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河北農業大學 | |||
---|---|---|---|
Hebe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 |||
河北農業大學校徽 河北農業大學老校徽,徽標文字為篆體,自上至下為「直隸農務學堂」,「河北省立農學院」,「河北農學院」,現存於該校東校區西大門處。 | |||
老校名 | 直隸農務學堂 直隸高等農業學堂 河北省立農學院 華北農業大學 | ||
校訓 | 崇德 務實 求是 辦學原則: 非實習不能得真諦 非試驗不能探精微 學校精神: 太行山精神 The Taihang Mountains Spirit 艱苦奮鬥 甘於奉獻 求真務實 愛國為民 | ||
創辦時間 | 大清光緒二十八年 公元1902年(壬寅年) | ||
校慶日 | 公曆10月16日 | ||
學校標識碼 | 4113010086 | ||
學校類型 | 公立大學 「雙一流」建設工程高校 省部共建制高等院校 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院校 河北省重點院校 | ||
校長 | 張立傑(2022年任職) | ||
校學術委員會主席 校學術委員會副主席 | 張立傑 趙建軍 | ||
教師人數 | 教職員工3,050餘人 (截至2015年5月) | ||
學生人數 | 29,263人 (截至2015年5月) | ||
大學部人數 | 19,737人 | ||
研究生人數 | 2,250人 | ||
校址 | 本部(東校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河北省保定市蓮池區靈雨寺街289號 38°50′47.76″N 115°28′33.63″E | ||
校區 | 東校區 西校區 定州校區 滄州渤海校區 秦皇島校區 | ||
總面積 | 合計33.20平方公里(包含五處校區及附屬實驗農場,林場) | ||
電話 | +86 (0)312 7521 283 | ||
代表色 | 農大綠 農大藍 金茶黃 | ||
隸屬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 (委託常設1994年至2008年) | ||
郵遞區號 | 071001(本部) | ||
網站 | ·河北農業大學官方網站(中文) ·河北農業大學官方網站(英文) | ||
|
河北農業大學(英語:Hebe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1],HEBAU / AUH),簡稱:河北農大,是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河北省保定市的一所省部共建的以農林業及其工程與生命科學為優勢和特色的公立綜合性大學。河北農業大學創建於公元1902年(大清光緒二十八年),是中國建校最早並最早實施高等農業教育的農業高等院校[2][3][4][5][6],河北省建立最早的高等院校[7],河北省重點大學。學校為河北省人民政府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8]、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9][10]、國家林業和草原局[11][12][13]共建制(省部共建制)高校,並逐步計劃備案申報「華北農業大學」。學校現為河北省「雙一流」重點建設高校[14][15][16]、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高校。
該院校前身是近代中國歷史建立最早的農業高等院校直隸農務學堂,為中國培養了第一批近現代農業科技人才,是中國現代農業高等教育的起源院校之一,也是中國大學自近代以來建校史最為悠久的大學之一。1900年,庚子事變爆發,八國聯軍入侵清朝首都北京,慈禧太后下令和談,接受八國聯軍提出的《辛丑和約》,此舉對中國打擊甚大,因此朝廷保守派主動進行變法,史稱「清末新政」。其中,清政府推行「新政」的一個重要內容即是「廢科舉,辦學堂,派留學」。1902年2月13日公布推廣學堂辦法,並於同年8月15日頒布《欽定學堂章程》。在此背景下,時任直隸總督袁世凱深感中國農業人才之缺失,即上書《奏為揀員調補同知要缺恭折》(現藏於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於慈禧太后,於1902年創建直隸農務學堂,後曾更名為直隸高等農務學堂、直隸公立農業專門學校,中華民國大陸時期稱為河北省立農學院,1975年至文化大革命運動結束之際,該校名稱曾短暫稱為「華北農業大學」[17][18]。
河北農業大學與國(境)外的高等院校和科研單位有著廣泛的交流與合作。
該校與以下院校確立開展合作辦學項目:
該校發展並承擔多項國際/地區間農業及其他業務人員的培養與教學,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公布的援外培訓項目名單以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農村教育研究與培訓中心提供的相關資料,河北農業大學已培訓開發中國家學員251名。截至2012年,該校已承辦了3期援外培訓官員班和4期援外培訓技術班,培訓了來自亞洲、非洲、大洋洲和歐洲40多個開發中國家的178名學員,並對以下國家學院開展相關農業技術培訓:
校企合作 | 2008年該校與長城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確立校企合作關係,並以機電工程學院為智力科研依託,組建長城汽車學院 |
思科 | 該校是中國內地/大陸地區首批與Cisco公司簽署辦學協議的100所高校之一 |
人才培養計劃 | 中國國際交流中心「1-2-1中美人才培養計劃」高校(河北省1所) |
該校設有27個學院,6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8個一級學科博士點,34個二級學科博士點,20個一級學科碩士點,77個二級學科碩士點,85個本科專業;具備全部類別的學生培養體系。有1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2個部級重點學科,4個河北省強勢特色學科,13個省級重點學科,涵蓋了「農、工、管、理、經、文、法、藝術」八個學科門類。
|
|
|
|
|
|
|
|
|
|
主管部門 | 實驗室(工程中心)名稱 | 掛靠院系(單位) | 主要負責人 |
---|---|---|---|
科技部 (1) | 國家北方山區農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王志剛 | |
教育部 (2) | 華北作物種質資源研究與利用重點實驗室 | 農學院 | 馬峙英 |
作物學實驗教學中心[24] | |||
國土部 (2) | 環渤海土地利用研究基地(河北省滄州市) | 國土資源學院/資源與環境學院 | 許皞 |
礦山生態環境研究基地(河北省保定市) | 國土資源學院/資源與環境學院 | 許皞 | |
農業部 (5) | 農業部園藝產品質量安全與品種改良重點開放實驗室 | 園藝學院 | 張玉星 |
國家大豆改良中心河北分中心 | 農學院 | 馬峙英 | |
國家玉米改良中心河北分中心 | 農學院 | 陳景堂 | |
張北農業資源與生態環境重點野外科學觀測實驗站 | 農學院 | 張立峰 | |
國家果蔬加工專業分中心 | 食品科學學院 | 王頡 | |
動物疫病病原生物學華北區觀察實驗中心 | 動物科技學院 | 仲飛 | |
住建部 (1) | 建設部北方村鎮建設培訓中心 | 城鄉建設學院 | |
河北省科技廳 河北省財政廳 河北省發改委 |
河北省輕金屬合金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機電工程學院 | 孫維連 |
河北省科技廳(13) | |||
河北省(河北農業大學)人工智慧研究中心 | 機電工程學院 | 鄺朴生 | |
河北省高校與央企合作共建現代農業裝備研發中心 | 機電工程學院 | ||
河北省生物無機化學實驗室 | 理學院 | 郭子建 | |
河北省作物種質資源實驗室 | 生命科學學院 農學院 |
馬峙英 | |
河北省作物生長調控實驗室 | 農學院 | 李存東 | |
河北省林木種質資源與森林保護重點實驗室 | 林學院 | 王志剛 | |
河北省山區農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山區研究所 | 周大邁 | |
河北省牛羊胚胎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動物科技學院 | 桑潤滋 | |
河北省農作物病蟲害生物防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植物保護學院 | 劉大群 | |
河北省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園藝學院 | 張玉星 | |
河北省農產品加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食品科學學院 | 王頡 | |
河北省作物抗逆抗病蟲應用基礎研究基地 | 植物保護學院 農學院 園藝學院 |
劉大群 | |
河北省農村信息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科技處 | 劉孟軍 | |
河北省住建廳(1) | 城鎮建設人才培訓部 | 城鄉建設學院 | |
河北省水利廳(1) | 水利廳人才培訓中心 | 城鄉建設學院 | |
河北省司法廳(1) | 河北林業司法鑑定中心 | 林學院 |
|
|
(樣本採集時間:2012年,樣本採集地域範圍:中國內地/大陸地區)
排名對象 | 2012年名次 | 2011年名次 | 樣本採集說明 |
---|---|---|---|
中國大學綜合排行榜 | 第126名 | 第164名 | ▲上升38名(統計樣本為全國高校前600名) |
中國大學科學貢獻力排行榜 | 第92名 | 第92名 | ━ 相比持平 |
中國大學國家重大技術發明獎排行榜 | 第54名 | 第47名 | ▼下降07名 |
中國大學高端成果100強排行榜 | 不適用 | 第74名 | 不適用 |
中國大學農林類院校30強排行榜 | 第13名 | 第13名 | ━ 相比持平(統計樣本等級A+/A++) |
中國大學科技獎排行榜 | 第57名 | 數據暫缺 | 數據暫缺 |
建校110年來,河北農業大學先後經歷了直隸農務學堂、直隸高等農業學堂、河北省立農學院、河北農業大學等歷史時期。在過去的發展歷程中,河北農業大學為中國農業高等教育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並產生積極的深遠影響。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的院校調整中,森林專業整建制調整到北京,參與組建了北京林學院(現北京林業大學);畜牧獸醫專業整建制調整到內蒙古,參與組建了內蒙古農牧學院(現內蒙古農業大學);水利專業整建制調整到武漢,參與組建了武漢水利學院(武漢水利電力大學的前身,現已併入武漢大學)。
1902年(光緒二十八年),時任直隸總督的袁世凱,深感「直隸地瘠民貧,非講求地利,振興農務不足資生計。」認識到「外洋雖以工商立國,而尤注意於農務,專部以統之,學堂以教之,故近年歐美農學精益求精。」經奏請清政府批准,建立了中國最早的高等農業院校——直隸農務學堂。學堂大門原位於保定市西下關一畝泉河北側,坐北朝南,青磚灰瓦,三楹,大紅門,是座莊重、威嚴的宮廷式校門(原畿輔大學堂址),校址初建在霍家大院(現河北省保定市南市區建華大街一道橋北),占地100畝。時任直隸總督袁世凱指派黃璟為學堂總辦,李兆蘭為提調。同年十一月,招收學生60名,除在本省各州縣考選錄取之外,還有山東省選拔咨送和京旗選送的學生。學堂分速成、預備兩科,速成學習一年畢業,預備科學習五年畢業。兩科均開設農業、蠶桑專業課,任課教員多是到日本留學回國的知識分子,並聘請一批日本國學者,學堂的總教員就是日本農業專家楠原正三。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十月,速成第一班學生畢業。
這段時期,河北農業大學知名學者有:中國著名學者、早期革命家、教育家劉仙洲,著名農學家孫醒東,中國早期玉米育種專家楊允奎,中國較早留美攻讀膠體化學的薛培元,植物分類學、生理、病理學專家,較早研究食用菌的學者劉汝強等。期間,河北農業大學共招生1600人,為中國培養了第一批近現代農業科技人才。如早期雜交玉米育種專家張連桂,有機化學和農產品分析專家余蘭園,分析化學知名學者王子方,海洋湖沼和動物學家張璽,北平研究院院長的李書華等。林科學生,中國近代革命家、政治家胡鄂公等於1909年成立「共和會」,發起成立保定學生「斷髮會」。「共和會」後併入孫中山先生領導的「同盟會」,成為辛亥革命北方的主要組織者。
1931年的原河北大學解散後,省立農學院仍獨立辦學,在原校園北(現學府胡同),另建學院大門,座南向北。校門分內外兩道。外門為青磚方形歐式門垛,上部出兩重檐,門垛頂部呈圓形葫蘆狀尖頂。門垛從上到下有四組相對稱的凹形幾何圖案,兩個門垛由弧形鐵藝門額相連接,門額上從右至左弧形排列「河北省立農學院」七個大字。外門兩側為中式八字影壁。內門為歐式建築風格,拱形門洞,門兩側各有一附於牆體,而高出屋頂的半圓抱牆石柱作為裝飾,門額的橫條石上也刻有「河北省立農學院」。現在學府胡同兩旁的古柏,即校門兩側的小柏樹長成。當時的教師多是去日本、歐美留過學的知識分子,引進了 外國文化,因此大門採用了歐式為主、中西合壁的風格。這座大門是學校的標誌性經典建築,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現在河北農業大學的校徽仍然採用此門圖案。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建政後於1952年在中國內地/大陸地區高等院校進行院系調整,河北農業大學積極支持新建院校,森林、牧醫兩系分別併入新建的北京林學院(現北京林業大學)和內蒙古畜牧獸醫學院(現內蒙古農業大學),1955年,水利系併入武漢水利學院(武漢水利電力大學的前身,現已併入國立武漢大學)。1958年重新籌建了牧醫、水利等系,使河北農業大學成為具有6個系、9個專業、1個基礎部的綜合性農林類院校,於當年6 月改名為河北農業大學。1995年與河北林學院合併組建為新的河北農業大學。2000年,原河北水產學院、河北畜牧科技學院併入河北農業大學。學科設置涵蓋「農、工、管、理、經、文、法」七大門類,實現了學科交叉、文理滲透,具備了培養博士、碩士及各種不同層次人才的條件和能力。期間著名的專家學者有:中國工程院院士、育種專家董毓琛教授,土木桁架設計專家夏亨熹教授,農業智能自動化專家鄺朴生教授,林學專家關君蔚教授,長江學者、化學專家郭子健教授等。
保定地區由中共控制後,河北農學院原校址被中共冀中區黨校占用。河北農學院先是暫駐在南關天主教淑慎女中,後政府撥出省立農事試驗場做為建院的校基(原曹錕花園),同時建兩個校門。兩個簡潔大門,同一樣式,一座設在校園府河北岸、另一座設在校園東部。北門由一跨府河木橋連接。大門牆壁均為磚、水泥結構,四個磚垛,木柵門。當時興建校門是以經濟實用為原則
|
|
職務(位) | 姓名 | 任期(公元年) |
---|---|---|
大清直隸農務學堂(1902年-1911年) | ||
總辦(四品道台) | 黃 璟 | 1902年 - 1903年 |
會辦 | 李兆蘭 | 1903年 - 1905年 |
監督 | 王樹善 | 1905年 - 1909年 |
監督 | 張鐵珊 | 1909年 - 1910年 |
監督 | 陳燮(音xiè) | 1910年 - 1911年 |
直隸公立農業專門學校(1911年-1931年) | ||
校長 | 陳燮 (音xiè)→王樹善→黃立猷(音yóu) | 1911年 - 1914年8月 |
校長 | 郝元溥(期間曹錕之弟曹銳擔任總校長) | 1918年 - 1923年 |
校長 | 曹銳→徐德源→ 趙憲曾→ 姚壽昌→ 褚(音chǔ)玉璞(直隸總督)→汪俊→ 鄒因陳→ 張繼(未到任)→張仲蘇→ 張藎臣→ 張見庵 | 1923年7月 - 1931年 |
河北省立農學院(1931年-1949年) | ||
院長 | 薛元培 | 1931年 - 1936年 |
校長 | 王承曾 | 1936年 - 1937年 |
1937年至1945年抗戰期間,學院暫時停辦 | ||
院長 | 薛元培 | 1946年7月復院 -1949年 |
河北農學院(1949年-1958年) 1948年10月至1949年3月,學校遷至北京市先農壇辦學,1949年3月遷回保定市並於1950年10月更名為河北農學院 | ||
院長 | 張繼光 | 1949年11月 - 1950年10月 |
院長 | 李澤民 | 1950年10月 - 1958年6月 |
河北農業大學(1958年至今) | ||
校長 | 李澤民 | 1950年5月 - 1963年4月 |
校長兼「革委會主任」 | 王發武 | 1963年5月 - 1971年 *此後至「文化大革命」運動結束前,迫於該政治運動的影響與破壞,期間學校未再設立校長職務 |
校長 | 唐敦模 | 1979年1月 - 1981年3月 |
校長 | 王 健 | 1981年7月 - 1983年8月 |
校長 | 陶學郁 | 1983年11月 - 1988年7月 |
校長 | 夏亨熹 | 1988年7月 - 1999年8月 |
校長 | 劉大群 | 1999年8月 - 2006年11月 |
校長 | 王志剛 | 2006年12月 - 2016年10月 |
校長 | 申書興 | 2016年10月 - 2022年10月 |
校長 | 張立傑 | 2022年10月至今 |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