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頁是以往討論的存檔。請勿編輯本頁。若您想發起新討論或重啟現有討論,請在當前討論頁進行。 |
建議改名
現在的題目「太平洋颱風季」範圍過於狹窄,建議改為「熱帶氣旋」或「颱風」。最好相應主題頁也一起改名。—塔下人 (留言) 2008年12月30日 (二) 21:27 (UTC)
- (:)回應:但是熱帶氣旋的範疇則太闊。我們與英文維基百科不同,英文的維基人遍佈全球,不過說到中文維基人,都只是遍佈亞洲。當我一看到太平洋颶風季、北印度洋熱帶氣旋季時,真的很馬虎,因為根本沒有人關注,亦不會有人關注,因為根本與我們不會有直接影響。
- 再不是可以另開專題叫熱帶氣旋,但相信除了這個專題外,只有太平洋颶風季較多人關注。
- 另外,我見過英文維基的熱帶氣旋專題,看到他們可以有總共113個特色條目;24個A等條目(中文維基未實行);255個優良條目,都是關於熱帶氣旋的,聽起來很誇張。但主要原因是英文維基百科對熱帶氣旋很關注,但中文維基百科則不是,但最緊要的是先推廣對中文維基人有影響的太平洋颱風季,之後才慢慢理會其它。—ACM 2008年12月31日 (三) 07:18 (UTC)
為什麼沒有中國氣象局(CMA)的數據?
中國大陸是受太平洋颱風影響的一個重災區,然而本專題中卻沒有引用中國氣象局的數據以及分級系統,也沒有中國氣象局的模板。希望予以改善!!喵喵咪呀 (留言) 2009年7月24日 (五) 11:37 (UTC)
應制訂地區用語轉換
應制訂地區用語轉換,譬如強烈熱帶風暴在台灣被稱為輕度颱風,颱風在台灣稱為中度颱風,超級颱風在台灣被稱為強烈颱風。「強烈熱帶風暴」等分級在台灣不使用(氣象專業單位如何我不知道,但中央氣象局的預報和民間都不曾見過),對台灣讀者來說有理解障礙。但不知該分級與台灣之「輕度─中度─強烈」分級是否完全對應?—人不狂吃枉少年 (Kleistan)撂狠話 2009年12月16日 (三) 04:40 (UTC)
太平洋颱風季颱風強度及命名轉換規則
由於各國所採用之標準不同(見颱風分級),我認為有必要統一颱風命名,以免字詞轉換錯誤。
我的想法是:
- 颱風強度:
- 方案一:
- 颱風強度以權責單位日本氣象廳JMA為準。不另加字詞轉換,而是以提示的方式說明相當於各地什麼級別(User:未命名 提議)
- 方案二:
- 颱風強度以分類最多的中國天文台或香港天文台為準,同樣以提示標明對應的各地級別
最主要是強度名稱,颱風名字轉換無問題。希望完成一致性的命名,不然又出現「超中度颱風」、「強烈輕度颱風」等等的錯誤名稱。—Frankou (對話頁) 2010年9月19日 (日) 02:39 (UTC)
- 需要為台灣名字做轉換,台灣名字與中港澳名字不同。-HW (留言 - 貢獻) DC8 2010年9月19日 (日) 02:41 (UTC)
- 名字現在已經有轉換了,同前述,主要是強度名稱有問題。--Frankou (對話頁) 2010年9月19日 (日) 02:44 (UTC)
- 只針對西北太平洋則有違NPOV。
- 強度命名應以WMO分類為準,考慮各區稱呼有異,應一概按照RSMC分級命名之。--THIS ISAnfield 2010年9月19日 (日) 09:00 (UTC)
模板:颱風基礎資訊
身為專題成員,對重點模板模板:颱風基礎資訊的變更表示不滿。
新模板中日本氣象廳的颱風級別被分為「熱帶低氣壓」、「颱風」、「颱風 (強)」、「颱風 (非常強)」及「颱風 (猛烈)」,但根據模板:JMA typhoon scale,日本氣象廳只分為「熱帶低氣壓」 (TD)、「熱帶風暴」 (TS)、「強烈熱帶風暴」 (STS)及「颱風」 (TY),而沒有「颱風 (強)」、「颱風 (非常強)」及「颱風 (猛烈)」的出現。而中央氣象局的顏色也新舊不一,本人現已更改。
本人不明白,為何突然要將所有參數改成中文?有方針要求一定要中文參數嗎?這樣大量的更動可能為編者及讀者做成不便,而且新的參數級別改用數字制,數字有甚麼意思?編輯知道嗎?以前用cat1, cat2, TD, STS, typhoon, cwb2等參數不好嗎?不方便嗎?本人認為此項安排不妥當並建議討論後大量回退這些條目變更的操作並回退Template:Infobox hurricane至改版前版本 (可考慮高手用bot處理),以免編者讀者做成誤會。
Template:Infobox hurricane與Template:Storm colour應是相同顏色的,不相同會導致讀者無法閱讀,這是PTS專題過去的標準。-HW (留言 - 貢獻) DC8 - Signpost 2010年8月5日 (四) 02:25 (UTC)
- 這個模板我也幫忙折騰了半天,某位用戶強烈要求用中文,但是目前的問題是中文參數不支持繁簡轉換。
- 日本氣象廳的等級估計是參考[1](不太懂日文,不知道是不是對)。另外,這裡有個很詳細的各國分類資料[2]。
- 顏色問題我修正過幾個,不知道別人是否也改過。因為infobox改動較大,因此順手修訂了一下。但是修改的時候不知道各種分類的顏色是依據什麼標準,找了半天在en:Template talk:Storm colour找到一個顏色依據,基本上是根據en:Saffir–Simpson Hurricane Scale的標準並參照en:Template talk:Storm colour顏色代碼,我不知道顏色要力求各分類體系用色一致,我以為是不同風速範圍要用不同顏色來表示--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0年8月5日 (四) 03:11 (UTC)
- 那個數字參數問題,我不知道以前不是用數字的。我本來想改成不用數字的,但是發現比較有難度,而且可能會引起爭議,就沒改--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0年8月5日 (四) 03:14 (UTC)
- 那就是目前的問題。這項更改未經PTS專題成員討論 (當然,提出要求改用中文參數的維基人是參與者:維基百科:太平洋颱風季專題/參與維基人列表),參見Wikipedia_talk:太平洋颱風季專題無任何討論,對於我來說是個「突發」的更動
- 根據台灣中央氣象局 (也就是提出要求改用中文參數的維基人居住的地方),JMA沒有分「強」及「超強」。
- Template:Storm colour是PTS專題長期的使用標準,這個標準的設定與英文維基人上傳的track、每個熱帶氣旋條目底的該季颱風列表看薺,而不同風速範圍則會被分為不同的級別,也因此出現了Saffir–Simpson Hurricane Scale, CWB及JMA的分類一同出現在條目上的情況。
- 以前的填法,看這個歷史版本。
- 四點-HW (留言 - 貢獻) DC8 - Signpost 2010年8月5日 (四) 09:12 (UTC)
- 日本氣象廳的颱風級別分為本土分類和國際分類。[3]-Aretgil (留言) 2010年8月5日 (四) 11:56 (UTC)
- 關於顏色,如果是按照風速,CWB和JMA分類中最高等級分類的風速並沒有達到SSHS中的5級(紅色),而最多只相當於SSHS中的4級水平。另外,英文版的顏色還有兩種色是專門針對西太平洋的分類,而SSHS沒有這個分類顏色(因為分類範圍不同),如果按照顏色統一的要求,並嚴格按照風速的話,恐怕很難做到。另外,現在又被加上了香港天文台的分類,但是說實話,它是完全跟隨大陸中央氣象台的分類標準,似乎沒有必要單獨分一個出來吧(澳門也一樣,韓國好像也和中國的分類方式一樣)。分類太多是不是也沒有必要?現在英文版雖然多個分類體系,但是一個信息框只能有一個分類,看起來更加簡潔明了。或許我們也可以照搬?如何選取分類的話,有這麼個方法:只發生在一個地區分類體系範圍內或只對一個地區分類體系範圍內發生了重要影響,造成重大損失的颱風,則使用該地區的分類體系;否則使用SSHS分類(好象有個ISO的分類標準,不知道是不是SSHS分類?)?--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0年8月6日 (五) 02:52 (UTC)
複製自熱帶氣旋條目:
各氣象機構對熱帶氣旋的分級(全部是或已折算為十分鐘平均風速) | |||||||||||
---|---|---|---|---|---|---|---|---|---|---|---|
蒲福氏風級 | 十分鐘平均風速 | WMO指定之區域專責氣象中心(RSMCs) | 其他機構(西北太平洋) | ||||||||
節 | 公里 / 小時 | 中北太平洋 中太平洋颶風中心 |
東北太平洋及北大西洋 美國國家颶風中心 |
孟加拉灣及阿拉伯海 印度氣象部 |
西南印度洋 法國氣象局 |
西南太平洋 斐濟氣象局 |
西北太平洋 日本氣象廳(作為RSMC) |
日本氣象廳 | 中華民國 | 中國大陸與香港天文台(註1) | |
0–6 | <28 | <52 | 熱帶低氣壓 | 熱帶低氣壓 | 低氣壓 | 熱帶擾動 | 熱帶低氣壓 | 熱帶低氣壓 | 熱帶低氣壓 | 熱帶性低氣壓 | 熱帶低氣壓 |
7 | 28–29 | 52–54 | 深度低氣壓 | 熱帶低氣壓 | |||||||
30–33.5 | 56–62 | 熱帶風暴 | 熱帶風暴 | ||||||||
8–9 | 34–47 | 63–87 | 氣旋風暴 | 中度熱帶風暴 | 熱帶氣旋(一級) | 熱帶風暴 | 台風 | 輕度颱風 | 熱帶風暴 | ||
10 | 48–55 | 88–102 | 強烈氣旋風暴 | 強烈熱帶風暴 | 熱帶氣旋(二級) | 強烈熱帶風暴 | 強烈熱帶風暴 | ||||
11 | 56–63 | 104–117 | 颶風(一級) | 颶風(一級) | |||||||
12 | 64–72 | 118–133 | 特強氣旋風暴 | 熱帶氣旋 | 強烈熱帶氣旋(三級) | 颱風 | 台風(強い) | 中度颱風 | 颱風 | ||
73–80.5 | 135–149 | 颶風(二級) | 颶風(二級) | ||||||||
81–85 | 150–157 | 強颱風 | |||||||||
86–89 | 159–165 | 強烈颶風(三級) | 強烈颶風(三級) | 強烈熱帶氣旋(四級) | 台風(非常に強い) | ||||||
90–99 | 167–184 | 強烈熱帶氣旋 | |||||||||
100–106 | 185–196 | 強烈颶風(四級) | 強烈颶風(四級) | 強烈颱風 | 超強颱風 | ||||||
107–114 | 198–211 | 強烈熱帶氣旋(五級) | 台風(猛烈な) | ||||||||
115–119 | 213–220 | 特強熱帶氣旋 | |||||||||
>120 | >220 | 強烈颶風(五級) | 強烈颶風(五級) | 超級氣旋風暴 | |||||||
註1:中國氣象局的熱帶氣旋分級及名稱與香港天文台的大致相同,惟中國採用兩分鐘平均風速計算持續風力,而香港則採用十分鐘計算 |
在日本氣象廳網站中是用RSMC那個的。-HW (留言 - 貢獻) DC8 - Signpost 2010年8月9日 (一) 08:32 (UTC)
中央氣象局顏色是根據中央氣象局官方網站制定http://www.cwb.gov.tw/V6/typhoon/Data/PTA/TyphAll.htm? 另外PTS專題長期的使用標準不一定正確,難道PTS專題長期的使用標準準確率高於中央氣象局官方網站資訊?
另外我亦建議過熱帶氣旋定位統一使用同一個氣象機構發出信息,熱帶氣旋定位原本就沒有的,是今年開始加上去的,這項更改未經PTS專題成員討論也是不正確。統一由某個氣象局發佈信息一定比分散發佈好得多。所以統一由某個氣象局發佈信息比起多間氣象局信息集合一個表發佈實在導致章節雜亂,如香港天文台就已經有3個分類。此外就香港天文台和中央氣象台颱風等級也是沒經過PTS專題成員討論就加上。
櫻花公主慶祝中華民國建國一百周年國慶 (☎) 2010年8月10日 (二) 08:34 (UTC)
不可能因為中文參數不支持繁簡轉換原因就不統一使腦中文參數,這裏是中文維基,用中文也很正常,難道居住在中國,平時用英語作母語嗎?
櫻花公主慶祝中華民國建國一百周年國慶 (☎) 2010年8月10日 (二) 08:40 (UTC)
- OK, 不論中央氣象局的顏色及中英文參數,論日本氣象廳的分類吧。-HW (留言 - 貢獻) DC8 - Signpost 2010年8月15日 (日) 13:09 (UTC)
- 就路徑分級而言,採用當區負責機構資料就夠,其他的祇會混淆讀者。
- 順帶一提,天氣警告模版中的文字上色幾可肯定有違WP:MOS。而且模版有濫用之勢:像這裡簡直不堪入目,圖片擺放不當根本妨礙閱讀。--THIS ISAnfield 2010年8月19日 (四) 07:28 (UTC)
颱風分級模版有濫用之勢我絕對認同,原本一直只有源用三個颱風分級SSHS、CWB、JMA,但經本人修改新模版後,更方便編輯和使用該模版,及後有人新增NMC颱風分級,於是隨後又有人有樣學樣再新增多個HKO颱風分級,這兩個颱風分級模版完全沒有討論就加上去,令颱風基礎資訊模版看上去很累贅,其實這兩個颱風分級可以在首段或關於該國影響的內文敘述就行,不必另外開2個颱風分級模版,不然,遲下菲律賓、澳門、越南等等這些國家或地區覺得他們為甚麼沒有颱風分級模版,其他國家或地區就有颱風分級模版,又再增加更多颱風分級模版,那颱風基礎資訊模版就不得了啦,變了個又長又繁複同時看上去很累贅的模版。
另外關於模板:颱風基礎資訊裏面參數我建議全面中文化,因為類似討論在模板:國家基礎資訊也通過了,目的是更加方便大家,可以用看得懂而且非常熟悉的母語文字進行編輯,不用經常看說明才明白模板的參數意思。
☼ 櫻花公主慶祝中華民國立國一百周年國慶 ☼(☎) 2010年8月23日 (一) 19:36 (UTC)
- 你還未回應為何要採用數字而非TD, TS這些常用法及日本氣象廳到底是如何分類-HW (留言 - 貢獻) DC8 2010年8月24日 (二) 04:03 (UTC)
我已改成能支持繁簡轉換的中文參數。另外請櫻花公主說明日本氣象廳到底是如何分類。另外HKO颱風分級我認為還有需要,始終這裏香港人較多。-Aretgil (留言) 2010年8月30日 (五) 09:31 (UTC)
各氣象機構對熱帶氣旋的分級 | ||||||
---|---|---|---|---|---|---|
蒲福氏風級 | 十分鐘平均風速 | 西北太平洋 | 蒲福氏風級 | 一分鐘平均風速 | 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 | |
公里 / 小時 | 日本氣象廳日本氣象廳:台風の大きさと強さ,於2009年8月18日擷取 | 中華民國
中央氣象局颱風的強度是如何劃分的?,於2009年7月23日擷取 |
公里 / 小時 | |||
0–7 | <52 | 熱帶性低氣壓 | 熱帶性低氣壓 | 0 - 7 | 0 - 62 | 熱帶低氣壓 |
8–11 | 63–117 | 颱風 | 輕度颱風 | 8 - 10 | 63 - 117 | 熱帶風暴 |
12 | 118–156 | 颱風(強) | 中度颱風 | 11 - 12 | 118-153 | 一級 |
157–184 | 颱風(非常強) | 154 - 177 | 二級 | |||
185–192 | 強烈颱風 | 178 - 209 | 三級 | |||
> 193 | 颱風(猛烈) | 210 - 250 | 四級 | |||
≥251 | 五級 |
☼ 櫻花公主慶祝中華民國立國一百周年國慶 ☼(☎) 2010年8月30日 (一) 16:03 (UTC)
- (+)支持 按照原本三個分級就足夠.如果要增加,是不是也要將KMA/SMG/CMA...... 等等增加?因為當該熱帶氣旋比較接近該地(如颱風xx在南韓登陸),該天文台某程度上資料會是較準確的.-Mauricengan (留言 - 貢獻) 2010年9月1日 (三) 15:10 (UTC)
- (-)反對以下四點:
- 移除繁體中文之外的參數 (請顧及英文翻譯者及中國內地使用者)
- 移除TD, TS等參數 (請顧及原有編輯者可能未得知此消息,另外此討論未有任何共識,請勿輕易更動模板)
- 日本氣象廳以「颱風」、「颱風(強)」、「颱風(非常強)」等分類 (外界人士以瀏覽http://www.jma.go.jp/en/typh/ 較為容易明白,因此應採用國際分級而非本土分級)
- 移除香港天文台分級 (香港天文台某程度上資料會是準確的,比JMA更準)
以上-HW (留言 - 貢獻) DC8 2010年8月31日 (二) 06:54 (UTC)
- (-)反對 我反對你反對取消香港天文台分級,原因是HKO不是國際分級.就如我在上面曾說,如果要增加,是不是也要將KMA/SMG/CMA...... 等等增加?因為當該熱帶氣旋比較接近該地(如颱風xx在南韓登陸),該天文台某程度上資料會是較準確的.-Mauricengan (留言 - 貢獻) 2010年9月1日 (三) 15:10 (UTC)
☼ 櫻花公主慶祝中華民國立國一百周年國慶 ☼(☎) 2010年8月31日 (二) 07:10 (UTC)
- 那為何要用正體中文而不是簡體中文?
- 都是那句:這是相容性的問題。一些用開TD, TS, STS, TY, cat1, cat2, cat3, cat4, cat5, cwb1, cwb2, cwb3及cwb4的人可能不知道如何使用,假設我要開一條條目,颱風級,我不知道該如何填?我不會記得是4。或者這樣,自動分級吧,輸入kt,自動分級,避免參數問題 (參考{{Infobox hurricane small new}})。
- 感謝協助。
- 加入香港天文台,是因為要分「強颱風」及「超強颱風」,這是日本沒有的,我不介意將其改成中國氣象局,但我反對移除。
☼ 櫻花公主慶祝中華民國立國一百周年國慶 ☼(☎) 2010年8月31日 (二) 07:43 (UTC)
- 這是地域觀點,為何要用繁體而不是簡體?簡體使用者絕對多於繁體,兩者不可兼容嗎?英文設立為了方便翻譯者在不用查看模板說明就能填參數,這也是我不希望改用數字參數的原因。
- 既然你這樣說的話,我沒有東西好說了,你就移除「香港天文台」吧。-HW (留言 - 貢獻) DC8 2010年8月31日 (二) 07:48 (UTC)
- 我也不贊成統一使用正體中文。雖然我是正體中文的使用者,也認為正體中文較美觀,但是我認為仍然要尊重簡體中文的使用者才是,不應該要求簡體中文的使用者也要跟著使用正體中文。換個角度想,若是今天簡體中文的使用者要求所有模板參數都要使用簡體中文,你應該也不會感到高興吧!而且如果無法搞定繁簡的問題,那在能處理以前,先使用多數人都能接受的英文,應該是比較好的選擇!
- 而就是否加入香港天文台,我覺得未嘗不可!為何獨厚台灣中央氣象局,而排除香港天文台?只要有分類上的差異,就可以考慮加入。中國氣象局和澳門氣象局的分類也可以考慮加進來,中文維基百科的使用者以這幾個地方居多,應該顧及這些地方使用者的需求與感受。
- 最後,這種會涉及到多數條目變動的模板,應該要先獲得共識再加以編輯會比較好,而不應該憑己意認為應該如何就如何,如此可能僅會引發編輯戰而已。Forju (留言) 2010年8月31日 (二) 07:52 (UTC)
- 我建議三者都保留下來,以免爭議
- 澳門SMG分類 = 日本JMA分類;中國分類 = 香港分類。
- 如果「櫻花公主」繼續這些行動,唯有封禁收場。-HW (留言 - 貢獻) DC8 2010年8月31日 (二) 08:03 (UTC)
☼ 櫻花公主慶祝中華民國立國一百周年國慶 ☼(☎) 2010年8月31日 (二) 08:07 (UTC)
☼ 櫻花公主慶祝中華民國立國一百周年國慶 ☼(☎) 2010年8月31日 (二) 08:23 (UTC)
- 說穿了,是對你的編輯方便,對其他人造成不便,對不對?--203.218.37.65 (留言) 2010年8月31日 (二) 08:26 (UTC)
- 如果你是懷著這種心態想我的話,那我無言啦,只是以最近新建3個颱風條目作例子,全都是以繁體作參數,沒有人用簡體作參數,在200多個國家條目統一使用繁體作參數後至今沒有出現繁簡破壞及對其他人做成不便。
☼ 櫻花公主慶祝中華民國立國一百周年國慶 ☼(☎) 2010年8月31日 (二) 08:34 (UTC) - 沒有對其他人(簡體中文使用者)造成不便可能只是你自我感覺良好而已。站在簡體中文的使用者角度去想,要求他們去輸入正體中文,對他們怎可能不會造成不便(就好像要我輸入簡體中文也是很不方便一樣)?國家條目的問題可能還算小,因為短期內不可能會有新的國家產生。但是像颱風、颶風這類的條目,未來仍然會不斷有新條目要創建,雖說目前為止可能很多颱風條目都是使用正體中文的使用者所創建,所以用正體中文當參數不會有什麼不便之處,但不排除將來有人用簡體中文創建啊!?這兩個情況是不能相比擬的!我個人雖然心裡希望有朝一日可以所有中文使用者都使用正體中文,但就現今正體中文和簡體中文都還有人使用的情況下(而且使用簡體中文的人可能還比較多),應該要同時顧及雙方的感受和使用上的便利性。因此,若真的要把參數全都改成中文,應該設法讓簡體中文和正體中文可以並存。Forju (留言) 2010年8月31日 (二) 10:22 (UTC)
- 現時簡體中文及英文在模板的部份參數,已被移除。-HW (留言 - 貢獻) DC8 2010年8月31日 (二) 10:24 (UTC)
- 如果你是懷著這種心態想我的話,那我無言啦,只是以最近新建3個颱風條目作例子,全都是以繁體作參數,沒有人用簡體作參數,在200多個國家條目統一使用繁體作參數後至今沒有出現繁簡破壞及對其他人做成不便。
☼ 櫻花公主慶祝中華民國立國一百周年國慶 ☼(☎) 2010年8月31日 (二) 11:20 (UTC)
- 簡體參數加上就好了,為什麼不能加上?另外,為何要獨厚台灣的氣象局標準?要說到颱風分類的影響力,澳大利亞的分類絕對要比台灣的影響力大的多。此外,使用TS等分類而不是數字,一是數字絕對不比英文縮寫好記,都需要查看說明才知道對應哪個分類,而且英文縮寫是很多分類方式中有明確規範的,因此用縮寫只要照著分類標準輸入就行,而用數字反而還要多一次換算,更麻煩了而已。如果能夠自動分類,那麼是最方便的做法。另外,我還是建議採用英文版的方式,信息框中的分類只顯示一種--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0年8月31日 (二) 11:34 (UTC)
- 看{{地區用詞}}的源碼。--達師 - 147 - 228 2010年8月31日 (二) 11:48 (UTC)
☼ 櫻花公主慶祝中華民國立國一百周年國慶 ☼(☎) 2010年8月31日 (二) 11:58 (UTC)
- 如果沒有異議,我就會動手修改模板:颱風基礎資訊以下內容
☼ 櫻花公主慶祝中華民國立國一百周年國慶 ☼(☎) 2010年8月31日 (二) 17:55 (UTC)
- 應當加入簡體參數,或者刪除繁體參數只用英文參數。為何移除其他氣象局分級?JMA為何要加入?--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0年9月1日 (三) 03:59 (UTC)
- 日本氣象廳是世界氣象組織指定的西北太平洋區域專責氣象中心。
- 另外,建議將這裡的分級列表隱藏掉,以便閱讀。--THIS ISAnfield 2010年9月1日 (三) 04:42 (UTC)
- 補充一下,其實每個颱風應當僅顯示一個分級,即當區RSMC所劃分之類別。所以,即使保留SSHS分級,西北太平洋的颱風條目均應移除相關欄目,否則又會爭拗既有「兩個分類、何不再加?」。--THIS ISAnfield 2010年9月1日 (三) 04:55 (UTC)
- 應當加入簡體參數,或者刪除繁體參數只用英文參數。為何移除其他氣象局分級?JMA為何要加入?--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0年9月1日 (三) 03:59 (UTC)
- 統一使用正體參數並不是沒有先例,統一參數可以使模板函數更整潔,更方便推及使用(如國家模板在前年一樣為此問題爭異,最後亦是統一使用正體參數,已今仍沒有出現大問題或異議,証明是可行的)
- 沒錯,上述有人說了為甚麼只保留日本氣象廳颱風分級(JMA是世界氣象組織指定的西北太平洋區域專責氣象中心),所以現在同時為只保留SSHS、JMA進行共識,避免日後再為此問題爭論。
☼ 櫻花公主慶祝中華民國立國一百周年國慶 ☼(☎) 2010年9月1日 (三) 05:43 (UTC)
- 在正體中文使用者和簡體中文使用者應為平等的基礎上,我反對統一使用正體或簡體做為統一的參數。如此的作法對於另外一方都是不公平。就算參數只是複製貼上,為何要求對方一定要去看正體中文或簡體中文。就像我看到簡體中文會不習慣,我相信簡體中文的使用者看正體中文可能也會不習慣。否則當初為什麼要有繁簡轉換和地區轉換的設計呢!?另外,應該沒有規定說,中文維基百科在參數上就一定要用中文,我不曉得為什麼要堅持參數一定要用中文(為什麼要這麼排斥英文,我實在不是挺了解的,畢竟在電腦的使用上,根本脫離不了英文啊!)。就算堅持要用中文,那也請讓正體、簡體都能夠同時使用,也能正常顯示,這樣才能夠顧及到正體使用者、簡體使用者之方便。而不是說強求大家一定要使用某一種字體作為參數的表現,這是霸道又不合理的做法,而且也是歧視其他字體使用者的做法,既然正體中文和簡體中文同樣稱為中文,就應該同時容許使用者選擇使用哪一種字體,不要以為自己方便別人就方便,那只是自我感覺良好而已。
- 至於颱風的分級欄位是否要保留像是中央氣象局或是香港天文台的分類,我覺得可以都保留,也可以都刪除,保留SSHS和JMA(RSMC)的分類就可以了。Forju (留言) 2010年9月1日 (三) 06:08 (UTC)
- 補充:就參數而言,並不是可行不可行的問題,我當然知道全部使用正體中文可行!問題是你有沒有尊重到簡體中文使用者?國家模板參數只是其中一個例子,但不能當作原則啊!而且當初真的大家都同意使用正體中文做為參數?抑或是沒有爭執而已?如果真的希望全部使用正體中文做為參數,那請設法將其列為中文維基百科的方針或指引!但我相信這是不可能的!因為這是尊不尊重其他人的問題!櫻花公主應該是住在台灣,身在一個自由民主的國家,難道不能了解尊重其他不同族群的自由,以及追求不同族群的平等,是一件重要的事情嗎?Forju (留言) 2010年9月1日 (三) 06:15 (UTC)
- 同樣為統一參數語言問題,我只是舉例子如國家模板,實行差不多一年都沒有問題,所以我才建議統一參數。
☼ 櫻花公主慶祝中華民國立國一百周年國慶 ☼(☎) 2010年9月1日 (三) 06:43 (UTC)- 那麼以後,應寫一句:「如果你是簡體使用者,因不懂如何填寫繁體參數,請向櫻花公主請教,地方是[[User_talk:櫻花公主。」嗎?太平洋颱風季無中國內地參與者 (維基百科:太平洋颱風季專題/參與維基人列表),但有內地貢獻者,我們應給予合當的尊重。-HW (留言 - 貢獻) DC8 2010年9月1日 (三) 13:48 (UTC)
- 簡化漢字是由正體中文演變出來,如果真的看不明可在說明解釋,所以統一使用正體中文作參數並不是不可行的。
☼ 櫻花公主慶祝中華民國立國一百周年國慶 ☼(☎) 2010年9月1日 (三) 14:12 (UTC)- 「如果真的看不明可在說明解釋」,如此一來,我更不曉得為什麼當初要把參數中文化了!對於簡體中文使用者而言,反正他都還是有看不懂的問題啊!都是要去查說明解釋,才能了解該參數之意涵,如此一來,中文化顯然將失去它的意義!統一使用正體中文做為參數將只是方便到正體中文使用者而已,對於簡體中文使用者根本還是一樣不便。而且假如說用正體中文做為參數成為慣例,難保哪一天會不會有一個模板需要使用到兩岸用語不同的詞彙,如此一來,對於簡體中文的使用者(我們可以推定使用簡體中文者多為對岸使用者)而言,可能又更不方便了!其實到頭來,真的只是尊重的問題而已!而不是技術上可不可行!其實參數全部使用正體中文,對於我這個正體中文的使用者而言,當然是一件好事,但是我還是要在此提出抗議,否則將來哪一天簡體中文的使用者提出參數全部應該使用簡體中文表示時,或是有人提出參數應該全部使用英文還是其他語文表示時,正體中文的使用者將失去反對的立場。Forju (留言) 2010年9月1日 (三) 17:17 (UTC)
- 那好吧,模板將中文(正體中文、簡化漢字)作參數,並移除英文參數,如果沒有異議,七日後我將動手修改。
☼ 櫻花公主慶祝中華民國立國一百周年國慶 ☼(☎) 2010年9月5日 (日) 08:54 (UTC)
- (-)反對
- CWB,JMA,SSHS等級均需填兩次,不方便。
- 2.沒有颱風路徑圖
- 七日後,如果沒有異議我將動手修改模板:颱風基礎資訊以下內容
- 移除英文參數
- 自動化SSHS、JMA颱風分級
- 移除其他氣象局颱風分級
☼ 櫻花公主慶祝中華民國立國一百周年國慶 ☼(☎) 2010年9月6日 (一) 09:58 (UTC) 模板出現問題,每當將鼠標移至圖片上,彈出來的說明會顯示「{{{代表圖像名稱{{{image name}}}}}}」,請用戶:櫻花公主修復。—香港の達人留言板 DC8 2010年9月6日 (一) 13:51 (UTC)
- 感謝您提出問題,我現在不方便修改模板,以免被人誤會是破壞,待七日後以上沒有問題,即取得共識,我就會修改模板及修復模板問題。
☼ 櫻花公主慶祝中華民國立國一百周年國慶 ☼(☎) 2010年9月7日 (二) 10:06 (UTC)
- (-)反對完全移除其他氣象局颱風分級,並非只有太平洋颱風季才用此模板,其他也會用。-HW (留言 - 貢獻) DC8 2010年9月11日 (六) 22:53 (UTC)
- 所以僅保留各 RSMC 之分級,否則就要把各個受影響地區之氣象部門都加上。 --THIS ISAnfield 2010年9月12日 (日) 01:49 (UTC)
- 就颱風分級方面只保留SSHS,RSMC(日本氣象廳、斐濟氣象局、法國氣象局、印度氣象部、美國國家颶風中心、中太平洋颶風中心),其他氣象局一概移除。那有沒有異議?
☼ 櫻花公主慶祝中華民國立國一百周年國慶 ☼(☎) 2010年9月13日 (一) 13:30 (UTC)
- (-)反對櫻花公主及Anfield提議。RSMC即JMA的評級往往因為非影響日本颱風而被評低(沒有實測數據也是一個原因),或者甚至被忽略,正確強度沒有被肯定。如以RSMC的強度作準,那多達一百個颱風要被降格為其他類別。而其他氣象局的分類其實也很清晰,沒什麼必要去改。既然西太有cma、jma、hko、cwb主要機構,都負責了整個西北太平洋的颱風監測,實在沒有理由刪減。張子房 (煮酒論英雄) 2010年9月20日 (一) 10:11 (UTC)
- 同書籍出版資訊一樣,基礎資訊欄根本沒有必要把所有機構分級都放上去,詳細分級大可另文提及。
- 如果堅持要放,單是西北太平洋就至少要把十四個機構通通放上,再加上其他區域所有會發出熱帶氣旋報告的機構,否則就變成地域觀點。如果不是全部放上,就祗能夠放上「地區專責中心」,不管他們是否只觀自身國家,這是世界氣象組織的決定。--THIS ISAnfield 2010年9月20日 (一) 14:47 (UTC)
- (-)反對,你所提及的十四家機構,大部份並非完全負責西北太平洋,只有通通放進去才是地域觀點。而cma、hko和cwb則對西太颱風作出明顯監測,而且這裡是中文維基百科,有一些與大部份中文使用者地區的資訊也經常存在。-張子房 (煮酒論英雄) 2010年9月20日 (一) 16:25 (UTC)
- 系統性偏差的存在不就等於合理。這裡確是中文維基百科,但僅此而已,本來就不應只偏重華人圈子的訊息。其他機構是否會覆蓋整個西北太平洋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總可能就某些熱帶氣旋評級,當基礎資訊欄放香港北京臺北評級但卻不放其他就肯定是地域觀點。維基本來就應該參考來源而撰寫條目,不能擺出任何立場傾向。這裡的風迷經常將自己寫網頁的習慣搬到這裡,大多熱帶氣旋條目不是原創研究就是地域中心、再不就是搞到五顏六色,這些通通都要糾正。--THIS ISAnfield 2010年9月20日 (一) 23:53 (UTC)
- 所以我絕對同意只放RSMC 在颱風模版中. mauricengan(留言) 2010年9月11日 (一) 01:21 (UTC)
- 遠的不說,久不久都總有熱帶氣旋只吹襲菲律賓或越南,如果欄位只有所謂「主要機構」但當地的卻沒有,還有甚麼理由不是中國/香港/臺灣中心?
- 之所以只放日本氣象廳(及其他世界氣象組織區域中心),是因為若把全部機構都放上會造成基礎欄目太多分級、混亂,而選擇日本氣象廳則僅因為同時為區域中心而中港臺不是。
- 順帶一提,那個欄位應加注為rsmc分級,而不是單單日本氣象廳。
- 還有,所有PTS相關文字應正名為西北太平洋。--THIS ISAnfield 2010年9月21日 (二) 04:58 (UTC)
- 系統性偏差的存在不就等於合理。這裡確是中文維基百科,但僅此而已,本來就不應只偏重華人圈子的訊息。其他機構是否會覆蓋整個西北太平洋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總可能就某些熱帶氣旋評級,當基礎資訊欄放香港北京臺北評級但卻不放其他就肯定是地域觀點。維基本來就應該參考來源而撰寫條目,不能擺出任何立場傾向。這裡的風迷經常將自己寫網頁的習慣搬到這裡,大多熱帶氣旋條目不是原創研究就是地域中心、再不就是搞到五顏六色,這些通通都要糾正。--THIS ISAnfield 2010年9月20日 (一) 23:53 (UTC)
希望大家不要把未達熱帶低氣壓強度的「風暴」列入熱帶氣旋列表
最近我看到有些所謂的「熱帶低氣壓」被列入其他熱帶氣旋中。然而,有些根本未達熱帶低氣壓強度(風速41-62km/h),如2011年6月的熱帶低氣壓94W,風速僅達35km/h。這與頁首的熱帶低氣壓強度說明自相矛盾啊!希望大家只將達到熱帶低氣壓強度以上的風暴(>41km/h)寫進列表中!-風花鳥雪月 (留言) 2011年7月14日 (四) 15:18 (UTC)
熱帶氣旋相關條目討論
夏日又到,又是熱帶氣旋活躍的時候了。近日,在下編輯各條太平洋颱風季熱帶氣旋相關的條目時,與部份其他編輯者有爭議,僅請討論,如下:
- 地域主觀問題:
- 當十分鐘平均風力、氣壓在JMA與CWB數據不相同時,是否應該採用區域專責氣象中心即RMSC Tokyo即JMA的數據而非其他氣象機構如CWB、HKO的數據?
- CMA並非採用一分鐘平均風力,而是兩分鐘
- NRL或JTWC與其他機構有不相同時,是否應該採用NRL的數據?
- 以後如有任何數據不相近時,採那個氣象機構的資料?
- 數理問題:
- 烈風圈即35 kt或以上的風力,應採用那個氣象台的數據?CWB?JMA?
- 暴風圈即50 kt或以上的風力,應採用那個氣象台的數據?CWB?JMA?
此討論達成之共識將適用於所有太平洋颱風季條目。-HW (留言 - 貢獻) *DC9* 2011年7月15日 (五) 14:06 (UTC)
理應上述所有數據並存—魔法少女饅頭卡★無力(饅頭卡住喉嚨.......) (留言) 2011年7月15日 (五) 17:49 (UTC)
- 據悉條目的信息框只有一個參數位置,不可能填多於一個-HW (留言 - 貢獻) *DC9* 2011年7月16日 (六) 01:39 (UTC)
- 烈風圈、暴風圈應該採用CWB,JMA的數據似乎不大合理(正常一個2級颱風的烈風圈與暴風圈半徑不應該到達史上最強颱風泰培的一半) Adrien1018 (留言) 2011年7月16日 (六) 03:52 (UTC)
- 我看懂了。以熱帶風暴海馬 (2011年)為例,在6月22日下午2時,CWB: 七級風圈半徑100公里;HKO: 風速超過33海浬的半徑120公里;JMA: 15m/s以上風速直徑220公里;只是當三者的數據差異時,又採用那個呢...CWB或JMA根據其警報單、發文;HKO根據船隻警告。-HW (留言 - 貢獻) *DC9* 2011年7月16日 (六) 06:09 (UTC)
- 麻煩的是JMA的數據有時不會是單一數值,如16日14時50分(UTC+8),馬鞍的烈風圈數據為南側1000km,北側650km,比較中央氣象局的250km,實在是天壤之別。(KMA的數據為430km) Adrien1018 (留言) 2011年7月16日 (六) 09:00 (UTC)
- 得再確認。-HW (留言 - 貢獻) *DC9* 2011年7月16日 (六) 09:44 (UTC)
- 什麼意思? Adrien1018 (留言) 2011年7月16日 (六) 13:17 (UTC)
- 確認誰準確。就由於爭議大,我建議移除這項,或將數據分別以原本的樣式列示出來(即「Area of 50kt winds or more」-JMA、「七級風半徑」-CWB、「風速超過每小時33海浬之半徑範圍」-HKO、「15 m/s半徑」-KMA)-HW (留言 - 貢獻) *DC9* 2011年7月16日 (六) 13:33 (UTC)
- 那麼這樣如何? Adrien1018 (留言) 2011年7月17日 (日) 06:25 (UTC)
- 另外,JMA是「15m/s以上の強風域」和「25m/s以上の暴風域」。 Adrien1018 (留言) 2011年7月17日 (日) 06:33 (UTC)
- 這個我寧願在條目放棄標示了吧;緊記,信息框是用作交代最重要的信息。此外,我也正在改寫,User:Waihorace/sandbox/pts_1-HW (留言 - 貢獻) *DC9* 2011年7月17日 (日) 10:07 (UTC)
- 還是照原有模板,風力採用各方平均值,而烈風圈與暴風圈投票決定要用哪邊的? Adrien1018 (留言) 2011年7月17日 (日) 13:10 (UTC)
- 初步的測試結果。 Adrien1018 (留言) 2011年7月17日 (日) 13:34 (UTC)
- 我的測試效果,源碼在此,還未有寫好。烈風與暴風圈建議只需要在內文寫,不寫入信息框中。-HW (留言 - 貢獻) *DC9* 2011年7月17日 (日) 13:45 (UTC)
- 建議加入瞬間最大陣風的資料。 Adrien1018 (留言) 2011年7月17日 (日) 13:55 (UTC)
- 另外也建議用km/h做為單位。 Adrien1018 (留言) 2011年7月17日 (日) 14:06 (UTC)
- 我的測試效果,源碼在此,還未有寫好。烈風與暴風圈建議只需要在內文寫,不寫入信息框中。-HW (留言 - 貢獻) *DC9* 2011年7月17日 (日) 13:45 (UTC)
- 這個我寧願在條目放棄標示了吧;緊記,信息框是用作交代最重要的信息。此外,我也正在改寫,User:Waihorace/sandbox/pts_1-HW (留言 - 貢獻) *DC9* 2011年7月17日 (日) 10:07 (UTC)
- 確認誰準確。就由於爭議大,我建議移除這項,或將數據分別以原本的樣式列示出來(即「Area of 50kt winds or more」-JMA、「七級風半徑」-CWB、「風速超過每小時33海浬之半徑範圍」-HKO、「15 m/s半徑」-KMA)-HW (留言 - 貢獻) *DC9* 2011年7月16日 (六) 13:33 (UTC)
- 什麼意思? Adrien1018 (留言) 2011年7月16日 (六) 13:17 (UTC)
- 得再確認。-HW (留言 - 貢獻) *DC9* 2011年7月16日 (六) 09:44 (UTC)
- 麻煩的是JMA的數據有時不會是單一數值,如16日14時50分(UTC+8),馬鞍的烈風圈數據為南側1000km,北側650km,比較中央氣象局的250km,實在是天壤之別。(KMA的數據為430km) Adrien1018 (留言) 2011年7月16日 (六) 09:00 (UTC)
- ┌─────────────────────────────┘
用戶:Waihorace/sandbox/pts 1。優點:相容m/s, km/h, knot三個單位(輸入參數即可,預設knot)、不用在信息框中包含過多資料、各機構評級自動計算;缺點:暫時未能支援除HKO、CWB、JMA及SSHS以外的颱風評級。用戶:Waihorace/sandbox/pts 2:測試結果-HW (留言 - 貢獻) *DC9* 2011年7月17日 (日) 14:26 (UTC)- 缺點是沒辦法套用在舊有資料上。 Adrien1018 (留言) 2011年7月18日 (一) 07:48 (UTC)
- 再更新測試結果及套用在舊資料上的結果。 Adrien1018 (留言) 2011年7月18日 (一) 14:40 (UTC)
- 如果要套用到舊的資料上,我可以把預設的相容單位由knot改為km/h,一樣能夠像T:Infobox hurricane small new自動計算及分級。-HW (留言 - 貢獻) *DC9* 2011年7月19日 (二) 01:30 (UTC)
- 這樣可能還不夠,必須還要支援世界各地的颱風/颶風分級才行。 Adrien1018 (留言) 2011年7月19日 (二) 08:59 (UTC)
- 還原基本步,由Template:Infobox hurricane small new開始開發吧,但大前提是取消HKO及CWB的颱風分級(資訊框主要向讀者提供基本的資訊,而不是完整的內容)。又要相容舊資料,又要支援世界各地,又要相容單位,又要避免爭議,還是得要重頭再寫。-HW論 - 獻 - DC9 2011年7月20日 (三) 04:00 (UTC)
- 既然這樣我還是建議什麼都不要改,暴風圈烈風圈採用CWB、KMA平均,一分鐘平均風速採用JTWC、KMA平均,十分鐘平均風速、瞬間最大陣風採CWB、JMA平均如何?這樣就沒有資料來源的問題了。 Adrien1018 (留言) 2011年7月20日 (三) 10:31 (UTC)
- 還原基本步,由Template:Infobox hurricane small new開始開發吧,但大前提是取消HKO及CWB的颱風分級(資訊框主要向讀者提供基本的資訊,而不是完整的內容)。又要相容舊資料,又要支援世界各地,又要相容單位,又要避免爭議,還是得要重頭再寫。-HW論 - 獻 - DC9 2011年7月20日 (三) 04:00 (UTC)
- 這樣可能還不夠,必須還要支援世界各地的颱風/颶風分級才行。 Adrien1018 (留言) 2011年7月19日 (二) 08:59 (UTC)
- 如果要套用到舊的資料上,我可以把預設的相容單位由knot改為km/h,一樣能夠像T:Infobox hurricane small new自動計算及分級。-HW (留言 - 貢獻) *DC9* 2011年7月19日 (二) 01:30 (UTC)
- 再更新測試結果及套用在舊資料上的結果。 Adrien1018 (留言) 2011年7月18日 (一) 14:40 (UTC)
- 缺點是沒辦法套用在舊有資料上。 Adrien1018 (留言) 2011年7月18日 (一) 07:48 (UTC)
- ┌───────────────────┘
KMA到底是採1min平均、2min平均,3min平均還是10min平均的?暴風烈風圈HKO也有其自家數據的,而由於爭議過大,建議不在條目中加入此項(而過往也沒有加入)。十分鐘的風速,也得要加入HKO。不過的是,所有數據只有來自單一機構才有準確的來源,而目前採用JMA的數據是由於他是RSMC,再輔以JTWC的一分鐘風速數據。基於地域主觀問題,不建議在資訊框(不包括條目內文)任何數據涉及除JMA及JTWC以外的氣象機構,也就是說刪去烈風暴風圈的數據,並將最高風速只參考JMA及JTWC的數據。-HW論 - 獻 - DC9 2011年7月21日 (四) 07:35 (UTC)- 為何只參考JMA、JTWC?十分鐘難道不需加入HKO與CWB?(刪去烈風暴風我同意。) Adrien1018 (留言) 2011年7月21日 (四) 14:53 (UTC)
- 數據不是5字尾就是10字尾,平均數據會很難看的。原因:RSMC。-HW論 - 獻 - DC9 2011年7月22日 (五) 06:59 (UTC)
- 平均數據也可化為5、0字尾。而RMSC為何是標準? Adrien1018 (留言) 2011年7月22日 (五) 15:13 (UTC)
- 好吧。RSMC是因為其在世界氣象組織的官方代表性。-HW論 - 獻 - DC9 2011年7月24日 (日) 10:37 (UTC)
- 還是可以使用你那個模板,使其自動分級,就比較沒有爭議了? Adrien1018 (留言) 2011年7月25日 (一) 06:49 (UTC)
- 好,再努力,撰寫中。另外,烈風圈及暴風圈數據即日起停用。-HW論 - 獻 - DC9 2011年7月26日 (二) 06:04 (UTC)
- 還是可以使用你那個模板,使其自動分級,就比較沒有爭議了? Adrien1018 (留言) 2011年7月25日 (一) 06:49 (UTC)
- 好吧。RSMC是因為其在世界氣象組織的官方代表性。-HW論 - 獻 - DC9 2011年7月24日 (日) 10:37 (UTC)
- 平均數據也可化為5、0字尾。而RMSC為何是標準? Adrien1018 (留言) 2011年7月22日 (五) 15:13 (UTC)
- 數據不是5字尾就是10字尾,平均數據會很難看的。原因:RSMC。-HW論 - 獻 - DC9 2011年7月22日 (五) 06:59 (UTC)
- 為何只參考JMA、JTWC?十分鐘難道不需加入HKO與CWB?(刪去烈風暴風我同意。) Adrien1018 (留言) 2011年7月21日 (四) 14:53 (UTC)
- ┌───────────────────┘
完全同意。記得首要點就是要能新舊適用。 Adrien1018 (留言) 2011年7月26日 (二) 10:33 (UTC)- 寫完了。請協助進行相關的測試。由於本人知識有限,未能製作西太以外的自動計算功能。-HW論 - 獻 - DC9 2011年7月26日 (二) 11:44 (UTC)
- 既然如此,就應該發新的模板。 Adrien1018 (留言) 2011年7月27日 (三) 02:28 (UTC)
- 第一階段:編寫已經完成;第二階段:測試,正在進行中;第三階段:發佈,未完成。-HW論 - 獻 - DC9 2011年7月27日 (三) 02:37 (UTC)
- 由於沒辦法一一檢查,我不知道有多少個條目包含非SSHS、JMA、CWB、HKO的分級,目前只知道熱帶氣旋莫妮卡。 Adrien1018 (留言) 2011年7月27日 (三) 02:50 (UTC)
- 有鏈入頁面功能的吧。Special:WhatLinksHere/Template:澳大利亞氣象局熱帶氣旋等級類別、Special:WhatLinksHere/Template:中央氣象台颱風等級類別、Special:WhatLinksHere/Template:留尼旺氣象局熱帶氣旋等級類別、Special:WhatLinksHere/Template:印度氣象局氣旋等級類別。已經在熱帶氣旋洛坦的條目試行此模板,並逐步推展。-HW論 - 獻 - DC9 2011年7月27日 (三) 02:56 (UTC)
- 效果不錯。我本人建議套用在新的就好,舊的維持原樣。 Adrien1018 (留言) 2011年7月27日 (三) 03:29 (UTC)
- 現在還有問題:最低氣壓、瞬間陣風該採用平均還是特定數值? Adrien1018 (留言) 2011年7月27日 (三) 03:38 (UTC)
- 平均吧,暫時未有打寫改寫這個部份。寫這些東西很吃系統資源的(維基的系統資源,很多#expr, #if等)。-HW論 - 獻 - DC9 2011年7月27日 (三) 03:46 (UTC)
- 有鏈入頁面功能的吧。Special:WhatLinksHere/Template:澳大利亞氣象局熱帶氣旋等級類別、Special:WhatLinksHere/Template:中央氣象台颱風等級類別、Special:WhatLinksHere/Template:留尼旺氣象局熱帶氣旋等級類別、Special:WhatLinksHere/Template:印度氣象局氣旋等級類別。已經在熱帶氣旋洛坦的條目試行此模板,並逐步推展。-HW論 - 獻 - DC9 2011年7月27日 (三) 02:56 (UTC)
- 由於沒辦法一一檢查,我不知道有多少個條目包含非SSHS、JMA、CWB、HKO的分級,目前只知道熱帶氣旋莫妮卡。 Adrien1018 (留言) 2011年7月27日 (三) 02:50 (UTC)
- 第一階段:編寫已經完成;第二階段:測試,正在進行中;第三階段:發佈,未完成。-HW論 - 獻 - DC9 2011年7月27日 (三) 02:37 (UTC)
- 既然如此,就應該發新的模板。 Adrien1018 (留言) 2011年7月27日 (三) 02:28 (UTC)
- 寫完了。請協助進行相關的測試。由於本人知識有限,未能製作西太以外的自動計算功能。-HW論 - 獻 - DC9 2011年7月26日 (二) 11:44 (UTC)
- ┌───────────────────────┘
現在還有問題,這個模板210km/h是屬於3級颱風,而不是4級颱風。我對於模板語法並不是很清楚,無法幫你修改。 Adrien1018 (留言) 2011年7月27日 (三) 06:33 (UTC) - 說明檔完成。 Adrien1018 (留言) 2011年7月27日 (三) 06:49 (UTC)
- 這裡寫的。-HW論 - 獻 - DC9 2011年7月27日 (三) 06:52 (UTC)
- 這裡和維基百科的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都是210為4級。 Adrien1018 (留言) 2011年7月27日 (三) 07:10 (UTC)
- 明白,那個是取0或5作出的計算問題,已於模板:颱風基礎資訊新/SSHS修復。-HW論 - 獻 - DC9 2011年7月27日 (三) 07:54 (UTC)
- 另外,HKO的分級沒有空格? Adrien1018 (留言) 2011年7月27日 (三) 08:53 (UTC)
- (✓)已修復--HW論 - 獻 - DC9 2011年7月27日 (三) 09:27 (UTC)
- 該存檔了嗎? Adrien1018 (留言) 2011年7月27日 (三) 12:22 (UTC)
- 我認為後面括弧的部分應該用m/s會比較恰當一點。你認為呢? Adrien1018 (留言) 2011年7月27日 (三) 12:38 (UTC)
- 留尼旺氣象部分級、斐濟氣象部分級、澳大利亞氣象部分級、印度氣象局分級。NMC與HKO分級相同。 Adrien1018 (留言) 2011年7月27日 (三) 13:09 (UTC)
- (✓)已修復--HW論 - 獻 - DC9 2011年7月27日 (三) 09:27 (UTC)
- 另外,HKO的分級沒有空格? Adrien1018 (留言) 2011年7月27日 (三) 08:53 (UTC)
- 明白,那個是取0或5作出的計算問題,已於模板:颱風基礎資訊新/SSHS修復。-HW論 - 獻 - DC9 2011年7月27日 (三) 07:54 (UTC)
- 這裡和維基百科的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都是210為4級。 Adrien1018 (留言) 2011年7月27日 (三) 07:10 (UTC)
- 這裡寫的。-HW論 - 獻 - DC9 2011年7月27日 (三) 06:52 (UTC)
- ┌───────────────────┘
NMC是用兩分鐘平均風速,HKO用十分鐘平均風速,我再查查吧。括號那個是依據Template:Infobox hurricane small new來寫的,當然要改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最後一個留言之後的十日,機器人將會自動存檔,不用人工存檔。-HW論 - 獻 - DC9 2011年7月27日 (三) 13:59 (UTC)- 明白。颱風路徑圖是誰在製作? Adrien1018 (留言) 2011年7月28日 (四) 04:29 (UTC)
- 英文維基百科的Tropical Cyclone維基專題之參與者會製作。-HW論 - 獻 - DC9 2011年7月28日 (四) 05:57 (UTC)
- 我認為,括弧裡面的內容,JTWC、JMA用knot,CWB用m/s,HKO則不需要有。 Adrien1018 (留言) 2011年8月1日 (一) 05:13 (UTC)
- 完成,但部份轉換可能會出現正負5的誤差,請協助複查。-HW論 - 獻 - DC9 2011年8月3日 (三) 01:48 (UTC)
- JTWC的部分出現了20的誤差(260km/h變成了160knot) ,請再修改。 Adrien1018 (留言) 2011年8月3日 (三) 02:57 (UTC)
- 完成,但部份轉換可能會出現正負5的誤差,請協助複查。-HW論 - 獻 - DC9 2011年8月3日 (三) 01:48 (UTC)
- 我認為,括弧裡面的內容,JTWC、JMA用knot,CWB用m/s,HKO則不需要有。 Adrien1018 (留言) 2011年8月1日 (一) 05:13 (UTC)
- 英文維基百科的Tropical Cyclone維基專題之參與者會製作。-HW論 - 獻 - DC9 2011年7月28日 (四) 05:57 (UTC)
- 明白。颱風路徑圖是誰在製作? Adrien1018 (留言) 2011年7月28日 (四) 04:29 (UTC)
- ┌───────────────────┘
(✓)已修復HW論 - 獻 - DC9 2011年8月3日 (三) 07:21 (UTC)- 沒有問題。另外,颱風的ACE值該如何計算?(太平洋颱風季的條目) Adrien1018 (留言) 2011年8月3日 (三) 10:18 (UTC)
- 中央氣象局的m/s應該不需要化成5或0開頭,因為它本來的數據就不是。 Adrien1018 (留言) 2011年8月3日 (三) 11:36 (UTC)
- CWB的數據化為整數。ACE見http://coaps.fsu.edu/~maue/tropical/ -HW論 - 獻 - DC9 2011年8月3日 (三) 11:52 (UTC)
- 原來是直接過來的... Adrien1018 (留言) 2011年8月3日 (三) 12:34 (UTC)
- CWB的數據化為整數。ACE見http://coaps.fsu.edu/~maue/tropical/ -HW論 - 獻 - DC9 2011年8月3日 (三) 11:52 (UTC)
- 我看懂了。以熱帶風暴海馬 (2011年)為例,在6月22日下午2時,CWB: 七級風圈半徑100公里;HKO: 風速超過33海浬的半徑120公里;JMA: 15m/s以上風速直徑220公里;只是當三者的數據差異時,又採用那個呢...CWB或JMA根據其警報單、發文;HKO根據船隻警告。-HW (留言 - 貢獻) *DC9* 2011年7月16日 (六) 06:09 (UTC)
- 風力的部分如果設定可以有各方的資料應該會更好。(參見此) Adrien1018 (留言) 2011年7月16日 (六) 03:52 (UTC)
- 看來這個模板又等待重寫了...話說上年度討論的還未有被執行。-HW (留言 - 貢獻) *DC9* 2011年7月16日 (六) 06:18 (UTC)
- 我是否可以先發個測試模板?(測試效果,若徵得大家同意之後即改用新的) Adrien1018 (留言) 2011年7月16日 (六) 08:22 (UTC)
- 先到這裡看一下我的測試模板,說說各位的意見吧。另外我對於CWB、KMA、JTWC、NRL、NMC的平均值是採用幾分鐘並不清楚,若有錯誤請告知。 Adrien1018 (留言) 2011年7月16日 (六) 08:46 (UTC)
- 另外,如果要改用新的,就得發一個新的模板,不然會破壞之前颱風的資料。 Adrien1018 (留言) 2011年7月16日 (六) 08:53 (UTC)
- 閣下可隨意創建自己的用戶子頁面。此外,用舊模板不一定等同破壞舊有資料,維基上有很多複雜的語法(簡單來說,ParserFunction;複雜來說,{{subst:#if:}}{{#ifexpr:}}{{subst:#ifeq:}})可以避免這些事情發生。-HW (留言 - 貢獻) *DC9* 2011年7月16日 (六) 09:44 (UTC)
- 了解。那麼你覺得這樣可行嗎? Adrien1018 (留言) 2011年7月16日 (六) 13:17 (UTC)
- 閣下可隨意創建自己的用戶子頁面。此外,用舊模板不一定等同破壞舊有資料,維基上有很多複雜的語法(簡單來說,ParserFunction;複雜來說,{{subst:#if:}}{{#ifexpr:}}{{subst:#ifeq:}})可以避免這些事情發生。-HW (留言 - 貢獻) *DC9* 2011年7月16日 (六) 09:44 (UTC)
- 我是否可以先發個測試模板?(測試效果,若徵得大家同意之後即改用新的) Adrien1018 (留言) 2011年7月16日 (六) 08:22 (UTC)
- 看來這個模板又等待重寫了...話說上年度討論的還未有被執行。-HW (留言 - 貢獻) *DC9* 2011年7月16日 (六) 06:18 (UTC)
應以國際標準作為名稱唯一標準
以2010年的馬勒卡為例,中文維基百科竟在國際命名前方加上非正式的用語,變成中度颱風馬勒卡、強颱風馬勒卡等等,而國際上此颱風正式名稱僅為颱風馬勒卡。更好笑的是,連英語名稱都胡搞,什麼是Medium-strength Typhoon Malakas?Severe Typhoon Malakas?根本沒這樣用卻硬是這麼用。
強烈呼籲對太平洋颱風僅使用熱帶風暴、強烈熱帶風暴、颱風命名,這些才是世界氣象組織通過的,用戶不懂那些是什麼可以看右側各國的分級,千萬不可為了大中華本位而使用非正式的名稱。我已嘗試對颱風凡那比、颱風梅姬更正,希望別再胡搞了。--Meow✉ 2011年8月29日 (一) 11:02 (UTC)
- (-)反對,真正的條目名稱還是由JMA標準,而且許多中國/台灣使用者不知道有這些分級的存在。英文的可以改正。 Adrien1018 (留言) 2011年8月29日 (一) 13:14 (UTC)
- 討論移至互助客棧。-HW論 獻 DC9 2011年8月30日 (二) 14:23 (UTC)
- (+)支持,維基百科是世界性的,應以世界氣象組織通過的為標準,那些「英語名稱」更是不應該的啦。承樓上,如果許多中國/台灣使用者不知道有這些分級的存在的話,可以請他們看看這專題。風花鳥雪月 (留言) 2011年9月5日 (一) 12:06 (UTC)
「太平洋颱風季」 地區詞轉換探討
用戶Meow及Jonas to Receive均先後於颱風塔拉斯 (2011年)及颱風南瑪都 (2011年)這兩條瀏覽器每日過千的條目移除了{{NoteTA}}模板並撤銷標題與地區用詞轉換,編輯摘要為「請用國際名稱。」及「請不要使用非國際名稱。」。之後,有用戶回退並以「中文維基本應就地方用詞加入轉換,不宜直接撤除」作編輯摘要,而該用戶再以「此處並不適用」為由撤銷編輯。Jonas to Receive已經於颱風南瑪都 (2011年)條目撤銷編輯2次,再加2次就會達到回退不過三的要求(24小時內的話)。因此,邀請各位維基人,就以下主題探討:
- 「太平洋颱風季」條目,是否應該採用「新颱風命名」、「舊颱風命名」及「氣象及颱風類條目常見用語」組用詞全文轉換?
- 「太平洋颱風季」條目,是否應該因應中國內地、香港、澳門、台灣與日本的颱風分類不同,而進行標題及內文用詞進行地區轉換?如不是,是否採用國際名稱(日本)?
- (附:日本與澳門分為颱風、強烈熱帶風暴、熱帶風暴及熱帶低氣壓,香港與中國另加超強颱風、強颱風;台灣採另一分類,即強烈颱風、中度颱風、輕度颱風及熱帶性低氣壓。另,部份機構評級不同可能會導致分級有異,即此情況)
-HW論 獻 DC9 2011年8月30日 (二) 01:24 (UTC)
- 譯名可根據地方而改變,但譯名前方的屬性必須依照國際規範,甚至內文提到的英語名稱也該符合,才不可搞出什麼Medium-strength Typhoon Fanapi這種不三不四的名字。若大家不信服,請看世界氣象組織發佈關於太平洋颱風的文件第二頁。[4]--Meow✉ 2011年8月30日 (二) 04:54 (UTC)
- 請注意,維基百科大部分的觀看者都是民眾(儘管我們不知道資料),英文名稱不用改變是沒關係(其實也沒有什麼用途存在),但是前面的強度就需要很注意,就拿台灣舉例,一般台灣人幾乎不會知道什麼是「熱帶風暴」或「強烈熱帶風暴」。而且,一般人如果看到的是不熟悉的用詞可能就不會想要繼續看下去(這是我的經驗,以前曾經在維基百科當觀看者很久,最近才加入編輯)。-Adrien1018(留言) 2011年8月30日 (二) 09:40 (UTC)
- User:Meow說Medium-strength Typhoon是不三不四的名字本人可以理解,因為就國際上或一般英文皆無此用法,所以想了想建議以後能統一英文名稱,而不再因地區做出英文轉換,畢竟那是不正式且也不正確。但是極度不建議撤除颱風中文分級的轉換組,每個地區皆有每個地區的用法,誠如User:Adrien1018所說像是「熱帶風暴/強烈熱帶風暴」這樣的用法台灣地區其實真的極少見,至少我認為就中文上一定要能讓各地區的閱覽者能清楚看懂該颱風的資訊,而不是一昧追求「國際」的用法,因為這裡是中文維基百科。-Jack Tao(留言) 2011年8月30日 (二) 10:04 (UTC)
- (~)補充:諸如日本也是以當地氣象廳的用法來做為條目命名,例如平成23年台風第11號也沒有命名成「台風ナンマドル (2011年)」,所以中文也是一樣的道理,各地官方氣象站皆有不同的稱呼、不同的分級,沒有道理要求颱風中文名稱仍要遵照國際命名標準,轉換還是比較貼切。-Jack Tao(留言) 2011年8月30日 (二) 10:17 (UTC)
- 在保留中文地區詞轉換(見下)的情況之下,我建議英文名直接以「Tropical Cyclone」算數以避免出現「Medium-strength Typhoon」等不三不四的名字(其實CWB的英文版是用國際分級的)。
- 附:地區詞轉換包括強度轉換(熱帶低氣壓 => 熱帶性低氣壓、熱帶風暴/強烈熱帶風暴 => 輕度颱風、颱風/強颱風 => 中度颱風、超強颱風 => 強烈颱風等-僅供參考)及名字轉換(「新颱風命名」、「舊颱風命名」及「氣象及颱風類條目常見用語」組用詞全文轉換)。另外,其實颱風條目的訪問量雖然過千,但就首一千名都不入。-HW論 獻 DC9 2011年8月30日 (二) 12:02 (UTC)
- 建議英文還是用Tropical Storm、Severe Tropical Storm、Typhoon即可。 Adrien1018 (留言) 2011年8月30日 (二) 12:08 (UTC)
- 意見同Adrien1018,Tropical Storm、Severe Tropical Storm、Typhoon即是國際用法,也是最普遍的英文表示方式,如果全然使用Tropical Cyclone就無法確切顯示出該颱風之最大國際分級。英文歸英文,中文歸中文,各有各的正確表示。-Jack Tao(留言) 2011年8月30日 (二) 12:40 (UTC)
- 好的。Meow及Jonas to Receive煩請再來發表意見(再發一次回覆提示?)-HW論 獻 DC9 2011年8月30日 (二) 14:46 (UTC)
- 意見同Adrien1018,Tropical Storm、Severe Tropical Storm、Typhoon即是國際用法,也是最普遍的英文表示方式,如果全然使用Tropical Cyclone就無法確切顯示出該颱風之最大國際分級。英文歸英文,中文歸中文,各有各的正確表示。-Jack Tao(留言) 2011年8月30日 (二) 12:40 (UTC)
- 建議英文還是用Tropical Storm、Severe Tropical Storm、Typhoon即可。 Adrien1018 (留言) 2011年8月30日 (二) 12:08 (UTC)
- 請注意,維基百科大部分的觀看者都是民眾(儘管我們不知道資料),英文名稱不用改變是沒關係(其實也沒有什麼用途存在),但是前面的強度就需要很注意,就拿台灣舉例,一般台灣人幾乎不會知道什麼是「熱帶風暴」或「強烈熱帶風暴」。而且,一般人如果看到的是不熟悉的用詞可能就不會想要繼續看下去(這是我的經驗,以前曾經在維基百科當觀看者很久,最近才加入編輯)。-Adrien1018(留言) 2011年8月30日 (二) 09:40 (UTC)
- 請注意。 Adrien1018 (留言) 2011年9月6日 (二) 13:05 (UTC)
- 有沒有任何反對?沒有的話請以後執行,有的話請繼續討論。-HW論 獻 DC9 2011年9月6日 (二) 14:02 (UTC)
關於太平洋颱風季專題「熱帶氣旋信號使用記錄」之取捨
本主題或以下段落文字,移動自Wikipedia:互助客棧/條目探討。
在本人參與編輯太平洋颱風季專題之後,發現只要有侵襲任何國家導致發出熱帶氣旋警告時,條目中即會出現「熱帶氣旋信號使用記錄」。本人不知道這個部分有什麼用(除了讓人知道上一個侵襲該國家的熱帶氣旋以外),尤其是該模版又非常的占空間。因此在此請問各位的意見,看是否保留或刪除,或是修改模版? -Adrien Wu ( 論 - 獻 ) 2011年10月1日 (六) 05:18 (UTC)
- 此模板是Chewengio於2010年建立,用來取代以前樣式的模板,目標是令模板及樣式統一。此的模板的確比前用格式大了很多。我個人建議,可以改用以前的格式,但需要達成一定共識。但由於這個格式一直都在用,無刪除的必要。-HW論 獻 DC9 2011年10月1日 (六) 09:15 (UTC)
- 的確,以前模版是可以合併的。 -Adrien Wu ( 論 - 獻 ) 2011年10月1日 (六) 14:37 (UTC)
颱風條目命名必須有年份?
有些颱風至今只有一個,但命名仍有年份,例如颱風盧碧暫時只有2009年一個,但條目仍命名為颱風盧碧 (2009年),而颱風盧碧卻是紅字。我想請問這樣的做法是否合理呢?--Termranch (留言) 2011年10月12日 (三) 04:00 (UTC)
- 一個月前的問題,至今無人答覆。難怪維基百科這樣毫無規律、亂七八糟了。--Termranch (留言) 2011年11月12日 (六) 14:55 (UTC)
- 通常在這裡提出的問題都不會有什麼人來答覆的。如果需要討論的話,請至Wikipedia:互助客棧/條目探討,或使用{{talkback}}模版貼至各活躍用戶之討論頁。回到正題,這是為了將來會有相同名稱的風暴,確定被除名的就不會有年份(如颱風凡亞比)。至於颱風盧碧,可建一重定向頁。 -Adrien Wu ( 論 - 獻 ) 2011年12月15日 (四) 12:32 (UTC)
建議將「熱帶氣旋」和「其他熱帶氣旋」章節合併
目前,太平洋颱風季系列條目,分開「熱帶氣旋」和「其他熱帶氣旋」兩個章節。此點之好處在於讀者可方便閱讀達「熱帶風暴」級之熱帶氣旋。可是,「熱帶氣旋」和「其他熱帶氣旋」則可能令讀者混淆。因此,建議以下兩個方案之其一:
- 將「熱帶氣旋」和「其他熱帶氣旋」章節合併(英文維基百科現正採用)
- 重新命名「熱帶氣旋」為「被命名之熱帶氣旋」,而「其他熱帶氣旋」則改為「未被命名之熱帶氣旋」
請提供意見。-HW (留言) 2011年12月22日 (四) 09:47 (UTC)
- 第二種方案可能較好。通常那些沒有命名的熱帶風暴比較不易引人注意,宜分開。 -Adrien Wu ( 論 - 獻 ) 2011年12月22日 (四) 13:37 (UTC)
風暴時間表
目前風暴時間表混合使用1分鐘平均風速及10分鐘平均風速之數據。建議將其分為兩圖,或二揀其一,避免混亂。-HW (留言) 2011年12月22日 (四) 09:52 (UTC)
- 此圖表設計原用意是讓低強度氣旋(SSHS熱帶風暴範圍過大)與高強度颱風(JMA颱風分級過大)都能完整分類,但是今年出現了塔拉斯,導致情況有些混亂。個人認為分為兩圖是較適當的方法。已嘗試使用。 -Adrien Wu ( 論 - 獻 ) 2011年12月22日 (四) 13:35 (UTC)
有關澳門的颱風命名
- 最近發現颱風條目的命名處,可能是因為「港澳繁體」的關係嗎?澳門的颱風命名,包括如一號風球、三號風球等的模板內容在內,都有出現如強颱風XX、超強颱風XX之類的用字。但是找遍澳門地球物理暨氣象局的資料都找不到有這兩個分級,我也沒印象澳門有修改這一分級和香港、大陸一樣,請問澳門是曾有這一修改嗎?沒有的話我想把那些強颱風的全部改回颱風去(只改澳門的段落和澳門的風球模板內容)。--治癒系的小琛兒 探病 病歷 2012年7月23日 (一) 19:56 (UTC)
- 過度轉換了,我稍後去修修。-HW論 獻動員令 2012年7月24日 (二) 00:57 (UTC)
PTS: 熱帶氣旋條目資料
熱帶氣旋經常影響中國沿海地區,因此熱帶氣旋條目不論在編輯量及瀏覽量方面都很高。正因有不同地區參與者編輯,故此經常出現爭議。過去雖有部份達成共識,唯部份共識可能令某些用戶討厭,因此我再次就以下議題發起討論。
- 熱帶氣旋「最低氣壓」一項,應採用何方資料?RSMC(區域氣象中心,日本氣象廳)?JMA、CWB(或HKO或CMA或JTWC)所提供的最低氣壓之平均數值?又或,應該像上方的氣象機構,為每一個氣象機構陳列各方資料?參見
- 熱帶氣旋「瞬間最大陣風」一項,與上方討論事項相同。
- 「影響地區」介定方式,以日本氣象廳降格為熱帶低氣壓/撒編作為依歸?此問題於啟德曾出現些少爭議。
請大家提供意見,共識將列入太平洋颱風季專題組編輯指引,作為編輯該類條目的依歸。-HW論 獻動員令 2012年8月19日 (日) 13:40 (UTC)
- 陳列各方資料是最好的選擇。第三個問題可不可以說具體點?烏拉跨氪 2012年8月19日 (日) 16:06 (UTC)
- 各氣象機構基本上都只對影響其國家的熱帶氣旋作每小時更新,其他的機構則3~6小時更新一次。而就最近幾個近岸爆發的熱帶氣旋來看,每6小時更新一次的資訊來評量一個熱帶氣旋的話往往與真正極盛時期的熱帶氣旋強度有落差。並列這些數字的好處是由讀者去判斷,但亦應小心處理這些數字,不要讓版面太難看。但我個人覺得即使不用並列的方式,亦最少希望以某個機構加上受襲當地的氣象部門的數字同時並列作參考。
- 問題三應該是指當各氣象部門對熱帶氣旋的中心定位不同時,應採納哪一個部門的走勢作描述吧?(尤其未發展出CDO的熱帶氣旋有時重整會重新定位讓路徑有偏差。)另外是消散日期,基於各地撤編(上面打成別字「撒」編)時間不同,消散日期應以甚麼部門在甚麼時點(熱低?低壓區?)作基準的意思吧?前者我暫時只是以各地的走勢作綜合描述,而登陸後則主要以受襲當地氣象機構為主。後者我無意見,但也希望有個共識以後大家都能沿著照做,以避免過度編輯或不必要的編輯戰。--60.246.166.27(留言) 2012年8月19日 (日) 17:11 (UTC)
- 問題三是針對這個修訂的。-HW論 獻動員令 2012年8月20日 (一) 02:28 (UTC)
- 其實如果啟德進入寮國,多少對泰國和緬甸都有「正面影響」,因為他們旱災旱很久了,有了雨水對他們有好處。然而加入的資料卻說進入寮國後「暴風」影響甚麼的,進了越南後暴風圈都沒了還暴甚麼風呢?而且我也有留意到特別是菲律賓和越南都對風勢並不太著重,他們更新熱帶氣旋消息時往往以報豪雨/強降雨為主(媒體亦然,似乎水浸比暴風影響更嚴重,兩邊都有因水浸而停電、低窪地區及重要城市嚴重水浸等等的負面影響),對於熱帶氣旋更新都並不是很迅速,因此我認為對這些地區的影響可以寫雨災為主,風災為次,除非風災比雨災造成更大災害。--60.246.168.60(留言) 2012年8月20日 (一) 03:43 (UTC)
- 關於第1、2個問題,本人認為不需要再陳列各方資料,因為每個氣象中心的「平均風速」已經占下部分版面,再敘述可能造成模版過於冗長。我還是認為以平均為標準,畢竟瞬間陣風小於一分鐘平均風速是一件很奇怪的事。第3個問題,我認為影響就是影響,不論它是否已減弱成熱帶性低氣壓;影響也不限於負面或正面。 -Adrien Wu ( 論 - 獻 ) 2012年8月20日 (一) 08:08 (UTC)
- 我要說明的一點是可以寫入正面的影響,但是不能寫入錯誤的影響。上面舉的例子明顯是寫入的內容錯誤,純屬杜撰,而非事實。否則應該找到可靠來源。--60.246.137.203(留言) 2012年8月20日 (一) 09:06 (UTC)
- 問題三是針對這個修訂的。-HW論 獻動員令 2012年8月20日 (一) 02:28 (UTC)
- 另外希望如果真的用平均數的話,請用盡可能用同一時點的平均數,每天2:00, 8:00, 14:00, 20:00(UTC+8)這幾報的資料都出來後(通常是3~4小時後)再行更新。--60.246.216.117(留言) 2012年8月21日 (二) 00:45 (UTC)
- 之前的決定就是如此。 -Adrien Wu ( 論 - 獻 ) 2012年8月21日 (二) 07:08 (UTC)
- 但好像沒有被實際上執行。-HW論 獻動員令 2012年8月21日 (二) 08:38 (UTC)
- 之前的決定就是如此。 -Adrien Wu ( 論 - 獻 ) 2012年8月21日 (二) 07:08 (UTC)
對了,剛剛在IRC上有用戶跟我聊到條目命名的問題。其實由於各地命名或有差異,是否應該在條目的infobox上,一併加入中港澳/台灣的命名(如他們有不同的話),另外配合自動運算,直接由infobox生成條目NoteTA模板,避免需要人工修改?請各位給意見。-HW論 獻動員令 2012年8月21日 (二) 14:20 (UTC)
- 前者我認為字詞轉換正確就好,不用那麼麻煩加兩地命名,要麼想要兩地命名對照在熱帶氣旋#命名一節裏做,然後連結過去讓人查,實際上想查的人應該會切換台灣繁體/其他繁簡體來對照看,不想看的人反而看了反感。後者我不太明白是怎麼,有沒有例子或者可否更具體說明一下?--60.246.166.252(留言) 2012年8月22日 (三) 17:04 (UTC)
- 其實在2011年被執行得很好,但是最近開始有人覺得太麻煩。我也支持由infobox生成NoteTA。-Adrien Wu ( 論 - 獻 ) 2012年8月24日 (五) 15:12 (UTC)
- 字體轉換在實際執行上有困能,主要是由於模板需要供世界各地颱風使用而成的,懶得做;至於氣壓及陣風,建議並列所有氣象機構數據解決。-HW論 獻動員令 2012年8月27日 (一) 13:30 (UTC)
- 那可能需要繼續修改模板。應該跟平均風速擺在一起或保持分開? -Adrien Wu ( 論 - 獻 ) 2012年8月27日 (一) 14:36 (UTC)
- 本人目前在User:Adrien1018/sandbox4測試。變成有點是要犧牲寬度還是長度的意味了。(尚未更新完畢)-Adrien Wu ( 論 - 獻 ) 2012年8月27日 (一) 15:27 (UTC)
- 長度的確沒所謂,反正條目已經很長了。。。-HW論 獻動員令 2012年8月28日 (二) 01:28 (UTC)
- 字體轉換在實際執行上有困能,主要是由於模板需要供世界各地颱風使用而成的,懶得做;至於氣壓及陣風,建議並列所有氣象機構數據解決。-HW論 獻動員令 2012年8月27日 (一) 13:30 (UTC)
- 其實在2011年被執行得很好,但是最近開始有人覺得太麻煩。我也支持由infobox生成NoteTA。-Adrien Wu ( 論 - 獻 ) 2012年8月24日 (五) 15:12 (UTC)
- ┌────────────────┘
效果很不錯,空隙可以設定為沒有資料填入時即display:none;-HW論 獻動員令 2012年8月28日 (二) 13:43 (UTC)- 完成。對於陣風的資料好像比較難查得到。(CWB除外,直接從平均風速看就可以看得出來) -Adrien Wu ( 論 - 獻 ) 2012年8月29日 (三) 06:39 (UTC)
- 目前在颱風布拉萬 (2012年)進行測試。查不到的資料暫時留空。 -Adrien Wu ( 論 - 獻 ) 2012年8月29日 (三) 06:57 (UTC)
- 還有些老問題一直未獲處理(外地氣象機構計算、分級等),看來此模板啟用後都是只能用於PTS的了。-HW論 獻動員令 2012年8月30日 (四) 03:22 (UTC)
- 這模板不是本來就只是用於PTS嗎?外地的分級應該主要是使用幾分鐘平均風速的問題吧。 -Adrien Wu ( 論 - 獻 ) 2012年8月30日 (四) 11:49 (UTC)
- 不,PHS等其他風季都有使用,但那些新建的功能自上個修訂版本已經沒有再理會非PTS地區,看來應該再另建一個模板給他們,或把舊有模板拆出供他們使用。-HW論 獻動員令 2012年8月30日 (四) 12:00 (UTC)
- ┌─────────┘
恩。看來我們還是得稍微對非PTS的氣象機構有所了解。-Adrien Wu ( 論 - 獻 ) 2012年8月30日 (四) 13:49 (UTC)
剛才回退了對於Template:太平洋颱風季的編輯,因為如此造成所有過去的太平洋颱風季頁面受到影響。另外,2012年颱風名稱此條目是否有需要存留? -Adrien Wu ( 論 - 獻 ) 2012年8月27日 (一) 13:29 (UTC)
- 感謝回退,後者建議刪除,連合併也不用。-HW論 獻動員令 2012年8月27日 (一) 13:33 (UTC)
- 已提請刪除。 -Adrien Wu ( 論 - 獻 ) 2012年8月27日 (一) 14:32 (UTC)
關於颱風塔拉斯 (2011年),JMA事後發出的報告指其風速為25m/s,但在氣旋生存期間其所發布的最高強度為60knot,請問條目名稱應用強烈熱帶風暴或颱風? -Adrien Wu ( 論 - 獻 ) 2012年8月28日 (二) 11:20 (UTC)
- 囧rz...不知道...--HW論 獻動員令 2012年8月28日 (二) 12:45 (UTC)
關於台灣(CWB)中央氣象局
- 1991年以前CWB是採用一分鐘平均風速計算的,所以以前颱風強度會比較強烈原因,有些台灣民眾至今還有經常誤導的.
1991年起才改用十分鐘平均風速. 有些颱風CWB該註明列在一分鐘位置.1991年前例如溫黛 妮娜 南施 狄普 艾達 韋恩 賽洛瑪...等等. 1991年後的颱風列在十分鐘風速較好-Eva-Sasha (留言) 2013年12月6日 (五) 23:33 (UTC)
「颱風季影響」章節的「登陸」
關於「登陸」的判定標準,掃過菲律賓南部的颱風會導致一次出現五、六個登陸地點,個人認為礙於閱讀、重要性不高,也不是一個客觀的資料(甚至這些資料在該颱風的條目當中也未曾提及)。我不清楚這些資料是如何來的,但是對於菲律賓群島而言,可能五、六個島就被包含在颱風眼的範圍中,計較到底登陸了哪個島或何時登陸是沒有意義的。個人建議幾個改善方式:
- 將多個相近登陸地點合併至表格中,例(颱風劍魚):登陸地點/菲律賓迪納加特島、南萊特省斯拉高、宿霧省龐森島、宿霧省塔布桿,登陸時間/1月31日21時至23時
- 刪除或移至該颱風的條目中(如英文版)
請提供意見,謝謝。-Adrien Wu ( 論 - 獻 ) 2014年8月25日 (一) 11:35 (UTC)
保留所有熱帶氣旋條目
第1次討論:應否刪除條目
本人認為所有被命名的熱帶氣旋都應該建立條目,因為:
- 幾乎所在西北太平洋的熱帶氣旋生成後都向西或北移動,登陸華南沿岸或日本。屬於「迷走型」風暴的熱帶氣旋較少。
- 格式應該統一。
- 不建立主條目的話,風季條目過長,造成閱讀困難,而且風暴名字的起源、註釋、參考資料等沒地方放。
本人也認為所有曾經登陸的熱帶低氣壓都應該建立條目,因為熱帶低氣壓會令登陸地點吹強風,而氣象台會發出熱帶氣旋警告信號,因此會有關注度。Morgan Siu(留言) 2017年2月17日 (五) 08:56 (UTC)
- (+)支持,中華民國高速公路各交流道,或營運中捷運(地鐵)路線的車站,無論是否重要,都有獨立建條目;同理,所有被命名的熱帶氣旋都應獨立建條目;而未命名的熱帶性低氣壓有造成死亡或重大損失即可獨立建條目。Tyanpong marshal※どうぞ よろしく 2017年3月3日 (五) 13:59 (UTC)
第2次討論:西北太平洋缺乏關注度的熱帶氣旋條目保留與否
本主題或以下段落文字,移動自WP:VPP。執行者:--J.Wong 2017年3月31日 (五) 07:08 (UTC)。
過去西北太平洋缺乏關注度的熱帶氣旋條目一向都會被刪除,可是有不少人(包括在下)認為所有西北太平洋的熱帶氣旋都應該保留,因此在下希望在此訂下共識,以決定這些條目保留與否。
在下認為這些條目都應該保留,因為:
- 大部分西北太平洋的熱帶氣旋都曾經作出登陸。
- 希望格式統一,不要在太平洋颱風季條目裏,有些有主條目,有些沒有。
- 如果把這些條目合併至當年太平洋颱風季,將會有太大堆文字而造成閱讀困難。——Morgan Siu(留言) 2017年3月20日 (一) 13:07 (UTC)
- (!)意見:在風季條目之外另立時間軸條目,把相關事件記錄進去就好了。—以上有簽名的留言由R96340(對話)加入。 2017年3月20日 (一) 15:28 (UTC)
- 移動至條目探討?--Innocentius Aiolos 2017年3月20日 (一) 17:45 (UTC)
- 我想提出者是為了在方針中制定關注度豁免(參見Wikipedia:存廢覆核請求#熱帶風暴盧碧 (2016年))而來到方針區提出—以上有簽名的留言由R96340(對話)加入。 2017年3月21日 (二) 00:43 (UTC)
- 若另立時間軸,會變成只寫升降格時間。(參見颱風紅霞討論頁)——Morgan Siu(留言) 2017年3月21日 (二) 01:22 (UTC)
- 那就不要只寫升降格時間就好了。或是有主條目的風暴寫升降格時間,沒有主條目的寫詳細發展過程這樣,反正也不是什麼嚴重的大問題。—以上有簽名的留言由R96340(對話)加入。 2017年3月21日 (二) 01:36 (UTC)
- 還是那個問題——將會有太大堆文字而造成閱讀困難。——Morgan Siu(留言) 2017年3月21日 (二) 07:27 (UTC)
- 全文用連貫性記述文字的話就不會有這個問題,我先寫寫看,真的看起來太冗長的話再想辦法Draft:2016年太平洋颱風季時間軸在期間歡迎繼續提出建議—以上有簽名的留言由R96340(對話)加入。 2017年3月21日 (二) 08:06 (UTC)
- 那為甚麼不乾脆保留所有颱風頁面呢?——Morgan Siu(留言) 2017年3月22日 (三) 00:31 (UTC)
- 因為有些颱風關注度不足。—以上有簽名的留言由R96340(對話)加入。 2017年3月22日 (三) 01:05 (UTC)
- (?)疑問:即是怎樣寫,可否寫一次試試看?——Morgan Siu(留言) 2017年3月22日 (三) 14:29 (UTC)
本主題或以下段落文字,移動自WP:VPP。執行者:--J.Wong 2017年4月17日 (一) 05:42 (UTC)。
- (?)疑問:即是怎樣寫,可否寫一次試試看?——Morgan Siu(留言) 2017年3月22日 (三) 14:29 (UTC)
- 因為有些颱風關注度不足。—以上有簽名的留言由R96340(對話)加入。 2017年3月22日 (三) 01:05 (UTC)
- 那為甚麼不乾脆保留所有颱風頁面呢?——Morgan Siu(留言) 2017年3月22日 (三) 00:31 (UTC)
- 全文用連貫性記述文字的話就不會有這個問題,我先寫寫看,真的看起來太冗長的話再想辦法Draft:2016年太平洋颱風季時間軸在期間歡迎繼續提出建議—以上有簽名的留言由R96340(對話)加入。 2017年3月21日 (二) 08:06 (UTC)
- 還是那個問題——將會有太大堆文字而造成閱讀困難。——Morgan Siu(留言) 2017年3月21日 (二) 07:27 (UTC)
- 那就不要只寫升降格時間就好了。或是有主條目的風暴寫升降格時間,沒有主條目的寫詳細發展過程這樣,反正也不是什麼嚴重的大問題。—以上有簽名的留言由R96340(對話)加入。 2017年3月21日 (二) 01:36 (UTC)
其實以前已經討論過一次,不過尚未達成共識。大家想想,作為編者,當然要給讀者最詳細的內容。若建立太平洋颱風季時間軸,只能寫「發展過程」一節。其他颱風基礎資料模板等於到那兒去?所以請各位支持保留所有熱帶氣旋條目。--Morgan Siu(留言) 2017年4月6日 (四) 05:43 (UTC)
- 這有違關注度指引,有些熱帶氣旋根本沒有足夠的報道。單獨寫出來太短了。不過可以考慮在一個頁面集中寫,一個熱帶氣旋名字的不同時間段的熱帶氣旋。——꧁༺星耀晨曦༻꧂(留言) 2017年4月6日 (四) 05:53 (UTC)
- 那麼發展過程和外部連結等也總會有吧。發起討論的原因就是想關注度指引不對熱帶氣旋條目生效。--Morgan Siu(留言) 2017年4月6日 (四) 07:15 (UTC)
- 為甚麼要「關注度指引不對熱帶氣旋條目生效」?--Nivekin※請留言 2017年4月6日 (四) 07:32 (UTC)
- 因為熱帶氣旋條目特殊,我想即使只是颱風基礎資訊模板、颱風名稱意義、外部連結等也佔不少空間。--Morgan Siu(留言) 2017年4月6日 (四) 07:39 (UTC)
- 以上所指都只是說條目可以寫很多內容,但沒有回答「為甚麼要關注度指引不對熱帶氣旋條目生效」……--Nivekin※請留言 2017年4月6日 (四) 07:56 (UTC)
- 既然有很多內容,那麼為甚麼要刪除?--Morgan Siu(留言) 2017年4月6日 (四) 09:43 (UTC)
- 因為內容雖然很多,但是沒關注度。類似的例子是各個動漫的角色列表,雖然內容一大堆,可是關注度不足,只能堆在同一個列表。—以上有簽名的留言由R96340(對話)於 加入。 2017年4月6日 (四) 09:46 (UTC)
- 各部門的報告能不能作為證明有關注度的證據?--Morgan Siu(留言) 2017年4月7日 (五) 07:56 (UTC)
- @Morgan Siu:需要有大眾關注度。各部門的報告就好比收錄動漫、遊戲角色設定的公式書等等,僅僅是收錄並不能有效證明。—以上有簽名的留言由R96340(對話)於 加入。 2017年4月7日 (五) 08:00 (UTC)
- 那麼各非官方機構,例如香港熱帶氣旋追擊站、香港地下天文台,又或者天文台的網誌預報「尼伯特」。--Morgan Siu(留言) 2017年4月8日 (六) 12:48 (UTC)
- @Morgan Siu:香港熱帶氣旋追擊站、香港地下天文台屬於不可靠來源(屬於不可靠來源的原因,乃是因為A是愛好者網站,一般民眾不會瀏覽;B則引用了其他氣象機構的資訊,但在網誌《氣象人語》中的篇章裡,有引用其他能夠被維基百科認同為可靠來源的來源的話就可以加以引用。);天文台的網誌為可靠來源(雖然是Blog,但是具有權威性質;也請不要整個網誌引用,必須引用單篇),可以使用,但注意即便是可靠來源,也必須以引用的條目內容作為主體撰寫,例如想要在熱帶風暴電母的條目中引用天文台網誌的來源,所引用的該網誌篇章內容須圍繞著熱帶風暴電母展開。—以上有簽名的留言由R96340(對話)於 加入。 2017年4月8日 (六) 14:13 (UTC)
- 那麼各非官方機構,例如香港熱帶氣旋追擊站、香港地下天文台,又或者天文台的網誌預報「尼伯特」。--Morgan Siu(留言) 2017年4月8日 (六) 12:48 (UTC)
- @Morgan Siu:需要有大眾關注度。各部門的報告就好比收錄動漫、遊戲角色設定的公式書等等,僅僅是收錄並不能有效證明。—以上有簽名的留言由R96340(對話)於 加入。 2017年4月7日 (五) 08:00 (UTC)
- 各部門的報告能不能作為證明有關注度的證據?--Morgan Siu(留言) 2017年4月7日 (五) 07:56 (UTC)
- 因為內容雖然很多,但是沒關注度。類似的例子是各個動漫的角色列表,雖然內容一大堆,可是關注度不足,只能堆在同一個列表。—以上有簽名的留言由R96340(對話)於 加入。 2017年4月6日 (四) 09:46 (UTC)
- 既然有很多內容,那麼為甚麼要刪除?--Morgan Siu(留言) 2017年4月6日 (四) 09:43 (UTC)
- 以上所指都只是說條目可以寫很多內容,但沒有回答「為甚麼要關注度指引不對熱帶氣旋條目生效」……--Nivekin※請留言 2017年4月6日 (四) 07:56 (UTC)
- 因為熱帶氣旋條目特殊,我想即使只是颱風基礎資訊模板、颱風名稱意義、外部連結等也佔不少空間。--Morgan Siu(留言) 2017年4月6日 (四) 07:39 (UTC)
- 為甚麼要「關注度指引不對熱帶氣旋條目生效」?--Nivekin※請留言 2017年4月6日 (四) 07:32 (UTC)
熱帶氣旋強度
本主題或以下段落文字,移動自Wikipedia:互助客棧/條目探討。執行者:Jimmy-bot(留言) 2017年4月17日 (一) 08:42 (UTC)。
應否移非JMA、JTWC外氣象機構給予熱帶氣旋的強度?
- (○)保留,可作參考,JMA、JTWC評估過高或低的情況時有發生。--N-C16(留言) 2017年4月7日 (五) 08:01 (UTC)
- (=)妥協。保留但不與JMA、JTWC、影響地區機構之評級並列:既然是參考,怎麼能和主內容並列?—以上有簽名的留言由R96340(對話)於 加入。 2017年4月7日 (五) 08:03 (UTC)
缺乏關注度的熱帶氣旋條目保留與否
本主題或以下段落文字,移動自Wikipedia:互助客棧/方針。執行者:Jimmy-bot(留言) 2017年8月5日 (六) 00:42 (UTC)。
過往討論可參見《太平洋颱風季專題討論頁存檔》。
- 先看看維基百科為甚麼要求關注度:
這些主題可能是原創觀點,不能被證實。其次,這些主題可能很少有人關心,從而在條目編寫過程中沒有合作和討論。最後,沒有可靠的文獻對主題進行評價,很可能導致條目內容不中立。
- 缺乏關注度的熱帶氣旋條目沒有「影響」和「熱帶氣旋警告使用記錄」章節(因為關注度來源必須是關於災情),餘下的就只有「發展過程」章節(「參考資料」、「註冊」和「外部連結」不計算在內),「發展過程」章節完全是可以依靠各部門的報告提供來源。從2016年熱帶風暴盧碧的編輯歷史可見,缺乏關注度的熱帶氣旋條目一點都不乏編輯者。現在維基百科要求關注度的理由已消失,在下絕對有理由要求保留此類熱帶氣旋的條目。
--Morgan Siu(對話,貢獻) 2017年4月28日 (五) 11:21 (UTC)
- 不乏編者不等於不乏關注度。—以上有簽名的留言由R96340(對話)於 加入。 2017年4月28日 (五) 12:22 (UTC)
- R96340君您好,在下的重點並非是否缺乏編者,而是維基百科要求關注度的理由已消失。--Morgan Siu(對話,貢獻) 2017年4月28日 (五) 13:28 (UTC)
- help頁既不是方針亦不是指引,只供參考,因此請閱讀WP:關注度。其中明確指出「如果一個主題得到了可靠來源的有效介紹,而且這些來源獨立於主題實體,則可假定該主題或符合獨立條目的收錄標準。」,也就是說沒有可靠的第三方來源的話,便不符合收錄標準,而參與編輯的用戶的多寡、章節完整性等等則並不是關注度的判定基準。—AT 2017年4月28日 (五) 13:33 (UTC)
- 當一個熱帶氣旋條目要合併到太平洋颱風季條,必須改用較簡單的風暴模板,且連結、註釋等必須省略,導致內容大幅削減。--Morgan Siu(對話,貢獻) 2017年4月29日 (六) 01:32 (UTC)
- 所以?那不正正代表著那些幾乎都是愛好者內容嗎?--AT 2017年4月29日 (六) 16:16 (UTC)
- 當一個熱帶氣旋條目要合併到太平洋颱風季條,必須改用較簡單的風暴模板,且連結、註釋等必須省略,導致內容大幅削減。--Morgan Siu(對話,貢獻) 2017年4月29日 (六) 01:32 (UTC)
- 不乏編者不等於不乏關注度。—以上有簽名的留言由R96340(對話)於 加入。 2017年4月28日 (五) 12:22 (UTC)
- 請細心閱讀en:Talk:Tropical_Storm_Nana_(2008)#Notability中的內容,並作出回應。--Temp3600(留言) 2017年4月29日 (六) 17:00 (UTC)
關注度指引#非霎時
說明:這裏討論有關那些來源可以證明熱帶氣旋條目符合關注度指引。
關於單一事件或主題的一條短時效的突發新聞仍尚不足以證明關注度程度已達要求……
不認為熱帶氣旋是短時效和突發。--Morgan Siu(對話,貢獻) 2017年4月30日 (日) 02:58 (UTC)
- 熱帶氣旋整件事情不是,但「熱帶氣旋的生成」是一個單一事件。—以上有簽名的留言由R96340(對話)於 加入。 2017年4月30日 (日) 10:06 (UTC)
- 熱帶氣旋條目並非只說熱帶氣旋生成。--Morgan Siu(對話,貢獻) 2017年4月30日 (日) 14:55 (UTC)
要求刪除
英文版已經在數年前決議刪除短命而沒有實質影響的颱風。一些討論可見en:Talk:Tropical_Storm_Nana_(2008)#Merge.3F、en:Talk:Tropical_Storm_Erick_(2007)#Merge.3F及en:Wikipedia:Requests_for_comment/Tropical_Storm_Erick_(2007)。
英文版的編者提出了下列理由:
- 短命颱風難以有足夠的非新聞報導支撐。
- 這些颱風條目的資料都由少量天文台而來,缺乏全面的第三方報導。
- 所有資料都可以移入風季條目中。英文版為每個颱風都提供二段左右的大小。
- 沒有實質影響意味颱風在日後也難以獲得新的關注度。
- 基於論點優先於人數的原則,我要求反對合併方作出回應。否則,本討論將作為日後的共識,禁止為短命而沒有實質影響的颱風建立獨立條目。--Temp3600(留言) 2017年5月3日 (三) 05:32 (UTC)
- (:)回應本人認為雖然短命颱風難以有足夠的非新聞報導支撐,缺乏全面的第三方報導。但部份颱風沒有造成實質影響,但如果登陸或掠過可以有巨大的殺傷力,因此本人認為所有被聯合颱風警報中心或日本氣象廳升格至熱帶風暴以上的風暴認首先建立,當缺乏關注度或資料來源才把他們提刪,我認為這樣會較好,這樣會知道他們是否缺乏關注度或資料來源。
- 如果有殺傷力的熱帶低氣壓如熱帶低氣壓01W (2016年),就考慮影響範圍有多廣大,如範圍小,則不建立,如範圍大,則建立。如範圍小但有天文台把熱帶低氣壓升格至熱帶風暴以上或在某一地區有重大傷亡,先行討論,達成共識,便跟共識執行。my6B super(留言) 2017年5月3日 (三) 08:24 (UTC)
- 「發展過程」章節只依靠第一方來源,不認為第二手來源可以為發展過程提供資訊。如果把短命颱風移動至風季條目,起碼要改用較簡單的模板和要刪減導言和外部連結部分。個人認為若颱風季某颱風長度超過一段(約等於二段英文,長度可參考2016年熱帶風暴盧碧),便有足夠長度建新條目(包括熱帶低氣壓),而所有熱帶風暴都可以寫超過兩段,所以認為所有被命名的颱風都可以另建新條目。——Morgan Siu(對話|貢獻) 2017年5月4日 (四) 01:45 (UTC)
- N-C16君、Samson2005君、林天蓬君、AT君、Jarodalien君、Weather Synchronize君、Temp3600君、R96340君及Nivekin君,也請您們回應一下。——Morgan Siu(對話|貢獻) 2017年5月4日 (四) 01:58 (UTC)
- 本人認為不應把所有被聯合颱風警報中心或日本氣象廳升格至熱帶風暴以上的風暴建立條目,有些颱風沒有造成實質影響,待有影響或預計有巨大的殺傷力才建立也不遲。--N-C16(留言) 2017年5月4日 (四) 02:07 (UTC)
- 除非有「人物關注度」、「書籍關注度」等共識,否則所有其他條目只能根據通用關注度考慮存廢。--Nivekin※請留言 2017年5月4日 (四) 02:12 (UTC)
- (+)同意N-C16建議。my6B super(留言) 2017年5月4日 (四) 04:45 (UTC)
- 我想說,不要被「關注度」三個字困住。規矩只是被動的。重複一次,只要有足夠內容便應可建立主條目。——Morgan Siu(對話|貢獻) 2017年5月4日 (四) 10:18 (UTC)
- 「只要有足夠內容便應可建立主條目」這不符合維基精神。如果只按內容多少便收錄的話,維基只會跟普通論壇沒有分別,缺乏規律和統一性,主題更是雜亂無章,什麼都行。關注度是維基重要的指引,沒有合理理據的話沒有豁免的可能性。—AT 2017年5月4日 (四) 12:40 (UTC)
- (很久沒有參與這裡的討論)近年來太平洋颱風季的條目編者人數的確不斷增加,內文質素(尤其是發展過程)的確好了不少,這其實是非常好的現象。然而,我會認為事實上並非每一風暴都有需要有獨立條目保存。現時沒有隻適用於颱風條目的指引,故此如上方Nivekin君說法,條目只能根據通用關注度考慮存廢。風暴條目有沒有足夠關注度要視乎影響的多少。一般而言,假如有關風暴靠近陸地,並構成影響,通常都會有當地新聞的報導,這樣應該會有足夠可靠的來源。不是說只有氣象機構的不可靠,而是是否足夠的問題。上面提到風暴條目篇幅長短,其實並非需要考慮的因素。現時沒有方針或指引規定熱帶氣旋風季的條目每個風暴只能夠寫2段兼要去除所有註釋(在主條目加上註釋其實我覺得並不是問題),而即使在主條目無空間加上連結,那些外部連結通常都是連結到氣象機構網頁的首頁,根本可有可無。所以,我(+)同意沒有影響陸地或因任何原因導致關注度不足的條目,應當按照現行方針合併至主條目,而主條目不應為文欄位數或字數設任何限制。至於是否應該「先建立條目,確認無影響後依關注度提刪」,我個人沒有立場;然而,先建立條目,擴充,然後因為來源不足按關注度指引再提出存廢討論(可以省卻,直接合併),最終合併,這樣其實有助編輯。—HW(討論 貢獻) 2017年5月5日 (五) 02:08 (UTC)
- 那麼是否颶風吉納維芙 (2014年)也要刪除?現在的外部連結星連結到氣象機構介紹颱風的頁面。——Morgan Siu(對話|貢獻) 2017年5月5日 (五) 03:00 (UTC)
- 有足夠來源支撐我覺得沒有問題。介紹颱風的頁面可不是介紹個別颱風的頁面...—HW(討論 貢獻) 2017年5月5日 (五) 03:32 (UTC)
- [5][6][7][8][9]這些來源已足已寫好盧碧條目,那麼現在是否可以復還?——Morgan Siu(對話|貢獻) 2017年5月5日 (五) 05:40 (UTC)
- 你可以嘗試到DRV看看管理員有何看法 --HW(討論 貢獻) 2017年5月6日 (六) 05:44 (UTC)
- @Waihorace:管理員按關注度方針要求提供非例行報道的第二手來源。我倒想看看閣下意下如何。——Morgan Siu(對話|貢獻) 2017年5月6日 (六) 05:57 (UTC)
- 關注度方針的確應該依從。—HW(討論 貢獻) 2017年5月6日 (六) 06:00 (UTC)
- @Waihorace:現在正在討論是否對熱帶氣旋條目忽略所有規則,理由已經說過了。——Morgan Siu(對話|貢獻) 2017年5月6日 (六) 06:35 (UTC)
- 不同意,規則訂下來有其遵守的必要性。—HW(討論 貢獻) 2017年5月7日 (日) 02:08 (UTC)
- @Waihorace:不明白關注度方針對熱帶氣旋條目有甚麼好。——Morgan Siu(對話|貢獻) 2017年5月8日 (一) 04:21 (UTC)
- 關注度方針為甚麼要對不合格的熱帶氣旋條目有好處?--Nivekin※請留言 2017年5月12日 (五) 04:43 (UTC)
- @Waihorace:、@nivekin:既然沒好處,為什麼其遵從?——Morgan Siu(對話|貢獻) 2017年5月12日 (五) 06:08 (UTC)
- 規則對我沒有好處便不用遵從?--Nivekin※請留言 2017年5月12日 (五) 06:24 (UTC)
- @nivekin:不是對一個人,是對整個熱帶氣條目。——Morgan Siu(對話|貢獻) 2017年5月12日 (五) 06:44 (UTC)
- 「整個熱帶氣旋條目」對整個維基來說,也只是一部份。你不能要求熱帶氣條目不守關注度方針;你只可以嘗試建立類似「人物關注度」、「書籍關注度」的「熱帶氣旋關注度」附例並尋求其他編輯的共識。--Nivekin※請留言 2017年5月12日 (五) 09:18 (UTC)
- @nivekin:請大家不要再提出「方針應該遵守」等無建設性問題。應該討論的是刪除缺乏關注度的熱帶氣旋條目的好處和壞處。——Morgan Siu(對話|貢獻) 2017年5月12日 (五) 14:18 (UTC)
- 那你要談的是刪除任何缺乏關注度條目的好處和壞處,跟著便是完全廢除關注度守則?單單討論熱帶氣旋有甚麼建設性?-Nivekin※請留言 2017年5月13日 (六) 06:49 (UTC)
- @Nivekin:不打算完成廢除關注度守則:一場交通意外的確不應該擁有自己的條目,但熱帶氣旋不同:從形成到消散起馬3天,難道熱帶氣旋沒有關注度便寫不好嗎?肯定熱帶氣旋條目有人觀看,而交通意外則幾乎沒有。——Morgan Siu(對話|貢獻) 2017年5月15日 (一) 06:19 (UTC)
- 互換一下,如果沒寫關注交通事故的也認為颱風不一定有人關注,不如讓交通事故能獨立條目,颱風就算了,是否一樣道理?關注度是獨立條目的准入門檻,沒得額外,計算是分支也只是如果從特定方面收集信息,認為有足夠的關注。如果沒法獲得足夠普遍關注的,應該合併到高一級的主題條目中,例如某年的颱風個例,可以合併到當年的颱風描述中。——路過圍觀的Sakamotosan 2017年5月16日 (二) 01:54 (UTC)
- 總之不明白為何要刪除沒關注度的颱風條目。——Morgan Siu(對話|貢獻) 2017年5月16日 (二) 04:14 (UTC)
- 互換一下,如果沒寫關注交通事故的也認為颱風不一定有人關注,不如讓交通事故能獨立條目,颱風就算了,是否一樣道理?關注度是獨立條目的准入門檻,沒得額外,計算是分支也只是如果從特定方面收集信息,認為有足夠的關注。如果沒法獲得足夠普遍關注的,應該合併到高一級的主題條目中,例如某年的颱風個例,可以合併到當年的颱風描述中。——路過圍觀的Sakamotosan 2017年5月16日 (二) 01:54 (UTC)
- @Nivekin:不打算完成廢除關注度守則:一場交通意外的確不應該擁有自己的條目,但熱帶氣旋不同:從形成到消散起馬3天,難道熱帶氣旋沒有關注度便寫不好嗎?肯定熱帶氣旋條目有人觀看,而交通意外則幾乎沒有。——Morgan Siu(對話|貢獻) 2017年5月15日 (一) 06:19 (UTC)
- 那你要談的是刪除任何缺乏關注度條目的好處和壞處,跟著便是完全廢除關注度守則?單單討論熱帶氣旋有甚麼建設性?-Nivekin※請留言 2017年5月13日 (六) 06:49 (UTC)
- @nivekin:不是對一個人,是對整個熱帶氣條目。——Morgan Siu(對話|貢獻) 2017年5月12日 (五) 06:44 (UTC)
- 規則對我沒有好處便不用遵從?--Nivekin※請留言 2017年5月12日 (五) 06:24 (UTC)
- @Waihorace:、@nivekin:既然沒好處,為什麼其遵從?——Morgan Siu(對話|貢獻) 2017年5月12日 (五) 06:08 (UTC)
- 關注度方針為甚麼要對不合格的熱帶氣旋條目有好處?--Nivekin※請留言 2017年5月12日 (五) 04:43 (UTC)
┌────────────────────────────────────────────────────────────────────────────────────────────────────┘(反縮排) 你把上面的回覆看完了嗎?不斷重複自己的論點(而不嘗試去回覆他人)無助達成任何結論。—HW(討論 貢獻) 2017年5月16日 (二) 04:26 (UTC)
- 那麼閣下想我怎樣回覆你呢?——Morgan Siu(對話|貢獻) 2017年5月16日 (二) 05:44 (UTC)
- 很簡單,只要有足夠的第三方報道(可能不止一條,或者只是一筆帶過)做為可靠來源彰顯某個事物具有足夠的一段時間內的持續關注,而非單純的來自颱風監測組織的例行報告(可以作為一手的來源,但不具第三方和導致普遍的關注),就可以為某一個颱風實例建立獨立的條目,否則建議合併到其上一級主題條目作為一個事物列表的一項。——路過圍觀的Sakamotosan 2017年5月18日 (四) 02:01 (UTC)
- (+)同意withHWmy6B super(留言) 2017年5月16日 (二) 12:42 (UTC)
- (:)回應:若一個熱帶氣旋建條目無人關注,合併到風季條目也不見得會有較多人關注。所以我才會要求所有命名熱帶氣旋都建條目。建條目的好處有:一、可以列出幾乎所有氣象部門的評級。二、可以擁有自己的導言部分。三、可以有連結和註解。我認為對於缺乏關注度的條目只是為刪而刪,並無助於提升條目質量。——Morgan Siu(對話|貢獻) 2017年5月18日 (四) 03:54 (UTC)
- 因果關係反了,因為某個颱風實例受到了足夠的關注而可以獨立條目。對於沒受到足夠關注,按道理實際是不作記錄,但可以歸入到上一級主題條目,因為相對之下,上一級可能會有所關注,而這個不受關注的實例只能作為上一級的一個點綴,也不會令該實例一定能受到關注。——路過圍觀的Sakamotosan 2017年5月18日 (四) 04:31 (UTC)
- 關注度是反映其受到關注,而不是令其受到關注。——路過圍觀的Sakamotosan 2017年5月18日 (四) 04:32 (UTC)
- 例如這樣一個舉例,某個颱風生成後,匆匆而過,沒對社會造成影響,甚至不會有社會的報道,只有監測組織的記錄,這樣就不符合關注度,就沒有獨立條目;但是如果對社會造成影響,就有可能產生社會報道,甚至是學術上深入的研究,不只是監測組織的一條記錄,這樣就是滿足關注度的要求,可以成為獨立條目,否則那只是眾多颱風實例中默默無名的一例。——路過圍觀的Sakamotosan 2017年5月18日 (四) 04:41 (UTC)
- (:)回應:若風暴條目缺乏關注度,合併到風季條目就更少人關注了。假設現時關注度指引尚未設立,估計閣下不會想到要刪除熱帶氣旋條目。由於熱帶氣旋擁有一定面積的環流,持續時間又達1-31天之久,僅以熱帶氣旋有沒有對陸地造成影響來判斷該熱帶氣旋有沒有關注度並不恰當。颱風生成宣告應該可以作為該熱帶氣旋擁有關注度的證據,此外除了大眾外,還有氣象愛好者和氣象學家關注熱帶氣旋。——Morgan Siu(對話|貢獻) 2017年5月18日 (四) 14:10 (UTC)
- (+)同意@N-C16:君的建議及@Temp3600:君所轉述英文維基的做法。每年約有20~30個熱帶氣旋數目,維持本來就不易,而有些風暴並未造成實質的影響,如2013年的皮瓦,他雖然是2011年以來第一個跨洋的熱帶氣旋,但實質的研究價值並不如金娜薇,研究的相關報告也相對的極少,甚至沒有足夠的非新聞報導支撐,這樣獨立創條目是非常難以進行維護。 Karta0800900 留言 2017年5月19日 (五) 09:12 (UTC)
- (~)補充:如同@Cwek:君所述,尤娜拉僅有單純的來自中太平洋颶風中心、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及日本氣象廳的例行報告,並沒有其他的第三方報導用以佐證,甚至西太平洋的氣象機構僅有中央氣象局、韓國氣象局有進行相關的定位以及研究資料,但這僅屬於封閉資料,並不適合作為維基百科的參考來源,面對這種缺乏來源的颱風條目該如何維持條目品質與關注度,仍有需@Morgan Siu:君思考一下。 Karta0800900 留言 2017年5月19日 (五) 09:12 (UTC)
- @Morgan Siu:聯合颱風警報中心能提供大量信息,只有聯合颱風警報中心提供的報告即可。閣下可嘗試把雷伊的第一手來源刪除看看。——Morgan Siu(對話|貢獻) 2017年5月19日 (五) 10:22 (UTC)
- 為啥ping自己?一手不能作為關注度的可靠來源,其實就是黃婆賣瓜。關注度旨在攔截一些可能較少得到普遍關注的事物作為獨立條目,關注度只是反映事物的關注,而不是令事物得到關注,那樣做另一種說法,叫做「廣告」。——路過圍觀的Sakamotosan 2017年5月19日 (五) 11:44 (UTC)
- 已修正ping。目前有兩個問題:
- 為啥ping自己?一手不能作為關注度的可靠來源,其實就是黃婆賣瓜。關注度旨在攔截一些可能較少得到普遍關注的事物作為獨立條目,關注度只是反映事物的關注,而不是令事物得到關注,那樣做另一種說法,叫做「廣告」。——路過圍觀的Sakamotosan 2017年5月19日 (五) 11:44 (UTC)
- 關注度
- 條目質量
重複一次我的回應:
- 現在判斷關注度的方式對熱帶氣旋來說並不公道。不明白颱風生成宣告為甚麼不能代表普遍關注。也少總會有氣象學家及氣象愛好者關注。颱風始終是一件大形事件。馬鞍是颱風,盧碧也是,難道關注度相差那麼遠?
- 用一手來源。——Morgan Siu(對話|貢獻) 2017年5月19日 (五) 14:07 (UTC)
- 關注度是相對公平的,因為要求的是普遍關注,如果只是部分關注的話,ACG愛好者可以說我某個作品的某個角色某個事物收到我們關注要獨立條目,公交線路愛好者可以說某條線路對於他們地區很重要要獨立條目,公路設施又是這樣,難道這不就成了和颱風理所當然一樣?但實際呢?關注度要求就是第三方普遍關注,否則輕則合併,重則刪除。相當公平,而且關注度是可以遠期變動,現在缺乏關注的話,不代表以後不被關注,所以現在的可行是先合併到上一個主題,如果單例普遍關注提高的話,就有獨立條目的可能。——路過圍觀的Sakamotosan 2017年5月22日 (一) 00:36 (UTC)
- @Morgan Siu:如果每個「較大尺度」的東西都能創一個條目,怎麼不看看溫帶氣旋呢?溫帶氣旋的形成應該和熱帶氣旋一樣是大事件吧?為什麼這裡沒幾個溫帶氣旋條目?2013年8月初副熱帶高壓勢力這麼強,臺北甚至都破了二甲子的高溫觀測紀錄,請問是不是也要寫個「2013年8月副熱帶高壓勢力擴伸事件」的條目?副熱帶高壓可是行星尺度的東西,熱帶氣旋和副熱帶高壓可說是小巫見大巫。另外,請注意維基百科不是發表原創研究的所在,直接使用一手資料會有這方面的顧慮。-- 天秤P 留言 2017年5月19日 (五) 14:21 (UTC)
- 「也少總會有氣象學家及氣象愛好者關注」與「普遍關注」差之千里吧……—HW(討論 貢獻) 2017年5月19日 (五) 15:47 (UTC)
- 如果維基百科只是單方面為了氣象學家及氣象愛好者關注,我會建議把那些資訊移轉至氣象論壇,而不是收錄至維基百科。 Karta0800900 留言 2017年5月19日 (五) 23:03 (UTC)
- 「沒有實質影響意味颱風在日後也難以獲得新的關注度。」這一點實際上是不成立的。全中國那麼多氣象領域的學者,不發文章怎麼評職稱啊,要發文章怎麼辦,什麼都分析一遍,什麼都算一遍,哪怕沒影響力的天氣系統,日後也可能獲得很多二次文獻介紹。--Antigng(留言) 2017年5月20日 (六) 01:12 (UTC)
- @Tenbeens:當然不是每個「較大尺度」東西都創一個條目。溫帶氣旋比熱帶氣旋整體上較少關注度,也沒有像聯合颱風警報中心這樣詳細的發報,所以英文維基百科的慣例是溫帶氣旋有影響時才建條目。到於副熱帶高壓,如有破紀錄,可寫「2013年8月華南熱浪」。我認為熱帶氣旋被命名了代表該熱帶氣旋有建立條目的價值。——Morgan Siu(對話|貢獻) 2017年5月20日 (六) 03:23 (UTC)
- (:)回應@Morgan Siu:溫帶氣旋比熱帶氣旋整體上較少關注度,也沒有像聯合颱風警報中心這樣詳細的發報。[來源請求]據我所知,日本氣象廳、英國氣象局、法國氣象局(英語:Météo-France)、澳洲氣象局等氣象單位都會針對溫帶氣旋進行詳細的發報,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 也會針對溫帶氣旋進行相關研究,不知道您的言論是從何而得知。 Karta0800900 留言 2017年5月23日 (二) 23:04 (UTC)
- @Tenbeens:當然不是每個「較大尺度」東西都創一個條目。溫帶氣旋比熱帶氣旋整體上較少關注度,也沒有像聯合颱風警報中心這樣詳細的發報,所以英文維基百科的慣例是溫帶氣旋有影響時才建條目。到於副熱帶高壓,如有破紀錄,可寫「2013年8月華南熱浪」。我認為熱帶氣旋被命名了代表該熱帶氣旋有建立條目的價值。——Morgan Siu(對話|貢獻) 2017年5月20日 (六) 03:23 (UTC)
- 冷清了?可以考慮公告一周就實行了?——Morgan Siu(對話|貢獻) 2017年5月23日 (二) 02:44 (UTC)
- 實行什麼?全面禁止創建不符合關注度的氣象條目?—AT 2017年5月23日 (二) 11:53 (UTC)
- 未有共識之下就要公告一周就實行?所以是要實行什麼? Karta0800900 留言 2017年5月24日 (三) 00:36 (UTC)
- @Morgan Siu:公告什麼?實際大部分都認為只有普遍關注的颱風實例才能建立獨立條目,而不只是某些颱風研究部門或組織關注的颱風實例而建立獨立條目,如果後者的話,那就是颱風百科所為吧。——路過圍觀的Sakamotosan 2017年5月24日 (三) 02:37 (UTC)
- 那麼你認為67和甲殼素也會獲得普遍關注嗎?——Morgan Siu(對話|貢獻) 2017年5月24日 (三) 03:15 (UTC)
- 67可以看Wikipedia:關注度_(數字)(存在於「What's Special About This Number」和OEIS中),甲殼素從來源看有學術和普遍使用的關注。——路過圍觀的Sakamotosan 2017年5月24日 (三) 04:45 (UTC)
- 學術就必定有關注,但公眾就沒有。同樣地,低關注度熱帶氣旋也有學術關注,而公眾則沒有。——Morgan Siu(對話|貢獻) 2017年5月24日 (三) 05:30 (UTC)
- (:)回應@Morgan Siu:低關注度熱帶氣旋也有學術關注—閣下仍未回應我先前所提出2013年的皮瓦的相關看法。該風暴雖然是2011年以來第一個跨洋的熱帶氣旋,但實質的研究價值並不如金娜薇,研究的相關報告也相對的極少,甚至沒有足夠的非新聞報導支撐,這何來學術關注? Karta0800900 留言 2017年5月24日 (三) 05:36 (UTC)
- 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Morgan Siu(對話|貢獻) 2017年5月24日 (三) 05:48 (UTC)
- 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並沒有相關的研究資訊,因為該風暴的責任範圍是中太平洋颶風中心,但該權責機構從來沒有發布公開的氣旋觀測資訊,若閣下曾參閱太平洋颶風季系列條目即可知道中太平洋的氣旋資訊是極度缺乏,甚至要利用網頁備份的方式保存實時觀測資訊與事後觀測報告,只因為中太平洋颶風中心將相關研究資訊列為封閉檔案,並未對外開放。若閣下有關注近年的颱風季,會發現尤娜拉也有相似情形,而更糟糕的是日本氣象廳對於尤娜拉的觀測資訊比皮瓦更加貧乏,完全無法構成學術關注。 Karta0800900 留言 2017年5月24日 (三) 06:00 (UTC)
- 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Morgan Siu(對話|貢獻) 2017年5月24日 (三) 05:48 (UTC)
- (:)回應@Morgan Siu:低關注度熱帶氣旋也有學術關注—閣下仍未回應我先前所提出2013年的皮瓦的相關看法。該風暴雖然是2011年以來第一個跨洋的熱帶氣旋,但實質的研究價值並不如金娜薇,研究的相關報告也相對的極少,甚至沒有足夠的非新聞報導支撐,這何來學術關注? Karta0800900 留言 2017年5月24日 (三) 05:36 (UTC)
- 學術就必定有關注,但公眾就沒有。同樣地,低關注度熱帶氣旋也有學術關注,而公眾則沒有。——Morgan Siu(對話|貢獻) 2017年5月24日 (三) 05:30 (UTC)
- 67可以看Wikipedia:關注度_(數字)(存在於「What's Special About This Number」和OEIS中),甲殼素從來源看有學術和普遍使用的關注。——路過圍觀的Sakamotosan 2017年5月24日 (三) 04:45 (UTC)
- 那麼你認為67和甲殼素也會獲得普遍關注嗎?——Morgan Siu(對話|貢獻) 2017年5月24日 (三) 03:15 (UTC)
- 要關注度制度不理其他條目單單對熱帶氣旋網開一面,倒不如花點時間建立關注度 (熱帶氣旋)再尋求共識比較實際。--Nivekin※請留言 2017年5月24日 (三) 06:24 (UTC)
- 其實已經有先例,就是Wikipedia:關注度_(數字),Wikipedia:關注度 (數字)的要求是有專業數學家研究,且有業餘數學愛好者關注。業餘氣象愛好者多的是,甚至還有民間辨理的氣象機構對熱帶氣旋詳細發佈(例如香港熱帶氣旋追擊站)。而學術研究則尚未找到。@Karta0800900:是否找到吉納維芙的學術研究?可否拿來看看?——Morgan Siu(對話|貢獻) 2017年5月25日 (四) 03:13 (UTC)
- 所以如N所說,參照其他關注度,草擬WP:關注度 (熱帶氣旋)。否則只能按照通用關注度來推斷,通用關注度就是第三方可靠來源彰顯關注度,也就是沒人研究或者沒有報道凸顯其關注度的話,就沒有獨立條目,就這麼簡單。——路過圍觀的Sakamotosan 2017年5月25日 (四) 03:45 (UTC)
- 還未達成共識,草擬WP:關注度 (熱帶氣旋)來幹甚麼?應該所有颱風都有香港熱帶氣旋追擊站研究。——Morgan Siu(對話|貢獻) 2017年5月25日 (四) 05:07 (UTC)
- 按照現有通用關注度的話,不符合則不能獨立條目,如果有WP:關注度 (熱帶氣旋)的話,則可以根據颱風類事物的需求,細化對關注和相關參考的定義,換另一種說法就是「開洞」。如果不這樣做的話,按照現在關注度的做法,基本上不會為缺乏普遍關注的實例獨立條目。——路過圍觀的Sakamotosan 2017年5月25日 (四) 06:14 (UTC)
- 不是不同意建立,只是應該有共識才建立。——Morgan Siu(對話|貢獻) 2017年5月25日 (四) 07:36 (UTC)
- 先打草稿,確定如何判斷其關注度(判斷指標),而且是在通用關注度的基準下,怎樣處理可以參照通用的做法,然後在通過共識決定這樣去做。而不是現在就確定允許保留,因為基本上不會滿足通用關注度。——路過圍觀的Sakamotosan 2017年5月25日 (四) 09:31 (UTC)
- 還未達成共識,草擬WP:關注度 (熱帶氣旋)來幹甚麼?應該所有颱風都有香港熱帶氣旋追擊站研究。——Morgan Siu(對話|貢獻) 2017年5月25日 (四) 05:07 (UTC)
- 所以如N所說,參照其他關注度,草擬WP:關注度 (熱帶氣旋)。否則只能按照通用關注度來推斷,通用關注度就是第三方可靠來源彰顯關注度,也就是沒人研究或者沒有報道凸顯其關注度的話,就沒有獨立條目,就這麼簡單。——路過圍觀的Sakamotosan 2017年5月25日 (四) 03:45 (UTC)
- 其實已經有先例,就是Wikipedia:關注度_(數字),Wikipedia:關注度 (數字)的要求是有專業數學家研究,且有業餘數學愛好者關注。業餘氣象愛好者多的是,甚至還有民間辨理的氣象機構對熱帶氣旋詳細發佈(例如香港熱帶氣旋追擊站)。而學術研究則尚未找到。@Karta0800900:是否找到吉納維芙的學術研究?可否拿來看看?——Morgan Siu(對話|貢獻) 2017年5月25日 (四) 03:13 (UTC)
- 要關注度制度不理其他條目單單對熱帶氣旋網開一面,倒不如花點時間建立關注度 (熱帶氣旋)再尋求共識比較實際。--Nivekin※請留言 2017年5月24日 (三) 06:24 (UTC)
- (:)回應@Morgan Siu:閣下要的相關研究報告如下:
-- Karta0800900 留言 2017年5月25日 (四) 13:16 (UTC)
- 日本氣象廳:[18](JMA屬西太RSMC,有繼承CPHC的評級)
- 交通部中央氣象局:[19](CWB同時發表皮瓦與尤娜拉的報告)
- 大韓民國氣象廳:[20](KMA同時發表皮瓦與尤娜拉的報告)
- 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21](NOAA僅針對皮瓦發表報告,並未發表尤娜拉的相關報告)
- 香港天文台:[22](HKO並不承認尤娜拉具有熱帶風暴之風速,僅評估為熱帶性低氣壓)
- 聯合颱風警報中心:[23](JTWC僅針對皮瓦與03C發表報告,並不承認CPHC給予尤娜拉的評級,亦未發表尤娜拉的相關報告)
-- Karta0800900 留言 2017年5月25日 (四) 14:07 (UTC)
- 「熱帶氣旋的關注度指引是針對熱帶氣旋條目的收錄準則。
對於熱帶氣旋條目,收錄準則是:有氣象愛好者關注,而所有熱帶氣旋都會受到氣象愛好者關注,故所有熱帶氣旋都應該建獨立條目。」這樣好不好?——Morgan Siu(對話|貢獻) 2017年5月25日 (四) 11:08 (UTC)
- 這個標準,將氣象換上其他事物,也可以全部套用。也就是說,這樣的論理是不能成立。如果要定標準,個人建議須符合以下其中一項:
- 對人類造成影響
- 有學術文獻以其為題材
要知道數字關注度也不是容許所有數字均可以建立條目,氣象條目也是同理。—AT 2017年5月25日 (四) 11:19 (UTC)
- (:)回應 如果提出關注度 (熱帶氣旋)就是「所有熱帶氣旋都應該建獨立條目」,只怕一千年都不會獲得共識。想像一下:「對於動漫角色條目,收錄準則是:有動漫愛好者關注,而所有動漫角色都會受到動漫愛好者關注,故所有動漫角色都應該建獨立條目。」-Nivekin※請留言 2017年5月25日 (四) 11:48 (UTC)
- 那麼Wikipedia:關注度_(數字)要刪除嗎?Wikipedia:關注度_(數字)當然不會容許所有數字建條目,因為數字有無限個呀。——Morgan Siu(對話|貢獻) 2017年5月25日 (四) 12:42 (UTC)
- 數字關注度有明確的收錄標準啊...您提出的標準則顯得太過籠統。—AT 2017年5月25日 (四) 13:05 (UTC)
- (:)回應 如果提出關注度 (熱帶氣旋)就是「所有熱帶氣旋都應該建獨立條目」,只怕一千年都不會獲得共識。想像一下:「對於動漫角色條目,收錄準則是:有動漫愛好者關注,而所有動漫角色都會受到動漫愛好者關注,故所有動漫角色都應該建獨立條目。」-Nivekin※請留言 2017年5月25日 (四) 11:48 (UTC)
- (+)同意:建立WP:關注度 (熱帶氣旋)請問有任何意見?如果有任何意見,請你將意見寫喺本客棧,謝謝!我將會在稍後時間創立本頁面.my6B super(留言) 2017年5月25日 (四) 13:04 (UTC)
- 我幫你們想好主要內容了
- 造成中重度傷害。
- 其有特別之處,且被寫入研究論文。
- 擁有長期的存活時間或經過、路徑有特別或能與其他作比對者。
以上自行取用修改,至少我(-)反對收錄全部的項目。-Zest 2017年5月25日 (四) 14:02 (UTC)
- made it already.my6B super(留言) 2017年5月26日 (五) 05:15 (UTC)
- (?)疑問:如果擁有長期的存活時間或經過和擁有短期的存活時間或經過都缺乏關注度,為何前者可建條目而後者不可。——Morgan Siu(對話|貢獻) 2017年5月27日 (六) 05:10 (UTC)
- 長期存活的話,有更大機率對人類社會造成影響,而留下普遍的關注,而非單獨的專家關注。當然短期存活的話,如果能引起足夠的影響(例如瞬間吹沉幾艘爸爸航母),或者有可能能建立獨立條目。可能不等於必須,甚至如果沒人緊盯的話,有個低影響的颱風實例被分割出來做成獨立條目也不出奇。——路過圍觀的Sakamotosan 2017年5月27日 (六) 06:14 (UTC)
- 我的疑問是兩者都無造成影響。——Morgan Siu(對話|貢獻) 2017年5月27日 (六) 10:02 (UTC)
- 長期存活的話,有更大機率對人類社會造成影響,而留下普遍的關注,而非單獨的專家關注。當然短期存活的話,如果能引起足夠的影響(例如瞬間吹沉幾艘爸爸航母),或者有可能能建立獨立條目。可能不等於必須,甚至如果沒人緊盯的話,有個低影響的颱風實例被分割出來做成獨立條目也不出奇。——路過圍觀的Sakamotosan 2017年5月27日 (六) 06:14 (UTC)
- 我原本的沒有斷句的。擁有長期的存活時間或經過、路徑有特別或能與其他熱帶氣旋實例作比對。至少要有學術研究其偽造成傷亡卻有特別值得研究的地方--Zest 2017年5月27日 (六) 10:10 (UTC)
- 根據現時的關注度指引,「 「來源」需滿足關注度要求[1],必須是第二手來源(二次文獻),因為它們能為主題是否受關注提供最為客觀的證據。可靠來源的數量與種類應依賴於描述的深入程度以及來源的品質。一般而言,多方來源會更受歡迎[2]。」(留意註解部分)可以拿政府機構的報告作為擁有關注度指引的證據。——Morgan Siu(對話|貢獻) 2017年5月28日 (日) 02:27 (UTC)
參考資料
- 個人認為是否可以建立一個更廣泛的關注度指引,比如氣象關注度?似乎氣旋、降水等氣象狀況似乎都比較類似--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7年5月31日 (三) 02:05 (UTC)
其實就是有些人歧視熱帶氣旋條目
簡單來說,就是有些人不喜歡這些條目,因此會嚴格解讀關注度。要是這些條目是這些人喜歡的,就會視而不見。大家可以比較一下這些人是如何對待小行星條目、User:P-bot所創的極低關注度條目[24]與熱帶氣旋條目。—Baycrest (作客) 2017年5月30日 (二) 15:39 (UTC)
- 裡面的代語換轉一下適用於任何對象。如果你喜歡的話,可以學SM那樣,對小行星動手唄,看了一下,部分小行星實際應該被整合到列表中(上一級關聯主題)。——路過圍觀的Sakamotosan 2017年5月31日 (三) 01:12 (UTC)
- SM也推了不少ACG事物和公路設施的,ACG有不少還是關注度之前就存在的,首先這一部分也留存下來,處理不及,也有部分也合併或者刪掉掉了;公路設施就因為經常提刪最後被當擾亂處理了,而且關注度應該先考慮合併而不是提刪也說過很多次了。——路過圍觀的Sakamotosan 2017年5月31日 (三) 01:23 (UTC)
- 小行星和物種是被發現就會永久存在,熱帶氣旋是生成,小行星不敢確定但物種肯定會被研究,熱帶氣旋具時效性,小的熱帶氣旋(沒造成傷亡、短存活期)除了生成到結束,有多少學者會回頭去研究(尤其是越久之前生成的氣旋),如果有肯定有資料,亦能符合關注度。--Zest 2017年5月31日 (三) 01:37 (UTC)
- 可能關注度指引需要修訂了。有多少個條目可以被第二次來源有效介紹?學術研究屬於第三手來源。舉個例吧:大家都熟悉的月球有可能被第二次來源有效介紹麼?另外物種可以絕種,即使持續時間肯定比熱帶氣旋長。——Morgan Siu(對話|貢獻) 2017年5月31日 (三) 02:24 (UTC)
- 把Wikipedia:可靠來源看一次。——路過圍觀的Sakamotosan 2017年6月1日 (四) 00:38 (UTC)
- @cwek:看完了。請說重點。——Morgan Siu(對話|貢獻) 2017年6月1日 (四) 01:12 (UTC)
- 如果指事物研究的話,一手就是原始的數據記錄,二手就是在數據記錄上做的學術研究或者報道等,三手就是在學術研究和報道再做總結,例如我們。重點就是,你理解錯了。——路過圍觀的Sakamotosan 2017年6月1日 (四) 01:25 (UTC)
- @cwek:關注度指引明確寫明「包括但不限於報紙、書籍和電子書籍、雜誌、電視和電台的文獻性節目、政府機構的報告、科學刊物等。在缺乏多方來源的情況下,必須能夠驗證這一點:單一來源所反映的中立觀點足可信賴,並且能為一篇全面的條目提供足夠詳細的信息。」與二手來源自相矛盾。此外學術研究到底是二手還是三手?既然原始的數據記錄(例如各部門的警報)是一手,熱帶氣旋年報就不是原始了。僅收錄大部分人關注的東西就無法達到百科全書。這樣化學元素等條目都要刪除了。——Morgan Siu(對話|貢獻) 2017年6月1日 (四) 01:44 (UTC)
- (:)回應在下認為Morgan Siu的說法十分有理。看到氣象條目持續增加,若將之解讀為一種讓人有壓力的擴張,其實是失敗主義的顯現。事實上,氣象條目持續增加,提醒著所有Wikipedian應積極擴充其他領域的條目。=) --It's gonna be awesome!✎Talk♬ 2017年6月1日 (四) 02:05 (UTC)
- 這種大量低質量建設在以前早就試過了,但是都會被關注度處理掉一部分。這並不是說明可以擴充,而是實際上很多事物或題材並不一定值得足夠單獨收納。除非不打算要關注度這個收錄門檻。當然,如果不打算要的話,估計作品類的世界觀設定等也能大大提升條目數量(笑),或者歪成颱風百科、硬幣百科、巴士鐵路線路大全吧。——路過圍觀的Sakamotosan 2017年6月1日 (四) 02:31 (UTC)
- 我覺得就是關注度更著重於「第三方」,也就是非直接關聯的來源印證,不過這個對於事件來說這個判斷條件會很好用,但對於一些很常識性的事物就不太好判斷,或者必須是有報道的或者相對廣泛研究,所以像颱風等,沒有傷害就沒有新聞,沒有新聞就是沒有普遍關注。對於一些化學元素,實際上其長期的發現存在,可能已經足夠常識而認為足夠普遍關注,可能一些高原子量的新元素會陷入這個問題。如果覺得有必要單獨條目的話,或者只能用IAR說明,說明足夠常識?——路過圍觀的Sakamotosan 2017年6月1日 (四) 01:58 (UTC)
- (:)回應在下認為Morgan Siu的說法十分有理。看到氣象條目持續增加,若將之解讀為一種讓人有壓力的擴張,其實是失敗主義的顯現。事實上,氣象條目持續增加,提醒著所有Wikipedian應積極擴充其他領域的條目。=) --It's gonna be awesome!✎Talk♬ 2017年6月1日 (四) 02:05 (UTC)
- @cwek:關注度指引明確寫明「包括但不限於報紙、書籍和電子書籍、雜誌、電視和電台的文獻性節目、政府機構的報告、科學刊物等。在缺乏多方來源的情況下,必須能夠驗證這一點:單一來源所反映的中立觀點足可信賴,並且能為一篇全面的條目提供足夠詳細的信息。」與二手來源自相矛盾。此外學術研究到底是二手還是三手?既然原始的數據記錄(例如各部門的警報)是一手,熱帶氣旋年報就不是原始了。僅收錄大部分人關注的東西就無法達到百科全書。這樣化學元素等條目都要刪除了。——Morgan Siu(對話|貢獻) 2017年6月1日 (四) 01:44 (UTC)
- 如果指事物研究的話,一手就是原始的數據記錄,二手就是在數據記錄上做的學術研究或者報道等,三手就是在學術研究和報道再做總結,例如我們。重點就是,你理解錯了。——路過圍觀的Sakamotosan 2017年6月1日 (四) 01:25 (UTC)
- @cwek:看完了。請說重點。——Morgan Siu(對話|貢獻) 2017年6月1日 (四) 01:12 (UTC)
- 把Wikipedia:可靠來源看一次。——路過圍觀的Sakamotosan 2017年6月1日 (四) 00:38 (UTC)
- 可能關注度指引需要修訂了。有多少個條目可以被第二次來源有效介紹?學術研究屬於第三手來源。舉個例吧:大家都熟悉的月球有可能被第二次來源有效介紹麼?另外物種可以絕種,即使持續時間肯定比熱帶氣旋長。——Morgan Siu(對話|貢獻) 2017年5月31日 (三) 02:24 (UTC)
- 小行星和物種是被發現就會永久存在,熱帶氣旋是生成,小行星不敢確定但物種肯定會被研究,熱帶氣旋具時效性,小的熱帶氣旋(沒造成傷亡、短存活期)除了生成到結束,有多少學者會回頭去研究(尤其是越久之前生成的氣旋),如果有肯定有資料,亦能符合關注度。--Zest 2017年5月31日 (三) 01:37 (UTC)
┌────────────────────────────────────────────────────────────────────────────────────────────────────┘我認為熱帶氣屬於「很常識性的事物」,故用二手來源不太好判斷,應IAR。——Morgan Siu(對話|貢獻) 2017年6月1日 (四) 02:08 (UTC)
- 我覺得如果颱風沒有產生足夠的影響,使其呈現是屬於普遍關注的,還是避免建立獨立條目,或者可以以有命名編號的也算是滿足針對颱風的關注度要求,因為從命名編號來看,可能認為有多個觀測組織共同意識到該颱風實例並且給予關注(注意的是,不是我們的關注,而是來自觀測組織的,所以2016年盧碧的例子,除非說明是來自觀測組織的關注),可以認為有足夠關注。所以在細化的關注度上,可以這樣劃定。或者可以去修飾一下颱風關注度,然後嘗試將其指引化來促成准入門檻。——路過圍觀的Sakamotosan 2017年6月1日 (四) 02:28 (UTC)
- @N-C16:,因為2016年盧碧的例子是你處理的,你覺得颱風需要什麼情況才能算是滿足關注度或者可以收錄為獨立條目,或者是否需要彰顯其普遍關注的條件?——路過圍觀的Sakamotosan 2017年6月1日 (四) 02:46 (UTC)
- @cwek:2016年盧碧的報道有[25][26][27][28],只是管理員認為是颱風生成宣告,未接受。此外,Facebook應可代表香港熱帶氣旋追擊站的立場。[29]。——Morgan Siu(對話|貢獻) 2017年6月1日 (四) 03:02 (UTC)
- @Morgan Siu:,略微看過相關報道,應該不算是生成宣告,有一定的報道,應該滿足關注度要求,可以考慮去提存廢覆核。不過存在一些問題,與颱風無直接相關的釋義太多,那是相關術語列表或條目連結應該做的,濫用註腳(註腳主要用於簡短提醒與通常理解有差異或者需要注意的內容,而不是用來做詳細的解釋),另外可以考慮查看對日本和俄羅斯一帶的影響,不要局限於港台。——路過圍觀的Sakamotosan 2017年6月2日 (五) 01:08 (UTC)
- @cwek:現在判斷一樣東西是否可以建條目的門檻好像變成了生存時間?——Morgan Siu(對話|貢獻) 2017年6月2日 (五) 02:27 (UTC)
- @Morgan Siu:,從通用關注度來看,可能是但不絕對。如果從細化關注度來看,並且能夠指引化,你可以定義這個條件是通過的。——路過圍觀的Sakamotosan 2017年6月2日 (五) 03:12 (UTC)
- @cwek:使用生存時間判斷一樣東西是否值得收錄已經完全違背了關注度指引所初衷。生存時間短的東西一樣可以上優特。——Morgan Siu(對話|貢獻) 2017年6月3日 (六) 00:45 (UTC)
- 沒正相關關係,關注度注重的是事物的現實普遍影響,颱風只要滿足這個,總之就是搞點大新聞就能滿足,即使可能其生存時間很短(或者有個颱風存活了幾個小時,但搞沉了幾艘美爹航母,這絕對能成大新聞了(笑))。生存時間長只是意味著能搞大新聞的機率會高些。——路過圍觀的Sakamotosan 2017年6月3日 (六) 00:51 (UTC)
- @cwek:使用生存時間判斷一樣東西是否值得收錄已經完全違背了關注度指引所初衷。生存時間短的東西一樣可以上優特。——Morgan Siu(對話|貢獻) 2017年6月3日 (六) 00:45 (UTC)
- @Morgan Siu:,從通用關注度來看,可能是但不絕對。如果從細化關注度來看,並且能夠指引化,你可以定義這個條件是通過的。——路過圍觀的Sakamotosan 2017年6月2日 (五) 03:12 (UTC)
- @cwek:現在判斷一樣東西是否可以建條目的門檻好像變成了生存時間?——Morgan Siu(對話|貢獻) 2017年6月2日 (五) 02:27 (UTC)
- @Morgan Siu:,略微看過相關報道,應該不算是生成宣告,有一定的報道,應該滿足關注度要求,可以考慮去提存廢覆核。不過存在一些問題,與颱風無直接相關的釋義太多,那是相關術語列表或條目連結應該做的,濫用註腳(註腳主要用於簡短提醒與通常理解有差異或者需要注意的內容,而不是用來做詳細的解釋),另外可以考慮查看對日本和俄羅斯一帶的影響,不要局限於港台。——路過圍觀的Sakamotosan 2017年6月2日 (五) 01:08 (UTC)
┌────────────────────────────────────────────────────────────────────────────────────────────────────┘@cwek:既然閣下這樣說,那麼又回到了這個問題——「化學元素應該全部刪除?」照閣下的說法,一個生存了30天的超強颱風若沒有對陸地造成任何影響又是否應該刪除?——Morgan Siu(對話|貢獻) 2017年6月3日 (六) 04:21 (UTC)
- Fe沒影響嗎?113沒大新聞嗎?總之就是幾乎你能想到大部分化學元素都有一定程度的普遍影響,所以都能得到收錄或者默許收錄。但如果「一個生存了30天的超強颱風」沒有搞起任何大事件或者成為一個詳細的研究案例登錄到學術論文或報告中,對不住,從指引來看,不能獨立收錄,只能作為一個上級主題的一項來記錄。就像2016年盧碧那樣才堅持了4天,只有部分對地區不會造成影響的新聞,沒有發生大新聞,能單獨收錄已經要感謝新聞媒體的關照了。別轉這種牛角尖了,還不如多花心思去指定相關的關注度細項,如何體現颶風能獨立收錄的條件,不過如果提全部收錄的話,絕對貽笑大方然後被人直接反對指引化。這裡不是颶風百科,或者颶風百科會允許為每個颱風實例建立獨立條目;這裡不是香港鐵路大全,香港鐵路大全或者會允許為每輛車型、線路建立獨立條目;這裡是中文維基百科,這裡就有一個通用關注度,就是著重有現實普遍影響,符合的不一定立即收錄,只是可能性會更高;不符合的話,可能建立時沒人留意到,但被人留意到就最好做好解釋這方面的合理性。——路過圍觀的Sakamotosan 2017年6月3日 (六) 05:27 (UTC)
- 解釋的夠多了,慢慢去磨關注度細化的允許條件吧。或者喜歡抬槓的話,去小行星那裡抓鬮唄,部分關注度的收穫應該很不錯。觀點明確,不再回應。——路過圍觀的Sakamotosan 2017年6月3日 (六) 05:30 (UTC)
- 建議使颱風生成宣告也能證明颱風有關注度。——Morgan Siu(對話|貢獻) 2017年6月3日 (六) 09:08 (UTC)
或許Morgan Siu舉的元素例子不太好,我試幫他另外舉例。大家隨便查看分類:有機化合物小作品及分類:植物小作品內的條目,相信大部份都沒有達到Sakamotosan所指需有一定程度普遍影響、詳細研究案例。其實這裡在刪除派的把持下,早就把中文維基百科弄成令人惡心的植物百科、化學百科、生物百科、小行星百科等小眾百科,偏偏就不讓受到更多關注的颱風、地方、新聞、演員、電視節目、ACG等條目收錄。Sakamotosan及一些人的標準更為可笑,氣旋竟然要造成影響才可收錄,那麼很多海上氣旋即使規模再大也不能達標,他們的標準換句話說可能就是化合物要對人體有實質影響、生物要咬過人、小行星要有機會撞上地球才可收錄。既然關注度一直被這些刪除派如此演繹來歧視條目,我請真正有心寫百科的人不要理會及遵從關注度指引。—Baycrest (作客) 2017年6月3日 (六) 15:12 (UTC)
- (+)同意Baycrest君所言。——Morgan Siu(對話|貢獻) 2017年6月4日 (日) 06:42 (UTC)
- 請解釋如何不理會關注度,如果不理會關注度的話,遲早會被線路,站點,公路設施,ACG世界觀等所占據的。而且指引的遵守程度並不是如此嚴格,只是「請最好遵守」,但允許討論特例,而且關注度的處理方法還包括向上一個主題條目合併,例如Baycrest舉的小行星,的確有部分en的做法就是歸入一個列表中。如果你不滿意被區別對待的話,大可向小行星等一些可能不滿足關注度的開刀,我認為應該收穫可觀的。而且本來人手不足和規範不能嚴格遵守,總會有些漏網之魚,不能因為那些有問題的存在而為這些有問題的合理化,當然可能有隻眼開隻眼閉或者無法顧及的情況。——路過圍觀的Sakamotosan 2017年6月4日 (日) 09:36 (UTC)
- 恰恰相反,分類:有機化合物小作品及分類:植物小作品內的條目,絕大部分都有詳細的研究案例--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7年6月5日 (一) 02:15 (UTC)
- 若真的嚴格執行關注度,超過90%的條目都會因沒有找到第二手來源而刪除(包括火星、筆等)。近期熱帶氣旋條目的質量大幅提升,風暴條目本已無法支持這麼大量內容,加上有些氣象愛好者經常看著有沒有颱風形成。其實我覺得線路,站點,公路設施,ACG世界觀等若有足夠內容建條目沒問題。另外不知你為何說Fe有影響?——Morgan Siu(對話|貢獻) 2017年6月6日 (二) 04:01 (UTC)
- 如果嚴格執行關注度的話,你所舉的依然有滿足要求的來源。反之,並不是所有的颱風實例都能單獨收錄條目,只有部分滿足要求並且能在條目彰顯出來才有可能,所以與其固執於條文字眼,好不如如何去改善收錄認定,或者完善來源,而不是滿目地認為全部收錄,或者挑字眼刺。——路過圍觀的Sakamotosan 2017年6月6日 (二) 05:13 (UTC)
- 總之按照通用關注度的話,不滿足條件可能會被部分巡查略過,但被真就的話,沒有明顯滿足通用關注度的彰顯,肯定會被提關注度,然後合併或刪除。——路過圍觀的Sakamotosan 2017年6月6日 (二) 05:26 (UTC)
- 請為筆、火星等給出關注度來源,否則可能被刪除。研究等三手來源又是否可以證明其關注度?如是,可以每個熱帶氣旋都建條目的百度百科來證其關注度。資料其實多得很,不建條目太浪費了。——Morgan Siu(對話|貢獻) 2017年6月6日 (二) 10:57 (UTC)
- 好啊,請開始你的表演。而且關注度不是不允許所有不許建,而是不允許一些不滿足條件的,滿足的自然沒問題,想捉雞腳也不易。這和浪不浪費無關,把颱風換成巴士線路、ACG世界觀等也是一樣道理。——路過圍觀的Sakamotosan 2017年6月6日 (二) 11:06 (UTC)
- 筆、火星不滿足條件就要刪除?——Morgan Siu(對話|貢獻) 2017年6月6日 (二) 11:19 (UTC)
- 火星、筆的學術研究多到數不清啊...反而百度百科不能證明關注度,資料多不等於要建條目,這一點已經提過很多次。—AT 2017年6月6日 (二) 11:33 (UTC)
- 這傢伙鑽牛角尖太厲害了,只能讓他自己去不斷試錯才知道怎樣寫才能不容易出問題。——路過圍觀的Sakamotosan 2017年6月6日 (二) 11:35 (UTC)
- 筆、火星不滿足條件就要刪除?——Morgan Siu(對話|貢獻) 2017年6月6日 (二) 11:19 (UTC)
- 好啊,請開始你的表演。而且關注度不是不允許所有不許建,而是不允許一些不滿足條件的,滿足的自然沒問題,想捉雞腳也不易。這和浪不浪費無關,把颱風換成巴士線路、ACG世界觀等也是一樣道理。——路過圍觀的Sakamotosan 2017年6月6日 (二) 11:06 (UTC)
- 請為筆、火星等給出關注度來源,否則可能被刪除。研究等三手來源又是否可以證明其關注度?如是,可以每個熱帶氣旋都建條目的百度百科來證其關注度。資料其實多得很,不建條目太浪費了。——Morgan Siu(對話|貢獻) 2017年6月6日 (二) 10:57 (UTC)
從Sakamotosan「本來人手不足和規範不能嚴格遵守,總會有些漏網之魚上面」和筆的例子已經看到這些刪除派如何歧視條目。筆的確沒有符合關注度來源,甚至連一個來源都沒有。分類:有機化合物小作品及分類:植物小作品裡面絕大部分都是不達標的垃圾條目,書生及其他人就視而不見了。他們不把官方氣象機構的報告視為符合關注度來源,也是在歧視官方氣象機構來源。—Baycrest (作客) 2017年6月6日 (二) 15:48 (UTC)
- 筆的外語維基有17個來源。中文的有機化合物已經夠少了,舉個例子肽類中文只有14個,英文有237個。另外隔下諾認為哪些條目是不達標的垃圾條目或不符合關注度請逕行提刪程序,熱帶氣旋也是經提刪程序,認為提刪程序不公,請提出共識取得方針修改。--Zest 2017年6月6日 (二) 17:09 (UTC)
- 認同說法,大可以將認為有問題的都拉去存廢或者關注度溜溜,讓社群見識一下你認為的垃圾。——路過圍觀的Sakamotosan 2017年6月7日 (三) 01:31 (UTC)
- 最好配上一句「你們在座的分類:有機化合物小作品及分類:植物小作品都是垃圾,只有我颱風才配留在中文
維基 百科」,嘲諷效果Max。對不?——路過圍觀的Sakamotosan 2017年6月7日 (三) 01:37 (UTC)
- 因為觀測組織的報告已經是一手信息,除非是第三方的信息,最簡單就是社會新聞報道,如果要拿2016盧碧做例子的話,至少現在提供的參考顯示應該滿足關注度,大可以拿去提覆核。——路過圍觀的Sakamotosan 2017年6月7日 (三) 01:31 (UTC)
- 外語筆和火星條目不是一手就是三手來源。——Morgan Siu(對話|貢獻) 2017年6月7日 (三) 06:26 (UTC)
- 所以還是理解WP:可靠來源中一手、二手、三手的含義,另外關注度中「第三方」的含義。——路過圍觀的Sakamotosan 2017年6月7日 (三) 06:39 (UTC)
- 關注度那裡說第三方了?關注度要求二手來源。——Morgan Siu(對話|貢獻) 2017年6月7日 (三) 07:02 (UTC)
- 抱歉,對「獨立於主題實體」的慣常理解,所以至少有二手來源(例如:新聞報道)則可。——路過圍觀的Sakamotosan 2017年6月7日 (三) 07:29 (UTC)
- 既是需要修訂關注度指引?——Morgan Siu(對話|貢獻) 2017年6月7日 (三) 07:43 (UTC)
- 如果你是指針對颱風的關注度的話,已經起了底稿,可以和颱風社群去討論如何細化。——路過圍觀的Sakamotosan 2017年6月7日 (三) 08:27 (UTC)
- 我是説令第三手來源也能證明某東西符合關注度。另外想問如果颱風實時報吿是一手來源,熱帶氣旋年報及最佳路徑是否第二手來源?——Morgan Siu(對話|貢獻) 2017年6月7日 (三) 09:29 (UTC)
- 不太清楚,只能從一些推斷來看,算是。——路過圍觀的Sakamotosan 2017年6月16日 (五) 09:32 (UTC)
- 我是説令第三手來源也能證明某東西符合關注度。另外想問如果颱風實時報吿是一手來源,熱帶氣旋年報及最佳路徑是否第二手來源?——Morgan Siu(對話|貢獻) 2017年6月7日 (三) 09:29 (UTC)
- 如果你是指針對颱風的關注度的話,已經起了底稿,可以和颱風社群去討論如何細化。——路過圍觀的Sakamotosan 2017年6月7日 (三) 08:27 (UTC)
- 既是需要修訂關注度指引?——Morgan Siu(對話|貢獻) 2017年6月7日 (三) 07:43 (UTC)
- 抱歉,對「獨立於主題實體」的慣常理解,所以至少有二手來源(例如:新聞報道)則可。——路過圍觀的Sakamotosan 2017年6月7日 (三) 07:29 (UTC)
- 關注度那裡說第三方了?關注度要求二手來源。——Morgan Siu(對話|貢獻) 2017年6月7日 (三) 07:02 (UTC)
- 所以還是理解WP:可靠來源中一手、二手、三手的含義,另外關注度中「第三方」的含義。——路過圍觀的Sakamotosan 2017年6月7日 (三) 06:39 (UTC)
從一個來源都沒有的筆這條目已經看到這些人如何歧視條目,好像筆這些寫得再差的條目(2009年有人掛過cleanup模板[30],只是後來被移除)他們都處處維護,而被歧視的條目即使寫得再好都會被諸多挑剔及提刪。又以上面肽類條目的英文版Category:Peptides內條目為例,也只有約大半條目算是符合關注度標準,仍然有些條目明顯不過關。有人說觀測組織報告是一手信息,好吧,那麼請不要再引用NASA報告作為來源,應該以引用NASA報告的可靠機構作為替代來源,希望不要再看到厚此薄彼的情況。Morgan Siu,關注度要求第三方來源,有些人更苛刻地要求所有來源都必須是第三方,按他們的演繹,不僅熱帶氣旋年報不是第三方來源,連NASA報告、權威學者報告都不是,反而與一門專業不相關、甚至錯漏百出的大眾媒體是第三方來源,如果所有條目一視同仁沒有歧視,就會出現外行管內行、垃圾條目可留優質條目被刪的弔詭情況,不過若一些人歧視個別題材條目,那就除了前述情況,更會有他們喜歡條目可留、不喜歡條目被刪的情況,「允許討論特例」的特例應該是指他們喜歡條目了。所以我一直都呼籲真正有心寫百科的人不要理會及遵從關注度指引。—Baycrest (作客) 2017年6月7日 (三) 23:11 (UTC)
- 如果編寫的內容看上去有可能有關注度的,例如有一些新聞或看上去像學術研究報告,非單純的一手資料報告的話,這樣就容易通過關注度,至少行文上說得出會能新聞或學術研究,或者會考慮pass。彰顯條目的關注度應該是主編者的責任而不是靠其他旁觀的督促。另外一些生活常見的事物,作為一個概念尤其普遍存在,而且這類條目都是百科創建時已經存在的,可以認為默許其應該是普遍關注的。但對於颱風而已,颱風的概念作為一個概念尤其普遍存在,可能並不會要求十分嚴格的關注度彰顯,但是對於新出現的每一個颱風實例,顯示作為一個事物並不是常識,所以避免認為原創研究或者一些十分低現實關注度,才要求有關注度的要求。建議還是仔細琢磨關注度的相關內容,包括一些論述,還有en的說法,其實都說得應該足夠明確。「所以我一直都呼籲真正有心寫百科的人不要理會及遵從關注度指引」,yup,那歡迎來到世界線路大全、萌娘百科、公路設施大全。(手動斜眼)——路過圍觀的Sakamotosan 2017年6月8日 (四) 00:49 (UTC)
- 總之,請颱風社群自行根據編輯經驗,完善WP:關注度 (熱帶氣旋)的收錄細則,不要想「全部無條件收錄」的傻話。——路過圍觀的Sakamotosan 2017年6月8日 (四) 00:52 (UTC)
- 因為我主力不在颱風,所以不清楚專業學術資料情況,所以如果對颱風的關注度判斷,一種就是新聞報道,也是最容易識別出來;其次是就非一手的研究資料,對於一手,我認為可能是當時實時的觀測數據報告;而關注度要求至少是二手的,所以我推測熱帶氣旋年報、NASA報告、權威學者報告可能滿足要求,所以只要能表示出來,以彰顯的話,我的處理是算通過的,這是第一個問題;其次,是條目描述的可供查證,這部分就所有一手、二手的可靠資料都可以隨便用。通用關注度主要就是篩選掉一些不知名、不被大眾所熟悉的或者極少數研究的事物,也有一些與WP:NOT相關,所以如果事物避免這樣的判斷,至少來源上要不符合那些條件,這樣有可能能獨立收錄處理。對於揪著一些誤判行為或者可能看上去不足的個例,反而是無謂的做法。——路過圍觀的Sakamotosan 2017年6月8日 (四) 01:13 (UTC)
- 如果有空的話,去存廢討論看看關注度提刪的,尤其有出現巴士線路的話,這部分我也是這樣判斷,如果有新聞關注的,或者有一些學術研究的(這種沒見過),則關注度認為應該滿足,之後用於描述的直接使用官方資料(一手)或其他則算是可供查證的部分。只有一些官方的文件仍算不上關注度通過,這不過是黃婆賣瓜而已。——路過圍觀的Sakamotosan 2017年6月8日 (四) 01:22 (UTC)
- 我加了一條橫線。因為我想對橫線之下的討論說一點話。我覺得這部分討論對關注度的理解有誤。一個條目有沒有關注度,和條目里有沒有列出參考文獻完全無關。條目中沒有任何參考文獻,並不能說明這個條目沒有關注度,它僅僅是沒有列出來源而已。關注度是要去從站外來證實的,沒有參考文獻在條目中,但是能在站外找到可以證實其關注度的來源,那麼這個條目主題就有關注度。--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7年6月9日 (五) 02:58 (UTC)
抱歉這麼晚才加入討論,也對「關注度」條件認識不深。小弟反而傾向從質素入手,有些熱帶低氣壓、熱帶風暴條目,既影響不大,也很難有足夠內容寫出詳盡的條目,就無謂勉強保留。2016年5月南海熱帶低氣壓影響華南時,即使香港天文台發出了三號熱帶氣旋警告信號,小弟也不傾向開新條目,就是覺得很難寫得好;誰知最後在廣東西部的影響這麼大,引發泥石流死了很多人。之前也有維基人問我,2011年熱帶低氣壓蠍虎條目是否值得保留,這個不錯是命名了,但由於它極短命,不足一日就死掉了,加上位處遠洋,實在沒甚麼值得寫。的確,有影響的風暴是較易寫,即使發展過程不太長,也有「影響」章節幫忙撐起全文;但遠洋風暴就真的只能依賴發展過程了,如果不夠強,或者路徑不夠獨特,就別浪費時間了。強行寫了出來,不但自己不滿意,而且可能會被丟進垃圾桶,不是有點白費心機嗎?——W. Synchro(背棄了理想,誰人都可以) 2017年6月11日 (日) 09:03 (UTC)
- (:)回應:我認為條目質數與熱帶氣旋的強度無關。即使好像熱帶風暴梅花 (2017年)的條目發展過程也寫得不錯呀。——Morgan Siu(對話|貢獻) 2017年6月11日 (日) 09:54 (UTC)
- 「但遠洋風暴就真的只能依賴發展過程了,如果不夠強,或者路徑不夠獨特,就別浪費時間了。強行寫了出來,不但自己不滿意,而且可能會被丟進垃圾桶,不是有點白費心機嗎?」關注度不就是避免這種低質量低關注度的具體事物條目的收錄發生?如果只是作為一個平平無奇的實例,為什麼不作為一個事項收錄入一個列表或者一個上一級主題條目中。——路過圍觀的Sakamotosan 2017年6月12日 (一) 01:32 (UTC)
- (:)回應:雖然熱帶風暴梅花 (2017年)寫得不錯,但寫得再好仍然抵抗不了關注度,除非提議修改Wikipedia:太平洋颱風季專題/編輯指南/詳情#風暴條目、Wikipedia:太平洋颱風季專題/編輯指南/常規#建立條目的時機、Wikipedia:關注度_(熱帶氣旋)通過,否則最終寫得再好還是會被合併。中文維基百科助理編輯天蓬大元帥※開心過夏天 2017年6月20日 (二) 03:01 (UTC)
我在2009年6月已經說過,關注度低的條目仍然可以是可供查證的高質量條目,關注度高的條目也可以是低質量條目,我們不應抹煞低關注度條目的生存空間。維基百科作為網上百科全書並號稱海納百川,只要寫出對讀者有幫助的有價值及可供查證內容,即使關注度低也應收錄。維基百科應當做到知識及資訊並重。Sakamotosan「不要想全部無條件收錄的傻話」、「對於揪著一些誤判行為或者可能看上去不足的個例,反而是無謂的做法。」等話則實實在在地歧視條目,對於他們喜歡的條目即使再垃圾也處處維護,他們不喜歡的條目就會請有關編者去其他XX百科。
書生的回應與Sakamotosan同出一轍,沒有甚麼好補充。只是想說既然我曾於投票中指書生是中文維基最大的破壞者,我當然熟知有沒有關注度跟有沒有列出參考文獻的分別。
W. Synchro正好說出我從加入開始就一直提倡應以條目質素、可供查證及擴展潛力來評定一個條目應否刪除。關注度跟條目質素沒有直接關係,關注度高的條目也可以是低質量條目,所以不應以關注度作為條目應否刪除的唯一標準。上面有些人就是把關注度拿作唯一標準,又歧視條目,多年來趕走大量有心貢獻的編者,令維基百科無法依賴協作累積知識及資料,讀者也查不到所需資料,如此行徑比一些單一破壞者的破壞來得更加巨大。—Baycrest (作客) 2017年6月11日 (日) 16:09 (UTC)
- 為了讀者可查閱性而濫收,那才是對維基百科最大的破壞,本來一些像颱風實例、具體線路、ACG具體設定這些條目內容,要麼簡略地作為其上一級主題條目的一部分,要麼應該是其他關注這些事項的百科網站去擔當,如果維基百科為了所謂的「讀者可查閱性」的濫收,搶其他網站的飯碗的話,條目數吧啦吧啦地上去,但是一堆各種一次來源甚至只是小眾交流的來源,可能質量連ja區都不如吧。shizhao的情況說的是一堆基礎事物條目,甚至是一堆你常見到不認為會察覺的事物,即使沒有任何參考或者參考需要補足,例如舉例的筆,但是對於每一個颱風實例而言,是在並不是所有人覺得足夠關注或者像筆一樣常見。颱風就算沒與一個參考,也不會因此被認為沒有關注度,但是一個具體的颱風實例,對於大部分人來說就是可能是一個「擼作」出來的「事物」,所以需要參考來說明它是存在的,而且我們已經注意到它了。當然對於一些以颱風為主題百科而已,任何一個颱風實例都是其所關注的對象而收錄,但是會收錄其他並非其關注的內容,未必吧。——路過圍觀的Sakamotosan 2017年6月12日 (一) 01:22 (UTC)
- 就算對於我的巡查操作而言,如果一個看上去不像是極為常見的事物,例如某個颱風實例、某個線路、某個人物,我覺得最快的方法就是看一下有沒有合適的參考,如果不是,我只能打個問號。——路過圍觀的Sakamotosan 2017年6月12日 (一) 01:24 (UTC)
- (:)回應Cwek君:抱歉這幾天只顧著看颱風,晚了回覆。閣下一直都沒有解釋為何氣象愛好者或香港熱帶氣旋追擊站這樣的關注不能證明關注度。與鐵路愛好者不同的是好像沒有鐵路愛好者網站。——Morgan Siu(對話|貢獻) 2017年6月16日 (五) 09:09 (UTC)
- 鐵路估計你沒聽說過香港鐵路大典?——路過圍觀的Sakamotosan 2017年6月16日 (五) 11:31 (UTC)
- (:)回應Cwek君:故香港的鐵路都有條目。——Morgan Siu(對話|貢獻) 2017年6月17日 (六) 10:24 (UTC)
- 還有一個叫香港巴士大典,但並不是所有香港巴士都能有條目(當然也可以說有漏網之魚),即使香港鐵路,最近才把輕鐵收費區合併回其主題條目。——路過圍觀的Sakamotosan 2017年6月18日 (日) 11:45 (UTC)
- (:)回應Cwek君:故香港的鐵路都有條目。——Morgan Siu(對話|貢獻) 2017年6月17日 (六) 10:24 (UTC)
- 鐵路估計你沒聽說過香港鐵路大典?——路過圍觀的Sakamotosan 2017年6月16日 (五) 11:31 (UTC)
- (:)回應Cwek君:抱歉這幾天只顧著看颱風,晚了回覆。閣下一直都沒有解釋為何氣象愛好者或香港熱帶氣旋追擊站這樣的關注不能證明關注度。與鐵路愛好者不同的是好像沒有鐵路愛好者網站。——Morgan Siu(對話|貢獻) 2017年6月16日 (五) 09:09 (UTC)
寫維基不是為了讀者可查閱,那麼我也不知道大家寫維基的目的是甚麼了。你所說的「關注這些事項的百科網站」本來也是因為那些編者被(中文、英文、其他語言)維基百科上的刪除派趕走,才被迫另行成立專題維基。除非維基百科跟其他網站結盟或合作,否則收不收錄一個條目不應考慮搶其他網站飯碗的問題。一個氣旋是否具有所謂的關注度,只需要有官方機構給予的編號就足夠。@Shwangtianyuan、MNXANL、Dicky0615、Erquanmen、金牌雄鷹、@Fayhoo、ATR50請來看看關注度和刪除派人士有多荒謬。—Baycrest (作客) 2017年6月16日 (五) 14:23 (UTC)
- 這不就定義了一個關注度的標準?存在能公認會受到關注的編號的實例。——路過圍觀的Sakamotosan 2017年6月18日 (日) 11:47 (UTC)
- 如果大家同意只需要有官方機構給予的編號就可讓一個氣旋條目達到所謂的關注度,此討論即可結束。—Baycrest (作客) 2017年6月18日 (日) 16:16 (UTC)
- 將其寫入到WP:關注度 (熱帶氣旋),並且完成指引化的話,也就是按章做事的活而已。——路過圍觀的Sakamotosan 2017年6月19日 (一) 00:46 (UTC)
- 如果大家同意只需要有官方機構給予的編號就可讓一個氣旋條目達到所謂的關注度,此討論即可結束。—Baycrest (作客) 2017年6月18日 (日) 16:16 (UTC)
- 這不就定義了一個關注度的標準?存在能公認會受到關注的編號的實例。——路過圍觀的Sakamotosan 2017年6月18日 (日) 11:47 (UTC)
- (+)支持(○)保留所有被日本氣象廳命名的熱帶氣旋,因為中華民國高速公路的交流道幾乎都有自己的條目;如果達成共識,請修改Wikipedia:太平洋颱風季專題/編輯指南/詳情#風暴條目、Wikipedia:太平洋颱風季專題/編輯指南/常規#建立條目的時機、Wikipedia:關注度_(熱帶氣旋);至於未被日本氣象廳命名的熱帶氣旋命名、或其他地方的熱帶氣旋,應造成上亡或特殊意義才得建立。中文維基百科助理編輯天蓬大元帥※臨時想不出.... 2017年6月17日 (六) 14:02 (UTC)
- 綜觀多月討論,熱帶氣旋似乎並非氣象愛好者所關注;以熱帶風暴馬鞍 (2016年)為例,即使其沒有影響陸地,且風暴級別不高,但其瀏覽量仍然不差,可見有讀者群眾。(&)建議可以考慮保留大多數經命名的熱帶氣旋;惟小量未能查找到足夠來源或內容支撐的條目,應予以合併。(老實說,我對於颱風海高斯_(2015年)此類不具傷亡但沒有影響陸地的強烈風暴是否應予以合併有一點疑慮)—HW(討論 貢獻) 2017年6月18日 (日) 03:19 (UTC)
- 假設一個作品的虛構角色能被繞過關注度的留意,在沒有足夠的彰顯其關注度的情況,因為作品近期播放而瀏覽度也相當高,那這樣能比說明有關注度?不一定,實際上以瀏覽量做關注度提刪保留的原因有人試過,但並不足以。——路過圍觀的Sakamotosan 2017年6月18日 (日) 11:53 (UTC)
- WP:NTEMP: 「關注度不是一時的:條目的主題一旦在可靠來源中有效介紹,便能滿足通用關注度指引之要求,不需要新聞來源對其持續報道。」看似找到足夠可靠來源支撐的條目,不需要持續地被關注,也算達標?—HW(討論 貢獻) 2017年6月18日 (日) 15:56 (UTC)
- 看來你沒看明白我說什麼,我觀察一個情況,就是一些日本電視動畫會隨播放當日每周有周期起伏,如果假設建立到相應的角色作為獨立條目,但是沒有任何獨立的彰顯其關注度的參考,「完美」地躲過各種巡查,也能像其作品條目那樣有一定的瀏覽量。然後被發現提刪,以瀏覽量作為保留依據,這樣做法靠譜嗎?——路過圍觀的Sakamotosan 2017年6月19日 (一) 01:25 (UTC)
- 個人認為可以。——Morgan Siu(對話|貢獻) 2017年6月19日 (一) 05:03 (UTC)
- 條目瀏覽量高正好說明讀者十分需要查閱該條目,我們應優先建立及寫好這些瀏覽量高條目,而不是刪除它們,有些人就是本末倒置。—Baycrest (作客) 2017年6月20日 (二) 14:47 (UTC)
- 如上,我覺得瀏覽量可以視為參考,但條目最終能否獨立創建,仍需有基本的參考資料支撐。倘若沒有或不足,合併到上級條目並建立重定向也無礙讀者查閱。就算是年度條目,也沒有為條目字數設定上限的。當然,有合適可靠來源支撐的,就應該拆出來。—HW(討論 貢獻) 2017年6月21日 (三) 02:00 (UTC)
- 2016馬鞍存在可能關注度的問題,兩個參考都是解釋馬鞍名稱的來源,對於這個颱風實例缺少相應的參考去彰顯,對於普通人來說,沒辦法認為足夠關注度吧。——路過圍觀的Sakamotosan 2017年6月21日 (三) 03:13 (UTC)
- 看來你沒看明白我說什麼,我觀察一個情況,就是一些日本電視動畫會隨播放當日每周有周期起伏,如果假設建立到相應的角色作為獨立條目,但是沒有任何獨立的彰顯其關注度的參考,「完美」地躲過各種巡查,也能像其作品條目那樣有一定的瀏覽量。然後被發現提刪,以瀏覽量作為保留依據,這樣做法靠譜嗎?——路過圍觀的Sakamotosan 2017年6月19日 (一) 01:25 (UTC)
- WP:NTEMP: 「關注度不是一時的:條目的主題一旦在可靠來源中有效介紹,便能滿足通用關注度指引之要求,不需要新聞來源對其持續報道。」看似找到足夠可靠來源支撐的條目,不需要持續地被關注,也算達標?—HW(討論 貢獻) 2017年6月18日 (日) 15:56 (UTC)
- 假設一個作品的虛構角色能被繞過關注度的留意,在沒有足夠的彰顯其關注度的情況,因為作品近期播放而瀏覽度也相當高,那這樣能比說明有關注度?不一定,實際上以瀏覽量做關注度提刪保留的原因有人試過,但並不足以。——路過圍觀的Sakamotosan 2017年6月18日 (日) 11:53 (UTC)
- 海高斯強度頗高,又破了紀錄,應保留。——Morgan Siu(對話|貢獻) 2017年6月18日 (日) 06:16 (UTC)
- 瀏覽量與關注度沒有必然的關係。要知道關注度並不是單純字面上的「關注」,以瀏覽量來引證,完全不符合關注度的精神。凡請相關用戶再讀一遍關注度到底為何物,如果已理解關注度為何物,但仍然提出這種主張的話,請另開一段尋求修改關注度。—AT 2017年6月20日 (二) 13:11 (UTC)
- 上面有些人說不應以瀏覽量引證關注度,也不應以足夠內容作為收錄標準,又有一些人對內容充足的高質條目大幅破壞。他們千方萬計阻止不喜歡的條目和內容,令讀者在維基查不到所需資料,與讀者為敵。我再次呼籲真正有心寫百科的人不要理會及遵從關注度指引。另請再次閱讀meta的開放性決議。—Baycrest (作客) 2017年6月20日 (二) 14:47 (UTC)
- 請區分內容充足與瑣碎資料的區別,請區分百科全書與資料庫的區別,請區分知識與數據的區別--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7年6月20日 (二) 15:15 (UTC)
- 瑣碎資料︰小行星列表/216701-216800,資料庫︰馬來亞噪鶥,數據︰小行星1154。在數據就是知識的年代,如果還有人仍認為數據不重要,那就不單與讀者爲敵,更會是維基百科被淘汰的罪魁禍首。—Baycrest (作客) 2017年6月21日 (三) 06:40 (UTC)
- 開放性決議是白紙來的?——路過圍觀的Sakamotosan 2017年6月21日 (三) 01:08 (UTC)
- 應是strategy:May 2011 Update/zh-hant?—HW(討論 貢獻) 2017年6月21日 (三) 02:00 (UTC)
- 但並不代表包羅萬有?實際上關注度只是第一條門檻,防止一些低關注度的事物收錄,對於颱風而言,就好像一些短暫出現、或者一些沒有被主要觀察機構進行編號的實例,就不適宜獨立條目。而且對於一些已經常見的事物,其關注度是沉默存在的,所以即使沒有可靠來源彰顯也不影響其關注度的判斷,但對於一些新出現的事物,並不是所有人都會知道其存在,所以才需要一些可靠來源,例如報道,一些非一手的研究報告,可能例如一些較長周期的累總報告等,來彰顯其關注度。而且這方面的編者也存在視角狹隘問題,其實應該嘗試跳出作為颱風的關注者而已,作為一個普通人,來說某些颱風實例是得到關注嗎?基本上沒吹到自己的地區,實例沒有通過報道來獲得,根本不會留意到吧。如果跳出這個方面都能察覺到其關注的話,或者其關注度應該是可以滿足的。之後才是考慮行文質量的問題。——路過圍觀的Sakamotosan 2017年6月21日 (三) 02:45 (UTC)
- 明白你的意思。作為普通人,你來評論一下小行星列表/216701-216800、馬來亞噪鶥、小行星1154和其他一系列條目吧。WP:關注度不應作為第一條門檻,第一條門檻應該是可供查證,請不要搞錯。WP:關注度如果用作區分對維基百科有害的廣告、明顯錯誤條目等等我可以支持,要是用作刪除對維基百科有益的條目,讀者需要的資料,我絕對會抵制WP:關注度。—Baycrest (作客) 2017年6月21日 (三) 06:40 (UTC)
- 垃圾在那,不代表垃圾的存在是合理的。WP:BOLD。——路過圍觀的Sakamotosan 2017年6月21日 (三) 07:08 (UTC)
- 而且對於列表,一直是關注度的處理難點,現在我認為對列表的關注度是取決於列表主題本身或列表的所屬主體的關注度,只要兩個其中一個滿足都是可以允許的,而且小行星列表系列來源於小行星列表,而小行星列表又源於小行星,小行星依賴存在默許的關注度,同時如果由小行星去保存所有小行星實例的話,顯然太大,所以才有了需要分割出獨立列表頁。如果某年的颱風實例足夠多,一個頁面保存會有各種困難的話,討論之後也可以考慮建立獨立列表頁面。——路過圍觀的Sakamotosan 2017年6月21日 (三) 07:23 (UTC)
- 如何忽略所有規則、解釋所有規則、
- 明白你的意思。作為普通人,你來評論一下小行星列表/216701-216800、馬來亞噪鶥、小行星1154和其他一系列條目吧。WP:關注度不應作為第一條門檻,第一條門檻應該是可供查證,請不要搞錯。WP:關注度如果用作區分對維基百科有害的廣告、明顯錯誤條目等等我可以支持,要是用作刪除對維基百科有益的條目,讀者需要的資料,我絕對會抵制WP:關注度。—Baycrest (作客) 2017年6月21日 (三) 06:40 (UTC)
- 但並不代表包羅萬有?實際上關注度只是第一條門檻,防止一些低關注度的事物收錄,對於颱風而言,就好像一些短暫出現、或者一些沒有被主要觀察機構進行編號的實例,就不適宜獨立條目。而且對於一些已經常見的事物,其關注度是沉默存在的,所以即使沒有可靠來源彰顯也不影響其關注度的判斷,但對於一些新出現的事物,並不是所有人都會知道其存在,所以才需要一些可靠來源,例如報道,一些非一手的研究報告,可能例如一些較長周期的累總報告等,來彰顯其關注度。而且這方面的編者也存在視角狹隘問題,其實應該嘗試跳出作為颱風的關注者而已,作為一個普通人,來說某些颱風實例是得到關注嗎?基本上沒吹到自己的地區,實例沒有通過報道來獲得,根本不會留意到吧。如果跳出這個方面都能察覺到其關注的話,或者其關注度應該是可以滿足的。之後才是考慮行文質量的問題。——路過圍觀的Sakamotosan 2017年6月21日 (三) 02:45 (UTC)
- 應是strategy:May 2011 Update/zh-hant?—HW(討論 貢獻) 2017年6月21日 (三) 02:00 (UTC)
- 請區分內容充足與瑣碎資料的區別,請區分百科全書與資料庫的區別,請區分知識與數據的區別--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7年6月20日 (二) 15:15 (UTC)
“ | 「忽略所有規則」並不意味著所有行為都有正當性。它並不是百搭牌或是免死金牌。忽略規則者在面對質疑時,必須合理解釋自己的行為如何改進了維基百科。事實上所有人在任何時候都應該能夠做到這點。在爭議情況下,什麼算是改進應當由共識決定。 | ” |
- 我上面已清楚解釋了,不再補充。—Baycrest (作客) 2017年6月22日 (四) 15:44 (UTC)
- 請區分維基百科關注度和口語或字典中所謂「關注度」的區別。另請WP:AGF,沒有人「千方百計」,也沒有人「與讀者爲敵」。--Zetifree (Talk) 2017年6月21日 (三) 03:05 (UTC)
- 正因為有很高瀏覧量高,證明讀者需要此條目,故可以為了讀者的可查閱性而忽略關注度指引。——Morgan Siu(對話|貢獻) 2017年6月21日 (三) 06:32 (UTC)
- WP:BIG,那瀏覽量大的動漫人物、通告演員等呢?--Nivekin※請留言 2017年6月21日 (三) 06:45 (UTC)
- 「請區分維基百科關注度和口語或字典中所謂「關注度」的區別。」不要顧左右而言他。--Zetifree (Talk) 2017年6月21日 (三) 15:56 (UTC)
- 正因為有很高瀏覧量高,證明讀者需要此條目,故可以為了讀者的可查閱性而忽略關注度指引。——Morgan Siu(對話|貢獻) 2017年6月21日 (三) 06:32 (UTC)
本來我準備把大家都同意的「只需要有官方機構給予的編號就可讓一個氣旋條目達到關注度」寫入Wikipedia:關注度 (熱帶氣旋),以便繼續討論出共識,可是被書生回退[31]。看來無法達成共識的罪人就是書生了。@Shwangtianyuan、MNXANL、Dicky0615、Erquanmen、金牌雄鷹、@Fayhoo、ATR50、泉州柒巴士、Li Chao、HR1377—Baycrest (作客) 2017年6月22日 (四) 15:44 (UTC)
- 書生濫權是維基百科「老常態」了,回退閣下算是他手下留情了,我最近是被他:連回退/帶保護/甚至還加刪除修訂版本(隱藏)。。。幸好有其他行政員修復了他的破壞和濫權操作。不過,書生濫權多年,社群真的就因為7次罷免不成,所以是否就放棄對書生肆無忌憚的濫權行為進行追責?黑暗雄鷹·給我留言·請關注管理人員和資深用戶的人身攻擊行為 2017年6月22日 (四) 15:50 (UTC)
- 我從來都不信任書生,在以前的投票我也指出過書生是中文維基最大的破壞者,以後若有罷免投票我將繼續支持,這樣中文維基才能真正發展起來。—Baycrest (作客) 2017年6月22日 (四) 15:57 (UTC)
- 完全看不出有「只需要有官方機構給予的編號就可讓一個氣旋條目達到關注度」這樣的共識。這跟一開始M君的主張何謂無任何分別,甚至是擴大了,與關注度的原意背道而馳,縱觀反對用戶眾多,不可能得出這樣的結論。—AT 2017年6月22日 (四) 17:02 (UTC)
- 參見User:林天蓬附近,如果編號實例代表了已經有研究組織的關注的話,我認為可以考慮。不過說法過於籠統,單純「官方機構」並不足夠,尤其本關注度並沒有著眼於西太平洋的颱風,所以需要說明不同地區的颱風命名機構。——路過圍觀的Sakamotosan 2017年6月23日 (五) 01:02 (UTC)
- 而且現在更多在討論熱帶氣旋關注度的細則包含,打一份草稿,之後還要通過指引化才能完全適用,現在列出的條件,也有可能不滿足。——路過圍觀的Sakamotosan 2017年6月23日 (五) 01:07 (UTC)
- 接受Sakamotosan修改後的草稿[32]。官方機構應該是指政府營運的氣象預測機構,考慮到氣旋條目可以指各地的氣旋,也會包括溫帶氣旋,我才沒有詳細說明官方機構的意思。—Baycrest (作客) 2017年6月23日 (五) 16:33 (UTC)
誰能給我哪怕一絲一毫的證據來證明您們制訂的標準如何滿足WP:GNG?如果所有有編號的熱帶氣旋都有文獻,那麼當然所有熱帶氣旋都可以收,如果不是如此,那麼這個標準就有問題。問題在於,您們要出示證據,證明符合所列的標準的主題一定有足夠的文獻使之符合內容方針聯。我沒看到任何來源方面的證據,只看到您們討論該有什麼標準不該有什麼標準,這是沒有意義的。舉個例子,WP:NGEO是我搞的,就第一條,法定的行政區劃,我很自信這條標準沒問題,那是因為至少在中國大陸,法定行政區劃都會有方志詳細介紹,而不存在來源方面的問題。--Antigng(留言) 2017年6月23日 (五) 04:06 (UTC)
- WP:GNG是WP:關注度指引的一個章節,現在要為氣旋條目另行制定關注度要求,自當無需理會WP:關注度,否則又何需另行制定關注度要求?WP:NGEO在我看來也是用來限制建立更多優質條目,我建議真正有心寫百科的人同樣不要理會及遵從。就你說的法定的行政區劃,我已看到有漏洞,「法定行政區劃都會有方志詳細介紹」是你想當然罷了。—Baycrest (作客) 2017年6月23日 (五) 16:33 (UTC)
- 任何關注度指引都不能凌駕於通用指引,因為不符合通用關注度指引的條目,就一定不能同時符合WP:NPOV、WP:V、WP:NOR和WP:NOT四大內容方針,沒有例外。但是,維基百科是不能夠收錄連符合內容方針的潛力都沒有的條目。「另行制定關注度要求,自當無需理會WP:關注度」是錯誤的。關注度不等於「大眾關注度」,它只等於符合內容方針的潛在可能性。內容方針只有一個標準,關注度指引解釋並執行內容方針,自當如是。
- 「在中國大陸,法定行政區劃都會有方志詳細介紹」現在我就來證明一下:首先,越是發達的地區,方志資料就越是完備,所以我們僅需考察最不發達的地區即可。我們就來看看西藏的各個縣級行政區劃是否有縣誌,我這裡隨機地挑10個(實際上可以更多,如果您不嫌長的話):墨竹工卡縣:《墨竹工卡縣誌》;謝通門縣:《謝通門縣誌》;扎囊縣:《扎囊縣誌(撰寫中)》;林周縣:《林周縣誌》;邊壩縣:《邊壩縣誌(撰寫中)》;措勤縣:《地方志(撰寫中)》;申扎縣:《申扎縣誌》;工布江達縣:《工布江達縣誌》;類烏齊縣:《類烏齊縣誌》。可見所有這些縣都有或將有縣誌,而地方志的體例則決定了它必須介紹下一級的行政區劃。對縣而言,下面是鄉、鎮,這也是最小的法定行政區劃了。故而西藏至少有90%的鄉鎮級行政區劃有方志介紹。由此觀之,在中國大陸絕大多數的法定行政區劃都會有方志介紹。--Antigng(留言) 2017年6月23日 (五) 17:27 (UTC)
- 對方作出如此惡意推定,閣下無論如何講道理,大概也是不會被接受的了。--Zetifree (Talk) 2017年6月23日 (五) 22:19 (UTC)
- 氣旋條目只要有官方編號,都有你所說的「符合內容方針的潛在可能性」,只是有些人歧視和排擠條目。我不是說不發達地區不會有方志詳細介紹,我是說中國版圖之大,縣市之多,改動是常常發生,只是行政區域剛改動後,是不可能立即會有方志詳細介紹,即使有新聞報道也往往只屬「例行報道」,所以在這段真空期,這些新的行政區域是沒有關注度的。
- 不知道Zetifree是基於善意推定還是惡意推定來推定我的是惡意呢?—Baycrest (作客) 2017年6月28日 (三) 17:16 (UTC)
- 對方作出如此惡意推定,閣下無論如何講道理,大概也是不會被接受的了。--Zetifree (Talk) 2017年6月23日 (五) 22:19 (UTC)
- (○)保留。熱帶氣旋條目全都有關注度的,至少熱帶氣旋愛好者會來看看。Wetit🐷 0 2017年6月25日 (日) 02:50 (UTC)
- 「至少熱帶氣旋愛好者會來看看。」,哦對的,那就可以無限創建各種公路設施、ACG世界觀、線路車站等,因為各種愛好者都回來看?這個理由有點螃蟹吧。——路過圍觀的Sakamotosan 2017年6月25日 (日) 10:09 (UTC)
- 如無共識,不如結案了事。--Temp3600(留言) 2017年6月25日 (日) 11:43 (UTC)
- 單純結案只會將爭議伸延到日後的存廢討論。—HW(討論 貢獻) 2017年6月27日 (二) 06:32 (UTC)
- (○)保留。 都那麼辛苦寫了。怎能因為嗜好不同就要刪。=) --It's gonna be awesome!✎Talk♬ 2017年6月27日 (二) 06:51 (UTC)
- 哦是的,那些各種公路設施、ACG世界觀、線路車站等何嘗不是?這不關乎嗜好,這是一個收錄的門檻,只要滿足門檻就沒問題,而且得到足夠的報道或者專門研究的實例自然能滿足門檻,對於不滿足的也可以在當年風季的條目集中體現。——路過圍觀的Sakamotosan 2017年6月27日 (二) 07:01 (UTC)
- 但現在看來較多人支持提升門檻。——Morgan Siu(對話|貢獻) 2017年6月28日 (三) 03:19 (UTC)
- 門檻一直在那,只是氣旋也一直沒按照門檻來寫,然後沒人理就好,有人留意到就一堆問題罷了。而且門檻也不算太高,善後又不是難做。——路過圍觀的Sakamotosan 2017年6月28日 (三) 02:39 (UTC)
- 這和較多人支持提升門檻沒關係。較多人支持提升門檻是事實。——Morgan Siu(對話|貢獻) 2017年6月28日 (三) 03:19 (UTC)
- 如果你不介意復讀的,我在重複一次,「門檻一直在那,只是氣旋也一直沒按照門檻來寫,然後沒人理就好,有人留意到就一堆問題罷了。」——路過圍觀的Sakamotosan 2017年6月28日 (三) 03:57 (UTC)
- 其實我一直都沒搞清晰這樣刪熱帶氣旋條目是為了甚麼,如果只是為了一個概念,恐怕一千年也不會達成共識,最好直接少數服從多數。——Morgan Siu(對話|貢獻) 2017年6月28日 (三) 04:02 (UTC)
- 指引是請求執行,就算做不到,建了沒人理一樣沒問題,但有人理的話,自然會被揪,被揪的話應該嘗試去改善。如果揪的有問題,可以按照方針等去反駁;如果覺得規則不合理,可以討論,但是之前的還是按已定的規矩來做。——路過圍觀的Sakamotosan 2017年6月28日 (三) 04:54 (UTC)
- 你這是問非所答呀。請明確地告訴我刪熱帶氣旋條目是為了甚麼。——Morgan Siu(對話|貢獻) 2017年6月28日 (三) 05:29 (UTC)
- 那你來回答,為什麼一定要為每個颱風建立獨立條目?而不是根據其能被普遍關注程度(從普通民眾或大部分科研機構而言)能選擇編寫?或者為什麼雷姆 (角色)能有獨立條目而拉姆不能?——路過圍觀的Sakamotosan 2017年6月28日 (三) 06:33 (UTC)
- (!)意見:@cwek、Morgan Siu、It's gonna be awesome:這邊我要補充一下,當時建立這個頁面的緣由跟建該頁時的一年之前建的另外一個頁面吉胖貓以及更早之前建的苦力帕是相同理由「找一部作品,建立該作品擁有最高人氣的角色」(對我而言是這樣子沒錯),再者,參考Wikipedia:收錄準則(Wikipedia:雙周提示/2009年11月28日),以及前次動員令標準找尋第二手可靠來源,以及經詢問發現許多人在了解《Re:ゼロから始める異世界生活》之前都先認識或有聽過這個角色(抱歉,這裡我引用並更改了某人的言詞「許多人在了解《Minecraft》都優先認識了苦力帕這個角色」)、以及含有該角色名稱的相關用語2016年在網路上流行等。
- 雷姆建完後是有考慮要再建立其他角色,比如拉姆或愛蜜莉雅,但參考Wikipedia:收錄準則(Wikipedia:雙周提示/2009年11月28日),以及前次動員令標準找尋第二手可靠來源,始終湊不齊足夠的第二手可靠來源和非官方、無利益衝突的針對主題之有效介紹(非僅提及),來源搜索至今仍進行中,但仍不足以達到Wikipedia:收錄準則的最低門檻,不是不建立,而是先嘗試等第二季出來,看第二季的放映會不會導致拉姆或愛蜜莉雅對流行文化造成顯著的影響,而產生足夠的第二手可靠來源和非官方、無利益衝突的針對主題之有效介紹(非僅提及)之來源以令其符合Wikipedia:收錄準則,並不是不建,而是擱置等待中。-- 宇帆(留言·歡迎簽到·聯絡) 2017年6月29日 (四) 01:51 (UTC)
- 所以這就解釋了為什麼部分颱風可以獨立的條目頁而部分不能,我覺得對關注度肯定的已經說得夠多了。——路過圍觀的Sakamotosan 2017年6月29日 (四) 01:57 (UTC)
- 雷姆建完後是有考慮要再建立其他角色,比如拉姆或愛蜜莉雅,但參考Wikipedia:收錄準則(Wikipedia:雙周提示/2009年11月28日),以及前次動員令標準找尋第二手可靠來源,始終湊不齊足夠的第二手可靠來源和非官方、無利益衝突的針對主題之有效介紹(非僅提及),來源搜索至今仍進行中,但仍不足以達到Wikipedia:收錄準則的最低門檻,不是不建立,而是先嘗試等第二季出來,看第二季的放映會不會導致拉姆或愛蜜莉雅對流行文化造成顯著的影響,而產生足夠的第二手可靠來源和非官方、無利益衝突的針對主題之有效介紹(非僅提及)之來源以令其符合Wikipedia:收錄準則,並不是不建,而是擱置等待中。-- 宇帆(留言·歡迎簽到·聯絡) 2017年6月29日 (四) 01:51 (UTC)
- (:)回應個人覺得只要有足夠的內容可寫,就可以成立條目。英文維基百科真的是鉅細靡遺,讓讀者很爽。有足夠的內容幾乎表示有一定的關注度。In this case, NASA 一個下轄上千人、政府預算龐大(美國願意投資)的單位若願意為某個颱風寫研究,就足以證明某個颱風具有關注度囉。=) --It's gonna be awesome!✎Talk♬ 2017年6月28日 (三) 07:13 (UTC)
- 這句話應該這麼說,有足夠的,可供查證的,百科性的,非原創研究的內容,那麼自然可以寫。WP:GNG唯一的目的就是為了確保這一點。但是如果您在熱帶氣旋條目搞原創研究,抑或是總結一次文獻寫條目(比如自己做天氣圖分析得出內容),都是不允許的。--Antigng(留言) 2017年6月28日 (三) 08:29 (UTC)
- 感謝User:Antigng補充。^_^ 謝謝你 --It's gonna be awesome!✎Talk♬ 2017年6月28日 (三) 14:50 (UTC)
- 這句話應該這麼說,有足夠的,可供查證的,百科性的,非原創研究的內容,那麼自然可以寫。WP:GNG唯一的目的就是為了確保這一點。但是如果您在熱帶氣旋條目搞原創研究,抑或是總結一次文獻寫條目(比如自己做天氣圖分析得出內容),都是不允許的。--Antigng(留言) 2017年6月28日 (三) 08:29 (UTC)
- 呵呵,ACG類何嘗不是?英文叫鉅細靡遺,我表示深表懷疑,只是各有千秋吧(就像ja在ACG相關的,例如聲優、行業人士等,不考慮關注度的話,就真的事無巨細;en在這方面反而一談糊塗(字面意思);中文因為來源於翻譯,更像是兩邊均取)。所以說只要滿足普遍關注程度(從普通民眾或大部分科研機構而言)即可,當然對於巡查來說,新條目看一下是否有報道來源,或者有較多和分布廣的研究參考,基本上關注度就認為可以了。對於有可能誤判的,反饋就是了。——路過圍觀的Sakamotosan 2017年6月28日 (三) 08:33 (UTC)
- (:)回應基本同意。不過就這個領域來說,一個NASA的研究報告就等同於「有較多和分布廣的研究參考」。因為一份NASA研究報告的質與量可能就抵過很多小機構的報告了。Besides, regardless of institution, 一份報告的出爐,背後通常是無數人默默付出的成果。不知道這裡有無大氣系或相關科系出身的Wikipedian!大家應該也滿想聽聽您們的ideas! ^_^ --It's gonna be awesome!✎Talk♬ 2017年6月28日 (三) 15:04 (UTC)
- (:)回應 Incidentally, 英文的ACG類確實少於日本,畢竟日本是發源地~ 不過在其他比較general的領域,英文條目相對完整,五百多萬個條目也不是虛張聲勢的喔。^_^ --It's gonna be awesome!✎Talk♬ 2017年6月28日 (三) 15:10 (UTC)
- (!)意見:@cwek、Morgan Siu、It's gonna be awesome:這邊我要補充一下,當時建立這個頁面的緣由跟建該頁時的一年之前建的另外一個頁面吉胖貓以及更早之前建的苦力帕是相同理由「找一部作品,建立該作品擁有最高人氣的角色」(對我而言是這樣子沒錯),再者,參考Wikipedia:收錄準則(Wikipedia:雙周提示/2009年11月28日),以及前次動員令標準找尋第二手可靠來源,以及經詢問發現許多人在了解《Re:ゼロから始める異世界生活》之前都先認識或有聽過這個角色(抱歉,這裡我引用並更改了某人的言詞「許多人在了解《Minecraft》都優先認識了苦力帕這個角色」)、以及含有該角色名稱的相關用語2016年在網路上流行等。
- 那你來回答,為什麼一定要為每個颱風建立獨立條目?而不是根據其能被普遍關注程度(從普通民眾或大部分科研機構而言)能選擇編寫?或者為什麼雷姆 (角色)能有獨立條目而拉姆不能?——路過圍觀的Sakamotosan 2017年6月28日 (三) 06:33 (UTC)
- 你這是問非所答呀。請明確地告訴我刪熱帶氣旋條目是為了甚麼。——Morgan Siu(對話|貢獻) 2017年6月28日 (三) 05:29 (UTC)
- 指引是請求執行,就算做不到,建了沒人理一樣沒問題,但有人理的話,自然會被揪,被揪的話應該嘗試去改善。如果揪的有問題,可以按照方針等去反駁;如果覺得規則不合理,可以討論,但是之前的還是按已定的規矩來做。——路過圍觀的Sakamotosan 2017年6月28日 (三) 04:54 (UTC)
- 其實我一直都沒搞清晰這樣刪熱帶氣旋條目是為了甚麼,如果只是為了一個概念,恐怕一千年也不會達成共識,最好直接少數服從多數。——Morgan Siu(對話|貢獻) 2017年6月28日 (三) 04:02 (UTC)
- 如果你不介意復讀的,我在重複一次,「門檻一直在那,只是氣旋也一直沒按照門檻來寫,然後沒人理就好,有人留意到就一堆問題罷了。」——路過圍觀的Sakamotosan 2017年6月28日 (三) 03:57 (UTC)
- 這和較多人支持提升門檻沒關係。較多人支持提升門檻是事實。——Morgan Siu(對話|貢獻) 2017年6月28日 (三) 03:19 (UTC)
- 門檻一直在那,只是氣旋也一直沒按照門檻來寫,然後沒人理就好,有人留意到就一堆問題罷了。而且門檻也不算太高,善後又不是難做。——路過圍觀的Sakamotosan 2017年6月28日 (三) 02:39 (UTC)
- 但現在看來較多人支持提升門檻。——Morgan Siu(對話|貢獻) 2017年6月28日 (三) 03:19 (UTC)
- 哦是的,那些各種公路設施、ACG世界觀、線路車站等何嘗不是?這不關乎嗜好,這是一個收錄的門檻,只要滿足門檻就沒問題,而且得到足夠的報道或者專門研究的實例自然能滿足門檻,對於不滿足的也可以在當年風季的條目集中體現。——路過圍觀的Sakamotosan 2017年6月27日 (二) 07:01 (UTC)
如果維基百科只寫新聞寫過的東西,那維基百科就是維基新聞了。百科全書不是應該巨細無遺嗎?只要有足夠內容就應開條目。任何熱帶氣旋一命名甚至只是編號就有海量的資料,不建條目太浪費了。——Morgan Siu(對話|貢獻) 2017年6月28日 (三) 09:31 (UTC)
- 既然擁有巨量的資料就去存廢覆核提出,每次覆核不拿出來無法證明關注度,何以證明一命名就有巨量的資料[來源請求],縱我所知,除非有上岸或特殊氣候生成、行為,不然資料都只有少數幾個。--Zest 2017年6月28日 (三) 09:51 (UTC)
- 非有效介紹的資料就不要拿出來的,ACG的資料都比這些多,因此才需要關注度方針,上面的不提出一定、必須、絕對要獨立條目的理由,也不同意合併年度條目。一昧反對無法完成討論。--Zest 2017年6月28日 (三) 09:51 (UTC)
- 感謝上面先進的討論。在下認為,維基百科的存在目的在於讓人享受徜徉於知識的大海中的樂趣並且啟發一代人、一代接一代。只要來源可靠即便只有一兩個、甚或關注度沒有持續多久,我覺得都應該允許創建,因為這不但維繫了創作者的熱情 (人才是維基百科最重要的資本),也能讓對該條目有興趣的人進行更深的研究。關注度高低也有可能跟知識流通度有關,說不定很多人根本就沒接觸過氣象方面的條目或者沒聽過颱風,當然關注度就不會高。而且這也攸關人民的素質,假設人們都喜歡看娛樂八卦的東東,颱風條目寫得再好,恐怕回響也不大。因此我覺得做就對了,只要有一個官方來源,就請維持創作的熱情吧,並且讓這熱情感染更多人,讓大家也喜歡閱讀知識性的東西。我相信過不久,中華民族必定民智大開、朝創新的道路邁進!^_^ --It's gonna be awesome!✎Talk♬ 2017年6月28日 (三) 15:45 (UTC)
- 請先理解何謂關注度,不要以一般字義來進行推論,這樣對討論一點幫助都沒有。您的說法等同於叫維基效法百度,無法認同。—AT 2017年6月28日 (三) 15:57 (UTC)
- WP:GNG從來就不要求文獻的數量,它只要求可以被文獻直接查證的信息足夠支撐完整一個條目。--Antigng(留言) 2017年6月29日 (四) 13:02 (UTC)
- 只要足夠滿足可供查證的參考就可以建,但是不是所有颱風一定能這樣?不一定。實際上對於滿足條件的並足以彰顯的都可以保留,如果有誤報解釋清楚就是了,但對於無腦地認為所有颱風都能建,沒免太武斷了吧。那這樣的話,為何每年風季為什麼又有些颱風實例不能獨立條目,只能作為其中一項來描述?——路過圍觀的Sakamotosan 2017年6月30日 (五) 00:20 (UTC)
- WP:GNG從來就不要求文獻的數量,它只要求可以被文獻直接查證的信息足夠支撐完整一個條目。--Antigng(留言) 2017年6月29日 (四) 13:02 (UTC)
- 請先理解何謂關注度,不要以一般字義來進行推論,這樣對討論一點幫助都沒有。您的說法等同於叫維基效法百度,無法認同。—AT 2017年6月28日 (三) 15:57 (UTC)
- 我覺得很多被合併的條目都符合獨立的條件。For example:海高斯 2015。它原本被合併了,但在被合併前,就已經滿足自建條目的條件了。 --It's gonna be awesome!✎Talk♬ 2017年6月30日 (五) 01:11 (UTC)
- 但是現在已經恢復了?而且當時合併並不是永遠的,如果能夠尋找到滿足條件的,也可以提請覆核。——路過圍觀的Sakamotosan 2017年6月30日 (五) 03:28 (UTC)
- 我覺得很多被合併的條目都符合獨立的條件。For example:海高斯 2015。它原本被合併了,但在被合併前,就已經滿足自建條目的條件了。 --It's gonna be awesome!✎Talk♬ 2017年6月30日 (五) 01:11 (UTC)
- 那是因為在下後來又去找一個 NASA對於Higos的介紹才恢復的。但我認為即便沒有NASA,該條目本來也就符合獨立的條件。=) --It's gonna be awesome!✎Talk♬ 2017年6月30日 (五) 06:03 (UTC)
其實就是有些人歧視熱帶氣旋條目(Continuation)
@AT: 不好意思。我的寫法可能讓人覺得關注度= view counts。
請容許在下解釋一番:
- 「甚或關注度沒有持續多久」meaning 新聞媒體沒有持續報導。
- 「關注度高低也有可能跟知識流通度有關,說不定很多人根本就沒接觸過氣象方面的條目或者沒聽過颱風,當然關注度就不會高。」→ 這跟Facebook Page的How much people are talking about this page滿像的。這裡的意思是,假設一個人不曾接觸颱風領域的資訊又怎會發覺自己對大氣科學是有興趣的?若沒有興趣,就不會投入研究,沒有研究就不會有新的有關某颱風的報告/source出現。
- 「關注度也攸關人民的素質,假設人們都喜歡看娛樂八卦的東東,颱風條目寫得再好,恐怕回響也不大。」→ 假設人們只喜歡看八卦,那麼新聞媒體就會更加投其所好,報導更多八卦新聞,最終將導致人民的知識營養不均(不良)。 =) --It's gonna be awesome!✎Talk♬ 2017年6月28日 (三) 16:16 (UTC)
結果:大者恆大,小者越小。我相信各位都希望看到一個兼容並蓄、紅花綠葉並肩綻放的中文維基百科。=) --It's gonna be awesome!✎Talk♬ 2017年6月28日 (三) 16:24 (UTC)
- 我說的是維基內的WP:關注度。您說的與此無任何關連。—AT 2017年6月28日 (三) 17:05 (UTC)
“ | 你跟他講道理,他跟你耍流氓;你跟他耍流氓,他跟你講法制;你跟他講法制,他跟你講政治;你跟他講政治,他跟你講國情;你跟他講國情,他跟你講接軌;你跟他講接軌,他跟你講文化;你跟他講文化,他跟你講老子;你跟他講老子,他跟你裝孫子!你跟他裝孫子,他跟你講道理。 | ” |
— 網絡用語 |
- 僅此而已。(攤手)——路過圍觀的Sakamotosan
- @It's gonna be awesome:,還請先瞭解WP:關注度再參與討論,謝謝--Wolfch (留言) 圓周率協作中 2017年6月29日 (四) 01:54 (UTC)
Conclusion:
個人覺得只要有足夠的內容可寫,就可以成立條目。英文維基百科真的是鉅細靡遺,讓讀者很爽。有足夠的內容幾乎表示有一定的關注度。In this case, NASA 一個下轄上千人、政府預算龐大(美國願意投資)的單位若願意為某個颱風寫研究,就足以證明某個颱風具有關注度囉。=)-- It's gonna be awesome
- 這句話應該這麼說,有足夠的,可供查證的,百科性的,非原創研究的內容,那麼自然可以寫。WP:GNG唯一的目的就是為了確保這一點。但是如果您在熱帶氣旋條目搞原創研究,抑或是總結一次文獻寫條目(比如自己做天氣圖分析得出內容),都是不允許的。--Antigng(留言) 2017年6月28日 (三) 08:29 (UTC)
- 感謝User:Antigng補充。^_^ 謝謝你 --It's gonna be awesome!✎Talk♬ 2017年6月28日 (三) 14:50 (UTC)
- WP:GNG從來就不要求文獻的數量,它只要求可以被文獻直接查證的信息足夠支撐完整一個條目。--Antigng(留言) 2017年6月29日 (四) 13:02 (UTC)}}
請颱風愛好者繼續發揮您的創作熱忱! =) 謝謝你們 --It's gonna be awesome!✎Talk♬ 2017年6月29日 (四) 20:47 (UTC)
用兩三句話釐清複雜難懂的關注度後,中文維基百的條目總數很快就會成為亞洲第一的!--It's gonna be awesome!✎Talk♬ 2017年6月29日 (四) 20:50 (UTC)
在下剛剛去逛了一下基礎條目列表,發現許多基礎條目的品質有待加強。在下無法理解一些維基百科前輩竟不把時間與精神投注在加強基礎條目上,反倒是對於品質優良且新鮮(新穎)的颱風條目指指點點。這樣的維基百科根本自由不起來,只是一個老鳥仗著自己對於一些規則的解釋來欺凌教育菜鳥罷了!中文維基百科不缺新人,只是前輩太多的red tapes苦口婆心無形中等同在這些新人面前豎立一堵堵高牆,讓新人無法進一步參與維基百科罷了!It's such a pity! --It's gonna be awesome!✎Talk♬ 2017年6月29日 (四) 21:14 (UTC)
- 對呀,說得這麼好,為什麼自己不去完善本身關注度很好的基礎條目,非要去弄關注度需要明確彰顯的新颱風實例?——路過圍觀的Sakamotosan 2017年6月30日 (五) 00:16 (UTC)
- 即便某個 Wikipedian 是在建設颱風條目,他/她依然是在建設條目 in my opinion. =) --It's gonna be awesome!✎Talk♬ 2017年6月30日 (五) 01:14 (UTC)
- 不知道有沒有搞清楚這個問題,如果有一個實例,能夠滿足「有足夠的,可供查證的,百科性的,非原創研究的內容」,則可以寫。如果沒有的話,就從關注度而言,也應該是合併條目。如果全部都無差別地能的話,顯然會惹人笑話。——路過圍觀的Sakamotosan 2017年6月30日 (五) 01:42 (UTC)
- 即便某個 Wikipedian 是在建設颱風條目,他/她依然是在建設條目 in my opinion. =) --It's gonna be awesome!✎Talk♬ 2017年6月30日 (五) 01:14 (UTC)
- 對呀,說得這麼好,為什麼自己不去完善本身關注度很好的基礎條目,非要去弄關注度需要明確彰顯的新颱風實例?——路過圍觀的Sakamotosan 2017年6月30日 (五) 00:16 (UTC)
試想,有多少人的熱情就此被澆熄? --It's gonna be awesome!✎Talk♬ 2017年6月29日 (四) 21:17 (UTC)
- 剛發現 Morgan Siu 君近來已經不像以往那麼活耀於維基百科了,中文維基百科應該強力挽留人才才是。希望他不是因為心灰意冷而離去。--It's gonna be awesome!✎Talk♬ 2017年6月29日 (四) 21:22 (UTC)
- @cwek:「有足夠的,可供查證的,百科性的,非原創研究的內容」也可以沒有關注度。熱帶氣旋正是這一情況。——Morgan Siu(對話|貢獻) 2017年6月30日 (五) 03:13 (UTC)
- 如果有誤判的話,請提交存廢覆核。由於剛剛要走開,所以漏說一些問題,見過一些颱風實例,只解釋了颱風名稱,關於該颱風本身的話,缺少相關的參考彰顯,也可能出現「有足夠的,可供查證的,百科性的,非原創研究的內容」的情況,因為就是牛頭不對馬嘴吧。——路過圍觀的Sakamotosan 2017年6月30日 (五) 03:24 (UTC)
- @cwek:其實最大的問題就是關注度指引要求新聞報道,而各官方部門的發報是第一手來源,所以就出現此情況。——Morgan Siu(對話|貢獻) 2017年6月30日 (五) 03:35 (UTC)
- 如果從通用關注度來看,你認為這些參考是否滿足要求?如果滿足,就能根據通用關注度去建立;如果不能,那按照通用關注度,被合併是完全可能的事,也沒有什麼再解釋了。——路過圍觀的Sakamotosan 2017年6月30日 (五) 03:49 (UTC)
- @cwek:單是各部門的發佈,都已經可以寫出全面,優質的條目,就像化學完素一樣。既然如此,還要求通用關注度來幹嗎?——Morgan Siu(對話|貢獻) 2017年6月30日 (五) 04:05 (UTC)
- (+)支持 假設民智未開,大家只想關心娛樂八卦,記者自然就會減少報導颱風的消息,但不應該就這樣說颱風缺少第二手來源或關注度。=) --It's gonna be awesome!✎Talk♬ 2017年6月30日 (五) 06:06 (UTC)
- (+)支持 化學元素 (for example: 鉀、鎂、......) 也找不到新聞報導。=) 再者,新聞報導的內容不一定準確。--It's gonna be awesome!✎Talk♬ 2017年6月30日 (五) 06:09 (UTC)
- @cwek:單是各部門的發佈,都已經可以寫出全面,優質的條目,就像化學完素一樣。既然如此,還要求通用關注度來幹嗎?——Morgan Siu(對話|貢獻) 2017年6月30日 (五) 04:05 (UTC)
- 有關Morgan Siu提到的「關注度指引要求新聞報道」,剛剛看了維基百科:關注度,好像沒有看到類似的說法。--Wolfch (留言) 歡迎參與今年的動員令 2017年6月30日 (五) 09:49 (UTC)
- 如果從通用關注度來看,你認為這些參考是否滿足要求?如果滿足,就能根據通用關注度去建立;如果不能,那按照通用關注度,被合併是完全可能的事,也沒有什麼再解釋了。——路過圍觀的Sakamotosan 2017年6月30日 (五) 03:49 (UTC)
- @cwek:其實最大的問題就是關注度指引要求新聞報道,而各官方部門的發報是第一手來源,所以就出現此情況。——Morgan Siu(對話|貢獻) 2017年6月30日 (五) 03:35 (UTC)
- 如果有誤判的話,請提交存廢覆核。由於剛剛要走開,所以漏說一些問題,見過一些颱風實例,只解釋了颱風名稱,關於該颱風本身的話,缺少相關的參考彰顯,也可能出現「有足夠的,可供查證的,百科性的,非原創研究的內容」的情況,因為就是牛頭不對馬嘴吧。——路過圍觀的Sakamotosan 2017年6月30日 (五) 03:24 (UTC)
- @cwek:「有足夠的,可供查證的,百科性的,非原創研究的內容」也可以沒有關注度。熱帶氣旋正是這一情況。——Morgan Siu(對話|貢獻) 2017年6月30日 (五) 03:13 (UTC)
- 熱帶氣旋被命名只是因為它們達到了被要求的風速標準,而不是因為它們有關注度。到底什麼樣的人認為颱風只要被命名就代表它有關注度?
- 另外建議請大聲而清晰,大聲而清晰地宣告關注度指引的存在意義:關注度指引的單一初衷是什麼?是維護條目的品質,還是令維基百科不要被個別的細項資料充滿?—以上有簽名的留言由R96340(對話)於 加入。 2017年6月30日 (五) 05:52 (UTC)
- 注意如果一個條目的主題本來就只有涵蓋一些細項資料,而條目只寫了一些細項資料,此條目的相對品質的確不良,但條目相對於主題本身的絕對品質是優良的。如果目的為維護條目,這裡的維護條目品質所指的是何種品質?—以上有簽名的留言由R96340(對話)於 加入。 2017年6月30日 (五) 05:59 (UTC)
- 不見得熱帶氣旋條目沒有「影響」章節就屬於「細項資料」,而關注度指引沒有寫明關注度指引的單一初衷是什麼。——Morgan Siu(對話|貢獻) 2017年6月30日 (五) 06:36 (UTC)
- (+)支持 喜歡熱帶氣旋的人不會因為這個颱風對人類沒有造成實質負面的影響就不關注。=) --It's gonna be awesome!✎Talk♬ 2017年6月30日 (五) 08:44 (UTC)
- 不見得熱帶氣旋條目沒有「影響」章節就屬於「細項資料」,而關注度指引沒有寫明關注度指引的單一初衷是什麼。——Morgan Siu(對話|貢獻) 2017年6月30日 (五) 06:36 (UTC)
- 注意如果一個條目的主題本來就只有涵蓋一些細項資料,而條目只寫了一些細項資料,此條目的相對品質的確不良,但條目相對於主題本身的絕對品質是優良的。如果目的為維護條目,這裡的維護條目品質所指的是何種品質?—以上有簽名的留言由R96340(對話)於 加入。 2017年6月30日 (五) 05:59 (UTC)
“ |
To see a world in a grain of sand and a heaven in a wild flower, hold infinity in the palm of your hand and eternity in an hour. 寓意就是人們只要用心體會身邊的細微事物,即能從中發現樂趣。 |
” |
— 英國詩人布萊克 ( William Blake ) |
請諸位Wikipedian容許在下以此詩詮釋Anti-GNG的意思。只要有可靠來源支持,即便是一個看似平凡的東西,其背後都有深厚的奧秘足以寫出一篇招牌條目Featured article. =) --It's gonna be awesome!✎Talk♬ 2017年6月30日 (五) 09:43 (UTC)
不必詮釋我的意思,事實上大家可以參考一下WP:關注度/更新草案中的內容,這裡面說得非常清楚(我覺得不能再清楚了)GNG五條標準(多方、獨立、可靠、非一次文獻的有效介紹)的意義:
- 我們要求所有的條目主要依靠「獨立第三方來源」,如此我們便能撰寫出沒有偏見、平衡而又符合維基百科中立的觀點方針的條目,同時條目也不會成為產品、服務或者是組織的廣告工具。
- 我們需要多個來源以便我們可以寫出一篇適當地平衡的條目,使其符合中立的觀點而不是僅存在一個作者的觀點。這也是為什麼源自於同一人或同一組織提交的多個出版物,在判定是否符合「多個」的要求時將被認為是單一來源。
- 我們要求「可靠來源」的存在,這樣我們就可以確信條目並非隨機八卦事件、長期惡作劇或者是隨意張貼的資訊總和。
- 我們需要至少一個第二手來源(英語:Wikipedia:Identifying and using primary and secondary sources)的存在,才能夠使條目能夠遵守非原創研究要求的所有內容基於第二手來源。
- 我們要求若干可靠資料來源的「有效介紹」,藉此我們可以實際寫出一篇條目而不是僅有殘缺的內容或者是該主題的定義而已。如果來源僅可以寫出或者支持幾個句子的話,該主題便不應該創建為單獨的頁面而應該合併到更廣泛的主題條目或者相關列表上。
- 我們要求編者自己判斷如何組織主題,如此一來我們便不會有過長而擁腫的條目或者是不能適當地發展的小作品(英語:Wikipedia:Permastub)。編者可能會認為當某主題作為更廣泛內容的一部分,能向讀者提供更好的呈現方式。例如編者在處理翻譯書籍的資料時通常傾向於合併內容至原文書籍的條目上,因為他們的編輯判斷認為合併後的條目將提供更多的內容,同時讀者能夠更加瞭解內容而百科全書則減少冗餘頁面。
--Antigng(留言) 2017年7月2日 (日) 04:36 (UTC)
謝謝你 That's crystal clear! =)--It's gonna be awesome!✎Talk♬ 2017年7月5日 (三) 02:36 (UTC)
結論 Conclusion
Conclusion:
個人覺得只要有足夠的內容可寫,就可以成立條目。英文維基百科真的是鉅細靡遺,讓讀者很爽。有足夠的內容幾乎表示有一定的關注度。In this case, NASA 一個下轄上千人、政府預算龐大(美國願意投資)的單位若願意為某個颱風寫研究,就足以證明某個颱風具有關注度囉。=)-- It's gonna be awesome
- 這句話應該這麼說,有足夠的,可供查證的,百科性的,非原創研究的內容,那麼自然可以寫。WP:GNG唯一的目的就是為了確保這一點。但是如果您在熱帶氣旋條目搞原創研究,抑或是總結一次文獻寫條目(比如自己做天氣圖分析得出內容),都是不允許的。--Antigng(留言) 2017年6月28日 (三) 08:29 (UTC)
- 感謝User:Antigng補充。^_^ 謝謝你 --It's gonna be awesome!✎Talk♬ 2017年6月28日 (三) 14:50 (UTC)
- WP:GNG從來就不要求文獻的數量,它只要求可以被文獻直接查證的信息足夠支撐完整一個條目。--Antigng(留言) 2017年6月29日 (四) 13:02 (UTC)}}
請颱風愛好者繼續發揮您的創作熱忱! =) 謝謝你們 --It's gonna be awesome!✎Talk♬ 2017年6月29日 (四) 20:47 (UTC)
用兩三句話釐清複雜難懂的關注度後,中文維基百的條目總數很快就會成為亞洲第一的!--It's gonna be awesome!✎Talk♬ 2017年6月29日 (四) 20:50 (UTC)
謝謝管理員 Anti-GNG 簡明扼要的說明!=) --It's gonna be awesome!✎Talk♬ 2017年6月30日 (五) 06:13 (UTC)
- 應否完善Wikipedia:關注度_(熱帶氣旋)的內容以供日後參考?—HW(討論 貢獻) 2017年7月11日 (二) 03:52 (UTC)
- 既然如此,那看要不要開個投票,將其列指引。--Zest 2017年7月11日 (二) 04:51 (UTC)
- (+)支持(!)意見個人是支持!也支持將此列為所有條目(不限於熱帶氣旋)的指引。=) --It's gonna be awesome!✎Talk♬ 2017年7月11日 (二) 06:31 (UTC)
- (+)支持。——Morgan Siu(對話|貢獻) 2017年7月16日 (日) 02:56 (UTC)
- (*)提醒建議將此討論與下方的香港交通條目合併討論。=) --It's gonna be awesome!✎Talk♬ 2017年7月17日 (一) 02:53 (UTC)
- 請勿混為一談。--J.Wong 2017年7月20日 (四) 08:10 (UTC)
- 颱風是一個事件,過去了就過去了,切勿與能存在很長一段時間的其他事物相提並論。—以上有簽名的留言由R96340(對話)加入於 2017年7月20日 (四) 08:12 (UTC)
(+)支持my6B super(留言) 2017年7月22日 (六) 08:40 (UTC)
- 一直以爲喜歡颶風的只有Jarodalien一個呢(手動滑稽)-- Panzer VI-II·
內定、欽點按照基本法 2017年7月25日 (二) 17:00 (UTC)
關於臺灣中央氣象局「最快可能於xx時間發布xx颱風警報」等語句
本主題或以下段落文字,移動自Wikipedia:互助客棧/條目探討。執行者:Jimmy-bot(留言) 2017年9月28日 (四) 08:42 (UTC)。
本主題或以下段落文字,移動自Talk:颱風泰利 (2017年)。
我認為臺灣中央氣象局「估計於xx時間發布xx颱風警報」、「最快可能於xx時間發布xx颱風警報」、「可能延後於xx時間發布xx颱風警報」、「可能提早於xx時間發布xx颱風警報」都是贅言,等到中央氣象局真正、實際、終於發出警報後,這些臆測、估計之語句都可以刪了(除非有其他特殊原因值得保留)。並不是曾經存在條目的語句都值得保留的,這樣會成為一大筆流水帳。希望以後侵襲臺灣的颱風條目也能比照辦理。
請問各位意見如何?-游蛇脫殼/克勞棣 2017年9月12日 (二) 09:45 (UTC)
- (+)同意,臆測內容應移除。--安迪安迪安迪安倍~~(颱風吹襲|留名記錄) 2017年9月12日 (二) 11:19 (UTC)
- (:)回應,那這樣,香港天文台的熱帶氣旋信號預料也要照辦嗎?--天秤Pヽ(๑´∀`๑)ノ Amor*Pāx*Iūstitia~☆ 2017年9月12日 (二) 14:19 (UTC)
- (:)回應:我對懸掛幾號風球的預報方法不熟悉,所以不置可否。-游蛇脫殼/克勞棣 2017年9月12日 (二) 14:48 (UTC)
- (-)反對:預報是氣象部門的重要工作。--M.Chan 2017年9月15日 (五) 08:21 (UTC)
- (:)回應:預報有包括「估計於xx時間發布xx颱風警報」、「最快可能於xx時間發布xx颱風警報」這些擺明不準確的內容嗎?時間到了又不發。颱風警報本身的內容才是預報,預計發布颱風警報的時間不是預報。閣下難道不知CWB唯恐臺灣人不知這個颱風的存在,距離臺灣兩千多公里就在「最快可能於xx時間發布xx颱風警報」了嗎?距離臺灣兩千多公里時,CWB只要描述颱風的位置、速度、暴風半徑、移動方向等資訊就好了,為什麼要「最快可能於xx時間發布xx颱風警報」呢?再說香港、澳門、中國大陸、菲律賓、日本怎麼都不來這一套呢?-游蛇脫殼/克勞棣 2017年9月15日 (五) 09:30 (UTC)
- 非也。除中國大陸和日本外其除地區都有上述預報。--M.Chan 2017年9月15日 (五) 15:54 (UTC)
- 預報某時間要發布預報?在颱風距離兩千多公里時?-游蛇脫殼/克勞棣 2017年9月15日 (五) 16:45 (UTC)
- 非也。除中國大陸和日本外其除地區都有上述預報。--M.Chan 2017年9月15日 (五) 15:54 (UTC)
- (:)回應:預報有包括「估計於xx時間發布xx颱風警報」、「最快可能於xx時間發布xx颱風警報」這些擺明不準確的內容嗎?時間到了又不發。颱風警報本身的內容才是預報,預計發布颱風警報的時間不是預報。閣下難道不知CWB唯恐臺灣人不知這個颱風的存在,距離臺灣兩千多公里就在「最快可能於xx時間發布xx颱風警報」了嗎?距離臺灣兩千多公里時,CWB只要描述颱風的位置、速度、暴風半徑、移動方向等資訊就好了,為什麼要「最快可能於xx時間發布xx颱風警報」呢?再說香港、澳門、中國大陸、菲律賓、日本怎麼都不來這一套呢?-游蛇脫殼/克勞棣 2017年9月15日 (五) 09:30 (UTC)
- (:)回應:不可由編者自行臆測。但如果中央氣象局真的有說的話,可以使用「中央氣象局表示」,並以來源佐證即可—以上有簽名的留言由R96340(對話)加入於 2017年9月18日 (一) 05:52 (UTC)
- (:)回應:可是我還是認為距離臺灣兩千多公里時,中央氣象局只要描述颱風的位置、速度、暴風半徑、移動方向、距離等資訊就好了。何時發布海警與陸警變數太多,非常不準確,就算中央氣象局真的有說(還可能是被記者逼問出來的),也不必寫進條目裡。颱風警報實際的發布時間與颱風警報的內容對臺灣民眾才是重要資訊,估計何時發布警報則不是重要資訊。颱風距離臺灣兩千多公里時,已經預報給民眾有這個颱風且可能侵襲臺灣,這已經夠了。-游蛇脫殼/克勞棣 2017年9月18日 (一) 06:14 (UTC)
- (:)回應:刪除相關資訊並不會讓這個條目變得更好,先不論其他颱風的狀況,此次泰利颱風的預測失利和其造成的趕採作物等影響的確是相對顯著的,亦可看見至少路徑圖有被作存檔的各機構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中央氣象局、日本氣象廳等從一開始就對將影響臺灣陸地的預測有一定的信心,相信看新聞也能夠感受到以上兩點。對於此類並非相當必要但是事實的非堆砌型資訊,個人觀點是可以去要求大家不要寫,但是寫了就別去要求要改,因為如果沒有變得更好的話,減少條目中的資訊量並不適當。—以上有簽名的留言由R96340(對話)加入於 2017年9月18日 (一) 06:57 (UTC)
- (~)補充:中央氣象局何時發布陸上颱風警報對農耕等產業無疑有差別存在,「何時發布警報則不是重要資訊」不一定成立。—以上有簽名的留言由R96340(對話)加入於 2017年9月18日 (一) 07:00 (UTC)
- 預定時間到了真的會發警報,這才是重要資訊。颱風警報本身已經是預報,「預報的預報」且不確定性很高且不是正式公告,我覺得沒多大意義。難道不能等距離近一點才公布何時發布警報嗎?-游蛇脫殼/克勞棣 2017年9月18日 (一) 07:11 (UTC)
- (:)回應:「不是正式公告,我覺得沒多大意義」-不論是否正式公告,講出來的就是講出來了,只要有來源佐證就可以說中央氣象局表示XXX,應該是沒有問題;「難道不能等距離近一點才公布何時發布警報嗎」-我也想問中央氣象局何以輕易將警報發布時間說出口,不過這就不是維基百科的問題了—以上有簽名的留言由R96340(對話)加入於 2017年9月18日 (一) 07:20 (UTC)
- 預定時間到了真的會發警報,這才是重要資訊。颱風警報本身已經是預報,「預報的預報」且不確定性很高且不是正式公告,我覺得沒多大意義。難道不能等距離近一點才公布何時發布警報嗎?-游蛇脫殼/克勞棣 2017年9月18日 (一) 07:11 (UTC)
- (~)補充:中央氣象局何時發布陸上颱風警報對農耕等產業無疑有差別存在,「何時發布警報則不是重要資訊」不一定成立。—以上有簽名的留言由R96340(對話)加入於 2017年9月18日 (一) 07:00 (UTC)
- (:)回應:刪除相關資訊並不會讓這個條目變得更好,先不論其他颱風的狀況,此次泰利颱風的預測失利和其造成的趕採作物等影響的確是相對顯著的,亦可看見至少路徑圖有被作存檔的各機構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中央氣象局、日本氣象廳等從一開始就對將影響臺灣陸地的預測有一定的信心,相信看新聞也能夠感受到以上兩點。對於此類並非相當必要但是事實的非堆砌型資訊,個人觀點是可以去要求大家不要寫,但是寫了就別去要求要改,因為如果沒有變得更好的話,減少條目中的資訊量並不適當。—以上有簽名的留言由R96340(對話)加入於 2017年9月18日 (一) 06:57 (UTC)
- (:)回應:可是我還是認為距離臺灣兩千多公里時,中央氣象局只要描述颱風的位置、速度、暴風半徑、移動方向、距離等資訊就好了。何時發布海警與陸警變數太多,非常不準確,就算中央氣象局真的有說(還可能是被記者逼問出來的),也不必寫進條目裡。颱風警報實際的發布時間與颱風警報的內容對臺灣民眾才是重要資訊,估計何時發布警報則不是重要資訊。颱風距離臺灣兩千多公里時,已經預報給民眾有這個颱風且可能侵襲臺灣,這已經夠了。-游蛇脫殼/克勞棣 2017年9月18日 (一) 06:14 (UTC)
關於菲律賓命名之華語名稱
援引過去在熱帶氣旋專題的討論,眾編輯對於菲律賓命名之華語名稱沒有明確共識,故在此重新提出。依據《原創研究方針》:「如果非中文的材料沒有公開的中文譯本時,維基百科編者可以提供他們自己翻譯的版本。」,但菲律賓氣象局自行之命名並無官方華語名稱,僅少數華人媒體給予翻譯,該翻譯名稱未經菲律賓當局承認,屬非官方譯名,如果有更進一步有官方所認可的華語譯名會更加理想。另在2002年太平洋颱風季之菲律賓譯名係依據《命名常規》之使用中文之原則,該原則指出:「除非原文比中文翻譯在中文中更加常用,否則請使用中文來對條目進行命名,並將外文原文附在條目的首行。僅在無原文可循且無其他語言版本時,為非漢語圈事物條目標註英文。」,惟相關名稱並沒有受到廣泛的運用亦未受到官方的認可或是做為其他研究用途,但仍有鑑別度。針對此類譯名,敝人認為不該全然廢除或是忽略所有規則,否則依此為先例會影響至冬季風暴(英語:Winter storm)、歐洲風暴(英語:European windstorm)、亞熱帶氣旋、溫帶氣旋、氣旋、颶風等氣象條目勢必會受到影響,風波甚大。依據Wikipedia:非原創研究#翻譯:「如果自行翻譯的版本受到了質疑,眾編者就應協力改善,以達成眾人都能接受的版本。」,故在此邀請氣象專題資深編輯和平奮鬥救地球君、林天蓬君、熱帶氣旋活躍編輯安迪君、M. Chan君、C933103君、J. Wong君、Win M.君、TD君、熱帶氣旋資深編輯天秤君、W. Synchro君、Richard923888君、B dash君、自然科學資深編輯維多利亞-伊恩君、AT君、Antigng君、R96340君、阿道夫君、維基百科活躍編輯Temp3600君、Reke君、阿道天君、維基百科新人編輯MCC214參與討論。--🍫|留҉言҉ 2018年2月3日 (六) 14:34 (UTC)
有關於模板問題
由於最近留意到近年有機構自主升格之情形,以中國氣象局為例,中國氣象局近年有自主升格之案例,但{{Infobox_tropical_cyclone_small}}模板當中的兩分鐘平均風速經過天秤君處理無效,故敝人在此提議暫時採用十分鐘平均風速搭配警告單位參數使用,待模板修復後再轉換為兩分鐘平均風速的格式,此部分有請實況主小羊君、Michael Chan、Weather Synchronize、CHING WAI KONG、Waikijacky、宅喵、維多利亞-伊恩、林天蓬、B dash協助參與討論。--🍫|주인공~✿ 2018年6月5日 (二) 15:43 (UTC)
- (~)補充:目前該模板只有一分鐘、三分鐘、十分鐘不同的平均風速單位,唯獨缺少兩分鐘平均風速,故需要花費較久時間建立數值與對照,可能還需要麻煩各位多加協助。--🍫|주인공~✿ 2018年6月5日 (二) 15:47 (UTC)
- (!)意見:近日發現有用戶錯誤使用模版。在太平洋颱風季內的颱風應該使用那一個模版(「颱風基礎資訊」還是「颶風模版」)?—Oscar1003(留言) 2018年8月21日 (二) 06:50 (UTC)Oscar1003
有關於部分直接或間接影響台灣的熱帶氣旋未被提及之詢問
本主題或以下段落文字,移動自Wikipedia:互助客棧/條目探討。執行者:Jimmy-bot(留言) 2018年7月29日 (日) 00:42 (UTC)。
近期敝人檢核部分有直接與間接影響台灣之熱帶氣旋,但未見於相關條目有提及相關影響與災害,像是:颱風鮎魚 (2010年)、熱帶風暴艾維尼 (2018年)等,顯現出中文維基百科條目對於台灣的災害不重視,在此誠摯邀請相關編輯Win M君、B dash君、天秤君、天蓬君、Weather Synchronize君、M Chan君一同討論此部分。--🍫|주인공~✿ 2018年7月15日 (日) 11:54 (UTC)
- (:)回應:這裏是中文維基百科,台灣用戶也是主要的讀者,所以對台灣的影響理應詳盡記載。特別是颱風鮎魚,氣象局都已經發佈海上陸上颱風警報了,但影響一節竟然隻字不提,實在不妥。不過在下以往幾乎沒有編輯過熱帶氣旋對台灣的影響,也甚少有留意那些颱風的動向,所以有心無力……抱歉。--Win. M. 2018年7月15日 (日) 12:05 (UTC)
- (:)回應:敝人認為災害的部分可以大家一起撰寫讓條目更完全,此部分可能嗨須請您多加費心,若有疏漏地方也可以在相關條目討論爺提出。--🍫|주인공~✿ 2018年7月15日 (日) 12:24 (UTC)
- (:)回應:個人認為臺灣用戶自己也得多多益善,惟自己心有餘而力不足,抱歉。-- 天秤P Iūstitia*Spēs~☆ 2018年7月15日 (日) 12:17 (UTC)
- 2010年鮎魚條目原先是有台灣影響的資料(但寫得不好),我剛查看時才發現消失了,翻查編輯歷史發現原來有用戶在剷除警報單時,連同對台灣影響一併刪走。抱歉一直沒留意,剛把鮎魚條目內的對台灣影響暫時恢復,但恐怕要重寫才行。至於艾雲尼,它不是在廣東減弱消散的嗎?最初的預測是顯示艾雲尼吹襲廣東後會移近台灣,但結果都沒實現。如果艾雲尼確實是對台灣造成影響,請不吝指正和補充。——W. Synchro(背棄了理想,誰人都可以) 2018年7月15日 (日) 13:16 (UTC)
- (:)回應:非常感謝恢復資料,這幾天有時間會協助處理。關於艾維尼的部分,根據台灣當局的官方資料顯示,是由外圍環流帶來西南風所影響[33],它的殘留雲系伴隨北方鋒面雲系,促成台灣發生局部大雨[34]。—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卡達(對話|貢獻)加入。
- (~)補充:據統計,2010年梅姬在臺灣造成有38人罹難,甚至比菲律賓的罹難人數更多,更是目前為止在2010年代臺灣罹難人數最多的風災。臺灣明明是最嚴重的災區(即使路徑並未通過),內容卻全被刪掉,會不會太誇張了?-- 天秤P Iūstitia*Spēs~☆ 2018年7月18日 (三) 03:34 (UTC)
- 應該是刪警報單時操作失誤,而該用戶沒察覺。不過當時也沒多少人努力寫,因此質素較差,內容較短。現在要找新聞都難了,可能要在新聞網站搜尋時翻很多頁才有,因為2010年鮎魚過後沒除名,結果2016年出了另一個真的直踩台灣大肆破壞的鮎魚⋯⋯——W. Synchro(背棄了理想,誰人都可以) 2018年7月18日 (三) 17:35 (UTC)
- (~)補充:據統計,2010年梅姬在臺灣造成有38人罹難,甚至比菲律賓的罹難人數更多,更是目前為止在2010年代臺灣罹難人數最多的風災。臺灣明明是最嚴重的災區(即使路徑並未通過),內容卻全被刪掉,會不會太誇張了?-- 天秤P Iūstitia*Spēs~☆ 2018年7月18日 (三) 03:34 (UTC)
- (:)回應:非常感謝恢復資料,這幾天有時間會協助處理。關於艾維尼的部分,根據台灣當局的官方資料顯示,是由外圍環流帶來西南風所影響[33],它的殘留雲系伴隨北方鋒面雲系,促成台灣發生局部大雨[34]。—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卡達(對話|貢獻)加入。
關於太平洋颱風季的兩岸論述
本主題或以下段落文字,移動自Wikipedia:互助客棧/條目探討。執行者:Jimmy-bot(留言) 2018年8月29日 (三) 16:42 (UTC)。
前言
西北太平洋颱風季的活躍期常影響到東亞地區,然而在此部分仍受到日韓問題、兩岸問題與南海爭議,中文維基針對日韓問題在有爭議之領土區域會獨立列出,南海爭議的島嶼,中文維基一概以總群島名稱(如西沙群島、南沙群島)稱呼,以釐清相關爭議。惟兩岸問題一直在西北太平洋颱風季引起諸多爭議,尤其以侵襲地為最困擾之處。
另外請注意,在此討論應避免違反地域中心方針,以下還煩請各位編輯討論--🍫巧克力~✿ 2018年7月23日 (一) 12:16 (UTC)
※註:此處可由任何用戶補充,且不必簽名。 問題一:兩岸屬地問題撇除統獨爭議,目前台灣本島、馬祖列島、金門群島目前由中華民國政府實質統治,而中華民國政府將金門、連江地區由福建省政府管轄,台灣與澎湖地區由臺灣省政府管轄。雖已於1998年省虛級化施行後成為行政院的派出機關,完全喪失實施地方自治的能力,但行政區域規劃上仍有不同。 依照台灣行政區域規劃上,位於台灣本島的僅有臺灣省1省、台北市、新北市、桃園市、台中市、台南市、高雄市直轄市6市,因此在提及侵襲地區時,台灣地區應只有這些地區,金門及連江應單獨列出,如「影響地區:台灣、金門、連江」,若須提及完整地點時,應寫「中華民國福建省金門縣」,以利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福建省進行區分,而非單獨寫出「台灣金門縣」,此部分在2016年即有被提出,但涉及統獨問題而討論未果,可詳見於此。 問題二:台灣當局機構問題由於台灣當局自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所提及之兩岸法理問題,並不是世界氣象組織之成員國,部分颱風季條目編輯可能較不熟悉台灣當局之氣象主管機關之狀況。但依照中華民國政府的行政機關規劃,交通部中央氣象局全稱「中華民國交通部中央氣象局」,可簡稱「中華民國中央氣象局」或「臺灣中央氣象局」,惟不得稱之「臺灣交通部中央氣象局」,以避免產生「中華民國是臺灣」之嫌,此部分可能尚須維基編輯共同討論相關名稱如何稱呼之。 問題三:用詞問題在撰寫相關影響章節時,應該以當地名稱撰寫之,不得使用「全省」、「全國」、「本港」、「本澳」等具地域中心意味之詞。 問題四:地區劃分問題在撰寫相關影響地區時,應注意當地地理劃分狀況,例如「台灣東部花蓮地區」不應寫成「台灣中部花蓮地區」或將粵東寫成「廣東北部」。 |
- 下列討論已經關閉,請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見,請至合適的討論頁進行,並不要再次編輯本討論。
問題一意見反映
- (:)回應:至少要讓大家知道「由臺灣當局管轄的地區不一定是屬於臺灣」這個觀念。今年的颱風瑪莉亞也有遇上此問題。-- 天秤P Iūstitia*Spēs~☆ 2018年7月23日 (一) 12:53 (UTC)
- 最近2016年颱風莫蘭蒂條目的「台灣」章節副標題被加上「金門」,我最初也不明白發生了甚麼事,寫條目時也沒這樣的做法,最多只是應否在影響地區加上「含金門」時有爭議,我主張不用搞這麼多,但另有用戶各走極端,加上「含蘭嶼、綠島」之類。現在知道了原因,我不反對另外列出金門、馬祖。——W. Synchro(背棄了理想,誰人都可以) 2018年7月24日 (二) 04:21 (UTC)
- (~)補充:其實有許多影響金門、馬祖的風暴都被忽視,除了放在台灣章節之下,甚有條目未有詳細提及金門的狀況,;颱風鮎魚 (2016年)可參考這篇、颱風丹恩 (1999年)可參考這篇與這篇。由於多年來並沒有重視此部分,甚至將金門、馬祖視為台灣的一部份,在此希望有討論結果後,可以進一步將相關影響章節寫的更完善。--🍫巧克力~✿ 2018年7月24日 (二) 07:02 (UTC)
- (&)建議:既然是氣象條目,那使用地理名詞如何?這樣就避免了主權的問題。--ḂṚ 2018年7月24日 (二) 08:51 (UTC)
- 馬祖列島係屬中華民國連江縣,而中華人民共和國亦有連江縣,若要詳述撰寫影響區域與登陸地點,勢必要撰寫完整地點,在此部份便會有灰色地帶。因此,敝人認為在這部分,應在此處就必須釐清相關問題,以避免後續爭端。--🍫巧克力~✿ 2018年7月25日 (三) 05:46 (UTC)
問題二意見反映
- (~)補充:另外,機構名稱應該要配合當時的稱呼,臺灣中央氣象局以前是叫做「臺灣省氣象所」。-- 天秤P Iūstitia*Spēs~☆ 2018年7月23日 (一) 12:53 (UTC)
- 基本上這個在氣象愛好者之間的問題不大,直接簡稱為CWB,氣象迷出身的維基人都懂得用「台灣中央氣象局」,不用多想。反而是有部份匿名甚至純破壞用戶的抹黑和貶低才令人憤怒,還記得曾經有一次,某匿名用戶把「交通部中央氣象局」有如親中左報般加上「所謂」並於條目其餘章節強行改用「台灣氣象機構」,又把「海上颱風警報」強行改成甚麼「海上報告」,令人髮指。——W. Synchro(背棄了理想,誰人都可以) 2018年7月24日 (二) 04:21 (UTC)
問題三意見反映
- (+)支持:涉嫌地域中心的詞應儘量避免。-- 天秤P Iūstitia*Spēs~☆ 2018年7月23日 (一) 12:53 (UTC)
- 很多新手或匿名用戶都會犯這個錯誤,他們很傾向把香港天文台、澳門氣象局的熱帶氣旋警告「Copy and Paste」就算,因此會大量出現「本港」或「本澳」,大家要特別留意和加以糾正。——W. Synchro(背棄了理想,誰人都可以) 2018年7月24日 (二) 04:21 (UTC)
- (+)強烈支持:「本港」、「本澳」本夠了!Sænmōsà動員令:為西雅圖橋梁列表消綠 2018年7月28日 (六) 06:41 (UTC)
- (+)支持--B dash(留言) 2018年7月30日 (一) 07:17 (UTC)
問題四意見反映
- (+)支持:看到不少次編輯出現「登陸臺灣中部」這種奇怪的說法了,希望別再有人犯這種錯誤了......-- 天秤P Iūstitia*Spēs~☆ 2018年7月23日 (一) 12:53 (UTC)
- @Tenbeens:君:請問「登陸臺灣中部」為何是錯誤?百思不解。謝謝!-游蛇脫殼/克勞棣 2018年7月24日 (二) 03:18 (UTC)
- @克勞棣:我想是因為不會有從南投產生颱風直接登陸台灣
。應該沒有過從中部進來的颱風?立即打自己臉(啪啪。吉太小唯:Don't Say Lazy.(TALK) 2018年7月24日 (二) 03:34 (UTC)- 不是吧?所謂登陸,就是指颱風中心原本在海面上空,後來移動到陸地上空,這如何能表示或推論「颱風於內陸生成」呢?-游蛇脫殼/克勞棣 2018年7月24日 (二) 03:44 (UTC)
- 是,意思是99%的颱風不會從台灣中部登陸,所以這算很明顯的筆誤(再加上條文舉例的台灣中部花蓮地區)。吉太小唯:Don't Say Lazy.(TALK) 2018年7月24日 (二) 03:47 (UTC)
- 有關此部分,按照中央氣象局天氣預報,中部地區應只有台中、南投、彰化、雲林、嘉義,並不包含花蓮地區。--🍫巧克力~✿ 2018年7月24日 (二) 03:51 (UTC)
- 是,意思是99%的颱風不會從台灣中部登陸,所以這算很明顯的筆誤(再加上條文舉例的台灣中部花蓮地區)。吉太小唯:Don't Say Lazy.(TALK) 2018年7月24日 (二) 03:47 (UTC)
- 不是吧?所謂登陸,就是指颱風中心原本在海面上空,後來移動到陸地上空,這如何能表示或推論「颱風於內陸生成」呢?-游蛇脫殼/克勞棣 2018年7月24日 (二) 03:44 (UTC)
- @克勞棣:我想是因為不會有從南投產生颱風直接登陸台灣
- @Tenbeens:君:請問「登陸臺灣中部」為何是錯誤?百思不解。謝謝!-游蛇脫殼/克勞棣 2018年7月24日 (二) 03:18 (UTC)
- 基本上這是台灣人以外會常犯的錯誤,小弟都栽過,甚至連香港天文台也仍在用所謂「蛋糕三分法」去簡單把台灣分成北、中、南部。在台灣維基人指正後,小弟盡量用正確的「東臺灣」、「北臺灣」等稱呼,但更傾向乾脆以縣為基礎去避免爭議,例如直接以「花東地區」或「花蓮至宜蘭」去寫,又或者是較小的區域,例如恆春半島。——W. Synchro(背棄了理想,誰人都可以) 2018年7月24日 (二) 04:21 (UTC)
在此邀集太平洋颱風季專題成員W.Synchro君、4A君、J Wong君、熱帶氣旋專題成員天蓬君、M Chan君、颱風季常駐編輯Win M君、B dash君及WU MING YI君參與討論。同時亦因此部分涉及兩岸議題,亦邀請政治專題參與者Sh991016君、克勞棣君、5k8421君、羅翔翔君、Nyu5765君、Brror君、Mmm333k君及Andy5120君參與討論。--🍫巧克力~✿ 2018年7月24日 (二) 03:09 (UTC)
- 以上的問題很多都跟地域中心重疊,其中(本港)出現最多,第一次看到我還以為是日本的地名,結果實際上是香港人對本地的稱呼,另外,本頁這兩天沒更新有點抱歉,但以後要有人負責,我在動員令結束後將開始不再活躍五個多月,近期希望各位如果當天17時仍沒更新希望能協助更新。哪位維基人自稱是天神的下凡,並隱瞞真實身分? 2018年7月24日 (二) 08:01 (UTC)
- 其實有關問題影響的不止是氣象條目:生物條目的地理分佈亦一樣。見過有從台灣的資料庫抄內容的條目說某生物分佈於中國大陸,但追尋資料庫提及的引文,原來該物種只在深圳灣沿岸,即香港流浮山及深圳南山區的蠔排寄生。又有時所謂「分佈於中國大陸及台灣」,其實可能只見於台灣海峽兩岸。這還未計算只見於琉球甚或釣魚臺群島的物種應該怎樣寫。--石添 小草 (talk to me) 2018年7月27日 (五) 05:53 (UTC)
- (+)同意石添 小草君的看法,相關地理位置應遵循實際狀況進行撰寫,包含實質政權統治的島嶼,如東沙島。至於宣稱具有主權但沒有實質統治的島嶼,如釣魚臺則直接標明,不須額外贅述。所謂「分佈於中國大陸及台灣」,其實可能只見於「台灣海峽」兩岸,此部分則須列明實際影響地區,而非進行大範圍撰寫,以忠實表述為原則。--🍫巧克力~✿ 2018年8月10日 (五) 13:36 (UTC)
- 其實有關問題影響的不止是氣象條目:生物條目的地理分佈亦一樣。見過有從台灣的資料庫抄內容的條目說某生物分佈於中國大陸,但追尋資料庫提及的引文,原來該物種只在深圳灣沿岸,即香港流浮山及深圳南山區的蠔排寄生。又有時所謂「分佈於中國大陸及台灣」,其實可能只見於台灣海峽兩岸。這還未計算只見於琉球甚或釣魚臺群島的物種應該怎樣寫。--石添 小草 (talk to me) 2018年7月27日 (五) 05:53 (UTC)
- 本討論已經關閉,請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見,請至合適的討論頁進行,並不要再次編輯本討論。
結論
根據上方討論,得出以下結論,尚請參與討論的編輯確認是否有誤,結論如下:
問題一結論
- 總結:根據BIAS方針,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兩者被視為對等實質政體,故在編載登陸地點時,兩者可同時被並行列出,並不牴觸有關方針或指引。另,影響區域建議將中華民國當局的連江縣寫成「臺灣(含馬祖)」。--🍫巧克力~✿ 2018年8月19日 (日) 05:26 (UTC)
問題二結論
- 總結:撰寫歷史相關條目時,應針對配合當時機構的名稱,以符合「中立、客觀」的史實呈現--🍫巧克力~✿ 2018年8月19日 (日) 05:26 (UTC)
問題三結論
- 總結:本案照案通過。--🍫巧克力~✿ 2018年8月19日 (日) 05:26 (UTC)
問題四結論
- 總結:相關地區影響應避免「蛋糕三分法」,並視當地地理區劃為優先,以符合當地正確地理規劃,本案照案通過。--🍫巧克力~✿ 2018年8月19日 (日) 05:26 (UTC)
在此邀請參與討論的BR君、天秤君、石添 小草君、W. Synchro君、林天蓬君、吉太小唯君、克勞棣君、Sanmosa君、B dash君參與總結討論。--🍫巧克力~✿ 2018年8月19日 (日) 05:32 (UTC)
- 問題二結論有錯字,"明成"。-游蛇脫殼/克勞棣 2018年8月19日 (日) 09:00 (UTC)
- (:)回應:感謝提醒,已修正。--🍫巧克力~✿ 2018年8月19日 (日) 09:02 (UTC)
- 其實最主要的問題不是撰文者的非中立觀點,而是參考文獻的觀點並非中立。除了我在中國大陸和台灣的生物參考文獻會將物種分佈區域過份一般化,英語文獻亦一樣。最近我看過幾篇指某物種分佈於「喜馬拉亞山脈」,在仔細閱讀原文才知道原來所謂「分佈於喜馬拉亞山脈」,其實是指「分佈於印度的喜馬拉亞山脈」。又例如有一篇早前由機器人從中國大陸資料庫建立的條目,指某物種分佈於「俄羅斯」,但為該物種命名的生物學家最近發表了一篇新的文獻,原來該物種只見於哈薩克斯坦。所以翻譯條目及引用文獻時都不要盡信,最好還是仔細考證一下。--石添 小草 (talk to me) 2018年8月19日 (日) 09:52 (UTC)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