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大丸(日语:大丸/だいまる、英语:DAIMARU)是日本J. Front集团旗下的百货店屋号。2010年2月28日以前由株式会社大丸营运。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20年7月23日) |
做为发源自近畿的老牌百货店,大丸在大阪(心斋桥、梅田)、京都、神户、东京、札幌的店铺为主力店,此6分店占据其营收的91%。上述主力店现在由株式会社大丸松坂屋百货店营运。
1717年(享保2年),下村彦右卫门正启于京都伏见开设“大文字屋”吴服店,同时也兼做换币商。1726年进驻大坂心斋桥筋,1728年于名古屋本町开设名古屋店“大丸屋”(之后关闭)。幕末时,相对于高岛屋,大丸是属于幕府方。
1907年(明治40年),大丸吴服店设立。至1928年(昭和3年)改称“大丸”。
1908年11月,个人商店“大丸吴服店”转为股份公司。此时,早稻田大学商科出身的下村家当主(第11代下村正太郎)聘请银行家杉山义雄担任专务理事进行改革。杉山就任专务理事时,资本50万日圆中出资3万日圆,从业人员与别家出资20万日圆[1]。别家的守旧使得杉山发起激进的改革,但却招致资深员工与别家的反感,加上经营不佳,迫使杉山辞职。
1910年,东京信托会社的岩崎一提出改革案,在大隈重信的斡旋之下,日本生命社长片冈直温着手进行改革。同年秋季,东京、名古屋两店结束营业,而京都、大阪、神户店则进行扩建。下村家也卖出收藏的书画骨董换取约30万日圆的调度资金。1914年,大阪店跳票、京阪二店休业等,大丸从吴服店转型至百货店的过程中充满波折,直至1928年更名为大丸,完成现代化。
高度成长期,大丸与三越(现三越伊势丹控股旗下的三越伊势丹)并列,有“西之横纲”之称,但在泡沫经济破灭后经营陷入低迷。奥田务就任社长后,早于其他百货店,于1998年开始进行企业结构改造,内容包括关闭国内业绩低落店铺并全面退出海外以及裁员,并在2003年开设札幌店。在这波成功的改革之下,大丸的收益能力跃居业界首位。
特别的是,各分店念法上,一般通常“〜店”是念作“〜てん”,但近畿圈各店则是延续传统念为“〜みせ”[2]。如直营店中,札幌店、东京店念为“〜てん”,而心斋桥店、京都店、神户店、梅田店则念作“〜みせ”。相对于同地区其他同业都念为“〜てん”,店名念法成为大丸的特色(但高岛屋也有部分社员会使用“〜みせ”的念法[2])。
大丸的名产是加入内馅的卡斯特拉馒头,上有“大”字烧印,名为“大丸馒头”,现在可在大丸梅田店与博多大丸福冈天神店可购入[3]。过去神户店也有贩售,但1995年阪神、淡路大震灾造成机械毁坏后停止贩售。之后2005年为了纪念震灾10周年推出一周限定销售。
2007年3月14日大丸宣布以全部以股换股形式合并松坂屋,以14日市价的溢价18%收购,等于后者具有1834.3亿日元的价值。大丸股东一股将可换得新控股公司1.4股,松坂屋的股东则为一股换一股并于9月3日正式合并成立“J.零售阵线(JFR)”集团”。
2009年2月28日大丸以379.1亿日圆(约30亿港元,3.88亿美元)收购崇光百货位于大阪心斋桥的总店,崇光百货总店于2009年8月底结业,营业面积4万平方米,年营业额高达440亿日圆,之后大丸将把之与相邻的大丸百货心斋桥店合并,成为一家占地7.8万平方米的超大型百货店。
创业时的“大文字屋”店名是源自于京都五山送火的“大文字送火”。前进名古屋时,在“丸”中加入“大”字做为商标,一般民众多称为“大丸”。
前进江户时,使用有着商标的风吕敷包裹商品。由于华丽的风吕敷非常引人注目,在江户蔚为话题,使得知名度大为增加。
大丸屋江户店的风吕敷在1750年(寛延3年)卖出14,500张,1828年(文政11年)增加四倍至60,670枚。成为一般平民运送物品所使用的道具[4]。
当时的大丸屋与越后屋(现三越)、白木屋(现东急百货店)并列为江户三大吴服店。
1913年(大正2年),为了与类似商标区隔,在“大丸”图案中的大字加入吉祥的“七五三”(大字一横左端加上3条须,“人”字左下端加入5条须,右下端加入7条须)[5]。
1983年为了企业识别,商标改为以“孔雀”设计的新图标。但是,现在正式社章上仍使用“七五三大丸”,并可见于吴服包装以及部分店铺(心斋桥店南馆楼顶与下关大丸等)外观。
2010年3月大丸松坂屋百货店成立后,各店正面入口旁的店名铭板加上“大丸”图案与“大丸 创业1717年”。以前的铭板上方是“大丸”图案,下方是“株式会社大丸 The Daimaru,Inc.”。心斋桥店则是一开始就有“创业1717年”字样。梅田店正面入口铭板原是孔雀企业识别商标与“DAIMARU UMEDA”,2011年4月19日重新开幕后一样改为“大丸”图案。
松坂屋的部分请参照该条目。
大丸曾在多个海外地方开设分店,包括香港、台湾、新加坡、泰国、澳洲墨尔本及黄金海岸等。1970年代末,大丸是首家在泰国开设的日本百货公司。1998年,香港分店关闭,而新加坡、墨尔本及黄金海岸分店则在2003年因利润太低而结业,而与上海新世界百货合资成立,于2015年3月开幕的上海新世界大丸是目前为止唯一一间海外分店。
香港大丸由日本大丸与香港商人张玉麟与铜锣湾大地主利铭泽合资开办,当时富商张玉麟透过利氏家族成员、同时又是铜锣湾大地主的利铭泽,认识了日本通刘,并借此引入大丸百货。日本大丸占51%,张玉良则占49%股权,资本额为300万港元,店址位于铜锣湾记利佐治街与百德新街交界,于1960年11月3日开业,原址前身为百德商场。“大丸”是第一家在香港插旗的日本百货公司,日本的代表是“都三良”,香港的代表是“刘”。香港大丸走中高级路线,所售货品六成为日本制造,甚受当时的香港市民欢迎。而且当时的大丸百货公司还有一项新突破,包括坚持“不二价”(意思为只有一个价钱)。此外,大丸百货也坚守日式百货公司的服务态度,因为服务员彬彬有礼的服务态度,甚至比中式国货公司更受欢迎,所以大丸11月4日开店翌日,全日来店人数接近10万人。而当年化妆品部,更请来和服小姐帮港人化妆,哄动香港。从此每逢周六日,成为港人一家大细好去处。同时改变香港两代人的购物模式[16]。
1972年10月14日,大丸百货发生爆炸案,地下一个杂物间煤气泄漏,引起猛烈爆炸。一名化妆品部女收银员被震开的收银机重击头部丧命,而一名消防员亦因强烈气流而倒下,被玻璃碎片弄至毁容而殉职。最终酿成2死、280多人伤,其中50多人重伤[17]。
到1983年,大丸百货在邻近的京士顿街扩展营业,开设超级市场和家居用品部。同年,日本敷岛制包以Burlap的名义在内开设首间面包店[18]。成立不过自1990年代起,大丸缩减规模,只保留超级市场等部门,而记利佐治街原址则分拆成商场铺位,并引入名店。到1998年2月,大丸削减40多名员工,同时缩减百德新街分店规模。同年6月25日,宣布结束香港的所有业务,原址其后分拆为商场名店坊[17]。
值得一提,百货公司开业前后在电台以“香港大马劳大丸百货公司”卖广告,因而当时又被戏称为“大马骝”[19]。另外,香港公共小巴至今仍使用的“大丸”总站布牌即是指糖街小巴站[20]。
台湾的大丸,名为“建台大丸”,由日本大丸和台湾建台水泥合作,1999在台中和高雄85大楼开设分店,2002年结束台湾所有业务。
上海新世界大丸百货店作为一家由中国百货店流通集团新世界百货店与日本大丸百货店合资开设的百货店,位于上海市内顾客人流最多的南京东路,与著名的旅游景点外滩地区之间,于2015年3月开幕。GUCCI、D & G、Bottega Veneta、Burberry、Ferragamo等品牌位于一层,J.ESTINA、COACH、FURLA、MCM等品牌位于二层。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