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武道狂之詩》是香港作家喬靖夫的武俠小說,2008年由香港出版社天行者出版出版卷一《風從虎.雲從龍》,全書共二十一卷;台灣版本由蓋亞文化出版,中國大陸則從2011年開始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簡體字版。除此之外該小說亦授權夢馬工作室改編為漫畫,自2011年連載至今。
明朝正德年間。小說內容提及明朝寧王朱宸濠恢復親兵護衛,招攬死士,為其起事作準備,並提及陽明子王守仁出任江西巡撫,卷18起則敘述寧王之亂,直至結局卷21提及明武宗駕崩及王守仁去世等事件,由此推斷故事發生於公元1514年-1529年期間。
河南嵩山少林寺始建於北魏,寺僧自古已有修練武藝的傳統,以超脫生死的武道精神,參貫禪機。相傳少林寺最基礎鍛鍊功法「易筋經」及「洗髓經」,乃是達摩祖師從天竺傳來,並衍生出其他少林武技,實際不可考。少林武功在隋唐之間已負盛名,雄視武林近千年,對中原各派武術影響極深,故得「天下武宗」的稱譽。少林派屬正統外家,主要走剛猛硬派一路。少林寺僧練武本為參禪及保護寺院之用,因威力太猛,容易造成殺孽,因此不傳俗家。佛家戒殺,故其武技少用刀劍利器,而主力發展徒手拳法及棍棒之術。寺內武僧亦同時修禪,「禪武不二」的精神,乃為少林武道之根本。少林派武術博大精深,秘藏寺院內的拳械與各種功法甚多,號稱「七十二技」。但有說其中部分已經再無人傳承修習,僅存於拳經兵譜之內,實已失傳。著名武技:少林五拳、緊那羅王棍、十八銅人陣法
元末全真道人張三丰於湖北武當山創立。張真人身材魁偉,體質異常,不論寒暑,皆只穿一衲一蓑。相傳其內家武功,乃參悟道家的內丹養生功法,轉化成強身技擊之術,據記載曾有「單丁殺賊百餘」的勇武事蹟。 張真人入武當山修道後,某日得觀蛇鶴相鬥,從兩者身姿動作,領悟了勁力剛柔之理,創出武當最高絕學「太極」,從此奠定武當派在武林二百年來的地位。 武當派武功素以拳劍著稱,原本專走內家功夫以柔克剛、借力打力的路數,武當弟子亦全為道士;惟二十餘年前大破「物移邪教」一役後,全派上下突然還俗,武學風格更大加改革,摒棄了養生道術而偏重於武鬥實戰,所有拳法劍術重新大幅整編,走上了暴烈辛辣之路,又以極峻烈的方式訓練大量弟子,武當派聲勢因而一時大振,並生起「天下無敵,稱霸武林」的野心。著名武技:太極、武當形劍、武當勢劍、武當行劍、武當飛龍劍、兩儀劫拳
由武當派叛徒「波龍術王」組成,大本營在廬陵城外青原山的「清蓮寺」,全員旨穿五色大袍,以「物移教」為信仰,術王眾人人殘忍成性,行事縱慾。由於幹部是武當派弟子,所以術王眾功夫夾雜武當派劍法和「物移教」藥物兩家之長。
東漢道人張陵(初代張天師)入四川青城山修道時,已有遺下「雌雄龍虎劍」及「降魔功」等奇功的傳說,可知青城武道源流極長。目今之青城派,其歷代祖師可上溯三百餘年之久。 青城派武功經過多年提煉,漸漸專注研習劍術之道,拳術等法已經旁落到次要位置,因而亦有人直接稱青城派為「青城劍派」。青城劍法入門講究快速準確,以攻止攻,搶險截擊;至大成後,則追求以無匹劍勢震懾對手,其招術反璞歸真,變化不繁。青城劍獨步四川一省,故有「巴蜀無雙」的美稱。著名武技:雌雄龍虎劍、水雲劍、風火劍
坐鎮四川佛教名山峨嵋山,實際創立歷史已不可考。有傳說春秋時代「白猿公」司徒玄空,入山創立峨嵋武學,此事並無足夠佐證;但可以確定最遲在宋代,已有僧人道士在山中傳承武功的記載。數百年來,峨嵋山上及山下鄰近地區的各種武術家數,漸漸自然融合,最終成之為峨嵋派。 峨嵋派武道以槍棒術最為世人所識。峨嵋槍法獨步天下,講究閂攔扎打間的變化微妙,武林各派長兵,惟有少林棍棒能與之較量。 峨嵋武功雖然最初源出於佛道宗教,但早已演變成為俗家門派,兼收男女弟子,傳承之風比一般的山門派系較為開放。由於槍棒屬長兵器,適合於戰陣上使用,峨嵋派弟子參軍入伍也較他派為多。著名武技:騎龍槍、大手臂、圓機槍法
由全真派當祖師王重陽之弟子、「北七真」之一「廣寧子」郝大通於金朝時入山創派,至今已逾三百年歷史。創派之初已有傳習道家劍術,經過數十代的傳承和研究,創編出華山劍法共四十八套,為當今最悠久而淵博的劍術名家,因此在武林上有「劍宗」的稱號,並有著名武諺云:「拳出少林,劍歸華山」,可證其不二之地位。 華山既精研劍法,品種自然繁多,從輕靈迅捷到剛猛無儔的劍技都囊括在內;但練到高級處,則專門講究「以氣御劍」,以道家內丹養氣的功法,結合擊劍招數,運用呼吸吞吐催動劍勁與劍速。故其發招,往往劍鋒未至,所生氣勁已先奪勢,此為「氣劍一如」的最高境界。著名武技:飛仙九勢、大還劍、元亨劍法
創派於甘肅平涼崆峒山,其源流極遠,秦漢古辭書爾雅已有「空同之人武」的記載。今之崆峒派武道,為歷代入山修練之儒、釋、道三教人士的武術合流形成,並參長西域外族武鬥之法門,於一百六十餘年前,由祖師飛雲子集大成,開山立派。 崆峒武術以繁雜見稱,刀槍劍棍拳腿等皆有習練,冷門及奇門兵器亦格外多,鉤、鏟、鞭、刺、鐵扇、飛爪、風火輪、判官筆等都收入。其目的是要修練到隨時手拿一物皆可為傷人之器;單一兵器能夠發揮異種的打法;器械法與拳法又可互換或夾雜運用,以混合變化的花法迷惑敵人,祕詭莫測。著名武技:八大絕
「八卦拳」為出現於安徽、江蘇一帶的武術,源流無從考證,最初可能與道家思想有關,但發展至後世之八卦門,已經完全是俗家武術,並無宗教內容,所謂「八卦」,僅是借卦象的方位為代號,演示步法的行進路線而已。今八卦門總館在安徽(明代南直隸省)南部徽州府。八卦門武術以精絕的「八卦步法」聞名於世,鍛鍊時以繞圈走轉為基本,實戰時擅長游身繞擊敵人側面甚至後方,甚難防禦。其拳法實際上多用掌(所以也稱「八卦掌」),剛柔並濟;開掌除了發勁打擊,也為了施展多采的擒拿錯骨技法,再配合下路步法的跘足踢掃,又可變化成摔投招式,「八卦拳」不論離身長攻和貼身短打皆有獨到之處。八卦門兵器以刀劍短兵為主,又有雙匕首之法,以刃代掌施用。另有五尺開外的巨型「八卦大刀」,本來只是門內練功用的重器械,但偶爾也有實戰裡能使得動的高手。著名武技:八卦沉雷掌、八卦游身掌、龍爪十纏、八卦破身刀
「心意拳」為一種極古的武術,來源不詳,有說是少林武功外流而形成;另有說法乃是宋朝抗金名將岳飛,以槍法為基礎所創,恐為假託。心意門現以山西祁縣為根據地,傳人遠布河南、河北、陝西等地,流傳甚廣。 「心意拳」功法古璞,練者往往集中於「五行母拳」和「十二大形」單式重覆演練,而無繁複連綿的套招。戰術講究以全身整體發雄渾之勁,一步直佔中門(所謂「打人如走路」),以壓逼的打法,不予對手空間,硬進硬打,不招不架。 心意門以拳法的發勁之理為根本,所創的兵器術亦是用重兵刃為主,其雙手長刀及大槍最是著名。著名武技:五行母拳、十二大形、心意三合刀、六合大槍
發祥於有「武術之鄉」稱譽的河北省滄州府(明代屬北直隸省)一帶。相傳「秘宗拳」最早出現於唐代,乃模仿猿猴相鬥的動作而創,故有「猊宗拳」、「猊猔拳」、「獼宗拳」等名稱,後世以音近而改稱「秘宗拳」,以形容其靈動跳躍、變化難測的風格。據記載有宋朝拳師周侗最精此藝,並傳予梁山好漢「玉麒麟」盧俊義,再傳浪子燕青,史未可考。秘宗門武術可謂綜合了中原北方武技之精華,身法和步法講究閃轉騰挪,竄蹦跳躍,甚重視腿功踢蹴,擅長離身長手遠擊,迅快連擊制敵。以拳法為基礎,又演變多種兵械用法,如劍、單刀、長槍等,同樣走輕靈巧勝的風格。另外亦有修練飛鏢暗器。著名武技:半披風拳、裡外戰、明堂快刀
來歷甚古,源出湖南,在宋朝時實與西嶽華山的道門武藝源同一脈,後來南傳與湘地武兿合流,技法上已大大相異,但仍保存了華山「以氣御劍」的要訣,百年來流佈甚廣,從湖廣到江西,甚至廣西都有分支傳人,名動三省,聲勢只稍遜於九大門派裡的「三門」:八卦、心意、秘宗。
臨江城內第一大武館,阮家祖上藝成於無極門後自成一系,已在臨江立足設館四代之久,聲勢頗大,以剛猛刀法與拳掌名聞江湖。
湖南巨禽門乃揉合當地著名的鷹爪門功夫與南方傳來的鶴拳而成一家。
神機營主帥,膚色黝黑、身材矮小,為人思慮周密、小心謹慎。 征伐武當之戰時,在沙場上被「褐蛇」樊宗以飛劍刺殺。
卷數 | 副標題 | 目錄 |
---|---|---|
卷一 | 風從虎·雲從龍 | 序章 颶風男兒 第一章 五里亭武鬥 第二章 青城劍派 第三章 道傳弟子 第四章 武當眾 第五章 坎離水火‧雌雄龍虎 第六章 異刀客 第七章 歸國的獵人 第八章 決志 |
卷二 | 蜀都戰歌 | 第一章 豹房御前比試 第二章 心法 第三章 成都 第四章 峨嵋槍棒 第五章 童大小姐 第六章 牙城酒 第七章 兵鴉四刺客 第八章 島津虎玲蘭 第九章 籠鬥 第十章 英雄不孤 第十一章 同伴 |
卷三 | 震關中 | 第一章 武當山 第二章 巫峽出川 第三章 見性館 第四章 華山論劍 第五章 破陣子 第六章 入關 第七章 麟門客棧 第八章 盈花館 |
卷四 | 英雄街道 | 第一章 出陣 第二章 東軍 第三章 西軍 第四章 千山未及此山高 第五章 少林對武當 第六章 圍攻 第七章 虎穴 第八章 仇敵 第九章 救兵 |
卷五 | 高手盟約 | 第一章 荊烈 第二章 武當三戒 第三章 八卦對太極 第四章 陰流‧陽極 第五章 水中斬月 第六章 群龍聚首 第七章 合戰 第八章 奇材 第九章 約定 |
卷六 | 任俠天下 | 第一章 收徒 第二章 征服者 第三章 回山 第四章 征途 第五章 渡江西 第六章 因緣 第七章 廬陵會 |
卷七 | 夜戰廬陵 | 第一章 波龍術王 第二章 陽明先生 第三章 夜襲 第四章 女武者 第五章 夜戰八方 第六章 青城劍道 第七章 血鬥 第八章 濟世 |
卷八 | 破門六劍 | 第一章 野和尚 第二章 溫柔的纏鬥 第三章 破心中賊難 第四章 學劍 第五章 捨身刀 第六章 刃風·夢想 第七章 群俠聚義 第八章 大旗 |
卷九 | 鐵血之陣 | 第一章 潛行 第二章 破關 第三章 火燒清蓮寺 第四章 圍陣 第五章 磨劍 第六章 傳人 第七章 秘練 |
卷十 | 狼行荊楚 | 第一章 鬼刀陳 第二章 狼男與狼女 第三章 蜂刺 第四章 戰湘龍 第五章 愛與戰鬥 第六章 御武令 第七章 氣節 |
卷十一 | 劍豪戰爭 | 第一章 盟友 第二章 野寺 第三章 雲隱神行 第四章 神功 第五章 巧遇 第六章 復仇的意志 第七章 出林 |
卷十二 | 兵刀劫 | 第一章 蛇潛 第二章 劍與火 第三章 巡棺 第四章 療傷 第五章 虎撲龍 第六章 劫持 第七章 旅伴 第八章 天敵 |
卷十三 | 武當之戰 | 第一章 狂者與少女 第二章 迎擊 第三章 蛻殼 第四章 內奸 第五章 逆變 第六章 一羽不能加 第七章 死戰 |
卷十四 | 山·火·海 | 第一章 斷命 第二章 沖鋒 第三章 出柙虎 第四章 生命之激撞 第五章 最強 第六章 死地 第七章 終戰 第八章 擂台 第九章 接戰 |
卷十五 | 羊與虎 | 第一章 關外 第二章 山螺 第三章 暗劍 第四章 狂者 第五章 狼軍 第六章 虎相 第七章 夜試 |
卷十六 | 光與影 | 第一章 王道 第二章 跟蹤·潛伏 第三章 刺客·劍客 第四章 龍虎 第五章 血魔 第六章 進府 第七章 夜花 第八章 妖瞳 第九章 甦醒 |
卷十七 | 風捲山河 | 第一章 羈絆 第二章 加盟 第三章 籠牢 第四章 暗湧 第五章 風起 第六章 追殺 第七章 江戰 |
卷十八 | 殺與禪[2] | 第一章 迎軍 第二章 危城僧 第三章 虛敵 第四章 假將 第五章 旌旗·夢想 第六章 女煞 第七章 變局 第八章 金身鬼 第九章 落花 第十章 禪悟 |
卷十九 | 仁者劍 | 第一章 御駕 第二章 行軍 第三章 奇襲 第四章 王師 第五章 臨城 第六章 心劍 第七章 湖戰 第八章 龍虎決 |
卷二十 | 王道心 | 第一章 王者夢 第二章 焰攻 第三章 復仇刀 第四章 伏魔 第五章 三箭 第六章 來客 第七章 知己 第八章 對練 第九章 面聖 後記 |
卷二十一 | 血與鐵 | 第一章 生死 第二章 傳信 第三章 神醫 第四章 譎變 第五章 還京 第六章 獸劍 第七章 離別 第八章 相逢 第九章 決鬥 第十章 歸還 後記 |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