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認為宇宙是被超自然的實體創造的理論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創造論(英語:Creationism)或稱創世論、神創論,常見於古代人類記錄與「外來」智慧對話的典籍記載[1]。創造論者普遍相信人類、生物、地球及宇宙是由超自然力量或超自然的生物創造,通常為神、上帝或造物主[2][3]。最廣義來說,創造論包含了一系列連續的宗教觀點,因此分為許多分支[4][5],這些分支對於諸如進化這類的對自然的科學解釋的接受度也各不相同[6][7]。
創造論一詞最常指代對特創論的信仰。特創論是指一種對某個神聖法令創造了世間萬物,且該神聖法令的唯一正確的解釋來源自基督教基要主義者對聖經中創世紀的創世敘事的創世神話進行直譯的主張[8]。目前,「年輕地球創造論」是創造論最常見的變體[9]。年輕地球創造論在洪水地質學的基礎上認定,宇宙萬物及其宇宙的各種生命形式是在近10000年中被特別創造出來的,並且年輕地球創造論提倡偽科學性的創造科學[10][11][12][13]。而這與自18世紀以來的古老地球創造論截然不同,後者認為間隔理論或日-年理論可以解釋地質年代中與《創世紀》中衝突之處,但同時也反對進化。現今的古老地球創造論者支持漸進創造論並繼續反對進化論中的解釋[14]。隨着創造論與科學的爭議日漸增多,創世科學以智能設計和新創造論的形式再度進入大眾和學術界視野[15][16]。
主流新教及天主教會通過神導演化論將現代科學與他們的信仰進行調和,神導演化論認為神通過自然定律創造了世間萬物,天主教會和主流新教都接受進化這一科學概念。一些團體把神導演化論稱為進化創造論主義[6]。在伊斯蘭教[17][18]和印度教[19]信仰中亦有人是創造論者。「創造論者」一詞在進化論與創造論的爭論中常追溯至查爾斯·達爾文在《物種起源》一書未發表的草稿[20],達爾文在之後與同事的書信中也用到過這個詞[21]。亞薩·格雷在1873年發表於《國家》的一篇文章中稱有一些「特殊創造論者」持有「物種本身起源於超自然,上帝的力量讓物種的起源不能被科學解釋」的觀點[22]。
許多創造論者的信仰基礎部分或全部來源自舊約聖經,尤其是創世記部分:
聖經年表是創造論解釋中的重要一環,生命周期、「世紀」以及其他聖經中對時間描述的複雜系統的解釋大都出自聖經年表。近幾十年來,很多人試圖將神創論與聖經脫鈎,並將其重鑄為科學,這些嘗試主要包括創造科學及智能設計論[23]。
在人們探討創造進化爭議時,常常會用過於簡單的二分法進行分類,為了消除這一誤解,1999年,國家科學教育中心的尤金妮亞· 斯科特使用一張圖表描述了一系列連續的、在大眾中有關創造論的宗教觀點——從最極端的聖經直譯創造論到另一側最極端的唯物主義進化論,她的頻譜和研究成果隨後在大眾的討論中被廣泛使用,後又發表在了該年的《國家科學教育中心報告》中[24]。隨後又有其他學者提出了其他的分類[25]和比較方式[26]。2009年,斯科特檢視並修正了她的研究成果,並認為智能設計論與其他幾種創造論有重疊,並認為每一種創造論都是代表着一種信仰和立場。修改後的圖表額外增加了各派對地球的年齡的觀點,並細化了各派對進化的看法。修改後的圖表被最先發表於《進化對創造論:一份導論》[27],之後國家科學教育中心基於書中修改後的圖表重寫了官方網站中的內容[14]。
修改後的圖表認為,創造論主要分以下幾種:
人類 | 生物物種 | 地球 | 宇宙 | |
---|---|---|---|---|
年輕地球創造論 | 直接由上帝創造。 | 直接由上帝創造。宏觀演化不發生。 | 年齡少於1萬年。由大洪水重塑。 | 年齡少於1萬年。 |
間隔創造論 | 科學研究得到的年齡。由大洪水重塑。 | 科學研究得到的年齡。 | ||
漸進創造論 | 在靈長目解剖學的基礎上被上帝直接創造。 | 由上帝直接創造後進行進化,不存在共同始祖。 | 科學研究得到的年齡。不存在大洪水。 | 科學研究得到的年齡。 |
智能設計 | 因人而異(例如,邁克爾·貝希接受人類由靈長目進化而來)。 | 神於過去某時的介入,證據為「不可化約的複雜性」。部分人接受共同起源,其他人則不接受。 | 部分人認為地球是神介入的產物。 | 科學研究得到的年齡。 |
神導演化論 (進化創造論) | 由靈長目進化而來。 | 自同一共同始祖進化而來。 | 科學研究得到的年齡。不存在大洪水。 | 科學研究得到的年齡。 |
此章節需要擴充。 |
許多年輕地球創造論者,如肯·哈姆和道格·菲利普斯,相信上帝在過去一萬年內創造了地球,對《創世紀》創造敘事予以字面理解,將其置於據聖經世系近似的時間框架中。大多數年輕地球創造論者認為宇宙和地球的年齡大致相同,少數則認為宇宙比地球的年齡稍大一些。年輕地球創造論者為宇宙給出的年齡與烏歇年代表及其他年輕地球時間框架一致。另一些年輕地球創造論者則相信,地球及宇宙被造出了有年齡的外表,所以世界看起來比它實際上老得多,也正是這種表象讓地質學發現及其他測定地球及宇宙年代的方法得到了更長的時間線。
此章節需要擴充。 |
古老地球創造論認爲物理宇宙是上帝創造的,但《創世紀》中描述的創造事件應當作比喻。秉持該論者相信天文學家和地質學家所描述的宇宙的年齡及地球的年齡,唯對現代進化論的細節容許置疑[14]。
老地球創造論本身至少有三類:
間隔創造論(亦稱毀滅-恢復創造論,恢復創造論,或間隔理論)是老地球創造論的一種形式,它斷定如《創世紀》所述的六日創造期包含六個字面上的24小時的一天,但在《創世紀》第一與第二節中兩個不同的創造之間有一個時間間隔。該理論宣稱其解釋了許多科學觀察,包括地球的年齡。因此,六日的創造(第三節以後)開始於地球「空虛混沌」之後的某個時候。於是一個不確定的時間間隔可以插入到宇宙初造之後,至《創世紀》創造敘事之前,即現在的生物物種及人類被造之前。因此,間隔理論家能夠同意有關地球及宇宙年齡的科學共識,並保有對聖經文本的字面解讀。
某些間隔創造論者擴展了創造論的基礎版本,提出在時間的「間隙」內生物生命的「原始創造」。這被認為是《彼得後書》3:3-6中提到的「當時的世界」。超過10000年的化石及考古遺址的發現一般被歸因於這個「當時的世界」,也可能聯繫到路西法的叛亂。
日-紀創造論對《創世紀》記載的創造做隱喻性解讀,認爲《創世紀》的六日創造並非通常的24小時一天,而是長得多的時期(從數千至數十億年)。《創世紀》記載從而可與地球的年齡協調一致。該理論倡導者既見於神意進化論者,亦見於漸進創造論者,前者接受關於進化論的科學共識而後者拒斥之。據説該理論基於希伯來語詞「日」(yom)亦可指有始有終的一段時期,不必是24小時一天。
日-紀創造論試圖調和《創世紀》敘事與現代科學,主張創造之「日」其實持續了更長時間,並非通常的24小時一天(如名所示,每一「日」持續了一紀)。據此看法,創造之「日」的順序與持續時間或可平行於科學共識的地球及宇宙年齡。
漸進創造論相信上帝在幾億年間逐漸創造出新的生命形式。作爲老地球創造論的一類,該理論接受主流地質學、宇宙學對於地球年齡的估計,考古學,以及微觀進化等某些生物學教義,以自圓其說。據此觀點,創造發生於物種的急劇爆發期,所有「種類」的動植物在數百萬年間分階段出現。爆發之後是停頓或均衡期,以適應新來的物種。這些爆發代表著上帝通過神聖干預創造有機體的新類型。由考古記錄觀之,漸進創造論認爲物種不是由祖先穩定轉變而逐漸出現,而是一同出現並且完全成形。
這種觀點拒斥宏觀進化,稱其在生物學上站不住腳,也沒有化石記錄支持。其亦拒絕接受生命的共同血緣來源於最近的普遍共同祖先。因此它否認宏觀進化的證據,而接受微觀進化為造物主設計到遺傳結構中的遺傳參數,以兼容(生物)適應環境及生存的原理。一般而言,該理論擁護者視其爲字面創造論與進化論之間的折衷立場。
漸進創造論可以同對《創世紀》敘事的釋經學方法結合起來,例如日-紀創造論,或對《創世紀》的框架、隱喻性、詩性觀點。
創造科學,或稱科學創造論,出現於上世紀60年代[28][29][30][31]。其支持者意圖在學校科學課中教授年輕地球創造論,以抗衡學校對進化論的講授。創造科學的通常論點包括:持創造論宇宙學,認為宇宙只有幾千歲;因放射性暈的技術爭端質疑放射性定年法;將化石記錄(見洪水地質學)解釋為創世紀大洪水的記錄;將現今的生物多樣性解釋為預先設計的遺傳變異性所致,並部分解釋為突變導致上帝置於「被造物種」中的完美基因組發生急速退化,等等。
新創造論是一場偽科學運動,旨在重述創造論,使其更易為公眾、政策制定者、教育者及科學共同體所接受。其意圖用非宗教用語並不訴諸經文來重塑關於生命起源的爭論。該運動是對1987年美國最高法院就愛德華茲訴阿奎拉德案裁決的回應,該裁決認為創造論是一個固有的宗教概念,在公立學校的課程中宣揚創造論之正確或準確,違反了第一修正案中的政教分離條款。
新創造論的一條主要主張聲稱,以自然主義為基礎的、表面上客觀的正統科學,實際上是一種教條式的無神論宗教。其支持者認為,科學方法排除了某些對現象的解釋,特別是那些指向超自然因素的解釋,從而有效地排除了宗教見解對理解宇宙的貢獻。這條主張導致新創造論者公開且常常有敵意地反對其專稱的「達爾文主義」——他們一般指的是進化,但他們可能會將其擴展到包括自然發生說、恆星演化、大爆炸理論等概念。
與他們的哲學前輩不同,新創造論者很大程度上不相信創造論的許多傳統基石,比如年輕地球論,或教條式字面解釋聖經。
智能設計是一種僞科學觀點,認爲智能原因,而非自然選擇之類的無引導過程,能極好地解釋宇宙及生物的一定特徵。該觀點的主導倡議者全都跟探索研究所(Discovery Institute)有聯繫。探索研究所是一家智庫,運用楔子戰略,試圖替換科學方法,代之以接受超自然解釋的,「同基督教及有神論確信相協調的科學」。科學與學術共同體廣汎同意智能設計是創造論的一種形式,有時也稱之爲「智能設計創造論」。
智能設計起源於創造科學的重命名,試圖避免一系列排除美國公立學校創造論教學的法院判決。探索研究所已經開展了一系列改變學校課表的運動。在澳大利亞,課表由州政府而非當地的學校董事會控制,聯邦教育部長布倫丹·納爾遜提出在科學課上教授智能設計的想法,引來公眾一片譁然;部長很快承認,如果要教授智能設計的話,正確的場合是宗教或哲學課上。[32]
在美國,公立學校的智能設計教學被聯邦地區法院裁定為違反了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的政教分離條款。在基特茲米爾訴多佛案中,法院發現智能設計不是科學,且「無法將其與創造論者脫鈎,故而是宗教的前身」[33],因此不能在該法院轄區下的公立學校科學課堂作為進化論的備選來教授。由此,這份裁定,基於之前美國最高法院在愛德華茲訴阿奎拉德(1987)和埃潑森訴阿肯色州(1968)中的判決,並應用萊蒙測試,建立了一個有說服力的先例,為其他聯邦法院轄區下公立學區的智能設計教學創造了法律障礙。
「神創論」是創造論的一種,「創造論」也可以指創世神話。
廣義來説,它涵蓋了所有被理解為有超自然力量干預自然世界的信仰,與「神學」相對應的被視為「蒙學」(人類自為的啟蒙學)原本稱為占星、煉金(例如:牛頓)、巫術、藥毒等其它學術,人類生活從山野進入城市化後,感(知)性下降理(解)性抬頭,這些蒙學(或稱為哲學)派生出諸如天文學、物理學、精神科學(心理學、腦神經學)、生物學等強調驗證的科學,當提到創造論與進化論的爭議的時候,「創造論」一詞就概括地指反對自然生物過程(特別是演化論)作為地球上生物的歷史、多樣性和複雜性的解釋,並以古代典籍(古代科學)或是宗教化思想為根本的理論。[34]在西方世界,這種創造論通常是建基於聖經《創世紀》第一及第二章[35],然而其他宗教也有各自的創世「神話」,並且與之可能頗有差距。
雖然「創造論」這一名詞在近代才發明,其歷史卻為悠久的宗教史的一部分。
「創造論」一詞在1920年代被專指基督教基要主義者基於對直譯聖經中《創世紀》的理解,並反對人類進化理論的行動。這些組織曾經成功地使美國公立學校停止教授進化論思想。而年輕地球創造論者從1960年代中開始推廣在公立學校科學課上使用「洪水地質學」教授「科學創造論」,以支持《創世紀》。[36]在Daniel v. Waters一案(1975年)中,判決為在公立學校中教授創造論違反了政教分離,而其內容中所有引自聖經的文字均被除去,並重命名為創造論科學。在Edwards v. Aguillard一案(1987年)中,判決為創造論科學有違憲法,教科書中任何提及「創造論」的字眼均換為被認為是一新科學理論的「智能設計論」。在Kitzmiller v. Dover一案(2005年)中,判決為智能設計論非科學,並有違憲法中對在科學課上教授宗教的限制。[37]
在某種程度上,早期基督教教會父老將《創世紀》視為寓言故事,認為其精神上的意思比文字上的意思更為重要,但同時並不否認對文字的解釋。[38]1世紀時使徒保羅描述《創世紀》第二章第24節為基督和教會的意思,而斐洛則描述世界萬物皆同時被創造,創世所需六天表示人們需要秩序,數字6也是一個完全數。猶太作家如亞伯拉罕·以斯拉可被視為創造論者,但也不贊成過於執著《創世紀》的文字意思。邁蒙尼德指出,《創世紀》第一至三章不能以字面意思理解。[39]
為回應2世紀諾斯底主義主張《創世紀》純為寓言的觀點,「正統基督教徒」並不接受這種看法,然而他們也沒有單純地理解這段文字的字面意思。因此俄利根相信世界是上帝所造,但並不如字面理解的一樣分多天完成。同樣,4世紀時的聖巴西流雖某程度上理解字面意思,但認為創世是在瞬間完成、不需時間的,是一個整體,不可分也不可量度。[39]
聖奧古斯丁在《論創世紀的字面意義》中堅持,《創世紀》描述了神創造萬物,但也同時顯示出萬物是同時被創造出來的,創世的天數只是為了包含教誨而作的分類,是一個邏輯上的思想,與時間毫無聯係。他認為,光乃天使的照耀,而非實質看得見的光。他也強調,這段經文很難明白,隨著新知識的出現,它也得被重新理解。特別是基督教徒不應為了教義而對經文作出自以為是、荒謬及有違實質觀察證據的理解。[40]
和奧古斯丁一樣,13世紀的托馬斯·阿奎那認為人們應毫不動搖地相信經文的內容,同時也要注意「聖經可以多方面解釋,人們不應執著於單一種解釋,並要準備當這種解釋被證明為誤時捨棄之,以免聖經被非信徒譏諷,信徒的信心被削弱。」[39]
自從1517年,宗教改革使人們更強調非神職人員對聖經的理解。馬丁·路德提倡萬物於約6000年前在6天內創造,並聲稱「摩西寫道,未受過教育的人也可以對創世有清楚的理解」;但一位德國農民對一段翻譯的理解會和另一位熟悉早期猶太語言及文化的猶太人不同,而路德還需要提及其有寓言價值的意義,如何謂「蛇」(誘人犯錯的狡猾之徒)。約翰·加爾文也不同意瞬間創世之說,並批評這些堅持存在「穹蒼以上的水」並有違當代對自然界理解的人。[39]
新陸地的發現使人們瞭解到生物的多樣性,並發展出一套理論,説明這些物種皆個別由上帝創造。1605年,弗蘭西斯·培根強調,我們在自然界中所看到的神造的萬物教導我們如何理解聖經。而他的培根法所提倡的以實驗及觀測支持科學理論成為了現代科學的核心。[41]自然神學發展出的對自然的研究最終期望目標為找出證據支持基督教,其中許多人嘗試改進大洪水理論。[42]
1650年,阿馬總主教詹姆斯‧烏舍爾發表了根據聖經所寫歷史的烏舍爾年代表,並算出創世年份為公元前4004年。這個理論被廣泛接受,但在18世紀至19世紀發展的現代地質學發現的地層和化石則證明了地球的年齡更老。支持聖經大洪水的災變論在英格蘭十分流行,但似乎仍不堪一擊;[42]而到了1850年時所有地質學家和大部分的福音派基督徒已採納了不同版本的年老地球創造論,但他們仍繼續反對進化論。[39]
約19世紀起,拉馬克的物種變遷論開始在巴黎和愛丁堡得到小數目的支持者,主要為解剖學家。[39]英國當時困於拿破崙戰爭中,並恐怕如美國革命及法國革命等的共和革命會威脅君主制。達爾文逐漸發展的物競天擇理論當時還是個秘密。英國面臨的威脅溫和了下來,無名氏於1844年發佈的《創造的自然歷史痕跡》引起了公眾的興趣,並得到了貴格會和一神論派等宗教團體的支持,卻被科學界所抨擊,原因為其缺乏實在、強硬的科學證據支持。
1859年,達爾文以《物種起源論》為研究目標時,提供了所發現的演化現象,成為來自權威資料的證據,科學家們也開始較激進的相信進化論的存在,以突破當時宗教社會的保守壓抑。這一點被英國國教會的保守派信徒所抗拒,但他們的注意力很快便轉移到了造成更大迴響的自由主義神學的《論文與評論》,因為它介入了幾百年前由伊拉斯謨開始的「高等批判」爭議。此書重新檢閲了聖經,並質疑了對聖經字面意思的理解。[43]1875年,大多數美國博物學家支持神導進化論,當中很多是都會包含人類的特殊創造論。[36]
中國古代最著名的創世神話是盤古開天地和女媧摶土造人:盤古開天闢地,人首蛇身的女媧用泥土造人,開始時是用泥照著自己的影子捏成人形放在地上便變成了人;後來拆下一根樹籐沾上泥漿揮灑,滴下的泥點也變成了人。[44]《定囗續集》卷二《壬癸之際胎觀》記載說:「人之初,天下通,人上通;旦上天,夕上天;天與人,旦有語,夕有語。」但要注意的是,這些故事僅僅是中國古代眾多關於宇宙起源觀點中的一種,中國歷史上還存在許多其他的世界起源觀點,這與神創論在歐洲基督教歷史上居於唯一地位是不同的,例如《老子》中認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45],《淮南子》中的一篇《天文訓》認為「道始於虛霩,虛霩生宇宙,宇宙生氣。」[46],而《淮南子》的另一篇《精神訓》則認為「有二神混生……於是乃別為陰陽,離為八極,剛柔相成,萬物乃形,煩氣為蟲,精氣為人。」[47],此外還有《太一生水》、《三天內解經》、《太上老君開天經》等不同的宇宙起源故事[48]。
中國雖然有民間多神及自然崇拜,但是皇室中獨特的「天子祭天」,仍在許多朝代以非偶(圖)像崇拜的祭天儀式綿延流傳。
中國漢朝的思想家董仲舒提出的一套神學理論,成為當時君主獲得統治合法性的一個依據,同時也是儒生集團制衡君主的一個思想工具。天人感應之說,起源自《洪範》:「肅,時寒若」,「乂,時暘若」,意思是說君主施政態度能影響天氣的變化。董仲舒在這個理論基礎提出「天人感應」之說。董仲舒把「天」人格化,認為天是有意志的,能夠支配一切的最高主宰,為「百神之大君」。自然界的一切規律,以及人類的人事變化都是「天」所決定的。蕭瀚根據《二十五史》進行的統計顯示,共有79位皇帝下過罪己詔。胡適認為天人感應此套理論是源自墨家中的天志論。
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天」有雙重含義:一種含義是有意志的、人格化的。另一種含義是無意志的、非人格化的,事實上是指大自然。在「天人相應」的觀念中,「天」的含義主要是用後一種[49]。而天的概念的發展,則呈現出逐漸褪去人格化宗教外衣的過程[50],此外,與基督教等西方宗教中人不可勝神截然不同,中國古代存在「人定勝天」、「天人交相勝」[51]等思想,《尚書》則有「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52]的觀點,體現出了樸素的民本主義思想。
實際上,中國人傳統上認為天人合一,包括人在內的萬物都是從原始狀態逐步發展來的,具有一定程度樸素的生物轉化、變化、進化思想(與現代進化論有區別,但在那個時代仍不失為一種創見),如《莊子》中《寓言》和《至樂》篇章中談到不同生物的轉化,而且,中國傳統故事中有不少動物通過修煉變成人的故事。因此,中國人比西方人更容易接受進化論,且許多人認為進化論與中國傳統並無衝突。[53][54][55]
根據猶太教、基督信仰的《創世紀》的說法,天主(神)在六天之內創造世上所有生物,人是於世界第六日被神所造。聖經上創世記第一章26節說:「神說:我們要照著我們的形像、按著我們的樣式造人,使他們管理海裡的魚、空中的鳥、地上的牲畜、和全地、並地上所爬的一切昆蟲。」並且用泥土造了男人亞當,再用亞當的一根肋骨造了他的妻子夏娃。
根據印度種姓制度的神話創造論,人是由梵天創造,梵天用頭造出了婆羅門,用胳膊造出了剎帝利,用腿造出了吠舍,用腳造出了首陀羅。
佛教視宇宙為在「成、住、壞、空」當中不停循環,無有終始的反覆過程[56][57][58][59]。
世間將壞滅時,會起火災,水災,風災,此三大災由業力故,毀壞世間為空無。壞經久時,於空中再形成世界,並由先前於光音天命終的眾生,投生於空梵處。最先轉生的梵天,認為自己是梵王、大梵天王,認為自己是自然有,沒人造他,他能造萬物,是眾生父母,並有眾多眾生接著投生於光音天中。
光音天人,福盡、行盡、命盡後,化生於人世間,歡喜為食,身光自照,神足飛空,安樂無礙,當時世界並無日月星辰,無時間,亦沒有男女、尊卑、上下之別。後來,這些眾生,有人以手沾「地味」(梵語:pṛthivīrasa;巴利語:rasapathavī),遂生味著,嘗之不已,遂生貪著。他人看到跟著效法,結果他們的身體變得麤澀,喪失神足通,不能飛行,身上的光明也黯淡下去。就這樣,世間開始有了日月星辰在運轉。
貪著較少的人,仍保有些許光明,貪著較多的人,光明便消失殆盡,而起憍慢不善的根,緣不善故地味遂漸消失。但由於尚有福業,大地出現「地餅」(梵語:pṛthivīr-parpaṭaka;巴利語:bhūmi-pappaṭaka),色香美味具足,如金色花(karṇikārapuṣpa)、如新熟蜜,食此地餅長壽而住。但又由於貪著、憍慢之故,又再消失,而出現「林虅」(梵語:vanalatā;巴利語:padālatā、badālatā),色香味具,如雍菜花、如新熟蜜。但又由於貪著、憍慢之故,又再消失,而出現「妙香稻」(梵語:sāyaṃprātika-śāli;巴利語:akaṭṭhapāka-sāli),不種自生、無糠穢,旦暮收刈苗即隨生,至暮旦時米便成熟。
這些人因為吃了稻子,以致有殘滓穢存留在身,身體欲將滓穢排除,便生出兩種器官,於是,人類至此便產生男女的性特徵,而生情慾染著。這些被情慾染著的人,被其他同伴趕走,不共同居,擯於眾外。造立房舍,覆蔽其身,而作非法,此為最初營立家宅,便有家室。以貪心積聚的緣故,妙香稻糠穢轉盛,其稻無力採收不生。於是開始劃分地界,各各分之:此是汝地,此是我地,世間田地始為耕種,遂立疆畔。
眾人又因為有人私盜他穀,而爭吵不休。於是找具足德人,立為地主。地主見彼諸人,若有過者如法治罰,若無犯者如法養育。因為他能擁護劣弱,故得剎帝利名,成為了最初的國王。那時有人厭居家,樂在空閑,精修戒行,則得婆羅門之名。
神從地球內部取出土與火,創造人類,並賦予人類種種個性和智慧。
人是由天神用紅土和自己的血製成的。
創世者在樹皮上面放了些泥土、調好、造成一個人形,然後,使勁往他們的嘴裡、鼻孔裡和肚臍裡吹氣,這些小人立刻動了起來。
「大地開創者」創造樹木鳥獸之後,說:「我要造人了」,便取些暗紅色泥土攙水,做成人類。
大地之主創造了世界上的一切,他又造了一個漂亮的泥像,並稱這個泥像為人。
瑪雅人的聖書《波波爾·烏》寫道:最初的世界什麼都沒有,只有造物主特拍和古庫馬茨,他們泥土造了一個人,但這個人很不美,雖然會說話,但卻沒有思想。造物主沒有辦法,只好打碎重新來做。他們又用黃谷和白谷磨碎和成面因造了一個人,但這些人沒有靈魂也沒有思想,於是,神又找到了可以進入人肉體的東西,人就開始在地球上繁殖。
天神命令薩拉潘代到地球上造人,他先造石頭人、鐵人,都廢棄了。第三次造了個泥人,泥人極有靈性,一造好就開口說話,天神十分高興。
創世者喬奧克以泥土創造人類。
真主派阿茲列來創造人,他取了一些泥土來到阿拉比亞,然後造成了一個人形,並把這個泥人放到一個地方,使它慢慢變干。過了40天,當泥人變干以後,真主給了他們生命,並賦予他們理性的靈魂。
目前對生物與人類起源的問題,存在有強烈的科學共識支持演化論。絕大多數的科學社群和學術團體,都認為演化論是唯一能完全滿足在生物學、古生物學、分子生物學、遺傳學、人類學及其他各領域中所觀察到的現象的理論。[60][61][62][63][64]一項在1991年所作的蓋洛普民調顯示,只有5%的科學家(包括生物學領域以外的其他科學家)認為自己是創造論者。[65][66]截至目前為止,沒有任何反對演化論且經過科學方面同行審查的論文,名列科學與醫學期刊搜尋引擎PubMed當中[67];但在學術界以外的地方,依舊有許多人相信演化論以外的其他解釋。一項2009年由皮尤研究中心做的調查顯示,「幾乎所有的科學家(97%)都認為,人類和其他的動物是透過演化而變成現在的樣子的,87%的科學家認為,這過程是自然發生的,包含了諸如天擇等的過程;然而科學界的主流觀點,也就是生物是透過天擇等過程演化來的這點,並非一般大眾普遍的看法,只有三分之一(32%)的(美國)民眾相信演化論。」[68][69]
雷爾運動認為造物主其實是另一個星球的科學家,利用基因工程創造人類,而造物主的造物主也是用此種方法造物,並且認為若能解決目前的人類問題,將來也能利用科技創造生命,成為下一個有智慧生命的造物主。
神導演化論以宗教觀點解讀演化論學說,認為演化論只是闡明了神是如何創造生物的,並非否定創造論,生命起源中有神的干預,或物種的形態為神的律法所管轄。
在2005年,在美國堪薩斯州,政府曾要求課本必須教授「智慧設計」論等演化論以外的其他理論[70],而科學的定義也被修改,作為回應,屬於諷刺性質的飛天麵神因運而生;在2007年,這項修改被否決。
美國自由大學設有創造論研究中心(Creation Studies) ,由生物學教授領導,以學術角度研究創造論,並設有創造論展覽中心[71][72]。此外,在自由大學,學生可以選擇副修創造論[73]。
在Academia.edu學術期刊中,可以找到不少有關創造論的學術文獻[74]。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