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鹬科鹬属鸟类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鷹斑鷸(學名:Tringa glareola)又名林鷸,為鷸科鷸屬的鳥類。是一種小型涉禽。這是一種歐亞物種,是shanks(長腿鷸)中體型最小的,它們是一種中等大小、腿部較長的涉禽,主要棲息在淡水和濕地環境中,與其他類似物種的海洋或沿海棲地不同。
鷹斑鷸最早由瑞典博物學家卡爾·林奈於1758年在他出版的《自然系統》第十版自然系統中正式描述,並賦予現行的雙名命名法名稱Tringa glareola。[3] 林奈引用了他自己於1746年發表的《斯韋西卡動物群》(Fauna Svecica)。[4] 他將模式產地指定為歐洲,但現在被限制在瑞典。[5] 這個物種被認為是單型種,沒有公認的亞種。[6] 屬名Tringa是烏利塞·阿爾德羅萬迪於1599年根據古希臘語trungas,給予鷹斑鷸的新拉丁語名稱,這是一種「畫眉鳥大小、臀部白色且會上下擺動尾巴」的涉水鳥,亞里斯多德曾提到過。種名glareola來自拉丁語glarea,意為「礫石」。[7]
鷹斑鷸類似於前述的白腰草鷸(T. ochropus)或孤鷸(T. solitaria)的長腿、更纖細的形式,但它有較短、較細的喙,棕色的背部和較長的黃色腿。鷹斑鷸與白腰草鷸的區別在於牠的白色臀斑較小且對比不強,而孤鷸則完全沒有臀斑。[8] 然而,鷹斑鷸與這兩個物種並無密切關係;牠的最近親是赤足鷸(T. totanus),牠與小青足鷸(T. stagnatilis)共享姊妹群關係。這三個物種是由腿部呈紅色或黃色的小型長腿鷸組成,繁殖羽毛呈現上部淡棕色(帶有一些較暗的斑點),胸部和頸部有一些較小且分散的棕色斑點。[8][9]
鷹斑鷸在副極地氣候地區的濕地繁殖,從西邊的蘇格蘭高地,一直到歐亞大陸和古北界。牠們會遷徙至非洲、南亞(尤其是印度)和澳大利亞。迷鳥曾被觀察到遠至太平洋的夏威夷群島。在密克羅尼西亞,牠是帛琉和馬里亞納群島的常客,有時會看到多達32隻鳥的群體;在瓜加林環礁、馬紹爾群島大約每十年會觀察到一次。鷹斑鷸也會在東亞的西太平洋地區及某些太平洋群島之間出現,時間大約在10月中旬至5月中旬之間。[8][10][11][12] 在20世紀50年代,向西擴展的趨勢促使了一個小型常駐繁殖群體在蘇格蘭的建立。這個物種通常在遷徙和越冬期間出現在淡水棲地及其周邊。
成熟的鷹斑鷸會在8月至12月間換羽,更換所有的初級羽毛,而幼鳥則會在12月至4月間更換若干根外側初級羽毛,這個時期更接近牠們從非洲出發的時間。年輕鳥類在換羽和補充能量的時間安排上,比年長鳥類更具彈性。積累了約50%瘦體重的燃料負荷後,成鳥和未成熟鳥類可以一口氣飛行2397至4490公里的距離。[13]
鷹斑鷸主要在地面築巢,或會重新利用其他鳥類的廢棄巢穴,如田鶇(Turdus pilaris)。[8] 牠們在3月至5月之間產下四枚淡綠色的蛋。這些蛋由兩性共同孵化,從最後一枚蛋開始計算。蛋會在22至23天後孵化。初期由雙親共同照料,但雌鳥通常會在幾天後離開。幼鳥能夠自行覓食。幼鳥大約在30天大時會長出飛羽。[14]
牠們通過用喙在淺水中或濕泥中探尋食物進行覓食,通常在湖岸或河岸等地區,主要食用水生昆蟲、甲殼類動物、節肢動物、各種蠕蟲和其他小型獵物。[15]
鷹斑鷸是非歐亞遷移性水鳥協定(AEWA)適用的物種之一。由於全球總體族群穩定且健康,牠被IUCN列為無危物種。[1][16]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