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起源於中國,製作為山型的熏爐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博山炉,又称博山香炉,是中国古代焚香时使用的一种熏炉。博山炉出现于西汉,盛行于汉魏时期,主要材质为青铜或陶瓷,以炉盖呈山形为特征。
博山炉的结构主要为炉体和底座,在炉体上有山形盖,盖上一般雕刻人物、龙虎、鸟兽等,并有镂空的孔洞,以便使香烟透出,形成一种云雾环山缭绕的效果。[1]一般认为盖子做成山形是象征海外的仙山“博山”[1],符合汉魏盛行神仙家说的文化氛围,亦有学者认为其原型为华山、泰山、蓬莱山、须弥山、昆仑山等[2],或许还含有封禅的含义[3],其真正的含义尚不完全清楚[4]。
底座为圆盘形,中间一般亦会雕刻有人物、龙虎、鸟兽等造型。[1]亦有用没有承盘的[5]。[6]茂陵出土有带有长柄的鎏金银博山炉。材质主要为铜制,亦有陶瓷制、玉制的,汉代的铜制博山炉常有鎏金、银或镶嵌宝石。[4]
后来魏晋南北朝时佛教亦沿用此种香炉,纹饰则常用莲花、火焰、祥云等。这种形制的香炉亦传到了朝鲜半岛及日本等地[7][8]。日本藏有隋唐时期的白瓷制博山炉,博山盖为莲花形,受佛教影响很深[9][10]。
长安巧工丁缓者……又作九层博山香炉,镂为奇禽怪兽,穷诸灵异,皆自然运动。
现在考古学上虽然称这种熏炉为博山炉,但这种熏炉或一同出图的物品的铭文上并没有任何“博山炉”的字样,而是仅仅称之为熏炉或错炉。[2]
目前已知最早提到这种熏炉叫博山炉的是宋代吕大临的《考古图》:[12]
按漢朝故事,諸王出閣則賜博山香爐,《晉東宫舊事》曰:太子服用則有博山香爐,象海中博山。下有槃貯湯使潤氣蒸香,以象海之囬環。此器世多有之,形制大小不一。
同为宋代人的乐史则在其《太平寰宇记》中引《名山记》说:[13]
華岳有三峰,直上數千仞,基廣而峰峻,迭秀迄於嶺表,有如削成,今博山香爐,形實象之。
战国末期南方楚地产生的豆形香炉传至北方后[14](也有学者认为楚地的香炉本身就和西北有关[3]),汉代获得的西域的树脂类香料与南方的香料不同,为了适应这种新的香料,香炉变得更加深、圆,到了汉景帝时期,为增加安全性而出现了承盘,但其盖仍然为豆形的扁平盖。到了汉武帝时期,由于西域丝路的开辟,西域的高盖形香炉流入了中国,原有的香炉形状也向着高盖形发展,随着与西域香炉的融合,诞生了博山炉。[7][6]这种圆锥形盖的香炉跟近东古代的香炉十分相似[3],近东的香炉亦影响了基督教使用的香炉。但圆锥形盖被具体化为山形,及其所有的方仙道含义则完全本地化了[3]。
到了宋代,博山炉多变为瓷制,形制也发生了变化,只保留了博山形的炉盖,炉身则常用不同的搭配。[15]韩国存有宋代青瓷制的博山盖形香炉[16],日本也有类似的博山盖形香炉。元代亦有博山盖式香炉,北京德胜门外出土一炉身为鼎式的博山盖式元代香炉,可能是作供具用,和之前个人或宫廷熏香的用法大异其趣,正是博山炉的尾声。[15]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