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學科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社会学(英语:Sociology)起源于19世纪末期,是一门研究社会的学科[1]。社会学使用各种研究方法进行实证调查[2][3]和批判分析[4],以发展及完善一套有关人类社会结构、社会行动或社会关系的知识体系,并会运用这些知识,以寻求或改善社会福利、深入社会与公众进行对话与沟通、将人类从不平等及压迫的物质条件下解放出来,等等为目标。
社会学的研究范围广泛,包括了由微观社会学层级的机构或人际互动,至宏观社会学层级的社会系统或结构[3],社会学的本体有社会中的个人、社会结构、社会变迁、社会问题和社会控制,因此社会学通常跟财政学、经济学、法律学、政治学、人类学等学科并列于社会科学领域之下。社会学在研究题材上或研究法则上均有相当的广泛性,其传统研究对象包括了社会阶层、社会阶级、社会流动、社会宗教、社会法律、越轨行为等,而采取的模式则包括定性和定量的研究方法。由于人类活动的所有领域都是由社会结构、个体机构的影响下塑造而成,所以随著社会发展,社会学进一步扩大其研究重点至其他相关科目,例如卫生、医疗、药理、护理、军事或民事、刑事制度、网际网路等,甚至是例如科学知识发展在社会活动中的作用一类的课题。另一方面,社会科学方法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在20世纪中叶以来多样化的语言、文化转变也同时产生了更多更具诠释性、哲学性的社会研究模式。然而,自20世纪末起的科技浪潮,也为社会学带来了崭新的数学化计算分析技术,例如个体为本模型和社交网路[5][6]。
因其兴起的历史背景,社会学研究的重心很大一部份放在现代性社会中的各种生活实态,或是当代社会如何形成演进以至今日的过程,不但注重描述现况,也不忽略社会变迁。社会学的研究对象范围广泛,小到几个人面对面的日常互动,大到全球化的社会趋势及潮流。家庭、各式各样的组织、企业工厂等经济体、城市、市场、政党、国家、文化、媒体等都是社会学研究的对象,而这些研究对象的共通点是一些具有社会性的社会事实。虽然“社会性”的定义在不同学派之间仍有争执,但社会事实外在于个人,且对个人的行为跟认知有影响,这一点是大致上为社会学者所共同接受的。[来源请求]
在19世纪初期,孔德认为过去神学及崇尚武力的社会慢慢消失,以理性、科学、工业为主的年代正在抬头,两者之间的冲突正是社会动荡的源头。在社会制度转变的时期,这种过渡性的冲突及混乱是无可避免。在旧制度消失前,人们无法体验新制度,往往需要多次社会转变才能改组社会[7]。社会学就是针对社会改组的问题(现代性)而发展成为一门社会科学。涂尔干学派的社会学家不但希望了解什么使得社会团体聚集起来,更希望了解社会瓦解的发展过程,从而作出“纠正”。纠正的观念并不暗示社会学家预设一个“正确社会”的模板。涂尔干本人都不认为有一个终极的、完美的社会可以参考。简单来说,当一群人互动形成一个稳定的参考架构,运行良久,对他们来说就是“常态”。当社会制度问题积累下来,此一稳定状态被打破,形成混乱,即上述所谓“瓦解”时,就形成病态。因此涂尔干认为,社会学家职责在于找出一个社会的“日常常态”,如此才能确定出“病态”的判断标准。社会学家需要不断观察与分析,不是找出模板,宣称终极事实就结束。
相反地,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学家并不探索对纠正社会的方法。因为他们认为对社会病疾提出的纠正方案,往往是以一个小群体的观念强加到绝大多数人的身上,这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还会使问题加重。20世纪初,如霍克海默与阿多诺等人,受到上一代如韦伯与齐美尔学说影响,加之参考马克思理论,针对现代社会与资本主义制度产生悲观看法,其中尤其看到社会虽然高度分工,却也产生生活的分裂化。尤其是在艺术文化领域,大量复制技术的出现,造成艺术精神的丧失。法兰克福第二代哈伯玛斯继承上述观点,并参照美国结构功能主义与符号互动论、欧陆的现象学等,提出沟通行动论,与第一代悲观观点不同,认为必须致力建构一个可沟通的社会,才是悲观现代性的出路。而上述的观念,类似社会冲突论,知名人士如达伦道夫,也是以马克思对社会阶级分析为主,认为社会有掌握资源的阶级,以及受统治的阶级,惟不同的是,马克思认为资产阶级握有生产工具,无产阶级因无工具而受宰制,需要反抗革命,观点较属于政治经济学,但冲突论者,结合韦伯对阶层──加入社会地位等角度,认为社会不平等,源自多方面,不只经济不平等。
今天,社会学家对社会的研究包括了一系列的从宏观结构到微观行为的研究,包括对种族、民族、阶级和性别,到细如家庭结构个人社会关系模式的研究。社会学系分成更多更细的研究方向,包括像犯罪和离婚,在微观方面例如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一些社会学家使用定量研究[注 1]的方法从数量上来描述一个社会总体结构,以此来研究可以预见社会变迁和人们对社会变迁反应的定量模型。这种由拉扎斯费尔德倡导的研究方法,现在是社会学研究中的两个主要方法论之一。社会学研究方法的另外一个主要流派是定性研究[注 2],包括历史社会学、参与观察、深度访谈、专题小组讨论等收集资料的方法,以及基于扎根理论、内容分析等定性资料的分析及归纳方法。从事定性分析的社会学家相信,这是一种更好的方法,因为这可以加强理解“离散”性的社会和独特性的人文。这种方法从不寻求有一致观点,但却可以互相欣赏各自所采取的独特方式并互相借鉴。主流的观点认为,定量和定性这两种研究方式是互补的,而不是矛盾的。涂尔干与韦伯都强调两者的重要性──亦即从主观(质化)与客观(量化)交错研究,到后来的象征互动派大师布鲁默相当强调质化的影响力。
社会学的角度就是让我们通过社会学看事物的方法去认识自己及分析社会。其中两种比较著名的社会学角度就是“社会学的想像力”(Sociological Imagination)及“破解谜思”(Debunking)。 “社会学的想像力”由赖特·米尔斯所创,其主要意思是指我们可以透过“社会学的想像力”去了解社会。[8]
至于“破解谜思”是彼得·柏格的概念。他指出了“社会学的意识中是存在著一种揭穿真相、破解谜思的动机”。[9]这句话指出了社会学家是关注所有的人类活动,但他们关注的层面并不是一般人所关注的事实之表面,而是以一个质疑的心态去思考及破解一件事情的谜思。
人类对社会变化发展的整体研究源远流长,社会学的逻辑和理念早在其形成学科基础之前就已经出现。对社会的分析和研究基本上是源于西方文化、哲学思想的长年累积,并至少在早于柏拉图时代之前产生。而更加正规的社会统计调查的起源更可以追溯到至少早在1086年的“末日审判书”[10][11]。另一方面,在中世纪的伊斯兰社会也有早期社会学的踪影,不少研究均指出历史上第一位社会学家,是一位十四世纪来自北非的阿拉伯学者——伊本·赫勒敦,其最著名的著作《历史绪论》首次介绍了有关社会凝聚力和社会冲突议题的社会科学理论[12][13][14][15][16][17]。到了十七世纪,以笛卡儿为代表的理性主义者即注意到科学拥有发现真理的能力,而开始尝试运用科学方法来研究社会现象[18]。
社会学一词的英语“sociology”(或“sociologie”),是由拉丁语“socius”(同伴)、“-ology”(研究),和希腊语“λόγος”(即“lógos”,意指字词、知识)组合而成,这个名称最早由法国散文家埃马纽埃尔-约瑟夫·西哀士(1748年—1836年)在一份当时未公开的手稿中创造[19][20]。至1838年,法国科学哲学家奥古斯特·孔德(1798年—1857年)正式确立了“社会学”一词[1]。孔德在初期曾使用“社会物理学”(social physics)一词,但后来被别人挪用,其中包括著名的比利时统计学家朗伯·阿道夫·雅克·凯特勒。孔德寄望通过对社会领域整体的科学认识,而令历史学、心理学和经济学形成一体化,社会学正式由此而生。
社会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确立于十九世纪中叶,其出现并非历史的偶然,而是与剧烈的社会变迁引起的社会运行状态失调有着密切的关系。自十八世纪末开始,先后发生了两次来自欧洲的大革命,第一次是以1789年法国大革命为标志的政治思想大革命,另一次是从英国开始、一直扩展到欧洲和美国的工业革命,这两件重大事件使西方社会发生了根本性转型。资本主义确立后,一方面生产力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令社会的经济基础、思想观念和政治制度都发生重大变化;另一方面,社会运行也暴露出许多不协调因素,如周期性经济危机、失业、犯罪等。对于这些问题,传统方法和原有科学体系无法作出满意的解释和回答,于是社会学作为一门不同于其他社会科学的独立新学科便应运而生。
孔恩德所身处的年代适逢法国大革命之后的持续动荡,他认为社会上的各种弊病和问题可以透过社会学实证主义消除,这是在其著作《实证哲学教程》、《实证主义概论》(A General View of Positivism)中明确提出的一个认识论模式。他相信在人类知识发展“三阶段律”(Law of three stages)中,在继神学阶段和形而上学阶段(或称玄学阶段)之后,实证阶段将占据最终的位置,也是他最重视的部分[1][18]。孔德认为过去神学主导及崇尚武力的社会会慢慢消失,以理性、科学、工业为主的年代正在抬头,两者之间的冲突正是社会动荡的源头。在社会制度转变的时期,这种过渡性的冲突及混乱是无可避免的。在旧制度消失前,人们无法体验新制度,往往需要多次社会转变才能改组社会。[21]社会学就是针对社会改组问题(现代性)而发展成为一门社会科学,它在社会转型中产生,以解决社会运行和发展中的不协调因素,以寻求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规律为内容,并且将这条主线贯穿于整个社会学发展历史。
总体而言,1830年代到19世纪末叶普遍被视为西方社会学的创立时期。这一时期的社会学特点是:(一)与哲学关系密切;(二)受实证主义思潮影响极大;(三)创立社会学的目的在于维护协调现存的社会关系。此时期以孔德和英国哲学家赫伯特·斯宾塞为主要代表。孔德认为,社会学是研究社会秩序和社会进步的科学[22]。整个社会和自然界是建立在协调一致的基础之上,这就是社会秩序;社会变迁中旧的社会秩序被新的社会秩序所取代,成为社会进步。斯宾塞则把社会变迁论运用于社会学研究,他认为社会是一个有机体,社会进化和生物进化遵循着同一条规律,具有人类社会等同有机生物的含义,因此他的理论被称为社会有机论。1874年,斯宾塞编写了历史上首本以社会学为名的书籍——《社会学研究》(The Study of Sociology)。
当时孔德和马克思双方均提出在欧洲实现工业化和世俗化之后,发展一种科学上合理的社会制度,但同时马克思又否定了以孔德为首的社会学实证主义。在孔德提出社会学构想的同时,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已经形成了新的唯物主义历史观。马克思认为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是以劳动为中介的,他从经济学上分析了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度下,人的劳动本性异化的表现,提出了劳动的解放将标志着人性的复归和社会的人性化,从而使对资本主义的经济学批判转入到在社会学上关于资本主义对人限定的地位的批判[23]。马克思唯物史观社会学的产生,使社会学在本质上变成为批判的、革命的科学,与孔德强调秩序、均衡,目的在于维护和改良现存制度的实证主义社会学形成鲜明的对立。这也是马克思本人一直拒绝把自己的社会理论称为“社会学”的基本原因,直至二十世纪初列宁才明确把马克思的社会理论称之为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使之为早期社会学的重要支柱之一。二十世纪著名哲学家以赛亚·伯林也认为,马克思可以被视为“真正的现代社会学之父”[24]。
“ | 能够以大家熟悉的措辞,为当时充斥着人们脑海的理论性的问题,赋予清晰而一致的答案,同时,能够将“问题”与“答案”毫不虚假造作地联系起来,并推论出明确而实用的方向,正是马克思理论的主要成就。 | ” |
——以赛亚·伯林,《卡尔·马克思:他的生平与环境》[25] |
十九世纪末期开始,社会学开始蓬勃发展,归功于法国社会学家爱米尔·涂尔干出版大量社会学研究专著,为社会学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奠定坚实基础,并为确立社会学的学科地位作出重大贡献。他一生致力推动社会学发展,将源自孔德的实证主义发展成实际社会研究的基础。1895年,涂尔干在法国波尔多大学创立欧洲首个社会学系,并出版影响后世的重要著作《社会学方法的规则》[26],为社会学确立有别于其他社会科学学科的独立研究对象,即社会事实。涂尔干认为,一切社会的观念都具有无形的强制力,塑造人们的意识。人类大多数的意向不是个人自己生成的,而是在外界的引导、熏陶和压迫下形成的。社会事实无法用生理学、心理学或其他研究个体的方法来解释,而必须用社会学的方法、观点解释[27]。至1896年,涂尔干又创办《社会学年鉴》(L'Année Sociologique)期刊,以刊登、传播他与学生的研究成果[26]。在1897年出版的《自杀论》中,他以罗马天主教教徒和新教教徒人口自杀率的差异为例,引证社会学角度和心理学、哲学角度在分析社会事实上的区别,另外此著作也进一步发展结构功能主义理论。对涂尔干来说,社会学可以被形容为:
“ | 制度的科学,制度的起源,制度的运作 | ” |
——爱米尔·涂尔干,《社会学方法的规则》[28] |
踏入20世纪,社会学的学术地位迅速提高,欧洲各地的大学相继成立社会学部。英国第一个社会学系在1904年创建于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这里也是英国社会学杂志的创刊地[29]。1907年起,英国第一位社会学教授伦纳德·特里劳尼·霍布豪斯开始在伦敦大学担任社会学讲师[30]。1909年,德国社会学家斐迪南·滕尼斯和马克斯·韦伯共同成立德国社会学协会,随后,韦伯又在1919年于德国慕尼黑大学设立德国首个社会学系,并首次提出了反实证主义社会学的理念[31]。弗洛里安·兹纳涅茨基在1920年于波兰亚当·密茨凯维奇大学创立波兰首个社会学系。1923年,法兰克福大学设立了社会研究院(Institut für Sozialforschung)[32]。
与此同时,美国在社会学方面也有长足的发展。美国社会学家威廉·格雷厄姆·萨姆纳于1875年在耶鲁大学开始教授名为“社会学”的课程[33]。1890年2月,法兰克·威尔森·布莱克默(Frank Wilson Blackmar)在美国堪萨斯大学设立“社会学元素”(Elements of Sociology)课程,并延续至今[34]。1892年,芝加哥学派的代表人物——阿尔比昂·伍德伯里·斯莫尔(Albion Woodbury Small),在芝加哥大学创立社会学系[35]。社会心理学始创者之一的乔治·贺伯特·米德,于密歇根大学任教时遇到查理斯·霍顿·库利和约翰·杜威;米德和杜威两人在1894年转往芝加哥大学任教[36],这使得社会心理学、象征互动论(symbolic interactionism,或称符号相互作用论)获得极大的发展[37]。1895年,阿尔比昂·W·斯莫尔创办美国首份社会学学术期刊——美国社会学杂志(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05年,美国社会学协会(American Sociological Association,ASA)成立[35],并成为现今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学家学会。深受涂尔干和马克斯·韦伯思想所影响的美国社会学者塔尔科特·帕森斯[38],一生致力推动社会学的专业化以及在美国的发展。受地理和历史因素影响,相比起欧洲的经历,美国社会学的发展在历史上较少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影响,这个文化传统一直延续至今,而美国社会学更着重统计学上的研究方式[39]。
在中国,上海沪江大学于1913年创立中国大学第一个社会学系(该系在1952年并入华东师范大学),开设包括人类学、理论与应用社会学、社会调查与社会问题以及公民学在内的诸多课程,之后在1917年设立的沪东公社则是中国第一个大学社会学实验基地,被视为中国社会工作服务的前身。
第一次关于社会学的国际合作发生于1893年。法国政府国会核数师勒内·沃尔姆斯创刊国际社会学杂志(Revue Internationale de Sociologie)并担当其主编,随后又成立“国际社会学图书馆”(Bibliothèque Sociologique Internationale)、“巴黎社会学学会”(Société de Sociologie de Paris)、“国际社会学研究所”(Institut International de Sociologie ),其中国际社会学研究所后来与创立于1949年的国际社会学协会合并[40]。
总体而言,社会学形成学术规模的成长期大约处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社会学的发展历程可以被看作为对例如工业化、城市化、世俗化等现代性问题的积极回应,或是对社会理性化(rationalization)的理解和反思[41]。在社会学创始初期这段时期期间,社会学领域在欧洲大陆占据主导地位,并与英国的人类学和统计学遵循着类似的发展轨迹、举头并进;但踏入二十世纪以后情况开始逆转,越来越多的社会学家活跃在所谓的“盎格鲁势力范围”(Anglosphere),即以英语为主的地区。与此同时,社会学确立自己的研究范围和方法,独立的学科体系基本形成,而研究范围越来越具体化和专门化。很少早期的社会学家会限定于特定、狭隘的研究主题,例如经济学、法学、心理学、哲学等理论相关领域也是其关注范围。自社会学在十八世纪奠基以来,社会学的认识论、方法、研究架构等一直经历着扩展和分歧,形成百家争鸣的情况[42]。
这一时期形成了以埃米尔·涂尔干为代表的实证主义路线,以马克斯·韦伯为代表的反实证主义路线和以美国芝加哥学派为代表的社会调查的传统的社会学研究局面。涂尔干的社会学理论以社会关系和社会团结为主线展开,坚持社会唯实论和社会整体观,主张在社会整体层次上进行实证性研究。同时他还对社会反常现象和社会偏离行为产生兴趣。韦伯则是倾向于个体主义,即主张对特定的社会行动和社会现象背后的个人动机及隐藏的秘密进行解释。他试图验证任何社会现象背后都有一种无形的、精神的力量在支撑。
当代社会学的发展时期大致从20世纪40年代至今。这一时期的特点是:
社会学理论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尽管存在着缺乏完整的理论构架和很多彼此矛盾的方面,但已经成为成熟丰富且脉络清晰的理论体系,其中很多理论都有着鲜明的实践指向并在现实生活中发挥了有益的作用。也有很多理论虽然现在还很抽象概要,但也不乏启发性的地方。依照发展程度和时间顺序,社会学理论一般分作古典社会学理论、现代社会学理论和当代社会学理论。
古典社会学理论很大程度上是一些著名社会学家的理论,也就是说这一时期的社会学理论还缺乏完备的理论流派,单个社会学家的理论就能代表这一流派的特征。所以,人们在阐述这一阶段的理论的时候,多是介绍某几个社会学家的理论成果。不过这样的弊端也显而易见,单个社会学家理论成果对整个理论体系的代表在一些情况下过于勉强。所以,通过对其特征的归类和总结,将其归纳为以下四个理论框架。这样一来在对这一时期的理论有较为明晰的认识之后,又能与下一阶段的流派分类衔接。但要对各个理论有深入的了解,还是要回到这些社会学家身上。
经过古典阶段的积淀,社会学理论摆脱了对哲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的依赖,真正走上了特色鲜明的学科发展之路。现代社会学理论在取得重大发展的同时,其中的古典社会学理论影子依然清晰可见,这也说明二者的延续性和承袭性。事实上,现代与古典的阶段划分并非是界限分明的,二者除代表性人物和理论流派之外,都存在不少的交集。社会学理论在古典时期的四个理论框架,在此有不断的丰富和发展,随着特征差异增大,这些流派又不断分化,形成新的框架体系。
社会学理论当中常常用一些抽象和甚至复杂理论框架来解释和分析社会样式和宏观社会结构。社会学理论总跟经典的学科有一个令人不安的关系,就是大部分的重要社会学家从未担任大学职务。现今社会理论被认为社会学分支,涉足多个科学区域譬如人类学、经济、神学、历史等等。第一种社会理论几乎跟社会学同时诞生。社会学之父——孔德创立第一社会理论——社会演化理论。在19世纪,三大社会理论分别是社会进化论、社会周期论和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虽然它们现在被认为是过时,但是它们却产生了新理论,像社会积淀论、新进化论、现代化的社会生物学、后工业化的社会理论及多边理论。跟实验性的自然科学不同,社会理论家很少使用自然科学方法及其他事证方式来证明论点。反而,他们面对非常大型的社会走势时候都使用一些假说。可是,这些假说需要很长的时间来证明。这正是反对者所批评的重点。对于解构主义者及后现代主义者,他们更质疑所有的研究及方法都是错误地承袭下来,很多时候,社会理论被认定为不可证明的。实际上,社会实践是检验社会学说的唯一标准。社会学说在社会实践中产生,在社会实践中检验,在社会实践中发展。
发生在古希腊社会剧烈的社会转型,促使当时的思想家们不得不认真思考人以及有人组成的群体的问题,黄金时代的提出就是这样一个例子。当时的思想家对于奴隶制度的黑暗也甚为愤慨,但苦于没有更好的制度来替代,对人类命运的发展趋势也难以把握,于是追述往昔,希望回到奴隶制形成之前的社会,恢复人在社会中的尊严。
其中两位哲人的社会思想尤其能说明问题。柏拉图眼中的人类社会是有机统一的,国家的各个组成部分组成了国家的功能,也从属于整体的调配,社会是一个分工的和不平衡的统一体。圣贤(哲学王)则是居于社会最顶端掌控国家机器的最佳人选,因为他有足够多的经验和知识,能够超越具体部分的利益,实现整个社会的最大福祉。在柏拉图看来,私有财产和家庭这样分散且独立的因素应该为社会整体的发展发挥自己的作用。亚里士多德与此相反。在《政治学》中一系列对人类社会和国家的看法虽然还较为混沌,但其中的社会学思想却是显而易见的,他就认为社会各个部分的独立要素在构成社会整体的同时,也能保持各自的独立性。他指出,社会起源于人的社会本性,即人有集合为群体的本能,但复杂、且异常分化的社会并非由个人组成的,它是建立在一个个群体的基础上,这样有相应的功能和财产的共同体最终组成了社会。[43]
启蒙思想对于西方文明的影响不言而喻,诸多社会科学在一次次的思想解放和突破中诞生,对社会转型产生的社会问题的关注,很大程度上也助推了整个启蒙思想的发展。
社会契约论是这一时期最重要的社会思想,诞生于与教权和王权思想斗争中,由此发展出来的一种契约义务和社会关系结构的世界观,成为社会学起源的直接动因之一。由“天赋人权”为逻辑起点,从而推演出社会发展的趋势,是从自然状态向社会状态的不断演进,人们相互订立契约、建立国家来保障自己天赋之权,并由此发展对私有财产、自由、平等和享乐权利的认识。同时,众多思想家中还有很多对于人类社会的洞见都对之后的社会学思想产生重要影响。
孟德斯鸠关于自然地理条件对社会、国民心态影响的论述,及由此发展的历史演进理论,合同三权分立学说共同构成了他的社会整体论。伏尔泰的自然法权论则是在寻找符合人自然本性的社会立法原则。狄德罗的小康社会思想,让-雅克·卢梭关于社会发展阶段的思想,休谟关于权威对社会影响的观点,亚当·斯密研究的关于商业社会中产生社会分化的命题,福格森关于市民社会的研究,圣西门在工业社会方面的研究以及对实证主义的运用等等,都是这一时期的思想家们对社会思想发展的重要贡献。[43]
社会研究主要有“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两大类。会用各种方法搜集经验实证,包括问卷、面谈、参与者观察及统计研究。历史社会学研究属于定性社会研究方法。同样的,社会学与人类学学科的交融催生越来越多社会学家运用民族志的方法对现代社会进行研究。
不同的方法所面对的困难是它们都根据研究员各自采纳的理论基础来解释及了解社会。作为功能主义者,艾弥尔·涂尔干喜欢以社会大规模结构来解释任何东西。如果他是符号互动者,他便专注人们如何理解别人。马克思主义者或新马克思主义者把什么都化作阶级斗争。现象学家只是思考大众对现实如何建立自己的意义。当各方都面对现实社会问题时,常常争论谁对谁错,而实际上会把不同方法学结合。
一般观点将社会学区分为宏观或微观两类,认为分析单位如国家发展,就属于前者;分析个人精神与家庭等,较属于后者。这是相当僵化的解决看法。事实上,所谓微观并非依照研究单位的规模看,微观较属于处理社会学基本原型的东西,更观察在不同单位之间的互动,事实上,在企业之间、乃至于国家之间,也可以视为是一个个个体,研究他们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微观方式处理之,诸如用象征互动论、现象学方法等。
近年来,网际网路成为新的社会学的研究旨趣,如陈德维所言:
一般欧美注意到网际网路的问题,较倾向从媒介角度出发,认为它不仅是一个沟通工具而已,更在于改变人们互动的模式,一如20世纪以前,货币出现连带影响人们的现代都会生活等;或像古腾堡印刷术在欧洲蓬勃之后,对欧洲知识与教育等面向的改变。
社会学家研究时常常分析群体,如社会阶级、社会组织、宗教组织、政治组织及商业组织。他们研究社会群体间的互动、跟踪源头及发展过程、分析群体活动对各个成员的影响。社会学家关心社会群体的特征、群体间或成员间的互动影响及社会特征(例如:性别、年龄、阶级、种族)对日常生活所带来的效果。这些社会研究结果能够协助教育家、立法者、行政人员、社工等解决社会问题并制定公共政策。大部分的社会学家都有多项专长,例如社会组织、社会分层及社会流动、种族关系、教育、家庭、社会心理学、城市、农村、政治及比较社会学、性别角色及关系、人口地理学、老年学、犯罪心理学及社会学应用。近年来,很多社会学家也开始研究性别、阶级和种族相结合而产生的种种社会不平等问题。[44].
今天,社会学研究人类组织、社会群体、社会互动等等都使用大量比较方法。社会学的发展对其它科学带来额外的需求,这对研究现代工业社会是十分重要。近年,得到了人类学的启示,加速了对多元文化及多元国民的研究。
另一方面,社会学朝著微社会结构发展,例如:种族、社会阶级、性别及家庭。因为有很多罪案发生、家庭问题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压力,急需要社会学来寻找解决方法。
社会学家透过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来研究社会关系以预测社会变动。他们希望透过质性研究,如面谈及小组讨论,对社会运作有更深入的理解。有些社会学家正辩论着从中作出平衡填补两者之间的空隙。例如:定量研究描述大型社会现象,而定性研究描述个人如何理解大型社会现象。在二十世纪早期,社会学家及心理学家曾对工业社会作出研究,对人类学作出了贡献。要留意一点的是人类学家都曾对工业社会作出研究。今天社会学及人类学主要分别在于研究不同的理论和方法而不是对象。
社会生物学是综合社会学及生物学的一门新科学。虽然它很快获得接受,但仍然有很多争论的地方因为它尝试使用进化及生物过程来解释社会行为及结构。社会生物学家常被社会学家批评过份倚赖基因对行为的影响。社会生物学家却说在自然之间和哺育存在一个复杂关系。故此社会生物学跟人类学、动物学、进化心理学有密切关系。这仍然是其他科学所不能接受的。一些社会生物学家像Richard Machalek要求使用社会学来研究非人类社会。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