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位于中华民国台湾新北市的一个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和区 Zhonghe District 旧称:中和庄、中和乡、中和市 | |
---|---|
市辖区 | |
坐标:24°59′50″N 121°30′15″E | |
国家 | 中华民国 |
上级区划 | 新北市 |
下级区划 | 93里2,963邻 |
政府 | |
• 区长 | 杨薏霖(中和区区长列表) |
面积 | |
• 总计 | 20.1440 平方公里(7.7776 平方英里) |
海拔 | 39 米(128 英尺) |
人口(2024年9月)(175,686[1][2]户) | |
• 总计 | 406,128[1][2]人 |
• 排名 | 台湾的第5位/新北市的第3位 |
• 密度 | 20,161人/平方公里(52,217人/平方英里) |
时区 | 国家标准时间(UTC+08:00) |
邮递区号 | 235 |
户政资料代码 | 65000030 |
毗邻 | 板桥区、土城区、新店区、永和区;台北市万华区、文山区 |
网站 | http://www.zhonghe.ntpc.gov.tw/ |
中和区,旧称“中和庄”,位于中华民国新北市西南部,台北盆地的西南侧,属于台北都会区的卫星城市。区内人口约有40.7万人,是新北市人口第三大区[1],在中华民国所有乡镇市区中,人口高居第五[注 1] [2]。
中和区最早前身为1920年成立的“中和庄”,得名自境内的“中坑”与“漳和”两庄。二战后初期改为“中和乡”,由于该地位处与台北市之间的交通要道,工商业日益繁荣而人口成长快速,遂于1979年升格为县辖市“中和市”,直至2010年配合县市合并而改制为“中和区”。因与从该区分出的永和区紧密相邻,关系密切,两区生活圈界线模糊而融为一体,常合称为双和地区。
中和区有两处史前遗迹,分别是东侧秀山区的尖山及西侧员山区的员山子两处,根据推测前者应是属于圆山前期文化的系统,距今约3000-4200年间;后者文化横跨绳纹陶系统,距今约2000-4200年间。由此两处史前文化遗址可得知,中和远从远古时期即有人在此定居。
文字记载中和区早期为原住民族雷朗族(属平埔族)所居住,分为“摆接”及“秀朗”(绣朗)两社[3][4]。据考证,摆接社即今板桥区一带及本区枋寮的西北地区;秀朗社即今秀朗、秀山两里附近地区。至1642年(明崇祯十五年)荷兰人所制的户口名册,始有Chiron(秀朗)之记载,是为中和最早见诸文字的纪录,但如何由圆山文化与绳纹陶文化的人种族群演变到凯达格兰人则因资料不足而难以得知[5]。
1661年(南明永历十五年,清顺治十八年),郑成功占领台湾后规置郡县,北部台湾皆隶天兴县。1664年升天兴县为州,中和地区亦改隶天兴州。1683年(永历三十七年,清康熙二十二年),郑氏政权灭亡,清廷重新规划郡县,以天兴州旧北界,置诸罗县,所以中和地区又改属诸罗县。在此之后,中和地区仍属荒地,不见有汉人居住的记载;而后随着郡县几次重划,亦分别改隶过淡水厅淡水堡、摆接堡。直到1741年(清乾隆六年)闽、粤来此开垦的人与日俱多,始有汉人村庄之记载,[6]而枋寮是最早的市街地。
1859年(咸丰九年)九月七日漳泉械斗,当日瓦磘为械斗爆发地,枋寮街大火,造成两地村庄皆被毁。此事件乃因造成此地泉、漳两族群之语言、信仰、习惯不同与利益冲突所造成的不合,械斗之后影响甚久,曾有很长一段时间两族群彼此视为世仇,互不来往、互不通婚、互不为友。
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五月六日,日本依马关条约登陆台湾。十一月十六日南势角吕潮栋、吕元典两兄弟及乡民约两千余人,联络台北地区各反日军势,约定在观音山举火为暗号,进攻台北城;但在网尾渡(今永和区中正桥下)为日军所截击,吕潮栋被捕后成仁,吕元典亦忧愤而亡死。日本为了报复,将南势角一带村庄悉数焚毁。
1920年(大正九年),地方制度再次变革,取中坑庄之首字、漳和庄之次字,合称中和庄,隶属于台北州海山郡,相当于现今的中永和地区。1945年日本战败撤离台湾后,当时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为避免接收时期行政可能会有衔接不上的现象,所以暂时依循原制以维持政务。
1946年地方制度改制,废街庄为乡镇,台北县当时本区人口数不及3万人,依制称“中和乡”,隶台北县海山区。1950年8月16日废区,由台北县直辖。自中华民国政府迁台之后,因中和乡邻近中央政府所在地──台北市,又将中和乡划入台北市民防空疏散地区,且此地房地产价格相对较为低廉,以致人口急速增加。其中尤以靠近台北市的龟仑兰溪洲地区人口增加最为快速,于是分乡设镇之议遂起。
1958年4月1日,中和乡分割出龟仑兰溪洲地区的全部六个村及潭墘、秀朗地区各一个村,正式设镇。初拟镇名为中兴镇,但因与当时台湾省政府所在地之中兴新村有同名之嫌,所以定名为永和镇。不过由于某些村庄对于要属中和乡还是永和镇的意见一直无法统合,以致于中和与永和之边界直至1960年十月才确定,由县政府派员会同双方乡镇长及民政课长,于沿乡镇分界处竖立水泥梁柱以为界碑;自此中和、永和正式分治。[7]此外,中和乡自清治、日治时期已存在之永和地名(街庄、大字),今中和区之永和路即由此而来,与永和镇并无关连。
分乡设镇后,中和乡仍辖有枋寮、中原、平河、瓦磘、庙美、牛埔、灰磘、瑞穗、积穗、外南、内南、横路、顶南、力行、安乐、秀山等十六村,总面积为19.71平方公里,共辖176邻、4,619户、23,312人[8]。
其后因台湾经济结构改变,农村人口逐渐向都市迁移,中和乡距离台北市较近,人口因而快速增加,遂继永和之后,变成台北市的卫星城市。1976年底,中和乡人口突破15万人,遂于1979年1月1日依“台湾省各县市实施地方自治纲要”改制为县辖市,即中和市。此后人口持续快速成长,至2001年底,人口数已超过40万。2010年因为台北县改制为新北市,而更名中和区。
中和区位于台北市的西南方,东北与永和区交界;西北与板桥区接攘;北隔新店溪与台北市万华区相望,东南依新店溪及鹿寮山地与新店区为界;西与土城区相邻;面积为20.294平方公里 。
地形轮廓呈南尖北宽之形状。南端地势较高,然高度最高仅海拔二百余米,为丘陵及砾石台地地形。而北部地形则为台北盆地的冲积平原,海拔高度即降于不到十余米。
新店溪为东端与北端界河,也是淡水河水系的最大支流,其上游地区雨量丰沛且季节分配均匀,故终年流量大稳定。虽然名称为“溪”,但实际上具“河”的型态。早年颇富航运之利,往上游可达景尾、新店等港口,往下游可达淡水河的艋舺、大稻埕等港口。后来因泥沙污积、河川污染及陆运发达等因素之冲击,航运早已终止。
南势角溪又名南山沟,为新店溪的支流,也是一条贯穿中和的细长河川,发源于横路里山区,全长约8公里[9]。二八张沟是南势角溪西侧支流,在胜利桥附近汇入南势角溪[10]。瓦磘沟又名潭墘沟,为南势角溪的主要支流之一,其中、下游及上游一小段为本区与永和区的界河。早年南势角溪、瓦磘沟下游均可通行小舟,现已都被整治成为典型的大排水沟,其中二八张沟下游因水患工程整治为排水路主线,改由中和抽水站直接排入新店溪。
中原沟也是新店溪的支流,流经中原里,现为工业排水沟,由中原抽水站排入新店溪。
中和区没有大型湖泊,在中和国中附近曾有一大型灌溉水塘,名为南势角大陂,今已填平[11]。在灰磘里的军营则尚存一埤塘,湖面面积约0.5公顷,地主亦已将水放干。
中和区气候基本上与台北盆地相似。台北盆地每年平均降雨量为2111毫米,平均温度为摄氏21.7度。但本区位置较偏于山地边缘,所以山地降雨量较盆地之平原中心略高。
年份 | 人口 | ±% |
---|---|---|
1946 | 20,196 | — |
1951 | 24,138 | +19.5% |
1956 | 44,325 | +83.6% |
1961 | 30,201 | −31.9% |
1966 | 48,839 | +61.7% |
1971 | 84,371 | +72.8% |
1976 | 153,100 | +81.5% |
1981 | 279,664 | +82.7% |
1986 | 334,663 | +19.7% |
1991 | 379,968 | +13.5% |
1996 | 383,715 | +1.0% |
2001 | 401,619 | +4.7% |
2006 | 411,011 | +2.3% |
2011 | 414,939 | +1.0% |
2016 | 414,266 | −0.2% |
2021 | 406,140 | −2.0% |
来源:
|
根据新北市政府民政局及内政部户政司统计,2023年底中和区户数约17.4万户,人口约40.7万人,是新北市人口第三大区[1],也是全国人口第五多的乡镇市区[2]。区内人口最多与最少的里分别是中原里与横路里,2023年底两里人口分别为9,846人与318人[1]。
二战后初期,1946年中和乡人口为20,196人,随着居民生活步入常轨,加上1949年起大量外省人口的移入,使得该乡人口逐渐成长[12]:595、613。1956年,中和乡人口上升至44,325人[12]:595。1958年与永和镇分治后,中和乡人口一度降至24,542人[12]:599,唯其后中和乡人口仍因经济发展的影响,大量外来城乡人口迁入而持续成长,在1967年该乡人口已突破5万人[12]:599-601、613。1973年与1978年,中和乡人口分别已突破10万人与20万人[12]:600。1986年与2001年,中和市人口分别已突破30万人与40万人[12]:604。此后该市社会增加率开始出现负值,人口成长开始趋缓[12]:604。2012年11月,中和区人口达到416,553人的巅峰值,此后便开始减少[2]。
由于已知的技术原因,图表暂时不可用。带来不便,我们深表歉意。 |
中和区由于人口众多,故被拆成两个选区。其中东端秀安地区十七里与永和区合并成新北市第九选区,其余各地为新北市第八选区。
中和区公所是新北市政府在中和区的派出机关,在中华民国政府架构中为市政府综理区政的执行机关,上级业务监督机关为新北市政府。区长由市长任命,其任期为无任期保障。在区长、副区长及主任秘书之下,设有6课4室等10个内部单位[15]。经过2021年9月21日调整市议员选区后,中和区为新北市议会第六选区,在市议会的66席市议员中,中和区共选出6席区域市议员(不含平地原住民与山地原住民议员)[16]。
现今中和区行政范围的确立,来自于1958年,将原属中和乡的顶溪村等8个村划出永和镇。1979年,中和乡改制为“中和市”[17]。2010年12月25日,台北县改制为直辖市,中和市改组为市辖区“中和区”,隶属新北市[18]。
中和区共辖93里,其行政区域分布情形为[19]:
次分区 | 里名 | ||||||||
---|---|---|---|---|---|---|---|---|---|
漳和区 | 中原里 | 正行里 | 庙美里 | 福祥里 | 新南里 | 仁和里 | 碧河里 | 连和里 | 德行里 |
福真里 | 瓦磘里 | 南山里 | 中正里 | 中山里 | 连城里 | 枋寮里 | 福善里 | 福和里 | |
平河里 | 建和里 | 信和里 | 力行里 | 漳和里 | 福美里 | 佳和里 | |||
员山区 | 锦和里 | 锦昌里 | 灰磘里 | 积穗里 | 民享里 | 员山里 | 嘉穗里 | 文元里 | 嘉新里 |
民安里 | 安穗里 | 瑞穗里 | 明穗里 | 清穗里 | 自强里 | 德穗里 | 民生里 | 国光里 | |
寿德里 | 明德里 | 锦中里 | 锦盛里 | 民有里 | 员富里 | 国华里 | 冠穗里 | 嘉庆里 | |
南势区 | 顶南里 | 正南里 | 华南里 | 崇南里 | 景南里 | 内南里 | 寿南里 | 华新里 | 东南里 |
忠孝里 | 兴南里 | 景本里 | 福南里 | 景文里 | 外南里 | 中兴里 | 吉兴里 | 复兴里 | |
和兴里 | 横路里 | 景平里 | 景新里 | 景福里 | 景安里 | ||||
秀安区 | 安乐里 | 宜安里 | 安和里 | 安顺里 | 秀仁里 | 安平里 | 中安里 | 泰安里 | 秀山里 |
秀成里 | 秀义里 | 秀福里 | 秀景里 | 秀明里 | 秀峰里 | 秀士里 | 秀水里 |
中和区早期以农业、矿业为主。1961年左右,开始发展工商业,以纺织与印刷为主。近期由于一些科技园区的陆续兴建,再次转型为发展高科技产业,主要以国道三号中和交流道附近为主要聚集地。著名的高科技公司如电脑主板制造商微星科技、显卡制造商丽台科技等均在此地设厂,记忆体制造商威刚科技与软件业如大宇资讯、游戏橘子、宇峻奥汀等企业亦在此设立总部。附近也因工商企业聚集而有31家银行(共61家分行)及其他多家金融业在此设立分行据点。(大宇资讯总部转移至台北市信义区、游戏橘子总部转移至台北市内湖区)
由于双和地区路名错综复杂,常让不熟悉双和地区的人迷路,故天下杂志在2001年的“319乡向前行”特刊中,称中和为“迷宫城市”;网络也流传一首打油诗,说明双和地区路名复杂的程度:
“ |
永和有永和路,中和也有永和路, 永和有中正路,中和也有中正路, 中正桥下来不是中正路,但永和有中正路; |
” |
(109年7月1日转换为收费公车)
自強國中 - 捷運府中站(現為:板橋後站-府中)
|
|
|
|
鉴于昔日八景至今, 已有不短的时间,许多景点已经消失或因行政区改变(永和区从中和分出独立),故中和区公所于2016年举办中和新八景票选活动,选出新八景如下: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