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大德意志德語Großdeutschland)是歷史上關於德國統一的思維模式,有多種含義,其中最主要的訴求是讓奧地利併入德國之中。

Thumb
1920年至1921年左右,一戰後德意志的版圖。淡黃色為戰敗後的德國割讓給周邊其他國家的領土,淡綠色的為德國交予國際聯盟託管的薩爾蘭但澤自由市
Thumb
1870年至1918年左右,德意志的版圖

定義

19世紀

其作為德意志問題的一個解決方案,在1848年法蘭克福國民議會列席會議上就討論過。奧地利帝國最初提出了這一構想模型,希冀建立一個包括奧地利在內的統一的德意志民族國家,且被其領導。這一模型與最終被普魯士採用的小德意志統一解決方案所相對,且被拋棄。「小德意志」包括了除奧地利以外的所有德意志邦聯國家,並聽命於德意志北方普魯士王國霸權

20世紀

20世紀初,民族自由主義民主主義開始興起。又因為一戰的和約《凡爾賽條約》和《聖日耳曼條約》對戰敗的德國懲罰過強,「大德意志」成為了一個與其反抗而帶有憤怒感情的概念,並為德國奧地利的右翼黨派所用。他們的目標是共同建立一個以德意志民族為主體的民族國家,即除德奧外也包括周圍以德裔人口為主的地區,無視法國英國的反對。納粹主義者認為,德意志問題的解決方案應該為:在納粹政權下建立「大德意志帝國」,在歐洲大陸占據主體地位[1],並協助其他非日耳曼地區(主要指斯拉夫人地區[2])日耳曼化[3]

大德意志與泛德意志Alldeutsche)意義不同,後者為德意志帝國時期的一種極端民族主義反猶主義的集合。

二次大戰結束後,《奧地利國家條約》聲明奧地利需保持獨立,而不許與德國合併。今日「大德意志」一詞,也時常與納粹主義相關。

歷史

德國民族主義者的大德意志

Thumb
1848年3月19日柏林街頭的示威遊行

大德意志(Großdeutsch)這一個詞彙是法蘭克福國民議會主席愛德華·馮·西姆森(Eduard von Simson)最先提出來的。這一運動主要在南方的德意志邦國中廣泛傳播,如巴登符騰堡巴伐利亞以及奧地利。這一思想的追隨者實際上大多為自由主義者。在德意志1848年革命中,德國作為一個民族國家的概念開始出現,並認為包括德意志諸國,以及周邊波西米亞克拉尼斯卡奧地利濱海區[4]等德意志人歷史居住的地域。然而這一大德意志的理念當時只能被奧匈帝國所實現,因其占有南方德語區領土。然而若沒有匈牙利王國的革命,這理念的實施是不可想象的。隨着運動走向衰落,小德意志方案被提出,希冀普魯士王國建立統一的君主立憲制德意志國家。

最終在1871年,德意志帝國成立。它只包括普魯士與其西方的德意志邦國,不包括奧地利的領土。

奧地利的大德意志

哈布斯堡家族奧地利皇帝弗朗茨·約瑟夫一世治下,費利克斯親王等幾次協助努力下,鬆散的德意志邦聯得以建立。這其中最著名的努力是1863年的法蘭克福親王議會(Frankfurter Fürstentag)。邦聯憲法使得奧地利成為統一的德意志國家的領導者,傲立於中歐。這也被稱為「大奧地利方案」[5]。奧地利領導的德意志邦聯各國,與普魯士為首的聯合軍隊在1866年爆發了普奧戰爭。奧地利在戰爭中被以普魯士為首的西北德意志各國擊敗。主要原因是奧地利帝國(後來的奧匈帝國)的種族成分複雜,包括大量匈牙利人羅馬尼亞人斯拉夫人。斯拉夫人民族還分為:波蘭人捷克人斯洛伐克人斯洛文尼亞人烏克蘭人克羅地亞人塞爾維亞人。以上多數族群根本不願意與德國人統一。波西米亞摩拉維亞西里西亞地區的的捷克人更在1848年反對以上的方案。

納粹德國的大德意志

Thumb
1942年,二戰爆發後的德國版圖

一戰結束後,戰敗的奧匈帝國解體。根據民族自決原則,原奧匈帝國德語區(奧地利南蒂羅爾蘇台德)建立了德意志奧地利共和國。與魏瑪共和國的議會都支持德奧統一。奧地利建立了共和國,企圖與德國合併。德意志奧地利國會也已經1918年11月12日批准。戰間期,大德意志人民黨特別推動德奧合併。然而獲勝的協約國阻止了這決定。1919年,《聖日耳曼條約》簽訂,德意志奧地利共和國解體,除奧地利本土外的部分被併入了義大利捷克斯洛伐克

在1938年,經濟復甦後的納粹德國實現了德奧合併希特勒慶祝了大德意志方案的勝利,在1943年,把德國國名由德意志國(Deutsches Reich)更改為大德意志國(Großdeutsches Reich)。希特勒後來藉此奪取蘇台德地區,後繼侵略波蘭,引起第二次世界大戰

當代

納粹德國被擊敗後,戰勝國決定重新恢復建立奧地利。1945年起,大德意志一詞因與納粹德國聯繫過於緊密而被喪失了信用。新成立的聯邦德國民主德國使用「統一德國」一詞來描述德意志國家的未來,對應着小德意志解決方案。但新方案的東方邊界已經做出了修改。

在奧地利,自1945年以後與德國合併已經不是一個政治相關問題了。1943年同盟國的莫斯科宣言中,奧地利就作為「希特勒的第一個受害者」被談及應當重新恢復獨立。這也完全對應着戰後人民的情緒。1955年,奧地利國家條約中明確規定,奧地利被禁止與德國結盟,就像1919年聖日耳曼條約一樣。自那時候起,大部分奧地利人民加強了自身意識覺醒。小部分人仍然基於傳統理念,保有強烈的德意志情緒。1990年兩德統一後,德國政府承認和波蘭的邊界線,至此德國放棄了對東波美拉尼亞東普魯士但澤西里西亞的領土要求。

在當今德國和奧地利,大德意志這一理念通常與右翼極端主義和新納粹主義相關。不過,也有一小部分保守主義者,如奧地利自由黨,追求着19世紀大德意志理念的本源。他們期望在基本法上基礎上與德國結盟,但是避免「合併」。在德國也有一些右翼極端自由主義者希望通過君主制實現大德意志方案。

但總體上,現代已廣泛接受存在一個獨立的奧地利人國家。

參考資料

文獻

參見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