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中華民國臺灣省的二級行政區劃(縣)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雲林縣是中華民國的縣,位於臺灣中部,西邊濱臨臺灣海峽,東邊以斗六丘陵與南投縣相隔,南邊以北港溪、石龜溪與嘉義縣相鄰,北邊以濁水溪與彰化縣相鄰,外有外傘頂洲。縣治及最大城市為斗六市,因行政區劃變更而成為台灣本島唯一不存在同名「市」的縣份,雲林縣內轄有1市5鎮14鄉,共有20個鄉鎮市。
雲林縣 Yunlin County 簡稱:雲、雲林、雲縣 | |
---|---|
縣 | |
坐標:23°42′18″N 120°28′34″E | |
國家 | 中華民國 |
省 | 臺灣省 |
設立 | 1887年 (清治始設臺灣府雲林縣) 1901年 (日治改設斗六廳) 1950年 (戰後自臺南縣析出雲林縣) |
縣治 | 斗六市 |
下級區劃 | 1市、5鎮、14鄉 |
政府 | |
• 行政機構 | 雲林縣政府 (立法機關:雲林縣議會) |
• 縣長 | 張麗善(雲林縣縣長列表) |
面積 | |
• 總計 | 1,290.8326 平方公里(498.3933 平方英里) |
面積排名 | 第13位 |
人口(2024年9月) | |
• 總計 | 659,085[1]人 |
• 排名 | 第9位 |
• 密度 | 510.59人/平方公里(1,322.4人/平方英里) |
• 密度排名 | 第13位 |
時區 | 國家標準時間(UTC+08:00) |
戶政資料代碼 | 10009 |
毗鄰縣市 | 彰化縣、南投縣、嘉義縣、澎湖縣(隔海相望) |
網站 | https://www.yunlin.gov.tw/ |
縣象徵 | |
鳥 | 臺灣藍鵲 |
花 | 蝴蝶蘭 |
樹 | 樟樹 |
雲林縣大部分位處臺灣西部的嘉南平原上,地形平坦,氣候溫和,主要產業為農漁業及糖業,為臺灣農業大縣之一,有「農業首都」之稱[2]。在臺灣西部各縣市中其工商業規模較小,境內的第六套輕油裂解廠為臺灣規模最大的石化工業區,產值達2兆新臺幣,為雲林縣生產總額的主要部分,並約佔全臺灣GDP的一成[3]。由於早期中央政府的重北輕南政策,以致該縣至今仍以臺灣糧倉及第六套輕油裂解廠為主要帶給人們的印象[4]。地方特產方面,有文旦、柳丁、茂谷柑、雲頂茶、酸菜、西瓜、木瓜、甜瓜、軟枝楊桃、濁水溪米、醬油等,山區的古坑鄉則因盛產咖啡,而發展出古坑咖啡特色產業。
雲林縣縣名之由來始於清治時期,清朝政府在嘉義縣與彰化縣之間設置新縣時,因縣城位在沙連堡林圯埔街(今南投縣竹山鎮)近郊的九十九崁雲林坪雲林縣舊城上,遂命名為雲林縣,但日後因第二任臺灣巡撫邵友濂認為縣城的位置太靠近內山,縣治西移至斗六門[5],之後進入日治時期後,「雲林」自1897年6月後不再作為行政區名,直到民國時期的1950年8月才重新設置雲林縣,但作為縣名由來的雲林坪則被劃歸為今天的南投縣竹山鎮雲林里的雲林縣舊城,使得「雲林」不在雲林縣境內。
根據連雅堂臺灣通史所云:「雲林縣始於建省之時,則為撫墾之計爾,先是光緒十三年,劃嘉義以北之地,經營新邑,擇治於林圯埔(今竹山鎮)之雲林坪(今竹山鎮雲林里)。故為雲林縣。」故可知於光緒十三年,臺灣建省時,設雲林縣,縣治則設於林圯埔雲林坪的雲林縣舊城。
而雲林坪之起源有兩說,一據連雅堂臺灣通史記載:「雲林坪為鄭氏部將林圯所闢,故曰雲林以旌其功」;一為日人地名學者安倍明義說:「雲林坪東界一帶,山峰毗連,入夜雲霧深濃,呈關閉森林的形勢,故名」。如此,雲林二字則取自『雲霧』、『森林』。而斗六雲林縣文獻委員會之顧問─文人吳景箕先生則引白居易之詩曰:「亂藤遮石壁,絕澗護雲林」的雲林象徵其根由。
「雲林」之為地名在歷史記載有兩處,一為林圯埔(今竹山鎮),一為斗六。而林圯埔於光緒十三年,設雲林縣治於此,建雲林縣城,為東西交通之要衝,故又稱前山第一城,因縣名大於地名,當時林圯埔曾改稱為雲林。光緒十九年,移治斗六,斗六於是又襲用雲林的名稱。到日治初期,雲林地方抗日事件之激烈,幾乎震撼全臺與日本,遂於第四任兒玉總督時期的明治三十五年(1902年),將引起日人慘痛回憶的雲林廢止,而設斗六廳。於戰後民國三十九年(1950年),調整行政區域,於是又恢復雲林縣。
雲林縣原為原住民平埔族及其他部落的聚居地. 荷治時期,雲林為荷蘭東印度公司之海防要塞,公司在此新開闢對中日鹿皮貿易的廣大獵場。[6][7]:26相傳鄭氏時漳泉移民開始來此拓墾。[8]:249
大清帝國光緒十三年(西元1887年)八月奉准正式建立臺灣省,之前臺灣曾經由福建省管轄,當時新任臺灣巡撫劉銘傳會同閩浙總督楊昌濬一起上奏給光緒帝的《臺灣郡縣添改撤裁摺》提到:
竊臣等於光緒十二年六月十三日,會奏臺灣改設事宜摺內,聲明彰化等縣 地輿太廣,亟需分治設官,奉旨:「該部議奏,欽此」。旋准部咨,議會酌 度情形奏明辦理等因。伏查臺灣疆域,南北相距七百餘里⋯⋯;如彰化、 嘉義、鳳山、新竹、淡水等縣,縱橫多至二、三百里,鞭長莫及,治化何由?且防務為治臺要領,轄境太廣,則耳目難周,控制太寬,則聲氣多 阻⋯⋯嘉義之東,彰化之南,自濁水溪始,石圭溪止,截長補短,方長約百餘里,擬添設一縣曰雲林縣。
光緒十三年(西元1887年)九月初八日皇帝同意此上疏,於是雲林縣成為臺灣府所轄四縣之一,縣治先設於林圯埔(今南投縣竹山鎮)九十九崁上的雲林坪,並因縣治而得名,但1893年縣治從雲林坪移到了斗六門(今斗六市)。
日治初期併入臺灣縣(後陸續更名為臺灣民政支部→臺中縣),1901年改為二十廳中的斗六廳,1909年10月斗六廳併入嘉義廳分設為斗六、西螺、土庫、下湖口與北港支廳,而原斗六廳的林圯埔支廳(沙連堡、鯉魚頭堡)則劃入南投廳,至此也造就了「雲林」不在雲林縣境內的情形。1920年台灣總督府實施五州二廳(後為五州三廳)制,嘉義廳併入臺南州,今日雲林縣轄區改為斗六郡、虎尾郡、北港郡。
二次大戰後,國民政府曾提出《臺灣接管計劃綱要》重劃行政區域,計畫將虎尾郡、北港郡合併成立「北港縣」,斗六郡則與原臺中州的竹山郡(原林圯埔支廳,今南投縣竹山鎮、鹿谷鄉)、新高郡(今南投縣集集鎮、魚池鄉與信義鄉)合併成立「斗六縣」,後因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認為該計畫不切實際,而另提出變更較小的臺灣行政區劃重劃草案,只將日治時期五州三廳改為八縣、所轄各郡改為區。1946年2月15日行政長官公署公布《臺灣省鄉鎮組織規程》,今雲林縣轄區改為臺南縣的斗六區、虎尾區、北港區。1947年6月,中華民國政府規劃將縣名改為「長溪縣」,但最終未能實行。
1950年,臺灣省政府再度即將調整行政區劃時,當時的臺中縣竹山區(原竹山郡)民眾從竹山與斗六的地理、歷史、文化、交通經濟、治安等層面考量,希望能將竹山區劃入雲林縣,由時任竹山鎮長陳博土、鹿谷鄉長林朝陽、臺中縣參議員鄭葆椿、林遲產、兩鄉鎮的農會學務理事楊昭璧、張四川、竹山中學校長陳紹寬、竹山電信局長吳林、竹山郵局長吳海魚以及兩鄉鎮的鄉鎮民代表等具名提出陳情。同年10月《臺灣省各縣市實施地方自治綱要》正式實施,將虎尾區、斗六區、北港區合設為一縣,曾再度計畫名為「斗六縣」,但最後決定以古縣名「雲林縣」做為縣名,而新設之雲林縣治當初則為斗六與虎尾兩鎮相爭,最後由斗六勝出,但地方法院設於虎尾以平息地方爭端;同時竹山區則劃入新成立的南投縣,但是竹山與斗六的密切關係,在此卻一覽無遺。
雲林位在臺灣中西部,東邊與南投縣為鄰,西邊隔著澎湖水道與澎湖縣相望,南邊以北港溪鄰接嘉義縣,北邊沿濁水溪和彰化縣接壤[9]。雲林是臺灣本島唯一不與任何直轄市接壤的縣。
雲林大部分地區為平坦遼闊的平原地形,虎尾溪以南為嘉南平原,以北為濁水溪沖積平原。東端與南投縣接壤處則地勢較高聳,屬於阿里山山脈。
雲林縣境界和境內的河流包括濁水溪、新虎尾溪、舊虎尾溪、清水溪、石龜溪、北港溪(上游為虎尾溪),在1622年有歐亞大陸移民顏思齊、鄭芝龍等人在附近登陸開墾,清治雍正年間,閩籍的王玉成引引莊埤、打馬辰埤的灌溉設施到西螺店庄。
1780年(乾隆45年)西螺吳洽豐投資興建引西圳,引西螺溪(今濁水溪)水源。台灣日治時期與鹿場課圳合併。 1796年(嘉慶元年)西螺街三塊厝的王有成與其他富戶合資建建五百甲圳,後改名為鹿場課圳,引水自濁水溪。1903年(明治36年)加建設立中國子水門,後因濁水溪改道而廢置。
台灣日治時期,日人計畫興建斗六大圳和嘉南大圳,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戰敗,斗六大圳進度只進行到計畫完成,未到建設的地步。1947年,國民政府開始集資和利用美援興建斗六大圳,於林內鄉的濁水溪和清水溪交匯處設進水口,圳頭上刻有「中美合作」。圳頭與集集共同引水計畫的南岸聯絡渠道相接,灌溉範圍達雲林縣內的林內鄉、湖本村、斗六的楓樹湖、梅林里、古坑鄉、嘉義縣大林鎮。
由於濁水溪改道的問題,鹿場課圳的取水口也履次變動,簡易攔水壩常被沖毀,1995年(民國84年)完全斷水,改伴入南岸聯絡渠道,設引西圳專用水道。
雲林縣的農田水利相關業務由雲林農田水利會管理,2002年12月13日雲林農田水利會的農田水利文物陳列館建成,位於林內鄉濁水溪三號水門東側,占地超過2公頃,樓高三層,館內面積約350坪,包括多媒體簡報室、入口大廳區、現代水利展示室、文獻展示區、傳械水利票示室、農耕器具展示室、旋轉梯懷舊區等七個區域。[10]
湖山水庫位於位於雲林縣斗六市及古坑鄉,可提供雲林地區灌溉、給水、發電、防洪等多樣功能。
民國39年(1950年)調整行政區域,將臺南縣斗六區的2鎮4鄉、虎尾區的3鎮6鄉及北港區的1鎮4鄉等20個鄉鎮合併獨立為雲林縣,縣治設於斗六鎮,轄6鎮、14鄉。民國七十年(1981年)斗六鎮升格為縣轄市,全縣轄有1市(斗六市)、5鎮(斗南鎮、虎尾鎮、西螺鎮、土庫鎮、北港鎮)、14鄉(古坑鄉、大埤鄉、莿桐鄉、林內鄉、二崙鄉、崙背鄉、麥寮鄉、東勢鄉、褒忠鄉、臺西鄉、元長鄉、四湖鄉、口湖鄉、水林鄉),共有20個鄉鎮市。
雲林縣行政區劃示意圖 |
年份 | 人口 | ±% |
---|---|---|
1960 | 672,557 | — |
1966 | 763,423 | +13.5% |
1970 | 800,578 | +4.9% |
1975 | 801,422 | +0.1% |
1980 | 796,276 | −0.6% |
1985 | 791,186 | −0.6% |
1990 | 753,639 | −4.7% |
1995 | 753,998 | +0.0% |
2000 | 743,368 | −1.4% |
2005 | 728,490 | −2.0% |
2010 | 717,653 | −1.5% |
2015 | 699,633 | −2.5% |
2020 | 676,873 | −3.3% |
來源:縣市人口按性別及五齡組. 內政部戶政司. [2013-10-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2-16). 內政部統計月報-縣市現住人口. 內政部. [2019-12-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23). |
生活圈、地域分劃上,在日治前期,大致分為斗六[註 1]、土庫[註 2]、西螺[註 3]、北港[註 4]、濱海[註 5]五個地域;到日治後期,則分為北港、虎尾、斗六三大傳統地域。在六輕設立後,雲林縣政府《雲林縣綜合發展計畫通盤檢討》1993~2000年執行第一次計劃時,將縣內分為斗六、虎尾、麥寮、北港四個生活圈:
雲林縣每個生活圈各佔五個鄉鎮市;2012~2017年執行第二次計劃時,虎尾生活圈跟斗六生活圈合併為「環形城市」生活圈(環形意指斗南、斗六、虎尾、西螺四個城市)。
1926年的普查統計中,241,600人籍貫為福建、3,600 人為廣東。(以移民時清朝及明朝的區域劃分福建省及廣東省。)
省份 / 居民(千人) | 福建 241.6 |
廣東 3.6 |
其他 3.6 | ||||||||||
---|---|---|---|---|---|---|---|---|---|---|---|---|---|
州府 / 居民(千人) | 泉州 116.4 |
漳州 122.5 |
汀州 0.6 |
龍巖 0.3 |
福州 0.9 |
興化 0.4 |
永春 0.5 |
潮州 2.4 |
嘉應 0.8 |
惠州 0.4 | |||
地區 / 居民(千人) | 安溪 6.1 |
同安 19.8 |
三邑 90.5 | ||||||||||
語言 【方言】 |
閩南【泉州】 | 客家【南靖、平和、詔安】 閩南【漳州】 |
客家【汀州】 | 客家【汀州】 閩南【龍巖、漳平】 |
閩東【福州】 | 興化【莆田、仙遊】 | 閩南【泉州、大田】 | 客家【豐順、饒平、大埔】 閩南【潮州】 |
客家【四縣、長樂】 | 客家【海陸】 閩南【潮州、漳州】 |
多種語言 |
明、清渡海至雲林開發的人群,主要來自中國大陸閩、粵兩省,以福建省泉州府和漳州府為主,漳州籍移民略多於泉州籍,泉州府籍移民多分佈在雲林沿海鄉鎮,內部結構以三邑較多;漳州府籍移民所分佈的地點大多較接近內陸地區;漳泉以外的移民構成福建族群之少數,有福州、汀州和興化移民。廣東移民內部以潮州府籍居多。
雲林縣政府是雲林縣的最高行政機關,在中華民國政府架構中為縣自治的行政機關,同時負責執行中央機關委辦事項,雲林縣的自治監督機關為行政院各部會(主要為內政部)。縣長由全體縣民直接選舉產生,任期為四年,連選可連任一次。雲林縣政府並置縣政會議,為縣政最高決策機構,在縣長及副縣長之下,設有18個內部單位、5個所屬一級機關、30個所屬二級機關、186所各級學校[12]。
雲林縣縣長是雲林縣政府之行政首長,負責綜理縣政,並指揮、監督所屬職員及機構,現任縣長為中國國民黨籍的張麗善[13]。
雲林縣議會是雲林縣的最高民意機關,代表雲林縣全體縣民立法和監察縣政府之施政。縣議員由公民直選選出,任期為四年,可連選連任。雲林縣議會共有43位縣議員,分別為第一選區10席縣議員、第二選區6席縣議員、第三選區9席縣議員、第四選區6席縣議員、第五選區7席縣議員、第六選區5席縣議員[註 7][14],議長、副議長由43位縣議員互選產生。
雲林縣位於台灣中南部的嘉南平原,河川縱橫,乃全國農業產值最高縣市。然而,由於本縣第二、三級產業規模在西部各縣市中較小,因此長期面臨青壯年人口外移問題。本縣過去曾長年藍色執政,惟近年來已由藍翻綠。就選民結構而言,泛綠領先泛藍十幾個百分點左右[15]。
雲林縣的地方派系勢力龐大,政治力量也較為複雜,主要分為四大派系,即林派、許派、廖派、福派[16]。近年來,隨著林、許、廖、福派掌門人退出政壇,泛藍內部已漸漸由張榮味系統張派獨霸局面,在山線、海線都有一定基礎[16]。
在過去,黨外力量亦曾經長期在地方政壇扮演重要角色,雲林縣也因此被認為是黨外力量發源地之一[16]。本縣選舉史上,黨外香火不斷,自1950年代首屆省議員選舉起至1998年凍省,除第四、五屆省議員,雲林便一直產生黨外省議員。多位民運先驅,包括李萬居、廖文毅、蘇東啟、蘇洪月嬌皆來自本縣。2005年,泛綠更進一步入主縣府,基層勢力不斷發展壯大[17]。傳統上,黨外及泛綠的票源在山線較為集中[18]。
1950年10月25日,臺灣省調整行政區域,由原臺南縣政府民政局長曾紀文代理縣長職務。1951年,開始實施地方自治,首任民選縣長為吳景徽,自此,雲林縣共計舉行了十九屆的縣長選舉。經2022年雲林縣縣長選舉後,由中國國民黨籍的張麗善當選第19屆縣長。
雲林縣立法委員共分為二個選舉區,雲林縣第一選舉區(麥寮鄉、臺西鄉、東勢鄉、褒忠鄉、土庫鎮、虎尾鎮、四湖鄉、元長鄉、口湖鄉、水林鄉、北港鎮),雲林縣第二選舉區(崙背鄉、二崙鄉、西螺鎮、莿桐鄉、林內鄉、斗六市、大埤鄉、斗南鎮、古坑鄉),經2024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後,雲林縣第十一屆立法委員第一選舉區是由中國國民黨籍的丁學忠當選[19];第二選舉區是由民主進步黨籍的劉建國當選[20]。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是雲林縣的司法機關,屬於普通法院,當地居民之民、刑訴訟和審理由該機關辦理,其上訴法院為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21]。臺灣雲林地方檢察署是雲林縣的檢察機關,為當地檢察官執行檢察事務之執行機關[22]。
國道國道一號(中山高速公路)
國道三號(福爾摩沙高速公路) 國道服務區快速公路省道 |
縣道
鄉道 |
雲林縣的漁業可分為養殖漁業和漁撈業,皆只限沿海麥寮鄉、臺西鄉、四湖鄉和口湖鄉。 麥寮鄉外海因有雲林離島式基礎工業區,已無發展捕撈漁業空間,居民僅能從事養殖漁業。 臺西鄉有夢幻沙灘;四湖鄉有三條崙港、箔仔寮港;口湖鄉有金湖港。養殖漁業多以淡水養殖業為主,分布於沿海四鄉。
在文學史及其論述方面,目前還沒有一本雲林地區文學史、文學發展、傳統文學之類的專書出現,比較相關的有:文訊雜誌社出版的「雲嘉南地區文學會議」論文集。雲林各鄉鎮市的文學發展,目前已有鄭定國教授及其研究生作系統性的研究。
博碩士論文有張宏誠〈臺灣解嚴後縣市文學獎研究(1987~2010)〉、李翠華〈雲林地區新詩之研究〉、葉美玲〈水林地區文學發展研究〉、陳翠茜〈古坑地區文學發展之研究〉、陳秋如〈土庫、元長地區文學發展之研究〉、楊清茂〈虎尾地區文學發展之研究〉、吳玉燕〈斗南及大埤地區文學發展之研究〉、〈口湖、四湖地區文學發展之研究〉、賴美燕〈斗六地區文學發展之研究〉、劉芳宜〈雲林縣地方傳說研究〉、張作珍〈北港地區傳統詩社研究〉、連泰宗〈莿桐與林內地區文學發展研究〉、郭麗琴〈西螺地區文學發展研究〉等;期刊論文則有江寶釵〈雲嘉地區的民間文學管見〉等。
推廣及贊助文學活動的基金會,目前有「雲林縣文化基金會」[26];目前還沒有一個全國性的文學社團[27]。至於地方性的文學社團,目前已知有:「雲林縣青溪新文藝學會」。
雲林縣政府文化處每年頒發「雲林文化藝術獎」。
國立虎尾科技大學每年舉辦虎尾溪文學獎。分為學生組及社區組參與。
在雲林縣出生的作家、文學評論者有:丁旭輝、洪銘水、徐雁影(本名:徐弘)、張輝誠、彭小妍 [28]。雲林縣籍作家有古蒙仁、侯惠仙、林雙不、季季、履彊、鄭寶娟、王邦雄及鍾文音等。在雲林縣出生的文學系教授有:李豐楙。
雲林縣境內被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列入2004年9月版的《臺灣博物館名錄》的博物館有:
藝文展演空間則有:
此僅列出雲林縣較知名的文化資產代表:
縣內主要大型夜市匯集區域
雲林縣的教育發展方面,全縣公、私立大專院校共有7所(計入校本部不在縣境內者),高級中等學校有21所,國民中學有41所,國民小學有150餘所。
# | 學校名稱 | 學校地址 |
1 |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 雲林縣斗六市大學路三段123號 |
2 | 國立虎尾科技大學 | 雲林縣虎尾鎮西安里文化路64號 |
3 | 環球科技大學 | 雲林縣斗六市嘉東里鎮南路1221號 |
4 | 中華科技大學
(古坑分部) |
雲林縣古坑鄉崁腳村南昌6之26號 |
5 | 中國醫藥大學
(北港分部) |
雲林縣北港鎮新德路123-1號 |
6 | 國立臺灣大學
(雲林校區) |
雲林縣虎尾鎮學府路95號(籌備中) |
7 |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北港校區)[30] |
雲林縣北港鎮(籌備中) |
8 | 國立虎尾科技大學
(興中校區) |
雲林縣虎尾鎮興中里建成路(籌備中) |
# | 學校名稱 | 學校類型 | 學校地址 |
1 | 國立斗六高級中學 | 普通型 | 雲林縣斗六市信義里民生路224號 |
2 | 國立虎尾高級中學 | 普通型 | 雲林縣虎尾鎮東仁里光復路222號 |
3 | 國立北港高級中學 | 普通型 | 雲林縣北港鎮新街里成功路26號 |
4 | 雲林縣立斗南高級中學 | 普通型 | 雲林縣斗南鎮西岐里中山路212號 |
5 | 雲林縣立麥寮高級中學 | 普通型 | 雲林縣麥寮鄉中興路310號 |
6 | 雲林縣私立正心高級中學 | 普通型 | 雲林縣斗六市虎溪里正心路1號 |
7 | 雲林縣私立永年高級中學 | 普通型 | 雲林縣土庫鎮越港里建國路13號 |
8 | 雲林縣私立揚子高級中學 | 普通型 | 雲林縣虎尾鎮穎川里林森路二段541號 |
9 | 雲林縣私立巨人高級中學 | 普通型 | 雲林縣北港鎮樹腳里大同路647號 |
10 | 雲林縣私立義峰高級中學 | 技術型 | 雲林縣林內鄉長源路201號 |
11 | 雲林縣私立文生高級中學 | 普通型 | 雲林縣四湖鄉中正路509號 |
12 | 雲林縣私立福智高級中學 | 普通型 | 雲林縣古坑鄉平和路20號 |
13 | 雲林縣私立維多利亞實驗高級中學 | 普通型 | 雲林縣斗六市嘉東里鎮南路1110號 |
14 | 國立斗六高級家事商業職業學校 | 技術型 | 雲林縣斗六市仁愛里成功路120號 |
15 | 國立虎尾高級農工職業學校 | 技術型 | 雲林縣虎尾鎮公安里博愛路65號 |
16 | 國立西螺高級農工職業學校 | 技術型 | 雲林縣西螺鎮大園里大同路4號 |
17 | 國立北港高級農工職業學校 | 技術型 | 雲林縣北港鎮新街里太平路80號 |
18 | 國立土庫高級商工職業學校 | 技術型 | 雲林縣土庫鎮順天裡中央路2號 |
19 | 雲林縣私立大成高級商工職業學校 | 技術型 | 雲林縣虎尾鎮平和里成平街21號 |
20 | 雲林縣私立大德高級工商職業學校 | 技術型 | 雲林縣斗南鎮小東里大同路400號 |
21 | 國立雲林特殊教育學校 | 特殊教育 | 雲林縣斗南鎮西伯里新崙路100號 |
22 | 雲林縣立蔦松藝術高級中等學校 | 單科型 | 雲林縣水林鄉松北村1之1號 |
雲林縣立體育館為雲林縣最大型的室內體育場館,和雲林縣國民運動中心都坐落於斗六市。虎尾全民運動館已動工興建,預計2025年完工啟用。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