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玉髓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紅玉髓,是一種棕紅色的二氧化矽為主要組成成份的礦物,常被用作為一種裝飾性寶石,也可以被彫刻成各種工藝品。
紅玉髓屬於玉髓的一種變體,因摻雜氧化鐵而顯色,紅玉髓的顏色多樣,色澤最亮的顯橙白色,而最暗的接近黑色。紅玉髓最常見的產地為巴西、印度、德國和俄羅斯西伯利亞。
語源

在中文中「紅玉髓」也可以叫作紅石髓和赤珠。
在英文裏,中文的紅玉髓有兩種含義,一種是指顏色較淺的光玉髓(英語:carnelian/cornelian)[2],另一種是指色暗且質地較硬的褐紅玉髓(英語:sard)。[3][4]
英語中的"carnelian"源自14世紀的單詞"cornelian",於16世紀誤寫為carnelian.[5] Cornelian與羅曼語族的其他一些單詞同源,來自中世紀拉丁語的corneolus,可進一步上溯至拉丁語的cornum(大果山茱萸)[6] 。大果山茱萸的透亮紅色果實與光玉髓相似。 牛津英語詞典認為"carnelian" 是 "cornelian"的變種,來自拉丁語的caro, carnis(肉)。老普林尼認為sard一詞來自呂底亞的薩第斯(Sardis),褐紅玉髓的產地;而其他人認為這一詞最終可追溯到波斯語的سرد (sered),意為紅黃色。
歷史
早在新石器時代早期的保加利亞,紅色的玉髓就被用做寶珠。最早有打磨晶面的紅玉髓出自保加利亞的瓦爾納古墓,可上溯至公元前5千年中期。寶珠兩側各有16個打磨麵,合計32個打磨麵。[7]公元前5000-4000年的梅赫爾格爾遺蹟中出土了有鑽孔的紅玉髓。[8]克里特島上克諾索斯的米諾斯青銅文明層中發現了公元前1800年的紅玉髓,其形制表明曾用作裝飾。[9]在羅馬時代,紅玉髓被廣泛用於製作寶石像;又因為紅玉髓不沾蠟油,還被用來製作蠟封用的印章。[10]褐紅玉髓被用作亞述的滾筒印章、古埃及和腓尼基的聖甲蟲、以及古希臘和伊特拉斯坎的珠寶。[11], 猶太大祭司的胸牌上的第一塊寶石(被稱作odem或sardius)是一塊紅色寶石,很有可能是褐紅玉髓,也有可能是紅色的碧玉。[11]在啟示錄4:3中, 使徒約翰描述天上的寶座上坐著的"好像碧玉和紅寶石",其中"紅寶石"即為 sardius. 同一種「紅寶石」還出現在啟示錄21:20中,是聖城城牆根基上的十二種寶石之一。[12]

光玉髓和褐紅玉髓的區別
紅玉髓有時指光玉髓、有時指褐紅玉髓;在英文中carnelian和sard也時常混用。通常而言,光玉髓和褐紅玉髓有如下區別:
光玉髓(Carnelian) | 褐紅玉髓(Sard) | |
---|---|---|
顏色 | 較淺,色澤呈淺橙色到紅棕色 | 較深,色澤呈深紅棕色至近黑色。 |
硬度 | 較軟 | 較堅硬 |
斷口 | 不均勻,碎裂,呈貝殼狀 | 與光玉髓相近,但更暗且呈鋸齒狀 |
上述性質是連續變化的,因此光玉髓與褐紅玉髓之間沒有明確的界限。
參見
參考文獻
擴展閱讀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