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唐山是18世紀以來在海外華僑流行至今的用語,狹義特指華僑本人的家鄉,廣義泛指中國[1]。其在概念上類同唐話(海外華僑的通語)、唐人。
大唐航海風氣盛行,1119年大宋仕人朱彧觀察:「唐威令行於東南,故蠻夷呼中國為唐」。[2]「唐人」之稱興起並沿襲,例如大明《瀛涯勝覽》指爪哇國百姓「一等回回...一等唐人...一等土人」,唐人擠佔了「宋人」「明人」的說法。[1]以「唐山」指涉家鄉的文獻則晚得多,最早是1765年《小琉球漫誌》「熟番云:台地(即台灣)寒由唐山人攜來。蓋諸番以內地為唐山、人為唐人也。」[3]淘金潮興起時,1855年英屬香港報章載「此船甚是快行,前回在金山載有多客,返回唐山,費日甚少」。1900年代大清公文「凡華人商家之在非島貿易思回唐山,...要稟明該處管轄稅司」 。[4]1971年李小龍在泰國拍電影《唐山大兄》。至2011年檳城福建人仍說唐山、唐人。[5]
唐山在民謠民諺尤其「過番歌」的用例凡多。客家民謠「郎在番邦妹在唐,兩人共天各一方;妹在唐山無雙對,郎在番邦打流浪」。[6][7]台灣民諺描述台灣人血統「有唐山公無唐山媽」。[5]
至於為何以「山」代指一片土地,可能是華僑從海中遠眺中國本部陸地時,陸地就像山。[1]例如1948年新加坡《南洋學報》指「南洋各地大率島嶼,獨中國為廣袤大陸,華僑乃視南洋各國為海國,視中國為山國,故曰唐山。」[8]
廣義的唐山指代整個中國,類同於「中土」,並不特指個人具體的家鄉。[1]從海外華僑的家書來看,少取廣義,多取狹義——具體指代本人的家鄉;[1]例如:「近來忽聞唐山米粟暴漲」,[9]「唐中晚冬收成如何」,[10]「唐中鄰友近人來暹很多」。[10](註:唐中即唐山之中)[1]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