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維基媒體列表條目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臺中市主要道路列表列出臺中市街道的命名方式。
臺灣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由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接收,為破除日本統治觀念,其於1945年11月17日公佈《臺灣省各縣市街道名稱改正辦法》。依其所規定,各縣市在擬定街道名稱必須能夠發揚中華文化,民族精神或符合當地地理,習慣等意義[1]。再根據相關的文獻資料綜合整理,可以推知臺中市市區內南北向若干主要幹道命名的典故由來。
台中市的路名分段,則採取和台灣多數縣市命名規則類似的「某某路X段」。
臺中市的路名在日治初期有大墩街、小北門街、新町、常盤町、富貴街等,在大1916年11月實施町名改正後,改為日式的町名[2]。
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接收台灣後,為了修改日治時期以來的街道名稱,通知各縣市政府應將其修正。在1946年公布於《民報》的台中市路街名中,原有大量路名取自大陸城市,如綠川町通→南京街、寶町通→重慶街、錦町通→上海街、初音町→西安街、幸町六至末廣町六→新疆路、櫻町五至曙町五→山東路、曙町四至櫻町四→四川路、曙町三至櫻町三→江蘇路、曙町二至櫻町二→浙江路、南投行道路→福建路、有明町二至老松町二→湖南路、有明町四至老松町四→湖北路、有明町五至老松町五→江西路、有明町六至老松町六→雲南路、有明町七至老松町七→貴州路、有明町九至老松町九→甘肅路(丁目兩自省略),但大部分並未實現[3]。
1946年2月11日,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民政處行文至各縣市政府「(略)為求簡化劃一,所有街道名稱除特殊情形外,應採有意義兩字命名,並造具新舊街名對照表呈處核辦。」[4]。台中市政府在1946年2月23日向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民政處呈核的路名編訂如下:公園路、光復路、成功路、中正路、中山路、民族路、民權路、民仁路、民生路、四維街、康樂街、自立街、務實街、尚勇街、自治街、林森路、修身街、治家街、建國路、河墘街、禮儀街、繼光街、市府路、自由街、平等街、三民路、守法街、興中街、光明東街、光明西街、大誠東街、大誠西街、力行北路、力行南路、興民街、樂群街、仁愛街、中華路、原子街、五權路、公權路、向上路、時代路、大雅路、篤行路、良民路、新民街、八德街、開羅路、進化路、精武路、環園路、雙十路、尊賢街、大同路、格致路、一心路、育才街、太平路、旱溪街、樂業街、振興路、大智路、大勇街、立德街、大公街、互助街、臺中路、民意街、合作街、正義街、濟世街、民主路、有恆街、公理街、霧峰路、復興路、勸工路、和平街、信義街、忠孝路、愛國街、正氣街、儉樸街、平安街、五德街、興臺街、樹人街、正俗街、福音街、吉祥街、雪恥路、國光路、求是街,大和村改為模範村[5]。
原臺中市議會在1959年9月通過決議整編全市街道路名稱及門牌,並在1960年重新編整路名,此次路名變動如下:[6]
以本地名稱命名,一共分為三種方式:
幾乎都是隨著第四期市地重劃區(中正、東山重劃區)開發而出現的路名。
根據內政部戶政司「村里街路門牌異動查詢」的網站中,在2009年7月24日台中市西屯區內的原稱府會一、二街的門牌進行了整編後,新道路名稱均改成了「府會園道(Fuhui Park Way)」。
此道路名稱的出現,可堪稱台中市道路命名之創舉。在今後的新道路名稱之命名上,可期待有其影響力。附帶一提的是,在台中市內有許多俗稱「園道」之綠廊帶,皆非正式之道路名稱。例如:「經國園道」、「美術園道」、「東光園道」、「興大園道」等著名之道路綠廊帶暱稱。
臺中市豐原區新建的環市道路「豐原大道」(Fengyuan Boulevard)以及2012年統一路名的「臺灣大道」(Taiwan Boulevard)。
台灣道路之英譯,通常根據2008年中華民國內政部頒布的《標準地名譯寫準則(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第2條,採用音譯拼寫。 2014年整併入臺灣大道的路名-台中港路之英譯,過去出現多種英譯拼法(國語羅馬字、威妥瑪拼音,甚至錯誤拼法)令人詬病,2009年7月臺中市政府依「標準地名譯寫準則」第4條特例,將台中港路英譯統一為意譯拼寫的「Taichung Port Rd.」。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