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明末大臣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史可法(1602年12月16日—1645年5月20日),字憲之,又字道鄰,南明隆武朝廷諡忠烈,監國魯王朝廷諡忠靖,永曆朝廷改諡文忠。乾隆朝改諡忠正。河南開封府祥符縣人(今河南開封市),錦衣衛籍[1]。明末政治人物,東林黨人,與姜曰廣、高弘圖並稱「南中三賢相」[2]。弘光時官至南京兵部尚書、東閣大學士,追贈太師。
崇禎初以進士出身入仕,早年在南直隸參加鎮壓民變。崇禎末年,累官南都兵部尚書。甲申之變、清兵入關之後,史可法輔佐南明朝廷。弘光帝登基,史可法任兵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督師江北,節制四鎮。弘光元年,鎮守揚州。弘光元年四月,多鐸南下,攻陷揚州,斬殺史可法。清朝秀才計六奇編寫的《明季南略》記載史可法縋城出逃。全祖望《梅花嶺記》則說史可法死在揚州,但是民間因為敬佩史可法,都相傳史可法未死。乾隆年間,清政府在揚州建立史可法祠,並在官撰明史中敲定了史可法在揚州殉難的說法。
現江蘇省揚州市設有史可法紀念館及其衣冠塚,其塚於文革中遭盜墓,發現只有玉帶一條而已。其祠有揚州知府任民育同祀,今有守揚州諸將牌位。後人收其著作,編為《史忠正公集》。
史可法祖父史應元,官至黃平州知州;父親史本質,母親尹氏。相傳尹氏懷孕時,夢到文天祥進入她的房間,於是生下史可法[3]。史可法早年師從左光斗[4]。天啟七年(1627年)主考郭都賢取為舉人,崇禎元年(1628年)聯捷進士,授西安府推官。歷任戶部員外郎,郎中[5]。
崇禎八年(1635年),史可法任右參議,負責鎮守池州、太平[6]。同年秋,隨盧象昇鎮壓各地民變,史可法任副使,巡行安慶、池州等地,監江北軍隊。黃梅地區民變軍隊搶掠宿松、潛山、太湖等地,意圖進犯安慶,史可法率軍打敗了民變軍,並追擊到潛山天堂寨。第二年,祖寬在滁州擊敗民變軍,變軍退到河南[7]。
崇禎九年(1636年)十二月,變民軍領袖馬守應聯合羅汝才、李萬慶自鄖陽東下,史可法駐軍太湖,阻礙變民軍的進攻通道。次年正月,變民軍繞道攻至安慶石牌,很快轉移到桐城,被參將潘可大擊退。變民軍又被廬州、鳳陽等地軍隊阻遏,返回桐城搶掠。桐城知縣陳爾銘固守城池,史可法與潘可大圍剿變民軍。變民軍退至廬江,進犯潛山,在楓香驛被史可法與左良玉擊敗[8]。另據《明季北略》引述桐城人的說法,史可法曾率部馳援桐城,被圍困在鹿耳城,但被桐城縣令楊爾銘所救[9]。
崇禎十年(1637年),由於變民軍強大,威脅南京,史可法被張國維推薦升任右僉都御史[10],巡撫安慶、廬州、太平、池州及河南江西湖廣諸府縣[11][12]。此後,變民軍佔領和州、含山、定遠、六合等地,進犯天長、盱眙。史可法奏報請求免除上述地方的田租[13]。當時監軍僉事湯開遠善於打擊變民軍,史可法又東西馳援,變民軍不敢正面交鋒。到第二年,由於未能按時平定民變,朝廷命令他戴罪立功[14]。史可法身材短小精悍,面孔黝黑,雙目炯然有光。他具備廉潔守信的名聲,能與部下同甘共苦。行軍途中,士兵沒有吃飽自己就不先吃,士兵衣服沒發下自己決不先穿,所以士兵都願意為他出力。此後,他的軍隊相繼在英山、六合兩地打敗變民軍,順天王也乞求投降[15]。
崇禎十二年(1639年)夏,史可法因岳父去世離職。除下喪服後,出任戶部右侍郎兼右僉都御史,接替朱大典總督漕運。他彈劾罷免了三個督糧道,增設漕儲道一人,大力疏通南河,使漕務大有整治[16]。崇禎十六年(1643年)七月,史可法拜南京兵部尚書,參贊機務。在此期間,史可法奏上八條改革意見[17]。
崇禎十七年(1644年)三月李自成進攻北京,在取得時任南京戶部尚書高弘圖的支持後,史可法誓師勤王[18]。渡江抵達浦口後,得到崇禎帝自縊駕崩的消息,史可法向北痛哭失聲,以頭撞柱,血流到腳上[19][20]。時史可法任南京兵部尚書,為留都百官之首,當南方官員得知崇禎皇帝自害駕崩,對於擁立新君有所爭議時,史可法卻未能當機立斷。當時,史可法收到了張慎言、呂大器、姜曰廣等人的文書:「福王朱由崧是神宗的孫子,按輩份、排行應當立為君王,但是他有七大缺點:貪、淫、酗酒、不孝、虐待下屬、不讀書、干預官吏。潞王朱常淓是神宗的侄兒,賢良而且聰明,應當立他為君。」史可法也認為如此,更加上東林黨人國本之爭時支持泰昌帝,與福王一脈頗有過節。但鳳陽總督馬士英暗地與阮大鋮商議,主張立福王朱由崧,並致書史可法稱論倫理、論次序都應當擁立福王。史可法告訴他們朱由崧的七個缺點,但馬士英聯合了操江提督誠意伯劉孔昭、鎮將劉澤清、劉良佐、高傑、黃得功等人,發兵護送朱由崧到儀真,史可法不得已,只好前去迎接[21][22]。
五月初一,朱由崧拜謁孝陵、奉先殿,出居於內守備府。群臣入內朝見,朱由崧羞慚想要躲避。史可法勸他不必躲避,應該正式接受。朝拜結束,商議戰守之事。史可法說應該穿上素服駐紮郊外,調發軍隊北伐,向天下百姓表示必定報仇之意。朱由崧答應[23]。五月初三,朱由崧監國於南京,在誠意伯劉孔昭的干預下,馬士英成為朝中首輔大臣[24]。此後,史可法拜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仍掌兵部事,馬士英仍督師鳳陽[25]。隨機,制定京城營建制度,如同北京時期典制,侍衛以及錦衣衛等軍隊,全部入伍操練。錦衣東、西兩司房,以及南、北兩鎮撫司官,不再設置,以杜絕告密,安定人心[26]。
馬士英帶兵入朝,將史可法所說的七不可告發給朱由崧,上奏後即離去。史可法於是請求統帥軍隊,外出鎮守淮安、揚州兩地[27]。朱由崧稱帝後,史可法加太子太保,改兵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馬士英也正式進入朝廷[28]。史可法離開後,馬士英、劉孔昭等更加肆無忌憚。劉孔昭因為張慎言推舉吳甡,在大殿上持刀追殺張慎言。史可法聽說此事派騎兵上書勸解,劉孔昭最終卡住不讓任用吳甡。史可法祭陵完後,上書說:
“ | 陛下剛登位時,恭恭敬敬地拜見孝陵,哭泣之聲足見您心中的悲哀,路上的行人也為之感動。如果您親自拜見鳳、泗二陵,看到滿目蒿萊,無雞鳴狗吠的悽慘景象。想必會更加悲憤。我希望陛下能善始慎終,身居於高大舒適的宮殿時,能想到東北皇陵中先帝魂魄不能安息;享受宮廷的美餐時,能想到東北的皇陵中連麥子稀飯都沒擺上一碗;當得到瑞應之圖和祥符之時,能想到先帝儲才防敗,怎麼還會忽然遭遇危亡?早朝晏席結束時,能想到先帝一生克儉克勤,怎麼最終還是國破家亡?陛下如果辦事小心謹慎,任何時候都不懈怠,已故皇上、皇后還有列祖列宗都會在冥冥之中幫助我朝中興。假如晏樂、偏安於東南一隅,不考慮長遠的策略,不辨賢人和姦人,決策不夠靈活、明達,使老成的官吏離職而去,英雄豪傑裹足不前,列祖列宗在地下抱怨、擔心,天命在不知不覺中他向轉移,那麼東南一隅也是無法保住的啊![29] | ” |
明朝此時處在滿清、闖軍兩方面壓力之下,史可法為首的諸臣,主要採取的策略是「聯虜平寇」。希望能夠借重滿清的力量,首先剿滅流寇李自成勢力,再謀求後續打算[30]。然而南明朝中卻不能同仇敵愾,反而仍舊黨爭不斷,文、武官員之間互相勾心鬥角、爭權奪利。東林黨人與馬士英、阮大鋮之間的矛盾,以及姜曰廣、高弘圖、劉宗周等人的辭官,說明了明朝廷的無法齊心向外,也因此種下弘光朝敗亡的原因。崇禎十七年七月二十八日,多爾袞致書史可法,揚言「聯闖平南」,而史可法在給多爾袞回信中只是為弘光朝廷繼統的合法進行辯解,沒有拿出對付清軍的辦法。九月,清河道總督楊方興勸說多爾袞要不惜一切代價奪取江南地區[31]。而此時清廷對南明政權態度也發生轉變,多爾袞致書史可法,書信格式有如諭旨。以正統自居,否認弘光朝廷的合法地位,要求南明君臣無條件投降[32]。並說清朝得天下於李闖,並且為明朝報仇,希望南明能感恩戴德,南明的殘餘勢力應該盡早投降清兵,否則即將滅亡[33]。
史可法失勢之後自請督師江北,前往揚州統籌劉澤清、劉良佐、高傑、黃得功等江北四鎮軍務機宜[34]。當時,黃得功、劉澤清、高傑爭着想要駐軍揚州。高傑率兵先到揚州邊界,一路大肆奸淫擄掠,所經之地屍橫遍野。城中開始懼怕,登上女牆守備,高傑攻打了兩個月。劉澤清也在淮上大肆掠奪。臨淮不接納劉良佐的軍隊,也遭到攻擊。朝廷命令史可法前往勸解,黃得功、劉良佐、劉澤清都聽從命令,於是,到高傑那裏去。高傑一向懼怕史可法,聽說史可法要來,他連夜掘出近百個土坑埋葬地面上的屍骸。第二天早上來到軍營中拜見史可法,汗流浹背。可法卻坦誠地接待他,跟他的偏將講話也用溫和的語氣,高傑喜出望外,然而從這以後他也有點輕視史可法,開始用自己的優勢兵力防護左右,文檄也一定自己過目後才肯傳遞。史可法簡單地把他們的情況上報給朱由崧,又把他的兵力駐守在瓜洲,高傑對此又非常高興。等他離去後,揚州得以安定下來,史可法於是在揚州開設幕府[35]。
當時,史可法集結隊伍渡江北上,隨行大約有一千多精銳士兵[36]。計劃以此為基礎在揚州招募新兵,擴充軍隊[37]。並請南京城支援發盔甲、倭刀、盾牌、火炮、鑼鍋、軍費。
請求如下。兵仗局發明銅甲葉數百幅。供應機房發駁回雜色緞一百疋,內廠白布發二三千疋,為釘甲表裏棉甲等用。兵仗局發舊倭刀三五千把,發皮團牌二千面,發紅衣大炮五十位,滅敵炮五十位,銅鍋三百口。戶部發紅銅一萬斤為打造鑼鍋,二三十萬兩白銀為緊急軍費。並要揚州府一帶銀米,允許動用[38]。
六月,清軍打敗李自成,山東等地人民殺死李自成任命的官員,佔據城堡自衛。史可法請求朱由崧頒發稱監國和稱帝時分別頒佈的兩個詔書,安撫山東、河北軍隊和百姓的思想。並開設禮賢館,招收各地有才智的人,讓監紀推官應廷吉主管此事。有人獻策官府可以租售一些街坊地產給商賈,並讓商賈籌集錢糧協助軍餉,史可法認為這是人才並採納了策略。應廷吉負責運行禮賢館。因為這個部門缺乏資金,所以對人才的要求標準很嚴格,只有少數人會得到錄用。大約有數十人才留在禮賢館[39]。
八月,史可法外出巡視淮安,檢閱劉澤清的兵馬。返回揚州,向朝廷請求糧餉,作為進取北方的費用。馬士英不肯送發,史可法上疏催促。同時上言說:「近來人才日益減少,入官門路日益混亂,由此慕名之心勝而務實之心少,議論的事情很多但成功的事情很少。現在的局勢更和以往不同。一定要專心於討伐亂賊,報復國讎才行。除卻籌兵籌餉不應有什麼別的議論,除卻治兵治餉沒有人才之可言。如有撿拾空虛詞句,謀取高官厚祿的人,有罰無赦!」朱由崧對史可法表示鼓勵[40]。
當時的軍閥有了地盤,在各地私自設立關稅,而商賈不敢行走,導致朝廷鹽務無法執行,民生困苦[41]。史可法建立揚州幕府,聯絡江北四鎮軍閥,儘量平息紛爭。幕府又派遣官員,到各大軍閥的地盤,監督紀律[42]。再於幕府設立戶部,讓施鳳儀主持揚州鹽務,維持食鹽市場暢通[43]。同時設立理餉總兵周某,開展米豆貿易補給軍隊。期間幕府拉攏了一些商賈加入運輸貿易,並分享了利潤給商賈[44]。
高傑一直請求駐紮在揚州城內,而揚州士紳極力抗議。史可法同意了高傑請求,幕府駐紮於城東側官邸,而讓高傑居住在府城西側官邸。高傑入城之日,其妻邢氏管理士兵,號令嚴肅,頗為安定。期間止有一些小爭端。邢氏,本是李自成的妻子,與高傑有偷情勾結。李自成發現了這一點,於是高傑帶着邢氏,一起逃走了。邢氏本人,美麗而妖艷,且性格嚴毅,士兵都服從她[45]。
黃得功在儀徵城。史可法前往視察黃得功的兵馬,在營地全面檢閱,大賞三軍發放一千兩白銀[46]。
九月初一,黃得功與高傑交戰,靠着史可法的協調才得以和解[47]。
當時,黃蜚隊伍自山東登州,率領隊伍南下淮揚。黃得功帶隊三百騎兵,前往迎接,到達邗關外五十里的土橋,沒穿盔甲,角巾緩帶,飲馬蓐食。高傑集結騎兵,埋伏佈置在土橋的左右,圍攻黃得功隊伍。高傑隊伍偷襲勝利,俘獲三百騎兵的戰馬,而黃得功則逃走了。同時,高傑派遣一千餘士兵,夜襲黃得功的大本營儀徵城。城內黃得功的部隊出擊,殲滅了這一千人的高營兵[48]。
黃得功和高傑之間關係惡化,於是各自整備兵力,準備大戰。史可法幕府出面調解。高傑表示,雖然損失了一千多士兵,但依然願意和解。史可法抵達儀徵,停舟在吾台庵附近。當時黃得功的母親去世,史可法前往祭拜,並調停一番,黃得功則表示也願意和解。
史可法請高傑交還三百匹戰馬給黃得功。但高傑只願意交出一百匹馬,都是瘦弱不堪的馬。當馬送到黃得功的營地時,黃得功只收取其中的一半。剩餘的五十匹馬,史可法挑選其中二十匹馬並強行要黃得功收下,而其餘三十匹馬竟然陸續病死了。史可法發出三千兩白銀。又要求高傑交出一千兩白銀,發給黃得功作為喪葬禮金。終於才讓雙方和解了[49]。
北京原來投降李自成的大臣們此時紛紛南下回朝,可法上書建議說:「原籍在北方的大臣,應該讓他們到吏部、兵部聽候錄用,否則恐怕會使他們南下回朝之心絕滅。」又說:
“ | 北京的禍變,凡屬臣子的都有罪愆。在北方的官吏如果都應當跟先帝一道去死,難道在南京的都不是先帝的大臣?即如我史可法不才,在南京主管樞機,馬士英沾了國恩擔任鳳陽總督,都沒有能率領東南的全部優勢兵力迅速支援北都。鎮守大臣劉澤清、高傑因兵力不能支持,倒過來向南方逃跑。如此說來,先應該追究的,是我們這些大臣的罪過。竟然因為聖明的陛下您入繼王位,不僅沒加誅殺,而且一次次得到恩典。南方的大臣如此,而單單對於在北方的大臣們毫毛不放,一概繩之以法,豈不是閒散小吏,罪責反比南樞、鳳督還要重大了嗎?我以為應該選擇那罪狀顯著的降官,嚴加懲治,以示指教。如果大臣未曾接受亂賊的任命,或曾受亂賊刑罰的,可以撇開不加問罪。那些在北方逃避戰亂,猶豫多時而後才到朝廷來的,允許他們戴罪入官,討伐敵人,這些人可以到我領的軍隊裏酌情錄用。 | ” |
朝廷經議論聽取了他的意見[50]。十月,高傑率領軍隊北上,史可法到清江浦,派遣官吏在開封屯田,為經略中原地區做準備。各鎮兵力劃分防守地區。從王家營向北到宿遷一帶由史可法親自負責。同月,清廷致書史可法要求他投降,但史可法回信委婉拒絕[51]。
十一月四日,史可法乘船駐於鶴鎮。這天是史可法的懸弧生日。早晨,幕府收到偵察兵的緊急報告。清朝的總兵夏成德從剡城出發,在昨夜就已經進入宿遷境內[52]。
初五日,史可法親自統帥大軍,坐船沿大運河抵達白洋河(今洋河鎮),設立大本營旗纛,行誓師典禮。隨後命令總兵劉肇基隊伍、李棲鳳隊伍前往宿遷。
初八日,黎明,幕府軍坐船抵達宿遷。清軍旋即撤離宿遷,並且轉頭攻打邳州。而邳州城的官吏堅守城市,並向幕府軍請求支援[53]。劉肇基隊伍、李棲鳳隊伍繼續出戰,抵達邳州城外紮營,對峙清軍。
前幾天,雙方都沒殺傷戰鬥。幕府軍在城外搜集物資,清軍則宣傳說:清軍是南明的朋友,希望佔據城池,一起對抗其它流寇。幕府軍依然駐紮城外[54],與清軍相持半個月才解邳州之圍[55]。
清軍的總兵,夏成德,給北京發戰報自稱殺傷明軍六千多。戰後,夏成德隊伍繼續駐紮在山東省南端,與幕府軍對峙在沂水邳州一帶[56]。
幕府勝利戰報傳到南京,馬士英首輔既不敘功,也不犒賞[57]。反而是任命內臣高起潛,提督江北兵馬糧餉,駐紮揚州府城,監視史可法幕府[58]。
史可法急於籌集軍費,傳令光復地區要清理屯田,補助軍餉。陸遜之,負責開封府一代。應廷吉,負責邳州、宿遷一帶。史可法傳令,儘可能收集牲畜和米麥[59]。
當時,李自成逃往陝西,史可法請求頒佈討賊詔書,奏章中說:
“ | 自今年三月以來,仇敵還在眼前,朝廷卻不加剿滅,過去晉朝建都南京,君臣日思夜想要恢復中原,而僅僅保住江南而已;宋朝南渡後,君臣盡心盡力想保守楚、蜀,而僅僅保住臨安而已。這樣說來,偏安只能是為恢復而退步,沒有志在偏安,就能自立於不敗之地的。北京陷落之初,黎民百姓灑淚沾襟,官僚士紳悲憤哀痛,還有報仇雪恥的朝氣。現在卻是軍隊驕橫,糧餉缺乏,文官安坐,武官嬉鬧,頓時成了暮氣沉沉。黃河上的防禦設施,一切都還沒辦理,人心不夠肅穆,命令不能執行。復仇的軍隊沒有聽說開向關、陝,討賊的詔書至今沒傳到燕、齊。君父的大仇被置之度外。況且,就是人們能住草篷,吃粗食,臥薪嘗膽,聚人才,養精神,枕戈待旦,動用全國的物力,破釜沉舟,決一死戰,還怕無法解除國家的危亡哩。就我看朝廷中君臣的戰略決策,大臣們的所作所為,很有不對的地方。將領用以克敵制勝的是人心中的勇氣;君主用以駕馭將領的是偉大的志向。朝廷中志向不能激勵,行伍間的勇氣就不能鼓足。夏朝的少康不忘父王失國後從地穴中逃出性命的恥辱,漢光武帝不忘兄長被殺後用柴草焚燒時的心情,所以都能有所成就。我願陛下像少康、光武那樣,不希望身邊的大臣僅僅把晉元帝、宋高宗那樣的說法進呈給您。
先皇帝死於亂賊手下,恭皇帝也死於亂賊手下,這是千古不曾有過的哀痛。當時在北邊的大臣忠節死難的不多;在南方的大臣討伐賊寇的又少,這真是千古不曾有過的恥辱啊!平民百姓的家裏,父母兄弟被人殺了,還想拋顱頭、灑熱血,殺了敵人方才甘心。對於朝廷來說,難道就這樣置之於腦後了嗎?我請求陛下迅速發佈討賊的詔書,授權我和各鎮軍官都挑選精銳的部隊,一直打向秦、關,並請懸上等的爵位用以封賞有功的大臣,給各位將領便宜行事的權力用以敦取成功。對天下發佈的詔書,應當痛切淋漓,以便使海內的忠臣義士,聽讀之後感動、發憤。 國家在遭了這次禍變後,陛下才接着登上皇帝的寶位,所以與以前不同。大臣們只有該誅殺的罪過,沒有什麼值得登錄的功勞。現在皇上您恩外又加恩典,使得武將腰纏寶玉,重臣濫飲如泥。今後應該慎重一些,務必把爵位、俸祿加封給實有功勞的人,以便使猛將武夫有所激勵。另外軍隊在外,最怕的是沒有糧草,搜括百姓既不能行,勸人捐助也很難維持。我請陛下把不緊要的工程,可以不花的費用,白日黑夜的晏樂,左右大臣的進貢,這一切都宣佈停罷了吧。即使事關國家的典禮,也應該一概考慮節省。因為賊寇一日不滅亡,就是有幽靜的宮殿,儲秀的香閣,錦繡的衣服,美味的珍饈,陛下您能心安理得地享用嗎?所以一定得時時刻刻以報仇為念,振奮舉朝文武的精神,集聚四面八方的物力,一齊集中在選將練兵這件事上,以期人心鼓舞,眾志成城,老天爺的心會重新向着我大明王朝。 |
” |
史可法每次寫好奏章,必定一遍又一遍地朗讀,自己聲淚俱下,身邊的人聽了也感動得流下眼淚[60]。
十二月,冬季。高傑率領大軍,抵達徐州。當地有盜匪程肖宇,帶隊歸附高傑軍。他們訂立契約,歃血為盟,交換禮物。然而過了十天,高傑在酒宴上殺死程肖宇及其親信,吞併盜匪隊伍。高傑大軍沿着黃河,繼續西進,抵達永城市。當地有一個鄉紳富豪,獻上數千兩白銀。而高傑表面一起結盟,但很快趁機殺了鄉紳,吞併富豪財產[61]。
高傑隊伍北伐時,史可法很高興,但又得知後續事情。於是派遣幕府官監紀通判張鑻,前往河南招撫土匪一把沙劉洪啟、李際遇、楊四等,特意吩咐避開高傑隊伍[62]。
此時,北伐軍一路光復中原各地,有歸德、開封、河南洛陽三府。南京朝廷對此任命文武官吏。張縉彥在河南省北側,以總督兼巡撫三府,管轄各地駐軍武將,王之綱、許定國、李際遇。越其傑,在河南省南側,巡撫汝寧、南陽、黃州三府,管轄各地駐軍武將,劉洪起、黃鼎、毛顯文。袁樞為其部下[63]。凌駉,巡按河南,兼督各鎮,兼理河北、山東招撫。陳潛夫為其部下[64]。
高傑到達睢州後,為河南總兵許定國所殺[65]。高傑死後,其部大亂,而黃得功又想藉機吞併高部。
正月十八日,史可法得知此事,穿戴盔甲,率幕府軍出發前往徐州城。此時各將領之間互相爭奪權力,都想要更多的地盤兵力[66]。
二十二日,各將領爭到幾乎互相開戰,幾至兵刃見血。史可法出面處置,與眾多將領商討一夜,到次日天亮得出善後方案。高傑的嫡甥李本深,擔任揚州提督。高傑嫡弟高某為副將。胡茂楨繼續為先鋒總兵,李成棟繼續為徐州總兵。其餘將領都各自有分配地盤和兵力。高傑的兒子高元爵,作為世子繼承伯爵,繼續做貴族。史可法與眾將結盟,原高傑部將都表示願意繼續效忠於明朝[67]。
春季元旦之後,天氣異常惡劣,有大風吹拔樹木,積雪深厚數尺至人的腰部。從冬季到春季,天氣持續陰冷,沒有出現晴朗的跡象。飄雪和雨水灑落不斷,竟然違反了日曆節氣。白洋河的河床已經乾涸,堆積白雪雜木,像是織就了一幅美麗的錦緞。運河無法使用,因此糧餉運輸困難,黃河前線的糧餉短缺。幕府軍在當地採集蔬菜茶葉,勉強度日[68]。
寒風強勁,黃河一帶軍情嚴峻。幕府軍秦士奇帶隊在黃河以南沿岸築墩,放置火炮,岸墩數量極多且質量完備。多年以後,岸墩的地基依然完好[69]。清朝調集各地軍隊,從山東省、北直隸抽調八旗軍[70],在黃河沿岸對峙幕府軍[71]。
二月,高傑死訊傳遍各地,黃得功帶領軍隊,抵達揚州城下,威脅當地高營家眷。揚州城幕府軍開始防守。初九,史可法得知消息,集結幕府軍大隊,班師前往揚州[72]。並吩咐徐州李成棟等隊伍,繼續防禦黃河[73]。幕府黃日芳隊伍,則作為黃河守軍,駐守宿遷、邳州一帶,隨時支援前線[74]。
當時有山東人,閻爾梅,抵達史可法軍前,請求幕府軍放棄揚州,轉入山東、河南的各省交界處,在這一帶流動遊走。而史可法拒絕了這個請求,因為幕府軍士兵大多源自揚州,家庭財產大多在揚州[75]。史可法又表示,如果閻爾梅在北方能召喚義軍,可以到黃河一帶,與幕府軍匯合[76]。
十五日,史可法抵達大運河邵伯鎮,減免了高傑曾經設立的關稅,揚州商民都很高興並讚美史可法[72]。並傳令,揚州府同知曲從直、幕府中軍馬應魁,直入黃得功營地質問。黃得功想要分配得到更多的地盤,他要求得到興化、泰州、通州,包括地盤和鹽務權力,但是高營將領並不答應,雙方各自準備大戰。幕府軍支持高營軍隊。一直到皇帝出面,發出聖旨,由大太監盧九德手持聖旨直達軍營,表態皇帝譴責黃得功[77],於是黃得功才撤走[78]。
三月間。高傑死後,麾下軍隊分裂成數個派系,其中親丁隊伍大約有三千多士兵,此時都擁護邢氏和世子[79]。
當時民間輿論,認為是高傑身死,其妻子軟弱無力,無法統轄各派系,才導致這次兵變。流傳:誰喚番山鷂子來,闖仔不和諧。平地起刀兵,夫人來壓寨邢夫人也;虧殺老媒婆史公也,走江又走淮。俺皇爺醉,燒酒全不採。邢氏希望將兒子,過繼給史可法作為義子,互相結盟。幕府內部討論,擔心大太監高起潛的態度。因為高起潛屬於江北提督,皇帝親信,專門監視揚州幕府,影響舉足輕重。有幕僚建議,可以讓邢氏母子拜高起潛為義父。邢氏設宴,母子拜高起潛為義父,而高起潛同意了。高起潛設宴邀請史可法,又表示讓邢氏母子拜史可法為義父,這時史可法勉強同意[80]。
邢氏母子和三千多士兵,都表示願意跟隨史可法。南京朝廷得知此事,於是發出新任命,以原翰林院編修,衛胤文,總督淮揚軍事,專門管轄高家軍隊。而高家將士對此不滿,衛胤文抵達揚州就任督撫,高家軍沒一人迎接他。此時的揚州,竟然有三個督府,分別是衛胤文、高起潛、史可法。幕府內部討論,認為南京朝廷在分權,這是忌憚且不信任史可法。無奈之下,史可法只好離開揚州,轉而駐紮泗州[74]。
此時,清朝豫親王多鐸,率領大軍從陝西省出發,過虎牢關,入河南省,佔領洛陽府、開封府、歸德府。並在境內招降納叛,擴充兵力,整頓隊伍,儲備物資。徐州一帶的高營軍李本深等隊伍,崩潰逃跑[81]。清朝又抽調八旗軍,合計派遣八名參將隊伍,前往濟寧一帶駐守[82]。從此南下進攻邳州、宿遷。當地的幕府軍防守嚴密,並傳信至史可法。黃河報警,史可法發奏疏請求弘光皇帝親自下聖旨,調集江北四鎮聯合,進入黃河戰場防禦,並多發錢糧犒賞,但是不了了之[83]。
四月初一,史可法傳令參將劉恆祚、游擊孫桓、都司錢鼎新、於光等船隊,集結出發先與黃河守軍的隊長黃日芳(字蠡源)在淮安城清江浦會合,然後渡過洪澤湖,向泗州進發[74]。
初二,幕府考核提拔禮賢館的諸生。應廷吉進行選拔試驗,嘉禾歸昭、崑山孫元凱等人,被授予甲等或乙等官職,還有唐大章、唐妍、張大武、陸燧等人被任命為通判、推官、知縣等官職。大約二十多人被提拔,之後有十九人在揚州與史可法殉國[84]。這天,弘光帝發詔書給史可法,要求幕府軍調集兵力到長江上游,抵禦左良玉[85]。
弘光元年(1645年)四月,左良玉率數十萬兵力,由武昌舉兵東下,要清君側、「除馬阮」[86]。
初五,清朝豫親王多鐸,在歸德府集結大軍,沿汴水順流而下,往東南進攻泗州[87]。
南京朝廷舉行議論,一些大臣請求加強江北防禦,因為清軍似乎看起來更強大。內閣首輔馬士英站在皇帝身邊,大罵這群大臣,說:「你們這群東林黨人,藉口防守江北,實際上是在縱容叛逆左良玉進犯!如果清軍到來,朝廷可以考慮談判,但如果「左逆」到來,那麼我和皇帝就會死定了!」弘光皇帝表態,支持馬士英[88]。
當時,史可法移軍駐泗州,保護明朝祖陵[89]。馬士英竟詘史可法盡撤江防之兵以防左良玉,史可法只得兼程入援,抵燕子磯,以致淮防空虛[90][91]。
史可法帶隊親兵前往長江,並把令箭授予應廷吉,便宜行事。應廷吉率領其餘隊伍前往泗州。劉澤清要求取軍器、火藥、餉銀等物。應廷吉拒絕了,並說「我們是朝廷任命的官員,是皇帝授權史可法組建的幕府,不是被藩鎮委派的。藩鎮的令箭,為何傳到我這裏!這些軍器、錢糧,是受命於閣臣史可法去泗州的。我將親自去見藩台劉澤清,面議是否交付。」應廷吉帶隊在高郵城,匯合李成棟,就地紮營,既是防備劉澤清,也是相機行事[92]。
初十,史可法帶兵到達南京城外草鞋峽,才得知黃得功隊伍已經擊退了左良玉。弘光皇帝發聖旨,清軍開始南下,要求史可法速速回去揚州料理,不必進入南京。旋即皇帝又下詔書,史可法速奔赴泗州城駐守[84]。史可法請求進入南京朝拜面見皇帝,討論軍機並請求南京派兵協防揚州,而皇帝拒絕見面。然後史可法登上燕子磯,面向南京拜了八次,悲痛地哭泣後離開了。
時奉詔剿左兵,作詩燕子磯口占:來家不面母,咫尺猶千里,磯頭灑清淚,滴滴沉江底。
幕府隊伍駐紮在高郵城時,接到傳令:左良玉威脅南京,幕府隊伍河一應軍器、錢糧至南京城外浦口港。午刻又接到令箭,上面說:清軍正在南下,幕府隊伍駐守揚州聽從調遣。晡後,又接到令箭,上面說:盱眙城緊急求援,幕府隊伍可以準備前往天長城駐守。應廷吉對諸將說:這些命令顯然很混亂。豈有一日三次調遣軍隊和糧餉?頻繁的緊急情況令人驚急。揚州城必定有內部變故,南京朝廷製造了太多的干擾。應廷吉繼續帶隊駐紮在高郵城[93]。
左良玉為黃得功所敗,及後左良玉嘔血身亡,全軍降清;史可法奉命北返,此時盱眙降清,泗州城陷。史可法遂至揚州,繼續抗清[94]。
十三日,清軍先鋒隊伍,總兵阿山、率蒙古總兵馬喇希、富喇克塔、及將士前奪泗州的淮河橋。守軍侯方岩的隊伍,慘敗,焚燒橋樑後撤走。清軍在泗州集結大隊,坐船渡過淮河南下。抵達盱眙城下,守軍投降歸順清朝[87]。
此時,史可法晝夜急行而不顧風雨,奔入天長城,並發檄文召集諸將前去援救盱眙。突然傳來盱眙城已經投降的消息。而泗州城侯方岩的隊伍慘敗,泗州淪陷。史可法冒着風雨,踩踏泥濘,一晝夜奔赴抵達揚州,坐鎮幕府指揮事務。
十四日,此時,揚州城中傳言,許定國和清軍已經到達揚州,意欲徹底消滅高傑家族殘存軍隊以斬斷仇怨。凌晨,高家軍的邢氏帶隊奔向泰州,攜帶了大量的牲畜、舟楫[95]。高家軍大約止有數百士兵留守揚州城內,隊長為都司程秀夫[96]。史可法傳信聯絡幕府軍各隊伍。並寫下血書奏疏,發往南京兵部求援[97]。
十五日,幕府黃日芳的黃河守軍,沿着大運河而下匯合應廷吉隊伍。正好看到北方的艅艎掛帆在江上,蜂擁而來。詢問得知,這是劉澤清率領的勤王軍隊。應廷吉帶隊駐紮在高郵湖,警戒劉澤清軍閥。當日有清軍使者抵達高郵城一帶,招降南明軍隊[98]。
十六日,幕府得到情報,南下清軍更多且更密集。黃日芳發檄文,召集川籍將領胡尚友、韓尚諒,各帶隊紮營茱萸灣。應廷吉帶領幕府軍匯合,駐紮在瓦窖鋪,以形成防守的犄角之勢。這天,劉澤清的軍隊撤回淮安城[99]。
十七日,清朝豫親王多鐸,率領大軍抵達揚州城外二十里。派先鋒隊伍,宗室韓岱、梅勒章京伊爾德、護軍統領阿濟格尼堪、署護軍統領杜爾德等,先抵達揚州城以北紮營,沿途在大運河收集舟船一百餘。派右翼隊伍,署護軍統領顧納代、伊爾都齊、費揚古、吳喇禪、梅勒章京阿哈尼堪、署梅勒章京格霸庫等,先抵達揚州城以南紮營,沿途在大運河收集舟船二百餘[87]。
此時的幕府軍,應廷吉隊伍在揚州城外,紮營在瓦窖鋪,何剛率領忠貫營抵達此地匯合。到中午,清軍先鋒快速突襲,攻擊此地幕府軍。而應廷吉、何剛隊伍以火槍反擊,驅逐了這批清軍。隨後,又有一批清軍乘船攻擊邵伯鎮,幕府軍胡尚友、韓尚諒隊伍迎戰,也擊退了這批清軍。恰逢南風大作,應廷吉、何剛船隊乘風抵達邵伯湖,在盧家嘴地方駐紮[99]。
史可法傳檄諸鎮發兵援救,劉澤清逃,北遁淮安。僅劉肇基等少數兵至,防守見絀。
十八日,清軍兵臨城下[100]。清朝豫親王多鐸,率領大軍抵達揚州城下,派兵列陣,炫耀武力,威逼迫降,發招降書[87]。
幕府軍各隊伍入揚州城,嚴密防守。午刻,黃日芳、秦士奇隊伍駐紮在邵伯鎮,保護城外大運河。黃鉉隊伍負責轉運內外糧食。孫芝秀、應廷吉帶領隊伍,駐紮在邵伯鎮,也專門負責轉運糧食。胡尚友、韓尚諒隊伍負責護衛。史可法幕府為了準備揚州守衛戰,先後籌集了餉銀二三十萬,兵器火藥一二十萬,諸多糧米[101],儲存在大運河畔邵伯鎮,由船隊陸續補給揚州城守軍[102]。
郊外的居民害怕戰亂,於是互相扶攜要入城。無法入城者,則跪地長長地哭號,哀聲震撼大地。史可法下令開放城門,讓平民入城[103]。且組織義勇守城,隊長為戴之蕃、張有德。又組織醫生救助,隊長為醫士陳天拔[104]。
十九日,史可法傳令,何剛、劉肇基隊伍入駐揚州城內。劉肇基這天剛到,就建議若清軍尚未集結,可以背城一戰突擊清軍。但此時清軍大隊已經抵達城外,史可法回應:不可輕率出擊,保持守軍士氣,堅守等待機會[105]。史可法傳信至南京,朝廷中央軍有水陸隊伍十八萬士兵[106],都在江邊觀望揚州勝敗[107]。
此時,事態危險,命運飄搖。史可法,召喚史得威,二人相持哭泣。史得威表示要與史可法同生共死,但史可法卻勸說:「我為明朝死去,你應該活着幫助我家人。我母親年事已高,而我沒有子女,你要為我繼承家業照顧母親。我不負明朝,你也不要負我!」
史得威回答說:「得威不敢辜負相國(史可法),但得威出生於江南的世家豪族,沒本家父母的同意,且和相國並非同宗,怎敢做相國的繼承人?」
當時劉肇基在旁邊哭泣地說:「相國不能顧及自己的親人,而你不聽從相國的遺言,這是對相國的辜負。」史得威聽此,跪拜而接受遺令。
史可法隨後寫下幾封遺書,分別給弘光皇帝、清朝豫王多鐸、太夫人、夫人、伯叔父以及兄若弟。當函封完成後,都交給了史得威,又囑託說:「我死後,請你將我葬在太祖高皇帝附近,如果不行,那就在梅花嶺。」
然後又拿起筆寫下一段話:「可法受了先帝的恩德,不能報仇雪恥;受了今上皇帝的恩德,不能保護疆土;受了慈母的恩典,不能盡孝養之責。只可惜遭逢時機未到,志願未達。用戰死來報答國家,是官員職責。唯一遺憾是不能在地下與先帝相會。」這最後一封信,交給了史得威[108]。
十九日,史可法於揚州西門樓寫下四道遺書給他的家人,在他死後,希望夫人和他一起以身殉國,願歸葬鐘山明太祖孝陵之側[109][110][111]。
此時多爾袞勸降,命文膽李雯寫下《致史相國書》勸降,史可法致《復多爾袞書》(可能是侯方域捉刀)拒降。副將史德威隨可法有年,可法納德威為義子,託以後事。
二十日,清軍暫時駐紮在斑竹園,砍伐樹木,打造雲梯,等待紅衣大炮。揚州城有一名勇士,名曰押住,單騎劫營偷襲清軍,勇士奪得一匹馬和斬獲一級頭顱,成功返回揚州城。史可法賞賜勇士一襲蟒紗和一百兩白銀,勇士為投靠明朝的夷丁。
二十一日,甘肅鎮李棲鳳、高岐鳳隊伍四千人至揚州。幕府軍的,梁以樟、應廷吉、張鑻、施鳳儀和禮賢館諸生隊伍,俱入揚州城守衛[112]。當時有人提議放棄揚州城,轉移到城外二十里遠[113]的山林紮營,而史可法下令堅守揚州城市[114]。另有禮賢館謀士獻策,在淮安城的高堰決堤,用黃河水加淮河水一起灌入揚州府,水灌清兵。史可法以民為貴,社稷次之,傷敵少,而淮揚先為魚鱉矣,不許[115]。
二十二日,多鐸駐紮城外,傳令歸降清朝的曾經明朝官兵,到揚州城外勸降幕府軍。有使者對史可法說:「公忠誠聞於華夏,卻沒得到朝廷的信任,那麼死去又有何益呢?」守軍射箭驅逐使者。隨後,又有數名使者招降,史可法派兵逮捕使者,投入護城河淹死[116]。甘肅鎮要帶着史可法投降清朝,史可法拒絕了。甘肅鎮無戰心,自行離開。胡尚友、韓尚諒隊伍也離開了揚州城。他們都在凌晨期間離開揚州城。史可法得知他們並無守城意志,反而會擾亂幕府,於是放走了[117]。
二十三日,當時揚州城外東側,大運河畔邵伯鎮,儲存有餉銀二十萬,兵器火藥十萬,諸多糧米。史可法傳令,應廷吉負責管理這些糧餉,陸續轉運至揚州城內,補給守軍。史可法又說,自己精疲力竭,心情煩亂。應廷吉可以便宜行事。當事情完成之後,再行匯報[101]。
二十四日,清軍的紅衣大炮運輸隊,抵達揚州城外。清軍試射紅衣大炮,彈丸擊中揚州城官府,一顆重量十斤四兩。紅衣大炮射擊從早晨一直到夜晚,揚州城牆損毀嚴重,堞墮無法修復,守軍以大袋沉泥填補[118]。有清軍小隊伍趁夜偷襲城牆,而幕府軍擊退了這些清兵[119]。清軍攻城不利,且每日消耗物資巨大,於是多鐸舉行軍議,商討是否繼續圍攻。而孔有德和許定國,則說:「揚州無援軍,再圍攻幾天,就可以攻陷。」[120]
二十五日,早晨,八旗軍大隊集結。黃旗總兵宗室拜尹圖(拜音圖)、公爵圖賴。藍旗總兵阿山、費揚古、富喇克塔、杜爾德。白旗總兵宗室韓岱,兼任兵部尚書。紅旗總兵阿濟格尼堪、伊爾都齊(伊勒都齊)、吳喇禪、馬喇希。合計總兵十一名,包括皇室宗親二位,兵部尚書一位。估計八旗軍有數萬[87]。
揚州守軍內,有幕府軍四名大將,劉肇基總兵,何剛總兵。中軍馬應魁,標營史德威。其餘普通的副將大約二十名[104]。一名大將統轄士兵大約二三千[121][122],合計幕府士兵估計一萬。再加上義勇民兵,守軍估計大約二萬[115]。
豫親王多鐸傳令全軍出擊,強攻揚州城。先以紅衣大炮,集中轟擊城牆西北側,炸至崩塌,而塌陷形成緩坡。八旗軍使用雲梯衝鋒,攀登緩坡缺口,與幕府軍肉搏戰鬥。史可法登上城牆督戰,且祭拜上天鼓舞士氣,幕府軍用大炮反擊。八旗軍死傷上千。雙方火炮轟炸,崩聲如雷,猶不退。城牆上下慘死無數,雙方屍體堆積如山,而八旗軍士兵雙腳踩踏屍體繼續衝鋒,攻佔了城牆。
揚州城陷入巷戰。史可法眼見破城,持刀要自殺。參將許謹,阻止了史可法,而血濺許謹衣服。史可法沒死去,便命令史得威親自殺他,但史得威拒絕了。許謹和史得威等親兵一起,簇擁着史可法下城,一路巷戰突圍到了小東門。此時副將莊子固、參將張友福、許謹,和龔士傑的二十七名騎兵,都已經身上被箭矢射中戰死[120],只剩下史得威隨從。很快又遭遇了一批八旗兵。史可法大呼曰:「我史督師也!」被俘[123][124]。這隊八旗兵很驚喜,扣押史可法到城上鐘鼓樓,見豫王多鐸。
豫王多鐸說:「之前多次傳信請你投降,沒回應。守城至今,忠義已經彰顯。請先生為清朝招降收拾江南,清朝會給予先生高官厚祿。」史可法回答:「我是大明天朝的重臣,怎能苟且偷生,得罪萬世!我願速死,去和先帝一起在地下。」
多鐸再三勸說,但史可法堅決求死。於是多鐸說:「既然你是忠臣,就要殺你以全你的名節。」史可法說:「城已經失守,我死無悔恨,但清軍已經攻陷揚州城,請寬待民眾。因守城而死者,只有我死就足夠了,勿殺揚州人。」
多鐸沒答應,只是下令斬殺史可法。而八旗軍憤恨史可法的抵抗,於是肢解分裂了史可法的屍體,死無全屍。史得威被逮捕,而他大聲喊:「我乃史可法的兒子!」多鐸下令由許定國關押此人[125]。
幕府士兵義勇在大街小巷繼續抵抗。清軍多鐸,傳令屠城揚州[87],稱「揚州十日」。
當天,幕府有一些隊伍撤退到邵伯鎮。應廷吉則帶隊撤退到赤岸湖埜人灣,繼續等待各隊伍匯合。
二十六日,忠貫營許大成,帶隊撤退到邵伯湖北端的三溝閘,掘開河堤,淹沒道路,阻擋清軍。許大成帶隊坐船到東邊沿海的富安場。
二十九日,揚州城徹底淪陷,前後五天巷戰死者眾多。還倖存的幕府隊伍陸續撤到郊野,聚集在邵伯湖。清兵此時開始攻擊邵伯湖。幕府軍最終各自離開了。李成棟隊伍駐紮在高郵城,已經歸順清朝,但沒攻擊幕府軍,而是讓幕府軍各自離開[126]。
都撫衛允文沉水自殺。忠貫營何剛、吳爾塤,投井自盡。知府任民育,在官府自殺,全家投井自盡。兵部右侍郎張伯鯨,戰死。同知曲從直及其兒子,戰死在東門。督修重城同知王纘爵、運使揚振興,被殺。知縣周志畏、羅伏龍,以及他們家人都被殺。兩淮運使楊振熙,監餉知縣吳道正,縣丞王志端,訓導李自明,都戰死。南門施誠庵,在鈔關門中箭死。禮賢館的幕客,有十九名死於揚州。盧渭,死於鈔關河。歸昭,死於西門。顧起龍、龔之厚、陸曉、唐經世和另外十三人。
都督劉肇基,分守北門,先在城上發射火炮,又率親兵四百人巷戰,全軍戰死。副將乙邦才,自殺。副將馬應魁,披白甲,書「盡忠報國」四字於背,巷戰死。副將莊子固,先率七百士兵入揚州城防守,又與參將許謹一起巷戰,中箭死。又有副將樓挺、江雲龍、李豫、王思誠(字一誠)、參將陶國祚(字匡明)、馮國用、陳光玉、李隆、徐純仁。游擊李大忠、孫開忠。都司姚懷龍、解學曾。十三人,俱巷戰死。
高家軍,都司程秀夫[96]。
揚州的士民死者眾多,其中包括儒生高孝纘,在學宮遺詩後自殺;王士琇設莊烈帝位,哭泣祭拜,與弟自縊死;王纘、王績、王續昆季三人,沉水死。武生戴之蕃、義勇張有德、醫士陳天拔、畫士陸榆、市民馮應昌、舟子劉某,都戰死揚州。又有史可法的家人史書者,一起死去[104]。
二十五日總進攻當天,八旗軍傷亡很多,估計上千[125]。包括有四名軍官陣亡,正白旗岱納[127],正黃旗祖應元,正黃旗李向舜,正黃旗金應得[128]。
五月初五日,清軍多鐸集結隊伍南下,抵達長江北岸。
當時,高家軍邢氏母子率三千親兵奔赴泰州,瓜洲營地的高家軍則渡江南下,以舟船載輜重、婦女南向。長江水師的總兵,鄭鴻逵,發炮射擊高家軍,鄭家水師出戰並掠奪一千匹馬、二百餘艘船。高家軍在瓜洲又遇上清軍先鋒,於是大多投降歸順了清朝[79]。
清軍進入瓜洲港口,並搜集舟船準備渡江[129]。
南京朝廷的兵部尚書,阮大鋮,虛報勝利的消息,宣傳鄭家水師打出了大捷勝利。還率領百官表賀,愚弄南京百姓的耳目。有人在南京朝廷駐地的東、西長安街口門柱貼上對聯:福人沈醉未醒,全憑馬上胡謅;幕府凱歌已休,猶聽院中曲變。這對聯諷刺着朝廷命運,已經陷入了虛假和混亂之中[130]。五月初八,多鐸率清軍大隊入駐瓜洲。清軍對房屋拆除,將門扇、柵欄、竹椅和木桌,捆綁結為一個大木牌,上面點燃燈燭,放到長江漂流。且清軍大量施放火炮,混雜炮聲和木牌,構成混亂的攻擊氛圍。南明軍的長江水師,釋放槍炮,全力攻擊這些木牌。
與此同時,清軍多鐸派遣先鋒八旗軍,坐船從運河出發,先抵達距離瓜洲以西十五里,再趁黑暗大霧下潛行至南岸。
先鋒船隊集結在坎壇橋,以數十人乘輕快小船飛渡,跨越最狹窄的一段水面,此地沒南明軍阻擊。黎明天亮後,八旗軍在江南登上高山,設立營帳,擊鼓吹螺,虛張聲勢[131]。
初九日,長江的南明水軍,很快各自崩潰了。鎮海將軍鄭鴻逵,率領水師逃往東海。其餘各隊水師相繼逃跑。南岸的鎮江城守軍步兵也崩潰逃跑了,鎮江城內外淪陷[132]。清軍多鐸再次傳令,清軍大隊分批次陸續坐船,渡江抵達南岸[129]。深夜,弘光皇帝逃跑前往尋找黃得功軍營,逆江而上向西。馬士英很快也逃跑了。
初十日。百官上朝,才發現皇帝和首輔馬士英,都已經逃跑了,皇宮太監也在各自收拾財物逃跑[132]。在此前的四月中旬,揚州幕府多次向朝廷報警,馬士英只是坐觀成敗,朝廷也並沒調動中央軍。直到四月二十九日,幕府軍突圍隊伍將消息傳到南京。而朝廷一直認為長江是堅不可摧的天然屏障,因此仍然在進行官員的提拔和賞賜。當事情發展到兵臨城下,城守卻毫無準備,城內一下子陷入混亂,很多人都對這種局面感到深深的憤怒和遺憾[107]。
暴亂的民眾洶洶聚集,湧入皇宮和各大臣的府邸,四處掠奪。貴族高官府邸的財物,金銀、絹布、糧食、豆類、服飾、器物、書畫等寶貴物品全部被劫掠一空。在皇宮之中,民眾居然擁立了一名領袖做皇帝[133]。
十五日,清軍豫王多鐸抵達城外,就地紮營。貴族趙之龍,率文武大臣迎接跪拜,趴在地上不敢動。多鐸賞賜飲食給他,代表接受了他歸順。趙之龍依然跪在地上飲食。多鐸讓歸順的官員拿出花名冊,一個個點名其他南京官員,若是某官員不在迎接,則派兵傳召這官員投降歸順大清[134]。
隨後,清軍入駐南京。豫王多鐸一路招降納叛,前後招降大小總兵二十三員,副將四十七員,參將游擊共八十六員,馬步兵共二十三萬。包括大量的長江水師操江軍,江南都城京營,都投降歸順了清朝[135]。
弘光皇帝逃入太平府蕪湖城,匯合了黃得功。清軍多鐸亦派出先鋒,追擊弘光皇帝。二十二日,黃得功軍營得知消息,軍心渙散動搖,有士兵逃跑外出搶劫居民[136]。清軍抵達蕪湖,先進攻江邊港口。此時黃得功軍營散亂,倉促迎戰之下,黃得功被箭矢射死,軍閥兵慘敗,許多士兵跳江游泳逃亡。黃得功原本的部將,總兵田雄、馬得功,捆綁了福王及其妃子,並率領十個總兵的隊伍,投降歸順了清朝,同時給清軍獻上了金銀、緞帛、寶玉、貂皮等珍貴物品。
至此,清朝豫親王多鐸,大獲全勝,掃滅弘光朝一切軍事重鎮,抓獲皇帝[137]。
史可法死後十二日,遺體不知下落。順治三年(1646年)史德威將其衣冠葬於揚州城天甯門外梅花嶺。史可法死後,各地有許多號稱是史可法的抗清軍隊,所以當時有史可法未死的說法[138]。後來全祖望曾寫《梅花嶺記》描述此事。
《欽定勝朝殉節諸臣錄》:「節秉清剛,心存幹濟,危顛難救,正直不回。」[139]
《明史》:「史可法憫國步多艱,忠義奮發,提兵江滸,以當南北之沖,四鎮棋布,聯絡聲援,力圖興復。然而天方降割,權臣掣肘於內,悍將跋扈於外,遂致兵頓餉竭,疆圉曰蹙,孤城不保,志決身殲,亦可悲矣!高弘圖、姜曰廣皆蘊忠謀,協心戮力,而扼於權奸,不安其位。蓋明祚傾移,固非區區一二人之所能挽也。」[140]
溫睿臨:「南渡之初,所恃者,史閣部一人而已。其餘安守故常,不達時務,自謂清流。而小人鴟張滿朝,相與排詆,樹寇門庭;強臣悍將,因之擁兵安坐,遙制朝命。閣部奔走撫輯,內攘不給,何暇計疆場以外乎!迨夫左鎮稱兵,藩籬盡撤,王師長驅而入,所向投戈;烽鏑未及乎國門,君相已棄其社稷而遯.此即睢陽堅御,何補敗亡;況乎以一隅當百萬之眾哉!攬後之應廷吉論,亦足以明天命之不祚矣。雖有忠貞,豈能回天?悲夫!余所以讀閣部之疏而慘乎有餘慟焉爾。」[141]
郭沫若:「騎鶴樓頭,難忘十日;梅花嶺畔,共仰千秋。」
前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對史可法十分欽佩。在揚州中學求學期間家鄉被日本侵略軍佔領,他常去梅花嶺明代愛國名將史可法墓憑弔,吟誦史公祠的楹聯「數點梅花亡國淚,二分明月故臣心」,抒發悲憤心情[142]。亦曾多次用史可法借喻中國烈士,2011年4月,為紀念其叔父江上青誕辰100周年,江澤民寫下《滿江紅·江上青百年誕辰祭》,詞中寫道:「史嶺紅梅花瀝血,蘆溝曉月天飛鶴。」[143]
夏完淳:「史道鄰清操有餘而才變不足。」、「用兵將略非道鄰所長。」[144]
鄭廉:「為人廉謹無大略,特治世之良臣,遇變則信國、疊山儔耳。其於駕馭籠絡,應機濟變,非其所長。」[145]
孫靜庵:「史公好賢而不能擇,用人而不能任,外無良將,內無智士,是豈撥亂才耶?」[146]
顧誠等近代學者批評史可法在軍事戰略、戰術上昏聵無能、誤國誤民。以史氏為首的弘光朝廷文臣還幻想聯合清軍剿滅農民軍(聯虜平寇),為清軍長驅直入大開方便之門。其後清軍兵分三路,揮師南下時,史可法竟朝令夕改[147],可謂進退失據、戰守皆廢[148]。經營一年有餘的揚州城,只一天時間便被清軍攻破[149]。
2017年8月底,台灣發生國文課綱所規範的文言文與白話文比例之爭。為此,台中一中的導師許全義投書媒體,引用《左忠毅公逸事》裏面:「崇禎末,流賊張獻忠出沒蘄、黃、潛、桐間,史公以鳳廬道奉檄守禦,每有警,輒數月不就寢,使將士更休,而自坐幄幕外,擇健卒十人,令二人蹲踞,而背倚之,漏鼓移,則番代。」的一段話,認為睡覺是生命所必需的。睡眠不足的人在接觸新工作時會表現很差,同時在處理新資訊時也會很沒效率。直言難怪史可法會在戰場上失利。更痛批史可法「而自坐幄幕外,擇健卒十人,令二人蹲踞,而背倚之,漏鼓移,則番代。」的作法,並指出蹲踞動作對膝蓋的壓力極大,約為體重的8-15倍,遠高於跑步。史可法要兩位將士深蹲兩個小時,騰出背來,供他休息,根本是在糟蹋人,很有可能造成將士膝蓋的耗損,導致戰力歸零[150]。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