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純數學的一個分支主要致力於整數的研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數論(英語:Number theory)是純粹數學的分支之一,主要研究整數的性質,被稱為「最純」的數學領域。
數學是科學的皇后,數論是數學的皇后。[1][註 1]
——卡爾·弗里德里希·高斯
正整數按乘法性質劃分,可以分成質數,合數,1,質數產生了很多一般人能理解卻又懸而未解的問題,如哥德巴赫猜想,孿生質數猜想等。即,很多問題雖然形式上十分初等,事實上卻要用到許多艱深的數學知識。這一領域的研究從某種意義上推動了數學的發展,催生了大量的新思想和新方法。數論除了研究整數及質數外,也研究一些由整數衍生的數(如有理數)或是一些廣義的整數(如代數整數)。
整數可以是方程式的解(丟番圖方程)。有些解析函數(像黎曼ζ函數)中包括了一些整數、質數的性質,透過這些函數也可以了解一些數論的問題。透過數論也可以建立實數和有理數之間的關係,並且用有理數來逼近實數(丟番圖逼近)。
在中世紀早期,除了1175年至1200年住在北非和君士坦丁堡的數學家斐波那契有關等差數列的研究外,西歐在數論上沒有什麼進展。
中世紀數論主要是指15-16世紀由費馬、梅森、歐拉、高斯、勒壤得、黎曼、希爾伯特等人發展的數論。最早是在文藝復興的末期,對於古希臘著作的重新研究。主要的成因是因為丟番圖的《算術》(Arithmetica)一書的校正及翻譯為拉丁文,早在1575年Xylander曾試圖翻譯,但不成功,後來才由Bachet在1621年翻譯完成。
皮埃爾·德·費馬(1601–1665)沒有著作出版,他在數論上的貢獻幾乎都在他寫給其他數學家的信上,以及書旁的空白處[4]。費馬的貢獻幾乎沒有數論上的證明[5],不過費馬重覆的使用數學歸納法,並引入無窮遞降法。
費馬最早的興趣是在完全數及相親數,因此開始研究整數因數,這也開始1636年之後的數學研究,也接觸到當時的數學社群[6]。他已在1643年研讀過巴歇版本的丟番圖著作,他的興趣開始轉向丟番圖方程和平方數的和[7]。
費馬在數論上的貢獻有:
費馬在1637年聲稱(費馬最後定理)證明了對於大於2的任意整數,不存在 的非尋常的正整數解(目前已知唯一的證明是由數學家安德魯·懷爾斯及其學生理查·泰勒於1994年完成的證明),但只在一本丟番圖著作的旁邊寫到,而且他沒有向別人宣稱他已有了證明[15]。
歐拉(1707–1783)對數論的興趣最早是由他的朋友哥德巴赫所引發,讓他開始專注在費馬的一些研究上[16][17],在費馬沒有使當代的數學家注意此一主題後,歐拉的出現稱為「現代數論的重生」[18]。歐拉數論的貢獻包括以下幾項[19]: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