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景山公園位於中國北京市西城區的景山前街,西臨北海,南與故宮神武門隔街相望,是元、明、清三代的御苑。公園坐落在明清北京城的中軸線上,公園中心的景山,曾是全城的制高點。
景山 | |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 | |
地址 | 北京市西城區 |
座標 | 39°55′25″N 116°23′26″E |
分類 | 古建築 |
時代 | 明、清 |
編號 | 5-198 |
認定時間 | 2001年 |
在元、明、清三代,景山及其附屬建築不僅是一座供游賞的皇家園林,還具有習射、停靈、祭祖、官學、躬耕、戲曲、宗教等多重功能。目前公園占地23公頃,園內松柏蔥鬱,遊人如織,是北京皇城內獨具特色的所在。
遠古時,景山同北海等處均為永定河故道。現在景山所處的河道地勢較高,在永定河改道後逐漸成為土丘。有學者認為,隋朝臨朔宮宮城和北苑之規劃乃今景山規劃之前身。此臨朔宮和北苑即隋煬帝在涿郡的離宮兼遠征高麗大本營。[1]
遼代營建瑤嶼行宮(今北海公園瓊華島)時,將余土堆積此處。[2]金代大定十九年,金章宗在該地南側建太寧宮,鑿西華潭(今北海),在此地堆成小丘,建成皇家苑囿,稱「北苑」。其山下環繞兩重圍牆,山上建瑤廣樓,稱為金中都十二景之一。[3]
13世紀中期,元世祖忽必烈於至元四年(1267年)營建大都,土丘一帶正處大都城中心,皇宮的核心建築延春閣以北,故被闢為專供皇帝游賞的「後苑」。苑內有熟地8萬平方公尺。元代皇帝曾在此躬耕,以昭示天下。時將原有金代小丘稱作「青山」[4],作為土丘的名稱。亦有說法認為元代此處又稱「鎮山」[5]。
景山歷來是有關北京中軸線變遷研究的物證。有研究者提到:「70年代初,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和北京市文物管理處,為解決元代大都城中軸線的準確位置問題,曾聯合進行過一次北京城內的考古勘探工作,在景山北牆外地面以下探出一段18公尺寬、南北走向的道路遺蹟。同時,在景山公園內壽皇殿前探出大型建築夯土基址,這些考古發現,無疑可以確定掩埋在地下的這段18公尺寬的道路遺蹟,必是當年南北貫穿大都城的中軸線及其建築基址,從而證實了明清北京城的中軸線與當年元大都城的中軸線完全重合,只是在建築起點上存在時代上的差異。」[6]當然也有研究者不同意這種說法。[誰?]
明朝洪武初年,工部郎中蕭洵參與拆毀元故宮,親覽後苑景色以及金殿、翠殿、花亭、氈閣等建築。永樂年間,明成祖朱棣在北京大規模營建城池、宮殿和園林。依據「蒼龍、白虎、朱雀、玄武,天之四靈,以正四方」之說,紫禁城之北乃是玄武之位,當有山。故將挖掘紫禁城筒子河和太液、南海的泥土堆積在「青山」,形成五座山峰,稱「萬歲山」。明初,朝廷在景山堆煤,以防元朝殘部圍困北京引起燃料短缺。因此該山又稱「煤山」。[7] 另據明代嘉靖年間的《北京城宮殿之圖》(藏於日本宮城縣東北大學圖書館),這裡又名「梓金山」。[8]
山下遍植果樹,通稱「百果園」或「北果園」。[9]在山東北隅建壽皇殿等殿台,供皇帝登高、賞花、飲宴、射箭。園內東北面的觀德殿原是明代帝王的射箭之所。山下豢養成群的鶴、鹿,以寓長壽;每到重陽節皇帝必到此登高遠眺,以求長生。
明崇禎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攻入北京,是為甲申之變,明思宗自縊於萬歲山東麓一株老槐樹上。清軍入關後,為籠絡人心,將此槐樹稱為「罪槐」,用鐵鏈鎖住,並規定皇族、文武官員路過此地都要下馬步行,以示對明思宗的尊敬。[10]
清順治十二年(1655年)將「萬歲山」改稱「景山」。康熙十九年(1680年)春,康熙帝登景山眺望京師,見晨霧繚繞,霞光流雲,一派春色,即作詩一首,其中有「雲霄千尺倚丹丘,輦下山河一望收」之句。丹丘乃神仙居所,此處以其比喻景山。[11]乾隆十四年(1749年),移建壽皇殿至景山正北面。乾隆帝在其《御製白塔山總記》中寫道:「宮殿屏扆則曰景山。」
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庚子事變時,八國聯軍占領北京,景山受到嚴重破壞。法軍進城後先上景山,十多人把守園門,不讓日軍進入,先放俄軍進入後才讓日軍進入。在景山五亭內的佛像中,四尊被掠走,各殿陳設寶物也被洗劫一空。[12][13] 待帝后回鑾,景山已風華不再。到宣統帝遜位後,根據《清室退位優待條件》,景山仍由清皇室使用。民國13年(1924年),馮玉祥部占領景山,架設大炮,驅逐溥儀出宮。此後景山一度荒蕪,並時常有軍隊駐扎。
民國17年(1928年),景山被闢為公園,屬故宮博物院管理,修葺後供遊人觀賞[14]。民國36年(1947年)9月25日之修正前《國立北平故宮博物院組織條例》第一條:「國立北平故宮博物院,直隸於行政院,掌理舊紫禁城全部並所屬天安門以內及大高殿清太廟景山皇史宬清堂子等處之建築物,及古物圖書文獻之整理保管展覽流傳事宜。」此規定與1934年、1936年之規定類似。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自1950年至1955年,景山被軍隊短暫使用,作為華北軍區防空司令部[a]的防空陣地,曾設置雷達、探照燈[15]等。1954年10月29日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中央書記處致函中共中央劉瀾濤並彭真、習仲勛、陸定一、楊尚昆、蕭華,請求將北京市景山公園的華北軍區防空司令部防空陣地撤走後將原處改建為北京市少年兒童文化公園,並在其中設立少年宮、兒童體育場等場所,由北京市教育局和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北京市委員會共同管理,或由教育部和團中央共同管理。12月12日,彭真致函劉瀾濤並胡耀邦,同意將景山闢為少年宮。1955年6月1日,北京市少年宮正式投入使用。
1955年7月16日,景山公園重新開始迎接遊人[16]。1957年,中共首都規劃委員會黨組在鄭天翔直接領導下在1957年總體規劃初步方案中,提出對以故宮為主體的一系列古建築採取堅決保護政策;對天壇、北海、景山、頤和園等公園,保持原有面積,禁止侵占[17]。1957年景山被列為第一批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
1966年文化大革命期間,全國紅衛兵大串聯,景山公園改稱「紅衛兵公園」(北海公園稱「工農兵公園」)[18],並從1971年2月21日起關閉,直至1978年3月1日恢復開放[19][20][21]。2001年,景山被列爲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3年,北海景山公園管理處一分爲二,成立獨立的景山公園管理處,歸屬北京市公園管理中心。[22]
2024年7月27日,景山作為「北京中軸線——中國理想都城秩序的傑作」的組成部分,入選世界遺產[23]。
景山又稱煤山、鎮山、萬歲山,是一座人造山。現在其海拔高度89.2公尺,相對高度 45.7公尺。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在修建北京城時,用拆除元朝宮殿的渣土和挖掘紫禁城護城河的泥土,在元代延春閣的基礎上堆築起一座土山,取名萬歲山,又稱鎮山。考慮到所有的材料只能通過人、畜運輸,其規模令人印象深刻。山上松柏遍布,園內鶴鹿成群。御園北部建有壽皇殿等宮殿樓閣,種植眾多名貴果樹。每逢重陽佳節,皇帝都要登山宴飲。
清順治十二年(1655年),命名宮禁為「紫禁城」,後山即萬歲山更名為景山。[42] 景山之謂,《詩經》中即有。《詩·商頌·殷武》:「陟彼景山,松柏丸丸。」《詩·鄘風·定之方中》:「望楚與堂,景山與京。」此「景」意為「高大」。歷代「景山」之用法多本此。宋·姚寬《西溪叢語》:「《詩》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言人有景行,當效而行之,如山之高當仰之。今人書簡有使『景仰』者,疏矣。魏文帝書云:『高山景行,深所慕仰。』為是。任彥升太宰碑云:『瞻彼景山,肅然望慕。』雖引《詩》『陟彼景山』(陟彼景山「陟」原作「陵」,今從繆校。《詩·殷武》作「陟」) ,然不出景行高山之意也。」三國·曹植《七啟八首》(見《昭明文選·卷三十四》:「崇景山之高基,迎清風而立觀。」注曰:「基若景山,言極高也。毛萇詩傳曰:崇,立也。毛詩曰:陟彼景山。」西晉·成公綏《笙賦》(《昭明文選·卷十八》):「若乃游崇崗,陵景山。臨巖側,望流川。坐盤石,漱清泉。」注曰:「景山,大山也。」南朝·梁·任彥升《為范始興作求立太宰碑表》(見《昭明文選·卷三十八》):「瞻彼景山,徒然望慕。」注曰:「景山,謂墳也。毛詩曰:陟彼景山。」
乾隆帝在其《御製白塔山總記》中寫道:「宮殿屏扆則曰景山。」此與上述解釋有別。
中國歷史上確有以景山為地名者。《山海經·北山經》:「又南三百里,曰景山,南望鹽販之澤,北望少澤。其上多草、藷薁,其草多秦椒,其陰多赭,其陽多玉。有鳥焉,其狀如蛇,而四翼、六目、六足,名曰酸與,其鳴自詨,見則其邑有恐。」北魏·酈道元《水經注·卷六》:「涑水又與景水合。水出景山北谷。《山海經》曰:景山南望鹽販之澤,北望少澤,其草多薯藇,秦椒,其陰多赭,其陽多玉。郭景純曰:鹽販之澤即解縣鹽池也。按《經》不言有水,今有水焉,西北流,注於涑水也。」
《山海經·中山經》:「荊山之首,曰景山,其上多金玉,其木多杼檀。雎水出焉,東南流注於江,其中多丹粟,多文魚。」北魏·酈道元《水經注·卷三十二》:「沮水出汶陽郡沮陽縣西北景山,即荊山首也,高峰霞舉,峻竦層雲。」「荊山在景山東一百餘里,新城沶鄉縣界。」北宋《太平御覽·卷四十九》:「盛弘之《荊州記》曰:景山,在上洛縣西南二百里,東與荊山連接,有沮水源出焉。其山一名雁浮山,荊山之首曰景山,雁南翔北歸遍經其上,土人由茲改名為雁山,又為雁塞山。」清·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卷七十九》:「景山 在縣(指鄖陽府房縣)西南二百里。酈道元以為即《禹貢》荊山之首。一名雁山,又名雁塞山。《山海經》:荊山之首曰景山。《寰宇記》:房陵有三十五溪,三十四山,景山其發源處也。」
北魏·酈道元《水經注·卷八》:「菏水分濟於定陶東北,東南右合汳水枝流,俗謂之界溝也。北逕已氏縣故城西,又北逕景山東,《衛詩》所謂「景山與京」者也。毛公曰:景山,大山也。」全云:「按此非《衛詩》之景山。《輿地廣記》,今拱州楚邱,非衛之所遷,縣有景山、京岡,皆後人附會。」守敬按:「《寰宇記》:景山在楚丘縣北三十八里,京岡在縣北三十里。《方輿紀要》:景山在曹縣東南四十里。」
景山原四周環繞雙重圍牆。兩重圍牆間的道路為「御道」。現外牆已拆除,御道擴建成馬路(景山前街、景山西街、景山東街、景山后街)。
原景山西內墻外側有玉河自北海注入故宮筒子河。此河在元代即有。《馬可·波羅遊記》:「流經人工湖的溪水穿出青山山麓的溝渠,注入位於皇帝皇宮和皇太子宮之間大而深的人工湖。」
清代,此河除在恭儉胡同南口有南北向橋一座外,尚在景山西側內墻外兩端有橋各一。此外山右里門外亦有橋一座。此河源自北海北門東側小湖,沿北海東岸園牆內側河渠(清代稱「浴蠶河」),穿過東岸園牆下水閘,經西板橋和白石橋流向景山。此處河水分為兩股,一股沿景山西側內牆外近600公尺的明河,穿過山右里門橋和鴛鴦橋,南流入紫禁城北側筒子河。1949年後,河已蓋板埋入地下,橋已不存。[44][45]
另一股沿景山暗渠穿過景山內牆,流向園林內,以灌溉花木和元代皇帝的八頃熟地,並推動水碾碾壓穀物。過去在景山柏樹林內,自西向東仍留有元代暗渠。景山北坡上至今仍可見許多長方形花崗岩條石,其下部呈馬鞍形,此即元、明、清三朝景山暗渠的封蓋石。此暗渠在方進景山園內的一段已毀,故已不通。此渠在觀德殿宮門前有一段改為不足百米的明河,再從護國忠義廟前改為暗渠,流出景山東牆。這段明河上原有三座並列的石橋,稱「觀德橋」。該明河可為水景,也用作分隔射箭者與皇帝的屏障,如此既確保皇帝在觀賞兒臣們射箭表演時的安全,也體現宮廷中君臣等級界限。1900年八國聯軍入景山時,俄國軍隊曾在觀德殿前拍照片。照片顯示,該明河石橋和河岸石欄板已拆除,用石條覆蓋,封閉為暗河。[45]
景山的主要橋梁有:
景山的山脊東西向延伸,上有五峰,每座峰上各有一座小亭,從東向西分別為周賞亭、觀妙亭、萬春亭、輯芳亭和富覽亭。萬春亭位於最高點,也是北京城的中心所在。五亭供奉五方佛,是一組佛教建築。自萬春亭俯瞰京城,氣象萬千。《北京宮闕圖說》:「登中峰亭上而望,薊門煙樹,鬱鬱蒼蒼,尤以南望禁城,九重宮闕,黃屋輝映,誠為巨觀也。」
景山之上,在金代即建有瑤光樓,元代又在其基礎上建築了綠亭,此綠亭也被馬可·波羅記述過。據《酌中志》、《春明夢餘錄》記載,明代景山上「有五亭曰毓秀亭、曰壽春亭、曰集芳亭、曰長春亭、曰會景亭,亭下有洞,曰壽明洞」。1930年出版的《北京勝景》記載:「明代嘉靖年間(1522-1567年)在煤山上建成五個亭子。」《清史稿》記載,雍正帝「拘禁三哥胤祉於景山之頂……」説明雍正時景山上也有建築。[46]而今的五亭始建於乾隆十五年(1750年),是在原明代建築的基礎上興建的。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五亭在庚子事變中被八國聯軍損毀。當時八國聯軍中日本、法國、俄國三國軍隊闖入景山,盜走大量文物,掠走景山五亭中的四尊佛像,還燒毀了輯芳亭。[47]
1928年景山開園之前,輯芳亭得到修復,其他四亭也得到一定修繕。原五亭滿漢文書匾額均改為漢文匾額,應為袁世凱稱帝時所為。[47]
1934年6月6日,中國營造學社由梁思成、劉敦楨代擬設計修理景山五亭計劃,聘劉甫策為修萬春亭工程師。1935年4月1日,萬春亭重修工程開工。[47]1938年8月9日晨,天降大雨,萬春亭的琉璃頂、三層琉璃脊,四根明柱及四面玻璃窗皆被雷電擊毀,「佛光普照」匾上的下款「信士弟子」四字也未能倖免。1939年,修理萬春亭寶頂、木柱、琉璃磚樓及菱花窗等。1958年,萬春亭基座擴建。1966年8月,正值文革初期,萬春亭內的佛像被砸毀,解體後作廢銅變賣。1973年5月,五亭進行修繕。1986年9月,五亭裝節日燈。1997年3月,北海景山公園管理處投資32萬元進行修繕和下架油飾。[11]
五亭原本都有門窗,外圍台基上都有1公尺多高的琉璃牆。1928年景山開園時,觀妙亭、周賞亭、富覽亭、輯芳亭的門窗破損嚴重,被工作人員拆除。後來,這四亭外圍台基上的琉璃牆也被拆除,萬春亭的琉璃牆被挪到台基。2005年10月底至2006年10月底,五亭接受了建成以來規模最大的修繕工程,觀妙亭、周賞亭、富覽亭、輯芳亭已消失80多年的門窗被補齊。[47][48]2006年3月,全國政協委員李玉玲和其他政協委員在全國政協十屆四次會議上共同提出《關於恢復景山五亭歷史原貌的建議》,提議按照歷史原貌恢復五亭內的佛像,但該建議未能實現。[49]
位於壽皇殿東側,乃帝后停靈的處所,自成一院,坐北朝南。
位於永思殿正門東南側,緊鄰護國忠義廟西墻。明代萬曆二十八年(1600年)在金、元建築舊址上新建。明清兩朝為皇帝觀看兒臣射箭之所,[22] 後亦為皇家辦理喪事和追悼祖先的場所。《史記·樂記》「是故君⼦反情以和其志,廣樂以成其教,樂⾏⽽民鄉⽅,可以觀德矣。」「觀德」也有「觀瞻祖先之遺德」之意。清順治十七年八月十九日(1660年9月23日),順治帝最寵愛的董鄂妃病逝,年22嵗。順治帝追封其為「孝獻皇后」,其遺體即在觀德殿停靈。停靈「三七」(21天)後在觀德殿大門前空地上火化,其骨灰在觀德殿安放,三年後方與去世的順治帝骨灰合葬於東陵。
觀德殿院落共四進。建築面積6160平方公尺。[22] 觀德殿坐落於第二進。院圍以紅墻,建築均覆黃瓦。現僅存觀德殿等建築,大部分建築已經拆改。此組建築內部至今仍有植於明朝以前的古槐數株。[22]
壽皇殿是供明、清兩代皇帝停靈、存放遺像和祭祖之所,即「神御殿」。明朝該殿在景山東北,清乾隆時期將舊殿拆除,新修今位於景山正北方,北京古城中軸綫上的壽皇殿。
清順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初七,順治帝去世。在乾清宮停靈27天後,梓宮移至壽皇殿停靈。停靈共計百日後,在壽皇殿前舉行火化,點火者為僧茆溪行森。此後順治帝的骨灰繼續停放在壽皇殿,直到康熙二年(1663年)四月二十二日,同孝獻皇后董鄂氏及孝康皇后佟佳氏的骨灰自景山送往清東陵的孝陵安葬。
清朝康熙帝將該殿作為檢查射箭之所。康熙帝去世之後,其子雍正帝將其「御容」奉祀於該殿。此時該殿及景山亦作囚禁之所[58]。雍正八年(1730年)五月,又藉口誠親王胤祉參加怡親王胤祥喪事時「遲到早散,面無戚容,交宗人府議處 」。後胤祉即被關押在景山至死[59]。
乾隆帝登基後又將其父雍正帝「御容」供奉於該殿。當時該殿跨度僅三楹。乾隆帝決定改建該殿,以作為奉祀「神御」之殿。[60][61]乾隆十四年(1749年)春開工,冬竣工。新壽皇殿建築群改建於北京古城南北中軸線上,建築面積21256平方公尺,規模和等級遠超明代所建壽皇殿。[22] 新壽皇殿九楹,坐落於萬歲山北,中軸線上,即今日的位置。左右山殿(衍慶殿,綿禧殿)各三楹,東西配殿各五楹。碑亭、井亭各兩座,神廚、神庫各五處。大殿正前方為戟門五楹。戟門前是有三個門洞的宮門,該門前有石獅一對,另有三間四柱九樓雕獸夾杆石寶坊三座。[22]據説改建此殿是拆用了明陵的木料。
辛亥年(1911年)以後,中華民國政府成立古物陳列所,曾將該殿所供奉之「御容」全部沒收充當展品,遭到清室遺老遺少的數次抗議。
1952年10月25日建立的北京市少年之家由於起初位於北海北岸的闡福寺,面積較小,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北京市委決定另尋他址。1954年,經北京市少年之家主任徐永江和故宮博物院院長吳仲超選址,定下景山壽皇殿為新址,並經團市委報告北京市人民政府,市長彭真迅速批示同意。1956年1月1日上午9時,500名佩戴紅領巾的少年兒童聚集在新少年宮內,北京市副市長吳晗在會上向少年兒童宣布:「北京市的少年兒童們:我在這裡宣布:今天,我代表市人民政府把這座美麗的少年宮送給你們。從今天起,你們就是這所宮殿的主人。祝你們好好學習,健康成長,準備著建設我們偉大的祖國!」[62] 歷任中國黨和國家領導人均來此視察過。如胡錦濤在2004年5月31日即來北京市少年宮同少年兒童一起歡度「六一」。[63] 現「北京市少年宮」宮名為1985年12月該少年宮建宮30周年前夕由鄧小平題寫。
北京市少年宮占據了景山的大片地方。到2013年底騰推移交前,北京市少年宮科技院占用永思殿及以北範圍、北京市少年宮藝術院占用壽皇殿院落,此外北京市少年宮的占用範圍還包括北京市少年宮體育院、開放活動院、觀德殿院落、觀德殿院外北側的北京市少年宮職工宿舍、網絡機房,總占地面積52318平方公尺。[64]
至晚自2003年起,北京市園林局已有將北京市少年宮遷出景山的動議。[65]自2007年起,新的北京市少年宮建築開始建設。[66][67]2013年12月,北京市少年宮與景山公園完成了第一階段騰退交接工作,「北京市少年宮」匾也從壽皇殿宮門上摘下。第二階段騰退交接工作預計在2014年12月完成。[64]
本建築群包括:
1900年庚子事變前,壽皇殿珍藏有大批繪畫等文物。八國聯軍進佔北京後,海軍上尉皮埃爾·洛蒂(Pierre Loti)為法軍少將司令亨利·尼古拉·弗雷(Henri Nicolas Frey)尋找住所時來到壽皇殿。後法軍佔領壽皇殿,並將該殿作爲司令部。皮埃爾·洛蒂在日記(Les dernier jours de Pékin,中文名《在北京最後的日子》)中寫道:「1900年10月23日,星期二,北京。當我推開壽皇殿沉重的大門時,裏面一片漆黑。在大殿裏我打開了一個落滿灰塵的箱子,裏面放著上百個君王的禦璽。它們是用整塊的瑪瑙、玉石或金子製成的。」幾天後,司令弗雷率部來此,由日軍隨軍記者小川一真拍下了其與部屬在壽皇殿銅鹿旁的照片。按清朝祖制規定,已故皇帝及其后妃御容像及印璽必須供奉於壽皇殿內。法軍少將司令弗雷與其部屬將其劫掠一空[80]。1925年至1934年,弗雷及其夫人分批共向法國政府捐贈18件重要的中國文物。例如1931年9月5日,弗雷致信法國文化部稱:「司長先生:我很榮幸地告知您,弗雷夫人與我通過遺囑將《乾隆皇帝肖像》、《皇后肖像》及描繪中國皇帝生活場景(狩獵、駐紮、行進、車馬、山水等等、等等)四大卷絹本繪畫捐獻給羅浮宮博物館……此致崇高敬意!弗雷將軍」1932年10月9日,弗雷的遺孀在致羅浮宮博物館亞洲部負責人喬治·沙樂的信中稱:「根據約定我將乾隆皇帝肖像、皇后肖像及描寫皇帝生活場景的絹本畫四軸交給您。雖說按照遺囑,這些物品應在我去世後捐給羅浮宮,但我更高興在我活著時就完成這件事情……」同日她在寄給同一收信人的另一封信中稱:「所以,我請求您一定給這兩幅肖像安排一個好的位置,並署上亨利·尼古拉·弗雷將軍的名字……」1945年後,羅浮宮博物館亞洲部全部藏品轉移到巴黎吉美博物館收藏。[81]
玆舉若干例據信與壽皇殿有關之文物如下:
繪畫
印璽
清代,景山是重要的宮廷崑曲管理機構和教育機構的名稱和所在地。自康熙時起,宮廷崑曲日盛。據董含《尊鄉贅筆》: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帝)以海宇蕩平,宜與臣民共為宴樂,特發帑金一千兩,在後宰門駕高臺,命梨園演《目連》傳奇,用活虎、活象、真馬。」南府和景山是當時宮中管理戲曲演出的兩個衙署。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七月關於宮廷用項開支銀兩的滿文檔案中,出現很多有關「景山授藝教習」的內容,如:「十九日,本月給景山授藝教習王國川、王時元、金有成、張文燦、唐國俊五人錢糧銀各四兩。」[83]「當日,在景山教學藝諸太監之教習包虎、初國珍、龐國瑞三人,每日各以一錢五分計。」[84]「給景山九間房學藝太監宋金朝等二十八人牛尾纓藤涼帽二十八。」[85]
乾隆年間,宮廷的戲曲管理日益完善。敕編並成書於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的《國朝宮史》記錄了景山和南府的編制及奉銀數額。當時規定:景山、南府各設總管一名,官級七品執守侍,錢糧相同,均為月銀五兩,米五斛,公費銀一兩;首領南府多於景山二名為四名,俱八品侍監,且月銀比景山三兩多一兩,米多一斛為四斛,公費銀卻同為七錢三分三厘;兩處委署首領均無定額和品級,月銀同為三兩,米三斛,公費銀七錢三分三厘;另外兩處太監均無定額,錢糧費用待遇均相同。[86] 嘉慶十一年(1806年)成書的《國朝宮史續編》記載,上述規定中僅錢糧和公費發生了一些變化,如景山首領月銀和米變為與南府等同,公費發放的銀兩改為製錢,[87] 此外一切如故。
乾隆二十年(1755年)熱河出行,南府、景山各學均參加。其編制為:南府:南府總管、內頭學、內二學、內三學、外頭學、外二學、外三學、弦索學、錢糧處、中和樂;景山:景山總管、教習學生、新小學、小內學、宮戲學、十番學、錢糧處。[88] 這些編制直至乾隆朝終,基本無變化。
景山不僅是當時的戲曲管理機構所在地,當時一部分學戲伶人即居於景山內。《寰垣識略》:「景山內垣西北隅,有連房百餘間,為蘇州梨園供奉所居,俗稱蘇州巷。」此蘇州巷約在今山右里門內北側。
道光元年(1821年)六月,道光帝頒諭旨,「其景山大小班著歸併在南府,永遠不許提景山之名。再大戲有一百二十餘人之戲,可矣減去一百名,上二十名皆可。」[89] 自康熙時成立的景山衙署自此消失。[90]
明亡後,一些史書記載明思宗並非死於槐樹處,而是死於壽皇亭[91][92][93][94]。因當時景山並無壽皇亭,僅有壽皇殿,故後世學者每多爭議。錢軹《甲申傳信錄》稱崇禎自縊於巾帽局,其為明宦官二十四衙門之一,掌宮內靴帽製作,處皇城東北角,今東城區織染局胡同東端[95]。又如《明季北略》記崇禎自縊於海棠樹上。《京師坊巷志稿》引《天啟宮詞注》有「回龍觀多海棠,旁有六角亭,每花發時,上臨幸焉。」此回龍觀恰在巾帽局附近。而俞平伯則主張崇禎帝崩於今景山[96],但未指其即壽皇亭[97][98][99]。
如今景山內確有一座壽皇亭。在景山東北山麓,但此亭並非古亭,而是近些年新建的。明史學界有關壽皇亭的爭論為來此亭的遊客增添了有趣的談資。
比利時傳教士南懷仁於1659年來華,從康熙十三年(1674年)到二十八年(1689年),為清政府製造火炮共計566門;隨後,清政府在紫禁城內的養心殿造辦處、景山和鐵匠營設立炮廠,所制槍炮專供皇室和滿八旗之用[100][101]。
崇禎十七年(1644年)舊曆三月十九日,明思宗(崇禎帝)在李自成的農民起義軍攻進北京時,倉皇從紫禁城的神武門逃出,在景山東坡的一棵歪脖老槐樹下自縊身亡,時年33歲。其時皇帝身邊僅有太監王承恩追隨。[102][103]
此樹在清代被順治帝加上鎖鏈,名之曰「罪槐」,以慰民心。在樹下立「下馬石」,命令皇族成員路過都要下馬步行,以示哀悼。1900年八國聯軍將鎖鏈掠走。1956年拆除樹圈並改為欄杆。
1966年文化大革命大串聯期間,老樹樹皮和樹枝被各地來景山旅遊的紅衛兵剝去做紀念品,老槐樹因此死亡。當時北京市園林局將情況上報北京市革命委員會(北京市革委會),革委會主任吳德將報告轉給江青,1971年,經國務院總理周恩來同意,北京市革委會批准,市園林局下令將「罪槐」伐除(一說當時這株槐樹並沒有死便被伐除)。
1981年,公園管理處將景山南坡找到一株碗口粗的小槐樹移栽至老槐樹原處。1996年,公園管理處將東城區建國門內北順城街7號門前一株有一百五十多年樹齡的古槐移植至老槐樹原處,替代了1981年新移植的小槐樹。[16][20][104][105][106]
歷代均有詩文評此處。如清代《燕都雜詠》中有詩云:「巍巍萬歲山,密密接煙樹;中有望帝魂,悲啼不知處。」1950年代,有聯曰:「君王有罪無人問,古槐無過受鎖枷。」[104] 樹前所立說明牌恰成中國政治的晴雨表。[107]
現此處立有碑刻兩通,分別為:
除了衆多的古跡外,景山公園現在還以其牡丹園與群衆歌詠而聞名。
位於觀德殿宮門南等處,是北京市著名的牡丹觀光地,共種植有上萬株牡丹。元代《大都宮殿考》:「後苑中為金殿,四處盡植牡丹百餘本,高可五尺。」《北海景山公園志》記載,1950年代景山的牡丹就有99個品種、852株;芍藥42個品種、556墩。其牡丹除本園培育外,還有來自洛陽、菏澤等地者,品種多樣,如姚黃、魏紫、青龍臥墨池、豆綠、玉板白等皆有,在每年5月初牡丹開放時節是市民們觀賞的極佳地點。[119][120]
景山公園現今是許多熱愛歌唱的北京市民合唱歌曲的地方。[121] 他們所唱的歌曲既有中國民族歌曲(中國民歌),又有1950年代-1970年代的革命歌曲,還有外國歌曲,不僅有歐洲歌劇和中國歌劇選段,還有流行音樂。此地著名的合唱團有紅太陽合唱團等。[122][123][124]
景山合唱節(Jingshan Choir Festival)為北京市西城區政府在景山公園舉辦的合唱節。該合唱節自2004年起開始舉辦,每年一屆。[125][126][127][128]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