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大乘佛教修學最重要的經典之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華嚴經》,全名《大方廣佛華嚴經》(梵語:महावैपुल्य बुद्धावतंसक सूत्र,羅馬化:Mahāvaipulya Buddhāvataṃsaka Sūtra),又名為《雜華經》[1]、《佛雜花經》[2],是大乘佛教的重要經典之一。據稱本經是釋迦牟尼佛於菩提樹下成道後,在禪定中為文殊、普賢等大菩薩顯現無盡法界時所宣講,被認為是佛教中最為浩瀚廣博的世界觀介紹。華嚴宗依據本經立法界緣起、事事無礙等義為宗旨。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13年12月2日) |
此條目可能包含原創研究。 (2013年12月2日) |
《大方廣佛華嚴經》經名由「大」(mahã)、「方廣」(vaipulya)、「佛陀」(buddha)和「華嚴」(avataṃsaka)組成,意為「名為『佛華嚴』的大乘方廣經典」。其中「大」指大乘,與「方廣」連用強調經文之方正、廣大、平等[2]。
華嚴梵語為avataṃsa、avataṃsaka[3][4][註 1],指王冠、耳環、花鬘等環狀裝飾品,引申為裝飾繁複、莊嚴美麗;「佛華嚴」(Buddhāvataṃsaka)指稱佛國之無限莊嚴,也指此經中蓮華藏世界(毘盧遮那佛淨土)之美麗。[2]
日本學者櫻部建則認為「佛華嚴」是形容諸佛示現神通變化,由四面八方乘坐蓮花前來集會的現象,與佛國境界無關[2]。在梵本《撰集百緣經》的第15緣,佛陀示現稱為「佛華嚴遊戲」(Buddhāvataṃsakavikrīḍita)的神變,「於其臍中,出七寶蓮華,各有化佛結跏趺坐,放大光明,上至阿迦膩吒天,下至阿鼻地獄」;又在藏譯佛典中,藏語「集會」一詞(phal chen)常用來對譯梵語的avataṃsaka[3]。
華嚴宗以華嚴經為「法喻因果」,「理智人法」兼備之名稱,一經的要旨,都包含在題目中。大,即包含之義;方,即軌範之義;廣,即周遍之義。即一心法界之體用,廣大而無邊,故稱為大方廣。佛,即證入大方廣無盡法界者;華(花),即成就萬德圓備果體之因行的譬喻;嚴,即開演因位之萬行,以嚴飾佛果之深義,此為佛華嚴。
華嚴宗主張此經以「因果緣起、理實法界」為宗(因果緣起必無自性,無自性故即理實法界。法界理實必無定性,無定性故即成因果緣起)[8],說菩薩以菩提心為因而修諸行,頓入佛地的因果,顯示心性含攝無量、緣起無盡、時空行願等相涉相入、無礙無盡的理境,及佛果地遼闊無礙、莊嚴無比的勝境。此經之舊譯(六十卷本)有寶王如來性起品,亦即新譯(八十卷本)之如來出現品,揭櫫了華嚴宗的性起思想;性起二字的詮釋,是華嚴學界的重要議題。[9]
根據漢傳華嚴宗的說法,《華嚴經》是龍樹進入龍宮取回的[11],有上中下三種版本[12],內容長度不同,傳入人間的版本為下本十萬頌[13]。
龍樹在《大智度論》中,提到《十地經》[14]與《不可思議經》[15],提到的內容對應於華嚴經十地品與入法界品。龍樹與世親也曾為《十地經》作註解,即《十住毗婆沙論》與《十地經論》。呂澂認為,龍樹時代還沒集成大本《華嚴經》,而是以單行本方式流傳。
印順法師認為,《華嚴經》集成可劃分為三個階段:最早出現的是《兜沙經》與《菩薩本業經》等;隨後出現《十地經》與《不可思議經》等;這些單行本最終集成大本《華嚴經》[16]。早期的《十地經》都不說十波羅密,印順法師指出,可以從《華嚴經》裏對十波羅密的使用,說明整部經典或全本,是經過不斷增補而形成的,所以大本《華嚴經》應是後期大乘的著作[17]。
佛教學者認為,《華嚴經》最早的寫作年代,可能在佛滅後約五百年,可能在西元3或4世紀時開始集結。《華嚴經》最初在印度只是分散的章句,並沒有集結成完整的經典。約在公元2~4世紀中葉間,華嚴系的經典從南印度,向西北印度和中印度傳播。最後在中國西域地區合成大本的《華嚴經》。
作為眾多佛典集成的一大部類,《華嚴經》的梵文原本現已不存。本經的梵文本目前發現了相當於《十地品》的《十地經》(Daśabhūmika Sūtra)和相當於《入法界品》的《健拏驃訶》(Gaṇḍavyūha)[註 2] 。這兩本經在印度獨立傳播,在尼泊爾,被歸入大乘佛教的「九法」之中,並且也有獨立的漢譯本。此外,近年發現,西藏還保存有《華嚴經·壽量品》的梵文原本,在中亞一些屬於《華嚴經》的梵文殘片也被陸續發現[3]。
《華嚴經》有三個漢譯本:
藏文甘珠爾收錄《華嚴經》(藏語:སངས་རྒྱས་ཕལ་པོ་ཆེ་ཞེས་བྱ་བ་ཤིན་ཏུ་རྒྱས་པ་ཆེན་པོའི་མདོ།,威利轉寫:sangs rgyas phal po che zhes bya ba shin tu rgyas pa chen po'i mdo)共45品,三萬九千三十頌[3];前44品相當於八十華嚴的前38品,最後一品相當於《入法界品》。其經文原本來自西域于闐,勝友、智軍譯,遍照校,內容與漢文本頗有出入,並多出兩品,分別是第十一品「如來華嚴品」(Tathāgatāvataṃsaka),位於毗盧遮那品後如來名號品前,以及第三十二品「普賢宣說品」(大方廣普賢所說經 ),位於十地品後十定品前。
七處九會 | 五周因果 | 八十華嚴 四萬五千頌 (三十九品) |
六十華嚴 三萬六千頌 (三十四品) |
別行本 |
---|---|---|---|---|
(初會) 菩提場 (寂滅道場) |
所信因果 [信] | 世主妙嚴品[23] Sarva-lokendra-vyūha-naya-prabhāva |
世間淨眼品 | |
如來現相品 | 盧舍那佛品 | |||
普賢三昧品 | ||||
世界成就品[24] Lokadhātu-samudra-nirdeśa- vibhāvana-samudāgama |
||||
華藏世界品[25] Kusuma-tala-vyūhālaṃkāra- lokadhātu-samudra-pariśuddhā- guṇa-samudra-avabhāsa |
||||
毗盧遮那品 | ||||
(二會) 普光明殿 |
差別因果 [解] | 如來名號品 | 如來名號品 | 兜沙經[26][27],後漢支讖譯 菩薩本業經,吳支謙譯 |
四聖諦品 | 四諦品 | |||
光明覺品 | 如來光明覺品 | 兜沙經,後漢支讖譯 菩薩本業經,吳支謙譯 | ||
菩薩問明品 | 菩薩明難品 | |||
淨行品 Gocara-pariśuddhi[28] |
淨行品 | 菩薩本業經,吳支謙譯 諸菩薩求佛本業經,失譯 | ||
賢首品 Bhadraśrī |
賢首菩薩品 | |||
(三會) 忉利天宮 |
昇須彌山頂品 | 佛昇須彌頂品 | 菩薩本業經,吳支謙譯 | |
須彌山頂上偈讚品 | 菩薩雲集妙勝殿上說偈品 | |||
十住品[29] Daśa-vyavasthāna[30] |
菩薩十住品 | 菩薩本業經,吳支謙譯 菩薩十住行道品,失譯 菩薩十住經,晉竺法護譯 | ||
梵行品 Brahmacharya |
梵行品 | |||
初發心功德品 | 初發心菩薩功德品 | |||
明法品 Dharmāloka[31] |
明法品 | |||
(四會) 夜摩天宮 |
昇夜摩天宮品 | 佛昇夜摩天宮自在品 | ||
夜摩宮中偈讚品 | 夜摩天宮菩薩說偈品 | |||
十行品 | 功德華聚菩薩十行品 | |||
十無盡藏品 | 菩薩十無盡藏品 | |||
(五會) 兜率天宮 |
昇兜率天宮品 | 如來昇兜率天宮一切寶殿品 | ||
兜率宮中偈讚品 | 兜率天宮菩薩雲集讚佛品 | |||
十迴向品 Vajradhvaja-pariṇāmanā |
金剛幢菩薩十迴向品 | |||
(六會) 他化自在天宮 |
十地品 Daśa-bhūmikā |
十地品 | 漸備一切智德經,晉竺法護譯 十住經,後秦鳩摩羅什譯 十地經,唐尸羅達摩譯 | |
(七會)[註 3] 普光明殿 |
十定品 Daśa-samādhi |
等目菩薩所問三昧經,晉竺法護譯 | ||
十通品 | 十明品 | |||
十忍品 | 十忍品 | 如來興顯經,晉竺法護譯 | ||
阿僧祇品 | 心王菩薩問阿僧祇品 | |||
壽量品 | 壽命品 | 顯無邊佛土功德經,唐玄奘譯 校量一切佛剎功德經,宋法賢譯 Anantabuddhakṣetraguṇodbhāvana | ||
諸菩薩住處品 | 菩薩住處品 | |||
佛不思議法品 | 佛不思議法品 | |||
如來十身相海品 | 如來相海品 | |||
隨好光明功德品 | 佛小相光明功德品 | |||
平等因果 [解] | 普賢行品 Samantabhadra-cārya-nirdeśa |
普賢菩薩行品 | ||
如來出現品 Tathāgatotpatti-saṃbhava-nirdeśa[32] |
寶王如來性起品 | 如來興顯經,晉竺法護譯 | ||
(八會)[註 4] 普光明殿 |
成行因果 [行] | 離世間品 Lokottara |
離世間品 | 度世品經,晉竺法護譯 |
(九會)[註 5] 逝多林 重閣講堂 |
證入因果 [證] | 入法界品[33] Gaṇḍavyūha(健拏驃訶)[19] |
法界品 | 羅摩伽經[34],失譯 續入法界品,唐地婆訶羅譯 三曼陀颰陀羅菩薩經,失譯 普賢行願品四十卷,唐般若譯 入法界品四十二字觀門,唐不空譯 文殊師利發願經,晉佛馱跋陀羅譯 普賢菩薩行願讚,唐不空譯 普賢菩薩行願王經,失譯 普賢菩薩行願王品,失譯 Samantabhadra-caryā-praṇidhāna |
(別品) 普光明殿 |
華嚴別品 | 華嚴別品 | 度諸佛境界智光嚴經,失譯 佛華嚴入如來德智經,隋闍那崛多譯 入如來智德不思議經,唐實叉難陀譯 Sarvabuddha-viṣayāvatāra-jñānā -lokālaṃkāra | |
(別品) 普光明殿 |
信力入印法門經,後魏菩提留支譯 Śraddhā-balā-dhānā-vatāra-mudrā | |||
(別品) 如來神力所持 |
大方廣普賢所說經,唐實叉難陀譯 | |||
(別品) 菩提樹 |
如來不思議境界經,唐實叉難陀譯 華嚴不思議佛境界分,唐提雲般若譯 Acintya-buddhaviṣaya-prakaraṇa | |||
(別品) 鷲峯山 |
華嚴修慈分,唐提雲般若譯 Maitrībhāvanā-prakaraṇa[35] | |||
(別品) 鷲峯山 |
十住品 賢首品 |
菩薩十住品 賢首菩薩品 |
大方廣總持寶光明經,宋法天譯[36] Ratnolkā-dhāraṇī |
中國佛教根據《菩薩瓔珞本業經》、《仁王護國經》、《大乘梵網經》,認為從初發心(初信位的菩薩)直到圓滿成佛,歷經三大阿僧祇劫,總共有五十二個階位,即菩薩五十二位。在《華嚴經》中,雖提到五十二位中的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但是是在各品分別陳述,沒有明顯將其組合成一系列的位階。
甚深禪定名稱,明一真法界、無盡緣起之理,修六度四攝、莊嚴佛果之行,只有普賢菩薩大行,可入正覺華嚴三昧。六十華嚴三十七曰:「普賢菩薩正受三昧,其三昧名佛華嚴。」若得華嚴三昧,可謂已經成佛,《無量壽經》詩句為證:「得佛華嚴三昧,宣暢一切經典。」凈影在《無量壽經疏》中說:「如華嚴說,彼一三昧統攝法界,一切佛法悉入其中。」《華嚴經》第十二品賢首菩薩偈曰:「嚴凈不可思議剎,供養一切諸如來;放大光明無有邊,度脫眾生亦無限;智慧自在不思議,說法言辭無有礙;施戒忍進及禪定,智慧方便神通等;如是一切皆自在,以佛華嚴三昧力。」
華嚴字母出自《大方廣佛華嚴經入法界品》,全部有42個字母,為善財童子參訪第44位善知識時傳授的字智法門。[37]相傳為古代僧人為學習梵語而產生用漢字標註的梵語字母表。不空譯有《大方廣佛華嚴經入法界品四十二字觀門》:阿、多、波、左、那、邏、柂、婆、茶、沙、嚩、哆、也、瑟吒、迦、娑、麼、伽、他、社、鏁、柂、奢、佉、叉、娑多、壤、曷攞多、婆、車、娑麼、訶婆、縒、伽、吒、拏、娑頗、娑迦、也娑、室左、侘、陀。
「淨行品」、「十地品」、「十迴向品」、「如來出現品」、「離世間品」、「入法界品」等華嚴單經(品),在大乘論書中得到頻繁引用。這表明《華嚴經》在印度相當流行,也得到印度大乘論師的重視[38]。
《金獅子章》全稱《華嚴金獅子章》,是華嚴宗三祖賢首國師向武則天闡述華嚴宗義理的講記,比喻巧妙,深入淺出,結構嚴謹,言簡意賅,令武則天茅塞頓開,大為贊賞。此章採用以十代表圓滿的華嚴結構,共分十個部分:一名緣起,二辨色空,三約三性,四顯無相,五說無生,六論五教,七勒十玄,八括六相,九成菩提,十入涅槃。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