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中國特有的食療技巧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藥膳,指的是中國的一種特殊菜餚,它基於食藥同源的理論,將各種能治療疾病的食物混合製成一道美味的菜,以自然、低價、不帶苦味、沒有疼痛的方式預防疾病。
食材、藥材、醫學,這三者在幾千年的中國歷史中是融合為一的,因此才有「食藥同源」的理念。現代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就積極整理各種中醫理論,根據好幾本古書以及臨床試驗,發展了目前的藥膳體系
根據《黃帝內經·素問》之「臟氣法時論篇·第二十二」中所描述的,「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益精氣。」這句話簡單扼要的點名了藥膳的食材來源。
總之,《黃帝內經》中強烈提倡要多種穀物、水果、肉類、蔬菜的組合來補充營養,並且在數量上必須「全部均等」,不可吃多或吃少,拒絕甚至摒棄「單一的、有主次的飲食結構」,這種強迫平衡的飲食觀念和現代醫學中的飲食金字塔、純素主義、生酮飲食、無麩質飲食、地中海飲食皆不相同,是中國人獨有的思考模式。
另外,關於「五穀」和「五畜」,在中國不同的古書中定義也不相同,互相矛盾之處頗多,這也是為什麼藥膳遲遲無法形成科學理論的原因:
此條目沒有列出任何參考或來源。 (2022年11月) |
藥膳中,人們日常所吃的食物本身也被視為一種藥材,目前中國大陸最常見的藥膳食材有11種,分別是:海松子、金針菜、枸杞、藏紅花、山楂、銀耳、大棗、蜂蜜、百合、龍眼、仙草等,目前市面上所看到的的藥膳基本都是這幾種食物的組合。根據中醫陰陽五行的理論,這幾種常見食材並不會產生「相剋」的關係,所以可以放心加入各種中國菜中混合食用,一般都有補血、止咳化痰、修復臟器受損之作用,每天少量食用就能達到預期的效果。這些食材全部記載於《歸經》中,如果想要預防疾病,也可以提前在飲食中加入這些食材。
如果這些藥膳食材用現代科學的方法說明,會變成這樣:
此外,這是11種藥膳食材還可以擁有以下的不同功能:
除了常用的11種藥膳食材,其它食材也可以套用類似模板,以方便讀者查閱,例如:
名稱 | 五氣六味 | 歸經 | 功效 | 醫療症狀 |
---|---|---|---|---|
紫蘇 | 辛/溫 | 肺, 脾 | 溫暖、散寒, 寛心舒壓,中和食慾 |
|
此條目沒有列出任何參考或來源。 (2022年11月) |
藥膳的理論中認為人體和食物有「五氣」之說,在這個理論中,世界上的所有食物都可以歸類為「熱、溫、涼、寒、平」這五種。根據一個人的身體處於什麼狀態,就給這個人吃什麼樣的食物,例如一個人身體「燥熱」,那麼可以給他吃「屬涼」的食物,以緩慢降溫;而一個人「發寒」,就應該給他吃「屬溫」的食物,以抑冷提溫;「過熱」和「過寒」的食物不建議長時間吃,會阻礙身體健康,「溫」和「涼」的食物則可以多吃,天氣冷就吃溫的、天氣熱就吃涼的。那些不冷不熱的的中性食物可以歸類為「平」,吃多少也不會妨礙健康。
另外,藥膳理論認為「酸、甜、甘、辣、鹹、淡」這六種味道也能對應上述的「五氣理論」,對應人體的五臟,具體應用如下:
六種味覺,配合五種屬性氣,就組成了「五氣六味」理論,是藥膳理論中最常用的搭配模版。
如果吃兩種以上的藥膳食材的話,這些食材會自動形成「六大相生相剋」的關係,例如:
後四種在實際操作中的風險性太大,一般人自己在家要做藥膳料理的話,只需要用到前兩種即可,後四種請自覺迴避。
按照中醫的理論,指的是生長緩慢、個小、水分含量低、不煮熟的話會很堅硬食物,一般較為推薦常吃。
按照中醫的理論,指的是水分多、個大、不煮熟也能很軟的食物,一般不推薦吃,但是可以增強腎、泌尿功能。
檸檬、蘿蔔、納豆、糙米、馬鈴薯、大豆、秋刀魚、芋頭、雞蛋、竹芋、薏仁、捲心菜、玉米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