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萊圖 (英語:Cayley graph ),也叫做凱萊著色圖 ,是將離散群 的抽象結構畫出的一種圖 。它的定義是凱萊定理 (以阿瑟·凱萊 命名)所暗含的。畫凱萊圖時,要選定群的一個生成元集合 (通常有限),不同選法可能得到不同的凱萊圖。凱萊圖是組合群論 與幾何群論 的中心工具。
在兩個生成元a 和b 上的自由群 的凱萊圖
假設
G
=
Z
{\displaystyle G=\mathbb {Z} }
是無限循環群 (即整數的加法群),而集合
S
{\displaystyle S}
由標準生成元
1
{\displaystyle 1}
和它的逆元(用加法符號為
−
1
{\displaystyle -1}
)構成,則它的凱萊圖是無窮鏈 。
類似地,如果
G
=
Z
n
{\displaystyle G=\mathbb {Z} _{n}}
是
n
{\displaystyle n}
階循環群 (模
n
{\displaystyle n}
的加法群),而
S
{\displaystyle S}
仍由
G
{\displaystyle G}
的標準生成元
1
{\displaystyle 1}
與逆元
−
1
{\displaystyle -1}
構成,則凱萊圖是環圖
C
n
{\displaystyle C_{n}}
。
群的直積 的凱萊圖(新生成集取為原生成集之笛卡爾積),是對應的凱萊圖的笛卡爾積 。因此阿貝爾群
Z
2
{\displaystyle \mathbb {Z} ^{2}}
,關於四個元素
(
±
1
,
±
1
)
{\displaystyle (\pm 1,\pm 1)}
組成的生成集的凱萊圖,是平面
R
2
{\displaystyle \mathbb {R} ^{2}}
上的無窮網格 ,而帶有類似的生成集的直積
Z
n
×
Z
m
{\displaystyle \mathbb {Z} _{n}\times \mathbb {Z} _{m}}
的凱萊圖,是環面 上的
n
{\displaystyle n}
乘
m
{\displaystyle m}
有限網格。
二面體群
D
4
{\displaystyle D_{4}}
有群展示 :
⟨
a
,
b
|
a
4
=
b
2
=
e
,
a
b
=
b
a
3
⟩
.
{\displaystyle \langle a,b|a^{4}=b^{2}=e,ab=ba^{3}\rangle .}
左圖是關於兩個生成元
a
{\displaystyle a}
和
b
{\displaystyle b}
的凱萊圖,其中紅色箭頭表示左乘元素
a
{\displaystyle a}
(順時針旋轉
90
∘
{\displaystyle 90^{\circ }}
)。而因為元素
b
{\displaystyle b}
(左右反射)自反 ,所以表示左乘元素
b
{\displaystyle b}
的藍色線是無方向的,故左圖混合了有向邊與無向邊:它有
8
{\displaystyle 8}
個頂點、
8
{\displaystyle 8}
條有向邊 、
4
{\displaystyle 4}
條無向邊。二面體群
D
4
{\displaystyle D_{4}}
關於兩個生成元
a
{\displaystyle a}
和
b
{\displaystyle b}
的凱萊圖。
D
4
{\displaystyle D_{4}}
關於兩個自反生成元的凱萊圖 同一個群
D
4
{\displaystyle D_{4}}
,亦可畫出不同的凱萊圖,如右圖。
b
{\displaystyle b}
仍表示左右反射,而
c
{\displaystyle c}
則是關於主對角線的反射,以粉紅色線表示。由於兩個反射皆自反,右邊的凱萊圖完全無向。對應的群展示是
⟨
b
,
c
∣
b
2
=
c
2
=
e
,
b
c
b
c
=
c
b
c
b
⟩
.
{\displaystyle \langle b,c\mid b^{2}=c^{2}=e,bcbc=cbcb\rangle .}
條目開頭的圖,是兩個生成元
a
,
b
{\displaystyle a,b}
上的自由群 ,關於生成集合
S
=
{
a
,
b
,
a
−
1
,
b
−
1
}
{\displaystyle S=\{a,b,a^{-1},b^{-1}\}}
的凱萊圖,而正中央的黑點,是單位元
e
{\displaystyle e}
。沿著邊向右走表示右乘
a
{\displaystyle a}
,而沿著邊向上走表示乘以
b
{\displaystyle b}
。因為自由群沒有關係 ,它的凱萊圖中沒有環 。這個凱萊圖是證明巴拿赫-塔斯基悖論 的關鍵。
右邊有離散海森堡群 海森堡群的一部分(顏色僅為方便看清分層)
{
(
1
x
z
0
1
y
0
0
1
)
,
x
,
y
,
z
∈
Z
}
{\displaystyle \left\{{\begin{pmatrix}1&x&z\\0&1&y\\0&0&1\\\end{pmatrix}},\ x,y,z\in \mathbb {Z} \right\}}
的凱萊圖。所用的三個生成元
X
,
Y
,
Z
{\displaystyle X,Y,Z}
,分別對應
(
x
,
y
,
z
)
=
(
1
,
0
,
0
)
,
(
0
,
1
,
0
)
,
(
0
,
0
,
1
)
{\displaystyle (x,y,z)=(1,0,0),\ (0,1,0),\ (0,0,1)}
。其關係為
Z
=
X
Y
X
−
1
Y
−
1
,
X
Z
=
Z
X
,
Y
Z
=
Z
Y
{\displaystyle Z=XYX^{-1}Y^{-1},\ XZ=ZX,\ YZ=ZY}
,亦可從圖中看出。本群為非交換 無窮群。雖然是三維空間,其凱萊圖的增長 卻是
4
{\displaystyle 4}
階的。[來源請求]
如果轉而把頂點作為固定子群
H
{\displaystyle H}
的右陪集,就得到了一個有關的構造Schreier陪集圖 ,它是陪集枚舉 或Todd-Coxeter算法 的基礎。
研究圖的鄰接矩陣 特別是應用譜圖理論 的定理能洞察群的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