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 (器皿)
器皿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豆是中国先秦时期的食器和礼器。大汶口遗址已有陶豆出土,流行春秋战国时期,开始时用于盛放黍、稷等谷物,后用于盛放腌菜、肉酱等调味品。
此條目没有列出任何参考或来源。 (2009年5月16日) |

形态
豆形似高足盘,上部圆盘形,有柄,圈足。商朝、西周时豆多腹浅,柄粗,没有耳、盖。春秋战国时豆的形状多样化,上有盖,出现方形豆,盘有浅、深之分,柄有长、短之别,还有附耳、环耳等各种形状。
图集
-
崧泽遗址出土黑陶刻纹豆,藏于上海博物馆
-
昙石山遗址出土陶豆,藏于福建博物院
参考
![]() | 这是一篇与中国文化相关的小作品。您可以通过编辑或修订扩充其内容。 |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