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臺北都會區的大眾捷運系統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臺北都會區大眾捷運系統,簡稱臺北捷運[b]、北捷,是服務臺北都會區的大眾捷運系統,路網範圍涵蓋臺北市及新北市,為臺灣第一座投入營運、以及規模最大的城市軌道交通系統[4]。營運機構為臺北捷運公司,工程興建則另由臺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負責。自1996年開始營運,目前共有5條主要路線[c]、2條單站支線與1條纜車線,路線里程136.9公里、營運里程131.1公里,營運車站共117站[a][1],乃臺北都會區的交通骨幹[4],亦為國際地鐵聯盟成員[5]。
臺北捷運 | |
---|---|
Taipei Metro | |
概要 | |
所有者 | 臺北捷運公司 |
地區 | 中華民國(臺灣) 臺北市、新北市 |
運具類型 | 大眾捷運系統 機場聯絡軌道系統 |
路線 | 5主線、2支線、1纜車線 |
車站 | 117[a][1](轉乘站合併計算) |
日運量 | 1,945,714 人次(2023年)[2] 3,206,078人次(單日最高 2019年12月31日) |
年運量 | 710,185,578人次(2023年)[3] |
執行長 | 趙紹廉(董事長) 黃清信(總經理) |
總部 | 中華民國(臺灣)臺北市中山區民安里中山北路二段48巷7號 |
網站 | www |
營運 | |
開始營運 | 1996年3月28日 |
班距 | 80秒~7分鐘(深夜12~15分鐘) |
營運單位 | 臺北捷運公司 |
列車長度 | 高運量主線2組6輛、支線1組3輛 文湖線:2對4輛﹝非固定編組﹞ |
技術 | |
系統長度 | 路線總長:136.9公里 營運距離:131.1公里 興建中:17.91公里 規劃中:65.88公里 |
軌距 | 1435毫米(標準) |
1968年6月,中華民國交通部表示研究臺北都會區興建大眾捷運系統的可行性[6],但因經費與需求低而未執行。1970年,臺北都會區交通量日漸龐大,臺北捷運系統的實質規劃啟動。1975年臺北市政府與行政院經建會[d]、交通部以三對等負擔經費方式,由交通部統籌辦理「臺北都會區大眾捷運系統初步規劃」,並於1977年底完成報告[7]。
1977年2月,交通部運委會[e]最初規劃U1、U2、U3、S1和S2五條路線[8]。1981年9月,運委會聘請英國大眾捷運顧問工程司(British Mass Transit Consultants;BMTC)和中華顧問工程司組成計畫小組,改善規劃報告,並借鏡香港地鐵的同月台平行轉乘設計,將市區路網修正為L型交會,也解決路線過度重疊的問題。[8]。
1982年,臺北市府委託國立臺灣大學進行中運量捷運系統發展研究。1984年1月,隸屬於臺北市政府的中運量專案小組提出1號線、2號線兩條中運量系統路線的規劃[8]。
1984年9月,行政院正式宣布十四項建設計畫,內含臺北捷運系統初期計畫。1986年,行政院宣布由臺北市政府成立捷運工程局以執行臺北捷運的興建工作,另外由行政院經建會成立協調委員會,負責協調地方政府及中央政府意見[7]。
1985年3月,經建會與臺北捷運顧問工程司(TTC)[f]簽約,進行台北捷運系統的綜合研究。修正BMTC的路網,也將台北市府提出之中運量1號線納入路網。隔年,行政院核定經建會所通過的第一版《臺北捷運初期路網方案》,包含現今淡水線、新店線、中和線、板橋線、南港線、木柵線之雛形[g][7]。
1986年6月,臺北市府捷運工程局籌備處成立[9],準備興建捷運,也修正路線規劃。1987年2月,臺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簡稱臺北市捷運局)正式成立[9],將淡水線、新店線、中和線、板橋線、南港線、木柵線、維護軌修正成今日模樣,為第二版「初期路網」。1990年初,再加入土城線及內湖線,初期路網計畫完成。遠期路網留有環狀線、桃園機場捷運之雛形[h][7]。此時即奠定北捷路網特色,由數個L型路線環環相扣,在市區呈現格狀路網,乘客可以多元選擇適宜轉乘車站到達目的地。
1988年7月,北投機廠正式舉行開工典禮。初期路網除了後來追加的內湖線,其餘六條路線幾乎同時動工興建,號稱「六線齊發」[10]。內湖線因系統型式和中高運量、高架化、地下化、行經路線等不同方案有爭議、加上經費被凍結,直到2002年才動工,最後也由捷運工程局改為中期路網區間[11]。
捷運興建期間傳出許多負面消息,木柵線除了土建工程出現瑕疵,試車時也問題不斷,於1993年試車時發生兩次的火燒車事件[12]。負責木柵線機電工程的法國廠商馬特拉也成為眾矢之的。由於合約問題,在1993年的商務仲裁判斷下,臺北市捷運局須賠償馬特拉16億4千萬元[7]。使得臺北捷運成為當時政治人物的爭辯話題,與臺北市民所詬病的對象,甚至傳出拆除臺北捷運的聲浪[13]。除此以外,捷運局內部的弊端、經費透支問題和6條線同時興建所造成的沉重交通衝擊,也是當時爭論的焦點[7]。
1994年7月27日,臺北捷運公司成立,臺北捷運自此形成興建、營運機構分離的模式。1996年3月28日,木柵線通車,成為臺灣第一條通車的捷運路線。1997年3月至1999年11月,淡水線、中和線、新店線逐段通車,行駛模式為淡水站-新店站和北投站-南勢角站。
1999年12月24日,板南線市政府站-龍山寺站通車後,與其他已經通車的路線共同構成狀似「卄」字的路網,當時稱為「雙十路網」[14],臺北車站和忠孝復興站成為最重要的轉乘站。2000年8月,板橋線龍山寺站-新埔站、小南門線通車;同年12月南港線市政府站-昆陽站全線通車。
2004年9月,因新店機廠附近住戶催生於機廠頂樓加蓋的小碧潭支線完工通車,從小碧潭站上車於七張站轉乘新店線[15]。
2006年5月,捷運板橋線第二階段延伸和土城線完工通車,全長7.2公里,板南線終點站由新埔站南移至永寧站[16]。
二期路網多數可追溯至BMTC之規劃,但是因為所需經費龐大,因此先行核定興建初期路網路線。於初期路網大致完工後,二期路網工程開始進行,包括內湖線、信義線、松山線、新莊線、蘆洲線、南港線東延段、土城線延伸頂埔段。
2009年7月,內湖線通車,原木柵線在營運超過13年後自中山國中站連接內湖線延伸至南港展覽館站,並且全面更新為龐巴迪運輸系統。原稱為木柵內湖線(俗稱柵湖線),後於同年10月重新命名為文湖線(文山內湖線) 。
2010年11月,新莊線(局部)連接蘆洲線通車,來往忠孝新生站及蘆洲站,稱蘆洲線[18],蘆洲機廠同時投入調度營運作業。臺北捷運亦從軌道運輸標竿聯盟[19]的地下鐵路系統提升到每年運量5億人次以上的國際地鐵聯盟水準[18][20]。
2011年2月,南港線東延段南港展覽館站正式通車啟用,同年9月臺北捷運正式晉升為國際地鐵聯盟會員[21][22]。
2012年1月,新莊線大橋頭站-輔大站段通車,營運路線從忠孝新生至輔大,在臺北市與已經通車的蘆洲線共線,合稱新蘆線。同年9月,新莊線忠孝新生站-古亭站段通車;開通近14年的中和線不再經新店線連通至淡水線,改銜接新蘆線,統稱為中和新蘆線。原北投站-南勢角站路線則改為北投站-台電大樓站。隔年6月新莊線也從輔大站延伸營運到迴龍站,捷運新莊線車站全數通車[23][24]。
2013年11月,信義線通車,為維持淡水-新店路線不受影響,北投站-台電大樓站區間車以及單線行駛超過13年的小南門線,暫時整併為北投站-象山站、西門站-台電大樓站兩條路線[23]。隔年,松山線通車,串連同為綠線的新店線;而淡水線全線亦改行同為紅線的信義線,直通超過15年的淡水線與新店線列車不再連通行駛。臺北市路線接近完工,臺北市中心形成三縱三橫的棋盤狀路網;五大路線回歸原路網興建時的設計,並經臺北捷運公司定名及加註路線編號。
2015年7月,土城線延伸至頂埔站完工通車,板南線至此全線完工通車,臺北捷運公司亦在官方網站公布四條高運量路線之列車時刻表。
2016年10月,數字路線名改為顏色代碼路線名,站內標示全面更換,並納入車站代號[25]。
1996年10月,台北捷運紫線改由中央政府統籌改隸於中正國際機場捷運系統,並以BOT模式招標。之後在2003年因長生公司倒閉,與桃園捷運藍線合併為交通部之桃園國際機場捷運系統計畫。
2000年初期,台北市捷運局提出淡海線[i]及安坑線可行性評估;2012年12月,受新北市政府委託展開三鶯線綜合規畫。隨後轉由新北市政府主導,多數改為新北捷運系統推動,僅三鶯線維持仍以「台北捷運系統」名義送交中央政府審查。
2006年,原訂以BOT方式之環狀線第一階段,改由政府主辦,由台北縣政府以地方主管機關之地位委託台北市政府規劃與興建。2010年1月,環狀線第一階段主體工程開工。[27]
2013年3月,中正紀念堂站開始為容納萬大-中和-樹林線車站而進行改建工程;該年底萬大線第一階段土建工程正式動工。
2020年1月,環狀線第一階段正式通車,成為第一條全境位於新北市、以聯絡新北市各大市區為主要目的之主線。自通車日起由台北捷運公司代為營運3年。[28]
2022年,民生汐止線由新北市政府另案送審,先行推動汐東捷運。
2023年1月,環狀線第一階段的經營權交還新北市政府,包含人員移轉、契約權利移轉及財產移交等籌備,新北市政府與臺北市政府進行移交[29][30];同年5月23日,環狀線第一階段正式移交新北捷運公司營運,但票務系統繼續與臺北捷運系統連動[31]。
臺北捷運已經通車營運的路線有文湖線、淡水信義線、松山新店線、中和新蘆線、板南線、環狀線共六條主線,以及新北投支線、小碧潭支線共兩條支線,和貓空纜車共一條纜車線。興建中的則有萬大樹林線、環狀線南北環。此外,臺北捷運尚有多條規劃中的路線,通往臺北都會區各地。全部路線完工後,路網總長度將達到250公里,預計每日可運送360萬人。惟以下僅列出由臺北市捷運工程局主導規劃,作為地方主管機關之路線[j]。
目前已經通車路線所行經的行政區,除了臺北市全市12個行政區,尚有新北市淡水、永和、中和、新店、板橋、土城、三重、蘆洲、新莊等9個行政區,總共為21個行政區。目前規劃中與興建中的路線預計經過汐止、樹林、五股3區。
路線 | 區間 | 長度(公里) | 現況 | 系統 | 機廠 | |||
---|---|---|---|---|---|---|---|---|
文湖線 | 木柵線 | 動物園-中山國中 | 10.9 |
25.7
|
營運中 |
|||
內湖線 | 中山國中-南港展覽館 | 14.8
| ||||||
淡水信義線 | 信義線東延段 | 廣慈/奉天宮-象山 | 1.42 |
32.22
|
興建中
|
|||
信義線 | 象山-中正紀念堂 | 6.4
|
營運中
| |||||
淡水線 | 中正紀念堂-淡水 | 23.2
| ||||||
新北投支線 | 北投-新北投 | 1.2
| ||||||
松山新店線 | 新店線 | 新店-中正紀念堂 | 9.3 |
21.3
|
營運中
|
|||
小南門線 | 中正紀念堂-西門 | 1.6
| ||||||
松山線 | 西門-松山 | 8.5
| ||||||
小碧潭支線 | 七張-小碧潭 | 1.9
| ||||||
中和新蘆線 | 中和線 | 南勢角-古亭 | 5.4 |
31.5
|
營運中
|
|||
新莊線 | 古亭-迴龍 | 19.7
| ||||||
蘆洲線 | 大橋頭-蘆洲 | 6.4
| ||||||
板南線 | 土城線延伸頂埔段[32] | 頂埔-永寧 | 2.0 |
28.2
|
營運中
|
|||
土城線[33] | 永寧-府中 | 5.6
| ||||||
板橋線 | 府中-西門 | 7.1
| ||||||
南港線 | 西門-昆陽 | 11
| ||||||
南港線東延段 | 昆陽-南港展覽館 | 2.5
| ||||||
貓空纜車 | 動物園-貓空 | 4.3
|
營運中
|
空中纜車系統 (自動循環式) |
||||
萬大中和樹林線 | 第一期 | 中正紀念堂-中和高中 | 7.8
|
23.4
|
興建中
|
|||
機廠支線[34] | 中和高中-莒光 | 1.6
| ||||||
第二期[k] | 中和高中-迴龍 | 14
|
部分路段流標中 及興建中 | |||||
環狀線 | 南環段 | 動物園-大坪林 | 5.73
|
49.18[l]
|
部分路段流標中 及興建中
|
|||
北環段 | 新北產業園區-劍南路 | 14.93
|
部分路段流標中 及興建中 |
|||||
東環段 | 劍南路-動物園 | 13.12
|
興建中
|
東機廠
| ||||
民生汐止線 | 第二期(臺北市段)[m] | 工程代碼SB01站-東湖 | 10.5
|
12.73
|
綜合規畫中
|
|||
已取消或移交其他地方主管機關之路線 | ||||||||
環狀線 | 南北線 | 劍南路 - 秀朗橋 | 16.5
|
終止規劃
|
東機廠(已取消)
| |||
第一階段[n] | 大坪林-新北產業園區 | 15.4
|
49.18[o]
|
由新北捷運公司營運中
|
||||
民生汐止線 | 第一期(汐止東湖線) | 東湖-工程代碼SB15站 | 5.56
|
改由新北捷運局主導推動汐東捷運
|
年份 | 日期 | 區間 | 所屬路線 |
---|---|---|---|
1996年 | 3月28日 | 中山國中-動物園 | 木柵線 |
1997年 | 3月28日 | 北投-新北投 | 新北投支線 |
淡水-中山 | 淡水線 | ||
12月25日 | 中山-台北車站 | ||
1998年 | 12月24日 | 台北車站-中正紀念堂 | |
中正紀念堂-古亭 | 新店線 | ||
古亭-南勢角 | 中和線 | ||
1999年 | 11月11日 | 古亭-新店 | 新店線 |
12月24日 | 市政府-西門 | 南港線 | |
西門-龍山寺 | 板橋線 | ||
2000年 | 8月31日 | 龍山寺-新埔 | |
西門-中正紀念堂 | 小南門線 | ||
12月30日 | 市政府-昆陽 | 南港線 | |
2004年 | 9月29日 | 七張-小碧潭 | 小碧潭支線 |
2006年 | 5月31日 | 新埔-府中 | 板橋線 |
府中-永寧 | 土城線 | ||
2007年 | 7月4日 | 動物園-貓空 | 貓空纜車 |
2008年 | 12月25日 | 昆陽-南港 | 南港線東延段 |
2009年 | 7月4日 | 中山國中-南港展覽館 | 內湖線 |
2010年 | 11月3日 | 忠孝新生-大橋頭 | 新莊線 |
大橋頭-蘆洲 | 蘆洲線 | ||
2011年 | 2月27日 | 南港-南港展覽館 | 南港線東延段 |
2012年 | 1月5日 | 大橋頭-輔大 | 新莊線 |
9月30日 | 忠孝新生-古亭 | ||
2013年 | 6月29日 | 輔大-迴龍 | |
11月24日 | 中正紀念堂-象山 | 信義線 | |
2014年 | 11月15日 | 西門-松山 | 松山線 |
2015年 | 7月6日 | 永寧-頂埔 | 土城線延伸頂埔段 |
2020年 | 1月31日 | 大坪林-新北產業園區 | 環狀線第一階段 |
在規劃時期以路線識別色命名。初期路網時由於未全線通車,故以營運區間主要提供服務的地域名稱為名。現在,以地區套用路線的名稱已經為臺北捷運系統的慣例,且使用者多已習慣。所以,即使全線通車的路線還是以地名為路線名,如已經全線通車的捷運棕線稱為「文湖線」[36]。2014年10月,捷運松山線通車,不再有不同識別色路線跨越行駛情形,路線加註編號[37]。
各興建中路線的預定時程,2024年10月29日更新,進度依臺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發布為準[38]:
路線/進度 | 可行性研究 | 綜合規劃 | 設計 | 招標 | 執行 | 預 計 完 工 |
備註
| |||||||||||||||||
---|---|---|---|---|---|---|---|---|---|---|---|---|---|---|---|---|---|---|---|---|---|---|---|---|
啟
動 |
送
審 |
交 通 部 核 定 |
國 發 會 核 定 |
行 政 院 核 定 |
啟
動 |
環
評 |
環 境 部 核 定 |
交 通 部 核 定 |
國 發 會 核 定 |
行 政 院 核 定 |
設 計 完 成 |
審 議 完 成 |
公 示 |
決 標 |
施 工 |
試 車 |
初 勘 |
履 勘 | ||||||
淡水信義線 | 信義線東延段 | 廣慈/奉天宮-象山 | 興建中
| |||||||||||||||||||||
環狀線 | 北環段 | 新北產業園區-劍南路 | 部分路段流標中 部分路段興建中 | |||||||||||||||||||||
南環段 | 大坪林-動物園 | 部分路段流標中 部分路段興建中 | ||||||||||||||||||||||
東環段 | 劍南路-動物園 | 細部設計中
| ||||||||||||||||||||||
萬大中和樹林線 | 萬大線、莒光線 | 中正紀念堂-莒光 | 興建中
| |||||||||||||||||||||
樹林線 | 中和高中-迴龍 | 部分路段流標中 部分路段興建中 | ||||||||||||||||||||||
民生汐止線 | 臺北市段 | 工程代碼SB01站-東湖 | 可行性評估修正、綜合規畫中
|
臺北捷運各車站均設有詢問處,設於各站的穿堂層,負責一般諮詢、票務與其他旅客事務等[40]。
設有完善的無障礙設施,包括導盲磚、無障礙閘門、輪椅專用區等。候車月台並設有夜間安心候車區,保障夜間乘客搭乘捷運的安全[41]。每座車站廣設電扶梯連絡出入口、穿堂和月台,並宣導「緊握扶手、站穩踏階」。
臺北捷運各車站月台皆設有LED顯示器和電漿電視,顯示列車預計到站時間與相鄰車站的列車行駛概況。通訊方面,地下車站和路線內也設有行動電話基地台[42]。
初期商業活動因車站內完全設為禁食區,後因禁食區範圍縮小至付費區內,非付費區得以設置各種類型的商店,部份車站周邊亦設有地下街或商場。
車站和列車內全區禁菸,禁食區(黃線內)禁止飲食、嚼食口香糖和檳榔,另禁止旅客於未經捷運公司許可下從事商業行為,違者會被依大眾捷運法處以1,500元新臺幣以上、7,500元新臺幣以下罰鍰[43]。
月台上的列車入站廣播,自2014年起[u],所有車站全設置入站廣播。為便於辨識,*各線上行月台全面採用女聲,下行月台全面採用男聲。[來源請求]以中和新蘆線為例:(廣播「一月台列車往迴龍。/Platform 1 for Huilong.」)時,終點站即迴龍站,如要前往蘆洲線車站,可等候下一班往蘆洲方向列車(廣播「一月台列車往蘆洲。/Platform 1 for Luzhou.」)。
列車上透過預錄廣播播報站名、一般宣導廣播和緊急資訊。列車車門關閉前會透過月台廣播系統發出列車離站警示音 。[v]
臺北捷運廣播系統自通車至今,早期由孫積祥(華語)以及陳惠卿(華語、閩南語)擔當,現今由謝佼娟擔當華語轉乘廣播[w]。
根據各語言平等的法令,臺北捷運的廣播從原本木柵線時期僅播放華語、英語演變為現今依序播放華語、英語、日語、韓語、閩南語、客語的情形[y]。為服務視障乘客,全線(包含高運量和中運量)電聯車播音系統在2010年全部更新完成,內容為「左/右側開門」(相對於列車行駛方向)。轉乘站提示廣播,現在[z]中、英語轉乘廣播更改為「轉乘文湖(淡水信義/松山新店/中和新蘆/板南/環狀)線/臺鐵/高鐵/桃園機場捷運/淡海輕軌/安坑輕軌,請在本站換車。」和「Transfer station for the Brown(Red/Green/Orange/Blue/Yellow) Line / Taiwan Railway / Taiwan High Speed Rail / Taoyuan Airport MRT[aa] / Danhai LRT / Ankeng LRT.」[ab]。
2016年,臺北市政府文化局啟動台北聲音地景計畫。除了文湖線外,其餘路線皆於列車進站前播放各路線專屬之進站音樂,僅於平行轉乘車站、非地下車站和端點站,無設置進站音樂。2018年,推出站體環境音樂,並於整點時播放。目前總共20個車站有環境音樂。
此章節需要擴充。 |
臺北捷運的標示皆為中英雙語,站名牌字體(月台、車站出入口)依據臺北市捷運局設定的標準,中文採調整過的特明體,英文則為Optima Bold[48]。指標部分採黑體,中文字體以文鼎粗黑體與華康粗黑體為主。[49]
2023年8月起,因應日韓觀光旅客增加的趨勢,臺北捷運西門、台北車站、中正紀念堂等21座車站內的站名標示除了中、英文外,另外增加了日文、韓文的標示。[50]
臺北捷運依里程收費,單程票價為20~65元,同一組起迄站,皆按最短乘車里程計費。北北基桃TPASS月票1200元(30天),敬老愛心優待票4折。
乘車里程(公里) | ||||||||||
≤ 5 | >5 ~ 8 | >8 ~ 11 | >11 ~ 14 | >14 ~ 17 | >17 ~ 20 | >20 ~ 23 | >23 ~ 27 | >27 ~ 31 | > 31 | |
---|---|---|---|---|---|---|---|---|---|---|
票價(新臺幣:元) | 20 | 25 | 30 | 35 | 40 | 45 | 50 | 55 | 60 | 65 |
常客優惠方案:以電子票證進站搭乘者,當月同一張卡可累積搭乘次數,台北捷運會在次月依搭乘次數階梯式回饋儲值金。
當月回饋金=前月累計搭乘金額×現金回饋比例
(尾數不滿1元者,按四捨五入計算) | |
---|---|
前月累計搭乘次數 | 現金回饋比例 |
11~20次 | 10% |
21~30次 | 15% |
31~40次 | 20% |
41~50次 | 25% |
51次以上 | 30% |
捷運站外大部分設有名為「捷運○○站」的公車站[ac],可轉乘臺北市聯營公車或新北市公車,另外也行駛如「色N」(色=顏色,N=編號,如藍1、紅13等)等以顏色和編號組合命名的接駁公車系統[51],使用悠遊卡、一卡通、愛金卡的旅客於轉乘優惠容許時間(目前1小時)內搭乘捷運直接轉乘公車,或搭乘公車直接轉乘捷運,依不同票種可享有不同額度之優惠,此外,部分百貨公司、飯店、運動場所、醫院等機構也有行駛免費接駁車至附近的捷運站(詳見免費接駁車路線列表(便民路線、其他路線))。
從捷運通車至路網建構以來,運量逐年增加,目前運量約每天200萬人次上下。
為便利自行車民眾搭乘捷運的便利性,於北捷路網大部分路線/車站提供開放自行車乘車服務,自行車民眾可搭乘電梯及無障礙坡道,向詢問處購買「人車同行票」,並僅限於頭尾車廂之1-1、1-2、6-3、6-4號門上下車(支線為1-1、1-2、3-3、3-4號門)。
臺北捷運的識別標誌呈六角形造型,上下兩半互為依扶,隱含兩儀六合混元一體瀰漫宇內之意,二「人」字圖案,作雙向奔馳乃人來人往之意,並代表捷運系統堤供民眾運輸之效能,外型有如鳥之飛翔,有捷如飛之意,色彩以藍、白兩色顯示沉靜、清潔與速捷。
臺北捷運的品牌標誌(企業識別標誌)則以上述標誌為基礎調整。現行品牌標誌是第四代版本,自2021年3月25日起使用。
目前臺北捷運共有131個車站,其中16個是轉乘車站;若交會的各路線月台相互獨立,捷運公司和捷運局統計時,將九個非平行轉乘站的各路線月台視為多個車站。
月台設計採用側式月台、島式月台、側疊式月台、島式疊式月台、混合式月台等五種型式。各站月台長度,文湖線均有六節車廂長,目前僅使用四節車廂的空間。至於高運量路線各站皆有六節車廂長,僅小碧潭站為三節長。
依北捷局文獻稱呼,月台門依形式區分為「全高式月台門」和「半高式月台門」。由於落軌事件會對捷運系統、行車和乘客造成嚴重干擾,為了顧及乘客安全[53],曾在沒有月台門的車站派員加強巡邏,並自2005年11月開始逐步增設半高式月台門,至2018年9月正式全數完工[54][55]。
全高式月台門因木柵線自動駕駛,全線均有裝設。高運量路線因乘客量日益增加及月台、行車安全,二期路網路線月台全裝設全高式月台門。裝設全高式月台門的路線為文湖線全線、信義線、松山線、新莊線、蘆洲線、板南線南港展覽館站及頂埔站[40][42][56]。
由於高運量路線有行車專員,初期路網僅在月台兩端點設月台端點閘門,禁止與阻隔乘客進入,並以紅外線越線偵測作為月台軌道侵入預警系統的防護替代。但隨著落軌事件頻傳,最先就台北車站和忠孝復興站架設1.45公尺高月台閘門,然而因為遮蔽月台廣告燈箱的視線,之後加裝的月台閘門改為1.4公尺高[53]。分期逐步,初期路網全面增設月台門,並於2018年9月全數完工[40][42][55][57]。 裝設半高式月台門的路線為淡水線及新北投站、新店線及小碧潭站、中和線、板南線永寧站至南港站。
臺北捷運中的跨月臺轉乘設計,始於1980年代的設計階段,中華民國交通部運委會聘請BMTC與中華顧問工程司(今臺灣世曦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組成計畫小組進行設計。其中BMTC部分人員為曾經參與香港地鐵設計的工程師,故將香港的同月臺轉乘設計加入臺北捷運當中,取代了原先部分交會站必須上下樓層、徒步進行轉乘的動線。
開工之後,共興建了4座同月台平行轉乘站。有別於2個站構成的雙胞胎轉車組[ae],臺北捷運是由3座兩兩相鄰的車站——中正紀念堂站、古亭站及東門站,形成「三角轉車組」。西門站則是除此轉車組外的第4個轉乘站。
臺北捷運車站的中文名稱,字數介於2至6字不等。命名的主要原則,係以所在地附近之地名、街道、地標或名勝古蹟、提供土地的機構為主[58][59][60]。部分車站具有雙站名,如台北101/世貿站及廣慈/奉天宮站。少部分車站於啟用後更名,如「新店區公所站」、「南京復興站」[af]。
站名譯音方面,早期除淡水站[ag]、人名採用其慣用拼法外,皆採用當時慣用的威妥瑪拼音或郵政式拼音[63]譯寫。2003年臺北市政府決定改採漢語拼音[64],僅臺北因已為國際通用而維持Taipei。臺北縣當時採通用拼音,因此境內車站加註通用拼音[65][66],直到2009年中華民國政府改以漢語拼音為標準英譯而去除。2011年6月,因內政部地政司以具有歷史悠久及特殊意義兩項原則,而配合將淡水的譯名恢復為Tamsui[67]。
部份車站站名為尊重民意,或是車站出入口用地由機關學校提供,於軌道旁站名板以括號、斜線或直線分割方式加註標示別名(即俗稱的副站名),中正紀念堂與十四張站增加加註於出入口站名版。目前共有26個車站加註標示。
臺北捷運列車皆為動力分散式的電聯車,以第三軌供電(750伏特直流電)方式推進[68],並搭載列車自動運行裝置,可以在無人自動或行車專員駕駛下開停車及開關車門。
中運量系統部份,文湖線為膠輪路軌系統。初期採用由法國馬特拉設計和製造之VAL256電聯車、機電、號誌系統[69]。然而1997年馬特拉和捷運局發生合約糾紛後,不再提供維修服務;後其又被德國西門子公司併購,維修服務亦改由西門子提供[70]。現在使用加拿大龐巴迪運輸的INNOVIA APM 256型電聯車與CITYFLO 650機電、號誌系統。列車編製為1對2輛,2對4輛為1列。採用自動駕駛,由電腦控制,列車不配置行車專員。
高運量系統部份,列車使用鋼輪,行駛於鋼軌軌道上。高運量路線列車皆採用鋼輪鋼軌系統,軌距採用標準軌。高運量列車有5種型式:301型、371型、381型由日本川崎重工製造,321型和341型由德國西門子公司製造。未來將於2026年引進現代Rotem所製造列車。[71]主線列車編製為1組3輛,2組共6輛為1列;支線列車則是單組3輛1列[ah]。原則配置一名行車專員,負責操作車關關閉。
除了河底隧道[ai]之外,另外還有兩座位於地面上的隧道。一座位於紅線竹圍站-關渡站段上,為臺鐵淡水線「關渡隧道」改建而成;一座位於棕線麟光站-辛亥站段上,俗稱「福州山隧道」[aj]。
信義線、新莊線於東門站交會,共有五條隧道[ak],且設計為平行轉乘,在杭州南路地下以麻花辮型式縱相交疊[al][72][73][74]。該段工程於2005年9月隨著信義線動工而展開,2009年1月完成[74]。由於路幅狹窄、穿越大量建築地底,隧道興建難度高,也是台灣首宗在狹小區域內進行多條隧道且近距離交疊的工程。[74]
設有公共藝術作品的車站如下列表[75][76],其中中山站和台北車站設有藝文廊,部份藝術概念則直接融入車站建築。如南港站便於站內出入口穿堂層、出入口樓梯側、穿堂層公共區通道和月台側牆等處以藝術琺瑯板呈現6幅出自幾米繪本〈地下鐵〉的大型彩色壁畫。
臺北捷運的車站、線段,都會有紀念路線和車站通車的銘板。以古亭站為例,位於出口一設有古亭站和該段通車的紀念銘板。銘板上之路線名稱以工程為單位,是故一期路網中小南門站與台大醫院站,分別註記為南港線與新店線,而非新店線與淡水線。
現臺北捷運各站之車站紀念章,大多以該站文化、觀光為主軸,供遊客作為紀念。紀念章大多放置在服務台旁,依路線有不同的章戳形狀及顏色[77]。曾有環狀線之紀念章,於移交經營權後取消[78]。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