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浅草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淺草寺(日語:浅草寺/せんそうじ Sensō ji),正式名稱為金龍山淺草寺(日語:金龍山浅草寺/きんりゅうざんせんそうじ Kinryuuzan Sensō ji),位於日本東京都台東區淺草二丁目,是東京都內歷史最悠久的寺院。山號為金龍山。供奉的本尊是聖觀音。原屬天台宗,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獨立,成為聖觀音宗的總本山。觀音菩薩本尊通稱為「淺草觀音」。
傳説在628年(推古天皇36年)3月18日凌晨,漁夫檜前浜成與檜前竹成兩兄弟於宮戶川(今隅田川)處漁獲了一尊佛像,即日後的淺草寺本尊。鄉士土師中知得知此事後,識別出了佛像刻畫的聖觀音形象,就此皈依佛教[1],並將私宅改建作寺廟,以便村民供奉該像[註 1]。645年(大化元年),僧人勝海上人來寺加以整備。相傳他受到觀音菩薩托夢告誡,遂將佛像本尊秘藏大殿深處供奉;857年(天安元年),延曆寺僧人慈覺大師円仁來寺建造了代替秘藏佛像供人參拜的觀音像,自此淺草寺逐漸發展爲宗教聖地;942年(天慶5年),平公雅前往參拜,祈求獲任武藏國守,如願後即以建造一座規模宏大的七堂伽藍還願,如今寺內的雷門、寶藏門(時稱仁王門)都是在此期間建造的。
1041年(長久2年)12月22日發生地震,淺草寺幾成廢墟。僧人寂円上人致力重建,終於1051年(永承6年)落成正殿;然而就在僅僅28年後的1079年(承歷3年)12月4日,正殿便遭火災燒毀,相傳此時淺草觀音本尊自行避難至正殿西側一棵榎樹樹頂[註 2];1169年(仁安6年),學頭用舜上人帶頭重建淺草寺,記載稱用舜上人修行的聖觀音秘法使得天空降下大雨,雨水將伐自山林的木材沖至隅田川岸邊,從而保障了木材的安全。
一種說法認為,主尊聖觀音像原供奉於飯能市成木川沿岸的岩井堂內,後遭大水沖走。據說,淺草寺創建前約100年,供奉在岩井堂的觀音像與殿堂一起被大雨沖入成木川。成木川流經入間川、荒川後匯入隅田川,據說當地村民聽到在下游發現佛像的消息後曾要求歸還,但後來不了了之。
「淺草」首次出現於信史文獻是在鐮倉幕府官方編纂的史書《吾妻鏡》中。書中記載,1192年(建久3年),淺草寺有三名僧人參加了為後白河法皇七七舉辦的「百僧供養」法會。事實上,早在1180年(治承4年),信仰觀世音菩薩的源賴朝在侵入武藏國追討平氏的征途中便曾來到淺草寺祈願得勝。
室町時代至安土桃山時代,淺草寺始終受到足利氏等武將的尊崇。1352年(正平7年),室町幕府初代將軍足利尊氏前往參拜,承認寺領的合法性;1413年 (應永20年),第4代鐮倉公方足利持氏捐資重建了經樓。此後,足利氏與淺草寺保持着深厚的聯係,一度參與了正殿等建築的營造與修復。
1590年(天正18年),德川家康來到江戶,聽從慈眼大師天海進言,指定淺草寺為德川家祈願之處。1600年(慶長5年)關原之戰前夕,淺草寺僧人忠豪上人被召進江戶城為德川祈求武運,並依傳統在寺內進行了觀音秘供,事後德川家果然大獲全勝,淺草寺因而名聲大噪。1685年(貞享2年),時任住持忠運上人與德川綱吉產生嫌隙,被迫離開寺廟,自此淺草寺納入寬永寺管轄直至江戶時代末期。
明治維新後,淺草寺領被歸公沒收,由東京府管轄,原寺領土地被指定為公園用地,劃為1至7區,發展起娛樂產業。明治末期,第6區出現日本首座電影院「電氣館」;1890年(明治23年),淺草寺西側建起一座名為「凌雲閣」的瞭望塔(俗稱「十二階」),該塔系全日本首座配備電梯的瞭望塔,引起公眾關注。明治、大正、昭和時代,以淺草寺為核心的淺草地區成長為領先時代的繁榮地帶。
1945年(昭和20年)3月10日凌晨的東京大轟炸導致正殿及其他部分建築被毀。新正殿於1951年(昭和26年)動工,昭和天皇親自捐款,7年後順利竣工;1865年(慶應元年)毀於火災的雷門則由松下電器創始人松下幸之助於1960年(昭和35年)捐資重建;1964年(昭和39年),大谷重工業的大穀米太郎夫婦捐資重建寶藏門;1973年(昭和48年),五重塔重建,其間靈牌殿安放有約3萬座永久供養的靈位[3]。建立至今,淺草寺已重建近20次[4]。
雷門表參道入口之門。切妻造八腳門,左面的是風神像,右面的是雷神像,正式名稱為「風雷神門」,通稱為「雷門」。慶應元年(1865年)被燒毀、1960年(昭和35年)、約1世紀之後以鋼筋混凝土再重建。門內置有實業家松下幸之助於淺草觀音祈願之後病癒,作為報答而寄贈的大燈籠。
寶藏門鑽過雷門、通過仲見世商店街之後就是寶藏門。入母屋造的二重門(2層建築、外觀上為上下二重門)。現在的門於1964年(昭和39年)再重建時以鋼筋混凝土建造,由實業家大穀米太郎夫妻捐款興建。門的左右置有仁王(金剛力士)像,原名為「仁王門」。昭和再重建後才改稱寶藏門,其名來自門上層的文化財產收藏庫。
本堂(重要文化財產)本尊觀音像供奉之地,故又稱觀音堂。舊堂於慶安2年(1649年)重建,為近世大型寺院本堂的代表作與國寶(當時),1945年(昭和20年)於東京大空襲被燒燬。現在之堂於1958年(昭和33年)再重建時以鋼筋混凝土建造。外陣有川端龍子(りゅうし)作畫的「龍の圖」、堂本印象作畫的「天人散華の圖」等天井畫。
內陣中央為本尊安置間,高6米的宮殿。宮殿內部分為前之間與奧之間,奧之間有秘藏本尊,前之間為「お前立ち」觀音像。於毎年12月13日會舉行的開扉法事,與有特別儀式需要開扉的時候,信徒可以到此參拜「お前立ち」像,但秘藏本尊像不作公開。宮殿的左右有脇侍梵天・帝釋天像,堂內後方左右有不動明王像與愛染明王像。
五重塔重建前之塔於慶安元年(1648年)建成、與本堂同樣於關東大地震時倒塌、1945年時東京大空襲被燒毀。現在之塔於1973年(昭和48年)重建、鋼筋混凝土建造、鋁合金瓦頂、基壇高約5米、塔自體高約48米。基壇內部有收納供養靈位牌的靈牌殿、塔的最上層置有斯里蘭卡傳來的舍利子。現在塔之本堂位於西側、重建以前本位於東側。
二天門(重要文化財產)-位於本堂東側,向東興建,切妻造八腳門,木材建造。元和4年(1618年)時建築,沒被第二次世界大戰破壞的貴重建築物。當時的將軍德川秀忠為供奉父親德川家康而於日光與淺草建東照宮,這門是作為淺草東照宮的隨身門而被興建(東照宮於1642年燒毀、沒有再重建)。現在,門的左右安置有二天(持國天、増長天)。
淺草神社(重要文化財產)-位於本堂東側。此神社供奉的是淺草寺草創相關的三人。明治神佛分離之後與淺草寺屬不同法人管理。詳細參照淺草神社。
傳法院位於寶藏門前西側、淺草寺和尚生活的地方。有由小堀遠州製作的回遊式庭園。一般不公開開放。
其他還有、江戶時代的繪馬、當中包括有歌川國芳等著名繪師的作品。
根據東京觀光財團的資料,把觀光者的人數也算在內的話,一年人次有3000-4000萬人。按照寺院、神社的參拜、觀光人數排行,這裏是日本第一。主參道上遊人終日絡繹不絕,元旦三天的參拜者達到百萬人以上。每月一八日的吉日或「茶湯月參講」的功德日之時,大殿內信者雲集,祈禱聲充耳不絕。
地下鐵--銀座線,淺草站下車。 地下鐵--都營淺草線,淺草站下車。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