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石
前中國共產黨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委員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喬石(1924年12月24日—2015年6月14日),原名蔣志彤,浙江定海人,出生於上海市[1],中國共產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人物,原正國級領導人。曾擔任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共中央紀委書記、中共中央政法委書記、中央政治局常委、第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等要職[1]。他被外界視為黨內的偏改革派。而在六四事件中,他立場中立。在法輪功事件中,他與江澤民意見產生分歧。
喬石 蔣志彤 | |
---|---|
![]() 喬石委員長 | |
![]()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長 | |
任期 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 |
任期 1993年3月27日—1998年3月16日 | |
副職 | |
秘書長 | 曹志 |
前任 | 萬里 |
繼任 | 李鵬 |
選區 | 北京市 |
多數票 | ![]() |
![]() | |
任期 中國共產黨第十三屆中央委員會 中國共產黨第十四屆中央委員會 | |
任期 1987年11月2日—1997年9月18日 | |
總書記 | 趙紫陽 → 江澤民 |
![]() (中共十二屆五中全會增選) | |
任期 中國共產黨第十二屆中央委員會 中國共產黨第十三屆中央委員會 中國共產黨第十四屆中央委員會 | |
任期 1985年9月24日—1997年9月18日 | |
總書記 | 胡耀邦 → 趙紫陽 → 江澤民 |
![]() (1982年9月12日當選為候補書記 1989年6月24日起主持常務工作) | |
任期 中國共產黨第十二屆中央委員會 中國共產黨第十三屆中央委員會 中國共產黨第十四屆中央委員會 | |
任期 1985年9月24日—1992年10月18日 | |
總書記 | 胡耀邦 → 趙紫陽 → 江澤民 |
前任 | 胡啟立 |
繼任 | 胡錦濤 |
![]() | |
任期 1987年11月2日—1992年10月18日 | |
總書記 | 趙紫陽 → 江澤民 |
前任 | 陳雲(第一書記) |
繼任 | 尉健行 |
![]() | |
任期 1985年7月—1992年11月 | |
總書記 | 胡耀邦 → 趙紫陽 → 江澤民 |
前任 | 陳丕顯 |
繼任 | 任建新 |
![]() | |
任期 1989年3月—1993年2月 | |
總書記 | 趙紫陽 → 江澤民 |
前任 | 高揚 |
繼任 | 胡錦濤 |
![]() | |
任期 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 |
任期 1986年4月—1988年4月 | |
總理 | 趙紫陽 → 李鵬(代理) |
個人資料 | |
性別 | 男 |
出生 | ![]() | 1924年12月24日
逝世 | 2015年6月14日![]() | (90歲)
墓地 | 北京市八寶山革命公墓 |
籍貫 | 浙江定海 |
民族 | 漢族 |
國籍 | ![]() |
政黨 | ![]() |
配偶 | 郁文 |
兒女 | 蔣小明(子) 喬曉溪(女) |
親屬 | 翁祖望(岳父) 陳若希(岳母) |
居住地 | 北京 |
母校 | 華東聯合大學 加拿大里賈納大學名譽法學博士(1996年) |
職業 | 政治人物 |
專業 | 文學 |
生平
蔣志彤(喬石)1924年12月24日生於上海[2],家有四兄妹,母親為紗廠女工,父親為小職員。1940年8月在光華大學附中從事抗日地下工作時加入中國共產黨改名蔣喬石,後在華東聯合大學從事地下中共活動時,去蔣名喬石。
就讀中學的喬石於1940年8月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並參與中共學生地下黨的工作[1];曾先後在上海南方中學(今上海市敬業中學),光華大學附中(今華東師大一附中)擔任學校地下黨支部書記[1][3]。大學就讀於華東聯合大學文學系。國共內戰時期任同濟大學地下黨總支部書記、上海地下黨學委總交通等職,領導學生運動[4]。
1952年與翁郁文結婚。
1954年至1962年,喬石曾在鞍山鋼鐵建設公司工作,擔任鞍山鋼鐵公司技術處處長。之後在酒泉鋼鐵公司擔任設計院院長兼鋼鐵研究院院長,後升任酒泉鋼鐵公司陝西工程管理處黨委書記等職位。[5]1962至1963年,在中共中央高級黨校理論班學習[6]。
喬石是中國共產黨內的國際問題專家,1963年至1982年任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研究員,副局長,局長,副部長。1982年任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部長,中共中央書記處候補書記。1983年任中共中央辦公廳主任,1984年中共中央組織部部長。
1985年俞強聲事件後,接替被撤職的陳丕顯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政法委員會書記,負責全國政法和治安、情報、司法工作。1986年,兼任國務院副總理。1987年11月2日,62歲的喬石在中共十三屆一中全會後當選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排名第三)、中央書記處書記、中紀委書記並保留中央政法委員會書記職務,成為正國級領導人,在黨內排名僅次於總書記趙紫陽和總理李鵬。
1989年兼任中共中央黨校校長。
在六四天安門事件,五常委中李鵬和姚依林支持出兵鎮壓,趙紫陽和胡啟立反對,喬石中立。[8]香港科技大學社會學教授丁學良表示,喬石雖對學生民主運動持同情態度,但在鄧小平、李鵬等人的強硬政策下,他選擇了沉默,「因為喬石在關鍵的時候儘自己的力量來阻止使用軍隊來鎮壓學生的抗議。當然最後他要服從黨的決定。但是他非常明確地表示他不贊成鎮壓做法。」[9][註 1]1989年6月24日,在中共十三屆四中全會上,喬石在改組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中繼續位列第三。
鄧小平南巡後,1992年3月2日,喬石在中央黨校發表《學習鄧小平同志南方重要談話,加快我國建設和改革步伐》的講話,一時間很多人相信政治局常委會排名第一和第二的江澤民和李鵬的位置將被會喬石和朱鎔基分別取代,「江落石出」的說法甚囂塵上。江澤民、陳雲表態支持南巡講話精神後,才保得人事穩定。[11]
1992年10月19日,喬石在中共十四屆一中全會上連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黨內排名維持第三位,僅次於總書記江澤民和總理李鵬。喬石隨後不再兼任中共中央紀委書記和中央政法委書記等職務。
1993年3月,喬石接替萬里出任第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任內堅持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通過憲法修正案,把加快經濟立法作為第一要務,推出一批重要經濟法律,初步形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法律體系框架。同時喬石任內全國人大廢除了刑法中頗具爭議的流氓罪、反革命罪和投機倒把罪等口袋罪,並廢除了收容審查制度。
1997年9月19日,72歲的喬石因為年齡原因在中共十五屆一中全會後卸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並在1998年3月卸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的職務後退休,由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鵬接任。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原始文獻:中共中央 全國人大常委會 國務院 全國政協訃告 喬石同志逝世
2015年6月14日上午7時8分,喬石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醫院逝世,享年90歲[12]。中共官方發布的訃告如下[13]:
“ | 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沉痛宣告:
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黨和國家的卓越領導人,中國共產黨第十三屆、十四屆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原書記,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長喬石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15年6月14日7時08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1歲[14]。 |
” |
喬石的遺體於6月19日火化,當天天安門、新華門、人民大會堂、外交部以及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政府所在地,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各邊境口岸、對外海空港口,中國駐外使領館下半旗誌哀。[15]同日告別儀式在北京舉行,習近平、李克強、張德江、俞正聲、劉雲山、王岐山和胡錦濤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出席了他的告別儀式[16]。
任職
- 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部長(1982年4月-1983年7月)
- 中共中央辦公廳主任(1983年6月-1984年4月)
- 中共中央組織部部長(1984年4月-1985年7月)
- 中共中央書記處候補書記、書記(1982年9月-1992年10月)
- 中共中央政法委員會書記(1985年7月-1992年11月)
- 中國共產黨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1987年11月-1992年10月)
- 中共中央黨校校長(1989年3月-1993年2月)
- 中央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主任(1991年3月-1993年3月)
- 國務院副總理(1986年4月-1988年4月)
-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1985年9月-1987年11月)
-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1987年11月-1997年9月)
- 第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1993年3月-1998年3月)
家庭
榮譽與著作
- 榮譽
- 著作
- 《喬石談民主與法制》上下冊,2012年人民出版社
- 《喬石談改革與發展》2017年人民出版社
- 《喬石談黨風與黨建》2017年人民出版社
- 《喬石文集》2025年人民出版社[20]
影響與評價
注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參見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