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樟科肉桂属植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樟樹(學名:Camphora officinarum)是樟科常綠大喬木,別名香樟、本樟、烏樟、栳樟、樟仔,以往為製造樟腦的經濟樹種,因天然熬樟已沒落而改用化工合成樟油,目前只作景觀園林或防風樹種。
「樟」的由來有兩種說法:一是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其木理多紋章,故謂之樟」[1];二是其有香味,類似發散香氣的動物「獐」而得名[2]。
常綠喬木,樹冠大,枝葉全年濃密;樹高可達30米,胸高直徑約3米[3],巨樹級樹高則可達46.40多米,胸圍16米[4];全株散發特有清香氣息的精油,花期2-4月,果期4-7月。
原產於越南、中國大陸長江以南、粵港澳大灣區、台灣、韓國、日本,並且已被引入許多其它國家。見於濕潤的山谷、山腰下、河流兩岸、路旁等。[3]
分布於東亞至澳大利亞、南太平洋。在台灣分布於中低海拔闊葉林,是台灣中低海拔主要樹種之一,其最適海拔為500~1800公尺的暖溫帶氣候區。
樟樹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浙江省杭州市、寧波市、台州市,安徽省池州市、湖南省長沙市、常德市,江蘇省蘇州市、無錫市,江西省南昌市、九江市,四川省綿陽市,湖北省黃石市,中華民國臺灣苗栗縣、雲林縣、南投縣、臺南縣及日本下關市的市樹或縣樹。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