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大仙区

香港十八区之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黃大仙區map

黄大仙区(英语:Wong Tai Sin District)是香港十八区中的一个行政区,位于香港九龙半岛东北部,原属新界[1],面积为926公顷,以辖内有赤松黄大仙祠得名。

事实速览 黄大仙区, 所在地 ...
黄大仙区
区议会分区
Thumb
图章
Thumb
坐标:22°20′01″N 114°11′49″E
所在地 香港
地区直选选区九龙东九龙中
成立1968年(民政署)
1981年5月6日(区议会)
政府
 • 民政事务专员黄智华
面积
 • 总计9.36 平方公里(3.61 平方哩)
人口(2016年中)
 • 总计406,802人
 • 密度43,461人/平方公里(112,560人/平方哩)
关闭
Thumb
黄大仙
Thumb
新蒲岗
Thumb
斧山
Thumb
黄大仙祠牌楼是黄大仙区的地标之一

截至2021年,黄大仙区人口为406,802人。黄大仙区亦是全香港唯一没有海岸线的区份;其东面以飞鹅山、东山、象山西贡区为界,以清水湾道龙翔道清水湾道与观塘道之间)与观塘区为界,西面则沿联合道东头村道与竹园道之间[2])、竹园道广播道、联合道与横跨龙翔道天桥之间)的竹园道与九龙城区的九龙仔、九龙城为界,南接太子道东东头村道(东正道与联合道之间)、东正道沙浦道贾炳达道九龙城区启德和九龙城为界,北以沙田坳道(法藏寺以北大约750米至飞鹅山道之间一段沙田坳道属沙田区,道路以南属黄大仙区)、竹园北邨翠竹花园以北狮子山狮子山山顶属沙田区,山顶以南属黄大仙区)与沙田区为界。

faviconfavicon
2 sources

地理

黄大仙区位于九龙半岛东面,北方背靠狮子山大老山慈云山,东临飞鹅山,包括竹园黄大仙马仔坑元岭牛池湾彩云彩虹富山琼山宏景花园钻石山慈云山斧山乐富横头磡新蒲岗翠竹等地方,因此本区亦成全香港唯一无海岸线的行政区。

启德明渠源自慈云山,至蒲岗村道成为明渠,沿彩虹道太子道东,经启德下的暗渠流入前启德机场跑道和观塘间水道。

黄大仙区以住宅为主,工业楼宇集中在新蒲岗北部工业区。

牛池湾原名“龙池湾”,明朝时被意大利传教士讹称为“牛屎湾”,到了清朝时期改名为牛池湾。

乐富原名“老虎岩”,简称“老虎”,因原名带有“煞气”,遂雅化成现有名字。

钻石山本是一个石矿,名字是“将石块钻出”的意思,香港政府把此地名翻译成英文时,误解了(动词)石山为钻石(名词)山,把它命名了做“Diamond Hill”。

2000年代中期起,有一部分信奉基督教的居民认为“黄大仙区”一名有道教中国民间信仰色彩,并建议改以“竹园区”或“慈黄区”(“慈云山”、“黄大仙祠”的合称)取代,但有关建议从未获政府当局理会,并被民众指称不懂尊重传统文化。

本区历史沿革

favicon
2 sources

宋代至明代

根据族谱及《新安县志》,南宋时,蒲岗村(今新蒲岗)、衙前围村已陆续开村;而大磡村也曾发现两宋时期的铜钱。至于宋代以前的情况,由于未有相关文物出土,目前未能证实。

清朝

Thumb
衙前围村

康熙廿七年(1688年)刊行的《新安县志》中,新安县下分三乡(恩德乡、延福乡及归城乡)、七都、五十七图,合共509条村庄,黄大仙区属延福乡五都,五都中有“衙前村”(衙前围村)及“莆冈村”(蒲岗村[3]。而到嘉庆廿四年(1819年)刊行的《新安县志》中,新安县下分四区,黄大仙区一带由官富司管辖,其下有“衙前村”、“莆冈村”及“牛池湾”(牛池湾村)三村[4]

1866年意大利传教士佛伦特里(Volonteri)绘制中英对照的《新安县全图》,在今日黄大仙区范围内标示了“竹园”(Chuk-ün,即竹园村)、“宝冈”(Pau-kong,即蒲岗村)、“衙前”(Nga-ts'in,即衙前围村)、“大庵”(Tai-um,即大磡村)、“圆岭”(Un-ling,即元岭村)、“牛屎湾”(Ngau-shi-wan,即牛池湾村)及没有英语标示的“弘莆”(疑为彭莆围)。

favicon
2 sources

英治初期

光绪廿四年(1898年)清政府与英国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将界限街以北到深圳河的地区包括大屿山等235个离岛租借予英国99年,黄大仙区自此划归英国殖民地香港管治。

1937年,香港政府刊宪把界限街以北及狮子山以南,划为“新九龙”4区,分别为“九龙城区”、“九龙塘区”、“深水埗区”及“荔枝角区”,黄大仙区在“九龙城区”内。[1]

日占时期

1941年日本侵占香港,翌年成立香港占领地总督部,将全香港分为28个区(香港岛12区、九龙8区及新界7区,其后于九龙增加“启德区”),每区由“区役所”(其后更名“区政所”)管治。日占时期黄大仙区仍未成立,所属地区约为当时的“元区”(即九龙城)及“启德区”内。

日军扩建启德机场,从1942到1943年强行迁拆附近的村落,历史悠久的蒲岗村整条村亦被拆除。

英治后期

Thumb
东九龙居民委员会
Thumb
地铁修正早期系统路线图

1957年香港政府强行清拆竹园乡,东九龙的主要乡村组成“九龙十三乡联合支援竹园村民会”争取合理赔偿及安置,唯政府不顾民情,派出军警强行清拆,并将部分乡民递解出境,更引发中英两国外交风波。最后在英国国会议员斡旋下,政府作出让步,以换地方式收回私人土地,对受影响农户除按农作物种类赔偿青苗费,按开荒时间给予每平方呎最高六毫的开荒费外,更编配徙置区铺位以转业维生,厂户则编配徙置工厂大厂单位继续经营等,事件才得以平息。12月29日,乡民接纳建议将组织正名为“九龙十三乡委员会”,1964年正式注册为合法社团,其后因应社会环境变迁于1986年易名为“东九龙居民委员会”,继续在区内活跃。

香港政府于1968年设立民政处,翌年(1969年)发表《民政主任工作检讨报告书》,决定加强地区之间的沟通,将香港岛分为4区、九龙6区(黄大仙区、深水埗区、旺角区、油麻地区、九龙城区及观塘区,合并新旧九龙),而新界则分为7区,黄大仙区正式成为香港地区行政区之一。[1]

1981年香港政府推行《地方行政白皮书》,将全港划分为18个行政区,每区设地区管理委员会及区议会黄大仙区议会于1981年5月6日成立,首届区议会议员由政府委任,下设12分区,人口约58万。

历史年表

行政区划

faviconfavicon
2 sources

民政事务专员

现任黄大仙区民政事务专员胡钜华,于2023年9月3日接替黄智华出任该区专员。[5]

favicon
1 sources

历任黄大仙民政事务专员

  • 赖黄淑娴女士(任期:1997年-2000年1月23日)
  • 邓仲敏女士(任期:2000年1月24日-2006年2月19日)
  • 黄珍妮女士(任期:2006年2月20日-2010年5月9日)
  • 萧伟全先生(任期:2010年5月10日-2013年11月24日)
  • 蔡马安琪女士(任期:2013年11月25日-2016年10月26日)
  • 江润珊女士(任期:2016年10月27日-2020年7月17日)
  • 黄智华先生(任期:2020年7月18日-2023年9月2日)
  • 胡钜华先生(任期:2023年9月3日至今)

区议会

黄大仙区议会负责就该区的社区设施、卫生环境、运输及交通、房屋政策及居住环境改善等事宜,向政府反映意见。

黄大仙区议会是香港十八个区议会之一,负责协助处理黄大仙区的事务,共有20名议员,由4名民选议员、8名地区委员会界别议员及8名委任议员组成。

分区委员会

现时黄大仙区分为四个分区会,包括:中分区,西南分区,东分区及北分区。

统计资料

根据2021年的人口普查资料[6],黄大仙区的人口资料如下:

人口特征
  • 人口: 406,802 人
    • 15岁以下: 8.9%
    • 15至24岁: 8.2%
    • 25至44岁: 25.4%
    • 45岁至64岁: 34.5%
    • 65岁及以上: 23.0%
  • 年龄中位数: 50.1 岁
  • 十五岁及以上从未结婚人口比例
    • 男性: 33.6%
    • 女性: 28.5%
教育
  • 15岁及以上人口具专上教育程度比例: 24.6%
劳动人口特征
  • 劳动人口: 209,093 人
  • 劳动人口参与率
    • 男性: 63.5%
    • 女性: 50.5%
    • 合计: 56.4%
  • 每月主要职业收入中位数(不包括外籍家庭佣工): 17,000 港元
住户特征
  • 家庭住户数目: 147,085 户
  • 家庭住户平均人数: 2.7 人
  • 家庭住户每月收入中位数: 23,520 港元
房屋特征
  • 有家庭住户居住的屋宇单位数目: 147,029 个
  • 每个屋宇单位的平均家庭住户数目: 1.000 户
  • 自置居所住户在家庭住户总数目中所占的比例: 41.6%
  • 家庭住户每月按揭供款及借贷还款中位数: 8,500 港元
  • 按揭供款及借贷还款与收入比率中位数: 19.2%
  • 家庭住户每月租金中位数: 2,430 港元
  • 租金与收入比率中位数: 13.2%
  • 居所楼面面积中位数: 38平方米
favicon
1 sources

社区环境

黄大仙区有超过85%居民都是住于公营房屋,包括公共屋邨、租者置其屋屋苑、居者有其屋屋邨、私人参建居屋、房协居屋、夹心阶层住屋计划屋苑、或由政府兴建的自置楼宇。

faviconfaviconfavicon
3 sources

公共屋邨

1957年老虎岩徙置区黄大仙徙置区首先落成,到1960年代是黄大仙区公共屋邨建造兴盛时期,东头徙置区横头磡徙置区黄大仙龙翔道廉租屋彩虹邨慈云山徙置区慈云山沙田坳廉租屋先后落成入伙,共有66座的慈云山邨规模最大。1970年代有较大规模的彩云邨,及后富山邨建成后,由于土地供应有限及旧邨老化失修,政府开始拆卸及重建旧屋邨,新建的屋邨只有1980年代的竹园南邨、1990年代的凤德邨及2020年代的启钻苑第一期,目前黄大仙区有23个公共屋邨。[7]现时美东邨第五期正在兴建中。

favicon
1 sources

居屋屋苑

1980年代政府推行居者有其屋计划,以低廉价格让市民自置居所。黄大仙区先后建成新丽花园天马苑龙蟠苑翠竹花园等居屋屋苑。而凤礼苑凤钻苑慈爱苑慈安苑嘉强苑富强苑于1990年代相继落成。而在大磡村原地兴建新居屋启翔苑于2023年7月落成。

1998年起,政府经租者置其屋计划先后出售了凤德邨(1991年)、竹园北邨(1989年)、黄大仙下(一)邨(1989年)、东头(二)邨(1982年)予原租住住户。

绿表置居先导计划屋苑

兴建中

主要私人屋苑

Thumb
星河明居
Thumb
誉·港湾
名称 入伙年份 座数 发展商 备注 居民数目(2011年)
豪苑 1985年 3座 华懋 位于黄大仙龙翔道110号,基座为翔盈里商场 --
海港花园 1990年 3座 信和集团 位于牛池湾斧山山脚丰盛街 1,284人[8]
晓晖花园 1999年 4座 新鸿基地产 位于飞鹅山清水湾道丰盛街 --
星河明居 1998年 5座 会德丰 位于钻石山龙蟠街钻石山站上盖,基座为荷里活广场 5,012人[9]
帝峰豪苑 2000年 单幢 承褔投资 位于钻石山斧山道,共36层(不设4、14、24及34楼),地下至3楼为停车场 --
汇豪山 2008年 单幢 爪哇控股 位于九龙慈云山,是一52层高的单幢式住宅 --
秀芳花园 1981年 单幢 合和实业 位于九龙黄大仙,楼高35层,由于大厦建于斜路上,基座最底半层为秀芳花园商场,对上5层为停车场(入口设于蒲岗里),住宅楼层则由7楼开始,故最顶层为41楼。 --
新蒲岗广场 1996年 2座 南丰集团 位于新蒲岗崇龄街 --
越秀广场 1995年 2座 越秀集团 位于新蒲岗 --
誉·港湾 2011年 7座 新鸿基地产 位于新蒲岗太子道东,基座为Mikiki商场 --
现崇山 2012年 8座 嘉里建设 位于黄大仙睦邻街,近沙田坳道黄大仙中心南馆 --
faviconfavicon
2 sources

村落及平房区

黄大仙区的古旧村落经历清朝迁海令、日占时期拓展启德机场战后的市区重建计划,包括元岭村、沙浦村、坪石村、坪顶村、沙地园村等已消失无存。二战后中华民国国内大量难民涌入,在老虎岩、东头村及钻石山一带搭建木屋居住。1951年东头村大火,受灾人众,政府建成东头平房区容纳灾民。

大型商场

Thumb
慈云山中心(毓华街入口)

公共设施

教育

Thumb
蒲岗村道学校村
Thumb
黄大仙警署

1960年代黄大仙区的教育机构与公共房屋紧密相连,不少学校建于七层徙置大厦的天台,其中部分包括:

黄大仙下邨
  • 为道学校暨幼稚园(第24座)
  • 黄大仙信生幼稚园(第27座)
乐富邨
  • 培灵小学(第1座)
  • 青年会小学(第2座)
  • 使徒信心会小学(第7座)
  • 生命堂小学(第8座)
  • 慕光幼稚园(第20座)
横头磡邨
  • 潮光小学暨幼稚园(第5座)
  • 横头磡信义会小学(第10座)
  • 横头磡神召会康乐幼稚园暨小学(第22座)

位于慈云山的“蒲岗村道学校村”是香港首个最大型的学校村,于2002年9月2日正式启用。学校村占地3.75公顷,有3间小学、1间中学及1间私立音乐中小学,包括:

各校共用小型足球场、有盖篮球场、绿化缓跑径、跳远沙地及停车场等设施。

大专院校

中学教育

小学教育

幼儿教育

特殊教育

医疗服务

Thumb
香港佛教医院

1961年由“玛利诺医药福利会”创办的圣母医院是区内首间医院,其后“东华三院”于1965年创立东华三院黄大仙医院,主要服务老人,现时已发展成一所康复医院。香港佛教医院则于1970年由“香港佛教联合会”创办。“啬色园”在建立初期即开设药局赠医施药,1980年扩建的医药局落成,增设西医诊所,而在1998年启用的啬色园社会服务大楼更设有护理安老院、西医及牙医诊所、物理治疗中心等。

公营医院(九龙中医院联网)
  • 圣母医院– 非紧急医院,提供不同专科的非紧急服务。(原属九龙西医院联网)
  • 东华三院黄大仙医院– 延续护理医院,提供复康及胸肺科服务。(原属九龙西医院联网)
  • 香港佛教医院 – 社区医院,设有普通科和延续护理服务。
公营诊所

安老殡葬

早在1926年天主教会安贫小姊妹会”已开办圣若瑟安老院,是香港首家独立建筑的安老院。1957年“志莲净苑”成立安老慈幼院。1950年政府在钻石山拨出一块土地给“东华三院”以换取其市区义山土地供发展用途,东华将原位于柴湾何文田牛池湾茶果岭等义山的骨殖迁葬钻石山,于山顶设置“东华义冢”供总理行春秋二祭。1973年再获拨地兴建钻石山殡仪馆,于1977年正式启用。

文娱康乐

启德游乐场在1965年开业,位于新蒲岗彩虹道,占地20万平方呎,拥有新颖的机动游戏,更附设中西影院及剧场,媲美荔园游乐场。而1966年开幕的丽宫戏院,有3,000座位,是香港最多座位的戏院,于1992年结业。区内的摩士公园于1967年10月全部建成,占地15.8公顷,为九龙最大的公园。1996年开幕的斧山道游泳池面积接近两公顷,室内及室外设有嬉水设施,深受孩子欢迎。

旅游景点

Thumb
黄大仙祠
Thumb
南莲园池

节日特色

  • 头炷香:农历新年除夕夜,善信往黄大仙祠排队,于踏入新年第一刻插上第一炉香。
  • 天忌:每年正月初九,衙前围村村民抬着草龙船巡行全村,以驱除污秽及带来好运。
  • 三山国王诞:农历二月二十五日
  • 侯王诞:农历六月十六日
  • 盂兰胜会:农历七月,主要由黄大仙区潮籍街坊主办,规模较大的有“东头邨盂兰胜会”、“黄大仙、新蒲岗、凤凰村潮侨街坊盂兰会”等。
  • 黄大仙诞:农历八月廿三日
  • 七约太平清醮:每10年一届,于十月底举行。

经济发展

商业

旅游业

不少旅客喜欢前往黄大仙祠、志莲净苑等景点参观,加上该区有不少地道美食和茶餐厅,亦带动了附近商铺的营业额。

工业

采石业

钻石山石矿场有超过一世纪的开采历史,于1993年才停业。

制造业

新蒲岗工厂区,位于彩虹道及太子道东之间,主要为制衣厂。

电影业

1940至1950年代黄大仙区有多个制片厂,位于钻石山的“大观片场”是早年粤语片主要拍摄基地,九龙城则有“世光”、“友侨”等。而位于牛池湾斧山道的“永华片场”于1970年代租给嘉禾电影,并改名“嘉禾制片厂”,吸引无数日本影迷在外守候成龙

交通

港铁

道路

干线道路
市区道路

巴士

巴士
更多信息 专营巴士路线列表 ...
专营巴士路线列表
巴士(只限指定日子服务)
关闭
专线小巴
更多信息 专线小巴路线列表 ...
专线小巴路线列表
关闭
红色公共小巴

未来

港铁

注脚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