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爾吉斯族柯爾克孜文Кыргыз/ قىرعىز),古稱黠戛斯中亞的一支民族,為吉爾吉斯斯坦的主體民族,多信仰伊斯蘭教。吉爾吉斯這一譯名來源於俄語發音,是由於歷史原因而保留的名稱。在中國的吉爾吉斯族稱為柯爾克孜族(中國標準羅馬字母:Kirgiz[3]),2010年,在中國境內有超過18萬柯爾克孜人,主要分布於新疆西部的克孜勒蘇州

Quick Facts 吉爾吉斯族Кыргыз / قىرعىز, 總人口 ...
吉爾吉斯族
Кыргыз / قىرعىز
Thumb Thumb Thumb
欽吉茲·艾特馬托夫 庫爾曼江·達特卡 吉什貝克·納扎拉列夫英語吉什贝克·納扎拉列夫
Thumb Thumb Thumb
奧爾祖貝克·納扎羅夫英語Orzubek Nazarov 布布薩拉·比舍納里耶娃 阿爾馬茲別克·阿坦巴耶夫
著名人物
總人口
5,258,560
分佈地區
 吉爾吉斯4,587,430[1]
 烏茲別克511,000[2]
 中華人民共和國186,708[2]
 俄羅斯103,422[3]
 塔吉克81,000[來源請求]
 阿富汗30,000
 哈薩克11,000
 烏克蘭3,000[4]
 土耳其4,000[5]
 巴基斯坦2,000[6]
語言
柯爾克孜語
宗教信仰
主要為伊斯蘭教遜尼派
少數為佛教或薩滿教
相關族群
其他突厥語民族
Close

歷史

吉爾吉斯人(突厥語 Qırğız,中國史籍記載為黠戛斯)原本世代居於西伯利亞南部、葉尼塞河上游的盆地。柯爾克孜人最早信仰原始宗教薩滿教,早期生活在天山南部及中亞等地的柯爾克孜人西元10世紀前後就皈依伊斯蘭教。

柯爾克孜(吉爾吉斯)的稱謂來自突厥語單詞kyrk(40),而-iz常被認為是一個古老的複數後綴,Kyrk+iz意為「四十多」,因此「吉爾吉斯斯坦」的字面意思是「四十個部落的聚集」。根據開國神話,40個部落聯合抗擊契丹的史詩也意味著與英雄瑪納斯的聯繫。而其他說法稱與Kyzyl(紅色)有關,與克孜勒同源。[4]

史記》中最早記錄了吉爾吉斯人的情況,稱為「鬲昆」。兩漢時稱「堅昆」,受匈奴統治;魏晉南北朝隋代稱「結骨」、「契骨」、「紇骨」、「護骨」、「居勿」等,二世紀中葉後受鮮卑柔然統治,北齊隋唐時期先後受突厥汗國回紇統治,唐代時根據漢語的音譯通稱為「黠戛斯」,也有稱「紇扢斯」,後在840年滅回鶻後獨立。五代十國時又稱「紇里迄斯」,至924年被耶律阿保機的大契丹國統治。大蒙古國元代時稱「吉利吉斯」等,蒙古帝國時期劃入益蘭州明朝時稱乞兒乞思,屬瓦剌清代時按准噶爾人的稱呼稱其為「布魯特」,至17世紀分別受到蒙古人的準噶爾汗國,以及俄羅斯帝國的排擠,漸漸遷移到天山北麓的伊塞克湖一帶,即今日吉爾吉斯共和國清高宗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朝攻滅準噶爾汗國後,吉爾吉斯人被清朝統治。後來清朝衰落,在1864年的中俄北京條約伊犁河及天山一大部份割讓俄國,人隨地歸,吉爾吉斯人從此被俄羅斯帝國統治。一部分因為被準噶爾裹脅叛亂被乾隆帝送交今黑龍江省富裕縣,又稱富裕柯爾克孜人

這些名稱其實都是各時期各種不同的音譯。乃蠻欽察契丹等來自哈薩克汗國的部族屬於吉爾吉斯的「色爾特克勒克」(意為「外部之人」),不屬於吉爾吉斯本部。

吉爾吉斯斯坦境內約4,587,430名吉爾吉斯人,與現今的在中國新疆的186,708名柯爾克孜人,皆較多信仰伊斯蘭教。而生活在中國黑龍江富裕縣的柯爾克孜人則信仰薩滿教,新疆額敏的柯爾克孜族因長期與厄魯特生活因此信仰藏傳佛教。吉爾吉斯斯坦因浩罕汗國而伊斯蘭化,南部吉爾吉斯更為伊斯蘭化。

語言文字

吉爾吉斯族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語言為柯爾克孜語吉爾吉斯語),屬於突厥語族欽察語支。歷史上,吉爾吉斯族曾經使用過古突厥文察合台文,目前,吉爾吉斯則使用以西里爾字母為基礎的拼音文字,而中國新疆的柯爾克孜族則使用阿拉伯字母拼寫柯爾克孜語。

文化藝術

吉爾吉斯族有豐富的文化遺產,最著名的是英雄史詩《瑪納斯》。

風俗習慣

民族服飾

Thumb

吉爾吉斯族的女子多穿長連衣裙,上身穿黑色小馬甲,有些地方的婦女穿小豎領的白色襯衫。婦女用頭巾包頭,外佩飾品。男子的高頂方形帽是一大特色,多用皮子或氈子做成,又一個卷沿,兩側有護耳。男子的上衣多是圓領,繡有花邊。腰間束皮帶,佩有小刀。

史籍描述

族屬與容貌

《唐書·回鶻傳·下》附《黠戛斯》條中說:「(黠戛斯)人皆長大,白髮、皙面、綠履,以黑髮為不祥,黑瞳者必曰〔李〕陵苗裔也。」唐段成式的《酉陽雜俎》卷四中也說「堅昆部非狼種」,日本歷史學家羽田亨據此推斷,黠戛斯人在唐代仍不屬於突厥人種,而是屬於雅利安人種,以後隨著時間的推移才逐漸突厥化的。

遺傳基因研究

日本東京大學學者植田信太郎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社會科學院學者王麗組成的中日聯合研究團隊,在2000年發布的研究報告,比較在中國山東省發掘的古代遺體,發現在戰國時期中期以前的山東人,在遺傳基因上與歐洲人接近,有印歐人的特徵;西漢末年以前的山東人則接近於中亞地區的維吾爾人與吉爾吉斯人。現代山東人則與東亞的日本人大和族)與韓國人朝鮮民族)基因接近[5][6][7]

然而上述結論受到韓康信、尚虹的質疑,指出根據考古學研究,古代印歐人種東進的地理介限位於新疆東部至甘肅西部之間,在此以東的地區並沒有發現具有印歐人種型態的類群[8],後來姚永剛和張亞平重新檢測植田信太郎的研究數據,發現遺傳基因均屬於東亞人種[9]

中國柯爾克孜族

中國境內的柯爾克孜族屬中華人民共和國官方承認的56個民族,官方稱「柯爾克孜」,而將他國同源民族譯為「吉爾吉斯」。主要分佈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南部的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少數分佈在鄰近的烏什阿克蘇市莎車英吉沙塔什庫爾干皮山以及新疆北部的特克斯昭蘇額敏博樂精河鞏留[10][11]。另外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富裕縣友誼鄉五家子村和七家子村分布有烏裕爾河畔五姓柯爾克孜人,官方將其劃屬柯爾克孜族,但實際上是哈卡斯人的分支。

參考文獻

參見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