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由澳門地球物理暨氣象局發出的天氣警告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澳门热带气旋信号(葡萄牙语:Sinais de Tempestade Tropical de Macau),是当热带气旋接近澳门时,由澳门地球物理气象局发出的警告。目的是以简单容易理解的信号,提醒澳门市民及游客知道热带气旋将可能对当地造成的影响,以及警告澳门及其附近海域将可能出现的强烈风势。
早期,澳门在圣老楞佐堂堂前设立风讯竿,以向南湾沿海一带的渔民提供风暴讯息,因此,圣老楞佐堂曾称为“风讯堂”。[3]
1861年[4],当有台风影响的先兆,澳门船政厅(Serviços de Marinha) 会在水警舰或水警总部悬挂旗帜及鸣放风炮一响。此外,圣伯多禄炮台及大炮台亦会悬挂红心白旗旗帜及亮起两盏绿灯。1882年5月20日[4],再加入一个预警信号,表示外电指有热带气旋接近,本澳气压表出现下降迹象。此时船政厅会悬挂一黑毯,晚上则亮起第一盏绿灯。1895年[5],澳门船政厅新增了台风远离后的警示、增加了多个悬旗点及调整了大炮台的响炮次数由一次改为三次。
1898年7月1日起[6],澳门船政厅宣布实行“中国沿岸风暴信号”。“中国沿岸风暴信号”与1861年起实行的预警信号是两个独立的系统,但两者共同在澳门实施。
1912年8月31日起[7],改用数字警告信号系统,当受到热带气旋侵袭时,就会以鸣炮、圆形、圆锥形或圆柱形的物件,向港口航海人士告知热带气旋对澳门构成的威胁程度及烈风吹袭的方向。最初原意是方便航海人士使用,故此釐定的标准主要是以澳门以内可能出现的风速为依据,当有热带气旋进入了本澳三百哩(约480公里)范围内时,港务当局始悬挂风球︰
除了航海人士,市民以及政府机构,亦乐于采用这套警告系统,决定在热带气旋侵袭期间的防御措施,以及办公安排。每当气象局发出热带气旋警告时,有关当局在东望洋炮台(海事及水务局)及大炮台(文化局)悬挂代表热带气旋信号的标志(2002年前还包括嘉路一世船坞及水警稽查局路环稽查警司处[9]),以通知各地居民。故此习惯上称热带气旋警告信号为“风球”。
1920年8月7日起[10],澳门港务局参考上海徐家汇天文台最新的中国沿海风暴信号,更新了在澳门所实施的中国沿海风暴信号,并继续与澳门本地港口信号共同运作。同时,加入9至12 号风球,并实施所有风暴信号之晚间灯号。
1923年10月23日起[11],参考香港天文台的做法,信号简化至1至8号风球,并首次增设风势进一步增强警告(即相等于现时9号风球的6号风球)︰而1号风球改为热带气旋24小时内抵达澳门;2号至5号风球则分别代表四个方向(即相等于现时8号风球);7号风球为原来的11号风球,8号风球为原来的12号风球。
1930年4月尾至5月头举办远东地区气象部门会议,会议上统一了区内的热带气旋预警信号。为了跟随区内的热带气旋信号系统,澳门港务局于1931年6月11日更新了澳门的风球信号[12]︰
经香港及菲律宾双方协议,二至四号只在菲律宾悬挂。1935年1月1日起,香港天文台废除二号至四号风球,保留一号及五号至十号,而七号及八号的标志,分别改为两个朝上锥体 和两个朝下锥体 [14] ,澳门在翌日起跟随。其间,鸣风炮的警告方式仍有同时使用,直至1937年最后使用,之后才全面采用数字系统。
1950年8月1日起,新增“本地强风信号(Sinal de ventos fortes)”,符号为一黑球 。本地强风信号可在弱热带气旋或季候风引致本澳出现强风时悬挂。[15]
1956年4月1日起,为了区分由季候风与热带气旋所引起的强风,重新引入在1935年废除的三号风球。“本地强风信号”则修订为“强烈季候风信号(Sinal de ventos fortes de monção )”,只在季候风引致强风的情况下适用。[16]
1969年4月19日起新增3A风球[17]。此信号为一蓝色旗帜,晚间为一蓝色灯号。气象台悬挂三号风球后,当大炮台录得强风程度的持续风速时,便会在三号风球侧再悬上三号A风球,表示强风现已吹抵本澳,市民应当提高警愓。另外,一号风球有了更明确的定义[8]:当台风进入本澳 400公里内并可能影响本澳时悬挂。
1973年3月24日起[18],由于五号至八号信号,均为代表烈风吹袭,所代表的风力相同,只是方向不同,但民间经常误会是代表不同强度的风力[8],故跟随香港天文台,五号至八号风球,分别改称为八号西北、八号西南、八号东北、八号东南,一直沿用至今。同时,取消1969年实施的三号A风球。
2000年3月2日,特区政府公布《16/2000号行政命令》,一号风球的警戒范围由400公里更改为800公里,并取消九、十号风球悬挂时在大炮台鸣放电笛。
澳门的热带气旋信号由于是参考香港的同类系统,故两者十分相似,包括使用一号、三号、八号、九号及十号共五个等级的信号及其图案形状,甚至仍然使用香港已停用的晚间灯号。
根据现时一般惯例,当八号风球发出后,政府各机关即停止办公,各学校亦停课。各金融市场,及大部分的私人机构亦会停止办公,但大多娱乐场仍会继续营业。来往澳氹的三条跨海大桥及莲花大桥亦会于一个半小时后封闭(但紧急的情况下,跨海大桥会例外开放给有需要的救护车,如2003年台风杜鹃令澳门悬挂八号风球时,一名居于氹仔的孕妇作动,便例外地开放。)西湾大桥下层通道将于八号风球发出后开放给轻型汽车行驶。航海交通全面停航,巴士停驶,只有的士继续行驶。为减少八号风球发出时因众人同时下班对公共交通工具造成太大压力,澳门地球物理暨气象局会在发出前的一至两个小时预先提出警告。
在2017年8月23日超强台风天鸽袭澳期间,位于东望洋炮台的风球信号杆被摧毁,无法悬挂热带气旋信号、强烈季候风信号及显示夜间风球灯号。只有大炮台可以悬挂热带气旋信号和强烈季候风信号。气象局在2018年起对于热带气旋信号及强烈季候风信号均改为以“发出”、“生效”及“取消”等字眼表示,但依然保留悬挂信号球和显示夜间灯号的传统(嘉路一世船坞和路环九澳港海关站除外)。同时,由于超强台风天鸽对澳门造成严重破坏,澳门气象局检讨了澳门的热带气旋信号系统,由2018年4月17日起生效《61/2018号行政命令》,是澳门现行的热带气旋信号系统,其修订了风球意义,悬挂风球标准由过去需以“一小时平均风力”改为“十分钟平均风力”。[19]直到2023年,海事及水务局宣布为保人员安全,宣布不会在九号或以上风球发出后派人悬挂风球信号和夜间灯号,这就意味只有大炮台是唯一悬挂九号和十号风球的地方。
信号名称 | 信号标志 | 灯号 | 意义[21] | 安全提示 | 生效下采取的措施 |
---|---|---|---|---|---|
强烈季候风信号 |
澳门受季候风影响,澳门的持续风速现正或预测将达41公里/小时或以上。 |
|
| ||
一号风球 |
热带气旋的戒备信号,表示热带气旋中心正集结在澳门的800公里范围内,并预测该热带气旋可能会影响澳门。 |
| |||
三号风球 |
受到热带气旋的影响,澳门的持续风速现正或预测将达41公里/小时至62公里/小时,阵风约达至110公里/小时。 |
||||
八号西北风球 | 热带气旋继续接近澳门,澳门的持续风速现正或预测将达63公里/小时至117公里/小时,阵风约达至180公里/小时。八号风球划分为八号东北风球、八号东南风球、八号西南风球和八号西北风球,风球的指示方位为未来数小时内的可能风向。 |
|
|||
八号西南风球 | |||||
八号东北风球 | |||||
八号东南风球 | |||||
九号风球 | 热带气旋中心正进一步接近澳门,澳门的持续风速已达63公里/小时至117公里/小时,且现正或预测将显著加强。 | ||||
十号风球 | 热带气旋中心会在澳门附近经过,澳门的持续风速现正或预测将达118公里/小时或以上,并伴有强烈阵风。 |
贝姬吹袭港澳两地时,港澳两地气象部门均低估其强度。1993年9月17日上午,贝姬在香港之西南偏南约110公里及澳门西南偏南约45公里处掠过,香港天文台及澳门地球物理暨气象台仅悬挂八号烈风或暴风信号和九号风球,不过实测风力已达飓风程度,符合香港天文台及澳门地球物理暨气象台的十号飓风信号和十号风球标准,显示贝姬实为一台风。可反映当时港澳两地气象部门对临岸急速增强和突然急速加快移动的热带气旋预报能力和准确度不佳,以及对突发情况的应变能力较低。
香港天文台已于6月7日凌晨12时半悬挂八号西北烈风或暴风信号,并更于凌晨2时45分悬挂九号烈风或暴风风力增强信号,并表示不排除悬挂十号飓风信号,澳门气象台当时仍然只悬挂一号风球,使港澳两地一度出现3级热带气旋警告的差距。若当时香港天文台悬挂十号飓风信号,澳门与香港将形成4级热带气旋警告的差距。随着玛姬在香港登陆后,减弱为强烈热带风暴并进一步向西南移动,气象台最终于在凌晨4时悬挂三号风球,及在早上6时半紧急悬挂八号风球,当时澳门最大风力出现早上6至7时,7时后澳门风力已减弱,八号风球一直悬挂至中午,被市民批评太迟悬挂三号及八号风球。
2006年8月3日清晨,台风派比安采取偏北路径移动,导致友谊大桥持续录得烈风风力,因此澳门地球物理暨气象局于上午9时表示于半小时内改挂八号风球,其后于上午9时半改挂八号东南风球。上班一族几乎同时下班回家致令公共运输工具、交通要道与西湾大桥下层负荷突增,近乎瘫痪,引致中午前在澳门主要交通要道的严重塞车,不少上班人士在当天向电台与互联网讨论区投诉未能在一小时前告知转挂风球,认为气象局认为要为引发交通严重挤塞负责。
澳门地球物理暨气象局局长冯瑞权解释派比安当天凌晨突往偏北路径实难预测其走向,但已在早上8点50分通过电台告知大众,并强调因此缩短通知至民防中心的时间(由两小时缩至一小时),但仍发生交通混乱,有传媒指气象局处理突发事件仍未见成熟。不过,由于香港天文台在香港广泛地区受烈风或暴风影响下,仍坚持只维持三号信号,拒绝发出八号信号,与气象局的表现有一个更强烈的对比,因此亦有不少澳门市民欣赏气象局在派比安袭澳时的果断及承担。
热带低气压帕布受热带风暴蝴蝶影响下,帕布在8月10日凌晨于上川岛海域上突然几乎停留不动,在当天早上更显著地改变其移动路径,转为东北方向直指珠江口而行。气象局于8月10日12:15分再次悬挂一号风球,但当时帕布已集结在澳门东南方约15公里。在下午5时至6时,进入后海湾后再增强的帕布急剧向西改变其路径90度,靠近珠江口西岸,随后在中山登陆。气象局在晚上9时改挂三号风球,但引来居民的质疑,在下午3时半,当帕布在香港赤鱲角以北海域停留,并于下午4时在屯门登陆时,澳门区内风力一度增强至强风的程度(当时帕布被中央气象局及香港天文台重新升格为热带风暴,但澳门气象局则没有升格),然而只是悬挂一号风球。但在晚上风平浪静的时候才改挂三号风球。有网友质疑气象局在帕布第二次袭澳期间,太迟悬挂一号及三号风球。
在莫拉菲吹袭澳门时,香港天文台已于7月19日凌晨1时半发出相当于澳门九号风球的九号烈风或暴风风力增强信号,但澳门地球物理暨气象局坚持只悬挂三号风球,拒绝改挂更高风球。此举导致市民不满,澳门网民更指责当局一直“不愿意改挂”八号风球,使港澳两地所发出之热带气旋警告自2000年热带低气压618后再度出现2级的差距。根据当时嘉乐庇总督大桥及西湾大桥实测风速,由凌晨2时半开始受烈风影响,达每小时65公里,超过三号风球的上限;凌晨3时,嘉乐庇总督大桥录得强风至烈风程度的持续风速,西湾大桥更吹烈风至暴风,证明当时八号风球必须悬挂。及至早上7时,3条大桥的风势才开始减弱。而气象局事后表示,莫拉菲吹袭澳门期间,整体风力不大,暴风范围较细,而且比较接近香港,气象局认为当时维持悬挂三号风球的决定是合理[22]。另外,气象局亦称,除直接受到莫拉菲影响外,主要受到与其相联系的雨带影响,其下沉气流会使澳门局部地区风力增大,而气象局预计该雨带会在1至2小时内移离澳门,因此预料澳门达到疾劲风力的持续时间短;另外是地形作用,当吹西南风时,澳门半岛与氹仔岛之间的峡管效应会使西南风加速,而西湾大桥风速计的安放位置亦会受到桥身绕流作用而风速有所加大,经分析上述原因后气象局没有改挂八号风球。
巨爵于15日凌晨3时最接近澳门,距离只有70公里。巨爵为一台风,由于进入了距离澳门100公里范围内,技术上已是“正面吹袭”,而且澳门市面亦已经大致吹暴风,而此时友谊大桥一分钟平均风力一度录得飓风,其后测风站出现故障,没有显示任何数据;嘉乐庇总督大桥一分钟平均风力曾一度录得飓风程度的持续风速,凌晨有数小时录得接近飓风程度的持续风速,可悬挂九号风球。随后巨爵亦于凌晨4时开始远离澳门,气象局没有挂起九号风球。
此外,八号东南风球除下时间为上午9时半,比当时风暴距离较远的香港除下时间早45分钟;3年后终逼使澳门地球物理暨气象局悬挂九号风球的强台风韦森特,气象局再犯同样错误。
澳门地球物理暨气象局悬挂三号及八号风球时间严重滞后,在风势开始转趋缓和杜苏芮登陆珠海之际才挂起八号风球,对岸的香港天文台已改发三号信号取代八号信号。
澳门地球物理暨气象局在杜苏芮有正面吹袭澳门威胁时,根本无意悬挂更高风球。香港天文台已在6月29日下午4时20分发出三号强风信号,但澳门地球物理暨气象局在6月29日晚上10时才悬挂三号风球,之前杜苏芮的路径已几乎直指珠江口;6月30日凌晨1时,杜苏芮集结于澳门东南约90公里,已属技术性上的直袭,及后三条澳氹大桥的测风站均持续录得烈风程度平均风力,但当局仍然漫不经心,等待至凌晨3时半才悬挂八号东南风球,澳门风势已开始减弱。突显了澳门地球物理暨气象局对一个正面吹袭澳门的热带气旋毫无危机意识,实测烈风后仍不当机立断采取应变策略补救,置市民安全于不顾。
气象局在处理韦森特时的表现被指反应过慢,与邻近的香港天文台有明显分别,因而引发广泛争议及批评。
气象局虽然在23日下午4时表示数小时内考虑悬挂八号风球[23],但直至下午5时51分才正式宣布于晚上7时改挂八号风球[24],当时香港天文台已发出八号信号超过10分钟。气象局遭指控比香港“慢半拍”,引致气象局公信力下降[25];同时预警时间只有稍多于1小时,兼且正值下班繁忙时间,引致澳门交通瘫痪,市民要花上比平常多3倍的时间才能回家。澳门立法会议员林香生批评预报不及时和欠缺人性化,并建议当局把预警时间延长至2小时或以上(与香港天文台“热带气旋之特别报告”看齐)[26]。各部门的危机小组亦被指责各自为政,导致应变效率低下、应急机制完全失效,市内多处竟然没有交通警当值,无人指挥交通,有车辆借机逆线行驶,情况险象环生。[27]
澳门地球物理暨气象局局长冯瑞权指,悬挂八号风球时,韦森特是接近香港多于接近澳门,因此香港天文台早个多小时发出八号信号是合理[28]。而气象局在8月14日表示将调整用词,考虑到“未来数小时”等字眼会因应民众接收信息之时间,导致理解有差异,会改用“某钟数前后”取代[29];但未有采纳林香生之建议,把正式预警延长至2小时或以上,直至4年后台风海马吹袭时,才首次出现超过2小时之八号风球预警。
由于气象局在悬挂九号风球的时间上严重延误,加上在3条大桥实测录得飓风程度10分钟平均风速,以及澳门比香港更接近风暴中心的情况(最接近距离:香港天文台总部西南约100公里,澳门西南偏南约40公里)下,仍然没有悬挂十号风球,表现与距离韦森特较远,但及时发出十号飓风信号的香港天文台形成强烈对比,因此激发市民强烈不满。澳门地球物理暨气象局悬挂九号风球的时间为24日凌晨2时15分,当时香港天文台发出十号飓风信号已有1小时半,使港澳两地一度出现2级热带气旋警告的差距;而澳门3条大桥在凌晨1时开始已经录得飓风程度10分钟平均风速,亦可见悬挂九号风球时间之滞后。有网民狠批气象局失职、挂错风球,要求气象局局长冯瑞权辞职下台[30]。而澳门多名离岛社咨委亦指责气象局判断失误,质疑气象局究竟“根据何种标准作为判断风球的依据”,明知澳门所受影响理应比香港更甚,仍然迟挂九号风球,且拒绝悬挂十号风球,促请当局检讨热带气旋警告机制[25]。
不过气象局局长冯瑞权回应指,港澳两地的最高信号准则不一致,澳门十号风球除了需要境内持续吹台风(12级飓风)之外,亦要求台风中心横过澳门境内,即使澳门受台风级别的热带气旋影响而全面受台风(即飓风,平均风速每小时118公里或以上,且以较严谨之每小时平均风速计算)影响,但热带气旋中心没有掠过或登陆澳门,仍只能悬挂九号风球,较香港只要求境内任何一处海平面录得飓风程度10分钟平均风速,及台风或更高强度之热带气旋正面吹袭[31]的准则严格。他指出,澳门境内录得的最高每小时平均风速为每小时115.2公里,属于八号风球的范围内,并已经因应韦森特进一步逼近所构成的严重影响而悬挂九号风球[32],而韦森特亦未有横过澳门,因此未达十号风球标准[28]。气象局亦未有修订被指过严的十号风球发出准则。香港网民加入讨论,斥责澳门地球物理暨气象局“该挂十号的不挂,不该挂的却挂了”,指冯瑞权在任内无需悬挂十号风球,因为“十多年甚至20年也不会遇到风眼过境”[33],从而讽刺澳门最高风球的准则太严苛。亦有非官方分析指,澳门并不如香港般受连绵不断的强烈雨带影响,没有伴随大雨的狂风(称为“下击暴流”)进一步带动风势;加上韦森特的眼壁有缺口,在最接近澳门之时,该缺口旋卷至澳门上空,因而令澳门未有真正受眼壁影响,境内所受的飓风不如香港长洲般持续,结果出现两地信号的落差。该分析同时指出,由于香港的面积较澳门大,香港境内任何一处海平面地区录得飓风的机会,比澳门境内出现飓风的机会更高,这也令香港天文台发出最高信号的机会较澳门地球物理暨气象局大。[34]。另外亦有网民认为气象局根本连九号风球都无意悬挂,只是当时韦森特距离澳门仅50公里及三条大桥均录得飓风下才“迫于无奈”悬挂九号风球。
风暴期间,澳门出现2009年台风巨爵正面袭澳以来最大风暴潮,内港海水倒灌引发水深超过1米之严重水浸[35],达到黑色风暴潮警告之标准;然而澳门地球物理暨气象局未有发出最高风暴潮警告[36]。此外澳门地球物理暨气象局亦延误发出黄色及红色风暴潮警告,虽然在23日晚上已预告会有轻微海水倒灌[37],但是要到24日凌晨12时半才发出黄色风暴潮警告[36];而内港至新马路及沙梨头海边街一带在凌晨1时许已经严重水浸[38],该区道路需全线封闭[39],但气象局要到凌晨2时15分悬挂九号风球时,才同步发出红色风暴潮警告[36]。大量商户店铺入水,浸坏货物引致损失惨重,气象局再遭投诉,被指风暴潮通报机制失去预警作用[40]。不过局长冯瑞权直至8月14日宣布调整热带气旋警告发布的用词期间,才承认风暴潮警告的发放与实际情况有出入[29]。
气象局在24日上午9时半改挂三号风球[41],比香港天文台改发三号热带气旋警告信号的时间早40分钟。同样情况在2009年巨爵正面吹袭时已有出现,气象局因而再遭受质疑。局长冯瑞权指,当日上午9时半后的风力确实回落至每小时63公里以下,需要改挂较低风球[28];但事实上3条大桥在中午时份仍然录得每小时70公里之烈风程度10分钟平均风速[42],属于八号风球的风力,与冯瑞权的回应有矛盾。
在10月3日晚上至10月4日早上,澳门风力间中达到烈风程度,在早上8时,友谊大桥风力达到烈风程度,而嘉乐庇总督大桥及西湾大桥风力一分钟持续风力更超过90km/h,达到10级暴风程度,阵风亦超过100km/h(11级风力),但澳门地球物理暨气象局未有悬挂八号风球(一般风力达63km/h以上就会发出)。[43]
事后,澳门地球物理暨气象局在10月5日澳门日报上表示,彩虹风力未达八号风球标准。有市民对此产生疑问︰气象局表示,澳门三条澳氹大桥的风力最高在凌晨1时至3时,录得一小时平均风力约60km/h,最高阵风更接近180km/h,当时彩虹最接近澳门,在澳门西南约270公里掠过。事实上,澳门最大风力却是出现在10月4日早上8时至10时;而在凌晨时份,澳门三条大桥虽然一小时平均风力尚差少少达到烈风级别,但一分钟平均风力三条大桥均达到烈风的程度;另外,气象局亦表示,早上10时有雨区明显移近澳门,风力增强,大桥一小时平均最大风力约63km/h,阵风近一百公里,根据澳门地球物理暨气象局的八号风球定义︰“风速达每小时63至117公里,阵风约每小时180公里。”在早前,气象局局长冯瑞权亦曾经表示,只要任何一条澳氹大桥一小时平均风力达到烈风程度,就会发出八号风球。另外,跨海大桥一小时平均最大风力并非为63km/h仅仅达到烈风标准。在早上9时至10时期间,最大风力在友谊大桥录得,一小时平均风力为67km/h,而嘉乐庇总督大桥同时亦有录得烈风程度的风力;友谊大桥十分钟平均风力更录得80.5km/h;在早上8时,三条大桥一分钟平均风力更录得超过90km/h暴风程度,阵风更超过100km/h。因此,澳门地球物理暨气象局应该要悬挂八号风球,保障居民出行安全。[44]
澳门地球物理暨气象局于5月26日晚上10时正悬挂一号风球,当时热带低气压集结在澳门以南约350公里,并表示一号风球将在晚间维持。气象局在27日凌晨4时表示早上改挂更高风球机会不大。不过随着热带低气压继续逼近,气象局在上午10时表示下午视乎情况改挂三号风球。虽然邻近香港天文台已经发出三号强风信号数小时,但预料热带低气压将登陆广东西部沿岸,故没有悬挂三号风球。气象局在下午3时45分表示预料一号风球将维持一段时间。热带低气压在晚上9时最接近澳门,在澳门以西约110公里掠过。随着热带低气压进一步移入内陆并减弱,气象局在28日凌晨2时除下所有风球。
在下午约4时半至约10时半期间,港澳码头、西湾大桥及嘉乐庇总督大桥的一小时平均风力先后录得强风程度,达到澳门地球物理暨气象局悬挂三号风球的标准。在未转吹西南风时,港澳码头风力最大,最高风力出现在下午4时55分至5时55分,一小时平均风力为每小时43.5公里。转吹西南风后,西湾大桥风力最大,最高风力出现在晚上8时25分至9时25分期间,西湾大桥一小时平均风力为每小时47.7公里,一分钟平均风力为每小时58.3公里,[45] 阵风更一度达到每小时76.7公里。而嘉乐庇总督大桥最大风力出现在晚上9时16分至10时16分,一小时平均风力录得每小时43.3公里。[46]显示是次澳门地球物理暨气象局未有悬挂三号风球做法错误。
气象局在8月1日晚上7时正悬挂三号风球,当时妮妲集结在澳门东南偏东约330公里,并表示翌日(2日)清晨不排除悬挂更高风球[47]。气象局随后在晚上7时55分表示晚上11时至8月2日凌晨2时将考虑悬挂八号风球,后于当晚11时半表示数小时内将考虑悬挂八号西北风球。随着风向转为西南,气象局于8月2日凌晨5时20分表示数小时内将改为考虑悬挂八号西南风球,但及后在早上6时15分放弃悬挂八号风球,表示三号风球将维持一段时间。
气象局在8月1日晚上7时正才悬挂三号风球,比邻近香港天文台发出三号信号的时间迟逾约7小时,而且澳门悬挂三号风球的时候,天文台已宣布即将改发八号信号。其后气象局从晚上8时起至翌日清晨表示“考虑”悬挂八号风球,结果“考虑”了一整晚,八号风球最终没有悬挂。
这一次是继2015年台风彩虹后气象局再次没有按实测风力悬挂八号风球,亦是继2009年台风莫拉菲后再有热带气旋在澳门北面100公里内掠过、三桥实测有西南烈风之下又一次拒绝悬挂八号风球(事实上,2000年至今有3个此路径类型的热带气旋令澳氹大桥录得烈风,它们分别是台风杜鹃、台风莫拉菲及是次的台风妮妲,但只有台风杜鹃令气象局悬挂八号风球)。由于邻近地区均以八号信号或最高级别的台风红色预警应对本次台风吹袭,惟澳门仅悬挂不足以停工停课的三号风球,更有气象局前线员工指出数据足够挂八号风球,惜因未收到上级指示而不能挂八号,网络上一片骂声,矛头指向气象局局长冯瑞权。有网民讽刺称,由于打风对赌场收入有所影响,加上气象局多次没有按实际情况而发出适当信号,故澳门的“赌墙”更胜香港的“李氏力场”。由于气象局在各大报社出版报章前仍仅表示“考虑”改挂八号风球,《正报》及《市民日报》一度误报气象局已悬挂八号风球[48][49]。
气象局于8月2日下午3时半召开记者会,说明妮妲吹袭澳门期间的情况[50]。对于香港发出八号烈风或暴风信号,而深圳、珠海发出台风红色预警信号,而且澳门境内实测烈风和暴风,西湾大桥在8月2日早上6时至7时录得风速为每小时67.5公里,友谊大桥北站在早上8时至上午9时录得每小时65公里风速,即两桥于不同时段曾达到八号风球最低要求水平。但气象局并没有悬挂八号风球,气象局局长冯瑞权称妮坦登陆前的大风区所对应的是香港和深圳一带,登陆后妮妲开始减弱,因此科学上看,整个大风区域并不包括澳门,整体风力比香港偏小很多[51],经综合考虑后,由于整体风速较小,亦未符合悬挂八号风球的“普遍性和持续性”,因此没有改挂八号风球[52];并澄清悬挂风球并没受到任何高层的压力,亦没考虑经济问题,气象局一直以科学作为最终的决策依据[53]。除此之外,局方声称境内实测的烈风是受到局部地区性雨区产生的下击气流所致,但实际上当时澳门受妮妲的东南眼壁影响,而风主要由妮妲螺旋雨带产生,并非所谓“局部地区性雨区产生的下击气流”所造成[54]。另外局方提到因为烈风未达到八号风球的“普遍性和持续性”,所以没有悬挂八号风球,但根据气象局网页上的《热带气旋信号之意义及安全措施提示》,只需持续风力达相关风速便会挂八号风球,当中并没有提及需要普遍性同持续性[55]。众多网民不接受局长的解释,批评他词不达意、转移视线。而多名议员书面质询气象局悬挂风球标准。另外,有社交网站疯传气象局若干乱象,包括气象局副局长梁嘉静迷信,会在办公地方“摆法阵”、“养鬼仔”,冯瑞权指此问题较个人,他较相信科学,并不认识、相信有关事宜,也未留意到局内有奇怪情况。而事件翌日(8月3日),巧合是2006年台风派比安吹袭澳门10周年。气象局在妮妲吹袭期间,在实测烈风下仍没有改挂八号风球,与当年派比安吹袭期间果断悬挂八号风球,形成强烈对比,更重蹈当时香港天文台拒发八号信号遭狠批的覆辙。
事件过后,在8月4日有市民到廉政公署递信,要求调查是否有气象局职员失职[56]。亦有气象局员工亲友向《爱瞒日报》指出气象局内部行政混乱、领导剥削员工权益,甚至负责气象的部门主管长期悬空[57]。而运输工务司司长罗立文向市民致歉,承认工作有做得不好的地方,与气象局沟通不足[58]。而随后气象局局长冯瑞权亦因“没有将适当信息发放予市民,与市民的期望值有落差”而道歉[59]。被问到不少市民要求他下台,冯瑞权回应称没有特别意见。他指气象局局长的职务是由政府授予,对此持开放态度。他又称至今已在气象局工作30多年[60]。
出席澳门论坛的气象局气象处处长邓耀民承认局方今次讯息发布和解释不足,他指出澳门悬挂台风的相关行政法规是以每小时平均风速计算,与邻埠每十分钟计算相比,得出的数据会略细,但认为对整个风球发布仍有一定预警作用。邓耀民称,在台风“妮妲”事件后,当局已开始重新检视悬挂台风的行政法规内的各项标准,预计于下半年咨询民防机构和社团的意见,并从科学角度考量台风的风速水平和平均风速等,令悬挂风球的标准更清晰。他又称,当局未来将考虑增加由三号风球改挂八号风球期间的讯息发布和说明,确保讯息量的时效和准确度。至于未来是否需要修改相关行政法规,邓耀民表示,局方持开放态度听取社会意见。若需修改,预计亦要到年底才能展开,并要通过行政程序,需要一定时间,今年风季无法完成,但局方在内部评估时,会多参考邻近地区发布,综合澳门实际情况[61]。
最终在同年10月同属东登台风、距离澳门比妮妲更远的台风海马,气象局为其悬挂了长达8年没有悬挂的八号西北风球,然而澳门当时的风力明显逊色于妮妲,澳门只是间中吹强风,未有达到烈风程度。关于台风海马的争议,详见下段。
气象局汲取8月台风妮妲的教训,悬挂八号西北风球。不过海马采取偏北路径移动,并在澳门东面150公里外掠过,加上吹西北风时受地形屏蔽,澳门出现烈风的机会极低,但气象局却悬挂八号风球,结果导致八号风球悬挂期间风势不大。气象局事后解释,原先预计澳门风力会在上午11时后明显加大,风速会达到每小时70公里左右,但由于考虑学童上学需要,需提前进行预测及作出决定。由于海马的移动路径较预期更偏东,因此八号风球悬挂期间,风力没有预期般大[62]。聚贤同心协会副理事长林宇滔形容,虽然这次对气象局的批评声音没有8月台风妮妲那么猛烈,但气象局在自称的“专业、科学”与人性化之间进退失据,随意搬龙门,妮妲、海马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情况,气象局是有必须全面检讨及修订热带气旋行政命令,明晰台风悬挂标准。他指出在法律没明晰的情况下,气象局以每小时平均风速来作为挂风标准不符逻辑,更过分的是官网所公布的实时数据均为10分钟平均风速,所谓的每小时平均风速仅为内部数据,质疑为何要以无法对外提供的数据来挂风球;加上台湾、日本、香港均使用10分钟平均风速,内地则采用2分钟平均,美国更使用1分钟平均,澳门绝无必要以明显较严格的每小时平均风速来决策。[63]
8月23日晚上,澳门政府召开跨部门记者会,普遍市民不满气象局太迟悬挂八号风球,令市民低估天鸽的威力,亦令市民完全没有时间对台风作出应对措施。“天鸽”袭澳当日,气象局在不足三小时内两次提升风球级别,最终在上午11时半悬挂最高等级的十号风球,而根据澳门气象局网站于10时30分左右开始部分地方间中录得12级台风,在悬挂九号风球期间,大潭山、九澳、友谊大桥南站、友谊大桥北站、嘉乐庇总督大桥分别录得的最高十分钟平均风速为153.4、141.1、157、134.6、122.8,显示当时境内普遍吹台风并达到14级,大潭山更于上午11时06分录得每小时217.4公里之最高阵风记录,当局亦从风暴消息报导中表示此风力已经是有记录最强,显示气象局太迟悬挂九号及十号风球,同时发出黑色风暴潮警告(翻查气象局的预测和风暴消息,早于上午十时已经预料未来将有高出路面一米的水浸,但此前一直只是维持较低级别的红色风暴潮警告),唯此时澳门广泛地区已经出现水浸。内港、筷子基一带沿海路段,水浸更加足以淹没整部私家车。
记者会中气象局局长冯瑞权表示此次天鸽是“特别的台风”,一切“按照一般程序进行”[64]。而社会大众都归责于气象局通报机制落后,气象局局长冯瑞权表示“如果市民需要”可作道歉,记者追问有关问题时再就发放信息不足作郑重道歉,但会否引咎辞职则未有回应[65]。网民一面倒,指气象局局长冯瑞权草菅人命,为令各大娱乐场于早上八时顺利换班,才把八号风球推迟至上午9时悬挂,8500人联署要求他辞职下台[66]。冯瑞权解释,预测路径由珠江口以东(即较近香港)突然改为珠江口以西(即较近澳门),才导致讯息延迟。唯翻查澳广视网站纪录,气象局在风暴抵达前一日下午四时已经清楚知道“天鸽”将正面吹袭澳门[67],气象局理应有充足时间改挂更高风球。最终气象局局长冯瑞权引咎辞职,澳门政府在24日下午6时半再次召开新闻发布会,行政长官崔世安公布,冯瑞权已向他提出以私人理由请辞,并获接纳[68][69]。网上有人指出,由于其并无触犯刑事罪行,按照制度,其辞职后可“咬长粮”。记者会上有记者就此问题连番追问特首,并未得到正面回应证实或否定该言论。政府各机关、边境口岸、对外海空港口及驻外办事处的区旗于25日下半旗致哀[70]。8月25日,澳门特区政府宣布行政长官崔世安提请驻澳解放军协助救援,获中央政府批准[71]。
就天鸽最接近澳门之时间及位置,港澳两地气象机构各持异见——澳门气象局指天鸽于下午1时最接近澳门,在气象局总部之西南偏西约40公里掠过[72];但香港天文台的事后报告及澳门气象·天文的定位显示,天鸽于中午12时在澳门气象局总部之西南偏南只有20公里处掠过[73][74],有市民质疑气象局于天鸽定位上是否存在失误,天鸽结构完整紧密,当时亦未有出现中心环流重整,定位失误机会理应较小;从雷达图上可以对比2012年台风韦森特吹袭澳门,气象局的定位同样是40公里,而且台风韦森特和天鸽风眼直径同样都是50公里,但是天鸽中心明显比韦森特更为接近澳门,天鸽实际距离可能只有20公里。
气象局基于贝碧嘉会在距离澳门100公里范围内掠过,中心附近的烈风可能直接影响澳门而发出八号风球。可是八号风球生效期间澳门风势微弱,3条跨海大桥仅间中受强风影响,境内完全没有疾劲或烈风纪录,沦为1995年台风肯特后23年以来风势最弱的八号热带气旋信号,气象局事后亦被市民质疑错发八号风球。以临时代理方式兼任气象局局长的环保局局长谭伟文事后解释,贝碧嘉扰攘多时且移动路径迂回曲折,到14日进一步加强和接近,当时若按预测路径持续逼近,距离澳门会只余80公里。考虑到贝碧嘉移动速度慢和中心风力强烈,对澳门的影响较大,气象局经过分析和商讨后决定发出八号风球,并提早公布消息让市民做好准备。他认为气象局发出八号风球的决定正确,完全根据科学及按照实际情况判断,不受个别事件影响[75][76][77]。有网民在香港地下天文台Facebook专页上支持澳门气象局发出八号风球的决定,认为气象局汲取天鸽风灾的教训后变得谨慎和以公众安全为先,并指出贝碧嘉当时已加强为强烈热带风暴,最接近澳门的距离只有100公里,可视为“正面吹袭”,对澳门构成威胁,气象局必须保障市民的生命安全[78]。但亦有网民质疑气象局发出八号风球的必要性,忽略贝碧嘉的风力结构不均,其薄弱的东北环流难以为澳门带来持续烈风,亦指出在热带气旋信号生效期间,3条跨海大桥的最高10分钟平均风速只有约每小时50公里,与八号风球下限的每小时63公里相距甚远,形容气象局经历天鸽风灾后变得如惊弓之鸟。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