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与欧洲共享文化的国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西方世界(英語:Western World),也稱西方國家(Western Countries)、西方文化區、西洋[a],在不同場合和不同時間有不同定義,主要指稱歐洲、北美洲、澳大拉西亞國家。有時候也稱為西方文明(Occident,字源為拉丁語「occidens」),以與「東方文明」(Orient,字源為拉丁語「oriens」)或「東方世界」來對比。這些國家文化、文字皆是一脈相承,惟地理上不一定位於「西方」,例如澳大利亞、新西蘭。
此條目論述以部分區域為主,未必有普世通用的觀點。 (2024年9月29日) |
西方的概念根源於希臘文明、古羅馬及後來的基督教文化,經由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啟蒙時代、通過帝國主義、殖民主義、科學革命、工業革命擴張形成當今西方世界。冷戰時期,西方的觀點確立於深受自由主義思想影響,反對共產主義資本主義國家,形成反共陣營,有別於政治經濟方面不同歐洲共產主義國家。這個詞原本字面意思是一個地理概念,15世紀以來西歐人相對於將看到西亞、南亞、東亞當作東方。在當代文化含義裡,這句西方世界除包括歐洲也包括歐洲殖民時期源自大量歐洲的祖先人口移民至北美洲、大洋洲國家。西方世界也是古代中國人以中國為中心一個地理概念,現代用法則與「西方世界」同義,明朝初期以婆羅洲中間為界,以東稱為東洋,以西稱為西洋,故過去所稱南海之處,明朝稱為東洋、西洋,且暹羅灣之海,稱為「漲海」。
西方文化是由許多古老、偉大西亞文明所影響形成的,像腓尼基、蘇美爾、巴比倫對後來古希臘、古羅馬文明產生一定影響。西方文明最初起源於地中海盆地及其附近,古希臘經常被引用作為起源地之一。隨著時間推移,第1波擴張伴隨羅馬帝國征服並傳播至整個地中海沿岸地區、黑海南方沿岸地區,第2波擴張是基督教傳播,英格蘭基督教化(公元5世紀)、保加利亞基督教化(公元9世紀)、基輔羅斯基督教化(烏克蘭、俄羅斯,公元10世紀)、北歐基督教化(公元12世紀)、立陶宛基督教化(公元14世紀),促使整個歐洲進入西方基督教文化。歷史學家卡羅爾·奎格利在文明的演進 主張西方基督教文化大約誕生於公元500年,在西羅馬帝國滅亡後,留下文化真空反而帶來新穎思想蓬勃發展,這在古典時代是絕不可能產生。在西羅馬帝國滅亡至文藝復興之間,西歐經歷第1次大幅衰退,然後適應、調整、再次發展物質、技術、政治。這整個時期一千年並被稱為中世紀,初期形成黑暗時代,後期促成文藝復興在歷史上反思觀點、自我形象。倖存東羅馬帝國、基督教堂的各個機構在中古時期部分保留了羅馬帝國時期知識。歐洲也極大地擴大透過阿拉伯輸入中國、印度新技術。文藝復興以來,歐洲發展超越希臘文明、羅馬帝國、伊斯蘭世界影響,由於商業、科學、工業革命,使西歐殖民帝國在20世紀中期一度統治世界人民廣大地區。這種擴張也使基督教傳播擴展至全世界,使基督教成為世界第1大宗教。
西方世界被認為是歐洲、北美(美國、加拿大2國)、大洋洲(澳洲、紐西蘭2國),即是人口以白人為主、具基督教文化、西方文化背景國家,亦有認為信奉基督公教為主的拉丁美洲國家、信奉猶太教的以色列、以希臘為代表的東正教國家也屬於西方世界。由於文化問題,在這種情況下將俄羅斯(與希臘同屬東正教文化圈)、拉丁美洲、菲律賓、以色列、南非包括在內仍存在爭議。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