分界線和事件。但文藝復興使當時的人們思想發生了變化,導致了宗教改革和激烈的宗教戰爭,後來的啟蒙運動更以文藝復興的反思,做為自己的榜樣。19世紀的歷史學家認為後來的科學發展、地理大發現、民族國家的誕生都是源於文藝復興。文藝復興是「黑暗時代」的中世紀和近代的分水嶺,是資產階級革命的輿論前提,也使歐洲擺脫腐朽的封建和宗教束縛,向全世界擴張。
「文藝復興」(Renaissance)這個詞在1855年為法國歷史學家儒勒·米什萊首次提出,用以概括16世紀時「對世界與人類的探索」;自此以後歷史學家們就對它的解釋有很多不同意見。
大部分觀點認為文藝復興起源於十五世紀的意大利,然後向整個歐洲擴展。文藝復興代表了西方和古代(中世紀以前)的古典文化連接,是對阿拉伯人的知識(尤其是數學知識)的吸收。文藝復興使人們開始專注於現世生活質量(如人文主義)。文藝復興同時也是知識由於印刷和在藝術、詩歌、建築等領域新技術的應用而導致的知識爆炸。這些新技術引起了藝術和文學在格式和內容上根本的變化。這個時期,這種觀點認為,隨着交流和探索的興起,文藝復興代表了歐洲從很長時期的一潭死水轉變成了洶湧的江河。因此意大利的文藝復興也常常認為是現代開端。
今天大多數歷史學家認為文藝復興代表了理性思考和思想的巨大變化,而不是物質上的巨大變化。或許,對於文藝復興最重要的觀點是那些生活在文藝復興時期的人認為他們生活在一個新時代,一個與中世紀徹底決裂的時代。
約翰·赫伊津哈承認文藝復興,但是質疑它是否帶來有益的變化。他認為文藝復興是一個從中世紀衰落的時代,並且毀壞了很多重要的東西。例如,那時在教會和其他一些人使用的拉丁語,從古典時代以來獲得了很大發展,是一個活着的語言。但是,文藝復興中痴迷於古典純潔性的人們認為拉丁語與它的古典形式相牴觸,於是拉丁語的自然進化停止了。Robert S. Lopez認為文藝復興是一個經濟蕭條時期。然而喬治·薩頓和林恩·桑戴克認為文藝復興使科學的進步速度放緩。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