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东北地区省份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黑龍江省,簡稱黑,位於中國東北地區北部,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靠北和最靠東的省份,省會駐地為哈爾濱[2]。省人民政府駐哈爾濱市南崗區中山路202號。
黑龍江省 黑 | |
---|---|
省 | |
![]() 黑龍江省的位置 | |
坐標:48°N 129°E | |
國家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語源 | 清朝設立黑龍江將軍。以轄地內河流黑龍江為名。 黑龍江:言其水黑色,狀似游龍,故名。 |
省會 | 哈爾濱 |
最大城市 | 哈爾濱 |
行政區劃 | 地級行政區13個、縣級行政區128個、鄉級行政區1284個 |
政府 | |
• 省委書記 | 許勤 |
• 人大常委會主任 | 許勤 |
• 省長 | 梁惠玲(女) |
• 政協主席 | 藍紹敏 |
面積 | |
• 總計 | 473,000平方公里 |
面積排名 | 第6名(土地面積) 占全國4.89% |
人口(2022) | |
• 總計 | 3,099萬人 |
• 排名 | 第15名 |
• 密度 | 83人/平方公里 |
• 密度排名 | 第26名 |
• 生育率(2010) | 0.75(第28名) |
族群 | |
• 民族 | 漢族-95% 滿族-3% 朝鮮族-1% 蒙古族-0.4% 回族-0.3% |
• 方言 | 東北官話 |
時區 | 北京時間(UTC+8) |
ISO 3166碼 | CN-HL |
行政區劃代碼 | 23 |
GDP(2022) | ¥1,5901.00億元 $2263億美元(第21名) |
• 人均 | ¥40,365元 $5,936美元(第21名) |
• 占全國 | 2.65% |
HDI(2014) | 0.755( 高 ) 高 · 第12 [1]名 |
網站 | http://www.hlj.gov.cn |
中俄界河黑龍江為境內最大河流,省名由江名而來。省界東、北與俄羅斯接壤,南接吉林省,西鄰內蒙古自治區,全省土地面積共47.3萬平方公里(含加格達奇、松嶺),排名全國第6。2022年,全省常住人口約3099萬人,其中漢族占95%以上,另有回族、滿族、蒙古族、朝鮮族等53個少數民族。
黑龍江省是中國重要的裝備製造業、能源工業與農業基地,工業門類以機械、能源、食品、醫藥工業為主;糧食總產量和商品糧調出量均居全國首位[3]。
黑龍江省位於中國最東北部,是中國位置最北、緯度最高的省份,西起東經121°11′,東至東經135°05′,南起北緯43°26′,北至北緯53°33′,東西跨14個經度,南北跨10個緯度。全省土地總面積共約47.3萬平方千米(含加格達奇和松嶺),居全國各省、直轄市、自治區第6位。國境線長2981.26千米。
黑龍江省地勢複雜多樣,大體為西北、北部、東南部高,東部和西南部低。主要由山地、台地、平原和水面構成,大體可概括為「五山一水一草三分田」。本省地形可分五區:
黑龍江省水系發達,河流縱橫,湖泊遍布;河流水量大,水力蘊藏豐富。
黑龍江省境內除西部和中部有一些內流河、東南角屬於綏芬河流域以外,其餘河流都屬於黑龍江流域。省內流域面積在5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1918條,其中流域面積在1萬平方千米以上的有18條。主要的河流有:
黑龍江省的主要湖泊有:
此外,松嫩平原上還有許多小湖泊,當地俗稱為「泡子」。
黑龍江省是中國最北的省份,地處歐亞大陸東岸東北亞區域的中高緯度地區,屬於大陸性季風氣候,依溫度指標從北向南可分為寒溫帶和中溫帶;依乾燥度指標從東向西可分為濕潤區、半濕潤區和半乾旱區。全省四季分明,冬季漫長、嚴寒、乾燥,夏季短促、濕潤、多雨,春、秋兩季氣候多變,最西北部全年無夏。全年平均氣溫從北往南在-5~4℃之間,自西北向東南漸低,相差近10℃。最冷月(一月)平均氣溫-30℃至-18℃,最熱月(七月)平均氣溫18℃至23℃,年溫差高達38℃-48℃。最北部的漠河縣極端最低氣溫達-52.3℃,系中國最低氣溫記錄[22]。全省全年晴朗天氣較多,無霜期約90-120天。年均降水量400-700毫米,東部多、西部少,以小興安嶺和張廣才嶺最多,可達700毫米以上;大興安嶺北部最少,不足400毫米。全年降水量的百分之60集中在六、七、八三個月;冬季和春季降水量少。春季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風能資源豐富。秋季冷空氣活動頻繁,降溫較快。
方位 | 地點 | 坐標 |
---|---|---|
北 | 大興安嶺地區漠河市圖強鎮 | 53°33′33″N 123°17′46″E |
東 | 佳木斯市撫遠市黑瞎子島 | 48°26′10″N 135°04′53″E |
南 | 牡丹江市東寧市老黑山鎮 | 43°25′24″N 131°08′06″E |
西 | 大興安嶺地區漠河市古蓮鎮 | 52°35′40″N 121°11′03″E |
黑龍江省現轄12個地級市、1個地區,下設54個市轄區、21個縣級市、45個縣、1個自治縣;1315個鄉級行政單位,包括574鎮,282鄉,52民族鄉,407街道。[23]
黑龍江省行政區劃圖 | |||||||||
---|---|---|---|---|---|---|---|---|---|
區劃代碼[24] | 區劃名稱 | 漢語拼音 | 面積[註 1] (平方公里) |
常住人口[25] (2020年普查) |
政府駐地 | 縣級行政區劃[26] | |||
市轄區 | 縣級市 | 縣 | 自治縣 | ||||||
230000 | 黑龍江省 | Hēilóngjiāng Shěng | 452,538.43 | 31,850,088 | 哈爾濱市 | 54 | 21 | 45 | 1 |
—副省級市— | |||||||||
230100 | 哈爾濱市 | Hā'ěrbīn Shì | 53,076.48 | 10,009,854 | 松北區 | 9 | 2 | 7 | |
—地級市— | |||||||||
230200 | 齊齊哈爾市 | Qíqíhā'ěr Shì | 42,255.46 | 4,067,489 | 建華區 | 7 | 1 | 8 | |
230300 | 雞西市 | Jīxī Shì | 22,494.48 | 1,502,060 | 雞冠區 | 6 | 2 | 1 | |
230400 | 鶴崗市 | Hègǎng Shì | 14,665.01 | 891,271 | 向陽區 | 6 | 2 | ||
230500 | 雙鴨山市 | Shuāngyāshān Shì | 22,051.13 | 1,208,803 | 尖山區 | 4 | 4 | ||
230600 | 大慶市 | Dàqìng Shì | 21,204.82 | 2,781,562 | 薩爾圖區 | 5 | 3 | 1 | |
230700 | 伊春市 | Yīchūn Shì | 32,800.28 | 878,881 | 伊美區 | 4 | 1 | 5 | |
230800 | 佳木斯市 | Jiāmùsī Shì | 32,469.98 | 2,156,505 | 前進區 | 4 | 3 | 3 | |
230900 | 七台河市 | Qītáihé Shì | 6,190.09 | 689,611 | 桃山區 | 3 | 1 | ||
231000 | 牡丹江市 | Mǔdānjiāng Shì | 38,827.19 | 2,290,208 | 東安區 | 4 | 5 | 1 | |
231100 | 黑河市 | Hēihé Shì | 66,861.93 | 1,286,401 | 愛輝區 | 1 | 3 | 2 | |
231200 | 綏化市 | Suíhuà Shì | 34,873.12 | 3,756,167 | 北林區 | 1 | 3 | 6 | |
—地區— | |||||||||
232700 | 大興安嶺地區 | Dàxīng'ānlǐng Dìqū | 64,768.44[註 2] | 331,276 | 加格達奇區 | 1 | 2 |
2022年末,全省常住總人口3099萬人[27],比上年減少26萬人。其中,城鎮人口2052萬人,鄉村人口1047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66.2%,比上年提高0.5個百分點。0—14歲人口占全省總人口的比重為9.3%,65歲及以上人口占全省總人口的比重為17.8%。
根據2021年統計公報,全省總常住人口為3125萬人,比2020年減少46萬人[28]。
根據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全省常住人口為31,850,088人[29]。同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38,313,991人相比,十年共減少了6,463,903人,下降16.87%,年平均增長率為-1.83%。其中,男性人口為15,952,468人,占總人口的50.09%;女性人口為15,897,620人,占總人口的49.91%。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為100.35。0-14歲的人口為3,286,466人,占總人口的10.32%;15-59歲的人口為21,167,932人,占總人口的66.46%;60歲及以上的人口為7,395,690人,占總人口的23.22%,其中65歲及以上的人口為4,972,868人,占總人口的15.61%。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20,897,694人,占總人口的65.61%;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10,952,394人,占總人口的34.39%。
2020年人口出生率為3.35‰,死亡率為8.23‰,自然增長率為-4.48‰[30]。黑龍江省人口呈現「出生率較低、死亡率較低、老齡化程度較高」的特點,同時由於人口向外遷移,總人口從2014年起開始下降[31][32]。
在黑龍江省,漢族占絕大多數,其中很多人是清朝時山東、河北一帶的移民後裔。官方認定了10個世居少數民族:滿族、朝鮮族、蒙古族、回族、達斡爾族、錫伯族、赫哲族、鄂倫春族、鄂溫克族、柯爾克孜族[36]。其中,赫哲族是黑龍江省獨有的民族[37]。省內有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齊齊哈爾有梅里斯達斡爾族區,此外有若干民族鄉等。
全省常住人口中,漢族人口為30,728,612人,占96.48%;各少數民族人口為1,121,476人,占3.52%。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漢族人口減少6,210,569人,下降16.81%,占總人口比例增加0.07個百分點;各少數民族人口減少253,334人,下降18.43%,占總人口比例下降0.07個百分點。其中,滿族人口減少164,213人,下降21.95%,占總人口比例下降0.12個百分點;朝鮮族人口減少57,683人,下降17.6%,占總人口比例下降0.01個百分點;蒙古族人口減少13,273人,下降10.58%,占總人口比例增加0.02個百分點;回族人口減少26,285人,下降25.83%,占總人口比例下降0.03個百分點;達斡爾族人口減少6,607人,下降16.4%,占總人口比例不變;錫伯族人口減少1,349人,下降17.73%,占總人口比例不變;赫哲族人口增加192人,增長5.31%,占總人口比例不變。
黑龍江省工業門類以重工業為主,是中國重要的機械、石油、煤炭、木材和食品工業基地;哈爾濱、齊齊哈爾、大慶是主要的工業中心,大慶油田、哈電集團等大型企業均居中國同行業前列。
黑龍江省礦產資源豐富多樣,以石油、煤炭、金、石墨最為重要。本省石油蘊藏豐富,是中國最重要的石油產區,大慶油田系中國第一大油田。煤的分布很廣,雞西、鶴崗、雙鴨山、七台河等煤礦全國有名。石墨主要分布在雞西、鶴崗,儲量分別居亞洲前兩位。沙金主要分布在小興安嶺北麓黑龍江及其支流沿岸的很多地方,黑河、呼瑪等地很早就以產金著稱。
黑龍江省地處東北亞中心地帶,交通運輸發達,現已形成了以哈爾濱為龍頭,輻射黑河、綏芬河等邊境口岸窗口開展貿易的多層次對外開放格局,綏芬河為中國對俄羅斯第二大貿易口岸,貿易額千萬/日。
黑龍江省的大型企業主要有:中國第一重型機械集團、北大倉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通用集團齊齊哈爾二工具機(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齊重數控裝備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齊齊哈爾北方機器有限公司、中國兵器工業集團齊齊哈爾建華機械有限責任公司、北滿特殊鋼有限責任公司、北大荒農墾集團、哈爾濱電氣集團、中國北車集團齊齊哈爾鐵路車輛(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龍煤控股集團、哈藥集團、東方集團、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
黑龍江省黑土分布廣,土地肥沃,地廣人稀,人均耕地面積居全國首位,糧食作物播種面積約占全省總播種面積的四分之三左右,是全國最大的糧食產區和商品糧調出基地,糧食產量、糧食商品量、勞均生產糧食量、農機化程度和大型農機保有量、土地規模經營面積、土壤有機質含量、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等主要指標均居中國首位。[39]全省主要農作物以水稻、小麥、玉米、高粱、黃豆為主。黑龍江省水稻栽培歷史較短,但目前分布普遍,五常、響水等地大米全國聞名。本省是中國最大的馬鈴薯種植基地[40]。黑龍江省也是中國大豆的重要產區,產量居全國首位。經濟作物以甜菜、亞麻、向日葵為主,甜菜和亞麻產量常居中國各省首位。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地勢平坦,農業機械化水平很高。
黑龍江省山地森林茂密,是中國森林資源最豐富的省份,木材蓄積量為中國各省之首,採伐量曾常年占中國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是中國最重要的林業基地。紅松和落葉松是主要樹種。小興安嶺中的伊春市是著名的林業城市,有「林都」之稱。1990年代以來各林區逐漸實行全面禁伐,改為封山育林,發展林下經濟。
黑龍江省畜牧業發達。西南部齊齊哈爾、大慶等地牧場寬廣、飼料充足,是本省主要的農牧業基地。乳製品業發達,在中國各省區中僅次於內蒙古居第二位。
黑龍江省內河湖多產魚類,淡水魚資源居中國首位。松花江魚產量約占全省一半。大馬哈魚、鰉魚、鱘魚、「三花五羅」等著名魚種是黑龍江和烏蘇里江的著名特產[41][42]。興凱湖盛產中國四大淡水湖魚之一的翹嘴鮊(大白魚)。深山密林多野生動植物,盛產灰鼠、香鼠、貂、水獺等珍貴毛皮獸以及人參、鹿茸、麝香等名貴藥材和木耳、蘑菇、松子等山林特產。
黑龍江省是中國修建鐵路最早的省份之一,歷史可上溯至沙俄在1897年開始在中國東北修建以哈爾濱為中心,東、西、南三個方向分別連接海參崴、滿洲里、大連的中東鐵路,即今天的濱綏線、濱洲線和京哈線。哈爾濱鐵路局則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的第一個鐵路局,轄區覆蓋黑龍江省全境以及內蒙古自治區東北部。齊齊哈爾設有鐵路貨車和鐵路起重機製造廠(哈爾濱車輛製造廠)。
黑龍江省之國鐵營業里程達5654.9千米,為中國鐵路通車里程最長的省份。鐵路幹線和支線以哈爾濱、齊齊哈爾、牡丹江、佳木斯四個城市為軸心向四周輻射,貫穿全省所有地市,一直延伸到大、小興安嶺林區和三江平原腹地,形成全省鐵路布局骨架。同時,通過國際、國內幹線外接俄羅斯、朝鮮、蒙古,內聯吉林、遼寧和內蒙古並與全國鐵路網相連接。全省主要鐵路線有京哈線、濱洲線、濱綏線、濱北線、綏佳線、牡佳線、牡圖線、平齊線、通讓線、齊北線、林密線、佳富線、福前線等。其中濱洲線、濱綏線與西伯利亞大鐵路相連,成為歐亞大陸橋的重要組成部分;京哈線、平齊線、通讓線、牡圖線等則與相鄰省區聯通,接入全國鐵路網。
已通車的哈大客專、哈齊客專、哈牡客專、哈佳快鐵、牡佳客專,以及在建的哈伊客專等高等級線路,共同構成黑龍江省「十字加環線」的高速鐵路網絡,覆蓋全省大部分地級以上行政區域和人口稠密地區。
黑龍江省公路總里程為162,464公里(截至2014年)。全省現有國家高速9條,國道8條,省道35條(其中地方高速路6條),縣道220條,鄉道4408條,村道13796條,專用公路6012條[58]。其中,高速公路通車里程超過4300公里,居東北三省之首[59]。全省13個地市級行政區均和省城哈爾濱有國家高速公路連接。
途徑黑龍江省的國家高速公路有:
此外還有黑龍江省屬高速公路建虎高速、雞虎高速、前嫩高速、綏北高速、北富高速、密興高速、嫩泰高速、依七高速)等,成為各區域間的交通幹線。全省各市、縣、鄉均有公路相連。
黑龍江省內河通航里程達5528千米,現有直營客運航線9條,以黑龍江、松花江、烏蘇里江為骨幹,哈爾濱港、佳木斯港為樞紐的水運網貫穿全境。主要航線有:
海運部份,自2007年起,黑龍江國內貿易貨物可通過綏芬河出境,經俄羅斯的海參崴港(符拉迪沃斯托克)、東方港、納霍德卡港中轉,再運至上海、寧波、黃埔。[60]
省內有兩座國際機場:哈爾濱太平國際機場、牡丹江海浪國際機場,三座國內機場:齊齊哈爾三家子機場、薩爾圖機場和佳木斯東郊機場,航線通往全國重要城市和境外城市。支線機場數量居國內前列,覆蓋雞西、伊春、加格達奇、漠河、建三江、大慶等地;綏芬河市有中國首個民營機場。據2016年統計,哈爾濱機場旅客吞吐量居東北三省之首。
全省共有2處國家歷史文化名城、28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飲食以東北菜為主,當地特色有雞西冷面、哈爾濱紅腸、克東腐乳、得莫利燉活魚、鏡泊湖全魚宴、同江赫哲族生魚片、大慶坑烤等。
黑龍江省的宗教有佛教、道教、基督宗教(含基督教新教、天主教和東正教)、伊斯蘭教。其中,由於歷史原因,黑龍江省的東正教與俄羅斯東正教息息相關。黑龍江省有一些著名的宗教建築:
截至2016年末,黑龍江省共有研究生培養單位27所,普通高校82所,成人高校21所,中等職業教育學校237所,普通高中372所,普通初中1451所,普通小學1979所,幼兒園5720個[61]。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