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1912年建立的一所大学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河南大學,簡稱河大,是一所主體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河南省鄭州市和開封市的涵蓋文、史、哲、經、管、法、理、工、醫、農、教育、藝術和交叉[a]等13個學科門類的中國「雙一流」建設高校[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同河南省省政府省部共建型的綜合性公立大學[3][4]、中國華中地區的綜合性大學[2]。
河南大學 | |||
---|---|---|---|
Henan University | |||
老校名 | 國立河南大學、開封師範學院、河南師範大學 | ||
校訓 | 明德新民 止於至善 | ||
創辦時間 | 中華民國元年(1912年)(河南留學歐美預備學校) | ||
學校標識碼 | 4141010475 | ||
學校類型 | 綜合性公立大學 | ||
黨委書記 | 季波 | ||
校長 | 張鎖江 | ||
教師人數 | 4600人(2022年) | ||
本科生人數 | 40000人(2022年) | ||
研究生人數 | 12000人(2022年) | ||
博士生人數 | 1200人(2022年) | ||
校址 | 中華人民共和國河南省開封市、鄭州市 | ||
校區 | 明倫校區、金明校區、龍子湖校區 | ||
總面積 | 220萬平方米(2018年) | ||
建築面積 | 147萬平方米(2018年) | ||
電話 | +86 (0)371 2286 8833 | ||
暱稱 | 河大 | ||
校刊 | 《河南大學學報》、《史學月刊》 | ||
隸屬 | 河南省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共建高校 | ||
網站 | www | ||
|
河南大學的前身是中華民國北洋政府時期河南教育界人士於1912年在河南貢院原址建立的河南留學歐美預備學校[5]。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場科舉考試的舉行地[6],河南貢院見證了科舉制度的落幕;而以培養學生海外留學為目地之預校則造就了大批研讀西學的中國學子的誕生。[7]1927年7月中州大學合併河南公立農業專門學校和河南公立法政專門學校,籌建國立開封中山大學(國立第五中山大學)。後經多年載累積發展,和在抗日前線的堅強辦學,躍升為中華民國歷史上實力雄厚、蜚聲海內外的國立大學[8]。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進行院系調整,國立河南大學農學院、醫學院、行政學院分別獨立建校成為河南農學院(今河南農業大學)、河南醫學院(今鄭州大學醫學院)、河南省政法幹部學校(今河南財經政法大學),水利、財經、教育、植物保護系院系外遷湖北省分別併入武漢大學、中南財經學院、華中高等師範學校、華中農學院,畜牧獸醫系調往江西農學院[9],校本部更名為河南師範學院,成為當時中南六省地區最大規模的師範院校。1956年改稱開封師範學院。1975年開封師範在信陽創辦分院,後為信陽師範學院。1979年更名河南師範大學,1984年經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批准正式恢復河南大學校名。2000年學校吸納開封師專和醫專。並先後成為世界大學校長聯合會和亞太大學聯合會成員。
2011年,河南省政府出台提出建設國內著名、國際上有較大影響的高水平大學之願景[10]。201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在《關於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設中原經濟區的指導意見》中指出:「支持河南大學創建國內一流大學」[11]。2017年,河南大學進入中國第一批「雙一流」建設高校名單。2019年1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在全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將加快河南大學雙一流建設,推動高等教育內涵發展[12]。」2022年,河南大學註冊地變更為鄭州。[13]
河南大學一帶在清代曾經是河南貢院的所在地,1900年八國聯軍侵略中國,北京遭到嚴重破壞,其後1903年和1904年,全國最後兩次的科舉考試在這裏舉行,最終延續上千年的科舉制度在這裏落幕。[14]1912年,河南當局在河南教育界呼籲和時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袁世凱的支持下,在河南貢院原址成立河南留學歐美預備學校,它是當時中國的三大留學培訓基地之一。[5][14]從1912年到1922年河南留學歐美預備學校成立10多年間,自該校畢業赴歐美留學取得重大成就的有二百多人。[15]1923年,河南督軍馮玉祥從查抄軍閥趙倜的財產中撥出專款在河南留學歐美預備學校的基礎上建立中州大學,設文、理兩科,馮友蘭、曹理卿分任文、理科主任。1927年7月中州大學合併河南公立農業專門學校和河南公立法政專門學校之後改稱河南省立中山大學。[16]1928年醫學院建立,與已有的文、理、法、農並為五院。[16]1930年8月又改名為省立河南大學,[16]1930年至1937年,是河南大學迅速發展時期,一批新的建築在河大興建,可容納3000人的大禮堂耗資二十萬大洋,屋架是從德國進口,齋樓、六號樓、七號樓的建築風格中西合壁,科學美觀。[17]
1937年七七事變後,華北局勢驟變,中華民國教育部和河南省政府決河南大學撤離開封,河南大學先後遷至鎮平(1937年-1939年5月)、嵩縣(1939年-1944年5月)、淅川荊紫關鎮和陝西省寶雞縣等地。1942年3月10日,國民政府決定將河南大學改為國立河南大學,校名由國民黨元老于右任題寫,至此國立河南大學成為擁有文、理、工、農、醫、法等6大學院的綜合性大學,是當時學術實力雄厚、享譽國內外的國立大學之一。[16]1945年日本宣佈投降,國立河南大學在12月底遷回開封。
1948年6月,國共內戰開封戰役爆發,國立河南大學左派和右派分裂。中華民國教育部決定將國立河南大學全體師生從開封遷到蘇州吳縣,時任校長姚從吾在教育部的協助下,使國立河南大學大部分師生在吳縣各界人士的幫助下順利南下。河大師生的生活得以維持,教學逐漸步入正軌。河南大學左派勢力之師生則拒絕隨校部南下,並在河南省寶豐縣大白莊村建立新河南大學。其後,時任中共中央中原局第二書記陳毅定名為中原大學,隨着中國人民解放軍在國共內戰中的節節勝利。1948年11月,中原大學又遷回開封。
1949年1月,解放軍在淮海戰役中取得勝利,局勢對國民黨方面急劇惡化。國立河南大學校長姚從吾向教育部請辭離開蘇州前往台灣,全校面臨着群龍無首、錢盡糧絕、前途未卜的局面。師生隨後推選教務長郝象吾、前醫學院院長張靜吾和秘書長馬非百三人負責全校事務,但不久便因無法滿足學生自治會提出的改善教職工生活窘境而集體辭職。雖然辭職,但三人還是傾全力為籌款、籌糧、複課做了大量的工作,已在廣州安頓的中華民國教育部動員三人小組將國立河南大學從蘇州遷到廣州,但三人拒絕教育部的邀請。蘇州當地報紙《蘇州明報》時刻關注着國立河南大學的命運,將國立河南大學的危機公諸於眾,希求社會各界予以援助。3月,中華民國教育部將2月、3月兩個月的經費按數倍的標準匯撥至國立河南大學,以解決燃眉之急。4月29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發起渡江戰役後,國立河南大學被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野戰軍接管,蘇州軍事管制委員會主任韋國清委派文教委員會主任徐步等進駐河南大學。
1949年6月,河南省人民政府決定,在原國立河南大學開封校址上,以原中原大學醫學院、教育系師訓班500餘人和河南行政學院400人為基礎,組建河南人民革命大學。
1949年6月,國立河南大學校務維持委員會接到河南臨時人民政府的電報,承諾「各照其位,繼續安定學習」,後派開封市教育局副局長郭海長到蘇州迎接河大返回開封。7月,國立河南大學六院十六個系的1200多名師生員工和2000多名家眷北歸中原。8月,時任河南省人民政府主席吳芝圃認定國立河南大學在國共內戰期間跟隨中國國民黨南逃蘇州。並從階級鬥爭角度清算學校部分師生,國立河南大學停辦[18]。
1950年3月,河南人民革命大學改名為河南大學,吳芝圃擔任校長。
1952年,國立河南大學的農學院、醫學院、行政學院分別獨立設置為河南農學院(今河南農業大學)、河南醫科大學(今鄭州大學醫學院)、河南政法管理幹部學院(今河南行政學院),水利、財經等院系也先後調入武漢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等高校,教育學院合併私立華中大學,組建成今日的華中師範大學,文藝學院則成為今日的武漢音樂學院和湖北美術學院,植物病蟲害系併入華中農學院(今華中農業大學),校本部更名為河南師範學院,成為當時中南地區規模最大的師範院校。1955年8月16日,中共河南省委對河南師範學院進行調整,決定將文科集中在開封辦學,理科集中在新鄉辦學。1956年11月,河南師範學院一院改稱開封師範學院,二院改稱新鄉師範學院(今河南師範大學)。開封師範學院設中文、歷史、地理、外語4系和教育教研室。1959年,開封師範專科學校併入開封師範學院,新增物理、化學、數學、生物4系,後又增設政教系和體育系。1962年7月,河南藝術學院併入,建立藝術系,河南體育學院併入體育系;鄭州大學地理系併入地理系。至此,學校有中文、歷史、政教、地理、外語、數學、物理、化學、體育、藝術10個系,形成了完備的師範培養體系。開封師院成為了省內較為知名的師範院系。1975年,開封師院創辦信陽分院,1978年獨立為信陽師範學院。1979年,學校更名為河南師範大學,增設教育系。1984年經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批准正式恢復河南大學校名。
2008年河南省人民政府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簽署共同建設河南大學協議,成為河南省第二所省部共建大學。[16]
2012年9月25日,河大舉辦建校百年校慶活動[19],時任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為河大建校100周年題詞「辦好河南大學振興中原教育」。2013年河南大學入選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20]。
2016年9月,河南大學「作物逆境生物學創新引智基地」入選國家「111計劃」立項名單。[21]10月26日上午,河大與河南省人民醫院在開封舉行合作簽約暨河南大學醫學院揭牌儀式。河大醫學院下設臨床醫學院、基礎醫學院、藥學院、護理與健康學院、淮河臨床醫學院(淮河醫院)、東京臨床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校醫院;河南省人民醫院院長顧建欽擔任新的河南大學醫學院首任院長。[22]11月下旬,河南大學申報的「豫劇文化藝術傳承與保護基地」項目成功獲批,河大與清華、復旦等國內16所高校共同入選國家支持高校創建的首批中華優秀文化藝術傳承基地,成為河南首個中華優秀文化傳承基地。[23]
2017年9月,河南大學正式進入中國第一批「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計劃。
2019年1月,河南省開封市人民政府出台措施支持河南大學「雙一流」建設,包括優化河南大學明倫校區整體發展環境,試行將開封鐵塔及所屬園區委託河南大學管理[24]。
2021年2月2日,經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批准,原屬河南大學管理的獨立學院河南大學民生學院脫離該校管理,並轉設為民辦普通高等學校河南開封科技傳媒學院,由河南日報報業集團有限公司全資持有[25]。
2021年9月25日,河南大學鄭州校區正式啟用,迎來首批新生。
2022年,河南大學註冊地變更為鄭州。[13]
截止到2023年7月,河南大學設有36個學院(教研部),依次分別為文學院、歷史文化學院、教育學部、哲學與公共管理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法學院(知識產權學院)、經濟學院、商學院、新聞與傳播學院、文化旅遊學院、外語學院、體育學院、武術學院、音樂學院、美術學院、數學與統計學院、物理與電子學院、未來技術學院、化學與分子科學學院、能源科學與技術學院、材料學院、計算機與工程學院、軟件學院、人工智能學院、地理與環境學院、生命科學學院、農學院、土木建築學院、國際商學院、歐亞國際學院、邁阿密學院、濮陽工學院、國際漢學院(絲綢之路學院)、醫學院、藥學院、護理與健康學院、口腔醫學院。[2][26]
截止2018年末,河南大學擁有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2個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1個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3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4個省級協同創新中心[2]。
建有國家級教育科研基地5個[2]: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國家教育部體育藝術師資培訓培養基地、國家體育總局社會科學研究基地、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國家中華優秀文化藝術傳承基地。
截止到2023年初,河南大學擁有102個本科專業,48個碩士一級學科 ,260個二級碩士學位授予點,30種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類別,21個博士一級學科、110個博士學位授予點,19個博士後流動站[2]。
河南大學校歌誕生於1940年,由嵇文甫作詞,陳梓北作曲。當時正值抗日戰爭最艱苦時刻,通過創作校歌,利用歌曲的形式,凝聚師生意志,鼓舞抗戰鬥爭,堅持辦學不輟。1992年慶祝河南大學建校80周年時,由河南大學中文系張予林作詞、音樂系張彬譜曲,創作了新的校歌。2002年9月,在建校90周年之際,河南大學決定恢復使用1940年的河南大學校歌,並根據時代發展,將原歌詞中的"三民"與"四維"改作"民主"與"科學"。河南大學校歌重新在師生中廣為傳唱,並一直沿用至今。[27]
1936年,時任河南大學校長的許心武取《大學》開篇的「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之意立河南大學校訓為「明德,新民,止於至善」。並將校訓用柳體金字懸於當年建成的大門內側,中書「止於至善」,左書「明德」,右書「新民」。
次年,即發生七七事變,歷經八年抗戰,所幸校門未毀於戰火。但1953年,校大門背面的懸掛校訓被去掉。至2002年河南大學建校90周年之際,校門重新裝繪,校訓又重新歸於原位。校友著名作家周而復亦題寫了校訓並鐫刻在北京校友會捐贈的靈璧石上,置於大門通往大禮堂中軸線南端。
河南大學校徽於1994年由河南大學工藝美術系的教師肖紅設計。正圓形的校徽圖案的外圈與內圓是藍色,象徵理想與廣闊的前景;中間的黑體英文字母與下放的創校年號是綠色,代表教育與勃勃生機;藍底下的「河大」兩字為由右至左的篆書體,展現了河南大學作為百年名校的滄桑歷史感;校名下方的水浪,象徵河南大學位於中原文化的發祥地的黃河岸邊。[28]
2022年7月,河南大學再次升級完善該校徽圖案。在原有設計基礎基本不變的情況下,對校徽顏色進行細微調整。
另外,河南大學與濮陽市人民政府合作舉辦河南大學濮陽工學院,在深圳市大鵬新區設有河南大學深圳研究院。
河南大學近代建築群位於明倫校區,是第三批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被列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建築群南北長0.5公里,建造時間從1915年貫穿至1936年[29],目前保存完好。建築風格中西合璧,既有鮮明的中國傳統建築特色,又吸取部分西式建築手法。是中國高等學校中構造精妙、建築雄偉、渾厚典雅、中西完美結合的典範。也是中國20世紀初期大型民族建築設計與建築工程的優秀代表作品。建築群構圖以主體建築居中、前門後堂、左右齋房的中國傳統書院建築為佈局。[30]
河南貢院碑是第五批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中國各地的貢院自科舉考試廢止之後逐漸消失。河南大學留有河南貢院碑兩通,雙碑碑帽前後均雕刻有雙龍騰飛於黃河巨浪之上的石雕,碑文楷書字體工整,是具有極高藝術價值的書法佳作。[30]
截至2018年12月,學校有教職工4300多人[2],其中專兼職工作的院士14人,教授、副教授1700多人。全日制在校生達50000餘人[2],其中研究生10000餘人,留學生近500人[2]。辦有出版社和多種學術刊物,圖書館藏書400餘萬冊。校區總面積3600餘畝,建築面積近100萬平方米,金明校區於2006年建成。
|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