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哲學(粵拼:zit3 hok6,英文:Philosophy;德文:Philosophie),傳統來講係指關於形上學、知識論、倫理學呢啲方面嘅研究。對於神、世界、知識、對與錯等等嘅觀念,哲學試圖畀出自己嘅答案。基本上,做哲學嘅方法係「運用理性來論證呢啲問題」。祗不過,對於哲學嘅實際範疇同定義,到而家都重未有一個確定答案。「哲學係乜嘢?」喺哲學傳統裡面,關於呢個問題嘅睇法始終係充滿分歧同備受爭議。
「哲學」呢個詞可以追溯到希臘字「Φιλοσοφία」(Philo-sophia),佢嘅意思係「愛好智慧」,或者比較少講嘅「智慧之友」。「哲學」係難以定義,因為有好多觀念都被睇成係哲學,而佢哋之間又有唔少分歧。喺皮爾金哲學辭典度,佢係噉樣定義哲學:「有關思想,行為,同實在中最基本及普遍嘅概念。」而當中亦提到,哲學同科學嘅差別係「哲學問題嘅答案唔能夠凈係由經驗證據得到」。而呢啲觀點又受到牛津哲學辭典嘅挑戰:「二十世紀晚期……偏向於將哲學思考睇成係對於任何一種智識探索嘅最好實踐」。的而且確,唔少早期哲學家喺自然哲學方面嘅觀察,最後都形成咗現代科學裡面眾多課題嘅重要基礎。
另外,哲學比較非正式嘅用法可能係指「一種特別嘅方法或者信念」。
古希臘時期嘅自然派哲學家被認為係最早嘅一批哲學家,唔理佢哋認識世界嘅方式係咪正確,之但係,呢啲哲學家係用理性輔佐證據嘅方式來歸納出自然界道理,而呢樣亦係佢哋嘅諗法同迷信有分別嘅原因。接續嘅希臘三大哲人,蘇格拉底、柏拉圖同亞里士多德奠定咗哲學嘅討論範疇,佢哋先後提出咗有關形上學,知識論同埋倫理學嘅好問題,呢啲問題到而家都重算得上好。某些現代哲學家認為,直到今時今日,其他哲學理論都祗係為呢三位做註解啫,意思係話我哋依然喺度嘗試回答佢哋所提出嘅問題,噉亦表示我哋重係為咗呢啲問題,或者由呢啲問題所延伸出來嘅其他問題而感到困惑。
19世紀70年代,日本最早嘅西方哲學傳播人西周借用古漢語,將「Philosophy」譯做「哲學」。1896年前後,康有為等人將呢個譯稱介紹返中國,之後逐漸通行。喺西方,哲學呢個詞通常係用來講一個人對生活嘅某啲看法(例如某人嘅“人生哲學”)同基本原則(例如價值觀、思想、行為)。而喺學術上嘅哲學,就係對呢啲基本原則嘅理性根據質疑、反思,並試圖對呢啲基本原則進行理性嘅重建。
古希臘哲學家係透過提問來進行哲學實踐,佢哋所提出嘅問題,大致可以分成三類,而呢三類問題又分別形成咗哲學嘅基礎學科:形上學(Metaphysics)、知識論(Epistemology)同倫理學(Ethics)。
最初嘅三類問題分別係:
不過要留意,呢三門學科之間並唔係壁壘分明。事實上喺唔少方面佢哋係互相覆蓋嘅,一個形上學主張想有說服力,係唔可能忽略知識論嘅理論基礎;而知識論又喺架構主體度同形上學有密切關係。至於道德嘅實踐,往往同道德真理嘅存在,以及我哋點樣去瞭解佢息息相關。哲學嘅困難係:一個相對完整嘅理論,通常都必須喺形上學同知識論呢兩方面有良好說服力。祗有少數既有熱情又有天賦嘅哲學家,先至能夠精通各個領域,然後提出自己嘅一套理論並且名留青史。佢哋嘅理論,通常都非常有說服力,並且橫掃歷史,改變咗人類對於世界嘅看法。
哲學好睇重批判思考(critical thinking)。批判思考係通過對事實嘅分析形成判斷嘅思考方式。
喺批判思考嘅過程當中,思考者會用好多方法檢驗面前嗰啲諗法同宣稱係咪信得過,要諗:
... 等等。
由學術史去睇,科學係哲學嘅衍生物。後來,科學獨立成一門學科,兼且同哲學並列,佢哋之間係有互動關係嘅。科學產生知識,而哲學就產生思想。馬克思主義認為,哲學亦係一種社會意識形態。現代嘅西方哲學之中,有科學哲學,佢係專門研究有關科學嘅理論。呢種理論研究咗科學嘅歷史,亦為科學總結出好多理論模型,但噉亦祗係解釋咗科學,而並唔係可以指導科學。
某程度來講,哲學係唔具有,或者係好少有「現世」用途。哲學並唔關注各門學科中關於實例、概念或者定理嘅具體內容,哲學關注嘅係,呢啲具體科學嘅「基本常識」,或者講係啲人因為用慣咗而覺得係理所當然嘅概念、準則、定律等等,例如:「令到佢哋出現嘅原因係乜嘢?」「佢哋喺邊啲範圍裡面有效?」「佢哋嘅權威係由乜嘢來保證?」「佢哋係咪足夠成為呢門具體學科所要求嘅基本前提?」「佢哋對人有乜嘢意義?」等等,並且將呢啲疑問運用喺哲學本身。
"All our knowledge begins with the senses, proceeds then to the understanding, and ends with reason. There is nothing higher than reason." (「我哋嘅一切知識都係由感官開始嘅,跟住會提升去理解,並且以理性做終結。冇嘢係高過理性嘅。」)[5][6]
科學哲學(philosophy of science)係科學嘅基礎,簡單噉講就係一套有關「科學呢家嘢應該點搞」嘅諗法:「哲學」呢個詞一般都係指緊某一個學科,但响廣義上嚟講,呢個詞仲可以攞嚟指「一個人或者一班人對於做某一樣嘢嘅基本信念」-所以粵文入面會有「做人哲學」呢個詞,指一個人對於「做人」嘅諗法同信念;按呢個邏輯,科學哲學就係指緊做科學嘅人對於「科學係啲乜嘢」同埋「科學應該點樣搞」呢類問題嘅一套諗法[7][8]。
科學哲學建基於知識論上嘅經驗主義(empiricism)觀點:知識論(epistemology)係哲學嘅一門,專門思考知識嘅本質同「點樣追求知識」等嘅問題[9];而經驗主義就係早喺古希臘嗰陣經已存在嘅一種知識論觀點,主張知識呢樣嘢應該係主要甚至乎完全淨係建基於感官體驗嘅-呢種觀點主張,一個信念要算得上係知識,一定要係能夠直接用感官嚟感受得到,或者係會作出可以用感官嚟驗證嘅預測嘅;呢種觀點會拒絕神秘主義同埋冇得客觀噉驗證嘅信念,覺得呢啲信念唔可以算係知識,會嗌呢啲嘢做「超自然」[10][11]。
可否證性(falsifiability)係科學哲學最根基嘅概念之一,成日俾人用嚟界定一套學說或者一個諗法屬唔屬科學嘅範疇:呢個宇宙裏面有數唔嗮咁多個可能嘅諗法,但呢啲諗法當中大半嘅都係冇可否證性呢種特質;如果話一個諗法有可否證性(falsifiable)嘅話,意思即係個諗法係有可能透過感官嚟睇吓佢係咪真確嘅[12]。舉幾個例說明[13]:
一句陳述「有冇可否證性」可以用一條簡單問題嚟衡量[13][14]:
「 | 」 |
一般認為,如果求知者對呢個問題嘅答案係「唔可以」,噉句陳述就算係冇可否證性。一句陳述缺乏可否證性嘅原因有好多-例如可能嗰句陳述含糊得滯,搞到提出句陳述嘅人無論結果係點都有得兜話佢查實講啱咗(好似正話睇相佬嗰個例子噉);又或者係評估句陳述嘅真偽要做嘅工序喺實際上根本執行唔到(好似「天使對翼幾重」嗰個例子噉)[13]。
可否證性呢家嘢喺現代嘅科學上不可或缺:現代科學正正就係建基於實證(用感官體驗嚟驗證自己嘅知識)嘅;如果一個理論或者假說冇可否證性嘅話,就表示求知者冇可能透過觀察或者做實驗嚟驗證睇吓佢係唔係真係真確-亦即係話呢啲學說根本就唔屬科學嘅範疇(非科學),所以做科學嘅人一般都係唔會理呢啲噉嘅嘢[15]。
哲學之所以應該去學,並唔係因為佢可以對提出嘅問題畀到任何確定答案,而係因為呢啲問題本身;原因係,呢啲問題可以擴充人對於一切可能事物嘅概念,豐富人心靈方面嘅想像力,並且減低教條式嘅自信,因為呢樣嘢係有可能禁錮心靈嘅思考作用。另外,尤其係通過去冥想宇宙嘅大,心靈亦會變得偉大,能夠同宇宙融為一體。
而哲學亦可以話係理性對於信仰嘅研究,佢為世界提供於終極意義嘅解釋,亦為人類自己提供定位,喺解釋中令人瞭解世界,令世界合理化,從而為人提供心靈嘅慰藉。
由於研究領域嘅不同,哲學有好多分支。
「 | 」 | |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