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
中國西南嘅直轄市 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中國西南嘅直轄市 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重慶 | |
---|---|
重庆市 | |
![]() 上:解放碑中心商業區 中左上:重慶人民大禮堂 中左下:瞿塘峽 中右:白帝廟 下:鵝公岩長江大橋 | |
---- | |
簡稱:巴、渝 | |
花名:山城、霧都、渝都、橋都 | |
舊名:巴郡、江州、渝州、恭州 | |
![]() 重慶位置圖 | |
經緯度 | |
國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省級政區 | 直轄市 |
創城史 | 前316年建城 前314年建置 |
設市年 | 1929年 |
市委書記 | 袁家軍 |
市長 | 胡衡華 |
人大常委會主任 | 王炯 |
政協主席 | 程麗華 |
政府駐地 | 渝中區人民路232號 |
地理 | |
總面積 | 82,403 km² |
市區面積 | 5,472 km² |
海拔 | 平均 400 m (1312.34 ft) |
人口 | |
總人口(2020) | 32,054,159[1] |
市區 | 22,251,500 |
民族 | 漢族、土家族、苗族 等 |
官方語言 | 普通話 |
本地語言 | 西南官話成渝片重慶話 |
經濟 | |
GDP(2023) | 30,150億元人民幣[2][3] |
人均GDP | 94,135元人民幣[2] |
HDI(2022) | 0.795[4] |
時間 | |
時區 | 中國時區(UTC+8) |
識別信息 | |
電話區號 | +86 (0)23 |
郵政編碼 | 400000 - 409900 |
車牌 | 渝 - A (渝中、九龍坡、沙坪垻、大渡口、江北) - B(南岸、北碚、渝北、巴南、長壽、綦江) - C(永川、江津、合川、潼南、銅梁、璧山、大足、榮昌) - F(萬州、梁平、城口、巫山、巫溪、忠縣、開州、奉節、雲陽) - G(涪陵、南川、墊江、酆都、武隆) - H(黔江、石砫、秀山、酉陽) |
政區代碼 | 500000 |
象徵 | |
市樹 | 黃桷樹 |
市花 | 山茶花 |
網站: http://www.cq.gov.cn/ |
重慶(粵拼:cung4 hing3;上江話:[tsʰoŋ˨˩tɕʰin˨˩˦];威式拼音:Chungking;普通話拼音: Chóngqìng (幫手·有關)),簡稱巴(baa1)、渝(jyu4),亦叫山城(saan1 sing4)、霧都(mou6 dou1)、渝都(jyu4 dou1)、橋都(kiu4 dou1),喺中國中部,家下係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西部唯一直轄市、國家中心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長江沿江開放城市,首府渝中。重慶喺戰國時期建城,古名巴郡(baa1 gwan6)、渝州(jyu4 zau1),之後改名恭州(gung1 zau1)。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宋孝宗個仔趙惇先封恭王,跟住做埋皇帝,叫做「雙重喜慶」,就升咗佢封地恭州做重慶府。1891年,成爲中國對外開埠最早嘅內陸通商口岸。中華民國國民政府統治時期,重慶正式建市。喺抗日戰爭嗰時,重慶係中華民國戰時首都,同華盛頓、倫敦、莫斯科並列爲「世界反法西斯四大指揮中心」。國民政府統治後期做過大韓民國臨時政府首都;又被定爲中華民國法定永久陪都。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定重慶爲中央直轄市(西南大區代管)。1954年,降格併入四川省。1997年,重新定為直轄市,直到家陣。
重慶亦係中國面積最大嘅直轄市,喺長江上游,黐住湖北、湖南、貴州、四川同陝西,轄區東西長470公里,南北闊450公里,轄區總面積82,403萬平方公里,其中主城區建成面積爲877.78平方公里。喺嘉陵江同長江北邊嘅兩江新區係國家級新區、先進製造業同現代服務業基地[5]。另外,重慶有渝新歐鐵路、西永綜合保稅區同兩路寸灘保稅港區;重慶重係中國西部地區第二座實行72個鐘過境免簽嘅城市[6]。
舊時流經呢笪地嘅嘉陵江亦叫渝水,所以呢道亦叫「渝州」,至宋徽宗嗰陣時,改名叫「恭州」。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宋孝宗讓咗個位畀佢第三個仔趙惇。趙惇初頭受封做恭王,封地就係恭州;按宋朝制度,由宗室藩王做到皇帝嘅,佢先頭嘅封邑叫做「潛邸」,循例要喺即位大典嗰陣升做府,所以呢年8月恭州升做重慶府。關於「重慶」個名嘅來源有三個講法:
重慶喺北緯28度10分到32度13分、東經105度11分到110度11分之間嘅青藏高原同長江中下游平原嘅過渡地帶,喺中國內陸西南部,長江上游地區,東北、東南接湖北、湖南,南銜貴州,西連四川,東北駁住陝西。轄區東西長470公里,南北闊450公里,轄區總面積8.2403萬平方公里。
重慶係中國面積最大嘅直轄市,面積有成個省咁大[8],係一個集大城市、大農村、大山區、大庫區喺一體嘅組團式城市,其中主城區面積有877.78平方公里[9]。
重慶主城區喺長江同嘉陵江交匯嘅河谷入邊。其中,渝中地勢以山地為主;嘉陵江北邊嘅渝北同江北就以平原爲主;喺主城區西部嘅北碚市區、沙坪垻區虎溪、西永片區同九龍坡區白市驛片區都以平原爲主;長江南邊嘅南岸區同巴南區都以平地爲主。重慶喺川東,北邊、東邊同南邊有大巴山、巫山、武陵山、大婁山圍實,地貌以丘陵、山地爲主,南北向長江河谷逐級降低,坡地面積大,所以重慶又叫「山城」。
重慶嘅河主要有長江、嘉陵江、烏江、涪江、綦江、大寧河等。長江幹流從西向東打橫流,流程665公里咁長,穿咗巫山三個背斜,形成瞿塘峽、巫峽同西陵峽,即係長江三峽。長江同嘉陵江穿過重慶主城區,喺渝中區朝天門交匯,呢兩條江併稱「兩江」。
重慶市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喺14到18℃之間。主城區年平均氣溫18.2℃,東南邊酉陽14.9℃,東北邊海拔較高嘅城口13.7℃。最熱嗰個月平均氣溫26到29℃,最凍嗰個月平均氣溫2到8℃,氣溫呈現出從西邊河谷同沿江地帶向東北邊、東南邊遞減嘅趨勢。重慶市年均降水量較豐富,大部分地區喺1000到1350毫米之間,降水集中喺5到9月,佔全年總降水量嘅七成。重慶市年均相對濕度喺70%到80%,喺全國屬高濕區。年日照1000到1400個鐘,日照百分率25%到35%,係全國年日照最少嘅地區之一,秋、冬日頭少,佔全年35%[10]。因為重慶有好多沿江河谷地帶,兼且重工業發達,年平均霧日104日,所以重慶又叫「霧都」。另外,1951到2014年有78日日最高溫高過40℃,排響全國省會級大城市第一,係「三大火爐」之一[11]。
重慶(均值1981–2010,極值1951–2015)氣候平均數據 | |||||||||||||
---|---|---|---|---|---|---|---|---|---|---|---|---|---|
月份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全年 |
歷史最高温 °C(°F) | 18.8 (65.8) |
24.5 (76.1) |
34.0 (93.2) |
36.5 (97.7) |
38.9 (102) |
39.8 (103.6) |
40.9 (105.6) |
43.0 (109.4) |
41.9 (107.4) |
35.1 (95.2) |
29.2 (84.6) |
21.5 (70.7) |
43.0 (109.4) |
平均高温 °C(°F) | 10.3 (50.5) |
12.9 (55.2) |
17.7 (63.9) |
23.0 (73.4) |
27.2 (81) |
29.4 (84.9) |
33.0 (91.4) |
33.2 (91.8) |
28.3 (82.9) |
21.7 (71.1) |
17.1 (62.8) |
11.5 (52.7) |
22.1 (71.8) |
每日平均氣温 °C(°F) | 7.9 (46.2) |
10.0 (50) |
13.8 (56.8) |
18.5 (65.3) |
22.6 (72.7) |
25.1 (77.2) |
28.3 (82.9) |
28.3 (82.9) |
24.1 (75.4) |
18.6 (65.5) |
14.2 (57.6) |
9.3 (48.7) |
18.4 (65.1) |
平均低温 °C(°F) | 6.2 (43.2) |
8.0 (46.4) |
11.2 (52.2) |
15.4 (59.7) |
19.3 (66.7) |
22.1 (71.8) |
24.8 (76.6) |
24.7 (76.5) |
21.2 (70.2) |
16.5 (61.7) |
12.2 (54) |
7.7 (45.9) |
15.8 (60.4) |
歷史最低温 °C(°F) | −1.8 (28.8) |
−0.8 (30.6) |
1.2 (34.2) |
2.8 (37) |
10.8 (51.4) |
15.5 (59.9) |
19.2 (66.6) |
17.8 (64) |
14.3 (57.7) |
6.9 (44.4) |
0.7 (33.3) |
−1.7 (28.9) |
−1.8 (28.8) |
平均降水量 mm(英寸) | 19.7 (0.776) |
23.4 (0.921) |
43.0 (1.693) |
96.5 (3.799) |
146.7 (5.776) |
193.8 (7.63) |
186.0 (7.323) |
135.1 (5.319) |
105.6 (4.157) |
85.7 (3.374) |
48.2 (1.898) |
24.3 (0.957) |
1,108 (43.622) |
平均降水日數(≥ 0.1 mm) | 10.0 | 9.8 | 11.9 | 14.3 | 15.5 | 15.7 | 12.5 | 11.3 | 12.7 | 16.1 | 11.5 | 9.8 | 151.1 |
平均相對濕度(%) | 84 | 80 | 77 | 77 | 77 | 81 | 76 | 74 | 79 | 85 | 84 | 85 | 79.9 |
每月平均日照時數 | 20.6 | 29.7 | 64.9 | 93.6 | 109.4 | 97.7 | 158.6 | 167.0 | 106.6 | 50.4 | 35.9 | 20.4 | 954.8 |
出處:中國氣象局[12] |
重慶有五種國家一級保護植物,廿二種二級保護植物,廿五種三級保護植物,三十一個自然保護區,四十九個森林公園,四十二個各類風景名勝區,森林覆蓋率35%[13]。重慶面臨水土流失、森林數量減少、礦產資源利用唔合理重有農村生態失控嘅問題。重慶區縣地區嘅生態受三峽工程影響,三峽大壩起好之後,水位上升浸過田地,造成咗用地流失同生物棲息地受損、地質結構改變等;重慶喺2005到2008年間旱災陸續有嚟[14],水災亦幾頻繁。
重慶市話就話依山傍水,但事關舊時啲工廠開到周街都係,重有汽車尾氣大量排放,導致城市污染嚴重。初頭重慶市政府有「森林重慶工程」,計劃喺十年之內,打造「全國十佳宜居城市」。2000年以來,重慶主城區關停或搬咗好多污染嚴重嘅工礦企業,重種咗唔少綠色植物;家陣重慶成咗國內空氣質量優良日數最多嘅大城市之一。
中國地名變遷 | |
建置 | 戰國時代 |
現名 | 重慶市 |
中國神話 | 廪君蠻 |
---|---|
商 | 巴方 |
周 | 巴國 |
春秋 | 巴國 |
戰國 | 巴國(西元前316年滅) 巴郡(西元前314年置,秦國) |
秦 | 巴郡 |
西漢 | 巴郡(置江州,隸屬益州) |
東漢 | 巴郡 25年公孫述成家政權; 36年屬東漢 永寧郡、固陵郡、巴郡(194年,巴郡拆成三份) 巴郡、巴東郡、巴西郡(201年,改名) |
三國 | 巴郡(蜀漢) |
西晉 | 巴郡(265年,隸屬益州越雋郡) |
東晉 | 巴郡(347年~420年隸屬梁州) |
十六國 | 巴郡(301年~347年李氏成漢政權,隸屬荊州) |
南北朝 | 巴郡 420年~479年隸屬益州,南朝宋; 480年隸屬巴州,南朝齊; 483年復隸益州,南朝齊、梁; 550年改隸楚州,南朝梁; 551年復名巴州,西魏; 557年復名楚州,北周 |
隋 | 渝州(581年,隸屬信州總管府) 巴郡(607年) |
唐 | 渝州(618年復名,分置涪州) 627年隸屬山南道; 733年改隸山南西道 南平郡(742年) 渝州(758年復名) |
五代十國 | 渝州 897年歸前蜀; 930年歸後蜀 |
宋 | 渝州 965年屬西川路; 973年屬峽路; 1001年改屬夔州路 恭州(1102年) 重慶府(1189年) |
元 | 重慶路 1279年~1362年,屬四川等處行中書省; 1362年~1371年,明夏政權國都 |
明 | 重慶府 1371年~1644年,屬四川承宣布政使司; 1644年~1663年,大西政權領地同後來川東十三家活動地區 |
清 | 重慶府(隸属四川省) |
中華民國 | 重慶府(1911年~1913年) 川東道(1913年~1929年) 重慶市 1929年,二級乙等省轄市; 1936年,一等院轄市(四川省代管); 1937年~1946年,中華民國首都; 1939年,甲等中央院轄市; 1940年,永久陪都; 1945年,法定永久陪都; 1949年10月13號~11月28號,中華民國首都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重慶市 1949年~1954年,中央直轄市(西南大區代管); 1954年7月,四川省轄市; 1997年~而家,中華人民共和國直轄市 |
舊時,重慶地區有十幾座城,包括重慶城、釣魚城、多功城、江北城、天生城、天賜城、白帝城、皇華城、三臺城、龍岩城、磐石城等,呢啲城喺宋朝末年抗擊蒙古軍發揮住重要作用。其中重慶城、釣魚城同多功城更加係形成咗掎角之勢。
重慶地區建城史可以追溯到戰國時期。秦國滅巴國之後,喺江州一帶築城,形成重慶母城雛形。據考古成果,戰國後期巴郡城嘅面積有30萬平方米[15]。漢朝另築有北府城,係江北城嘅前身,喺而家重慶市江北區同渝北區[16]。蜀漢時期,都護李嚴擴建江州城,用泥嚟砌城,增築倉城同衞城[註 1],重喺城入邊起倉城[註 2][17]。
地處渝中嘅母城重慶城係重慶地區嘅核心。宋朝嘅重慶城門得四個:千廝門、洪崖門、薰風門、鎮西門[18]。明朝洪武四年(1371年),指揮使戴鼎又試增築重慶城,攞「九宮八卦」象嘅意頭,起咗俗稱「九開八閉」嘅十七個城門:朝天門、東水門、太平門、儲奇門、金紫門、南紀門、通遠門、臨江門、千厮門係「九開門」;翠微門、金湯門、人和門、鳳凰門、太安門、定遠門、洪崖門、西水門係「八閉門」[19]。重慶城城牆圍住渝中半島伸出去嘅部分,全長7722米[20]。1929年開始拆城牆。家陣剩低總長夾埋3000幾米嘅母城城垣殘段[19]:
本土居民重按照地理位置嘅高矮分重慶母城作「上半城」同「下半城」;而家嘅上半城已經發展成中央商務區,而下半城重係老城區[21]。重慶嘅上半城同下半城由十八梯呢條古街連通[22]。1980年代,凱旋路電梯落成,方便咗市民喺上下半城之間往返[23][24]。
兩百萬年前嘅舊石器時代早期,經已有人類祖先響重慶地區生活[25]。喺重慶巫山縣龍骨坡遺址發現嘅巫山人,係家時發現嘅中國國內年代最早嘅人類[26]。
傳說遠古時期,川東地區有巴、樊、
商朝嗰時,川東地區嘅部落叫「巴奠」、「巴方」,商王武丁派將領婦好征討過。西元前1044年[27],巴方參與牧野之戰,聯同其它方國協助周國推翻商朝[註 3]。
周朝建立之後,巴方首領獲封子爵,賜國姓姬姓,正式建立巴國。戰國時期,巴國南遷,響清江、川峽之間到川東建都立國[25]。江州、墊江、平都先後係巴國首府所在地[註 4][28];酆都亦做過巴國首府。
秦惠文王更元九年(西元前316年),張儀滅蜀順手滅埋巴國,喺處屯兵起城,呢座城係江州城嘅雛形。更元十一年(西元前314年)置巴郡。秦朝到隋朝一直沿用呢個名[29]。
漢朝喺巴郡設江州,歸益州刺史管。東漢建武元年(25年),公孫述佔江州稱帝。到建武十二年(36年),威虜將軍馮峻攻落陷江州,鑒生捉咗公孫述嘅大將田戎,江州歸東漢[30]。興平元年(194年),將巴郡分成三份,江州到臨江設永寧郡,朐忍到魚復設固陵郡,巴郡管墊江北邊嘅地區。到咗建安六年(201年),永寧郡改名叫巴郡,原巴郡改名叫巴西郡,固陵郡改名叫巴東郡[30]。
晉朝泰始元年(265年),巴郡改隸益州下越雋郡[28]。永寧元年(301年),李特佔據巴蜀作反,後來建立成漢政權。永和三年(347年),桓溫平定巴蜀之後,巴郡隸梁州。南朝宋巴郡隸益州。泰始五年(469年)喺巴郡置三巴校尉。南齊建元二年(480年)置巴州,原來屬益州嘅巴郡改隸巴州。永明元年(483年),廢巴州,巴郡復隸益州。南梁太清四年(550年),蕭紀喺巴郡置楚州。天正元年(551年),西魏攻落楚州,改名叫巴州。北周閔帝元年(557年),將巴州改返做楚州。武成三年(561年),又將墊江改成巴縣[30]。
隋朝開皇三年(583年),事關渝水圍住座城,就將楚州改名叫渝州,隸屬信州總管府,重慶簡稱「渝」就係噉嚟[29]。大業三年(607年),改名巴郡[28]。
唐朝武德元年(618年),巴郡復名渝州。遞年(619年),信州改名夔州。貞觀元年(627年),將全國分成十道,渝州隸屬山南道夔州總管府。十四年(640年),夔州總管府改成夔州都督府。開元二十一年(733年),將全國分成十五道,渝州隸屬山南西道夔州都督府。天寶元年(742年),渝州改名叫南平郡。乾元元年(758年),南平郡復名渝州。乾寧四年(897年),王建派兵打渝州,刺史牟宗厚投降,渝州歸前蜀政權。後唐長興元年(930年),孟知祥派張武打渝州,刺史張環投降,渝州歸後蜀政權[30]。
宋朝乾德三年(965年)滅後蜀,渝州歸宋朝,隸屬西川路。開寶六年(973年)隸峽路。咸平四年(1001年),改屬夔州路。崇寧元年(1102年),渝州人趙諗作反[30];呢劑嘢等朝廷醒起「渝」字有「變」嘅意思,就改渝州作「恭州」[32]。淳熙十六年(1189年),升做重慶府[32]。
南宋開慶元年(1259年),蒙古軍攻入重慶地區,宋朝將領王堅、張珏先後守住喺重慶城北邊嘅釣魚城並抵抗蒙古軍,曠日持久,史稱「釣魚城之戰」。喺呢場仗入邊,蒙古國大汗蒙哥謝雞[33]。景定二年(1261年),四川安撫制置副使兼知重慶府彭大雅修築重慶城,向北擴到嘉陵江邊,向西擴到家陣臨江門、通遠門,鞏固咗宋朝嘅西線防區,亦奠定咗後來重慶古城嘅格局[34]。祥興二年(1279年),合州知州王立投降,重慶地區徹底淪陷[33]。
元朝嗰時,重慶府改成重慶路,下轄四個州,隸屬四川行中書省。至正十七年(1357年),明玉珍領導嘅起義軍攻落夔州同萬州,並喺江北銅鑼峽打贏元軍;1358年4月攻落重慶城。1362年,明玉珍喺重慶稱「隴蜀王」;1363年正式稱帝,國號大夏,年號天統,喺重慶建都,當原先巴縣官署(而家渝中巴縣衙門一帶)做皇宮,而朝廷同國賓館分別設喺長安寺(而家重慶市二十五中)同治平寺(而家羅漢寺)[35]。
明朝洪武四年(1371年),朝廷軍隊佔領咗重慶;重慶復爲府,歸四川承宣布政使司管[35]。天啟元年(1621年),永寧土司奢崇明佔據重慶作反[36],但無幾耐,重慶被朝廷派嚟嘅秦良玉軍隊收復[37]。崇禎十七年(1644年)六月,張獻忠率領部下攻落佛圖關,跟住攻陷通遠門[38]。
清朝初期,反清勢力川東十三家一直佔據四川、重慶一帶;康熙二年(1663年),清軍同川東十三家喺巫山城會戰,收尾川東十三家將領先後投降,清朝先徹底佔領重慶地區。重慶自此歸咗四川省。
1876年9月13號,西方國家用「滇案」做借口,逼清政府簽落《煙臺條約》,其中規定英國有權向重慶派駐領事[39]。1890年3月31號,中英簽訂《新訂煙臺條約續增專條》,確定定重慶做通商口岸。之後英商開辟從宜昌到重慶嘅輪船航線。1891年3月1號,重慶海關喺朝天門附近設立。
1895年,清朝廷喺甲午戰爭輸咗畀日本,根據當年4月簽嘅《馬關條約》,重慶成爲中國第一批向日本開放嘅內陸通商口岸[40]。同時,英國同法國分別喺重慶起咗領事館區,重夾硬劃出咗駐軍同僑民嘅安置區。1901年,四川總督奎俊派川東兵備道協辦通商事宜,同日本駐渝領事山畤桂簽訂《重慶日本商民專界約書》,定落以離渝城五里嘅南岸王家沱、一笪長一百丈闊一百零五丈嘅地皮做租界,租借期三十年[28];同年,法國喺重慶南岸
1911年,由於成渝鐵路修建案擱淺,爆發咗震驚中外嘅保路運動。1912年,德國喺南岸區南山起德國公使館。1913年,四川軍政府廢府設道,以道統縣。於是廢重慶府,置川東道。
1921年,劉湘喺重慶設商埠督辦處[41],任命楊森做督辦,籌辦市政。嗰陣重慶市區範圍未定,暫定巴縣城關,亦即係而家渝中半島部分同原江北縣城附近一帶居民區做轄區。1922年,商埠督辦處被改做市政公所。1926年,又改成商埠督辦公署,擴展城區,開始城市建設。1927年,政府又改商埠督辦公署做市政廳,潘文華做市長,定低重慶兩江上下游南北兩岸30華里做市區,衰在無明確邊界。1929年,重慶從巴縣拆出,正式建市,編制係國民政府二級乙等省轄市,歸四川省管,市長潘文華[42]。1930年,定落重慶市區界:從嘉陵江西岸嘅磁器鎮紅廟子到黃沙溪黃葛堡再過江到南岸、又從火燒墳打橫去到塗山最高峯,再沿住山去到銅鑼峽、向北過江經江北嘅大萬坪到黃葛氹溝再一直到嘉陵江北岸[28]。
1931年,王家沱租期滿,重慶地區居民請求政府同日本講攞返笪地,但係日本唔趄[28]。
1916年至1935年升做院轄市之前,民國先後七次喺重慶設立四川省長行署、四川省長公署、四川督軍公署、四川省政府。係當時四川省嘅政治中心。
1936年,改設做四川省代管嘅一等院轄市,範圍包埋貴州桐梓同遵義。
1937年7月,淞滬會戰打響無幾耐,國民黨軍陷入被動,爲咗防止首都被攻陷之後陷入混亂狀態,國民政府響1937年11月頒佈《國民政府移駐重慶宣言》,定重慶做戰時首都。16號,國民政府主席林森交代屬下嘅文官同參軍清點中華民國印信旗幡等重要嘢,漏夜撐船,走佬嚟重慶。12月1號正式辦公。12月11號,重慶正式成爲中華民國首都。
1937年9月,駐紮喺重慶嘅川軍劉湘部攻入日租界,宣佈收復王家沱。遞年,英國、美國、法國、比利時、德國、瑞士駐中華民國大使館移駐重慶。
1938年至1943年,日本派海軍飛機掟炸彈炸重慶,呢場轟炸持續咗五年半。史稱「重慶大轟炸」。據重慶官方統計,轟炸造成32829人傷亡,172786人受災,財產損失超過100億[43][44]。
1939年5月5號,南京國民政府頒令,升格重慶做甲等中央院轄市(即係直轄市),重慶亦成咗繼南京、上海、天津、青島、北平之後第六個中央院轄市,轄區範圍就係家下嘅重慶主城區,北碚區係中央行政院同臨時政府嘅所在地[32]。
1940年,中華民國定重慶做永久陪都[45]。同年9月,大韓民國臨時政府由綦江遷入重慶巴南[註 6]。
1941年6月5號,重慶市民為咗避過日軍地氈式戰略轟炸,匿埋響較場口十八梯嘅公共防空大隧道入邊。日軍炸到隧道口嗰陣,外邊嘅市民無鞋挽屐走湧入隧道口,好多人當堂被踩死、磧死;隧道入邊,焮烚烚兼夾空氣唔流通鑒生焗死唔少人。史稱「大隧道慘案」[46]。
1941年12月,大韓民國臨時政府由巴南搬入家陣渝中辦公,國民政府亦都
1945年,日本投降,國民政府還都南京。之後制憲國民大會用法律形式規定重慶做永久陪都。抗日戰爭勝利之後,爲咗避免內戰、爭取和平,中國國民黨同中國共產黨喺重慶搞咗爲期四十三日嘅和平談判,史稱「重慶談判」。
1946年2月10號,重慶市區較場口舉行「慶祝政治協商會議成功大會」嗰陣發生騷亂,李公樸、施存統話自己被人打。郭沫若、陶行知、章乃器同新聞記者、勞協會員等六十幾個人都被人「打傷」,史稱「較場口事件」。
1949年9月2號,重慶火燭燒足十八個鐘,成萬人拉柴,國民黨就賴共產黨放火燒城[48]。9月9號,南岸大火,八十幾戶燒通頂。10月11號,總統令公佈,話政府會響10月15號第二次嚟重慶辦公[49]。
1949年10月13號,李宗仁由廣州飛去桂林,行政院各個首長由廣州搬去重慶。10月15號,李宗仁宣佈國民政府正式喺重慶辦公。10月18號,陪都各界歡迎政府遷渝大會。11月1號,南泉戰役打響。11月27號,中國國民黨中央直接授權中統對關押喺渣滓洞、白公館嘅400幾個中共「政治犯」處決,史稱「11.27事件」。
1949年11月28號,國民政府由重慶遷去成都。
1949年11月30號,中國人民解放軍進駐重慶[50],呢道就變咗西南軍政委員會駐地(年半之後撤銷),係西南大區代管嘅中央直轄市,而當時西南大區駐地亦設響重慶[51]。1952年6月,經過2年嘅突擊式修建,連接四川省省會成都同當時中央直轄市重慶嘅成渝鐵路竣工,成爲1949年之後起嘅第一條鐵路線。西南軍政委員會主席劉伯承話「西南鐵路工程局兩年修通成渝路,實現咗四川人民40年嘅修路願望」。毛澤東重親筆題寫「慶賀成渝鐵路通車 繼續努力修築天成路」。
1954年7月,西南大區、川東行署區撤銷,川東行署區首府北碚市併入重慶,重慶市從直轄市降格做省轄市,重新同四川省合併。
1964年,北部灣事件爆發,三線建設開始,重慶成爲三線建設嘅核心城市。從1964年至1968年,從上海、江蘇、東北等地內遷嘅三線職工超過廿七萬,佔重慶當時企業職工嘅四份一有凸。1965年同1979年,全國三線建設重點控制鐵路工程川黔鐵路同襄渝鐵路通車。1975年,重慶主城區三線建設內遷外來職工人數去到最高峰,總人數43.5萬,佔當時重慶市區人口嘅四份一。1969年到1972年文化大革命期間,重慶搞武鬥,市區工業破壞得好交關,部分街道建築直頭畀人剷平,其間唔單止有好多軍工廠工人同半軍事化院校學生參與,兼且用咗自行反坦克砲、火箭砲、坦克、軍艦同重型登陸艇等嘅重裝備,造成好大嘅經濟損失。呢場武鬥死咗1170人,傷7000幾人,600幾人失蹤,直接經濟損失超過2億人民幣,其中發生喺九龍坡區幾個軍工企業之間嘅楊家坪武鬥轟動全國,家陣沙坪垻區沙坪垻公園重有全國唯一留低嘅紅衞兵公墓[52]。1982年,永川地區八個縣併入重慶市,重慶市成爲計劃單列市[53]。1992年重慶成為沿江開放城市。1996年9月中央批准重慶市代管四川省萬縣市、涪陵市同黔江地區[54]。
1997年3月14號,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審議通過咗合併原四川省重慶市、萬縣市、涪陵市、黔江地區嘅草案,設立重慶直轄市嘅議案;6月18號,重慶直轄市政府機構正式重新掛牌[55]。
2005年10月,第五屆亞太城市市長峰會喺重慶召開,並指定重慶做常任主辦城市,有41個國家同地區、123個城市參加會議。2009年1月16號,國務院發佈《國務院關於推進重慶市統籌城鄉改革和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09)3號〕,將重慶市定做「國家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56],令到重慶喺「農轉非」等統籌城鄉嘅體制改革方面可以先試先行。
2008年到2010年間,時任重慶市委書記嘅薄熙來搞起場叫「唱紅打黑」嘅政治運動;「打黑」令到原重慶市司法局局長文強成竇人落臺,亦搞出咗龔剛模案、李莊案同樊奇杭案等一系列嘅冤案。
2010年6月18號,重慶兩江新區作爲經濟管理區正式掛牌成立,係繼浦東、濱海之後中國第三個國家級開發區。
2012年2月,王立軍事件令到時任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落臺,引起海內外對重慶高度關注。之後,國務院副總理張德江繼任重慶市委書記,標誌住重慶「唱紅打黑」時代嘅終結;但係,王立軍事件同薄熙來事件影響咗投資者對重慶環境嘅研究同判斷,對重慶嘅招商引資工作造成負面影響。
重慶政區一覽 (重慶現時轄26區、8縣、4自治縣) | ||||||||||||||
---|---|---|---|---|---|---|---|---|---|---|---|---|---|---|
區劃 代碼 |
名 | 粵拼 | 面積 km2 |
人口 (2010) | 駐地 | 郵遞 編碼 |
街鎮數 | |||||||
街道 | 鎮 | 鄉 | 民族鄉 | 其它鄉 | 社區 | 村 | ||||||||
500101 | 萬州區 | Maan6 Zau1 Keoi1 | 3457 | 1,563,050 | 陳家垻 街道 | 404000 | 11 | 29 | 12 | 1 | 187 | 448 | ||
500102 | 涪陵區 | Fau4 Ling4 Keoi1 | 2946 | 1,066,714 | 荔枝 街道 | 408000 | 8 | 12 | 6 | 116 | 306 | |||
500103 | 渝中區 | Jyu4 Zung1 Keoi1 | 23 | 630,090 | 七星崗 街道 | 400000 | 11 | 77 | ||||||
500104 | 大渡口區 | Daai6 Dou6 Hau2 Keoi1 | 103 | 301,042 | 新山村 街道 | 400000 | 5 | 3 | 54 | 32 | ||||
500105 | 江北區 | Gong1 Bak1 Keoi1 | 221 | 738,003 | 寸灘 街道 | 400000 | 9 | 3 | 89 | 18 | ||||
500106 | 沙坪垻區 | Saa1 Ping4 Baa3 Keoi1 | 396 | 1,000,013 | 覃家崗 街道 | 400000 | 18 | 8 | 145 | 70 | ||||
500107 | 九龍坡區 | Gau2 Lung4 Bo1 Keoi1 | 431 | 1,084,419 | 楊家坪 街道 | 400000 | 8 | 11 | 115 | 105 | ||||
500108 | 南岸區 | Naam4 Ngon6 Keoi1 | 263 | 759,570 | 長生橋鎮 | 400000 | 8 | 7 | 92 | 58 | ||||
500109 | 北碚區 | Bak1 Pui5 Keoi1 | 754 | 680,360 | 北溫泉 街道 | 400700 | 5 | 12 | 68 | 111 | ||||
500110 | 綦江區 | Kei4 Gong1 Keoi1 | 2747 | 1,056,817 | 古南 街道 | 400800 | 5 | 25 | 105 | 365 | ||||
500111 | 大足區 | Daai6 Zuk1 Keoi1 | 1433 | 721,359 | 棠香 街道 | 400900 | 6 | 21 | 102 | 207 | ||||
500112 | 渝北區 | Jyu4 Bak1 Keoi1 | 1452 | 1,345,410 | 雙鳳橋 街道 | 401100 | 19 | 11 | 188 | 193 | ||||
500113 | 巴南區 | Baa1 Naam4 Keoi1 | 1834 | 918,692 | 龍州灣 街道 | 401300 | 8 | 14 | 93 | 198 | ||||
500114 | 黔江區 | Kim4 Gong1 Keoi1 | 2397 | 445,012 | 城西 街道 | 409700 | 6 | 12 | 12 | 80 | 138 | |||
500115 | 長壽區 | Coeng4 Sau6 Keoi1 | 1423 | 770,009 | 鳳城 街道 | 401200 | 7 | 12 | 41 | 222 | ||||
500116 | 江津區 | Gong1 Zeon1 Keoi1 | 3200 | 1,233,149 | 街道 | 402200 | 4 | 25 | 94 | 178 | ||||
500117 | 合川區 | Hap6 Cyun1 Keoi1 | 2356 | 1,293,028 | 南津街 街道 | 401500 | 7 | 23 | 74 | 326 | ||||
500118 | 永川區 | Wing5 Cyun1 Keoi1 | 1576 | 1,024,708 | 中山路 街道 | 402100 | 7 | 16 | 54 | 207 | ||||
500119 | 南川區 | Naam4 Cyun1 Keoi1 | 2602 | 534,329 | 東城 街道 | 408400 | 3 | 22 | 9 | 59 | 185 | |||
500120 | 璧山區 | Bik1 Saan1 Keoi1 | 912 | 586,034 | 璧城 街道 | 402700 | 6 | 9 | 52 | 135 | ||||
500151 | 銅梁區 | Tung4 Loeng4 Keoi1 | 1342 | 600,086 | 巴川 街道 | 402500 | 5 | 23 | 57 | 269 | ||||
500152 | 潼南區 | Tung4 Naam4 Keoi1 | 1585 | 639,985 | 桂林 街道 | 402600 | 2 | 20 | 25 | 278 | ||||
500153 | 榮昌區 | Wing4 Coeng1 Keoi1 | 1079 | 661,253 | 昌元 街道 | 402400 | 6 | 15 | 76 | 92 | ||||
500228 | 梁平區 | Loeng4 Ping4 Keoi1 | 1890 | 687,525 | 梁山 街道 | 405200 | 2 | 26 | 5 | 2 | 37 | 304 | ||
500229 | 城口縣 | Sing4 Hau2 Jyun6*2 | 3286 | 192,967 | 葛城 街道 | 405900 | 2 | 10 | 13 | 30 | 176 | |||
500230 | 豐都縣 | Fung1 Dou1 Jyun6*2 | 2896 | 649,182 | 三合 街道 | 408200 | 2 | 23 | 5 | 56 | 274 | |||
500231 | 墊江縣 | Din3 Gong1 Jyun6*2 | 1518 | 704,458 | 桂溪 街道 | 408300 | 2 | 22 | 2 | 66 | 235 | |||
500232 | 武隆區 | Mou5 Lung4 Keoi1 | 2872 | 351,038 | 港口鎮 | 408500 | 12 | 14 | 4 | 24 | 186 | |||
500233 | 忠縣 | Zung1 Jyun6*2 | 2184 | 751,424 | 忠州鎮 | 404300 | 2 | 21 | 6 | 62 | 303 | |||
500234 | 開州區 | Hoi1 Zau1 Keoi1 | 3959 | 1,160,336 | 漢豐 街道 | 405400 | 7 | 26 | 7 | 94 | 430 | |||
500235 | 雲陽縣 | Wan4 Joeng4 Jyun6*2 | 3634 | 912,912 | 雙江 街道 | 404500 | 4 | 31 | 7 | 1 | 90 | 388 | ||
500236 | 奉節縣 | Fung6 Zit3 Jyun6*2 | 4087 | 834,259 | 魚 街道 | 404600 | 3 | 18 | 11 | 4 | 1 | 58 | 332 | |
500237 | 巫山縣 | Mou4 Saan1 Jyun6*2 | 2958 | 495,072 | 高唐 街道 | 404700 | 2 | 11 | 13 | 2 | 34 | 307 | ||
500238 | 巫溪縣 | Mou4 Kai1 Jyun6*2 | 4030 | 414,073 | 柏楊 街道 | 405800 | 2 | 18 | 12 | 1 | 41 | 289 | ||
500240 | 石柱 土家族 自治縣 |
Sek6 Cyu5 Tou2 Gaa1 Zuk6 Zi6 Zi6 Jyun6*2 | 3013 | 415,050 | 南賓 街道 | 409100 | 3 | 16 | 14 | 35 | 207 | |||
500241 | 秀山 土家族苗族 自治縣 |
Sau3 Saan1 Tou2 Gaa1 Zuk6 Miu4 Zuk6 Zi6 Zi6 Jyun6*2 | 2450 | 501,590 | 中和 街道 | 409900 | 3 | 18 | 6 | 59 | 208 | |||
500242 | 酉陽 土家族苗族 自治縣 |
Jau5 Joeng4 Tou2 Gaa1 Zuk6 Miu4 Zuk6 Zi6 Zi6 Jyun6*2 | 5173 | 578,058 | 桃花源鎮 | 409800 | 2 | 14 | 23 | 79 | 199 | |||
500243 | 彭水 苗族土家族 自治縣 |
Paang4 Seoi2 Tou2 Gaa1 Zuk6 Miu4 Zuk6 Zi6 Zi6 Jyun6*2 | 3903 | 545,094 | 漢 街道 | 409600 | 3 | 18 | 18 | 55 | 241 |
明清到民國廿四年(1925年),重慶府治設喺巴縣,川東道、重慶府、巴縣都喺城入邊,城入邊設黨、坊、廂。明朝設八坊二廂;城入邊八坊:太平坊、仁壽坊、壁仙坊、安靜坊、通遠坊、龍台坊、忠孝坊、宣化坊;附廓二廂:內江廂、外江廂。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城邊改編成黨,黨下轄坊。有29坊,近城改編成15廂。
重慶府喺明朝重包埋定遠縣(而家四川省武勝縣)、瀘州(而家四川省瀘州市、江安縣、納溪縣、合江縣)、新寧縣(而家四川省開江縣)、達縣(而家四川省達州市)、東鄉縣(而家四川省宣漢縣)、太平縣(而家四川省萬源縣)同而家湖北省嘅建始縣。
清代中後期到民國初期,重慶府下轄11縣2州1廳,併稱爲「重慶十四屬」,即係:巴縣、江津縣、長壽縣、永川縣、榮昌縣、綦江縣、南川縣、銅梁縣、大足縣、璧山縣、定遠縣、合州、涪州、江北廳。家下除咗定遠縣之外都響重慶市轄內。
1946年,重慶係當時中華民國嘅首都,喺國民政府還都南京之前,重慶市管18個區[57]。1949年10月15號,國民政府又搬嚟重慶辦公,重新進駐原先國府路嘅舊址,重慶市政府又從國府路搬到中山二路曙樓(家陣重慶醫科大學兒童醫院)。
1950年4月,重慶市人民政府決定合併先頭18個區成7個區,加埋北碚行政管理處改建嘅第八區,夾埋8個區[58]。1951年1月,西南軍政委員會決定劃重慶市第八區(北碚)入川東行署區,設北碚市,劃川東行署璧山專區嘅巴縣入重慶市,同時劃巴縣嘅第四區(青木區)屬下嘅青木、鳳凰、同興、井口、蔡家、歇馬等7個鄉去北碚市。1951年6月同1952年4月,又劃璧山縣轉龍、青木兩個鄉去北碚市。到嗰時,重慶市轄7區1縣。1952年9月27號,西南軍政委員會劃江津專區嘅綦江縣、江北縣同涪陵專區嘅長壽縣畀重慶市。先頭喺1952年8月,重慶市人民政府決定併第七區入第六區,但係中間長江間開兩邊,唔方便管,政府就響10月頭撤銷呢個決定。1952年10月,重慶市各區行政區劃都有調整,調整之後係5區4縣。
1953年1月,原屬四川省嘅北碚市劃咗畀重慶市,3月改設成重慶市第六區;巴縣、綦江縣、江北縣劃入四川省江津專區,長壽縣劃入四川省涪陵專區;重慶市第四區嘅魚洞鎮同原北碚市嘅青木、鳳凰、興隆、關口鄉劃畀巴縣,巴縣人民政府移駐魚洞鎮。5月,重慶市第二區嘅人和、龍溪、大石等三個鄉劃入江北縣。到嗰時,重慶市轄6個區。
1954年7月,西南大區、川東行署區撤銷,川東行署區首府北碚市併入重慶,重慶市從直轄市降格做省轄市,重新併入四川省。
1955年1月,經國務院批准,從四川省南川縣、綦江縣同貴州省桐梓縣劃出26個鄉1個鎮,設南桐礦區,歸重慶市管。8月,南桐礦區正式成立。重慶市轄7個區。同年10月,重慶市同各區人民政府根據《地方各級人民委員會組織法》規定,改名叫人民委員會。同時,市人民委員會決定市屬各區嘅名,除南桐礦區外,改排號做地名:第一區改名叫市中區;第二區改名叫江北區;第三區改名叫沙坪垻區;第四區改名叫九龍坡區;第五區改名叫南岸區;第六區改名叫北碚區。
1959年頭,四川省人民委員會正式批准江津專區嘅巴縣、綦江縣同涪陵專區嘅長壽縣劃入重慶市。重慶市轄7區3縣:市中區、江北區、沙坪垻區、九龍坡區、南岸區、北碚區、南桐礦區、巴縣、綦江縣、長壽縣。
1965年2月,重慶市人民委員會決定劃九龍坡區管轄嘅九宮廟、新山村、躍進村呢三個街道辦事處出去,單獨設大渡口區。12月,重慶市大渡口區正式成立。重慶市轄8區3縣。1968年,重慶市同所屬各區縣政權機構都改名叫革命委員會。1975年3月,國務院決定劃江津地區嘅大足縣雙路公社全部、元通同土橋兩公社各一部分出縣,成立雙橋區,由重慶市管轄。重慶市轄9區3縣。
1976年1月,四川省革命委員會決定,江津地區嘅江北縣劃歸重慶市。重慶市轄9區4縣。1980年3月,重慶市同所屬各區縣行政領導機構陸續復名叫人民政府。1983年2月,國務院正式批准撤銷永川地區,劃永川地區轄下8縣畀重慶市。1993年4月,南桐礦區改名叫萬盛區。1994年12月,市中區改名叫渝中區。
1997年3月14號,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審議通過咗合併原四川省重慶市、萬縣市、涪陵市、黔江地區嘅草案,設重慶中央直轄市嘅議案。同年6月18號,重慶直轄市政府機構正式掛牌。2011年10月,國務院批覆同意重慶市調整部分行政區劃,撤銷萬盛區同綦江縣,設綦江區;撤銷雙橋區同大足縣,設大足區,重慶先頭有嘅40個區縣減到38個[59]。
2015年4月28號,國務院批覆同意重慶市調整部分行政區劃,撤銷潼南縣、榮昌縣,設潼南區、榮昌區[60]。
2016年6月28號,重慶市四屆人大常委會開第二十六次會議,表決通過咗《重慶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開縣撤縣設區有關事項的決定(草案)》,經國務院批覆,撤銷開縣,設開州區[61]。
2016年11月,國務院批覆同意重慶市撤銷梁平縣、武隆縣,設梁平區、武隆區[62]。
重慶轄26區12縣,中心城區稱作「主城區」。而事關重慶恢復直轄嗰時同三十年前舊直轄市重慶主城區對應嘅區域有好多唔同,恢復直轄嘅重慶市轄區範圍大過其它直轄市唔少,兼且轄區入邊七成面積都係原屬四川涪陵、黔江、萬州呢三個地級市嘅鄉下地區,同一般城市嘅概念唔同,所以「重慶」同「重慶市」分廣義同狹義。狹義嘅重慶市指重慶主城區,廣義嘅重慶指家陣重慶轄嘅38個區縣。
重慶除咗正式嘅行政區劃,重有北部新區、經開區、高新區等。但係除咗喺民政部注冊嘅兩江新區之外,北部新區、經開區、高新區都唔係重慶市嘅行政區劃,而係重慶主城區中設立嘅縣級經濟管理區,重未喺民政部注冊。呢三個區得過管理委員會,無人民代表大會、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等縣級國家機構。
重慶舊底嘅主城區得六個,叫「主城六區」。而家城區擴大到九個,分別係渝中區、江北區、南岸區、九龍坡區、大渡口區、沙坪垻區、渝北區、巴南區、北碚區九區,叫「主城九區」。而家喺重慶,「市區」、「主城區」、「城區」都係指主城九區。
到2015年尾,重慶市常住人口3016萬,總人口3372萬[63],城鎮化率59.6%[64]。
重慶漢族人多,亦有土家族、苗族、回族、滿族、彝族、壯族等49個少數民族。據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少數民族人口總數係193.71萬,佔總人口6%[63];土家族人口至多,第二係苗族[65],主要集中分佈喺重慶東南嗰得。
2008年後半年,流動人口情況發生重大改變。事關經濟危機,兼夾東部工業蕭條,中西部出現咗務工高潮。據重慶市公安局統計,2008年8月到12月,重慶市新增外來暫住人口173萬,到咗2009年2月4號,重慶市外來暫住人口滮到524萬,實際流動人口有成900萬,係成個中國內陸流動人口數量最多嘅城市,排響北京、深圳、上海後邊。
1997年之後,重慶最明顯嘅經濟問題係直轄嗰時併埋唔少窮山區,搞到地區之間落差過大,由此又引發嚴重嘅社會問題。2008年,重慶城鄉居民收入落差高達500%。落後農村經濟制約咗重慶嘅經濟發展。2011年,渝北區人均收入達到咗24480元,排中國非沿海省份縣級行政單位第一。但郊區好落後嘅區縣嘅人均GDP得5000元都唔夠,同青海、西藏差唔多,其中經濟最落後嘅城口縣係2008年國務院發佈嘅貧困縣名單入邊至貧困嘅10個縣之一。另外,重慶都市核心區先佔重慶轄區面積嘅9%,就有重慶92%嘅產值,側面反映咗重慶城鄉貧富懸殊。
而家,重慶成爲中國對外貿易活躍城市。2013年頭八個月重慶市外貿進出口總值412.1億美元,同上年比同期增長16.9%。其中,出口283億美元,增長9.1%;進口129.1億美元,增長38.5%。外貿進出口總值排名全國第10,喺西部12省市中排第1[66]。
2015年1到11月,對外投資合同額15.2億美元,增長60.9%;對外實際投資13.0億美元,增長34.1%。對外承包工程新簽合同額12.2億美元,增長12.9%;對外承包工程完成營業額11.4億美元,增長78.8%[67]。
重慶農業資源豐富,有成6000幾種植物,其中560幾種係人工栽培,主要係水稻、粟米、小麥同番薯,經濟作物有油菜、花生、油桐、烏桕、茶葉、蠶桑、黃紅麻、烤煙等,果樹有柑橘、梨、李、桃、枇杷、龍眼。藥材有黃連、白朮、金銀花、黨參、貝母、天麻、厚樸、黃桕、杜仲、元胡、當歸等。石砫盛產黃連,涪陵盛產榨菜,所以分別被叫作「黃連之鄉」、「榨菜之鄉」[68]。
重慶係中國西部金融中心之一,2012年全市金融業增加值915.65億元人民幣,增長20.8%,佔全市生產總值嘅8%,排全國第四,不良資產率得約莫1%,排全國前三。喺《馬關條約》簽訂之後,華俄道勝銀行、滙豐銀行入嚟重慶;1933年到1934年,喺朝天門同小什字街分別起咗川鹽銀行同中國銀行重慶金庫[69]。1953年,重慶併入四川省,唔少銀行搬去成都同貴陽,重慶銀行業亦從嗰時蕭條咗四十幾年[70]。
而家重慶有7家中資全國性大型銀行,19家中小型銀行;27家中資區域性中小型銀行,其中村鎮銀行24家;19家外資銀行分行;5家金融同融資租賃公司;153家擔保公司;157家小額貸款公司。重慶本地嘅銀行有重慶銀行、重慶農村商業銀行同重慶三峽銀行等[71]。中國人民銀行喺重慶設咗營業管理部。
關於保險業,美國利寶、中美大都會人壽同中新大東方人壽三家大型外資保險機構喺解放碑CBD設地區總部。其中美國利寶重設中國總部響度。
重慶嘅零售業係比較發達嘅產業,本地同外資企業競爭激烈[72]。
重慶大型百貨商店有本土嘅重慶百貨股份有限公司同新世紀百貨,都隸属重慶商社集團;重有外地或者海外企業,譬如:茂業百貨、百盛、王府井百貨、萬千百貨、大洋百貨、novo百貨、遠東百貨等。近年嚟,世界奢侈品亦紛紛入駐重慶,例如Prada、Gucci、Dior、D&G、Cartier同Coach呢啲品牌。重有好似H&M、Uniqlo、ZARA、Vans、C&A呢啲休閑品牌嘅勢力亦都喺重慶擴張緊[73]。
喺超市行業,除咗重慶百貨、新世紀百貨、百盛百貨同立丹百貨自己搞嘅超市之外,重有Ole、遠東超市、家樂福同窩嘜等。多方資本嘅競爭促進咗重慶超市行業發展;年年有大量舖頭開張,周不時打價錢仗同促銷仗[74]。
重慶係中國內陸地區工業最發達嘅地區之一。自從《馬關條約》簽訂之後,重慶開始發展現代工業,係中國中西部地區最早搞近現代工業嘅城市。家陣,重慶係全國三大重工業中心之一,以重工業為主。喺國內企業入邊,超過70%嘅特大型股份制企業前身都係搞三線建設嗰時期內遷嘅大型工廠。
重慶工業發展由抗日戰爭時期從上海同武漢內遷嘅成柞企業帶動[75]。重慶重工業結構主要以船舶、冶金、汽車同軍工、精密儀器為主。其中,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係重慶市最大嘅中央管轄工業企業。重慶自主品牌重工業企業市值超過100億嘅重有大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建設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鐵馬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中國嘉陵工業集團、長江電工(集團)有限公司、力帆控股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隆鑫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宗申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長江電工股份有限公司、望江造船股份有限公司、渝安汽車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等。
重慶自主品牌輕工業發展相對嚟講就遲些少,1990年代喺食品、製藥、家電等方面起步先,滮出輕工業「五朵金花」:華陶陶瓷、冷酸靈牙膏、重慶啤酒、奧妮洗發水、北盛玻璃器具[76]。21世紀初,重慶輕工業變成由醫藥、醫療產品、廣告產品、電子工業、復合材料、食品工業做主導;其中製藥係重慶輕工業隻車,西南藥業股份有限公司係重慶主城區上市公司之中唯一一間輕工業企業。
重慶嘅治安由重慶市公安局負責[77],另有重有民眾組成治安協勤協助[78];武警部隊嘅重慶分支亦係維護治安嘅力量。2010年2月7號,重慶市公安局成立咗交通巡邏警察總隊,叫「交巡警」,有交通管理、刑事執法同治安管理嘅職能[79]。
舊時重慶黑社會威脅住市民嘅人身同財產安全,亦都映衰咗重慶;另外,警隊嘅腐敗亦令到重慶治安問題衰多兩錢重[80]。2009年,重慶市政府搞「打黑」行動[81],捉咗黑社會組織阿頭同保護黑社會嘅官員同警員,治安問題有咗改善。據2010年中央綜治委全國各省區市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考評結果,重慶綜合考核得分93.48,被評爲中國大陸最安全嘅城市[82]。
重慶嘅現代教育喺清光緒十七年(1891年)開始,美國基督教傳教士創辦私立求精學堂,即而家嘅重慶求精中學。遞年,川東道守創辦重慶洋務學堂。光緒三十年(1904年),重慶知府創辦官立重慶府中學堂;三十二年(1906年)又創辦咗川東師範學堂(西南大學前身)同重慶公立法政專門學校。到咗清末,重慶有大學堂,亦有大量嘅中小學堂,重有實業學堂、幼稚園同專門爲貧苦子弟設嘅半日制學堂,全市各類學堂有1200間。民國後期,大量高等院校內遷,呢啲學校收尾演化成重慶大學同西南大學。
家下,重慶有34間高等院校[83]。其中西南大學、重慶大學係國務院教育部直屬大學[84][85];重慶郵電大學係負責研發中國3G制式TD-SCDMA嘅單位[86],亦係國內郵電類四大高校之一;西南政法大學係新中國最早嘅高等政法學府[87];其他重有重慶醫科大學、重慶交通大學、四川外國語大學、重慶工商大學、四川美術學院、重慶理工大學、後勤工程學院等。中學方面,除咗有張伯苓、柳亞子創辦嘅重慶南開中學、陶行知創辦嘅重慶育才中學等名校之外,重有巴蜀中學、重慶一中、重慶二中、重慶八中、廣益中學等。
家時,重慶有千幾間科研機構,六十幾萬科技人員,主要研究電子計算機、光學儀器、武器控制、機械自動化[83]。重慶有8個國家重點實驗室、10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重慶人講上江話,亦叫西南官話。其中重慶主城區同絕大部分區縣都係成渝片川東方言,而江津區同綦江區嘅方言屬保留入聲嘅岷江小片,秀山縣嘅方言屬黔北片[88]。另外,重慶市境內重有客家話同老湖廣話嘅方言島。重慶市境內重有講苗語、土家語嘅人,集中分佈喺重慶東南原黔江地區嘅黔江、秀山、酉陽、彭水同石砫;重慶市境內嘅苗語分屬苗語黔東方言同川黔滇方言,土家語屬土家語北部方言[89]。
重慶話 | 粵文詞義(註) |
---|---|
哪點 | 邊處 |
恁個 | |
啷個 | 點(怎樣) |
啥子 | 咩/乜 |
曉得 | 曉/識 |
撇 | |
重慶嘅宗教有佛教、天主教、基督教、道教同伊斯蘭教重有中國民間宗教;其中至重要嘅民間傳統信仰係川主信仰。川主係巴蜀鄉神,喺清朝,重慶各州縣周街都係川主廟。而家重慶重有江津塘河川主廟會同石蟆川主廟會等嘅民間川主祭祀活動。重慶有172萬宗教信徒,佔全市人口總數5%,其中80萬佛教信徒,31萬天主教信徒,27萬基督教信徒,3萬道教信徒,1萬幾伊斯蘭教信徒,神職人員665個[90] 。佛教同天主教係重慶市區入面較普遍嘅宗教信仰;逢親過年、清明,嚟華巖寺朝拜嘅民衆要排隊入景區;而到咗聖誕節、復活節,渝中嘅若瑟堂條隊亦成日排到外邊。
重慶獨特嘅巴渝民俗包括民居、飲食、戲劇、民間音樂、龍燈、茶藝等好多垃雜嘢,有啲重係國家級文化遺產。
重慶民居主要有吊腳樓、民國洋樓、大院等;木結構、小青瓦係巴渝傳統建築特徵。
重慶母城依山而起,被長江同嘉陵江夾住,無乜平地,呢種地勢決定咗建築都要沿住山坡起。重慶傳統嘅沿江民居係用幾碌木撐住成間木樓嘅「吊腳樓」;吊腳樓嘅歷史可以追溯到東漢以前。呢幾年城市要發展,搞拆遷、拆危房,所以家時吊腳樓剩底無幾多,係得磁器口鎮同江津區中山鎮等古鎮重留翻原裝嘅古舊吊腳樓。喺渝中區滄白路新起嘅洪崖洞吊腳樓民俗建築群重現兼「活化」先頭喺呢處嘅江邊吊腳樓[91]。另外,合川區南津街嘅涪江沿岸亦新起咗唔少吊腳樓風格嘅屋。
另外,明清兩朝「湖廣填四川」嘅移民潮亦帶咗豐富嘅建築風格流派入重慶,譬如湖廣建築風格嘅弧形封火山牆、江西一帶嘅客家風格嘅馬頭牆等。重有嘅就係西洋文化帶入嘅中西合璧風格;從明朝開始,教會喺母雷公咁遠嘅山旮旯起歐式建築,拱廊、尖頂、透窗、窗花、門楣同壁爐呢啲元素,亦反映喺巴渝民間建築[92]。
重慶飲食以川菜爲主。重慶嘅川菜特色係麻多過辣,花椒落得多過辣椒。麻辣嘢有驅寒去濕嘅作用,啱重慶呢種大霧潮濕嘅氣候。重慶最有名嘅係火鍋;重慶火鍋亦叫「麻辣火鍋」、「毛肚火鍋」;2007年3月,重慶納咗中國烹飪協會畀嘅「中國火鍋之都」呢個稱呼[93]。小麵係另一種重慶特色小食,用嘅係鹼水麵同菜,再加埋啲味精、醬、蔥同花生等。重慶城區周街都係小麵檔可以講明小麵係種好普及、平民嘅小食;重慶有網友發起「百強小麵」嘅活動[94]。巴渝一帶重有乾鍋、香鍋、酸辣粉、串串香等。
重慶各個區、縣都有自己特色嘅美食。北碚嘅怪味胡豆係一個傳奇。胡豆,即係蠶豆。當年泰國外賓食怪味胡豆,食過返尋味,扐起支筆寫咗「風味獨特 齒頰留香」八隻大字,重登響《重慶晚報》[95]。北碚重有一個名小食叫土沱麻餅,用麵粉、白糖同麻油整,加埋啲核桃仁、花生仁、芝麻仁同冰糖;呢種餅皮薄餡多、酥脆香甜[96]。合川地區嘅合川肉片係一道名菜,歷史悠久,佢嘅傳統製作技藝列入咗重慶市第四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合川肉片原料係雞肉、雞蛋、淀粉、薑片、蒜片、豆瓣、鹽、醋、白糖同清水等。最尾係要落鑊較中火炸,控制火候亦係合川肉片製作技藝嘅一部份[97]。江津地區有米花糖。米花糖嘅揀料同製作係好講究嘅:米要揀西昌同浙江一帶嘅優質糯米,玫瑰要用四川眉山嘅一級玫瑰;工序有揀米、蒸米、製陰米、整玫瑰糖、油酥米、熬糖、撈糖、开盆同切封等[98]。南岸有南山泉水雞,以佢口感鮮、甜、嫩聞名。泉水雞嘅整法係將隻雞斬件之後,用成斤菜籽油炸,炸完又用花椒、乾辣椒、大蒜、豆豉、冰糖加南山山泉水炒,掉埋啲香菇落鑊,煨佢廿分鐘至起鑊[99]。長壽嘅薄脆係種源於清朝咸豐年間嘅薄餅,特點係甜、香、酥、脆,同合川桃片、合川肉片一樣,列入咗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100]。另外,沙坪垻嘅磁器口麻花,亦叫陳麻花,產自磁器口古鎮。萬州有烤魚,而家萬州烤魚開到全國周街都係。萬州重有一種小食叫「雞嗉子粑粑」,所謂「雞嗉子」就係雞頸下低個袋,事關蘸咗調料同蔥碎嗰嚿糯米飯同「雞嗉子」都幾似[101]。
川劇係重慶主要嘅戲劇,由於重慶川劇自成一格,所以被叫作「渝派川劇」[102]。渝派特點係語氣語調偏張揚、高調、濃重;喺中低音區多數係真聲,高音區帶假聲;注重潤腔,講究珠圓玉潤,兼細化字頭、字腹同字尾嘅處理[103]。重慶川劇院作嘅《金子》係比較有具代表性嘅渝派川劇[104]。
重慶重有重慶大劇院同重慶人民大禮堂呢啲戲劇表演場地。
重慶地區嘅民間音樂主要係號子、民歌同山歌,其中川江號子、南溪號子、秀山民歌、酉陽民歌、木洞山歌等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號子係種漢族勞動人民喺做嘢嗰時作嚟唱嘅歌,重慶地區有川江號子同南溪號子。川江號子有成千年歷史,係啲長江拉船咕喱唱起嘅,曲調高亢激越,一領衆和。川江號子重按唔同河道,分「大河號子」同「小河號子」;按河段水系,分「緊張型」同「舒緩型」;按船頭方向,分「上水號子」同「下水號子」。南溪號子係黔江區鵝池鎮南溪村嘅民歌,起源於唐朝,初時係土家族農民愛嚟醒神嘅勞動號子同山歌。佢嘅唱腔有「大板腔」、「九道拐」、「三台聲」、「南河號」等十幾種;唱法係一個人打頭陣嗌,跟住兩三個人做高音炮尖聲嗌。南溪號子嘅內容同土家族歷史、傳說有關,有比較高嘅藝術價值[105]。
比較有代表性嘅重慶地區民歌係秀山民歌同酉陽民歌。秀山民歌源自上古時期嘅巴渝歌舞,後來民族嘅遷入同融合,豐富咗民歌嘅內容、注入咗新元素。《黃楊扁擔》、《一把菜籽》係秀山民歌嘅代表[106]。酉陽民歌同樣源自巴渝歌舞,係苗族、漢族、土家族文化融合衍生嘅產物,唱嘅內容包括酉陽歷史、天文地理、風俗民情、知識技藝同道德倫理。而家可以考究到嘅酉陽民歌有1700幾首,其中《不要愁來不要焦》、《太陽去了坡背涼》、《木葉情歌》、《這邊嶺來那邊樑》係代表。2013年,酉陽縣民宗委創作出新派嘅酉陽民歌《啊啦調》,呢隻歌融合咗把聲高亢悠遠嘅酉陽楠木號子同黑水號子嘅唱腔。2016年2月6號到12號,《啊啦調》亦喺法國做巡演[107]。
重慶地區有銅梁龍燈同秀山花燈,呢兩樣都被列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唐朝嗰時,銅梁地區就有玩龍燈嘅活動。銅梁龍有50米咁長,龍身有代表廿四節氣嘅24個窿。銅梁龍分公、乸兩條,一條龍廿五個人舞,舞龍嘅套路亦有30幾種。銅梁龍燈有龍燈舞同彩燈舞:龍燈舞主要有大蠕龍、火龍、稻草龍、筍殼龍、黃荊龍、板凳龍、正龍、小彩龍、竹梆龍、荷花龍十隻花款;彩燈舞主要有魚躍龍門、泥鰍食湯圓、三條、十八學士、亮獅、開山虎、蚌殼精、犀牛望月、豬啃南瓜、高臺龍獅舞、雁塔題名、南瓜棚十二隻花款[108]。
秀山花燈喺唐宋時期就有,傳說係金花娘娘同銀花娘娘嘅化身。燈嘅做工精緻講究,六片花瓣雕花鏤空,重吊住各種顏色嘅花絮,燈面紅、綠、白、藍四隻色相間。秀山人會喺燈堂敬奉蠟光仙人、金花娘娘同銀花娘娘。逢正月初三到十四搞「出燈」儀式,出燈嗰時花燈藝人用碌竹挑起兩眼花燈,跟住就唱歌跳舞。到正月十五就搞「送燈」儀式,又到下年再出燈[109]。
玩牛係重慶石柱縣嘅民俗,亦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玩牛嘅人先用繩套住牛個鼻哥,跟住死扯爛扯,激嬲隻牛,再乘機騎上牛背脊,用碌棍打牛囉柚。隻牛會激到喺大院入邊氹氹轉,玩牛嘅人喺呢個時候要緩解佢嘅情緒,攞頂草帽四圍咁揚嚟聊佢,跟住忽然間又跳起身喝聲「喲呵」,等隻牛放鬆警惕。再用肢體語言,扮牛頂角詐嬌個樣畀牛睇,或者用水同草喂隻牛,氹返隻牛開心[110]。
棒棒[註 7]係喺重慶各個碼頭幫商人、遊人搬貨搬行李嘅挑夫,分布喺重慶各個碼頭。佢哋長年都靠膊頭孭住嗰碌竹搵食,兼且好沓馬,所以被人形象噉叫做「棒棒軍」。到21世紀初,重慶重有三四十萬嘅棒棒軍,佢哋八成人超過50歲。棒棒軍係重慶獨特嘅羣體,隨住城市發展,棒棒軍少咗好多。
1997年,以棒棒軍做題材嘅20集電視劇《山城棒棒軍》喺重慶電視臺播出。
2014年4月27號,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去重慶萬州考察,話「棒棒軍」係中國人民勤力嘅象徵,重提出咗「推動中國發展嘅棒棒精神」[註 8][111]。
2015年7月9號,中國第一部自拍體勵志紀實片《最後的棒棒》喺重慶首映,呢部片記錄咗棒棒軍真實嘅生活[112]。
袍哥係中國舊社會三大江湖勢力之一[註 9],起源於明末清初嘅巴蜀地區。民國時期袍哥幫會喺重慶好時興,當時重慶有種「講義氣、重禮節」嘅江湖風氣[113]。重慶地區嘅袍哥多數都係男人,但亦又唔少「女袍哥」。女袍哥起源於民國初期重慶江北嘅「姨媽會」。重慶南岸黃桷埡嘅女袍哥勢頭至猛。1949年,重慶南岸黃桷埡兩個女袍哥幫會「懿友社」同「三民社」爭地頭打交,件事轟動當時重慶[114]。新中國成立之後,袍哥文化式微。
重慶歷史水蛇膥咁長,兼且有獨特嘅民風民俗,先有咗另些唔同嘅文學風格。由重慶主城區到巫山呢段江,船行起上嚟搖搖䑪,水流又急,礁石多,有時船靠人力推或拉纖。拉船嘅咕喱叫做「纖夫」,纖夫少則十幾人多則幾百人,靠嗌口號統一指揮,呢種口號後來成咗種口頭文學,叫「川江號子」[115]。
喺抗日戰爭期間,重慶係中華民國首都,淪陷地區成拃人貢到呢處,呢棚人入邊有唔少著名作家,所以嗰時喺重慶誕生嘅文學作品數量多。國共內戰期間,重慶係國民黨同共產黨之間發生激烈政治鬥爭嘅城市;小說《紅岩》、《一雙繡花鞋》亦以呢段歷史爲背景[116]。
重慶有大劇院、美術館等公共文化場所;亦有全國著名藝術類高等院校四川美術學院。重慶創意藝術聚集區喺九龍坡區黃桷坪,嗰處有藝術工作室、藝術品商店同相關培訓機構,重有「501藝術中心」[120] 噉嘅藝術集市同黃桷坪塗鴉藝術街等嘅景觀。重慶有著名藝術家羅中立,現任四川美術學院院長,佢最出名嘅作品係油畫《父親》。重慶喺雕塑藝術方面亦發達,其中石板坡長江大橋嘅「春、夏、秋、冬」係重慶嘅標誌之一[121]。
重慶有一廣播電視集團、一報業集團同多間雜誌社。重慶廣播電視集團有6個廣播頻道、重慶衞視等12套電視頻道同佢下屬嘅平面媒體重慶廣播電視報;重慶日報報業集團,下屬有重慶日報、重慶晚報、重慶晨報、重慶商報、熱報、渝報、新女報、時代信報、健康人報、三峽都市報、巴渝都市報、武陵都市報。另外,外省華商報集團旗下嘅重慶時報亦喺市內發行。
重慶IT媒體、計算機類媒體數同質量亦係全國領先。重慶嘅《電腦報》、《微型計算機》、《電腦迷》喺計算機界有知名度[122]。重慶重有華龍網同大渝網呢兩大網絡媒體。華龍網初頭隸屬重慶日報報業集團,2008年之後,重慶市委合併華龍網同重慶廣播電視集團嘅視界網成新嘅華龍網,視界網用過嘅嘅域名跳轉去華龍網寬頻頻道;大渝網係由重慶日報報業集團同騰訊網合資開設,係重慶網民獲取重慶同各地新聞嘅主要渠道之一。
重慶亦注重體育事業發展。1956年5月,賀龍主持修建嘅大田灣體育場竣工,呢個體育場佔地約莫12萬平方米,係新中國第一個綜合體育場。而家重慶主城區大型體育場館重有重慶市奧林匹克體育中心、洋河體育場同南岸奧林匹克中心。重慶優秀運動員有圍棋世界冠軍古力、跳水奧運冠軍兼世錦賽冠軍田亮、羽毛球奧運冠軍李雪芮同世界冠軍張亞雯。重慶當地嘅足球俱樂部有重慶力帆足球俱樂部。2014年嘅中國足球甲級聯賽,重慶力帆足球俱樂部創出27輪無輸過嘅戰績[123],重憑冠軍身份升入遞年嘅中國足球超級聯賽。另外,世界盃拳擊賽組委會揀咗重慶做比賽嘅常任舉辦城市。
清朝乾隆年間,巴縣知縣王爾鑒定咗個「巴渝十二景」出嚟,全部集中喺當時嘅巴縣境內(相當於而家主城區),分別係:金碧流香(而家渝中人民公園)、洪崖滴翠(而家渝中洪崖洞)、龍門浩月(而家南岸龍門浩)、統景峽猿(而家渝北統景)、字水宵燈(而家兩江同山城夜景)、黃葛晚渡(而家南岸黃葛渡)、海棠煙雨(而家南岸海棠溪)、縉嶺雲霞(而家北碚縉雲山)、雲篆風清(而家巴南雲篆山)、華蓥雪霽(而家重慶同廣安交界處華蓥山)、佛圖夜雨(而家渝中佛圖關)、歌樂靈音(而家沙坪垻歌樂山)[124]。
到而家,重慶重保留住山、水、林、泉、瀑、峽、洞呢啲雄偉壯麗嘅自然景色,亦有巴渝文化、移民文化、三峽文化、陪都文化造就嘅人文景觀,旅遊資源豐富。其中有世界文化遺產大足石刻,世界自然遺產武隆喀斯特國家地質公園,13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個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重慶旅遊景點一覽:
重慶係中國西南地區重要交通樞紐,鐵路、水路、公路、航空運輸發達。
重慶鐵路系統發達[125],先頭有重慶鐵路局,1957年5月寶成鐵路起好之後撤銷,而家屬成都鐵路局[126]。 而家重慶境內有九條鐵路幹綫:渝利鐵路、宜萬鐵路、成渝鐵路、川黔鐵路、襄渝鐵路、渝懷鐵路、遂渝鐵路、蘭渝鐵路、成渝高鐵;四條支綫鐵路:達萬鐵路、三萬南鐵路、南涪鐵路。起緊同計劃起嘅有渝萬鐵路、渝黔快速鐵路、渝昆鐵路、渝長鐵路、渝西鐵路、鄭萬鐵路、重慶外環鐵路西環綫等。
重慶鐵路集裝箱中心站係中國第三個建成投入運營嘅集裝箱中心站,而沙坪垻嘅重慶東站同九龍坡嘅重慶南站亦停咗集裝箱貨運功能。
重慶亦係渝新歐國際鐵路嘅第一站,近年中國大陸到歐洲嘅部分貨都係通過重慶中轉去歐洲或者係從歐洲通過重慶中轉到中國大陸其它城市。
重慶有市郊鐵路,重喺度規劃緊。
|
|
|
|
重慶係中國西南地區公路交通樞紐之一,而家有五條國道經重慶。重慶亦係全國四個有兩環以上環城高速公路嘅城市之一;高速公路嘅密度排西部各省級行政單位第一[127]。重慶山路多,路又
經過重慶嘅中國國道有3條:210國道、212國道、319國道。
重慶重整咗唔少交通系統解決塞車問題,好似話2006年嗰陣學香港九龍嘅地下交通樞紐系統起咗江北觀音橋地道。重有喺南岸區起南坪地下汽車通道系統,重有沙坪垻區嘅南開城下穿式分流道、渝中區嘅牛角沱—兩路口高架式分流道等。
家陣重慶境內有三座民用機場:江北國際機場、萬州五橋機場、黔江武陵山機場;另外神女峰機場同武隆機場規劃緊。
1949年到1990年,重慶嘅飛機都喺白市驛機場呢個軍民兩用機場起飛、降落。1990年江北機場投入使用;1992年4月,國務院升格江北機場成「國際定期航班機場」,改名叫「重慶江北國際機場」。2011年12月,起東航站樓同第三跑道。江北國際機場係而家中國至忙嘅十大機場同世界至忙嘅百大機場之一,分別有國內同國際兩個特大型航站樓。中國西部航空、重慶航空同華夏航空都當呢個機場做主基地[129]。而萬州五橋機場喺萬州區五橋鎮,係4D級機場,亦係而家重慶第二個民用機場,2005年投入使用。
重慶軌道交通亦叫重慶輕軌(CRT),係重慶主城區主要交通方式之一。重慶嘅軌道交通2號綫、3號綫係日式單軌跨坐式交通綫,而1號綫同之後規劃嘅軌道綫都係地鐵。重慶主城區而家有四條輕軌綫路(1號綫、2號綫、3號綫、6號綫)。搭輕軌要去自動售票機買票或用宜居暢通卡[註 11]畀錢。輕軌票係一張長方形嘅卡,入閘放響感應位上高,到站出閘就等落個閘右手邊嘅卡口位,個閘會自己啜張卡入去跟住開門。
軌道交通1號綫小什字到朝天門段等幾條延伸綫同4號綫、5號綫、10號綫、環 綫重起緊。據而家嘅規劃,到時重慶會有18條軌道交通綫,綫路總長超過820公里。重慶地勢複雜,條條軌道綫嘅高度差至少有100米,而規劃緊嘅最高嘅軌道交通4號綫有250米嘅垂直落差。而家運行緊嘅四條綫之中,2號綫最早起好,係中國西部第一條城市軌道交通綫,亦係中國第一條跨座式膠轆高架單軌綫,2005年6月18號正式運行[130]。2011年,輕軌1號綫同3號綫亦都通埋車。2014年12月30號,6號綫五里店到茶園段、2號綫新山村到魚洞段同1號綫大學城到尖頂坡段試運營。
|
|
重慶而家有458路巴士綫,分別隸屬:重慶公交集團第一公交公司(「1」開頭綫路,除168路)、重慶公交集團第二公交公司(「2」開頭綫路)、重慶公交集團冠忠(第三)公交公司(「3」開頭綫路,除368路)、重慶公交集團原電車公司(「4」開頭綫路)、重慶公交集團第五公交公司(「5」開頭綫路)、重慶公交集團冠忠新城公交公司(「6」開頭綫路)、渝運集團市區綫路(「7」開頭綫路)、重慶公交集團巴士公司(「8」開頭綫路)、重慶公交集團混合聯營綫路(「9」開頭綫路)、互邦公司巴士綫路(168、368路)、重慶渝強集團市區綫路(學生專綫)。
重慶的士主要車型有:長安鈴木天語SX4三厢、長安鈴木SC7100/7130羚羊三厢、長安福特MONDEO三厢天然氣版、長安轎車志翔弱混版、桑塔納、富康、捷達天然氣版。主城區同區縣嘅的士唔同色水:主城區黃色、渝南地區綠色、部份區縣紅色。
家陣重慶係中國中西部搭的士最刮櫳嘅城市[131]。重慶的士日頭同夜晚條數計法唔同:日頭起步價¥10,多過3公里每500米加收¥1,時速低過12公里嘅,行夠5分鐘加收¥1,未夠5分鐘唔收錢,多過5分鐘兩分半鐘加收¥1,未夠兩分半鐘唔收錢,單程多過25公里,每公里¥3,重係逢500米計錢,即係¥1.5/500米;夜晚黑11點到遞朝6點,起步價¥11,多過3公里每500米¥1.15,時速低過12公里嘅,行夠5分鐘加收¥1.15,未夠5分鐘唔收錢,多過5分鐘兩分半鐘加收¥1.15,未夠兩分半鐘唔收錢,單程多過25公里,每公里¥3.45,重係逢500米計錢,即係¥1.73/500米。
過江索道係重慶特色。而家重慶有一條長江索道,連住長江兩岸。索道喺1986年起好,可以從渝中區新華路過長江去南岸區上新街。但係自從有咗過江橋,索道售票站拍烏蠅。又諗唔到過咗排,重慶夜景開始出名,過江索道亦成咗旅遊景點[132]。
舊時重有條過江索道,叫嘉陵江索道,可以從渝中區滄白路過嘉陵江到江北區金沙街。嘉陵江索道歷史早過長江索道,係1983年起嘅。2011年3月1號,索道正式停運。2013年12月尾,嘉陵江索道卒之要拆[133]。
當電梯做公共交通工具亦係重慶特色,方便市民出入地勢差比較大嘅地方。
渝中區有一部自動扶梯同一部升降式電梯:皇冠大扶梯連住菜園垻同兩路口,有112米咁長;凱旋路電梯連住凱旋路同較場口。
重慶係長江沿江開放城市,水路運輸一直都係重慶主要對外運輸方式。而家重慶港係中國中西部吞吐量最多嘅港口。三峽工程竣工之後,萬噸級嘅船可以直達重慶港。重慶寸灘國際集装箱港係家陣中國內陸航運最大嘅港口;重慶南港大渡口集装箱碼頭有32公頃嘅海關保稅區,年年有價值超過百億美元嘅貨出入。另外,萬州港同涪陵港亦佔住重慶水路運輸體系嘅重要地位。
重慶主城區有長江、嘉陵江穿過,而大多數區縣嘅城區部分都有兩江支流經過,橋嘅密度會超過其他城市,兼且近年重慶起橋起得多,所以重慶又被叫作「橋都」[134]。
重慶有條長江流過,河亦唔少,所以舊時重慶輪渡交通比較發達,亦形成咗獨特嘅碼頭文化。同索道一樣,都係因爲新近幾十年起咗唔少橋,碼頭渡輪都基本停航[135]。
截至2017年6月,重慶市同下轄各區、縣已經同39個城市(省、州)正式聯誼[136]。
重慶市
城市 | 時間 |
---|---|
![]() |
1982年12月10號 |
![]() |
1983年6月3號 |
![]() |
1986年3月28號 |
![]() |
1986年10月23號 |
![]() |
1993年10月11號 |
![]() |
1993年10月20號 |
![]() |
2002年4月25號 |
![]() |
2002年10月18號 |
![]() |
2004年7月22號 |
![]() |
2005年10月11號 |
![]() |
2005年10月19號 |
![]() |
2005年10月19號 |
![]() |
2007年6月10號 |
![]() |
2007年6月14號 |
![]() |
2008年9月19號 |
![]() |
2010年5月18號 |
![]() |
2010年10月22號 |
![]() |
2011年10月19號 |
![]() |
2011年10月26號 |
![]() |
2011年12月15號 |
![]() |
2013年10月26號 |
![]() |
2013年11月12號 |
![]() |
2014年1月29號 |
![]() |
2015年5月15號 |
![]() |
2017年3月24號 |
![]() |
2017年5月8號 |
北碚區
城市 | 時間 |
---|---|
![]() |
2014年11月12號 |
合川區
城市 | 時間 |
---|---|
![]() |
2015年10月20號 |
江北區
城市 | 時間 |
---|---|
![]() |
2015年10月21號 |
江津區
城市 | 時間 |
---|---|
![]() |
1999年11月18號 |
九龍坡區
南川區
城市 | 時間 |
---|---|
![]() |
2011年6月4號 |
沙坪垻區
萬州區
永川區
城市 | 時間 |
---|---|
![]() |
2012年11月11號 |
渝中區
重慶而家有10個外國領事機構[137][138],領事館數排上海、廣州同成都嘅後尾。圭亞那、墨西哥亦都有響重慶起領事館嘅諗頭。
領事機構名 | 時間 | 領區 |
---|---|---|
![]() |
1998年5月18號 | 重慶、四川、雲南、貴州 |
![]() |
2000年3月1號 | 重慶、四川、雲南、貴州 |
![]() |
2004年12月10號 | 重慶、湖北、湖南、陝西 |
![]() |
2005年1月1號 | 重慶、四川、雲南、貴州 |
![]() |
2005年7月8號 | 重慶、四川、雲南、貴州 |
![]() |
2008年12月30號 | 重慶、雲南、貴州 |
![]() |
2010年2月4號 | 重慶、四川、雲南、貴州、陝西、甘肅 |
![]() |
2011年12月1號 | 重慶、四川、雲南、貴州 |
![]() |
2013年12月30號 | 重慶、四川、雲南、貴州 |
![]() |
2014年1月8號 | 重慶、陝西、四川 |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