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通州區潞河中學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北京市通州區潞河中學 | |
---|---|
謝氏樓 | |
地址 | 北京市通州區新華南路135號 |
類型 | 公立完全中學 |
創辦日期 | 1867年 |
校長 | 徐華 |
教師人數 | 400 |
年級 | 高中 |
校訓 | 一切為了祖國 |
電話號碼 | +86 (0)10 69546337 |
學校網址 | http://www.luhe.net/ |
通州近代學校建築群 | |
---|---|
潞河中學 |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 | |
地址 | 北京市通州區 |
分類 | 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 |
時代 | 清至民國 |
編號 | 7-1611 |
認定時間 | 2013年 |
北京市通州區潞河中學,是一家教育部門主辦的完全中學,位於北京市通州區新華南路135號[1]。該校占地面積32萬平方米,為北京市占地面積最大的高中之一。1978年被北京市政府確定為首批北京市屬重點中學。2000年通過專家組的評估成為北京市首批國家級示範高中。
歷史
1867年12月,美國公理會傳教士江戴德夫婦在通州設立傳教站,並在通州新城北後街開設男童寄宿學校「潞河男塾」,學生十餘名,都是加入教會的貧家子弟。1871年,華北公理會表決通過在通州成立一所神學院,各傳教站派人來該神學院學習,以培養布道師。1872年,華北公理會決定將教育工作的重點放在潞河男塾和貝滿女塾。1873年,美國公理會在通州正式創辦「八境神學院」,富善慕柯任院長,此後潞河男塾實際上成為八境神學院的預備學院。[2]
1889年,華北公理會舉行年會,表決通過將學校的課程提升至大學程度,並申請資金,美部會撥款2500美元用於購置土地建校舍,於同年在通州創辦「潞河書院」,開始招生,美國基督教牧師謝衛樓(又名謝子榮)出任院長。[2]
1891年,美國公理會在通州西門外以南購買十英畝土地,興建新校舍。1893年,新校舍建成並投入使用,新校舍共有五幢樓房,其中四幢是傳教士住宅,另外一幢也是最大的一幢建築物是衛氏樓,為教學樓。八境神學院與潞河書院均遷入新校舍,均由公理會管轄;八境神學院更名為「戈登紀念神學院」,學制三年;「潞河書院」則分為大學部、中學部(中齋),學制是大學四年、中學三年。謝衛樓任潞河書院院長,富善任戈登紀念神學院院長。1899年,美國基督教牧師都春圃出任潞河書院院長。[2]
1900年6月8日,義和團運動傳至通州,傳教士及大部分教師、學生從通州逃至北京繼續上課。同年6月9日,通州的義和團燒毀戈登紀念神學院、潞河書院。[2]
1901年秋,都春圃回到通州,以「殉道有福」為名,逼迫清朝通州知州賠償16萬兩白銀(國庫出10萬兩白銀,地方出6萬兩白銀),並且將後南倉官地劃歸公理會使用,準備興建新校舍。此次獲得的土地包括原來潞河書院中齋(中學部)以南的土地,以及通州城內的土地,後來統一稱作「南地」。不久,在這片地上建成一座教堂,名為「證道堂」;在原復興莊、曬煤場之地興建了一座富育女中。1902年,潞河書院自北京遷回通州。同年秋,美國公理會、長老會、英國倫敦聯合會在通州重建學校,將「潞河書院」改成「協和書院」。[2][3]協和書院仍附設有中齋(中學部),稱「協和中齋」。[3]在協和中齋的重建中,先後興建了教室樓、宿舍,由於建樓用的捐款是由美國牧師謝衛樓和衛子榮募集,故將教室樓命名為謝氏樓,宿舍命名為衛氏樓。[3]1902年,衛氏樓建成。1903年,謝氏樓建成。[2]
1905年,協和書院、匯文書院、天津新學書院舉辦田徑對抗賽,這是中國最早的校際體育競賽。1906年,協和書院足球隊同英軍士兵在天安門足球場比賽,以2:0獲勝,獲白磁「九龍杯」獎勵,此次比賽被譽為中國最早的國際足球比賽。1907年,潞河書院、匯文書院舉辦了一場棒球比賽,被譽為中國近代第一場正式棒球比賽。1909年,在天津第七屆聯合運動會上,協和書院全紹武獲得一英里賽跑第一名。1911年,在天津第八屆聯合運動會上,協和書院劉明義獲得100碼120碼高欄第一名。[2]
1912年1月17日,革命黨人、協和書院學生蔡德辰遭到殺害,同年,教會將「通州協和書院」改成「華北協和大學」。[2]華北協和大學仍附設有中齋(中學部)。[3]1913年,該校學生會著手籌建。同年,協和大學運動員劉明義代表中國參加在菲律賓舉辦的第一屆遠東運動會,獲得一英里賽跑第二名。同年,在第一屆華北地區運動會上,協和代表隊獲得團體總分第二名。1914年,在第二屆華北運動會上,華北協和大學李如松獲得100、220、440碼第一名,協和大學獲得總分第二名。同年5月21日,協和大學李如松等人代表北部參加在北京舉行的第二屆全國運動會,李如松獲得100、220、440碼第一名,白葆獲得五英里賽跑第一名,陳昌祐獲得十項全能第二名。1915年,在第三屆華北聯合運動會上,華北協和大學白葆獲得八英里賽跑第一名,協和大學獲得團體總分第二名。同年,在遠東運動會上,李如松獲得440碼第一名,白葆獲得八英里賽跑第二名。1917年,協和大學運動員陳昌祐等人代表中國參加了在日本舉辦的第三屆遠東運動會。[2]
1919年,華北協和大學與北京匯文大學合併成立燕京大學,華北協和大學中齋(中學部)留在通縣原址,改成「私立潞河中學校」,美國教會牧師田和瑞擔任校長。同年,該校飯廳建成。同年,潞河中學運動員朱恩德等人代表中國參加了第四屆遠東運動會。1921年,潞河中學代表隊參加了在奉天舉辦的第九屆華北運動會,李友珍獲得100碼第一名,該校田徑隊獲得團體總分第一名。同年,潞河中學運動員朱恩德等人代表中國參加第五屆遠東運動會。[2]
1922年,文氏樓建成。1923年,潞河中學運動員金永鎬等人代表中國參加了第六屆遠東運動會。同年,潞河中學由四年制中學改為三年制兩級中學。1924年4月19日,華北童子軍觀摩比賽會在北京天壇舉行,私立潞河中學與女蒙館組成的童子軍獲第一名。1925年,潞河中學運動員金永鎬等人代表中國參加第七屆遠東運動會,金永鎬獲得十項全能第四名。同年,博唐亭建成。[2]
1926年,遵照中華民國教育部規定的「外國人在華辦的學校必須辦理立案手續,校長必須由中國人擔任」,潞河中學校董會選舉中國人陳昌祐擔任校長,陳昌祐遂成為該校第一位華人校長。[2]
1927年2月,潞河中學內秘密成立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支部,金成鎬(又名周文彬,朝鮮人)擔任書記,團員有康景新、張珍、張樹棣、張彝、宏慶隆,此外還秘密成立科學社會主義學習小組。同年秋,以金成鎬為首秘密成立中國共產黨潞河中學支部,書記為金成鎬,中國共產黨黨員有宏慶隆、張樹棣、張珍、康景新、金祥鎬(朝鮮人)。同年,陳昌祐正式就任潞河中學校長。同年,潞河中學歌詠隊在北平市唱歌比賽中獲得第一名。1928年10月,中共潞河中學中心支部成立。同年,潞河中學足球隊參加北平中學生足球冠軍賽獲得冠軍。1929年,潞河中學代表隊參加在瀋陽舉辦的第十四屆華北運動會,陳勝魁獲得100碼第一名,該校代表隊獲得總分第二名。[2]
1930年,中共潞河中學支部進行改組,女師學生馬國英任支部書記,姚艮任組織委員,劉玉林任青年委員。不久,因為馬國英脫黨,中共潞河中學支部於1930年代再度改組,姚艮任支部書記,張文奎任組織委員。[2]
1931年,中共黨員王乃堂到潞河中學擔任國文教員。同年2月,潞河中學的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支部更名為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支部,胡敬夫任支部書記。同年3月,中共黨員姚艮在潞河中學創辦「春草讀書會」,組織學生閱讀馬列主義圖書,宣傳中國共產黨的政策和主張。同年5月,潞河中學內秘密成立互濟會,姚艮、高玉國擔任負責人。同年6月,潞河中學內秘密成立反帝大同盟,高玉國任負責人。同年7月,中共北京市委決定在通縣成立中共通州區委,姚艮擔任區委書記。同年8月,中共黨員姚艮、胡敬夫、劉玉林因參加飛行集會遭潞河中學當局驅逐出校,不得不離開通州。同年,在第十五屆華北運動會上,潞河中學彭水馨獲得標槍第一名、高浴獲得跳遠第一名。同年,在北平中學生藍球聯賽中,潞河中學藍球隊獲得冠軍。[2]
1932年,畢業會胡適博士來到潞河中校發表演講。1933年長城抗戰期間,潞河中學收容了不少傷兵,多數師生參加救護,並且組織了抗日救國十人團,還曾發起一次慰問傷員活動。同年4月中旬,互濟會河北省委機關遭到政府破壞,此後潞河中學互濟會與上級組織的聯繫中斷。同年,在第十七屆華北運動會上,潞河中學陳昌祐、龔明信獲得網球雙打第一名,高玉國獲得網球第二名,黃毅獲得撐杆跳第二名,張震海獲得十項全能第二名,戴麗飛獲撐杆跳第四名。同年,中共地下黨員李鼎銘之子李烈飛(李立國)到潞河中學領導反帝大同盟。[2]
1935年,該校叮叮劇社演出曹禺的話劇《雷雨》。1935年11月3日,由孔祥熙等校友捐資興建的潞友樓建成。同年,該校代表張德明參加全國運動會。1936年,潞河中學體育教師李友珍赴德國柏林觀摩第十一屆奧運會。[2]
1938年12月,中共潞河中學支部重建,支部書記鐵華,中共黨員由4人發展至7人。12月底,因散發抗日傳單,鐵華遭到日本人殺害。1939年,潞河中學校友孔祥熙當選國際奧委會委員。[2]
1941年12月10日,太平洋戰爭爆發。12月10日下午,日軍接管潞河中學,並且同時宣布封閉該校,限全體學生在2小時內將行李衣物全部堆放到大操場,當晚前必須全部離校。1942年3月,日本控制下的河北省教育廳接管潞河中學,將其改為「河北省立通縣中學」,杜秉義任校長。同年春,陳昌祐赴西安籌備遷校,在西安獲校友張子華、黃振英等人支持,經過7個月籌備,於同年秋在西安尊德女中使潞河中學復校。[2]
1945年秋,陳昌祐自西安回到通州,接收了通縣中學(即原潞河中學),此後半年對校址進行了整修。同年10月2日,國軍92軍21師63團進駐通縣城中,同時美國海軍陸戰隊開入通縣,進駐通縣中學校園內(原潞河中學校址)。[2]
1946年初,中共黨員薛成業來到潞河中學工作,此時潞河中學的中共黨員還有梁沙金、吳純性、劉海、黎光(學生)等等,但沒有建立黨支部,黨員關係屬於燕京大學中共地下黨組織。1946年2月,潞河中學師生自西安返回通縣校址複課。[2]
1947年8月,潞河中學的中共地下黨員劉海、吳純性、梁沙金、王瑩階等人因為在校內組織師生學習馬列主義,遭學校當局解聘;戴聲芳等200餘名學生因為閱讀馬列主義圖書,遭到學校清查,以「不符合潞河精神」的罪名開除學籍。同年,潞河中學校友董守義當選國際奧委會委員。[2]
1949年,該校許多學生報名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下。同年,中共通州地委派出李綱、王磊、叢藥汀、楊海天赴潞河中學組成臨時黨支部。[2]
1951年10月,通縣專署教育科派員接管美國教會開辦的潞河中學,將其更名為「河北省通州中學」,王志群任校長,王磊任副校長。1954年2月,河北省人民政府任命方田古為校長,馬林章為副校長兼中共黨支部書記。1955年,河北省通州中學更名為「河北通州一中」。1958年,河北通州一中更名為「北京通州一中」。1960年,北京通州一中更名為「北京通縣一中」。1960年8月,中共北京市委《關於農村教育問題的決定》中,將北京通縣一中定為全日制中學。[4]
1962年8月,中共通縣縣委任命方田古為北京通縣一中校長。1963年,通縣教育局確定北京通縣一中為重點中學。[4]
1966年7月9日,北京通縣一中率先成立臨時文革委員會,暴長起任主任,學生王磊、教師嚴文厚、黃炎康任副主任。1967年6月,北京通縣一中成立革命委員會,主任暴長起,副主任王磊、王鐵山(學生)、孫占山(軍代表)。[4]
1978年6月,北京市將北京通縣一中定為北京市重點中學,方田古任校長、黨支部書記。1982年10月,潞河中學建校115周年、紀念周文彬烈士犧牲40周年,數百名校友首次返校,原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副部長、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主席高沂(1934屆校友)、張寶瑞(1928屆校友)、作家劉紹棠(1954屆校友)等校友發起創辦潞河中學校友基金會,高沂任會長。1982年11月7日,通縣一中(原潞河中學)校友基金會正式成立,於1982年12月開始向該校校友募集基金。[4]
1984年11月2日,全校師生舉辦革命烈士紀念碑落成典禮,烈士周文彬、劉玉林、張樹棣、康景新的親屬及高沂、張天明、劉紹棠、張寶瑞等校友參加揭幕。革命烈士紀念碑碑座呈塔形,碑身為漢白玉,正面刻「革命烈士紀念碑」金色大字,背面碑文:「在新民主主義革命中犧牲的周文彬、劉玉林,辛亥革命中犧牲的蔡德辰烈士永垂不朽!由此上溯至1867年建校以來,為中國人民的解放而犧牲的校友烈士永垂不朽!一九八四年十月北京通縣一中(原潞河中學)全體師生」。[4]
1985年9月14日,中共通縣縣委書記盧松華、通縣縣長孫志強、通縣人大常委會主任丁吉慶、通縣政協主席劉莊等領導到該校研究學校建設規劃。此後,該校開始歷史上首次大規模校園改造工程。1986年11月,初中教學樓、高中教學樓建成。[4]
1987年12月,經北京市教育局批准,北京通縣一中改稱「北京市通縣潞河中學」。同年,實驗樓建成,謝氏樓(紅樓)重建完工,兩棟教師宿舍樓完工,位於衛氏樓(人民樓)後面的供暖鍋爐房建成;新東校門建成,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趙朴初題寫校牌。1988年8月14日,潞河中學舉行120周年校慶大典。1990年,操場主席台、看台建成。1995年,該校自籌資金135萬元人民幣,建成一棟學生宿舍樓,作為女生宿舍。1996年,南家屬樓建成。同年12月16日,北京師範大學啟功為潞河體育館題詞。同年,衛氏樓(人民樓)東南側二層樓重建完工;太陽能浴室建成;潞友體育館動工興建。[4]
1997年,通縣撤縣改為通州區,北京市通縣潞河中學隨之改稱「北京市通州區潞河中學」。同年10月18日,潞河中學130年校慶暨潞友體育館落成典禮在該校舉行。[4]
建築
潞河中學的建築風格古樸獨特,其中以「謝氏樓」最為重要。1990年,尚存的原教學樓衛氏樓、謝氏樓、文氏樓、潞友樓以及學生宿舍、食堂等具有近代美國折衷主義風格和中國傳統手法的建築,作為「潞河中學原教學樓」被列為第四批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5]2010年,在革命遺址普查工作中,「潞河中學原教學樓」被確定為革命遺址。[6]2013年,位於北京市通州區潞河中學的原潞河中學建築、位於北京市通州區第二中學的原富育女校建築、位於北京護士學校的原華美學校建築,作為「通州近代學校建築群」被列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7]
潞河中學的主要建築有:
- 謝氏樓(Sheffield Hall):1903年建成。解放後更名為「紅樓」,2007年140周年校慶時改回原名「謝氏樓」。現為校領導的辦公樓。
- 文氏樓(Wanner Hall):1922年建成。解放後更名為「解放樓」,2007年140周年校慶時改回原名「文氏樓」。現在主要為學校舉辦小型演出,與會議的場所。
- 衛氏樓(William Hall):1902年建成。解放後更名為「人民樓」,2007年140周年校慶時改回原名「衛氏樓」。現為教師辦公室和教研組。
- 黃昆樓:以著名校友黃昆之名命名。現為理化生實驗室、體音美教室、課外活動組活動室的綜合樓。
- 仁之樓:以著名校友侯仁之之名命名。現為圖書館、信息教室、會議室、報告廳和天文台所在綜合樓。
- 潞友樓:1935年11月3日建成。由潞河中學校友孔祥熙等人捐資興建。現為校史館。
- 天欽樓:高三年級教室所在的教學樓。
- 叔和樓:高一年級教室所在的教學樓。
- 文昭樓:高二年級教室所在的教學樓。
- 馨菱樓:初中部所在的教學樓。
- 潞河國際教育學園:國際部所在的雙子塔,底層5層為教學樓和報告廳,東側塔樓為國際部和留學生公寓,西側塔樓為教師公寓。
- 博唐亭(Potter Pavilion):1925年建成。解放後更名為「凱旋亭」,2007年140周年校慶時改回原名「博唐亭」。中式涼亭。
- 飯廳(膳廳):1919年建成。
- 德辰山
- 協和湖
歷任校長
潞河中學的歷任校長為:[8]
- 姜戴德(L.D.Chapin,1867年-1888年)(創建潞河男塾,後改稱潞河書院)
- 謝衛樓(D.Z.Sheffield,1869年-1912年)(歷任潞河男塾、潞河書院、華北協和大學校長)
- 高厚德(Howard Spilman Galt,1912年-1916年)(華北協和大學校長)
- 博晨光(Lucius C.Porter,1916年-1918年)(華北協和大學校長)
- 田和瑞(Harry S.Martin,1918年-1927年)
- 陳昌祐(1927年-1951年)
- 王志群(1951年-?)
- 陳浩山(1953年-?)(第一教導主任、黨支部書記,主持全校工作)
- 方田古(1954年-1959年;1962年-1966年)
- 暴長起(1966年-1967年)(臨時文革委員會主任)
- 暴長起(1967年-?)(革命委員會主任)
- 方田古(1978年-1981年)
- 黃鎔(1981年-1984年)
- 陶玉森(1984年-1998年)
- 張世義(1998年-2008年)
- 徐華(2008年-2023年)
- 郝臣
知名校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