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兩廣總督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張鳴岐(1875年7月29日—1945年9月15日),字堅白,又作健伯,齋號韓齋,山東武定府海豐縣(今山東省無棣縣)人,清朝及中華民國政治人物,於1911年4月14日至11月8日間任清朝末代兩廣總督。
張於光緒二十年(1894年)中舉人,後入岑春煊之幕府,受其器重。光緒三十年(1904年)隨岑春煊入廣西鎮壓民變有功,受廣西巡撫李經羲保舉,成為太平思順道道尹,次年又在岑春煊的保舉下出任署理廣西布政使。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年底,張又升任廣西布政使。光緒三十二年十一月十四,由廣西布政使代,次年四月二十二(1907年6月2日),任廣西巡撫[1]。宣統二年九月二十七(1910年10月29日),在奕劻的支持下,接替袁樹勛,署理兩廣總督,次年4月實授。1911年辛亥革命,廣東革命軍推舉為廣東都督,後逃到日本[2],由胡漢民接替。
1912年宣統退位後,出任中華民國大總統袁世凱高級顧問。1913年10月,出任廣西民政長[3]。1915年7月3日,調任廣東巡按使[4]。1915年12月,袁世凱封張鳴岐為一等伯爵[5]。護國戰爭爆發,1916年4月,廣東宣告獨立,五六月間,張鳴岐先到香港,再往上海法租界隱居[6],後又移居天津意租界。抗日戰爭期間與日軍佔領當局合作,任華北政務委員會諮議委員。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張於9月15日病死。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