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認為聖經絕對無誤的基督教派別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基督教基要主義(Christian fundamentalism),常被簡稱為基要派,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在基督教新教內興起的一個運動。基要主義一般。基要派主張「聖經絕對無誤」,反對一切自由主義神學(或稱現代派神學),反對使用現代的社會科學方法對《聖經》進行批判。英語「基要主義」一詞在20世紀初由美國的長老宗教徒提出,但基要主義運動後來是由浸信會繼承。福音派、基要派是常常被混為一談的兩個概念。基要派與現代的福音派在20世紀初相當接近,不過後來福音派逐步與分離,在許多問題上採取了相對折衷的立場。又因現在福音派的影響力比基要派大得多,基要派常常被一些文獻劃為福音派的一支[1][2]。
基要派在美國等地有較大影響,尤其在美國,基要派是基督教右派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發動信徒給自己支持的保守派政治家(多為共和黨背景)而增加自身的政治影響力。例如20世紀80年代的隆納·雷根的重要支持勢力之一就是基督教中的基要派[3]。
有人將天主教內的原教旨主義者也稱為「基要主義者」,但這一稱法一般不為學界接受,因為基要主義一般被認為是一個基督新教的詞彙,而天主教內的原教旨主義者就「聖經絕對無誤」等觀點的看法與新教的基要主義者有諸多不同[4]。
基要派(fundamentalists)並非一個形式上存在的、或實際上有組織的宗派(denomination),而是在對信仰內容如何取捨的一種描述,或在神學取向上的分類,也稱為基要主義(fundamentalism)。有時,這也指稱一場深刻影響了二十世紀很多教會的運動,其時為了對抗自由派神學、現代派神學的衝擊,基要派主張他們才是堅守基督和他的使徒們所傳下來的信仰[5]。20世紀30年代以來,相對溫和的基要主義逐漸發展為現代福音派。因福音派的影響力後來遠遠超過基要派,現在很多文獻往往將基要派算作福音派的一支[1]。
19世紀開始,由於越來越多的自然科學發現、考古發掘報告、與及現代對宇宙的認知等等,都與聖經字面上的描述有所矛盾,自由派神學因此而出現。他們採取各種方式、理論、解釋手法等等,以求協調上述種種的矛盾,與及長久以來神跡和超自然描述所帶來的問題。對於無事實歷史可以考證的事(如例如以色列人出埃及的記載),或違背已知自然科學定理的事(例如童貞女生子)等等,都採保留態度,懷疑其真確性。對此,一部分基督教徒認為聖經為信仰的「基要真理」,內容完全無誤,任何協調手段其實都是在貶抑聖經的權威,因此自由主義神學實際上就是在否定聖經,堅持自由主義神學的人就是「不信派」、「假基督徒」。
基要派在產生背景和發展過程上受到時代論的前千禧年主義深刻影響,其末世論也是基要主義的重要特徵。目前,基要派主要是浸信會背景的,浸信會中基要主義立場的教會也相對較多。加爾文主義的教會中也有一些教會是基要主義立場,不過更多還是持自由派或福音派立場。
在中國大陸,基要派和現代派神學的爭論在20世紀初就開始了,王明道、宋尚節是基要派的代表,吳耀宗是現代派的代表。後來因一些政治原因,三自教會在很多神學觀點上是與現代派相通的,而法律地位處於灰色地帶的新教家庭教會卻往往持基要派或者福音派立場。
1895年,由美國保守派宗教領袖界定的「五點要道」[6]:
1910年美國長老會會議議決,把基督教基要信仰歸納成五點(稱為Doctrinal Deliverance of 1910或The Five Fundamentals):
注,此處「肉身」(The bodily)是一個神學術語,指基督復活後一種與我們人的身體在人看來無異,卻又卻有不同的實體,中文釋意是「基督復活的榮耀的身體」
路德宗認信教會並不認同基要派「五點基要」的立場,指出聖經中每一個教導都是「基要」和必不可少的,不存在一些可有可無、「非基要」的教義。路德宗相信在處理教義上,「不同宗派,不同看法」(Agree to disagree)的精神並沒有聖經根據,甚至與聖經背道而馳 (歌林多前書 1:10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7]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