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自市
中国云南省红河州首府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蒙自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下轄的一個縣級市,亦是紅河州的首府,市政府駐觀瀾街道。全市總面積2228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區面積達34.6平方公里,城鎮化率達74.47%[4]。2020年人口普查中,全市常住人口達59.60萬人,城區人口44萬人左右[6]。少數民族占總人口的52.85%,以彝族、苗族為主[6]。
蒙自市 蒙 | |
---|---|
縣級市 | |
蒙自市(紅色)在紅河州(粉色)和雲南省的位置 | |
坐標:23°23′56″N 103°21′47″E | |
國家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隸屬行政區 | 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
設立 | 1276年建縣,2010年設市 |
語源 | 目則山(今個舊東麒麟山) |
政府駐地 | 觀瀾街道 |
下級行政區 | |
政府 | |
• 市委書記 | 李梅 |
• 市長 | 張波 |
面積 | |
• 總計 | 2,228 平方公里(860 平方英里) |
• 建成區 | 34.6 平方公里(13.4 平方英里) |
海拔 | 1,307 公尺(4,288 英尺) |
人口(2020年)[1] | |
• 常住 | 585,976人 |
• 密度 | 263人/平方公里(681人/平方英里) |
• 城鎮 | 430,355人 |
• 戶籍 | 46.1萬人 |
民族 | |
• 民族比例 | 漢族:39.64% 彝族:29.38% 苗族:15.91% 壯族:10.46% 回族:0.95% |
語言 | |
• 母語(方言) | 漢語西南官話(蒙自話) 彝語 (尼蘇語) 苗語 |
時區 | 北京時間(UTC+8) |
郵政編碼 | 661100、661199(市轄區) |
電話區號 | 873 |
車輛號牌 | 雲G |
行政區劃代碼 | 532503 |
氣候 | 亞熱帶高原季風氣候 |
• 年均溫 | 23.2 ℃ |
• 年降水 | 661.2毫米 |
• 年日照 | 2,136.1小時 |
城市精神 | 崇文尚德,開放包容 |
國內生產毛額(2022) | ¥474.81億 |
• 人均 | ¥80231 |
毗鄰 | 紅河州箇舊市、開遠市、屏邊縣、元陽縣、金平縣 文山州文山市、硯山縣 |
最長河流 | 南溪河 |
最大湖泊 | 長橋海 |
網站 | 蒙自市人民政府 |
市象徵 | |
花 | 石榴花 |
樹 | 香樟樹 |
主要參考資料:[2][3] [4][5] |
蒙自是滇南政治、經濟、文化、軍事中心,是滇南中心城市核心區,亦是雲南省建縣最早的24個千年古縣之一,在雲南近代史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是雲南對外開放和近代工業的發祥地,在這裡先後誕生了雲南第一條民營鐵路、第一個海關、第一個電報局、第一個郵政局、第一個洋行、第一個外資企業、第一個駐滇領事館等諸多第一。
西漢時期,中原朝廷在此一帶設立賁古縣。1276年始以「蒙自」為名正式建縣。1887年中法戰爭後,清廷在蒙自設立海關,自此開埠通商,並成為雲南省對外貿易的最大口岸。清末至民國,先後置臨開廣道、蒙自道,治於蒙自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在此成立蒙自專區,後曾短暫地做過紅河州的首府。2003年紅河州政府回遷蒙自。2010年蒙自撤縣設市。
經濟方面,蒙自在州府回遷前曾是傳統的農業大縣,自二十一世紀以來經濟發展迅速,逐步形成初具規模的產業體系,現主要以製造業、電子商務、房地產業、高原特色農業、有色金屬及新材料產業等為主。蒙自亦坐擁國家級蒙自經濟技術開發區、紅河綜合保稅區、蒙自海關等對外開放平台,是中國(雲南)自貿試驗區紅河片區的「腹地」。地方特色方面,蒙自為雲南名菜過橋米線的發源地,盛產石榴、枇杷,享有「中國過橋米線之鄉」、「中國石榴城」等美譽。
5 sources
名稱
關於蒙自地名的由來有多種說法,最為公認的說法是因縣西「目則山」而得名,即「蒙自」為「目則」的漢語訛傳[7][8]。大量史籍對此有記載,最早可見於《元史·地理志》,其中寫道:「縣境有山名目則,漢語訛為蒙自」。[9]公元1257年,蒙古帝國置目則千戶,得名自目則山。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改置蒙自縣。[10]
目則山又名蒙自山、麒麟山、蓮花山、犁鏵山,離蒙自縣城約15公里[註 1]。海拔2739.7米,巍峨高聳,傍晚日落,霞光萬丈,舊志中稱「目則雲霞」。[7]「目則山」的彝語音譯作「母祖白莫」(古尼蘇語:;IPA:/mu33 dzɿ33 bɤ21/),「母」為天,「祖」為高,「白莫」為大山,意為頂天的大山[11][12]。因此,普遍認為「蒙自」為彝語音譯的漢語詞彙。[8]
蒙自的標準英文譯名按照漢語拼音轉寫作「Mengzi」[13]。歷史上蒙自的外文譯名採用了多種羅馬字母拼寫法,一些法文及郵政拼寫為 「Mongtseu」、「Mongtze」[14],威妥瑪拼音為「Mengtse」。另外,部分英文作品亦使用拼寫「Mêng-tse」[15]或「Mengtsze」[16] 。
10 sources
歷史
蒙自已有上萬年的人類繁衍活動史和2100多年的建縣史,是雲南為數不多的千年古縣之一。
35 sources
早在舊石器時代晚期,今蒙自境內已有人類活動[17]。紅寨黃家山出土了距今約1.4萬年前的人類化石,他們兼具早期智人與解剖學意義上的現代人(晚期智人)的體質特徵,被稱為馬鹿洞人(又稱「蒙自人」),並被認為與美洲印第安人之間存在祖源遺傳聯繫[18][19][20]。
4 sources
西漢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漢武帝派兵征服滇國,並在雲南設立益州郡,轄24縣。其中,設有賁古縣,治所在今蒙自新安所一帶[21]。
蒙古憲宗三年(1253年),忽必烈征雲南,滅大理國[21]。六年(1256年), 蒙自彝族部落阿僰蠻歸附蒙古大將兀良合台,後叛[22]。七年(1257年),兀良合台派兵平定叛亂,置目則千戶,隸阿僰萬戶府,授阿僰蠻首領祿阿只明威將軍銜,襲南路總管職,世守蒙地[22]。又於老寨立舍資千戶,隸目則千戶[22]。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廢目則千戶,置蒙自縣,隸臨安路,縣名沿用至今[22]。舍資千戶因地近交趾,改為安南道防送軍千戶,隸臨安路[21]。
2 sources
2 sources
明建立之初,雲南為蒙古貴族梁王把匝刺瓦爾密統治。洪武十五年(1382年),明廷多次勸降無果,遂發兵征討梁王,宣德侯金朝興率兵二萬三千進攻雲南,攻佔臨安,蒙自歸附[23]。委祿阿只裔後人祿慶為蒙自土知縣,世襲其職[23]。改臨安路為臨安府,蒙自縣隸臨安府[22]。安南防送軍千戶土官那由以其地歸附,設長官司,委那由為長官司副長官[22]。
2 sources
6 sources
順治四年(1647年)四月,孫可望率大西軍攻占蒙自,屠城,毀城垣,改縣名為新樂縣。[24][25]十六年,吳三桂兵至臨安,攻占蒙自,擊敗大西軍,廢新樂縣,復名蒙自縣。[24]康熙十二年(1673年),吳三桂起兵叛亂。康熙二十年(1681年)十一月,清軍攻占昆明,平定三藩之亂,李世屏出降,授蒙自土縣丞,不得世襲[24]。
2 sources
咸豐六年(1856年)四月八日,沙甸回民聯合附近彝民起義,攻占雞街;大莊的起義回民也攻占草壩、坡心(今碧色寨),俗稱丙辰事件[26]。次年正月六日,回民武裝部隊首領馬如龍率建水、沙甸、大莊的回民武裝數千餘人攻打蒙自縣城,未克[26]。咸豐八年(1858年),回軍與彝軍在蒙自海邊寨結盟,出告示抽收,聽斷民事[26]。此後,回軍又攻打新安所、草壩、個舊等地,先後被臨元鎮總兵申有謀、蒙自知縣申有信等率兵擊退[26][27]。在馳援個舊鄉時,回軍乘虛攻打蒙自縣城,焚毀了西關外的大量民房[27]。咸豐十一年(1861年),回軍先後攻打了兩次縣城,一次攻破北城門,後被擊退;另一次未能攻克[27]。同治元年(1862年),馬如龍降清,回民武裝分裂,丙辰事件平息[27]。
2 sources
十九世紀下半葉,法國開始入侵越南。同治五年(1866年),法國海軍大尉賈宜發表了紅河是由越南進入雲南的理想通道的見解,此後於同治十年(1871年)親自探測紅河水道,確認由紅河至蠻耗一段可通航大型木船[27]。由此,蒙自成為法國眼中聯通滇越的重要戰略要地。
光緒十三年(1887年),中法戰爭後,法國取得對越南的保護權。五月,清廷與法國簽訂《中法續議商務專條》,開放廣西龍州和雲南蒙自2處通商口岸,並規定法國商品經上述通商口岸進入中國者,享有減稅特權,蒙自成為中法之間的「約開商埠」[27]。同年,清廷在蒙自設分巡臨安開廣道,下轄臨安府、開化府和廣南府,併兼管即將正式開關的蒙自海關關務。自此,蒙自取代建水(臨安府治)成為滇南政治、軍事、商業中心。
1889年8月24日在東門外南湖畔正式成立蒙自海關。這是雲南第一個海關,同時也是近代中國21大海關之一。此後,雲南的大部分進出口商品均在蒙自集散,每天約有5000馱至6000馱貨物進出蒙自。出口物資主要是錫和鴉片,進口物資主要是棉織品和煙草。在蒙自東門外出現雲南最早的洋行、領事館、電報局、郵政局、銀行、賽馬場等,外國機構有30多個,形成一片外僑居留地。中國商人也開設了400餘家各種店鋪。1906年,蒙自的縣城人口已由光緒初年的2000人增加到了4萬餘人(其中,本地人口7117人,流動人口3萬餘人)[28]。
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蒙自對外貿易占全省對外貿易總和的百分之百,成為雲南省外貿中心。即使後來騰衝、思茅相繼開設海關,蒙自依舊維持着全省第一大外貿口岸的地位。宣統二年(1910年),蒙自進出口額達11464929關平兩,占全省外貿額的83.9%。[28]
宣統二年(1910年),法國修築的滇越鐵路全線通車,從越南海防到雲南省城昆明僅需三天半[29]。雲南外貿通道為之一變,原本依靠蒙自蠻耗和紅河的水運、馱運被迅速取代,雲南外貿中心從蒙自北移昆明,蒙自外貿日益蕭條,規模巨幅下降[29]。
3 sources
民國十八年(1929年)廢蒙自道,後蒙自縣直屬雲南省。
11 sources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北平淪陷,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開大學南遷昆明,組成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因昆明校舍不足,聯大文學院、法商學院合併為「文法學院」,遷往蒙自,又稱西南聯大蒙自分校。二十七年(1938年)5月4日開學,並借用海關舊址、哥臚士洋行、當地富紳宅邸等作為教室和宿舍[30]。後因辦學條件限制,同年9月,蒙自分校停辦,文法學院返回昆明。聯大在蒙自雖駐足不到半年,但對當地社會影響深遠,不僅帶去了進步的社會、政治觀念,還對蒙自的教育發展產生深遠影響[31][32]。
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4月13日,日機越過法屬安南飛往雲南箇舊,後向東飛往蒙自,於15時25分空襲蒙自城[33][31]。日軍分兩個批次空襲蒙自,第一批由15架飛機組成,第二批由4架飛機組成,轟炸了飛機場、火車站、縣政府、學校、居民房等建築,轟炸時間共計近一小時。空襲過後,全城一片火海,橫屍遍野,滿目瘡痍,造成縣城居民死亡73人,重傷53人,輕傷103人,毀屋401間,震壞房屋764間[31]。城內的居民大量出逃,前往鄰近的縣或是鄉鎮避難[34]。此次事件又被稱為「四·一三」慘案[35]。「四·一三」之後,日軍又持續多年先後轟炸了蒙自二十餘次,包括芷村、草壩、蠻耗一帶,直至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美國空軍第14航空隊一個驅逐機隊進駐蒙自為止[36]。
為準備對日作戰,國民政府成立第一集團軍總司令部,司令部駐蒙自,總司令為盧漢,指揮第一、第二兩路軍及滇黔綏靖公署第一旅。移滇軍60軍和滇黔綏靖公署第一旅及新建的第七旅的兩個團駐防蒙自。[37]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9月,日軍侵占越南。國民政府下令炸毀滇越鐵路河口至越南老街間大橋,拆除河口至碧色寨路軌[37]。滇越鐵路中斷,邊境封鎖,蒙自外貿受創,市場日益蕭條。但三十一年至三十八年(1942-1949年)間滇越邊境活躍的走私貿易使得蒙自成為滇南的一處走私貨物集散地,且有滇南交通樞紐碧色寨的加持,蒙自仍不失為滇南貿易中心[28]。
8 sources
1949年12月9日,雲南省政府主席盧漢宣布投共。蔣介石下令國軍第8軍、第26軍合併為第8兵團進攻昆明。12月26日,解放軍逼近昆明,第8兵團退守蒙自、建水等地[38]。1950年1月2日,中華民國國防部參謀總長顧祝同、陸軍副總司令湯堯在蒙自成立南屏省政府,李彌擔任省長[39]。1950年1月16日,解放軍第十三軍37師110團占領蒙自機場並攻下蒙自縣城,隨後38師和滇桂黔邊區縱隊第四支隊進駐[40]。
3 sources
11 sources
1950年4月19日,蒙自縣人民政府成立,郭華任縣長[41]。4月25日,滇南人民行政公署由建水遷往蒙自,改稱蒙自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41]。
1957年11月18日,蒙自專區與紅河哈尼族自治區合併成立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州府駐蒙自縣。1958年7月,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首府由蒙自遷往個舊。
1 sources
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開始,數百名教職工受到衝擊[42]。1966年9月,紅衛兵開始「破四舊」,全縣大多數文物古蹟遭到災難性破壞[42]。1967年初,在駐蒙自解放軍的支持下,造反奪權運動席捲全縣,黨政機關癱瘓[43];3月初蒙自開始實施軍事管制[44];8月,全縣數百個造反組織逐漸形成兩大派系:由軍分區支持的「毛澤東主義炮兵團」(簡稱「炮派」)及由軍管會支持的「八一一聯合總部」(簡稱「八派」)[45][44]。1967年12月,兩派間的武鬥拉開序幕[46]。1968年11月19日,蒙自縣革委會成立,宣布炮派「站錯隊」,並在全縣範圍內開展抓捕、批鬥行動[47]。1969年1月,6234名城市居民被下放農村,2000名知青上山下鄉,199名縣級機關幹部下放五七幹校[47]。1976年10月,「四人幫」倒台,文革結束。十年動亂期間,全縣範圍內官方統計的冤假錯案共計648件,其中造成了114人非正常死亡,722人被打傷致殘[48]。
7 sources
1999年,雲南省政府同意將蒙自、箇舊、開遠打造成人口百萬,面向東南亞的群落城市,並確立蒙自為個開蒙群落城市的中心城市,為滇南經濟區中心,紅河州政治、文化、科技、金融中心[49]。
您可以在維基文庫中查找此百科條目的相關原始文獻:
2003年1月,國務院批准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駐地由箇舊市回遷蒙自[50]。同年7月,雲南省政府在蒙自召開紅河滇南中心城市現場辦公會,提出「做大蒙自,做強兩市;統一規劃,各展優勢;三位一體,建設滇南中心城市〞的發展思路。此次談話首次提及了「滇南中心城市」的概念[49]。11月18日,紅河州委、州政府正式從個舊遷至蒙自[49]。
3 sources
地理
蒙自市位於雲南省東南部,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東部[52]。市境南北最大縱距62公里,南端最遠點為水田鄉攔河壩,北端最遠點為草壩鎮波黑村;東西最大橫距61.3公里,東端最遠點為老寨苗族鄉蒲土詩村,西部最遠點為冷泉鎮甲馬坎上寨[52]。東臨文山市,南與箇舊市[註 2]、屏邊苗族自治縣、金平苗族瑤族傣族自治縣、元陽縣接壤,西連箇舊市,北與開遠市、硯山縣接壤。全市總面積2,228平方公里。縣城海拔1307米[53]。
18 sources
蒙自地貌由盆地、山地、岩溶組成,地勢整體北高南低[54]。蒙自城區位於蒙自壩內。蒙自壩為斷陷湖盆壩[55],是雲南六大壩子中的滇南第一大壩,面積544.2平方千米[56],其中蒙自市涵蓋了369.5平方公里[54],占全市面積的16.6%。蒙自山地面積1858.5平方公里,境內山脈屬雲嶺東南支系蔥蒙山脈[57]。主脈呈東北至西南走向,斜跨全境,支脈由大黑山、犁耙山、老官山、雨沙山、岩子腳等構成[57]。蒙自市境內最低點為冷泉鎮清水河,海拔高度146米;最高點為老寨大黑山,海拔高度2567.8米[54]。
4 sources
蒙自地處紅河與南盤江分水嶺上。大體上,山區屬紅河流域,壩區屬南盤江流域[58]。受地形和氣候的影響,產水量較少,有出境水,無入境水[59]。境內有較重要的河流14條,天然湖泊2個,較大的泉水22處。14條河流中,紅河水系10條,南盤江水系4條,最長河流為南溪河,發源於鳴鷲啞巴山,於期路白鄉戈姑車站東南處出境[60]。蒙自境內兩大天然湖泊為長橋海、大屯海(後者與箇舊市共享)。
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與地質條件,蒙自乾旱頻發,壩區尤甚。從公元1500年到1989年,壩區有記錄的大旱就有29次[61]。 蒙自市境內共有五里沖、長橋海、菲白、莊寨4座中型水庫; 響水河、小新寨2座小(一)型水庫;另建有小(二)型水庫23座,小壩塘186個,總蓄水量17194萬立方米[62]。
5 sources
蒙自市地處雲南低緯高原,屬於亞熱帶高原季風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雨熱同季,乾濕季分明[63]。年均氣溫為17.6℃,年平均日照時數2,136.1小時。年平均降雨量1029.0毫米。由於北回歸線恰好從市境內穿過,因此這裡光照充足,適宜多種作物(如石榴)生長。但由於壩子周圍的高山阻擋了來自西南和東南方向的氣流,蒙自壩內降水稀少,夏季往往氣溫高且乾燥[64]。
蒙自氣象數據 (1991–2020年氣候常態,極端值記錄於1907-1932年及1971年至今) | |||||||||||||
---|---|---|---|---|---|---|---|---|---|---|---|---|---|
月份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全年 |
歷史最高溫 °C(°F) | 28.7 (83.7) |
30.7 (87.3) |
33.9 (93.0) |
36.0 (96.8) |
36.5 (97.7) |
36.7 (98.1) |
35.0 (95.0) |
36.4 (97.5) |
34.0 (93.2) |
32.3 (90.1) |
31.5 (88.7) |
27.8 (82.0) |
36.7 (98.1) |
平均高溫 °C(°F) | 18.8 (65.8) |
21.3 (70.3) |
25.1 (77.2) |
27.6 (81.7) |
28.4 (83.1) |
28.5 (83.3) |
27.8 (82.0) |
27.9 (82.2) |
27.0 (80.6) |
24.4 (75.9) |
22.0 (71.6) |
18.8 (65.8) |
24.8 (76.6) |
日均氣溫 °C(°F) | 12.9 (55.2) |
15.1 (59.2) |
18.6 (65.5) |
21.4 (70.5) |
23.0 (73.4) |
23.8 (74.8) |
23.3 (73.9) |
22.9 (73.2) |
21.9 (71.4) |
19.5 (67.1) |
16.3 (61.3) |
13.1 (55.6) |
19.3 (66.8) |
平均低溫 °C(°F) | 8.8 (47.8) |
10.8 (51.4) |
14.1 (57.4) |
17.0 (62.6) |
19.2 (66.6) |
20.7 (69.3) |
20.4 (68.7) |
19.9 (67.8) |
18.6 (65.5) |
16.4 (61.5) |
12.5 (54.5) |
9.3 (48.7) |
15.6 (60.2) |
歷史最低溫 °C(°F) | −3.9 (25.0) |
0.2 (32.4) |
−1.8 (28.8) |
4.0 (39.2) |
9.9 (49.8) |
13.0 (55.4) |
13.5 (56.3) |
12.4 (54.3) |
8.6 (47.5) |
1.8 (35.2) |
−0.1 (31.8) |
−3.5 (25.7) |
−3.9 (25.0) |
平均降水量 mm(英寸) | 24.9 (0.98) |
15.6 (0.61) |
23.3 (0.92) |
50.2 (1.98) |
93.6 (3.69) |
110.5 (4.35) |
161.6 (6.36) |
141.5 (5.57) |
84.4 (3.32) |
56.5 (2.22) |
35.7 (1.41) |
19.1 (0.75) |
816.9 (32.16) |
平均降水天數(≥ 0.1 mm) | 5.0 | 4.4 | 5.7 | 8.9 | 12.8 | 15.5 | 19.6 | 19.0 | 13.3 | 9.3 | 5.3 | 3.8 | 122.6 |
平均降雪天數 | 0.2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2 |
平均相對濕度(%) | 70 | 64 | 60 | 61 | 65 | 72 | 76 | 77 | 74 | 74 | 72 | 72 | 70 |
月均日照時數 | 198.1 | 205.4 | 224.2 | 223.5 | 206.3 | 139.1 | 129.9 | 144.5 | 150.6 | 145.8 | 188.5 | 185.2 | 2,141.1 |
可照百分比 | 59 | 64 | 60 | 59 | 50 | 34 | 31 | 36 | 41 | 41 | 57 | 56 | 49 |
數據來源1:中國氣象局[65][66]all-time extreme temperature[67] | |||||||||||||
數據來源2:中國天氣網,[68] The Yearbook of Indochina (extremes 1907-1932)[69] |
7 sources
政治
蒙自是紅河州乃至滇南的政治中心。清末為分巡臨安開廣道治所,民國初期又為蒙自道治所。中華民國三年(1914年),蒙自設立具有民主象徵意義的縣議事會和參事會[70]。十三年(1924年),雲南省政府在全省八縣試辦縣議會,蒙自為其中之一[70]。二十三年(1934年),國民政府在蒙自設縣參議會[71]。三十六年,中華民國首屆國民大會選舉中,蒙自縣民眾從四位候選人中選出國大代表一名,是公民參政在蒙自的首次實踐[71][72]。
9 sources
6 sources
行政區劃
9 sources
蒙自市下轄5個街道辦事處、4個鎮、2個鄉、2個民族鄉[79]:
蒙自市行政區劃圖 | ||||||||||
---|---|---|---|---|---|---|---|---|---|---|
區劃代碼 | 區劃名稱 | 漢語拼音 (民族語) |
面積 (平方公里) |
人口 (2020年普查) |
下轄地區數量 | 政府駐地 | 郵政編碼 | |||
社區 | 村委會 | 自然村 | 村(居)民小組 | |||||||
532503001 | 文瀾街道 | Wénlán Jiēdào - |
63.7 | 166,608 | 14 | 4 | 承恩街19號 | |||
532503002 | 雨過鋪街道 | Yǔguòpù Jiēdào - |
93.07 | 36,713 | 2 | 4 | 大台子社區 | |||
532503003 | 觀瀾街道 | Guānlán Jiēdào - |
78.63 | 87,539 | 5 | 7 | 碧色寨芳華苑 | |||
532503004 | 文萃街道 | Wéncuì Jiēdào - |
84.7 | 105,553 | 5 | 3 | 文萃路 | |||
532503005 | 新安所街道 | Xīn'ānsuǒ Jiēdào - |
87.2 | 45,124[註 3] | 3 | 4 | 南屯社區 | |||
532503102 | 草壩鎮 | Cǎobà Zhèn - |
136.9 | 37,574 | 1 | 13 | 仙景社區 | |||
532503105 | 芷村鎮 | Zhĭcūn Zhèn - |
301 | 30,708 | 1 | 10 | 芷村社區 | |||
532503106 | 鳴鷲鎮 | Míngjìu Zhèn - |
224.6 | 18,555 | 1 | 5 | 鳴鷲社區 | |||
532503107 | 冷泉鎮 | Lěngquán Zhèn - |
399.9 | 19,722 | 1 | 7 | 冷泉社區 | |||
532503201 | 期路白苗族鄉 | Qīlùbái Miáozú Xiāng (苗) |
212.4 | 13,276 | 1 | 5 | ? | |||
532503202 | 老寨苗族鄉 | Lǎozhài Miáozú Xiāng (苗) |
157 | 9,636 | 1 | 3 | 老寨社區 | |||
532503203 | 水田鄉 | Shuǐtián Xiāng - |
188.7 | 5,317 | 1 | 3 | 水田社區 | |||
532503204 | 西北勒鄉 | Xīběilè Xiāng - |
200.2 | 9,651 | 1 | 4 | 西北勒社區 | |||
[79] | [80] | [6] |
2 sources
明嘉靖二年(1523年),蒙自縣下設鹿苑、芷村、花丈、個西、判村、個舊、波黑7鄉。清康熙四年 (1665年),析縣東南地置開化府,區城縮小,調整為鹿苑一鄉、鹿苑二鄉、個西、個舊、倘甸5鄉;二十五年 (1686年),新安所裁歸蒙自,其所轄六伍 (樊伍、張伍、刑伍、陳伍、孫伍、溫伍)劃屬鹿苑 二鄉。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納更土巡檢、犒吾土把總地劃屬蒙自,縣以下區劃改為鹿苑、芷村、苴使、花丈、個西、沙甸、六郎、納更、蒙山、河尼、判村11個裡。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廢里設區,全縣劃為中區、東區、南區、西區、西南區、北區、納更犒吾特別區等7個區。[81]
中華民國初年沿襲清制。民國二年(1913年)析縣西部礦區置個舊縣。全縣調整為7個區,區下設鄉、鎮。一區轄縣城、城郊及碧色寨等地,計1鄉2鎮; 二區轄芷村、期路白等地,計26鄉2鎮;三區轄新安所、冷泉、蠻耗(今蔓耗)等地,計26鄉3鎮; 四區轄大屯、雨過鋪等地,計20鄉1鎮;五區轄雞街、沙甸、倘甸等地,計19鄉2鎮;六區轄多法勒、大郭西、雷公哨、大洛就等地,計19鄉1鎮;七區轄納更、犒吾等地,所轄鄉鎮不獲考。民國七年(1918年),根據云南省軍政府《整頓團保辦理保甲案》,全縣劃為7個團保區。民國十七年(1928年),南京政府統一中國,廢團保制,復設區、鄉、鎮,全縣劃為10個區。十八年(1929年)調整為9個區,區以下劃為52鄉18鎮,鄉以下轄562國、2073鄰。二十七年 (1938年) ,廢間鄰、編保甲,共設223保、2118甲。二十八年(1939年),雲南省民政廳叄壹字1326號訓令,廢區擴鄉(鎮),全縣劃為17鄉(鎮)、164保、1423甲。[81]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於1950年正式管轄蒙自後,區劃規模名稱變化頻繁。1950年4月全縣轄蒙中、雞街、冷泉、芷莫(後分別改為一、二、三、四區)、江外5個區。因縣政府一直未曾接管江外區,遂劃屬新置的新民縣(今元陽縣)。1951年2月,析第四區期路白、莫別等地置第六區,以箇舊市劃入的乍甸等6個鄉和二區的倘甸、石岩寨鄉置第七區,第一區人民政府遷至新安所,析一區的碧色寨、草壩置第五區;縣城置蒙中區(後改為城關區)。1952年,改新安所街、雞街、冷泉街、芷村街、碧色寨街為鄉,全縣轄7街、52鄉。1953年,裁第七區。1956年,析城關區的3個街置城關鎮,全縣轄6區、1鎮、3街、49鄉。[81]
1957年5月,壩區的鄉建成一鄉一社的農業生產合作社,一、二、五區改為大鄉,一區的楚沖鄉劃屬三區,城關區併入城關鎮。7月,文山縣的鳴鷲、老寨 等8個鄉劃入蒙自,置鳴鷲區。三、四、六區分別改稱冷泉區、芷村區、期路白區。1958年10月,撤銷蒙自縣建制,新安所、大紅寨、十里舖、新民4個大鄉合併為蒙壩人民公社,芷村和期路白合建芷村人民公社,冷泉、鳴鷲兩區改為冷泉、鳴鷲公社,後隸屬蒙自聯社(1959年1月建立)。草壩區與開遠縣羊街合建燎原公社,劃屬開遠聯社。1959年10月,恢復蒙自縣建制,蒙壩公社分為城關區和新民、新安所、曙光3個公社,芷村公社分為芷村、期路白兩個公社。全縣轄1個區、7個人民公社。1961年2月,雞街、大屯、雨過鋪、草壩等地劃還蒙自,原開遠縣左美管理區也隨草壩劃屬蒙自。1962年11月,復公社為區,改管理區為公社。曙光公社並人城關區,倘甸公社並人雞街區,大屯公社劃屬箇舊市。1963年,雨過鋪區併入雞街區。1965年,區制廢除,復改為人民公社和生產大隊。[82]
1966年5月,四清運動後期,析冷泉公社的水田、馬次邑、斜坡、蠻耗4個大隊置水田公社,析鳴鷲公社的老寨等四個大隊置老寨公社,析雞街公社的倘甸、雨過鋪置倘甸、雨過鋪兩公社。全縣調整為16個公社,9個居民委員會、88個大隊。公社和居委會全部以政治色彩極其濃厚的紅色名稱命名: 東方紅公社(原城關公社)、曙光公社(原十里舖公社)、東風公社(原新安所公社)、紅寨公社 (未改)、紅衛公社(原新民公社)、燎原公社(原草壩公社)、紅旗公社(原雞街公社)、紅星公社(原倘甸公社)、工農公社(原雨過鋪公社)、紅鋒公社(原冷泉公社)、先鋒公社(原水田公社)、前衛公社( 原芷村公社)、黎明公社(原期路白公社)、前進公社(原鳴鷲公社)、前哨公社(原老寨公社)、紅光公社(原西北勒公社)。1975年雞街、倘甸兩公社劃屬箇舊市。1977年,蠻耗、打靶期兩個大隊劃屬個舊。1984年廢除人民公社體制,恢復區鎮建制,蒙自縣轄城關鎮和紅寨、十里舖、雨過鋪、新安所、草壩、多法勒、冷泉、水田、芷村、期路白、鳴鷲、老寨、西北勒13區。1988年1月,廢區改鄉、鎮,全縣轄9鄉5鎮。[83][84]
2001年,蒙自縣加快推進城市化建設,將轄有的紅寨、多法勒、十里舖、鳴鷲、冷泉5鄉改為鎮。鄉鎮下轄的村公所 (辦事處)改稱村民委員會。全縣轄10鎮4鄉(文瀾鎮、新安所鎮、雨過鋪鎮、草壩鎮、芷村鎮、紅寨鎮、多法勒鎮、十里舖鎮、鳴鷲鎮、冷泉鎮、老寨鄉、期路白鄉、水田鄉、西北勒鄉)。2002年,文瀾鎮規劃為銀河、綠茵等18個社區,並於當年啟動11個社區。全縣轄10鎮、4鄉,包含11個社區居委會、86個村(居)委會、693 個自然村。2003 年,原文瀾鎮、紅寨鎮、十里舖鎮、多法勒鎮合併為文瀾鎮。[83]
2019年3月24日,雲南省人民政府批覆同意撤銷文瀾鎮,設立文瀾街道;撤銷雨過鋪鎮,設立雨過鋪街道[85]。
2020年5月18日,紅河州人民政府批覆,同意將隸屬文瀾街道的馬房村民委員會整建制調整到雨過鋪街道管轄;將隸屬雨過鋪街道的仁厚、永寧2個村民委員會整建制調整到文瀾街道管轄;同意將管轄範圍調整後的文瀾街道析置為文瀾街道、觀瀾街道、文萃街道[86]。
7 sources
人口
3 sources
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結果,蒙自市總人口共有185,616戶、585,976人,城鎮人口430,355人(占73.44%),鄉村人口155,621人(占26.56%)。共有男性297,505人、女性288,471人,性別比為103.13。0-14歲人口共107,039人(占18.27%),15-59歲人口共407,226人(占69.49%),60歲及以上人口共71,711人(占12.24%),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共48,775人(占8.32%)。蒙自市大學專科學歷及以上人口有99,447人,15歲以上的文盲有10,455人,文盲率為1.78%。[6]
2022年末統計,蒙自市常住人口共59.33萬人,其中常住城鎮人口44.54萬人。全市城鎮化率達75.07%。戶籍人口共46.1萬人,其中城鎮人口28.36萬人。[5]
1 sources
蒙自境內居住有46個民族,其中漢、彝、苗、壯、回為世居民族,彝族和壯族為原住民[88][89]。從古至今,蒙自的少數民族人口均高於漢族人口,為紅河州北部七縣(市)中少數民族人口比例最高的城市[88]。截至2020年末,全市人口(常住人口)中,漢族人口為276294人,占總人口的47.15%,各少數民族人口為309682人,占總人口的52.85%[6];全市戶籍人口 446328 人,戶籍人口中少數民族常住人口 269158 人,占全市總人口的60.3%[88]。
2 sources
交通
蒙自自古即是南方陸上絲綢之路「通安南天公道」上的重要商埠和兵家重鎮,漢唐時期已是雲南出海和深入內地的交通要衝[90][91]。民國時期是雲南省唯一同時擁有鐵路、公路、空運、水運四種交通體系的大縣[90]。後由於蒙自的經濟地位被昆明取代,加之「解放後」,多條鐵路線被拆除,其滇南交通樞紐的地位被開遠取代,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逐漸停滯[90][91]。20世紀後期才開始重新重視起交通建設[90]。21世紀後,蒙自的交通建設實現飛躍式發展,成為雲南省四大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之一[90][92]。2022年,彌蒙高鐵[註 4]、紅河蒙自機場、紅河綜合交通樞紐等在建或新建項目被納入雲南省綜合交通樞紐「十四五」發展規劃[94]。
27 sources
蒙自最早的公路為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修建通車的縣城至雞街公路,與雞街至昆明的公路相接,是揚河公路的一部分[95][96]。此後由於抗戰爆發,滇越邊境封鎖,日機頻襲滇越空域,公路修建遂停滯[95]。直至抗戰末期,公路修建工作才陸續恢復[95]。至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先後修通了縣城至大屯、雨過鋪、草壩等周邊鄉鎮的吉普車便道[95]。1966年2月,揚河公路蒙自至河口段修通[97]。
改革開放後,縣政府開始對現有公路進行改建,提高公路等級,同時規劃發展新的線路[98]。二十一世紀後,蒙自交通發展實現質的變化。2006年12月,雞蒙一級公路(紅河大道)通車(是 326國道的一部分),成為蒙自的城市景觀大道[99]。2008年至2013年,新河高速、蒙新高速、鎖蒙高速(均屬 開河高速)先後建成通車[100]。2017年,蒙文硯高速建成通車(屬 天猴高速和 硯文高速)[100]。2018年,新雞高速建成通車,標誌着蒙自繞城高速公路全線貫通[101]。2021年7月, 蒙屏高速正式通車[102]。
截至2020年末,蒙自市公路通車里程達2000.22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52.39公里,一級公路17.74公里,二級公路37.75公里,三級公路119.71公里,四級及以下公路(農村公路)1665.81公里,等外公路6.81公里[103]。實現全市通鄉公路路面硬化率100%,村委會通暢率100%,自然村通達率100%[100]。
9 sources
1995年,蒙自天馬汽車客運出租公司成立,為蒙自第一家民營客運出租企業[104]。1996年,天馬客運公司在蒙自開通公交運營,為蒙自城市公共交通之始[105]。2000年,蒙自公共汽車有限公司成立,並取代天馬客運經營城市公交[105]。截至2022年末,蒙自市有公交車路數67路,實有公共汽車運營車輛241輛,完成公共汽車客運總量869.6萬人次[5]。
2 sources
1 sources
蒙自是雲南省最早修通鐵路的地方之一,至今仍是滇南地區的重要鐵路樞紐。境內的主要車站有蒙自站、蒙自北站(2019年停辦客運[107])和紅河站。另外還有碧色寨站等鄉鎮級車站。境內的滇越鐵路[註 5]於清末全線通車,而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竣工的個碧石鐵路[註 6]則是中國西南地區的第一條民營鐵路[90][108]。1969年,草官鐵路全線竣工,次年運營[109]。2013年至2014年,玉蒙鐵路、蒙河鐵路先後通車運營(均屬昆玉河鐵路),最高設計時速120千米/小時[110][111]。2022年12月,彌蒙鐵路通車,與南昆客運專線接通,最高設計時速250千米/小時,蒙自至昆明最快僅需69分鐘[93]。
2023年6月,文蒙鐵路可行性研報告獲國鐵集團和雲南省政府批覆,線路全長115.3公里,投資估算153.84億元,預計建設工期4年零6個月[112]。
7 sources
自民國以來,蒙自就是滇南的防空要塞[113]。民國十四年(1925年),唐繼堯下令在在蒙自縣城東南建機場,隨後歷經多次整修擴建[114]。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蔣介石下令擴建後,機場東西長1200米,南北寬900米,並改為軍事機場,為抗戰時訓練空軍的主要地點[114][113]。抗戰勝利後,改為民用機場[95]。內戰末期,改回軍用機場[95]。1950年中共執政後,決定另建蒙自軍用機場,老機場遂被廢棄[95]。1962年9月,新機場交付使用[95]。1985年,新機場短暫開辦客運,後出於安全原因於1986年停辦[95]。
儘管蒙自航空發展歷史悠久,但一直沒有民用機場。1999年,紅河州啟動紅河蒙自機場建設項目。由於蒙自為防空重地,民用機場建設牽涉國防戰略需求、當地駐軍利益等,故建設進展極其緩慢。2014年,歷時整整十四年,紅河蒙自機場才獲中共中央軍委、國務院批准立項[115]。2020年,紅河蒙自機場啟動建設,總投資41.25億元,等級為民用4C[103][116]。
6 sources
經濟
1985-2022年蒙自市國內生產總值 |
統計單位:億元(人民幣) 數據來源:歷年《雲南統計年鑑》、《蒙自縣誌(1978~2009)》 |
清朝末期,蒙自便被闢為商埠,一度成為雲南省外貿中心[117]。滇越鐵路通車後,其經濟地位雖被昆明取代,但終民國治下四十載,仍不失為經濟重鎮[117]。中華人民共和國建政後,蒙自經濟地位下降,不再是滇南貿易中心[117]。1992年,蒙自被列為省級經濟開發區,此後蒙自經濟發展迅速[118]。
2022年統計,蒙自市地區生產總值達474.81億元人民幣,居紅河州第二(次於彌勒市),第一、二、三產業的產值分別為40.69、214.9、219.22億元,三產結構比為8.6 : 45.2 : 46.2[5]。人均生產總值為80,231元,居州內第五,高於雲南省平均值(61,716元[119]),低於全國平均值(85,698元[120])。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982元,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711元;全市城鎮非私營單位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為106,548元[5]。
9 sources
蒙自位於雲南低緯高原,且地處壩區,是滇南重要的農業基地,曾是傳統的「農業大縣」。
4 sources
蒙自農業以種植業為主,歷史悠久,發展緩慢[121]。最早可追溯至元明時期的屯田制度[122]。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雲南省政府在草壩成立開蒙墾殖局,興修水利,開墾農田,引進推廣農業技術,將草壩發展為蒙自重要的種植基地[123]。1950年代後種植業雖有所發展,但隨後的「大躍進」、文革動亂使得蒙自的種植業水平在近四十年間未有實質進步[123]。改革開放後,隨着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實施及相關技術的推廣,蒙自糧食產量開始提高,政府開始調整農產結構,加大對特色農產業的扶持,山區主要種植烤煙、山地大白菜和蠶桑,壩區則以石榴、大枇杷、小紅棗、蔬菜為主[121]。蒙自種植的糧食作物主要是水稻、玉米、小麥和豆[121],截至2022年,全市糧食種植面積568,665畝,產量15.81萬噸[5]。蒙自著名的農業特產有石榴、大枇杷、小紅棗、蘋果等。
4 sources
豬 | 牛 | 羊 | 家禽 | 禽蛋 | 牛奶產量 | 水產品 | ||||||||
存欄 | 出欄 | 肉產量 | 存欄 | 出欄 | 肉產量 | 存欄 | 出欄 | 肉產量 | 存欄 | 出欄 | 肉產量 | |||
32.37 | 42.59 | 3.58 | 7.99 | 2.20 | 0.35 | 5.35 | 4.73 | 0.10 | 218.70 | 328.56 | 0.57 | 0.64 | 0.36 |
1 sources
2022年,蒙自市實現工業總產值521.47億元,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產值492.32億元[5]。主要產業為農副食品加工、醫藥製造、非金屬礦物製品、金屬冶煉及加工、電子設備製造、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建築業等[5]。
1 sources
2022年,蒙自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79.4億元,其中商品零售額151億元,餐飲收入額28.4億元[5]。
2020年,中國人民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交通銀行、華夏銀行、廣發銀行、平安銀行、招商銀行、中國民生銀行、富滇銀行、曲靖市商業銀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共15家銀行在蒙自設有紅河州分行;其中,中國人民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交通銀行、富滇銀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滬農商村鎮銀行等7家銀行在此設有蒙自市支行。雲南蒙自農村商業銀行為蒙自的本土銀行。[125]2022年,蒙自市金融機構存款餘額581.61億元,其中儲蓄存款餘額283.01億元[5]。全市金融機構貸款餘額618.45億元[5]。
1 sources
2022年,蒙自市外貿進出口總額255,823萬元[5]。
城市建設
14 sources
11 sources
元置蒙自縣,縣城在目則山下,後遷北窯犁江河北岸,因地勢低洼,常受洪澇災害影響,再南遷至今南湖老城區一帶[126]。明以前蒙自無城牆,明成化二十年(1484年),縣丞陳溥修築土城牆,周圍七百丈,修樓櫓,開四道城門,東曰拱曦,西曰朝岳,南曰凝清,北曰通貢[127]。其後城牆經歷過多次翻修,然而因由土而築,往往隨修隨圯[127]。當地士紳尹廷俊率子孫後代捐銀修築石城,耗資一萬八千餘兩,建歇山頂二重檐二層城樓[128],設四門,以其本人及子孫之名命之,東曰奎壁,西曰皋夔,北曰禹稷,南曰見湖(取尹俊廷之號),城牆周圍四里三分,高一丈七尺[127]。萬曆十五年(1587年),為土匪攻城時所毀,後雖有修補,但逐漸傾頹[127]。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知縣張准派人大修城牆,東門曰仁育,南門曰阜民,西門曰義正,北門曰承恩[127]。
光緒十五年(1889年)開關通商後,蒙自商號雲集,人口驟增,由東向西形成長形複合式坡脊聚落[129]。城內街道以四城門為經緯中軸線,呈棋盤式分布[130]。由於商業發達,民國時期蒙自的城市建築形成了「上宅下店」、「前店後宅」等形式及風格[131]。抗日戰爭期間,日機多次空襲蒙自,多處城垣被毀[130]。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縣政府籌資修復[130]。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開始對舊城實施改造。1951年12月,縣城城牆被拆除[41]。多數古建築,所有牌坊被一併拆除[132]。此後四十年間,城市街巷雖有新建、擴建,但城市建設無統一規劃,建築布局紊亂,至1989年全縣僅有人民路一條主幹道[129]。
自2003年州府回遷蒙自後,蒙自城市建設發展迅速,城區範圍迅速擴張。2003年至2009年間,完成了十幾條城市道路的延伸、改造工程,以及城市電網、城市供水和管道改造,新建數個中小學校、醫院(及院區)、城市污水處理廠、垃圾處理廠等市基礎設施和配套設施項目,並對老城區進行全面改造[133]。
9 sources
新安所雖是蒙自的下屬街道(鎮),但因其地位重要,自古為滇南軍事重鎮,明至民國均駐有軍隊,故建有城牆、牌坊等[134][128]。明代置新安守御千戶所[135]。最先築城於花丈里,名花丈城,後遷至補瓦寨,距蒙自縣城十里[127]。明正德十二年(1517年)修築城牆,周圍二百一十丈,設南北二門[127]。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新安所城裁歸蒙自,古城保留[135]。中華人民共和國建政後,於1951年拆除城牆[41]。
4 sources
截至2022年,蒙自市建成區面積達34.6平方公里,由1989年的4.58平方公里擴張了近十倍,市政道路里程達417公里,逐漸形成「一環四橫六縱兩走廊」的城市路網[4][136][137]。建成區綠地覆蓋率達36.01%,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100%,城市污水處理率達97.1%,同時推進了南湖北片區城市更新、紅河大道改造提升等項目,榮獲「全國無障礙示範市」稱號[136]。2022年1月,蒙自東大街被列為雲南省省級歷史文化街區[138]。
3 sources
社會
33 sources
明以後,儒家文化隨大量漢族軍民官商進入蒙自。明代時縣內已有書院、學宮、私塾;清代後規模擴大,學宮已不亞於內地,私塾更增至數十家,涵蓋漢族、白族、彝族等聚居區[139]。先後培養出文進士32人,翰林6人,武進士8人,封疆大吏4人。其中,蒙自尹氏為當時雲南重要的進士家族之一,有「三代四翰林」的美譽。清末民初,蒙自開辦新學,創辦了初級師範學校、高等小學堂以及中法合辦的中法學堂[139]。其中,於宣統二年(1910年)創辦的省立第三模範中學即為蒙自一中的前身[140]。民國年間,先後創辦了6所中等專業學校和1所職業學校,至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蒙自已有中學兩所、小學74所[139]。
高等教育方面,1950年後曾在蒙自先後創辦過滇南大學、紅河師範專科學校、蒙自師範專科學校等大專院校。紅河學院為蒙自市及紅河州境內的唯一高等院校。[141]
截至2020年,蒙自市有大學1所、中等職業教育學校5所、普通高級中學5所、初級中學14所、小學77所、幼兒園122所[103]。
4 sources
明朝時期,中醫傳入蒙自,逐漸成為當地醫藥衛生事業的支柱[142]。清光緒年間,西醫隨天主教傳教士傳入蒙自[142]。蒙自最早的西醫醫院是由法國人於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在縣城東門外創辦的法國醫院[143][144]。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蒙自縣衛生院成立,1954年改稱縣人民醫院[145]。
截至2020年,蒙自市共有衛生事業機構27個,各級各類醫療機構274個[146]。市內及周邊的主要醫療機構有雲南省滇南中心醫院(紅河州第一人民醫院)[註 7]、紅河州第四人民醫院(州傳染病醫院)、紅河州婦幼保健院、蒙自市人民醫院、蒙自市第二人民醫院、蒙自市中醫醫院、蒙自市婦幼保健院[149][150][151]。其中,紅河州第一人民醫院為三級甲等醫院[152]。
11 sources
1 sources
蒙自市境內宗教信仰廣泛,有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基督新教、天主教,其中佛教影響最大[154]。截至2020年,蒙自市有批准開放的宗教活動場所20個,其中佛教7個,伊斯蘭教10個,基督教3個,主要分布於文瀾、草壩、新安所、芷村、鳴鷲等5個鄉鎮(街道)。全市有信教群眾約3.4萬人,宗教團體2個,分別為佛教協會和基督教協會[155]。
17 sources
佛教於南詔時期(唐穆宗長慶年間)傳入蒙自,即當時隸屬通海都府的阿僰部,屬漢傳佛教,分淨土宗和律宗[156]。二戰時日軍空襲蒙自及中共建政後推行的大批政治運動(土地改革、大躍進、文化大革命)致使許多寺廟、佛像被毀,經卷被焚,亦有尼姑被迫還俗[156][157]。其中,境內最古老的寺廟鹿苑寺(始建於1276年)即於1952年被拆除[158]。蒙自市境內現有7個寺廟,分別是緣獅洞、軍華寺、金坡寺、二龍山寺、校場寺、仁壽寺、玉皇閣,均為儒、釋、道合一[159]。
4 sources
元初伊斯蘭教傳入蒙自,清末信眾日漸增多[160]。縣城清真寺始建於1907年,為當時往來蒙自的穆斯林商人籌資所建[161]。蒙自穆斯林均為回族,屬遜尼派,1975年沙甸、雞街劃屬個舊前境內有萬餘信徒[162][160]。全市現有清真寺10所,其中格底目派(老教)9所,哲合忍耶派(新教)1所,主要分布在文瀾、草壩、芷村[162]。
3 sources
蒙自基督教最早於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傳入,主要有天主教和內地會兩個教派,天主教信徒多為彝族、苗族[163][160][164]。光緒二十年(1894年),法籍馮神甫到蒙自傳教,先後在縣城武廟街、東村、阿尾、大丫口等地建天主教堂,布道傳教[165]。清末民初,循道會先後派一批英籍教士來到蒙自傳教[166]。民國十五年(1926年),內地會總部派牧師到蒙自傳教,在縣城閣學街建基督教堂,為城區基督教堂的前身[167]。1958年縣城教堂牧師畢金傑以「歷史反革命」被捕,基督教活動停止[168]。蒙自城區基督教堂於1999年重建,現為紅河州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和基督教協會駐地。[169][170]
9 sources
文化
6 sources
蒙自是滇南地區滇菜名吃的匯集之地,與建水一同作為紅河菜的代表地,是雲南過橋米線的發源地[171][172][173]。首屆中國滇菜論壇曾在此舉辦[171]。
3 sources
蒙自節日習俗受當地各民族影響,相互濡染。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中元節(俗稱「七月半」)、冬至(俗稱「過冬」)等漢族傳統節日習俗均受各民族重視[174]。居住在壩區的彞族尼蘇人在農曆二月初二會舉行祭龍儀式,在畢摩主持下,進行殺豬、舞龍、舞獅、吹嗩吶等儀式和活動,向龍神祈福納吉[175]。農曆六月二十四日是彝族傳統節日火把節,壩區漢族、壯族也會一同慶祝。此外,苗人在農曆春節期間會舉辦花山節[176]。
3 sources
物產
旅遊
- 蒙自海關舊址
- 碧色寨國家歷史文化公園(碧色寨站)(國家4A級景區)
- 蒙自玉皇閣
- 馬鹿洞遺址
- 周家宅院
- 新安所古建築群
- 南湖瀛州亭
- 玉皇閣古建築群 等
- 國立西南聯大蒙自分校陳列室(國家3A級景區)
- 紅河州博物館(國家3A級景區)
對外交流
2 sources
截至2022年,蒙自已與2個國家的2座城市建立了友好關係:
2 sources
名人
注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