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美利堅合眾國於1913年至1979年有官方外交關係,後因美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而與中華民國斷交,兩國斷交後,於彼此首都互設具大使館功能的代表機構。由於美國對於中華民國政治經濟軍事上的高度重要性,中華民國政府視對美關係為外交工作的重點。美國亦曾自1951年至1979年在臺灣駐軍,參與過多次亞洲的軍事行動。隨著1949年中華民國政府遷至臺灣後,已與臺美關係重疊。

快速預覽 中華民國, 美國 ...
關閉

歷史

Thumb
美國總統艾森豪於1960年6月18日訪問臺北時,與中華民國總統蔣中正敞篷車前往圓山大飯店途中。

中華民國大陸時期遷臺後與美國的雙邊關係。

代表機關

美國

Thumb
美國在臺協會臺北辦事處

1979年1月1日,美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後,基於一個中國政策,與中華民國之間即不存在正式的外交關係。但美國透過《臺灣關係法》、設立美國在臺協會(American Institute in Taiwan, AIT)與中華民國實際保持雙邊的夥伴關係。

美國在臺協會臺北辦事處舊址位於臺北市大安區信義路三段的土地是向臺北市政府教育局租用,由於臺北市議會決議將該地收回興建國中,必須另覓新址。經過多次討論會勘後,在2000年12月選定內湖區金湖路100號為新址地點,共約6.5公頃,自2005年1月起租期99年,建築費用約76億新臺幣,是首座由外國駐臺機關打造的建築。[8][9]2018年6月12日落成啟用,新館前方有美國國旗、大門則有美國國務院院徽。[10][11]2019年5月6日對外營運。[9]

中華民國前總統陳水扁曾這樣表述臺美關係,其在任期間為「美軍政府代理人」,聽命於美國在臺協會(以下簡稱AIT[12][13],美方對此予以否認。在維基解密釋出AIT公文後,AIT被稱為「藍綠政治人物告解室」,因為能與AIT聊天、交換意見的臺灣政治人物對AIT都頗為坦白;中華民國許多政府官員也習於直接跳過中華民國政府體系、向AIT報告重要資訊。[14][15]

各州駐臺辦事處

美國亞利桑那州佛羅里達州夏威夷州愛達荷州路易斯安那州馬里蘭州明尼蘇達州密西根州密蘇里州蒙大拿州紐澤西州俄亥俄州華盛頓州新墨西哥州賓夕法尼亞州南卡羅來納州北卡羅來納州維吉尼亞州西維吉尼亞州懷俄明州德州紐約州印第安納州共23州,以及關島在臺灣設有辦事處,並成立美國各州政府辦事處協會[16]

中華民國

Thumb
駐美國臺北經濟文化代表處

1979年3月1日,中華民國行政院設立北美事務協調委員會(Coordination Council for North American Affairs),作為美國在臺協會的對等機關,由外交部掌管。1986年11月26日,北美事務協調委員會駐美國辦事處新館啟用,所屬各組合署辦公。[17]1994年10月10日,駐美國辦事處更名為駐美國臺北經濟文化代表處(Taipei Economic and Cultural Representative Office in the United States)。2019年5月25日,北美事務協調委員會更名為臺灣美國事務委員會(Taiwan Council for U.S. Affairs,TCUSA)。[18]

2014年3月24日,美國聯邦政府於《聯邦公報》登載,將駐美國代表處及各辦事處指列為《外國駐團法》所稱之「外國駐團」(Foreign Mission),並將駐美國代表處之館舍列為外交館舍英語Chancery (diplomacy)[20]12月,美國國務院全面換發臺灣駐美人員與眷屬之身分卡、免稅卡及駕照,再將臺灣納入國務院「外交機動車輛計畫」(Diplomatic Motor Vehicle Program),並於2015年2月11日起換發駐美各處及人員車輛車牌,使享有與各國駐美使領館英語List of diplomatic missions in the United States幾乎相同的特權待遇[21]

2020年12月,美國聯邦眾議院有78名眾議員聯名致函國務卿龐培歐,籲請美國政府同意將「臺北經濟文化代表處」更名為「臺灣代表處」。[22]2021年5月,多名眾議員提出《臺灣外交檢討法》,內容包括正名為臺灣代表處、要求美國在臺協會處長須經國會參議院確認通過、為臺灣駐美官員創建專用簽證等。[23]

駐處維安

2018年7月29日,臺灣《自由時報》報導,美國透過管道向中華民國國安高層告知,美國在臺協會臺北辦事處新館於9月正式運作後,將派海軍陸戰隊進駐,其隊員隸屬於海軍陸戰隊使館警衛隊,稱為「海軍陸戰隊衛兵」。這是兩國自1979年斷交以來,美國首度比照海外使領館,也在臺灣設立「陸戰隊之家」(Marine House)。基於對等立場,中華民國國防部也爭取恢復憲兵進駐駐美代表處及雙橡園,以彰顯兩國軍事合作交流進入新的里程碑。[24]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在9月13日的報導指出,美國國防部已拒絕國務院的請求,原因是資源有限,且國務院未事先告知國防部在臺北辦事處新館完工後,需要進駐陸戰隊,才導致請求被拒絕,並非怕激怒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25]2019年4月3日,美國在臺協會發言人孟雨荷表示,新館的維安如同舊館,由少數美方人員搭配人數較多的當地聘僱人員,並與地方當局合作共同負責。也首度證實自2005年起,派駐舊館的美方人員就有現役軍人,包括陸軍海軍空軍與陸戰隊。[26]

駐外使節

經貿關係

貿易

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外貿協會)於美國第1大城設立紐約辦事處,以及在洛杉磯芝加哥達拉斯舊金山設立臺灣貿易中心[27]經濟部國際貿易署則在首都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設立駐美國代表處經濟組,以及在紐約、洛杉磯、芝加哥、休士頓亞特蘭大、舊金山設立駐在辦事處經濟組[28]

更多資訊 年分, 貿易總額 ...
近年的兩國貿易額,金額美元[29]
年分 貿易總額 年增減 排名 出口至美國 年增減 排名 自美國進口 年增減 排名
2018 72,598,303,896 11.396% 2 39,491,214,291 7.390% 3 33,107,089,605 16.583% 3
2019 81,099,368,953 11.710% 2 46,247,551,928 17.108% 2 34,851,817,025 5.270% 3
2020 83,065,954,631 2.425% 2 50,550,417,983 9.304% 2 32,515,536,648 6.703% 3
2021 104,947,485,462 26.342% 2 65,686,791,797 29.943% 2 39,260,693,665 20.744% 3
2022 120,745,453,147 15.053% 2 75,052,586,258 14.258% 2 45,692,866,889 16.383% 3
2023 116,854,017,143 3.223% 2 76,234,542,860 1.575% 2 40,619,474,283 11.103% 3
關閉

2023年,根據美國商務部統計,臺灣是美國第8大貿易夥伴、第13大出口夥伴、第8大進口夥伴。[30]

2023年的兩國貿易項目如下:

出口至美國的前10大項目為:自動資料處理機、磁性或光學閱讀機電話機(包括智慧型手機),以及其他傳輸或接收聲音、圖像之有線或無線網路通訊器具;特定用途機器之零件與附件積體電路機動車輛所用之零件與附件;鋼鐵製螺釘螺栓螺帽、螺旋鉤、車用螺釘、鉚釘、橫梢、開口梢墊圈與類似製品;碟片磁帶固態非揮發性儲存裝置智慧卡與其他錄音或錄製之媒體;變壓器、靜電式變流器與電感器自行車或機動車輛用之電氣照明或信號設備、擋風板刮刷器、去霜或去霧器;一般或競技運動、戶外遊戲用物品與設備游泳池與袖珍游泳池等。[31]

自美國進口的前10大項目為:石油原油與自瀝青質礦物提出之原油;積體電路;製造半導體、積體電路與平面顯示器用之機器與器具、零件與附件;渦輪噴氣引擎螺旋槳推動用渦輪機與其他燃氣渦輪機;特殊物品,含進口未超過5萬新臺幣之小額報單與其他零星物品;計量或檢查用儀器與器具定型投影機英語Optical comparator石油氣與其他氣態碳氫化合物航空器太空飛行器(包括人造衛星)、次軌道飛行物與太空飛行器發射載具大豆小客車與其他主要設計供載客之機動車輛等。[32]

中華民國商品佔美國進口市場的比重,自1991年最高點的4.72%,逐年下降至2008年1.73%、2009年1.82%、2010年1.87%、2011年1.88%、2012年1.71%、2013年1.67%、2014年1.73%、2015-2018年維持在1.8%、2019年增至2.2%、2020年2.6%、2021-2022年2.7%,2023年2.8%。[33]

中華民國在美國各州的貿易排名(2022年)

[34][35][36][37][38][39][40]

更多資訊 州分, 排名 ...
州分 排名 州分 排名
西維吉尼亞州 第06大進口夥伴、第16大出口夥伴 維吉尼亞州 第10大進口夥伴、第09大出口夥伴
馬里蘭州 第28大進口夥伴、第18大出口夥伴 德拉瓦州 第25大進口夥伴、第09大出口夥伴
緬因州 第27大進口夥伴、第17大出口夥伴 新罕布夏州 第13大進口夥伴、第30大出口夥伴
佛蒙特州 第04大進口夥伴、第02大出口夥伴 康乃狄克州 第15大進口夥伴、第12大出口夥伴
紐約州 第12大進口夥伴、第17大出口夥伴 紐澤西州 第15大進口夥伴、第19大出口夥伴
賓夕法尼亞州 第16大進口夥伴、第19大出口夥伴 麻薩諸塞州 第11大進口夥伴、第08大出口夥伴
羅德島州 第18大進口夥伴、第12大出口夥伴 喬治亞州 第12大進口夥伴、第21大出口夥伴
阿拉巴馬州 第12大進口夥伴、第16大出口夥伴 肯塔基州 第12大進口夥伴、第18大出口夥伴
北卡羅來納州 第14大進口夥伴、第24大出口夥伴 南卡羅來納州 第13大進口夥伴、第10大出口夥伴
田納西州 第08大進口夥伴、第24大出口夥伴 佛羅里達州 第18大進口夥伴、第40大出口夥伴
加利福尼亞州 第06大進口夥伴、第06大出口夥伴 夏威夷州 第07大進口夥伴、第13大出口夥伴
新墨西哥州 第07大進口夥伴、第06大出口夥伴 內華達州 第02大進口夥伴、第12大出口夥伴
亞利桑那州 第04大進口夥伴、第09大出口夥伴 科羅拉多州 第04大進口夥伴、第11大出口夥伴
猶他州 第04大進口夥伴、第12大出口夥伴 華盛頓州 第04大進口夥伴、第07大出口夥伴
懷俄明州 第14大進口夥伴、第10大出口夥伴 愛達荷州 第01大進口夥伴、第02大出口夥伴
蒙大拿州 第07大進口夥伴、第07大出口夥伴 奧勒岡州 第07大進口夥伴、第06大出口夥伴
南達科他州 第06大進口夥伴、第10大出口夥伴 明尼蘇達州 第07大進口夥伴、第09大出口夥伴
阿拉斯加州 第12大進口夥伴、第09大出口夥伴
進口為2021年資料
北達科他州 第09大進口夥伴、出口未知
俄亥俄州 第08大進口夥伴、出口未知 威斯康辛州 第09大進口夥伴、出口未知
堪薩斯州 第03大進口夥伴、出口未知 阿肯色州 第08大進口夥伴、出口未知
伊利諾州 第08大進口夥伴、出口未知 密西根州 第10大進口夥伴、出口未知
愛荷華州 第08大進口夥伴、出口未知 內布拉斯加州 第08大出口夥伴、進口未知
德克薩斯州 進出口未知 奧克拉荷馬州 進出口未知
密蘇里州 進出口未知 密西西比州 進出口未知
路易斯安那州 進出口未知 印第安納州 進出口未知
關閉

投資

根據中華民國經濟部投資審議司統計,截至2024年5月,臺商在美國總投資金額338.9億美元,計有6,028件,佔中華民國對外投資15.62%,排名第2,次於加勒比海英國屬地;美國在臺灣總投資金額274.4億美元,計有8,059件,佔外資來源12.34%,排名第3,次於加勒比海英國屬地與荷蘭[30][41]

臺商在馬里蘭州投資以從事電腦電子餐飲、小型超市為主;在德拉瓦州進行商業註冊多基於稅賦考量而設籍,實際投資活動則於其他各州進行;[34]在佛蒙特州有1家臺商;在康乃狄克州投資不多,主因於物價較高、人口較少不具經濟規模,多數選擇鄰近的紐約州或紐澤西州設立據點;在紐約州設立投資據點約300餘個,以金融銀行資訊電子、運輸貿易房地產食品、餐飲為主;在紐澤西州以塑膠化學(例如台塑企業美國總部)、進出口貿易、資通訊軟體、旅館、餐飲、生物科技綠能環保為主;在賓夕法尼亞州設立投資據點約20餘個,以餐飲、化工、金屬、進出口貿易為主;在麻薩諸塞州以製藥醫材、通訊、金融、法律保險、房地產、餐飲為主,亦有透過創投基金投資新創事業[35]在喬治亞州以空運物流為主;在北卡羅來納州以電子、塑膠、首飾家具、電腦、貿易、食品、海運為主;[36]在美國投資以加州為最多,總金額近85億美元,設廠、設立分支、營運據點等至少1,500餘個,創造超過10萬個工作機會。以電腦、電子、貿易、旅遊、金融、研發行銷、物流、貿易、批發為主。臺資銀行在加州的總資產約80億美元,僅次於日本;在夏威夷州以不動產、餐飲為主;在新墨西哥州以電子零件汽車零配件、貿易為主;在亞利桑納州以半導體清潔能源、資通訊產品及其零組件、房地產、餐館為主;[37]在華盛頓州投資早期偏重餐飲、房地產、旅館等,近年逐漸轉向資本與技術密集產業,如航空、銀行、高科技工程、高級大飯店為主;在猶他州以電腦、生物科技、印刷、房地產、旅館為主;[38]在伊利諾州投資者約100家,以運輸、貿易、倉儲、配銷中心為主,少數有製造、研發;在密西根州以汽車零組件為主;在內布拉斯加州有1家臺商;[39]在路易斯安那州的投資具有相當規模,以台塑、南亞石化廠與塑膠廠為主;在德州以塑膠、石化、化學、電腦、電子零件、電機、汽車零配件、超市商場、金融、貿易、運輸為主。[40]截至2022年,在緬因州、新罕布夏州、[35]阿拉斯加州[37]、蒙大拿州[38]、密西西比州[40]無臺商直接投資紀錄。

臺美投資案例

1981年,臺灣台塑石化在德拉瓦州併購美商Staffauer Chemical,至今聚氯乙烯(PVC)廠年產能約5萬4,000公噸,是美國最大的乳化PVC粉工廠,市場佔有率26%。[42]在德州投資約60億美元,建立石化園區。[40]2017年,在路易斯安那州投資94億美元購買土地設廠,原定2024年完工投產,後因景氣前景不明而暫緩。[40]

臺灣南亞塑膠美國公司投資9億美元,在南卡羅來納州生產聚酯纖維[36]國泰金融控股以2.4億美元併購康乃狄克州康利資產管理公司英語Conning (company)[43]漢翔航空工業在亞利桑那州鳳凰城與美國航太業者合作生產戰鬥機噴射引擎,中華民國經濟部航太小組並負責執行相關回饋計畫,以加速技術移轉[37]環球晶圓併購GlobiTech公司,2022年投資10億美元在德州興建12吋矽晶圓廠[40]

2014年,美國蘋果公司在臺灣新竹科學工業園區(竹科)的龍潭園區設立顯示技術中心,是蘋果在美國總部之外,繼日本、韓國之後的第三個海外研發重鎮。2020年5月,竹科管理局證實,已通過蘋果在龍潭新建新廠案,相關資料也完成登記,但細節無法透露。據了解,整體投資案達百億新臺幣[44]

美商德州儀器早已在臺灣投資,提升臺灣半導體積體電路封裝測試技術,也是臺灣最重要的投資外商之一。[45]其他例如微軟思科IBMGoogle亞馬遜等企業,自2018年以來紛紛將其研發或創新中心設於臺灣。[41]Under Armour長期與臺灣紡織業者合作,不僅是最重要供應來源,也是主要紡織品研發夥伴。[34]

川普/拜登時期之臺商投資美國計畫

Thumb
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右二)與美國總統川普(中)、眾議院議長萊恩(右一)、威斯康辛州州長沃克(左二)出席位於威斯康辛州的動工儀式。

2017年7月27日,美國總統川普與鴻海董事長郭台銘白宮宣布富士康[註 2]將在威斯康辛州設立8K LCD面板廠(赴美國投資計畫名為「飛鷹(flying eagle)」),投資金額100億美元,將創造3,000個就業機會、未來帶動1,3000個就業機會。在場陪同的還有美國副總統彭斯、眾議院議長萊恩、威斯康辛州州長沃克[46]郭台銘是第一位臺灣企業家和白宮主人共同舉行記者會,白宮也在Facebook全程直播。[47]9月14日,威斯康辛州眾議院英語Wisconsin State Assembly以64票對31票,表決通過30億美元的獎勵方案,這是富士康設廠的最後一道關卡,全案送交州長簽署後即可執行。[48]10月4日,富士康決定在威斯康辛州拉辛郡蒙特普萊森村英語Mount Pleasant, Wisconsin(Mount Pleasant Village,又譯快樂山村)建廠。[49]11月11日,正式簽約,成為該州史上最大的外國企業投資案。[50]2018年6月28日(美東時間)舉行動工儀式,由鴻海董事長郭台銘、美國總統川普、眾議院議長萊恩、威斯康辛州州長沃克、軟銀集團社長孫正義共同參與。[51]2019年2月,傳出投資計畫生變後,川普在Twitter中證實已與郭台銘通話,並指富士康決定繼續推動投資計畫是「好消息」。[52]5月2日,郭台銘前往美國,與川普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會面,郭台銘向川普詳述投資進度,並保證計畫沒有生變,也安排與威斯康辛州新州長艾佛斯英語Tony Evers會面。[53]

Thumb
興建中的台積電亞利桑那州晶圓廠(2023年11月)。

由於川普力推製造業回流美國,台塑企業義联集團已計畫赴美投資擴廠,台灣中油也初步規劃在美國設立石化廠,總計台塑、義联、中油以及鴻海等企業計畫未來幾年投資美國的金額已達兆元新臺幣的規模。[54]美國國防部亦鼓勵業者在美國開設新生產線,並特別點名台積電,因為擔心香港持續的不穩定會迫使臺灣限制甚至切斷對矽谷的晶片出口。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表示,已和美國商務部討論在美國成立新廠,主要卡關在於錢,因為在美國的生產成本比在臺灣高出許多,所以需要聯邦政府大量補貼,「全都取決於何時能夠填補成本的缺口」。[55]

2020年5月,在美國強力支持下,台積電宣布將投資約120億美元,在亞利桑那州興建5奈米製程先進晶圓廠[註 3]。美國國務卿龐培歐表示,這項投資案將強化美國與臺灣的關係,並將提升美國的經濟獨立性。[56]州長杜瑟亦表示台積電設廠是亞利桑那州的重大新聞,具有世界級的重要性。[57]2022年12月6日,台積電宣布亞利桑納州晶圓廠開始興建第二期工程,生產3奈米製程技術,兩期工程總投資金額約400億美元,將是亞利桑納州史上規模最大的外國直接投資案,也是美國史上規模最大的外國直接投資案之一。兩座晶圓廠將提供約4.4萬個工作機會,每年可生產60萬片晶圓,終端產品市場價值超過400億美元。7日(臺灣時間),舉行「首批機臺設備到廠」(First tool-in)典禮,美國總統拜登與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總裁魏哲家等人出席[註 4][58]。魏哲家先前對於外界質疑台積電設廠恐淘空臺灣半導體,表示「門都沒有」,另針對臺灣半導體恐將步入日本後塵,則回應「不可能,臺灣努力30多年,怎麼可能被擊倒」;[59]經濟部長王美花亦對於外界「台積電變美積電」的說法,表示「台積電保護專利功夫一流,去臺化是不可能的事」。[60]

經貿交流議題

《臺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會議:輪流在臺北華盛頓舉行,1994-2016年共召開10次會議。2021年6月10日,美國貿易代表戴琪與行政院政務委員兼經貿談判代表辦公室總談判代表鄧振中召開視訊會議,戴琪強調美臺貿易與投資重要性,並將重啟TIFA會談。[61]6月30日,雙方代表召開第11次會議。[62]2014年3月,成立「投資及技術性貿易障礙工作小組」。[63]

2020年9月,美國國務院東亞暨太平洋事務助理國務卿史達偉宣布創立美臺雙邊「經濟與商業對話」(Economic and Commercial Dialogue),由主管經濟成長、能源與環境的國務次卿柯拉克主持。中華民國駐美國代表蕭美琴表示,臺美經濟與商業對話不僅涵蓋貿易議題,還包括半導體5G醫療能源等各領域。對話機制與《臺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相輔相成。[64]9月17日,柯拉克訪臺,先前傳出將參與經濟與商業對話,但不明原因取消。[65]11月10日,美國國務卿龐培歐宣布由柯拉克於20日與臺灣展開「經濟繁榮夥伴對話」,臺灣方面由經濟部政務次長陳正祺赴美與會。[66][67]其後在兩人的見證下,由蕭美琴與美國在臺協會執行理事藍鶯(Ingrid D. Larson)簽署合作瞭解備忘錄。就經濟合作領域、全球健康安全、科學與技術、5G與電信安全、供應鏈、婦女經濟賦權基礎建設合作、投資審查等議題展開討論。[68]

2021年12月,中華民國經濟部長王美花與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舉行視訊會談,宣布共同建立臺美「科技貿易暨投資合作架構」,以促進臺美雙邊貿易、投資擴展與產業合作,達成半導體、5G、電動車等關鍵供應鏈多元化目標。[69]

2022年5月,美國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表示,臺灣將不會成為「印度-太平洋經濟架構」首輪參與國家,但強調期盼深化與臺灣的經貿夥伴關係,以及美臺雙邊關係的強化將與IPEF同時並進。對此,中華民國外交部表示遺憾,但未來仍會積極爭取參與。[70]

2022年6月,行政院政務委員兼經貿談判代表辦公室總談判代表鄧振中與美國副貿易代表比安奇召開視訊會議,宣布啟動「臺美21世紀貿易倡議」,根據倡議內容,臺美將啟動貿易談判,以便在未來能夠獲得高標準、具有經濟利益的貿易協議。倡議的首次會議在6月底於華盛頓舉行。[71]8月,雙方同意正式啟動臺美貿易協商談判。[72]

2022年9月,由美國主導並要求臺灣、日本與韓國加入的晶片四方聯盟,舉行首場局長級官員預備會議。[73]2023年2月,舉行首次正式會議的「美國-東亞半導體供應鏈韌性工作小組」資深官員視訊會議。[74]

2023年5月,「臺美21世紀貿易倡議」已就12項議題中的貿易便捷化英語Trade facilitation、良好法制作業(Good Regulatory Practices)、服務業國內規章(Services Domestic Regulation)、反貪腐中小企業等5項議題完成談判,並完成中英文法律約本。6月1日,簽署首批協定,是自1979年兩國斷交後簽署結構最完整的貿易協定。目標在年底前完成所有議題的談判。[75][76]8月,美國總統拜登簽署由國會通過的《美臺21世紀貿易倡議首批協定實施法案》(US-Taiwan Initiative on 21st-Century Trade First Agreement Implementation Act)。[註 5]

會展

兩國舉辦的有:《臺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會議(1994-2021年已舉辦11屆)、臺美數位經濟論壇(2015-2019年已舉辦3屆)、臺美經濟繁榮夥伴對話(2020-2023年舉辦4屆))、臺美21世紀貿易倡議(2022年起),以及中美工商界聯合會議(2004年後停辦)、臺美金融會議(2007年)、臺美能源科技雙邊聯合會議(2009年)等。[30]

臺商組織

目前成立的有:北美洲臺灣商會聯合總會、[63]大華府臺灣商會、大華府地區玉山科技學會[34]紐約臺灣商會與青商會、紐約中華總商會、紐澤西臺灣商會、新英格蘭大波士頓臺灣商會、波克萊臺灣商會、新英格蘭臺灣青商會、新英格蘭玉山科技協會、波士頓臺灣人生技協會、[35]亞特蘭大臺灣商會、甘斯維爾臺灣商會、北卡大三角區英語Research Triangle臺灣商會、邁阿密臺灣商會、佛州臺灣廠商聯誼會、大奧蘭多臺灣商會、新諾美臺灣商會、美東南玉山科技協會、[36]洛杉磯臺美商會、北加州臺灣工商會、舊金山灣區臺灣商會、鳳凰城臺灣商會、大丹佛地區臺灣商會、南加玉山科技協會、南加州臺灣旅館業同業公會、華美資訊協會、[37]西雅圖臺灣商會、大鹽湖區臺灣商會、[38]大芝加哥臺美商會、大底特律臺灣商會、[39]紐奧良臺灣商會、奧克拉荷馬市臺灣商會、休士頓臺灣商會、達褔英語Dallas–Fort Worth metroplex臺灣商會、北德州英語North Texas歌林郡臺灣商會、奧斯汀臺灣商會、美南臺灣旅館公會等。[40]

臺資銀行

目前設立的有:臺灣銀行(紐約、洛杉磯、鳳凰城分行)、兆豐國際商業銀行(紐約、芝加哥、洛杉磯、矽谷分行)、第一商業銀行(美國總行及阿罕布拉分行,紐約、洛杉磯、工業市、矽谷、爾灣、休士頓分行)、彰化銀行(紐約、洛杉磯分行)、華南銀行(紐約、洛杉磯分行)、台北富邦商業銀行洛杉磯分行、玉山商業銀行洛杉磯分行、美國中信銀行(工業市、爾灣、蒙市聖蓋博聖瑪利諾托倫斯羅蘭崗庫柏蒂諾、矽谷、愛迪生布碌侖法拉盛分行)、[63]合作金庫商業銀行(西雅圖、休士頓分行)[38][40]等。

交流

僑民

1971年的《聯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及1979年中美斷交時,造成一定規模的臺灣人移美潮。1979年,美國通過的《臺灣關係法》,將給予中國的移民配額,區分為出生地在臺灣者與出生地在中國大陸者。另外,在戒嚴時期,一些留學生由於被列入黑名單而無法返國,形同被迫加入美國國籍,這些屬於離散的臺灣人(Taiwanese diaspora)。1980年代,由於臺灣經濟起飛,有一定數量的臺灣人基於經商、求學、或追求更好生活環境品質而移民美國。根據2010年保守估計,在臺美國僑民數量為5萬人[78]

學術

有鑒於美國學界對美國政府的政策制定及輿論形成具有影響力,中華民國官方與民間向來注重與美國重要智庫大學的合作與互動,積極參與相關研討會,雙方官員或專家學者並經常互訪。[79]以加強美國政策研究界對臺灣的瞭解與支持、增進與美國意見領袖及未來政要的關係,進而對美國行政部門發揮影響力。目前的合作計畫甚多,項目包括政策研究計畫、訪問學者計畫、國際學術研討會及培訓臺灣相關官員等。例如與美國國務院合作辦理傅爾布萊特國際教育計畫(The Fulbright Program),每年雙方共同捐助百餘名學者赴美國或臺灣進修、協助華語英語教學。[80]

中華民國前外交部長與駐美代表程建人指出臺灣與美國交流的智庫包括:傳統基金會布魯金斯研究所美國外交關係協會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蘭德公司美國企業研究所凱托研究所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美國進步中心亞洲協會大西洋理事會國家利益中心外交政策研究所等智庫。其中,傳統基金會、美國企業研究所、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等智庫傾向共和黨;布魯金斯研究所、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美國進步中心亞洲協會等智庫傾向民主黨[81]

組織

目前成立的有:德拉瓦臺灣同鄉會、德拉瓦臺大同學會[34]紐約臺灣同鄉聯誼會、大紐約臺灣留學生聯合會、[35]蕃薯味臺灣同鄉會[36]明州華人學術聯誼會[39]等。

協定

因項目眾多,詳見中華民國外交部條約協定查詢系統[82]、外交年鑑[83]

更多資訊 日期, 簽署 ...
雙邊文件[63]
日期 簽署 備註
1928年7月25日 《整理中美兩國關稅關係之條約 邦交時期簡稱中美
1930年6月27日 《中美公斷條約》
1930年10月31日 《中美外交官領事官等用品相互免稅辦法換文》
1942年3月21日 《中美關於對華財政援助之協定》
1942年6月2日 《中美關於進行抵抗侵略戰爭期間適用互助原則之協定》
1943年1月11日 《中美關於取銷美國在華治外法權及處理有關問題條約》
1946年11月4日 《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條約》
1947年8月29日 《中美關於中國同意美軍駐華之換文》
1948年4月30日 《中美關於美國一九四八年援華法案之換文》
1951年1月30日 《中美關於美軍援顧問團來華換文》
1954年12月2日 中美共同防禦條約
1955年12月20日 《中美護照簽證互惠辦法》
1965年8月31日 《在中華民國之美軍地位協定》 [84]
1972年2月26日 《中美互免海空運所得稅換函》
1986年1月28日 《臺美農業科學合作計畫綱領修正案》 斷交後簡稱臺美
1991年12月6日 《臺美勞工業務合作計畫綱領》
1994年9月19日 《臺美貿易投資諮商原則與程序架構協定》(TIFA)
1996年6月25日 《臺美貨品暫准通關證英語ATA Carnet協定》
1998年2月20日 臺澎金馬個別關稅領域與美國有關世界貿易組織入會雙邊談判瞭解書》
2001年1月17日 《臺美關務互助協定》
2002年7月30日 《臺美漁業養殖合作瞭解備忘錄
2004年1月20日 《臺美淨及先進發電系統技術合作協定》
2004年7月27日 《臺美消費者產品安全合作備忘錄》
2004年8月18日 《臺美貨櫃安全計畫原則性聲明》
2006年5月25日 《臺美大港倡議合作備忘錄》
2006年9月 《臺美貨櫃安全計畫英語Container Security Initiative擴及我各港口之原則性聲明》
2007年3月1日 《臺美稻米關稅配額制度雙邊協議》
2007年7月10日 《臺美建立雙邊農業諮詢委員會瞭解備忘錄及工作規範》
2008年12月5日 《臺美教育合作瞭解備忘錄》
2009年1月27日 《臺美航空情報交換協議》
2012年11月26日 《臺美優質企業相互承認協議英語Mutual recognition agreement
2013年12月20日 《臺美核能和平利用合作協定》
2014年5月29日 《臺美防治人口販運合作瞭解備忘錄》
2015年6月1日 《臺美全球合作暨訓練架構瞭解備忘錄》 [85]
2015年11月4日 《臺美遺失、失竊及註銷護照資訊分享協定》
2016年10月20日 《臺美氣象預報系統發展技術合作協定》
2017年2月22日 《臺美智慧財產權執法合作備忘錄》 [86]
2019年4月12日 《臺美合作處理跨國父母擅帶兒童離家瞭解備忘錄》 [87][註 6]
2020年8月10日 《臺美醫衛合作瞭解備忘錄》 [註 7]
2020年9月17日 《臺美基礎建設融資及市場建立合作架構》 [90]
2021年3月26日 《臺美設立海巡工作小組瞭解備忘錄》 [91]
2022年6月7日 《臺美就律定不符合雷希法英語Leahy Law單位協定》
2023年6月1日 臺灣與美國間貿易協定 [76]
關閉

簽證

Thumb
中華民國護照中華民國國民簽證要求分布圖:入境美國適用「免簽證計劃」。
Thumb
美國護照美國國民簽證要求分布圖:入境中華民國可以免簽證

持有載明身分證字號的普通晶片中華民國護照中華民國國民可以「免簽證計劃」的方式入境美國,觀光或商務停留最多90天。美國將臺灣名列「六個月效期」(Six-Month Validity)成員,所持護照效期只須與預計在美國停留期間相同即可,不受預計自美國離境日起必須具有6個月以上效期之限制。行前須事先上網申請「旅行授權電子系統(ESTA)」取得授權許可,且無其他特殊限制而無法適用者,即可免除預先申請B1/B2簽證而直接前往美國。但免簽證不代表能自動獲准入境美國,仍需符合美國的入境規定與美國海關及邊境保衛局官員核可。經美國轉機,可至美國在臺協會確認簽證申請及注意事項。[92][93][94][95]

所有參與免簽證計劃的41個國家都有較高的人類發展指數而且大多被認為是已開發國家,中華民國更是此計劃唯一的非聯合國成員國,亦成為繼日本汶萊新加坡韓國之後第五個加入該計劃的亞洲國家。2012年12月5日,美國國土安全部歐巴馬總統指示下,開始到臺灣的美國在臺協會推廣「全球入境計畫(Global Entry)」[96],2017年11月1日,在加入免簽證計畫5周年後,臺灣正式加入美國的全球入境計畫,只需事先申請、完成安全查核再通過面試後,入出境美國就可以使用專用通道,省去排隊查驗通關時間。[97]

持有美國護照美國國民則可以免簽證的方式入境中華民國,停留最多90天。[98]

其他

中華民國國民申請入籍美國證明,在美國國土安全部網站上關於入籍美國申請辦法中,註明寫著持臺灣護照的入籍申請者,原國籍將會標註為「Taiwan」,不會標註為「Taiwan, PRC」、「Taiwan, China」或「Taiwan, ROC」等。[99]

交通

航空

雙邊航班來往的城市如下(截至2023年7月4日)[100]

客運

更多資訊 中華民國, 美國(按照都會區人口排列) ...
 中華民國  美國(按照都會區人口排列)
臺北
關閉

貨運

更多資訊 中華民國, 美國(按照都會區人口排列) ...
 中華民國  美國(按照都會區人口排列)
臺北
  • 紐約(中華航空貨運、長榮航空貨運)
  • 洛杉磯國際(中華航空貨運、長榮航空貨運)
  • 芝加哥(中華航空貨運、長榮航空貨運)
  • 達拉斯(中華航空貨運、長榮航空貨運)
  • 休士頓(中華航空貨運)
  • 邁阿密(中華航空貨運)
  • 亞特蘭大(中華航空貨運、長榮航空貨運)
  • 舊金山(中華航空貨運)
  • 西雅圖(中華航空貨運)
  • 安克拉治(中華航空貨運、長榮航空貨運、聯邦快遞航空UPS航空亞特拉斯航空
關閉

駕車

中華民國與美國36州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關島波多黎各均有免試換發駕駛執照的互惠安排,符合申請條件者,可持中華民國汽車駕駛執照免試(部分地區仍須筆試)換發美國駕駛執照英語Driver's licenses in the United States;或事先申辦中華民國國際駕駛執照,即可立即駕車,但宜知曉美國各州是否接受國際駕駛執照。[100]

註釋

參考資料

參見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