崆峒山
甘肃的山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歷史

傳說上古五帝之一黃帝軒轅氏曾親自登臨崆峒山,向隱居在此的廣成子「問道」,請教治國之道和養生之術。秦始皇、漢武帝也曾效法黃帝登臨崆峒山。司馬遷《史記·五帝本紀》說:黃帝『西至於崆峒』。[5]
「崆峒」一詞,最早見於春秋時期成書的《爾雅》:「北戴斗極為崆峒」。平涼崆峒山正位於北斗星座的下方,即為所指。《汲冢周書》記載:「崆峒」是大夏、莎車、姑地、旦略、貌胡、其尤、戎翟、匈奴、樓蘭、月氏、奸胡、北秋等十二個氏族的首領。
依據《甘肅省志》記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崆峒山上寺觀僅存西台棲雲寺,北台蓮花寺及新建茶庵寺、塔院等,共有僧道180餘人,贍養土地7000多畝[6]。1958年,在反封建及宗教民主改革中,以及「大躍進」運動中,山上道人年輕力壯者,一律還俗,崆峒山寺觀中各種法器、銅像多被擊碎,作為廢鐵煉鋼(大煉鋼鐵)[6]。
文化大革命時期(1966-1976年),山上寺觀中歷代珍藏的經卷、書法、繪畫、古玩等珍貴文物被竊毀殆盡,道教官觀僅存兩處,一處為太和宮、一為紫霄宮,宗教活動被迫全部停止[6][7]。改革開放後,宗教活動逐漸恢復,各宮殿、文物古蹟開始重修[6][7]。1980年,在崆峒山南的崆峒前峽修成崆峒峽水庫,水電站裝機容量1890千瓦。
地理
崆峒山森林覆蓋率達90%以上,有各類植物1000多種,動物300餘種。
山上有道觀禪院八台九宮十二院四十二座建築群和七十二處石府洞天,大多集中分布在「五台」區。

參考文獻
延伸閱讀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