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在俄罗斯和中国的河流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黑龍江(滿語:ᠰᠠᡥᠠᠯᡳᠶᠠᠨ
ᡠᠯᠠ,穆麟德轉寫:sahaliyan ula),俄羅斯稱之為阿穆爾河 (俄語:Амур,羅馬化:Amur),是亞洲東北部的一條河流,幹流由石勒喀河與額爾古納河匯流形成,經過中華人民共和國黑龍江省北界與俄羅斯遠東聯邦管區南界,之後以東北向穿越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最終流入韃靼海峽。幹流流長2,824公里,若以海拉爾河為源頭計算,則總長度約4,344公里;若以石勒喀河為源頭計算,總長度4,416公里;若以克魯倫河為源頭計算,則總長度約5,498公里。流域面積共計184萬平方公里,其中中國境內90萬平方公里。黑龍江是中國四大河流之一、世界十大河之一。
黑龍江 ᠰᠠᡥᠠᠯᡳᠶᠠᠨ ᠮᡠᡴᡝ | |
---|---|
別名 | ᠬᠠᠷᠠ ᠮᠥᠷᠡᠨ Har moron ᠠᠮᠤᠷ ᠮᠥᠷᠡᠨ Амур/Амар мөрөн 阿穆爾/阿瑪爾 |
國家 | 中華人民共和國、 蒙古國、 俄羅斯 |
流域 | |
源頭 | 鄂嫩河-石勒喀河 |
• 位置 | 蒙古肯特省肯特山脈 |
• 座標 | 48°48′59″N 108°46′13″E |
• 海拔 | 2,045公尺(6,709英尺) |
第二源頭 | 額爾古納河 |
• 位置 | 中國內蒙古大興安嶺 |
• 座標 | 48°47′54″N 109°11′54″E |
• 海拔 | 1,961公尺(6,434英尺) |
河口 | 韃靼海峽 |
• 位置 | 俄羅斯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廟街鎮 |
• 座標 | 53°00′N 141°00′E |
• 海拔 | 0公尺(0英尺) |
流域面積 | 1,855,000 km2(716,000 sq mi)[1] |
城市 | 海蘭泡、黑河、同江、伯力、廟街、阿穆爾河畔共青城 |
本貌 | |
長度 | 2,824 km(1,755 mi)[1] |
流量 | |
• 地點 | 河口 |
• 平均流量 | 11,400 m3/s(400,000 cu ft/s) |
• 最小流量 | 514 m3/s(18,200 cu ft/s) |
• 最大流量 | 30,700 m3/s(1,080,000 cu ft/s) |
特徵 | |
左岸支流 | 歐里道依河、結雅河、比拉河、布列亞河 |
右岸支流 | 額木爾河、呼瑪河、松花江、烏蘇里江 |
黑龍江在《山海經》中稱為欲水、黑水,漢魏晉時被稱為弱水,南北朝時,黑龍江上游稱完水,松花江及兩江匯流後被稱為難水。隋唐時始稱黑龍江下游為黑水,完水改作望建水、難水改作那河。《遼史》第一次以「黑龍江」來稱呼這條河流,因河水中含有大量腐殖質,水色黝黑,蜿蜒如遊龍,故名。黑龍江流域在金朝被納入領土範圍內,成為金國內河。元明時稱為混同江。「黑龍江」的滿語名字為「薩哈連烏拉」(滿語:ᠰᠠᡥᠠᠯᡳᠶᠠᠨ
ᡠᠯᠠ,穆麟德轉寫:sahaliyan ula),其中「薩哈連」意為「黑」,「烏拉」意為「江」。有時也會作「薩哈連木克」(滿語:ᠰᠠᡥᠠᠯᡳᠶᠠᠨ
ᠮᡠᡴᡝ,穆麟德轉寫:sahaliyan muke),「木克」意為「水」。在蒙古語中,這條河被稱為哈拉穆連(蒙古語:ᠬᠠᠷᠠ
ᠮᠥᠷᠡᠨ,漢語拼音字母:Har moron,標準音(察哈爾):[xar morŏn],中蒙通用轉寫:Xar_a mören,「黑色河流」之意)。然而蒙古人受俄語影響通常將這條河稱為阿瑪爾河(蒙古語:ᠠᠮᠤᠷ
ᠮᠥᠷᠡᠨ,漢語拼音字母:Amar moron,標準音(察哈爾):[ɑmɑ̆r morŏn],中蒙通用轉寫:Amur mören;俄語:Река Амур,羅馬化:rjeka Amur,IPA:[ɐˈmur])「阿穆爾」一詞來自滿-通古斯語族,意為「大河」或「大水」[來源請求][2],但同時也與蒙古語「平安」一詞同音同形)。一說「阿穆爾」在法語中意為「愛情」。[3]阿穆爾河之稱還傳至西方成為歐美世界普遍的稱呼,但歐美華人繼續習稱其為「黑龍江」。
清代「黑龍江」指的僅僅是黑龍江和松花江匯合處上游的河道以及整條石勒喀河。和松花江匯合後的下遊河道被視為松花江下游混同江(滿語除直稱黑龍江外可兼作ᡥᡡᠨ᠋ᡨᡠ᠋ᠩ
ᡤᡳᠶᠠᠩ)。中俄《璦琿條約》中就以「松花江」指代今日兩江匯合處到今日黑龍江河口這段河道。今天,黑龍江不再用來指代石勒喀河,但包括了整條混同江。
中華人民共和國出版的地圖中,同時使用「黑龍江」和「阿穆爾河」對此河流進行表記,於中國一側標記「黑龍江」,俄羅斯一側標記「阿穆爾河」。中國大陸官媒在涉及中俄邊境的內容時多以黑龍江(阿穆爾河)這種括注俄方名字的方式稱呼這條河流。[4][5]
黑龍江有南北兩源,北源為發源於蒙古國肯特山東麓的石勒喀河,南源為額爾古納河。額爾古納河也有兩源,《中國河湖大典·黑龍江、遼河卷》 中將發源於大興安嶺西坡的海拉爾河作為主源,也有很多資料將發源於蒙古國肯特山東麓的克魯倫河作為額爾古納河的源流。根據《中國河湖大典》中的記載,克魯倫河注入中國境內的呼倫湖後,通過扎蘭鄂羅木河與額爾古納河相通,歷史上扎蘭鄂羅木河是一條調節湖水的吞吐性河流,當呼倫湖水位較高於海拉爾河水位時,湖水流入額爾古納河,當湖水水位較低時,海拉爾河水倒流入呼倫湖。1958年,扎蘭鄂羅木河被煤礦堵塞,1971年挖掘了一條長16.4公里的人工河從呼倫湖北岸至中俄國界名為新開河,將扎蘭鄂羅木河改道,並修建了泄水閘和攔洪閘,使呼倫湖水位得到人工控制。
石勒喀河與額爾古納河於中國內蒙古自治區額爾古納市恩和哈達鎮東北相匯,之後幹流經過中國黑龍江省北界與俄羅斯遠東聯邦管區南界,自哈巴羅夫斯克(伯力)向東北流穿越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最終流入韃靼海峽。[3]
黑龍江沿岸最早的居民是古亞細亞人,後受通古斯人壓力,只分布於黑龍江下游,代表性民族是尼夫赫人,他們發展出發達的定居捕魚與海獸文化。
在秦朝與漢朝時,游牧民族,包括肅慎、鮮卑、蒙古、契丹、女真、鄂倫春等,都在這一帶生活。其中的部分民族之後曾經入主中原,建立政權,對中國歷史影響深遠。
元代屬於遼陽等處行中書省管轄,並在黑龍江下游設置征東元帥府。
明代永樂年間明廷設置奴兒干都指揮使司管轄奴兒干地區的所有軍事建制機構。都司的主要官員初為派駐數年而輪調的流官,後為當地部落領袖所世襲。僅現中國國內部分的黑龍江兩岸明廷就設置百餘衛所實行管轄。
至清代,黑龍江一名成為官方名稱,為清初犯人流放之地。馮景嘗言:「今烏喇得流人,繩系頸,獸畜之。死則裸而棄諸野,烏鳶飽其肉,風沙揚其骨……」[6]康熙時始廢流放烏拉[7],但雍正五年李煦又被流放至此。雍正十年(1732年)在烏拉建成「望祭殿」。1683年設黑龍江將軍管轄黑龍江流域。之後清廷同從東歐探險的沙皇俄國軍隊發生軍事衝突,最終在兩次雅克薩之戰後迫使沙俄簽訂《尼布楚條約》(1689),條約明確規定了自黑龍江上游支流格爾必齊河(Gorbitsa River)以下、支流額爾古納河以南的黑龍江流域領土皆為中國所有,但烏第河一帶卻為爭議地區。19世紀上半頁開始沙俄重新滲透黑龍江中下游,建立多處據點並移民,並在1858年《璦琿條約》與1860年《中俄北京條約》,分別強行同清朝簽訂兩次不平等條約,將外滿洲(黑龍江以北、烏蘇里江以東)約100萬平方公里土地正式吞併,黑龍江和其支流烏蘇里江成為中俄界河至今。
自1858年中俄《璦琿條約》簽訂後,江北土地被割讓給俄國,黑龍江開始成為中俄大部分地區的邊界。1900年八國聯軍向中國開進時,俄國以保護中東鐵路為由出兵越過黑龍江,放火燒毀當時屬於清朝的璦琿城,並製造海蘭泡慘案,並深入清朝國境約40公里。不久戰事結束,並將原屬清政府管轄的江東六十四屯(位於黑龍江北岸)以武力占領。1907年江南部分建黑龍江省。簡稱黑。
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蘇聯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一直以黑龍江為基本邊界,擱置沿岸土地的主權爭議。但自珍寶島事件後中蘇關係逐漸惡化,兩國軍隊開赴黑龍江沿岸,導致黑龍江地區局勢危急。自20世紀80年代末才有所緩和。2004年,中國和俄羅斯簽署《中俄國界東段補充協定》,將兩國國界以黑龍江為基本界限劃清。
中國與俄羅斯在1990年代至21世紀初相繼確定東端邊界的走向。中國方面放棄自19世紀中葉被俄國取得的大量土地的主權要求,以及被強佔的江東六十四屯。同意將兩國邊界以實際控制線,即黑龍江和烏蘇里江的主航道中心線為主要依據進行劃分。目前邊界走向已確定完畢。但中華民國方面對俄國佔領江東六十四屯的合法性從未予以承認。
黑龍江流域大部分區域因地廣人稀,生態環境總體良好,森林植被覆蓋率總體平均達40%以上,是中俄兩國主要的林區之一。[8]流域內是珍稀物種東北虎、遠東豹等的主要棲息地。
中國境內的黑龍江流域地區是重要的商品糧基地和老工業基地,局部地區受工農業生產影響,存在著較為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
黑龍江流域有豐富的生物資源和礦產資源。
流域內原始針葉林分布廣泛,俄羅斯境內森林面積達1.23億公頃,木材蓄積量120億立方公尺。中國境內的森林資源主要分布在大、小興安嶺和長白山地區,曾經是中國主要的林木基地,因過度採伐,特別是1987年大興安嶺火災後大興安嶺和小興安嶺地區多受損害,自漠河市至黑河市很少見到樹齡20年以上的樹木。現中國境內的林場大部分已改制,林區封山育林。因俄羅斯方面林業資源極為豐富,一般在冬季黑龍江封凍時中國經常進口俄羅斯的木材進行加工。黑龍江流域漁業資源豐富,以盛產遠東紅點鮭和大馬哈魚而聞名。黑龍江中鰉因為漁民獵殺獲取魚子醬,數量大大下降。上游流域位於蒙古國和中國內蒙古境內擁有廣闊的草場,畜牧業發達,是中國著名畜牧品種三河馬、三河牛、烏珠穆沁牛、烏珠穆沁羊的主產地。
流域內礦產資源主要有煤、石油、天然氣、黃金、鐵、鋅等。自漠河市至愛輝古城沿岸地區歷史上因盛產黃金曾被稱為「黃金之路」。中國最大的油田-大慶油田就位於流域內。
此外黑龍江流域內擁有草原、森林、湖泊、濕地等多種地貌景觀,擁有豐富的旅遊資源,是中國冬季重要的旅遊目的地。
幹流河畔主要城市有:
1970年代,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不斷加強,黑龍江省與俄羅斯簽訂大量貿易協定,並將黑河市、同江市等數個沿江城市與俄羅斯的布拉戈維申斯克(海蘭泡)、哈巴羅夫斯克(伯力)等遠東城市闢為邊境互貿城市,利用互補的資源優勢帶動黑龍江流域地區經濟的發展。
黑龍江流域地區是中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木材加工基地和工業基地。中國的「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俄羅斯的「遠東開發」計劃以及蒙古國的「草原之路」發展戰略在此區域進行了有機的對接。2016年,中、蒙、俄簽署了《建設中蒙俄經濟走廊規劃綱要》,黑龍江流域是走廊的核心區域。[9]
黑龍江沿線曾盛產沙金,在清朝達到繁榮,為帶動當地經濟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黑龍江作為中國北方邊界的界河,中華人民共和國邊界的最北端位於黑龍江主航道的中心線上。擁有豐富的水力資源,大小支流約有950餘條(包括時令河),其中黑龍江最長的支流是約1,657公里的松花江。在支流邊,中國大約有大小港站160個。
黑龍江上也有眾多島嶼分布,包括著名的大黑河島以及黑瞎子島等島嶼分屬中、俄兩國。其中大黑河島已發展成為貿易中轉站,設施較為齊全。
黑龍江南段(中俄邊境段)屬於中俄兩國共同擁有, 因此雙方都有通航權。 北段為俄羅斯內河,外籍船隻不能通行。然而,根據1992年簽署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部和俄羅斯聯邦運輸部關於在黑龍江和松花江利用中俄船舶組織外貿貨物運輸協議》, 俄方從1992年起為中方開放俄羅斯段黑龍江的通航權。 因此中俄船隻均可於黑龍江上航行。[10]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