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東亞城市。日本第一大城市和其中央政府所在地。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東京(日語:東京/とうきょう Tōkyō */?)是位於日本關東地方的都市,一般指東京都、狹義上東京都區部(即東京市區)[1],亦可泛指東京都及周邊衛星都市相連而成的「首都圈」(東京都會區)。是日本首都[註 1]。東京都人口數達1399萬(2022年4月),首都圈的人口數則達3800萬,是目前全球規模最大的都會區[2]。東京的GDP為全球第二,在2016年達9730億美元[3],而同時東京都會區(一都三縣)則高達1.8兆美元[4],若將東京視為一個國家,其GDP總量高於加拿大、韓國、俄羅斯等,位列世界第八。東京為亞洲最重要的世界級城市之一,也是傳統上的全球四大世界級城市[5]之一,全球城市指數排名前四。此外,東京亦為世界最宜居城市(英國Monocle生活品質調查)。
東京古稱江戶,自德川幕府時代以來開始成為日本主要都市之一,明治維新時期改為現名後,更發展為日本政治、經濟、文化、交通等眾多領域的樞紐中心。經過二戰後的繼續發展,東京不僅成為世界商業金融、流行文化與時尚重鎮,亦為世界經濟發展及富裕程度最高的都市之一。此外,東京還擁有複雜且密集的城市軌道交通系統,其中單就東京的兩大地鐵系統管轄區段每日平均運量達880萬人次,繁忙程度居全球地鐵第三位;如將地鐵直通運轉路線、私鐵通勤路線及JR通勤路線納入計算,則每日平均運量位居世界城市軌道交通運輸系統第一位。
在正式的行政區劃定義上,東京僅限於東京都,與道、府、縣同為日本的一級行政區,轄區包含東京都區部、多摩地方以及伊豆群島、小笠原群島等離島;其中,東京都區部為日本中央政府所在地。東京都同時也囊括了日本最南端(沖之鳥礁)和最東端(南鳥島)等地理極點,擁有日本各都道府縣中最多的人口數,同時也是日本人口密度最高的都道府縣。
東京都總面積為2,187平方公里,包括23個區、26個市、5個町和8個村,並與周邊的千葉縣、神奈川縣、埼玉縣等構成「首都圈」。各區、市、町、村皆設有獨立的行政役所,東京都廳則位於西新宿。目前東京都內有約1,301萬人口(相當於全日本的1/10),整個東京都會區(包括橫濱、埼玉等周邊城區相連的衛星都市)總人口高達3700萬,是全球最大的都市區和都會區,約等於紐約都會區加倫敦都會區、或紐約都會區加巴黎都會區人口的總和。2013年4月「世界城市區域研究」(Demographia World Urban Areas)發佈第9屆調查報告,東京是全世界人口最多的都會區,共有3700萬人。[1](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每天約有數百萬人從首都圈外圍地區通勤至東京上班,使得東京的中心區域白天經常人聲鼎沸,新宿、丸之內、日本橋、大手町、品川、汐留等辦公大樓林立的區域聚集了不少上班族;到了夜晚,人潮則轉移至銀座、原宿、表參道、澀谷、六本木、台場、池袋、秋葉原等休閒娛樂場所林立的區域,開啟夜生活的序幕。
東京不但人口密集,同時也是各種物資與各類資訊的巨大集散地。除了長期作為亞洲金融、貿易等經濟活動的要地之外,亦為亞洲流行文化最大的傳播中心。儘管東京在都市發展上如同許多國際大都市,經常出現日新月異的變化,但在發展的同時仍舊保留了許多歷史文物、古蹟與一些傳統儀式、活動,現代與傳統共存成為這座城市的一大特徵。
一般習慣稱呼的「東京」通常指的是地名,而非行政區名,範圍上不一定只包含東京23區或東京都。下面是從最狹義到最廣義不同的定義,用以界定對於東京的各種稱呼所指涉的範圍:
東京舊名江戶,其名稱來自於1457年築城江戶城。江戶城的建造,據說是由武藏國川越(現在的埼玉縣)的城主上杉定正奉京都足利幕府的命令,下令家臣太田道灌督辦完成的。在選擇地點的時候,太田一眼就看中了這一片雖是潮濕地帶,但四周被山和海所環繞的關東平原,於是就在今天的皇居一帶建造了江戶城(「江戶」即「河口」之意,起源於隅田川流入當時稱為「江戶內海」的東京灣)。之後歷史進入各地武將間連年征戰的戰國時代。
德川家康在關原之戰中取得關鍵性的勝利,自此開始了以江戶城為據點的江戶幕府統治時期,江戶也因此成為一座政治城市。之後江戶城的人口越來越多,逐漸發展成為當時的中心城市。江戶城在發展的過程中,逐漸形成兩種不同的區域類型:一個是平民活動區域—「下町」,這裏聚集了許多商人、小販與手工藝師匠,他們主要從事隅田川的水上運輸、江戶港的物資集散以及各種商業活動;另一個則是上流社會活動區域—「山之手」,包括大名的住宅區和旗本的住宅區在內,是江戶城內的政治中心。江戶城政治、經濟的發展也造就了文化的興盛。平民文化的形成也象徵江戶城的文化發展進入全盛時期。直到今天,仍然能在東京的小巷以及一些傳統儀式中,感受到平民文化的存在。
隨着「大政奉還」以及戊辰戰爭末期,江戶不流血開城後幕府體制的瓦解,日本社會進入了明治維新時期,開始積極吸收並引進西方的科技與文化,建設自己的現代化民族國家。在這段期間,皇室從京都遷至江戶,並改稱江戶為東京,自此東京成為新的日本首都;江戶城成為國家象徵—天皇的居住地,並相繼改名為東京城、宮城與皇居;依君主立憲制度創建的國會亦於東京開始運作。在明治政府實行現代化政策下,城市也開始出現西化後的面貌(特別是建築);1872年,日本首條鐵路落成於東京與橫濱之間,成為交通上的新創舉。從此,東京逐漸朝向現代化以與國際都市化發展的方向前進。
1923年發生的關東大地震,與二戰末期美軍戰機群的東京大轟炸,雖然使得東京都心部兩度受到毀滅性的破壞,但隨後卻也都迅速進行重建工作,到了1960年代更進入城市的高速發展期。1964年,奧林匹克運動會在東京舉辦,也是亞洲城市首次舉辦。為了迎接奧運的到來,除了體育場館等奧運所需設施外,其他多項重大公共建設(像是首都高速道路)也同時展開興建,整個城市進入大興土木的階段。自此以後,東京正式躋身國際代表性都市的行列。進入1990年代之後,隨着泡沫經濟崩潰,日本經濟陷入長期不景氣,但臨海副都心的大規模開發,新宿副都心隨着都廳移轉進一步發展,交通系統的持續整備,以及多項都市更新與大型複合地帶改造計劃的執行,使得東京的發展腳步依舊不斷前進。2011年發生東日本大震災,東京經濟受到輕微影響卻也快速復甦;之後東京積極申辦了2020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並成功取得主辦權,成為第一個兩次主辦奧運會的亞洲城市。
東京都及關東地區多屬於海洋性亞熱帶季風氣候,與日本本州多數地方一樣5月、6月上旬前半,以及日本學生放暑假期間的7月底~8月底是全年之中陽光最多、天氣最晴的時候,其次是4月,至於6月、9月、10月的日照時數為全年最少。
春季前半天氣週期變化,也可能因寒冷旋渦的影響出現雷雨,不過放晴的日子比陰雨天還要多一點。春季後半~6月上旬前半仍舊是天氣週期變化,不過鋒面通過速度非常快,陰雨天的日子不僅打散分配均勻,且不會維持太久,整體而言以晴天、薄雲為主,偶爾才是陰雨天。在梅雨季時容易受滯留鋒面影響長期降雨,偶爾還是會有空檔放晴的時候。 梅雨季過後即進入夏季,此時因太平洋高壓籠罩而高溫晴朗炎熱,並時常有颱風侵襲。此外,也可能因鄂霍次克海高氣壓的影響成為陰和雨磨蹭的天氣。 秋季受颱風、秋雨鋒面的影響變得容易下雨。於冬季前後,發達的低氣壓通過,易發生強風和強雨。冬天時,南岸的低氣壓變得容易通過,幸好東京位於背風面,雨或雪的日子比較少,大多是晴朗乾燥的日子,同時是全年之中雲量最少的季節,下雪日子交通容易受到影響。
東京 | |||||||||||||
---|---|---|---|---|---|---|---|---|---|---|---|---|---|
月份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全年 |
歷史最高溫 °C(°F) | 22.6 (72.7) |
24.9 (76.8) |
25.3 (77.5) |
29.2 (84.6) |
32.6 (90.7) |
36.2 (97.2) |
39.5 (103.1) |
39.1 (102.4) |
38.1 (100.6) |
32.6 (90.7) |
27.3 (81.1) |
24.8 (76.6) |
39.5 (103.1) |
平均高溫 °C(°F) | 9.6 (49.3) |
10.4 (50.7) |
13.6 (56.5) |
19.0 (66.2) |
22.9 (73.2) |
25.5 (77.9) |
29.2 (84.6) |
30.8 (87.4) |
26.9 (80.4) |
21.5 (70.7) |
16.3 (61.3) |
11.9 (53.4) |
19.8 (67.6) |
日均氣溫 °C(°F) | 5.2 (41.4) |
5.7 (42.3) |
8.7 (47.7) |
13.9 (57.0) |
18.2 (64.8) |
21.4 (70.5) |
25.0 (77.0) |
26.4 (79.5) |
22.8 (73.0) |
17.5 (63.5) |
12.1 (53.8) |
7.6 (45.7) |
15.4 (59.7) |
平均低溫 °C(°F) | 0.9 (33.6) |
1.7 (35.1) |
4.4 (39.9) |
9.4 (48.9) |
14.0 (57.2) |
18.0 (64.4) |
21.8 (71.2) |
23.0 (73.4) |
19.7 (67.5) |
14.2 (57.6) |
8.3 (46.9) |
3.5 (38.3) |
11.6 (52.9) |
歷史最低溫 °C(°F) | −9.2 (15.4) |
−7.9 (17.8) |
−5.6 (21.9) |
−3.1 (26.4) |
2.2 (36.0) |
8.5 (47.3) |
13.0 (55.4) |
15.4 (59.7) |
10.5 (50.9) |
−0.5 (31.1) |
−3.1 (26.4) |
−6.8 (19.8) |
−9.2 (15.4) |
平均降水量 mm(吋) | 52.3 (2.06) |
56.1 (2.21) |
117.5 (4.63) |
124.5 (4.90) |
137.8 (5.43) |
167.7 (6.60) |
153.5 (6.04) |
168.2 (6.62) |
209.9 (8.26) |
197.8 (7.79) |
92.5 (3.64) |
51.0 (2.01) |
1,528.8 (60.19) |
平均降雪量 cm(吋) | 5 (2.0) |
5 (2.0) |
1 (0.4) |
0 (0) |
0 (0) |
0 (0) |
0 (0) |
0 (0) |
0 (0) |
0 (0) |
0 (0) |
0 (0) |
11 (4.3) |
平均降水天數(≥ 0.5 mm) | 5.3 | 6.2 | 11.0 | 11.0 | 11.4 | 12.7 | 11.8 | 9.0 | 12.2 | 10.8 | 7.6 | 4.9 | 113.9 |
平均降雪天數(≥ 0 cm) | 1.6 | 2.0 | 0.8 | 0.1 | 0.0 | 0.0 | 0.0 | 0.0 | 0.0 | 0.0 | 0.0 | 0.4 | 4.9 |
平均相對濕度(%) | 52 | 53 | 56 | 62 | 69 | 75 | 77 | 73 | 75 | 68 | 64 | 56 | 65 |
月均日照時數 | 187.9 | 167.3 | 163.1 | 175.4 | 172.5 | 123.2 | 143.9 | 175.3 | 117.8 | 133.4 | 146.6 | 175.0 | 1,881.3 |
數據來源1:[2][3]気象庁(平均値:1981年-2010年、極値:1875年-現在) | |||||||||||||
數據來源2:年ごとの値 |
2016年的人口普查資料顯示,東京都共有居民13,617,445人,其中23區共有居民8,967,665人。由於大量人員在東京都區部和鄰近地區之間通勤移動,東京都區部在日間和夜晚的人口差距較大。
回溯到1889年,資料顯示當時的東京市有居民1,375,937人,而東京府有居民1,694,292人。同年,共有779名外國人被記錄居住在東京,其中英國209人,美國182人,中國137人。
日本的一級行政區劃分採用都道府縣制,其中唯一的「都」就是指東京都。1943年,原本的東京府與其轄下的東京市統合成為東京都,但戰後(1947年)又因為地方自治法的頒佈,而將東京都制廢除。現在的東京都僅為單純整合特別區與其餘市、町、村而成的地方自治體,只是仍沿用原本東京都的稱呼而已。
整個東京都包含了三個主要的地理分區,分別是習慣上稱為「東京23區」的23個特別區,與23區西邊被稱為「多摩地方」的近郊地區,以及位在太平洋上、行政上由東京都管轄的多座島嶼。
東京都下轄23區、26市、1郡、4支廳(島嶼部)、5町與8村。
北多摩地區(17市)
立川市・武藏野市・ 三鷹市・ 府中市・ 昭島市・ 調布市・ 小金井市・小平市・東村山市・國分寺市・國立市・狛江市・東大和市・清瀨市・東久留米市・武藏村山市・西東京市
南多摩地區(5市)
西多摩地區(4市)
東京都境內共有7個副都心。
|
東京都會區無論是在經濟還是人口兩方面,都是世界上最大的都會區。據統計,2008年大東京地區人口達3,520萬人,按購買力平價調整後的國內生產總值達14,790億美元[6],2010年按國際匯率計價的名義國內生產總值達1.9兆美元[來源請求],約近紐約都會區及韓國的兩倍、更達臺灣的4倍多。關係實際個人產出/收入的以購買力平價/當地物價調整後的實際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在2014年為43,664美元(國際元),同年臺灣的臺北都會區為46,102美元(國際元)[7]。另外,東京都會區也是世界上擁有最多財富500強公司總部的地區,於2009年達51家,幾乎是第2名巴黎的兩倍。
東京綜合實力評價為亞洲城市第一位,國際社會慣例上將其視為與西方倫敦、紐約、巴黎並列,為已開發世界中具有全方位主導性的四大全球城市之一。參考國際相關全球城市研究調查結果:依照美國Chicago Council on Global Affairs及A.T. Kearney公告的世界都市指數(A.T.Kearney Global Cities Index, 2012)、美國雜誌《對外政策》(Foreign Policy)全球城市指數、日本「財團法人森記念財團都市戰略研究所」世界都市綜合力排行「Global Power City Index 2013」、英國Knight Frank世界都市調査(The Wealth Report's Global Cities Survey)、中國都市競爭力研究會(China Institute Of City Competitiveness)2012世界城市綜合競爭力排行榜等,東京皆為亞洲地區一枝獨秀的世界級城市。
另外依照英國偏向會計、廣告、金融等特定服務領域的智庫全球化及世界城市研究網絡(Globalization and World Cities Research Network,簡稱GaWC)所發佈之2012全球國際大都會綜合排名,東京與巴黎、新加坡、香港、上海、北京同屬Alpha+等級,僅次於英語圈資源流通實力建構的倫敦及紐約(屬於Alpha++等級)。
東京都內有12間國立大學,1間公立大學和超過100間私立大學。國立大學包括:
東京都只有一所都立大學:
較著名的私立大學有:
東京的鐵道路線主要是以JR線為主,有環繞都心行駛的JR山手線與橫切都心行駛的JR中央線、總武線。在JR山手線的內側有眾多地下鐵路線,在外側有呈放射形狀的各家私營鐵路線。
東京都內的JR路線,除了東海道新幹線屬於JR東海管轄外,其他皆屬於JR東日本管轄。JR線的電車均以不同的車身顏色作出區別,以下是主要JR線的代表色:
新幹線部分,東京站是東海道新幹線與東北新幹線的端點站,同時也是列車最主要的起訖站;此外也有許多經由這兩條新幹線而直通其他新幹線(九州新幹線除外)的列車自此發車。除了東京站外,新幹線另外還在東京站以北、以南分別設有上野站、品川站兩個轉運車站,以分擔東京站的旅運量,並方便乘客搭乘。
東京的地下鐵系統由兩個不同的事業體經營,其中由日本政府及東京都政府合資成立的「帝都高速度交通營團」所經營的路線原本稱為「營團線」,不過隨着營團於2004年4月1日公司化,改名為東京地下鐵(東京地下鉄株式会社),所經營的路線也改稱為「東京地下鐵線」(東京メトロ線);而由東京都交通局經營的路線則稱為「都營線」(都営線)。
各路線都有專屬的英文字母代號,主要是與數字組合,作為各路線車站的快速辨識代號(例如東京站西北方地下的大型轉乘站—大手町站,是丸之內線與東西線的交會點,它分別為丸之內本線編號第18站,與東西線編號第9站,因此有「M18」與「T09」兩個代號)。至於專屬路線代表色,則是與車站內的導引指標用色,以及地下鐵車廂上的彩色裝飾線條配合,方便搭乘民眾辨識。
地下鐵路線所屬的事業體、路線名稱、代號與代表色如下:
在東京乘坐地鐵,可以購買一日券,這樣可以在當日無限次任意乘坐指定的地鐵而無需支付別的費用。目前,一日券分為兩種類型:
東京都內相對於JR的主要私營鐵路公司:
其他私營鐵路公司:
路線眾多而複雜,大多以鐵路車站或重要地點為端點站或主要換乘站,主要街道上也經常可見巴士站牌;都心部的市區巴士以都營路線為主,兼有里程較長路線與短程接駁路線(如澀谷站~六本木新城),以及幾條觀光巴士路線(如東京、銀座~台場)。都心以外的地區巴士多由私鐵業者(東武、西武、東急等)兼營,因此經常以私鐵車站作為端點站。
另外還有往返於都心部主要飯店、東京城市航空總站(T-CAT)與成田機場、羽田機場間的「Airport Limousine」(利木津巴士)[8]。往返機場和東京市區的Airpot BUS(成田機場)[9]、京浜急行巴士(羽田機場)[10],其中,利木津巴士會直達部分住宿飯店門口[11],非常方便。 在幾個大型轉運站(東京站、新宿站等)附近,也有數條長途高速巴士路線,可以搭乘前往本州島各地。此外還有在各旅遊景點環遊的觀光巴士。
在鐵路車站附近與主要街道上可以找到計程車站,而且原則上可以在任何地方搭乘計程車。當計程車前擋風玻璃左下角的信號燈顯示為紅色時,則表示這輛計程車可以搭乘。
位於都心部南邊東京灣岸的東京國際機場(又稱羽田機場),過去曾為日本國內航線與國際航線班機共用的起降機場;目前轉以提供國內航線班機起降為主,維持日本國內航線樞紐的地位,國際航線部分則有往返上海虹橋機場、北京首都機場、香港國際機場以及臺北松山機場等東亞城市之間的航班,維持有限度的區域航線服務。
至於飛往東京的國際定期航線班機,大部分均在位於東京都以東的千葉縣境內,距離東京市區約65公里的成田國際機場(過去曾稱為「新東京國際機場」)起降;此外亦有極少數國內航線班機於成田機場起降。成田機場與東京市區之間有JR、京成電鐵等鐵道路線連結,亦有高速巴士往返於兩地之間。
2010年3月11日,位於茨城縣小美玉市、距離東京市區約80公里的茨城機場(又稱「百里飛行場」)正式啟用,成為東京的第三個聯外機場。
東京的建築和城市構造受到了其歷史的深刻影響。東京近現代歷史上的兩個事件對城市造成了極大的破壞:其一是1923年的關東大地震,其二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東京大轟炸。由於這兩次時間造成的破壞,東京的城市景觀主要由現代和當代建築所構成,而較老的建築則很少見。東京的建築中包括兩座著名的塔:東京塔和東京晴空塔,其中後者是全世界第二高的建築物,僅次於杜拜的哈利法塔。東京的摩天大樓集中在新宿、丸之內、銀座、六本木等幾個地區。
東京還擁有許多公園和花園,東京境內有四座國家公園,其中包括覆蓋伊豆群島全境的富士箱根伊豆國立公園。
繼成功舉辦1964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後,東京再次取得2020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主辦權,成為第一個兩度舉辦奧運會的亞洲城市。
日本相撲協會總部位於東京的兩國國技館,這裏每年會舉辦三場相撲大賽。
水果、蔬菜 | |
---|---|
南國果樹 | 父島·母島位於與沖繩同樣的緯度,栽培芒果、百香果等南國果樹。 |
魚貝類、海産 | |
江戶前的魚 | 漁獲量少,不過在東京灣出產鰻、鰈、花蛤等。 |
鄉土料理 | |
下町的食文化 | 淺草等江戶情調留存的街道,可品味下町的食文化。 |
ちゃんこ | 相撲力士火鍋。 |
蘭姆酒 | 小笠原的地酒。 |
雷おこし | 淺草的名物菓子。 |
クサヤ | 伊豆群島、小笠原群島獨特的乾物。 |
工藝品、民俗藝品 | |
村山大島紬 | 國家指定的傳統工藝品。 |
東京染小紋 | 國家指定的傳統工藝品。 |
東京手描友禪 | 國家指定的傳統工藝品。 |
多摩織 | 國家指定的傳統工藝品。 |
本場黃八丈 | 國家指定的傳統工藝品。 |
東京銀器 | 國家指定的傳統工藝品。 |
江戶切子 | 國家指定的傳統工藝品。 |
江戶木目込人形 | 國家指定的傳統工藝品。 |
江戶和竿 | 國家指定的傳統工藝品。 |
江戶指物 | 國家指定的傳統工藝品。 |
江戸からかみ | 國家指定的傳統工藝品。 |
江戶風鈴 | |
參考資料:[12] |
另外,東京都也與亞洲地區數個主要都市合組21世紀亞洲主要都市網(ANMC21),作為互相分享資訊與提攜的管道。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