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香港的颱風信號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十号飓风信号(英语:Hurricane Signal No.10),一般市民俗称为十号风球或十号波[注 1],为香港天文台最高级别的热带气旋警告信号,低一级为九号烈风或暴风风力增强信号。香港自1917年创立数字热带气旋警告信号至今,此信号已知曾发出27次。
此条目可能包含原创研究。 (2024年9月7日) |
最近一次十号飓风信号于2023年9月1日晚上8时15分发出,当时香港受到超强台风苏拉正面吹袭。
十号飓风信号的发出一般表示台风的中心已经正面吹袭(一般来说是台风中心在香港天文台100公里范围内),甚或预料将会横过香港。香港任何近海平面地区之风力现正或预料会达到飓风程度,持续风力达每小时118公里或以上,阵风更可能超过每小时220公里。
天文台发出十号信号后,台风中心可能非常接近甚至掠过香港市中心。当风眼经过香港上空时,风雨减弱,云层转薄,甚至出现短暂阳光,晚上还有机会可看见星星,但切勿以为危机已过而有所松懈,因恶劣天气将于数分钟至数小时内重临。台风过后香港吹偏南风,风力及雨势可能比先前更强。受地形影响,台风中心掠过香港的位置将影响香港的风力。如台风中心在香港南面掠过,香港由东北风渐转东南风,香港处于热带气旋的危险半圆内,广泛地区当风,如果遇上快速移动的热带气旋风力会更强,再加上当时热带气旋仍未登陆,甚至可能增强,影响最大;相反如台风中心在香港北面掠过,香港由西北风渐转西南风,香港处于热带气旋的可航半圆内,如果遇上快速移动的热带气旋风力会较低,而且热带气旋已经登陆及开始减弱,风力受阻。[1]
与八号烈风或暴风信号不同,十号飓风信号并无风向之分(类似三号和九号信号),因为发出十号飓风信号时,香港地区距离台风的风眼通常已经很近(甚至在风眼之内),断定风向亦因此会有所困难[2]。
十号飓风信号发出前也不会有长时间的预警,甚至不会提前宣布便发出十号信号,因九号信号已有十号信号预警之作用[3][4]。当此信号取消后,香港天文台会直接改发八号信号而非九号信号。
十号飓风信号即表示台风的中心已非常接近香港,随着香港进入风眼附近的中心密集云团,雨势将会增大;但碍于风力已达至极高水平,雨点大多呈横向型而非直落地面,较难直落雨量计内(雨量计是直立,包括天文台采用的“翻斗式雨量计”及“虹桥式雨量计”),因此自从1992年设立暴雨警告系统至今,十号飓风信号未曾与黑色暴雨警告信号同时生效。自1998年暴雨警告信号改革后,使天文台发出的十号信号的1999年台风约克及2018年超强台风山竹只令天文台发出红色暴雨警告信号[5],风暴期间香港广泛地区录得的最高每小时雨量亦未达70毫米;2012年强台风韦森特、2017年超强台风天鸽及2023年超强台风苏拉吹袭期间更只发出黄色暴雨警告信号。
香港的热带气旋警告源于1884年,最初的信号并没有数字之分,只以鼓形、倒三角形、圆形及三角形信号表示热带气旋在香港300海里以外/之内及香港所承受之清劲或强风/烈风风向,一般于海港内悬挂台风信号向轮船示警,当预料一个台风即将或现正正面吹袭香港时则会鸣两响风炮代表飓风信号,亦即现今十号飓风信号的雏型。1907年改为燃放3响炸药警告、悬挂黑十字风球及于晚间亮起三号风灯(红绿红)[6]。1917年开始以数字1至7号编排信号,七号信号是当时最高的信号,代表香港风力已达或将达飓风程度。1931年,七号信号改为十号信号,代表飓风抵埗。1943年10月20日至1945年8月底期间,当时的日占政府因战争时期使气象预报物资短缺,精简风球信号,二号风球以朝上三角形▲(蓝蓝)显示,表示香港将吹起烈风或以上风力(即今8至10号信号)。
十号飓风信号的发出,表示香港的风力已经达到或将会达到飓风程度(即持续风速每小时118公里或以上)。天文台指,飓风的范围,主要是在绕着风眼附近的环形地带(即眼壁或眼墙),因此发出十号信号的其中一项先决条件,是一股台风或以上级别的热带气旋在距离香港100公里范围内掠过,也就是所谓“正面吹袭”香港;但即使如此,不是所有正面吹袭香港的台风或以上强度热带气旋,也能带来十号信号[注 2]。
香港于亚洲东部的漫长海岸线上只是一个极其渺小的目标,纵使平均每年有15个(1961年-2010年平均)台风在中国南海和北太平洋西部形成[7],香港自1946年至今,只有17个台风或以上强度的热带气旋导致发出十号飓风信号,除1960年台风玛丽及1961年台风爱丽斯外,其他15个台风都是由西太平洋生成进入南海影响香港,即是每70个台风才有一个会引致香港发出十号信号[7]。在这15个台风中,有8个,即近半是以西或西北偏西路径穿过菲律宾与台湾之间(即巴林坦海峡、吕宋海峡或巴士海峡)进入南海逼近香港,即接近香港时没有经过陆地,令强度得以维持,影响亦较大[8][9]。1960年代初期,香港曾经多次悬挂十号飓风信号。1960年至1964年间平均每年一次,其中以1964年较特别,由于该年出现强烈拉尼娜现象,在副热带高压脊偏强下,令热带气旋多以西或西北偏西移动进入南海,因此该年香港受到5个台风或以上级别热带气旋正面吹袭,当中台风露比和黛蒂令天文台于年内两度悬挂十号信号,为战后唯一一次,并与1923及1911年共同创下一年内2次飓风信号的第三多纪录[注 3]。
在这段忙碌的日子过后至1983年,十号信号的出现频率减少至每3至4年一次。1984年至2011年,能正面吹袭而带来十号信号香港的台风已大为减少,但自90年代起,正面吹袭香港的热带气旋渐趋频密,1994年至2023年的30年间共有33个热带气旋正面袭港,平均每年1.1个,唯大多因接近香港时未达台风或以上级别而没有发出十号信号。21世纪的十号信号,除2018年超强台风山竹及2023年超强台风苏拉外,都有一个共通点,是热带气旋在吕宋海峡以东,即东经130度以西形成,以西或西北偏西路径掠过吕宋北部或经吕宋海峡进入南海,虽然进入南海时强度只达热带风暴,但2012年强台风韦森特及2017年超强台风天鸽均受惠于南海水温较高而发展出“热塔”现象导致爆发性增强至台风或以上级别,这都是预报强度及路径时的一大挑战;1999年袭港的台风约克与上次十号信号相隔达16年,同时又是最后一次在户外以钢球悬挂的十号信号[注 4]、以及1931年改制后发出时间最长的十号信号。2000年代更没有热带气旋能令天文台发出十号信号,主要是因为台风进入香港50公里内时便减弱为强烈热带风暴或在香港东面登陆,因此不用发出十号信号。如2003年强台风杜鹃、2008年台风鹦鹉及2009年台风莫拉菲,虽然三者都是进入南海逼近香港时没有登陆吕宋陆地令强度维持。直至2012年强台风韦森特的出现,天文台才再度发出十号信号,也与上一次发出十号信号的台风约克相隔了13年之久。此后十号信号出现次数再次转趋频密,平均每4-5年发出一次十号信号,仅5年后的2017年超强台风天鸽便令天文台再次发出十号信号,翌年超强台风山竹更导致继1960至1962年之后,56年以来天文台首次需要连续两年发出十号信号。2010年代共发出三次十号飓风信号,是自1970年代以来最多。在2020年代,2023年超强台风苏拉令天文台再次发出十号信号,是2018年超强台风山竹后首次。
香港天文台会判断其飓风范围大小、飓风风力能维持多久、台风线路是否接近香港等等的因素去考虑是否发出此最高信号,因此纵使曾有不少台风近距离掠过甚至正面吹袭香港,可能因为临门减弱为强烈热带风暴或受地形影响出现不规则移动路径及风力分布,也只会发出九号烈风或暴风风力增强信号,在香港东面登陆的热带气旋,更可能只发出八号烈风或暴风信号。香港天文台亦会按实际情况而不会盲目跟从邻近地区已发出的信号级别。
每当是一个台风有机会数小时内正面吹袭香港时,天文台的预报中心便开始忙碌,天气预报员、新闻发布员与台长各自分工,不断用科学方法分析、对外发布和讨论台风形势[10]。由于发出信号的最终决定权在台长手中,因此台长负责审视台风移动路径及速度、本地风力、气压等变化、卫星数据、雷达数据、风暴潮的预计幅度、大范围大气条件对台风的影响等等的因素[10],与及透过分析雷达同事的汇报,从而决定发出与否。一旦决定发出十号信号,时任天文台台长便需签署文件及于电脑输入确认密码作实[11][12]。
另外,天文台亦不断引入现代化高科技协助预报天气,包括1999年落成的多普勒雷达[13],它较传统雷达更能准确测出台风中心风力及路径,对气象人员何时发出信号起了关键作用,尤其是对台风约克发出十号飓风信号的过程中功不可没[13],亦因此随后被天文台内部列入预报课程教材。
1884至1906年期间,香港曾鸣两响风炮6次。1907至1916年有6次燃放炸药警告纪录。1917年设立数字热带气旋警告信号系统至1930年期间,香港发出七号信号7次。1931年改制至今,天文台曾发出十号飓风信号20次[注 5],当中有17个于1946年或之后[14]。十号信号、改制前之七号信号、1916年或以前的风炮及燃放炸药警告合共发出38次。
以下纪录以1917年设立数字热带气旋警告信号系统开始计算。
防风措施报告一般在九号或十号信号生效期间于“热带气旋警告”中显示,并会因应不同台风的特性调整显示的内容。
当八号或以上信号生效期间,无线电视翡翠台及明珠台、ViuTV及ViuTVsix和港台电视31会定时提供一节风暴消息(亚洲电视在2016年停播前亦有同样安排),HOY TV则额外时段与有线新闻台联播《有线新闻》。其中于2008年台风鹦鹉袭港期间的风暴消息内,翡翠台同步直播北京奥运男子乒乓球项目。但若天文台在非30分或非00分更改热带气旋警告,电视台可以在广告或节目中插播临时的风暴消息,例如2012年的强台风韦森特,天文台于凌晨12时45分发出十号飓风信号,翡翠台和本港台立即播出《风暴消息》。而风暴消息不会在新闻时段播出,相关风暴消息会在新闻时段内报道,例如2017年超强台风天鸽,天文台于早上9时10分发出十号飓风信号,翡翠台则于《香港早晨》节目延长期间报道有关消息。
另外所有电台亦会在每小时15分、30分、45分及58分广播天文台最新热带气旋警告,而相关风暴消息则会在正点及半点新闻内报道,若天文台更改热带气旋警告,则由当时的节目主持或节目助理报告有关消息。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