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中國古代神話人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國歷史上,春秋時期以来的古籍對蚩尤传说的記錄相當豐富,但常有矛盾之處。根據這些記錄,蚩尤是上古时代九黎部落的領袖,也是中国神话中的武战神。[2][3][4]學者依照《逸周書》[5]、《鹽鐵論》[6]推測蚩尤屬于太昊、少昊氏族集團。[7]蚩尤有兄弟八十一人(可能是八十一個部落之意,一說七十二個[8]),骁勇善战,势力强大。[9]
古籍中提及蚩尤最多的,是其与以黄帝为首的部落联盟展开的激战,具体情况有三说。 第一说见于《史記·五帝本紀》,即黃帝在阪泉之战中战胜炎帝后,蚩尤作亂,黃帝又在涿鹿之戰中擊敗蚩尤,从而巩固天子之位;[10]
第二说见于《逸周书·尝麦篇》,即蚩尤驱逐赤帝(炎帝),赤帝求诉于黃帝,二帝联手杀蚩尤于中冀;[11]
第三说见于《山海经·大荒北经》,即蚩尤作兵攻伐黃帝,黃帝令應龙迎戰,雙方在冀州之野大戰,蚩尤兵败被杀。[12]
儘管各說略有差異,但蚩尤與黃帝曾經交戰是無疑的。戰爭過程則更為曲折,且極具神話色彩。蚩尤善戰,“制五兵之器,变化云雾”,“作大雾,弥三日”,黃帝“九战九不胜”[13]、“三年城不下”[14]。《龍魚河圖》[15]載黃帝“不敌”蚩尤,“乃仰天而叹,天遣玄女下授黄帝兵信神符”[16],即依靠女神“玄女”的力量方才取勝。[13][16][17]一說黃帝借助風后所作之指南車方在大霧中辨明方向,獲得勝利。[18][19]
蚩尤的結局,傳說多稱兵敗被黃帝所殺,黄帝斩其首葬之,首级化为血枫林。[10][11][12]或者臣服于黃帝,并主軍事。[16]
后來天下又乱,黃帝画蚩尤的形像,威懾天下,天下都以為蚩尤不死,並且居黄帝之幕府,於是“八方万邦皆为弭服”。[16]
轩辕黃帝战蚩尤,是中原上古时代极其重要的事件。黃帝胜利之后,一统中原地区,成为华夏正统。因此漢文史籍特別是長居主流的儒家典籍對蚩尤多有惡評[20][10],儘管未必公允[21]。后來,蚩尤逐漸神化,成為具有“铜头铁额”、“八肱八趾”、“人身牛蹄,四目六手”并“食沙石子”的形象。[9][22][23]
傳說蚩尤制造金屬兵器[9][24],又善作戰,故被尊為戰神、兵器之神(兵主)受到崇拜。[25]
蚩尤敗后,族人流散,一部分歸附黃帝,一部分則向他處遷徙。
蚩尤與炎帝的關係相當複雜,說法各異。一種觀點認為,蚩尤可能一度臣属於炎帝或曾经加入以炎帝为首的部落联盟。[26]但后来蚩尤与炎帝发生激烈冲突,并打败炎帝。[11]
以夏曾祐、丁山、吕思勉為代表的一些史學家,認為蚩尤即炎帝。他們以《水经注》對涿水的记载[27]為主要根據,考證出蚩尤、黃帝對戰的“涿鹿”和炎黃對戰的“阪泉”實為一地。两次大戰實為同一次,而蚩尤與炎帝之所指也便相同了。[28][29][30]另外,蚩尤和炎帝都以牛為圖騰,[31][32]这与蚩尤在后世的图腾形象一致。[23][33]
而另一種觀點提出,蚩尤為炎帝之后。[34][35][36]二者屬于同一部族,均為部族或其首領的稱號。則黃帝先在阪泉之野擊敗炎帝部族,蚩尤部族作為炎帝后代,为報仇而與黃帝大战于涿鹿,战败之后,首领被擒杀,部分族人则归顺黄帝为臣。[33]
在長期以儒家思想為主流的中國社會中,一向強調“正统”观念,史家又多有“成王败寇”的传统。黃帝伐蚩尤逐漸被描述為正義與邪惡的戰爭,以《史記·五帝本紀》為代表,流傳甚廣。
在非儒家文献如《逸周书》、《山海经》中对蚩尤與黃帝交戰的描述則相對客觀。[11][12]在道家經典《庄子》中,更借盗跖之口,對蚩尤多有同情,而譴責黃帝。[37]
另外,蚩尤與黃帝除敌对关系外,還可能有過臣属关系。黃帝曾使蚩尤主管金属冶炼,辅佐少昊。[38]春秋時期齐国名相管仲则把蚩尤说成黃帝“六相”之首,地位甚高。[39]戰國時代的韩非也有类似的记载,但更具神话色彩。[40]
1973年发掘的马王堆汉墓中出土的《黄帝十六经》中记载,黃帝在打败蚩尤,活捉了他后,“剥其皮革以为干侯,使人射之,多中者赏。翦其髮而建之天,名曰蚩尤之旌。充其胃以为鞠,使人执之,多中者赏。”
2008年清华大学入藏的《清华简》中,《五纪》一篇有“黄帝有子曰蚩尤”的说法。《史记》中亦提到“蚩尤畔父,黄帝涉江”。因此,有可能《五纪》中蚩尤为黄帝之子,以及成人后作兵叛父的相关传说,到了汉代犹有流传。[41]
蚩尤乃九黎首領,記載頗多,偶有爭论。[42][43]蚩尤代表的九黎與另一部落集團三苗的關係,根據《尚书》与《国语》等多種古籍及其傳、注記載,三苗出自九黎,而為九黎之后。[44][45][46]九黎戰敗,族人流散,演變為三苗。[47]
但是多有学者提出异议,認為九黎和三苗并無淵源。[48][49][50]
另一種解釋是,蚩尤是部落聯盟軍事首領的共同稱號,因而既是炎帝后裔,又是兩昊集團首領,也是九黎之君,后來三苗集團也加以襲用。[1]
相對于漢族一般自認炎黃子孫。苗族川黔滇方言区,流传有“格蚩爷老”的传说。“格蚩爷老”又译“格蚩尤老”(苗语滇东北次方言:Gid Chib Yeul Laol),“格蚩”,意為爷爷、老人,“爷老”是英雄之意,是否就是蚩尤,尚有争论。[51]黔东南、廣西融水等地苗族,每六年或十三年举行一次大型祭祖仪式“吃鼓脏”时,也要首先祭始祖“姜尤”。黔南還有苗族史詩《榜蚩尤》在民間傳唱,歌唱“第一位祖先”香尤公(榜香尤)的故事。[52]
苗族還有崇拜楓木的民俗,甚至以枫木为图腾。[53]此俗也可能与蚩尤有关。[54]苗族史诗中的《枫木歌》更把苗族乃至人类都说成是从枫木中产生的。[53]
根据一些苗族史詩、歌謠、傳說,姜央是苗族的大祖神,具有非常崇高的地位。一些學者特別是苗族學者提出,姜央就是蚩尤,且苗族先民在上古时代本来居住在黄河流域,由于被华夏族所败,被迫迁徙至今天的贵州和湘西、鄂西南等地区。[33][52][55]
然而有學者指出“蚩尤是苗族祖先”的说法起源自清末的法国汉学家拉克伯里,此汉学家提出“华夏起源于巴比伦,后迁入中国,击败当地土著首领蚩尤,蚩尤属下余众或沦为奴隶,或逃到南方成为后来的苗族”,他的学说被诸多日本学者吸纳,接得影响当时留日的中国学者(如梁启超、章太炎),后来此观点正式被中国官方组织编写的《苗族简史》收纳于其中,自此苗族历史被近现代的蚩尤思潮而人为历史重构完成[56]。
蚩尤敗后,部分族人融于炎、黃集團,從而成為部分華夏族,以至當今漢族的先民。一些漢族姓氏可能和蚩尤有關,如邹[57]、黎[58]、蚩[59],屠[60]、劉等。
蚩尤雖然在儒家典籍中形象負面,但民間一直有崇拜蚩尤的傳統,華北地區的河北、山西一帶有相關的崇拜活動。如南朝任昉的《述异志》記載冀州(今河北)有乐名《蚩尤戏》,民人头戴牛角而相抵;在太原的村落中人們祭蚩尤神。[61][62]秦始皇親祭蚩尤,為八神之一的戰神,[25]后世帝王、武將出征之前常祭拜蚩尤以求庇佑。[63][64][65]
傳說蚩尤戰敗,身首異處,其墓即“蚩尤冢”也有多處,包括山东省东平县、巨野县等地,亦有民祭祀。[66][67]山东省巨野县還在2001年斥資重建蚩尤墓并修建了“蚩尤广场”。[68]
根據蚩尤為黃帝六相,首管天時,故成為某種星相名稱,稱為“蚩尤旗”。根據《呂氏春秋》[69]、《史記》[70]、《隋書》[71]等文獻的描述,蚩尤旗應指某種彗星,是戰伐的征兆。[70]宋代征前榪祭祀蚩尤。
韓國1979年出版的偽歷史書《桓檀古記》(환단고기)宣稱,蚩尤即傳說中朝鮮半島的王朝倍達國第14代君主慈烏支桓雄(자오지 환웅)。
2007年韓國小说《蚩尤天皇》以蚩尤為其祖先,並將蚩尤與黃帝的戰爭結果改成蚩尤獲勝,被中國媒體與網路視為篡改歷史[73]普遍作為笑柄,韓國有一些學者、歷史小說、漫畫、網站,主張出現在中國神話的蚩尤乃是屬於東夷族,為檀君神話所出現「倍達國」的天皇。在2002年世界盃足球賽,韓國球迷以蚩尤為象徵的「紅魔」作為隊旗,在韓國廣為人知。[74]
由于古籍常将蚩尤作为一个恶神来描述,导致现在许多中文角色扮演游戏中常将最「最終魔王」设定为蚩尤。诸如《轩辕剑》系列、《仙剑奇侠传》系列、《幻想三國誌》系列、《刀剑封魔录外传》、《复活》、《寰神结》、《花神仙域》、《神魔之塔》等。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