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科技大學,是一所省屬重點建設的以工科為主的高等學校,主校區位於江蘇省鎮江市。學校擁有博士、碩士學位授予權,曾招收國防生。學校是以船舶工業為基礎的一所普通高等院校,涉船專業和蠶桑專業是學院優勢專業。「船舶、海洋、蠶桑」是學校的三大辦學特色(未來還將有「糧食」特色的重新興起)。
學校目前擁有東、西、南三個校區,另有一新校區在建,預計2018年秋作為主校區入駐。此外在蘇州張家港建有張家港校區,學校的公有民辦二級學院蘇州理工學院坐落於此。
目前,在校教職工中,國家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青年「千人計劃」入選者、「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等各類人才100餘名。研究機構方面,擁有2個農業部、4個省教育廳和1個中國農科院重點實驗室,1個省教育廳重點實驗室國家培育點。
校史和重要辦學時間節點
1933年3月,林美衍、吳開先、許恆、張桐等人創辦上海私立大公職業學校,校址位於上海市喬家浜,分機械、土木、商業及應用化學四科。
1934年春季,因得吳鐵城、吳醒亞、杜月笙、吳蘊初等贊助,於南市局門路興建校舍及實習工廠。
1937年「八一三」淞滬抗戰爆發。學校因與江南造船廠毗鄰,目標顯著,時有敵機襲擊。為避免犧牲,學校決定先臨時遷至法租界霞飛路1968號(今淮海中路),同時將學校圖書儀器及工廠機器材料遷入租界,以保安全。上海戰爭形勢進一步危急,為安全起見,政府當局下令將上海市私立大公職業學校一部分遷往四川省重慶市;一部分遷至浙江天台縣溪南創設大公中學,租賃房屋專辦普通科;留滬部分繼續於「法租界地」霞飛路辦學。
1939年2月,學校留滬部分因原租賃的校舍不敷應用,又改租上海漢口路131號慶雲大樓辦學,學生人數增至500人左右。
1945年11月,抗戰勝利後,由時任校長許恆呈報的「為復校事呈請准予備案」的報告獲當時的上海市教育局批准後,私立大公職業學校在上海復校。由於原址校舍、器材等曾被日軍侵佔並闢為司令部,後又撥給毗鄰的江南造船廠,當局政府另撥給上海市虹口區峨嵋路400號四層大樓為新校址,繼續辦學,設機械、水產、商業三個專業科類。
1952年,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機械工業部船舶工業局籌建上海船舶工業學校,這是新中國創辦的第一所造船中等專業學校;
1952年11月,福建高級航空機械商船職業學校(源自1866年創辦的福建船政學堂)造船科與上海高級機械職業學校(源於1907年創辦的德文醫學堂)造船科分別加入籌建上海船舶工業學校;
1953年7月,上海機電工業學校(源自1933年創辦的上海私立大公職業學校)機械科與上海水產學院附設上海水產學校(源自1912年創辦的江蘇省立水產學校)輪機科分別加入籌建上海船舶工業學校(學校目前認定的建校時間1933年即來源於此處的大公職業學校創辦時間);
1953年8月,上海船舶工業學校正式創辦並開始招生;
1970年,更名為鎮江船舶工業學校,遷至鎮江,由舒同題寫校名;
1978年,更名鎮江船舶學院,升格為普通本科院校;
1993年,更名為華東船舶工業學院,由江澤民題寫校名;
1999年,從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劃轉歸江蘇省管理,從屬關係由部屬高校變更為省屬高校;
1999年,與江蘇省江海貿易學校(源自1979年創辦的江蘇省鎮江糧食學校)合併;
2000年,與中國農業科學院蠶業研究所(源自1951年創辦的華東蠶業研究所)合併;
2004年,更名為江蘇科技大學;[1]
2012年,由江蘇省人民政府與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三方簽署協議共建;
學院設置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