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1924年3月10日—2018年10月30日)大紫荊勳賢OBE,原名查良鏞(英語:Louis Cha Leung-yung[註 1]),男,籍貫浙江海寧[註 2]香港作家、媒體人。1950年代開始,創作多部膾炙人口的武俠小說,包括《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天龍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記》等,改編的影視、電玩、漫畫作品達上百部,獲讚「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武俠」。金庸於香港創辦《明報》系列報刊,並在1980年代涉足政界,曾任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3][4]。他與倪匡黃霑蔡瀾一起被冠以「香港四大才子[5],與古龍梁羽生合稱為「武俠小說三劍客」。

Quick Facts 英文名, 本名 ...
Professor the Honourable
金庸
GBM OBE 
Thumb
查良鏞於2007年7月
英文名Louis Cha Leung-Yung
本名查良鏞
性別
出生(1924-03-10)1924年3月10日
 中華民國浙江省海寧縣
逝世2018年10月30日(2018歲—10—30)(94歲)[1]
 香港香港島灣仔區跑馬地養和醫院
死因肝癌
墓地 香港大嶼山寶蓮禪寺海會靈塔
國籍 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
別名金庸、查理、姚馥蘭、樂宜、林歡
籍貫浙江海寧
職業作家記者
信仰佛教
配偶杜冶芬
1948年結婚—1953年結束)

朱玫
1956年結婚—1976年結束)

林樂怡
1976年結婚—2018年結束)
兒女兒:查傳俠、查傳倜
女:查傳詩、查傳訥
同族兄弟:查良錚查良釗查良鑑
獎項大紫荊勳章大英帝國官佐勳章法國榮譽軍團騎士勳章法國藝術與文學司令勳章
學歷
經歷
代表作
榮譽
Close

生平

家世及早年

Thumb
浙江桃花島上的金庸銅像,兩旁的楹聯為著名的「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
Thumb
1997年2月25日,金庸送給東吳大學的《書劍恩仇錄》
Thumb
由金庸借出、由友人贈送的《射鵰英雄傳》小說人物屏風,旁邊掛有「飛雪連天」親筆對聯(1980年代)

金庸本名查良鏞,1924年3月10日(農曆甲子年二月初六)出生於浙江省海寧縣袁花鎮新偉村(今浙江省嘉興市海寧市),是海寧查氏第二十二代孫。海寧查氏為海寧縣袁花鎮之書香門第,藏書豐富,在浙西一帶聲望崇隆,明清年間共出22個進士,康熙年間創造了「一門十進士,叔侄五翰林」的科舉神話,更包括了金庸的直系祖先查升查揆[6]。其父查樞卿是當地大地主,自幼接受西式教育並畢業於震旦大學[7];其母名徐祿,與夫共育有良鏗、良鏞、良浩、良棟、良鈺五子和良琇、良璇二女。1937年日本入侵華南時,袁花鎮慘遭轟炸,徐祿於舉家逃難途中不幸得急病病逝。當時,13歲的金庸尚在嘉興讀書。查樞卿隨後再娶顧秀英為妻,他們又育有四子二女,四子分別是良鋮、良楠、良斌、良根,二女分別是良琪、良珉。

求學

1929年5月,查良鏞入讀家鄉海寧縣袁花鎮小學,1936年入嘉興一中讀初中,離開家鄉。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因戰事而隨學校輾轉到餘杭臨安麗水等地,後1938年於浙江省立聯合高中初中部就讀[8]

1939年,讀初中三年級的他與同學合編了一本指導學生升初中的參考書——《給投考初中者》。這是此類型書籍首次在中國出版,也是金庸出版的第一本書,收效不凡[9]。1941年因在壁報上寫諷刺訓導主任投降主義的文章《阿麗絲漫遊記》被其開除,校長張印通介紹他轉學去了衢州[10]。1942年自浙江省衢州第一中學畢業。

1944年,查良鏞考入重慶中央政治大學外交系,因對校內學生黨員行為不滿而向校方投訴,反被退學。後在中央圖書館掛職,閱讀大量書籍。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返鄉,曾在杭州東南日報》暫任外勤記者。1946年赴上海東吳大學法學院插班修習國際法課程[11],1948年畢業,同年移居香港。

2005年10月,已81歲的金庸離開香港,往英國劍橋大學深造,取得歷史碩士學位,碩士論文《初唐皇位繼承制度》(The imperial succession in early Tang China)。2010年,金庸完成博士論文《唐代盛世繼承皇位制度》,取得劍橋大學博士學位,指導教授是小他15歲的麥大維(David McMullen)[12][13]

2009年開始,註冊入讀北京大學中文系博士課程,導師為袁行霈。網上曾一度流傳其2013年畢業的畢業證書照片,但北大否認金庸獲得博士文憑,稱該證書是「學校管理部門按博士生入學年月,依慣例預先普遍準備的」,並指金庸年事已高,身體趨弱,未能按時完成學習計劃。[14]據北京大學圖書館論文檢索所得,沒有找到金庸的博士論文,推測他沒有取得北大博士學位之可能性較高。

創作

1946年秋,查良鏞進入上海大公報》任國際電訊翻譯。1948年調往香港分社。1950年赴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求職,但因不滿其外交政策而歸並重入《大公報》。1952年調入《新晚報》編輯副刊,並寫出《絕代佳人》、《蘭花花》等電影劇本。期間與同事梁羽生相識為友。

1954年,吳公儀吳氏太極拳)與陳克夫(白鶴派)在澳門擂台比武,比賽草草收場,引發坊間談論不斷。總編輯羅孚先後安排梁與查寫武俠小說於副刊連載,梁羽生編寫《龍虎鬥京華》,查良鏞將「鏞」字一分為二,以「金庸」為筆名寫《書劍恩仇錄》,引起轟動,頓時金梁齊名,開創武俠小說高潮。1956年,與同寫武俠小說的梁羽生和百劍堂主在報上開設專欄《三劍樓隨筆》,三人合寫隨筆,給「新派武俠」留下了一段歷史見證。1956年在《香港商報》全年連載《碧血劍[15]。1959年於自辦的《明報》上連載《神鵰俠侶》。1953年至1958年期間,他曾以林歡作筆名,為長城電影公司編寫劇本,其中《絕代佳人》獲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金章獎。更曾合作導演過兩部電影,與程矮高合導《有女懷春》及胡峰合導《王老虎搶親》。也曾以姚馥蘭為筆名撰寫電影評論,還為電影歌曲填詞[16]

辦報

1959年,查良鏞等人於香港創辦《明報》,後來推出包括《明報晚報》、《明報月刊》和《明報週刊》、及新加坡新明日報》系列報刊,金庸還成立了明報出版社明窗出版社。1991年1月23日註冊成立「明報企業有限公司」,當年3月22日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明報集團1991年度的盈利接近一億元,1991年明報集團香港上市後,他退出報業管理層,於是他從此去周遊列國、教書、靜修、遊山玩水、研經,他在1991年的《資本雜誌》的《九十年代香港華人億萬富豪榜》名列中排第64位,他亦被譽為文人致富的典型例子[17]

查良鏞為《明報》撰寫社評二十餘年,以「左手寫社評,右手寫小說」傳為美談。1960年代,由於中蘇交惡,中國大陸安全無保障並面臨威脅,開始積極發展研究核武器,外交部長陳毅在1963年提出了「核褲論」:「當了褲子也要造核子!」。查於1964年在《明報》發表《要褲子不要核子》社評,反對造原子彈。左翼報紙《大公報》、《文匯報》、《新晚報》等以「反共反華」、「親英崇美」、「背叛民族立場」回應。直到最後陳毅出面制止了左派的攻擊[8]

雖然《明報》系列並非政治激進的刊物,但文化大革命爆發時,查良鏞和《明報》卻公開對其持反對態度。在《明報月刊》40週年的撰文上,金庸也直言刊物是和文革對着幹,具體展現在紀錄彭德懷功績、出版吳晗的《謝瑤環》劇本,極力捍衛中國傳統文化和批判錯誤抨擊[18]。查遂被香港左派斥為「漢奸」、「走狗」、「豺狼鏞」;香港左派團體將文革延燒到香港並於1967年發起六七暴動,查良鏞於《明報》社評多次譴責左派人士搗亂香港及放炸彈殺傷平民,因而受到左派人士及左派媒體發出死亡恐嚇,香港商業電台播音皇帝林彬被暗殺燒死後,查良鏞的寓所亦收到一個藏有炸彈的郵包[19],幸及早發現,由軍火專家將炸彈拆除,由於被列入左派暗殺名單[20],查良鏞決定與家人到新加坡暫避。至暴動被平息後返回香港,但仍然受到港英政府特別保護直至1970年代末[8]

從政

1973年春,查良鏞曾應中華民國政府之邀前往台灣,並與行政院院長蔣經國中華民國副總統嚴家淦見面會談,獲聘為總統府國策顧問文化大革命結束後,金庸在1981年與1984年來到中國大陸訪問,並先後在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導人鄧小平胡耀邦會談[21],是首位獲鄧小平單獨接見的香港人[22]。隨後1985年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宣告成立,金庸成為其中一委員,任基本法政治體制起草小組的港方負責人兼經濟體制起草小組成員。因香港政制方案乃基本法中最為核心且爭議最大,直至1988年方案尚未成型。[23] 1988年,金庸與查濟民提出了備受爭議的「政制協調方案」(又稱「雙查方案」、主流方案)。這個方案相對當時各界所提出的眾多方案中比較保守,因而被認為有礙民主進程而得不到港人支持,查回港後有各種針對他的示威抗議發生。實際上查之本意為給民主派李柱銘司徒華兩人留出餘地,但當天兩人沉默以示抗議,使得最為保守的這一方案得以通過,大出查氏所料。然中央人民政府當時認為正是底限所在,故其後作修改並被納入基本法使用至今。

1989年,北京發生了六四事件。5月20日,國務院總理李鵬發佈「首都戒嚴令」當天,查良鏞對解放軍實行武力清場表示傷心[24],辭去基本法草委、諮委職務,結束了從政生涯[25]。同年在《明報》創辦三十年慶祝茶會上宣佈卸下社長職務,只擔任集團董事長。

退休

1991年明報企業上市,查良鏞任董事長並簽訂三年服務合約,與于品海達成協議由智才技術性收購明報企業。1993年曾對香港總督彭定康的「政改方案」進行筆戰,同年兩會期間赴北京訪問,並獲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接見[21]。同年4月宣佈辭去明報企業董事局主席職務,改任名譽主席,更將明報集團售予于品海,宣佈全面退休[26]

1994年查良鏞返鄉參加嘉興一中90周年校慶並於嘉興高專興建「金庸圖書館」[10]。圖書館落成後再斥資1400萬在西湖興建「雲松書舍」,供個人藏書、寫作和與文友交往雅集之用。1996年秋當「雲松書舍」落成後,查良鏞改變初衷,毅然捐出斥巨資興建的書舍,現已成為杭州的新旅遊景點,內藏金庸作品及手跡陳列室等。

逝世

2018年10月30日下午5點半左右,查良鏞在家人陪伴下於香港養和醫院與世長辭,享耆壽94歲[27]。其子查傳倜被記者詢問時也僅回7個字「下午走了,很安詳」[28]。其後,他在微信上載多張查良鏞生前圖片,並留言「有容乃大俠客情,無慾則剛論政壇,看破放下五蘊空,含笑駕鶴倚天飛」[29]。其喪禮在2018年11月13日以私人形式舉行,包括蔡瀾陶傑李純恩張紀中黃曉明香港理工大學榮休校長潘宗光、形象設計師劉天蘭、前特首兼全國政協副主席董建華、前行政會議成員梁智鴻阿里巴巴集團主席馬雲等到場送別。靈柩在中午移送到大嶼山寶蓮禪寺海會靈塔火化,骨灰旋即奉安該靈塔。[30]

華人世界多處均有悼念查良鏞的活動,各界包括影視和政界人士均表達哀悼:

公職

所獲榮銜

金庸一生獲頒的部分榮銜包括:

紀念

1992年12月2日,位於浙江省嘉興市嘉興學院嘉興金庸圖書館動工,1994年1月竣工,同年4月3日開館啟用。嘉興金庸圖書館是中國內地唯一一個以金庸命名的圖書館[50]

2003年3月,位於澳門新馬路文化會館開設澳門金庸圖書館,金庸親臨開幕並任榮譽顧問,館藏有中、英、日、泰、印尼文版金庸小說。

2017年2月,位於香港文化博物館的「金庸館」常設展館揭幕,內藏展品300多項,包括手稿、早期流通的小說、金庸作品改編的影視劇和金庸私人物品等,展示金庸畢生的武俠小說創作歷程與貢獻以及其作品對香港流行文化的影響。[51][52]

2012年7月4日,金庸碑(Cha Stone)立於劍橋大學聖約翰學院後院學者花園(Scholar's Garden),石碑高5英尺。[53]

2019年4月14日,香港電影金像獎協會第38屆香港電影金像獎頒獎典禮中向金庸連同其他已故電影人致敬。[54]

2007年5月,中國浙江省舟山群島桃花島開設「金庸文化園」,立金庸塑像。

2024年4月,為紀念金庸百年誕辰,香港舉辦「俠之大者—金庸百年誕辰紀念」展覽,展出雕塑家任哲根據金庸武俠小說創作的多尊人物雕像。展覽主要位於香港文化博物館(22尊)和中環愛丁堡廣場(10尊),另香港國際機場、上環港澳碼頭啟德郵輪碼頭西九藝術公園亦有雕像各一。此外,金庸家人捐贈金庸半身像予香港文化博物館永久收藏,現於「金庸館」展示。半身像同樣由任哲雕製,以金庸晚年形象作藍本,高約60公分。[55]

作品

金庸的作品以小說為主,兼有政論、散文等。自1955年的《書劍恩仇錄》開始至1972年的《鹿鼎記》宣佈封筆,共創作了十五部長、中、短篇小說。最早期金庸熱是從港澳開始,延燒到台灣,其後在中國大陸掀起狂潮,遍及整個華語圈。金庸作品也被翻譯成韓文、日文、英文等文字。

小說

金庸小說之間經常有所關係,除了《射鵰三部曲》,《天龍八部》與《笑傲江湖》外,《碧血劍》與《鹿鼎記》,《書劍恩仇錄》與《飛狐外傳》、《雪山飛狐》皆有關聯。

金庸所創作的十五本小說中的十四本名稱的首字曾被聯成一副對聯鹿(見《鹿鼎記·新序》)。1970年的《越女劍》未入對聯內。

金庸小說列表如下:

More information 作品名稱, 首次刊載(連載)日期[56] ...
作品名稱 首次刊載(連載)日期[56] 首次刊載刊物[56] 總字數(萬)
書劍恩仇錄 1955年2月8日1956年9月5日 新晚報 51.3
碧血劍 1956年1月1日1956年12月31日 香港商報 48.8
射鵰英雄傳 1957年1月1日1959年5月19日 香港商報 91.8
雪山飛狐 1959年2月9日1959年6月18日 新晚報 13
神鵰俠侶 1959年5月20日1961年7月8日 明報 97.9
飛狐外傳 1960年1月11日1962年4月6日 武俠與歷史第一至七十四期(期間共65期) 43.9
白馬嘯西風 1961年10月14日1962年1月14日 明報 6.7
鴛鴦刀 1961年3月1961年6月 武俠與歷史第三十七至四十期 3.4
倚天屠龍記 1961年7月6日1963年9月2日 明報 95.6
連城訣(原名素心劍) 1964年1月12日1965年3月7日 東南亞周刊第一至六十期(期間第17和24期缺) 22.9
天龍八部 1963年9月3日1966年5月27日 明報 121.1
俠客行 1966年6月11日1967年4月19日 明報 36.4
笑傲江湖 1967年3月18日1969年10月20日
1967年4月20日1969年10月12日
新明日報[57]
明報
97.9
鹿鼎記 1969年10月24日1972年9月23日 明報 123
越女劍 1969年12月1日1969年12月31日 明報晚報 1.6
Close

這些作品初於報刊連載,即甚受讀者歡迎;經作者集結修訂單行出版後,在華文圈廣爲流傳,尤以長篇作品更為暢銷。其作品大量並多次由台灣、香港、新加坡、中國大陸等地的影視集團改編攝製成電視劇電影陳世驤曾說:「金庸武俠小說可與元劇之異軍突起相比。既表天才,亦關世運。所不同者今世獨見一人而已[58]。」

總覽金庸的幾部成熟武俠作品,除融合了武術、氣功、懸疑、言情、歷史等常見風格以外,還加入了很多古代文藝,以及天文地理等知識性元素。他的小說中塑造了新的武俠形象,打破了主人公必英俊瀟灑,聰明正直的傳統模式,亦展現出他對種族仇殺的負面態度。因此,金庸被一些評論者稱為「俠之大者」。

小說版本

簡單來說,金庸武俠小說經歷三個版本:舊版、新版和新修版。1955年至1972年的稿件稱為舊版,主要刊在報刊;其後由「三育圖書文具公司」(簡稱「三育版」)及「鄺拾記報局」(簡稱「鄺拾記版」)作單行本出版發行,也有不少沒有版權的單行本,現在多已散佚。1970年起,金庸着手修訂所有作品,至1980年全部修訂完畢,是為新版,冠名《金庸作品集》,由「明河社」出版。到了1999年,金庸重新開始修訂工作,為新修版(或世紀新修版),至今所有新版本均已完成[59]

金庸每十年一次的修訂,情節都有所改動。新修版的故事細節和結局也略有變動,引來不少迴響。陳墨認為,新修版雖然改善舊作中的錯漏之處,卻又產生新的問題。倪匡在《四看金庸小說》中,形容看到新版《射鵰英雄傳》後,「懷疑自己得失憶症,因為改動得實在太多了。」倪匡早前也表示:「小說文字的激情比合文法重要。在創作過程中,作者和筆下的人物、故事在感情上融為一體,是一種直接的感情上的結合。」「有不少人,包括我在內,喜歡舊版多於新版[60]。」目前兩岸三地的出版分別授權於臺灣的遠流出版社、廣州的廣州出版社(2005年底開始出版,代替原來的三聯書店)、香港的明河社。

其它作品

  • 袁崇煥評傳》:文化普及性作品,非學術性著作;收錄在《碧血劍》中。
  • 探求一個燦爛的世紀》:與池田大作的對話錄,1998年出版(台灣:遠流,香港:明河社,大陸:北京大學出版社)。
  • 金庸散文集》:《明報月刊》「明月四十年精品文叢」,金庸首本散文集。2006年10月作家出版社初版,港臺另有繁體版《金庸散文》,分別由香港明河社和臺灣遠流出版。
  • 月雲》:2000年為《收穫》雜誌撰寫的自傳體散文式短篇小說,收錄於港臺版《金庸散文》。
  • 明窗小札》:「明窗小札」原爲金庸以筆名「徐慧之」在《明報》所闢之專欄,內容多爲時事評論,常譯介外報、外電文章。出版界以原名按年份選錄,編爲1963、1964、1965三輯,共六冊。明河社曾結集出版《明窗小札1963》和《明窗小札1964》。
  • 《香港當代作家作品選集. 金庸卷》, 李以建編. 香港: 天地, 2016 年. ISBN 988825734X, 9789888257348。本書收入了金庸的武俠小說(節選)、社評、影評、專欄文章、翻譯小說、政論文章及史學研究論文。 從數以千萬言的金庸的多種話語寫作中擷取代表性作品結為一集,並附有對其寫作的導讀、生平及寫作年表。
  • 《另類金庸: 武俠以外的筆耕人生》, 鄺啟東編. 香港: 中華書局, 2024 年. ISBN 9789888809998. 本書編者是著名金庸舊版小說收藏家。編者透過藏品,突出「武俠金庸」以外的金庸,按時序選輯金庸一生刊載於報紙雜誌的文章、手稿、題字等等,從另一個角度嘗試還原一個更為立體而鮮為人知的金庸。
  • 《金庸譯作》:「金庸選集」之一,收錄羅素《人類的前途》(Has Man a Future?)和莫洛亞《幸福婚姻講座》(The Art of Being Happily Married)譯文。李以建編,香港:天地,2024 年,ISBN 9789888551309
  • 《金庸影話》:「金庸選集」之一,選錄金庸在報章上發表的中西電影評論。李以建編,香港:天地,2024 年,ISBN 9789888551279
  • 《金庸隨筆》:「金庸選集」之一,分五部分,其一輯自《東南亞周刊》「每週漫筆」,其二輯自《明報》「旅遊寄簡」,其三輯自1966年至1968年《明報》「明窗小札」(筆名徐慧之),其四輯自台灣《中國時報》「明窗短論」,其五選錄散見於其他報刊雜誌上「談藝論政議人生」的文章。李以建編,香港:天地,2024 年,ISBN 9789888551293
  • 《金庸學佛》:「金庸選集」之一,收錄上1970年代末在香港佛教月刊《內明》上發表的〈談「色蘊」〉長篇論文,以及其他根據金庸手稿整理、首次發表的佛學文章。李以建編,香港:天地,2024 年,ISBN 9789888551286
  • 《金庸墨蹟》:收錄金庸親筆抄寫經文偈句。香港:明河社,2024 年,ISBN 9789628982844

政論

金庸曾與梁羽生百劍堂主在《大公報》的專欄上寫隨筆。另為《明報》撰寫社評二十餘年,以「左手寫社評,右手寫小說」傳為美談。著名的政論包括上文所提及的「褲核論」、與《大公報》的筆戰以及文革時期的諸多時政評論。

金學

由於金庸小說深受歡迎,不少文字工作者都提筆撰寫感想、書評,而真正「研究」金庸小說,倪匡乃第一人。倪匡提出了「金學」一詞。不過金庸本身對這名稱有點抗拒,認為有高攀專研《紅樓夢》的紅學之嫌[61]。現在大多統稱「金庸小說研究」。

當台灣遠流出版社取得金庸小說版權後,隨着台灣解嚴,一直被認定為禁書的金庸小說隨之出版。在1980年,遠流出版社出版了一系列由沈登恩主編的「金學研究叢書」[62]

「博益」及「明窗」亦出版了一系列名人談金庸的叢書,當時任職《明報》督印人、前香港立法會議員吳靄儀亦寫了《金庸小說的男子》、《金庸小說看人生》、《金庸小說的女子》及《金庸小說的情》,楊興安的《金庸筆下世界》。

當金庸小說在中國大陸正式授權出版後,「金庸小說研究」更為熱鬧,除小說內容、人物、歷史背景之外以至武功招式及飲食菜譜等不一而足。比較不同版本之間的差別更是研究的重點。現時陳墨潘國森依然經常評論金庸小說。

金學研究書目(普及類)

倪匡在1980年出版的《我看金庸小說》,是第一本金庸小說專論,「金學」一詞晚後才形成。倪匡總評金庸小說「古今中外,空前絕後」,顯然難以證實,但正如倪匡在書中自序所言,他品評金庸小說,本着的並非文學批評家看小說的觀點,而是小說讀者看小說的觀點。但觀乎金學至今方興未艾,說倪匡的《我看金庸小說》系列是金學濫觴,亦不為過。

臺灣遠景、遠流、香港明窗、明報等出版社曾出版名家的金學評論集(多有再版或港臺/繁簡版本,括號中為已知最早出版資料):

  • 倪匡:《我看金庸小說》(遠景,1980)、《再看金庸小說》(遠景,1980)、《三看金庸小說》(遠景,1981)、《四看金庸小說》(遠景,1982)、《五看金庸小說》(下半部為陳沛然所著;遠景,1984)
  • 吳靄儀:《金庸小說的女子》(明窗,1989)、《金庸小說的男子》(明窗,1989)、《金庸小說的情》(明窗,1990)、《金庸小說看人生》(明窗,1990)
  • 楊興安:《金庸筆下世界》(博益,1983)、《漫談金庸筆下世界》(遠景,1986)、《金庸小說十談》(明窗,1989)、《續談金庸筆下世界》
  • 溫瑞安:《談笑傲江湖》(遠景,1984)、《析雪山飛狐與鴛鴦刀》(遠景,1985)、《天龍八部欣賞舉隅》(遠景,1985)
  • 項莊 (董千里):《金庸小說評彈》(明窗,1995)
  • 陳墨:《金庸小說賞析》、《金庸小說之謎一》、「陳墨評金庸系列」十三冊[《賞析金庸》、《初探金庸》、《情愛金庸》、《武學金庸》、《人論金庸》、《藝術金庸》、《文化金庸》、《散論金庸》、《重讀金庸》、《形象金庸》、《細讀金庸》、《改編金庸》、《版本金庸》](海豚出版社,2015)
  • 陳沛然:《情之探索與神鵰俠侶》(遠景,1985)
  • 舒國治:《讀金庸偶得》(遠流,1987)
  • 蘇墱基:《金庸的武俠世界》(遠景,1984)
  • 薛興國:《通宵達旦讀金庸》(遠景,1984)
  • 潘國森:《話說金庸》、《雜論金庸》、《總論金庸》、《武論金庸》
  • 孔慶東:《笑書神俠:北大醉俠遭遇金庸》(中國海關出版,2006)
  • 嚴家炎:《金庸小說論稿》(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
  • 六神磊磊:《你我皆凡人:從金庸武俠里讀出來的現實江湖》(北京聯合,2015)[又名《翻牆讀金庸》(臺灣高寶,2018)]、《六神磊磊讀金庸》(浙江文藝出版社,2021)、《越過人生的刀鋒:金庸女子圖鑑》(中信·商業家,2022)
  • 胡菊人:《小說金庸》(2017)
  • 王偉雄:《沉思武俠立斜陽》(明窗,2018)
  • 楊曉斌:《紙醉金迷:金庸武俠大系》(2019)
  • 合著(沈登恩主編,三毛、項莊 (董千里)、羅龍治林燕妮翁靈文杜南發等著):《諸子百家看金庸》五輯(遠景,1984-1985)
  • 林保淳:《解構金庸》
  • 邱健恩:《漫筆金心:金庸小說漫畫大系》(遠流,2019)
  • 邱健恩、鄺啟東:《流金歲月:金庸小說的原始光譜》(遠流,2023)
  • 邱健恩、鄺啟東:《尋金探本:流金歲月番外篇》(遠流,2023)
  • 鄺啟東:《另類金庸:武俠以外的筆耕人生》(中華,2023)
  • 楊照:「金庸的武林」三冊[《曾經江湖:金庸,為武俠小說而生的人》、《流轉江湖:金庸奇俠的異想世界》、《再會江湖:金庸小說的眾生相》](遠流,2024)

衍生作品

Thumb
位於香港文化博物館的金庸館

金庸的作品廣為傳播,不僅改編成廣播劇舞台劇漫畫動畫電腦遊戲等,還衍生出多種文化產品和活動,對華人文化影響深遠。

影視

第一部搬上銀幕的金庸小說是《射鵰英雄傳》,為2集的粵語電影,由香港峨嵋電影公司於1958年拍攝。

部份改編版本雖然和原著有顯著的不同,甚至只是借用其形式,如香港電影《東邪西毒》,但仍可見金庸小說啟發了其他作品的創作。對於各電視和電影版本的金庸小說故事,可參閱上列小說條目。

動畫

漫畫

  • 《射鵰英雄傳》(全40冊,潘偉,海風出版社,1988年)
  • 射鵰英雄傳》(全38冊,李志清
  • 《射鵰英雄傳》(漫畫)黃玉郎
  • 《神鵰俠侶》(全18冊,黃展鳴)
  • 《神鵰俠侶》(漫畫)黃玉郎
  • 笑傲江湖》(全26冊,李志清
  • 《倚天屠龍記》(全25冊,馬榮成
  • 《俠客行》(全27冊,林業慶)
  • 《雪山飛狐》(全20冊,馬榮成
  • 《鹿鼎記》(全60冊,司徒劍僑)
  • 《書劍恩仇錄》(全30冊,何志文)
  • 《天龍八部》(漫畫全100冊)黃玉郎
  • 香港著名漫畫家潘飛鷹在上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期間,把多套金庸武俠小說改編為漫畫。包括:《書劍恩仇錄》、《碧血劍》、《射鵰英雄傳》、《雪山飛狐》、《飛狐外傳》、《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笑傲江湖》和《天龍八部》。[63]

電腦遊戲

單機遊戲

線上遊戲

網頁遊戲

電視節目

2003年10月8日,陝西電視台主辦「華山論劍」活動,邀請金庸上華山[86],主會場設在華山的北峰,海拔高度1561米,除了金庸、主持人和嘉賓外,還有十幾位網友。

飲食

1998年,中環鏞記酒家受金庸和美食家蔡瀾所託,赴台炮製「射鵰英雄宴」,按照小說內容做出10款菜式,主要為仿製黃蓉洪七公烹調的菜式,在台北西華飯店宴請出席「金庸小說國際學術研討會」的200位與會者,包括當時參選台北市長的3名候選人馬英九、陳水扁和王建煊,雖獲好評,因材料及製法刁鑽未能成為日常供應的餐單。另外,中華廚藝學院(CCI)獲香港特別行政區駐布魯塞爾經濟貿易辦事處邀請,分別於2017年10月19日及24日於法國及比利時兩國主理「射鵰英雄宴」。同年8月,台北花園大酒店「翠庭」也推出「金庸美食季」,復刻《射鵰英雄傳》中的美食等等。[87]

偽書

1980年代時,曾有人以「鏞公」為筆名著書《射鵰前傳》、《神鵰前傳》之類的作品,無論包裝和印製都與金庸的作品集極之相似,撰寫故事以外的情節。在香港部份租售舊小說的書店仍然存在。在中國大陸,也有類似的抄襲的作品,不但書名類似,而且署名作者也和金庸很類似,如「金童」、「全庸」、「金康」、「金庸新」、「金庸巨」等。

家屬親人

婚姻

1948年與杜冶芬結婚,後於1953年離婚。1956年與從事記者的次任妻子朱玫結婚,婚後她以其新聞從業經驗協助金庸創辦《明報》,並與其育有二子二女[88]

金庸於七十年代下葉開始與年輕二十九年,時年十六歳的咖啡室女侍應林樂怡發展婚外情,並於跑馬地金屋藏嬌,之後更於1976年主動與朱玫離婚以娶其為妻[89]。同年10月,在美國讀書的長子查傳俠與女友吵架後輕生,此事亦有傳與父母離婚引致的精神困擾有關。[90]

同族先祖

  • 明清之交的名人查繼佐是金庸先生的祖先之一,金庸先生在其封筆之作《鹿鼎記》當中也曾提及此人生平。此人在《聊齋志異》與《觚勝雪蓮》中有記載,蒲松齡在其作品中贊揚此人「厚施而不問其名,真俠烈古丈夫哉!」。《觚勝雪蓮》中記述查繼佐「才華豐艷,而風情瀟灑。常謂滿眼悠悠,不堪酬對;海內奇傑,非從塵埃中物色,未可得也」。然真實情況卻並非如此。《查繼佐年譜》裏,查繼佐本人亦否認有此事,說:「葛如,方布衣野走,世傳余有一飯之恩,懷之而思報。其實無是也。是則公在時已傳其事,故公為之辨。」乾隆時詩論家吳騫也認為此傳聞事不可靠,但金庸在其《鹿鼎記》開首將這個傳說也寫進故事裏[91]
  • 查慎行是清康熙年間的有名詩人,「查慎行,字初白,海寧人。少受學黃宗羲。於經通於《易》。性喜作詩,游覽所至,輒有吟詠,名聞禁中」,他的作品深受康熙皇帝喜愛,曾供職於南書房。
  • 查嗣庭雍正時期,因「維民所止」,被雍正帝認為維、止二字隱喻將其去頭,遭受文字獄逼害下獄病逝。

家族

軼事

關於作品

  • 金庸第一部小說《書劍恩仇錄》,據說是金庸自小在浙江家鄉流傳的故事(見後記)。
  • 《連城訣》後記中陳述金庸該部小說靈感來源,乃來自兒時家鄉長工和生少年時期悲慘經驗(類似大仲馬的《基度山恩仇記》情節),原本被打成殘廢、父母氣死、未婚妻改嫁兇手,而兇手也準備在牢中害死他;後來,和生獲金庸祖父查文清搭救,於是便在查家任長工,但金庸的父母都不會太差使他。金庸小時候常跟他在一起,卻始終不知道他姓名,上述事件,乃和生有次病重自以為將死時告訴金庸的往事。
  • 據說,金庸寫小說之同時,曾經喜歡某女明星被拒(應該說無下文,對方應該是電影女星夏夢,金庸認識時已作為人婦)。因此像小說中部分角色,都有類似經驗,諸如令狐沖游坦之韋小寶余魚同
  • 著名科幻武俠小說倪匡先生是金庸的好友。1965年曾在金庸外遊歐洲時代筆《天龍八部》,至今引以為豪,然金庸修訂後已全部去除(但阿紫眼盲仍未更動,僅由金庸將爾後情節略作發揮與修改)。

其人

Thumb
除了鏞記酒家,金庸亦愛到灣仔杭州酒家用膳,而其招牌題字更為他本人墨寶[94]
  • 金庸會上海話粵語,1973年4月訪問後來擔任中華民國總統蔣經國,自言「蔣經國,我跟他說上海話,大家都是浙江人⋯⋯談起話來,就像同鄉一般,都是浙江,感覺很親切」[95]
  • 傳說金庸對古典樂十分喜好,判別能力超強。可以隨便聽過一段樂句,就告訴你這是哪位作曲家的哪首作品。
  • 金庸沉實內儉,說話不多,對決定不易改變。
  • 金庸愛車,跑車為尤。
  • 金庸曾熱衷於圍棋,後來曾聘請職業棋士指點棋藝,有業餘五段水平。
  • 金庸愛吃肉,最喜歡吃的水果是西瓜
  • 金庸不吃早餐,每天兩餐。
  • 金庸年輕時據說酒量不錯,常喝不加冰的威士忌
  • 金庸喜愛香煙,在寫作、會議或友聚也喜愛抽煙。
  • 金庸對於《明報》最為重視副刊,是為報格和與其他報章不同之重點,認為副刊寫得好報章才能大賣。專欄作者加入皆為金庸首肯,要求嚴格。
  • 金庸主理《明報》時期,副刊因幕名金庸而名家者眾。但開出之稿費卻比其他各大報章為低,且長年極難要求金庸加稿費。金庸對於《明報》開支很節儉,甚或被認為吝嗇。
  • 金庸友人,知名作家、美食蔡瀾,曾在其著作《我決定活得有趣》中提及金庸在飯後閒聊時,常用食指和中指各插上一支牙籤,當作是踩高蹺一樣,一步步行走。
  • 金庸與香港另一文人倪匡是相識60載的好友,倪匡以「金庸小說,天下第一,古今中外,無出其右」總結對方文學界的成就,並認為金庸過身後其作品將流芳百世[96]
  • 接受訪談時,金庸認為自己像張無忌(《倚天屠龍記》),妻子像夏青青(《碧血劍》)。
  • 金庸在《鹿鼎記》後記中,表示自己最喜歡的作品是《倚天屠龍記》、《笑傲江湖》、《神鵰俠侶》和《飛狐外傳》(在新修版《鹿鼎記》中的後記加入了《天龍八部》)。
  • 金庸在《倚天屠龍記》後記中,表示自己最愛的女性人物是小昭(《倚天屠龍記》)。
  • 曾開除金庸的國立政治大學(其前身即中央政治學校)於2007年5月19日,授予金庸榮譽博士學位[97]
  • 金庸於香港大學設立「查良鏞學術基金」,並擔任主席,主力邀講各國學者定期舉行學術講座和研討會。
  • 香港大學於2009年2月27日成立國際金庸研究會。研究會並非註冊社團,由金庸及前港大中文系主任單周堯教授擔任顧問,創會會長為李思齊教授及伍懷璞教授,現任會長為港大文學院黎活仁副教授[98]
  • 金庸於2005年訪台接受媒體專訪時,曾表示自己非常欣賞當時臺灣的教育部長杜正勝,直言:「我自己研究歷史。他是歷史學家,他寫很多文章,我看了很佩服他,我希望能認識他,跟他請教。」[99]
  • 池田大作說:「我所感嘆的是,他在面對巨大權勢時絕對不後退一步的風骨,而正是這種風骨中充滿着對人民群眾的摯愛之情,他時常注視着民眾這一原點,對之懷着風雨不動的『目光』。而這就是中國數千年歷史中常傳承不衰的『大人』風骨。常言有所謂『筆鋒』,金庸先生就是以筆為劍,鋒芒畢露。」[100]:4
  • 金庸曾對池田大作說:「中國對於香港的政策,可以說是『現狀不變,長期利用』八個字,再加上八字:『民族大義,利於國家』。香港現狀的維持對中國有利,對全國人民有利。只要能長期維持下去,可以加以充分利用。」[100]:31、「這其中香港所發生的作用之大、所作貢獻之重要,是無可估量的。由於這些實際的考慮,毛澤東和周恩來制定的香港政策是『保持現狀,充分利用』。香港只有保持現狀,才對中國有用,既然有用,就長期而充分的利用之。這個政策一直不變。」[100]:36、「『反英抗暴鬥爭』,組織左派群眾,和香港的英國政府正面衝突,衝擊港督府,與警察打鬥,到處放置炸彈。英國出動正規軍反擊,雙方都有死傷,還累及不少無辜市民,一時局面十分惡劣。幸得周恩來總理親自下令制止這種違反中央政策、破壞香港穩定繁榮的行動,左派暴動才漸漸平息。其後這場動亂的組織者與發動者據說受到了黨內的批評,有些人還受到處分懲罰,被下放到邊遠地區的農場和礦山中勞動改造。經過了這次教訓後,『不得破壞香港現狀』的政策在中共高層領導中更加得到重視,這個政策的基本理由是:香港現狀的維持對國家有利、對全國人民有利,也即是對全黨有利,對香港廣大中國同胞有利。」[100]:37
  • 江澤民曾對金庸說:「我們年紀差不多,也都是抗戰勝利前後,和解放以前上大學的,都經受過民族和國家的艱危和困苦。」[100]:28-29
  • 金庸作為鄧小平再次上任後「第一位接見的香港同胞」。期間,鄧小平主動提及查樞卿被處決的事,並要求金庸「團結起來向前看」;金庸點點頭,說:「人入黃泉不能復生,算了吧!」。不久,浙江海寧縣法院撤銷31年前的原判,宣佈已被槍殺的查樞卿無罪,是「錯案冤案」,並給予「平反」。為此,金庸還專門寫信表示「感謝」。

相關

參見

註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