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國戰爭,又稱討袁戰爭,是發生在中華民國大陸時期的武力政變。1915年12月12日,時任中華民國大總統袁世凱宣佈接受國民大會推選為皇帝,改國號為「中華帝國」,年號「洪憲」,史稱「洪憲帝制」。12月25日,蔡鍔唐繼堯李烈鈞等起兵,宣佈雲南獨立,袁世凱派兵鎮壓,其後貴州、廣西、廣東、浙江、陝西等省亦紛紛獨立。

Quick Facts 護國戰爭, 日期 ...
護國戰爭
日期1915年12月25日—1916年7月14日
地點
結果 護國軍取得決定性勝利,迫使袁世凱取消帝制
參戰方
 中華民國護國軍
中華革命黨
支持:
進步黨
中華帝國
支持:
籌安會
指揮官與領導者
  • 北洋軍閥
  • 籌安六君子
  • 兵力
    20萬人以上 70萬人以上
    Close

    1916年3月,袁世凱取消帝制。6月,袁世凱病逝。袁世凱死後,黎元洪接任大總統,宣佈恢復《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各省陸續取消獨立,護國戰爭結束。

    起因

    1913年因國民黨代理理事長宋教仁被刺殺引發二次革命,調查結果還未出爐前,孫中山等欲以武力取代袁世凱未果。結果孫中山等被通緝而流亡日本,國民黨則於1913年被解散。1915年8月,楊度等人發起「籌安會」,鼓動君主立憲制。袁世凱的法律顧問美國專家古德諾教授發表《共和與君主論》,表示中國適合君主立憲。但梁啓超寫成《異哉所謂國體問題者》一文,表示反對。10月「國民代表大會」進行國體投票,結果都同意君主立憲國體。由此,國號為中華帝國的君主立憲制國家進入籌備階段[1],改中華民國五年(1916年)為中華帝國洪憲元年。

    過程

    Thumb
    雲南護國軍將領合影。左起:李曰垓羅佩金蔡鍔殷承瓛李烈鈞

    袁成功鎭壓二次革命後,乃組織「公民團」,脅迫議員選己為正式總統,解散國會,設立「約法會議」,廢止《臨時約法》[2]:3。1915年,袁慫恿籌組籌安會,鼓吹恢復帝制[3]:273。1月18日,日本向北京政府提出要求,事關山東、南滿和內蒙古東部權利讓渡,和日本軍事和政治顧問任用[3]:281。3月14日,孫致書日本外務省大臣,向日本政府承諾優於二十一條要求之權利讓渡[3]:282。11月10日,陳其美刺殺上海鎮守使鄭汝成[4],12月,又奪取肇和號巡洋艦,意圖在上海再起革命。11月15日,孫委居正為中華革命軍東北軍總司令[5]。袁着「國體投票」,要各區、各省之國民代表,投票贊成改行君主政體,又指使參議議員上書擁戴袁為皇帝[2]:6。12月12日,袁宣佈接受帝位,改國號為中華帝國,以明年為「洪憲」元年[6]:9

    雲南獨立

    1915年8月,進步黨梁啓超與他的學生、參政院參政、前雲南督軍蔡鍔密謀反帝制。12月1日蔡鍔秘密潛離北京,假稱赴日本治病,繞道香港河內回雲南,12月19日抵達雲南昆明。是月23日,唐繼堯任可澄二人致電北京:

    立將楊度、孫毓筠、嚴復、劉師培、李燮和、胡瑛、段芝貴、朱啟鈐、周自齊、梁士詒、張鎭芳、袁乃寬等卽日明正典刑,以謝天下,渙發明誓,擁護共和……請乞於二十五日上午十點鐘以前賜答[7]

    25日,唐繼堯、蔡鍔、任可澄、劉顯世戴戡五人聯名宣佈雲南獨立,訴請其他各省響應討袁[8]。1916年1月1日,成立雲南都督府,推唐繼堯爲都督,定名「護國軍」,増編滇軍爲七師,分爲兩軍,以蔡鍔任第一軍長,李烈鈞任第二軍長,並向四川、貴州、廣西三路出兵[9]

    袁準備稱帝之時,進步黨等組織曾派人赴雲南策動武裝發動反北洋政府的內戰。[10]

    為鎮壓雲南的護國軍,袁世凱設立「征滇臨時軍務處」[11],親自主持用兵計劃,分三路進攻:第一路(中路)、第二路(北翼)以北洋軍為主力,曹錕為總司令, 馬繼增率三萬餘人取道湖南入貴州,張敬堯率五萬餘人經由四川攻雲南[12];第三路(南翼)以龍覲光為司令,率粵軍道途廣西,側擊雲南,三路兵力共十萬以上。北洋軍在四川遭到蔡鍔頑強抵抗。

    1月18日,袁世凱曾邀請前國務總理熊希齡到北京商議,請他南下勸蔡鍔取消獨立[13],熊卻於2月8日藉口回鄉省母[14],而一去不返。

    1月20日,護國軍攻陷四川敘州,27日,劉顯世宣佈貴州獨立。2月上旬,雲貴聯軍佔領湖南黔陽、沅州、麻陽。3月初,北軍奪回敘州、麻陽等地,15日,廣西都督陸榮廷梁啟超宣佈廣西獨立,19日,直隸巡按使朱家寶將要求取消帝制的「五將軍密電」[15]呈送袁世凱,22日,袁被迫取消帝制[16]:108,23日,廢止「洪憲」年號[17]。北京即以黎元洪、徐世昌、段祺瑞三人名義發電,要求停戰商議,但是護國軍堅持袁世凱必須下台[18]

    4月1日,四川將軍陳宧與蔡鍔同意休戰。是月6日,龍濟光張鳴岐宣佈廣東獨立,12日,浙江亦宣佈獨立,將軍朱瑞出逃,屈映光被推任浙江都督,同日廣東發生海珠事變。5月8日,滇、黔、桂、粵四省在廣東肇慶成立軍務院,宣告以黎元洪爲大總統,唐繼堯任撫軍長,梁啟超任撫軍兼政務委員長,統一指揮。陝西陳樹藩(5月9日)、四川陳宧(5月22日)、湖南湯薌銘(5月29日)等相繼獨立[2]:6

    Thumb
    軍務院肇慶之主幹合影。自右至左:高爾登李耀漢李烈鈞梁啓超岑春煊譚浩明莫榮新蔣方震李根源林虎

    4月1日江蘇都督馮國璋通電勸袁世凱退位。4月16日馮國璋再次通電勸袁世凱及早退位。4月22日袁世凱被迫重新啟用段祺瑞組閣[19]

    隨後舊桂系軍隊北進湖南,於5月6日至5月19日進行的武岡衡陽戰鬥中,舊桂系一支偏師以少打多,決定性的殲滅當地北洋軍隊。此戰的結果迫使湖南脫離北洋政府的統治。而袁世凱將最後的希望寄託在國際支持上,但是英國公使朱爾典帶來的消息是:各國都不贊成洪憲帝制。無奈之下,袁世凱下令,全國各機關對外仍稱民國,對內才叫洪憲,一時出現紀年混亂,帝國與民國並存的荒唐景象。[20]而北京政府高層亦出現離心。

    5月18日,袁買兇刺殺陳其美[3]:286

    6月6日,袁病逝[16]:112,7日,黎元洪繼任總統,即於29日宣佈恢復《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和國會。7月14日,唐繼堯通電撤銷軍務院。7月25日中華革命黨也發出通告,宣佈停止一切軍事行動,護國戰爭宣告結束。各省陸續取消獨立。

    日本在護國運動中的角色

    Thumb
    護國第一軍第四梯團毛際隆等部分軍官合影

    袁世凱在《二十一條》交涉前後日益向歐美列強靠攏以制衡日本,日本決定取代袁世凱政權。1916年1月19日,大隈重信內閣通過了「要注視南方動亂的發展」的決議。[21]2月21日,大陸政策的急先鋒田中義一岡市之助日語岡市之助建議:「現在,採取讓袁徹底退出之手段,同時採取扶植我政治勢力之手段為有利」,其眼中的「我政治勢力」,既包括宗社黨這種復辟組織,也包括孫文領導的革命黨。日本在袁世凱、孫文兩邊佈局。3月7日,大隈重信內閣決定「袁氏掌握支那之權力,不能不成為帝國完成上述(指日本在華權益)之障礙。為完成帝國的上述方針,要袁氏退出支那權力圈是適宜的」。[22]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參見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