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越國州縣列表

維基媒體列表條目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吴越国州县列表

吳越國州縣列表表示五代十國時期,割據今浙江全境及上海江蘇福建部分地區吳越國的所有州縣。吳越的存在年代,由後梁開平元年(907年)朱溫錢鏐為吳越國王開始,[2]太平興國三年(978年)錢俶向北宋納土為止,[3]前後七十一年,是十國中延續時間最長的政權。

Thumb
宋太平興國三年(978)年時的吳越國[1]

吳越的州縣建置及地名變遷,受到五代時期複雜政治軍事環境的顯著影響。錢鏐在世時,占據淮南、江西的楊吳是吳越的主要外患,因此尊奉中原王朝、牽制楊吳及其後繼者南唐,就成為吳越的主要國策,[4]這一點也反映在了吳越地名的變更之中(如避後梁「誠」「茂」字諱、[5]後唐「昌」字諱、[6]後晉「塘」字諱,[7]又如因厭惡楊氏而盡去「陽」字等[8])。至錢弘佐在位時,吳越又在南唐滅亡閩國的戰爭中奪得福州,使得吳越的版圖達到最大。[9]同時,今天的嘉興市也在吳越國時期第一次形成州一級行政區劃(開元府/秀州),[10]奠定了今天浙江省各地級市的大致面貌。至其滅亡時,吳越國共據有十三州及衣錦軍,總計七十九縣。

列表

下表中,以 藍色背景代表吳越國各州、軍,所領各縣則分別列於其下。州、軍、縣名及隸屬均以978年為準。

更多資訊 州/縣名, 治所 ...
州/縣名 治所 備註
杭州 杭州市[11]
光化二年(899)升為都督府,吳越謂之西府。[12]一說,吳越曾私改杭州為西都錢唐府。[13][14]
錢塘縣 杭州市[15]
附郭縣[16]置錢唐縣,[17]唐代改為錢塘縣[18](一說南朝時改[19])。
錢江縣 杭州市[20]
附郭縣。[21]後梁龍德二年(922),錢氏析錢塘、鹽官縣地置。[22][23][24]錢俶納土,宋改錢江縣為仁和縣。[25]
富春縣 富陽區[26]
秦置富春縣,[27]東晉太元中,避太后鄭阿春諱,改名富陽。[28]錢鏐因厭惡楊行密,於後梁開平二年(910)復改富春縣。[8]錢俶納土,宋又復富春為富陽。[29]
新登縣 富陽區新登鎮[30]
孫吳黃武七年(226)析富春縣置新城縣,後廢。[31]後數經置廢,[32]永淳元年復置。[33]後梁開平元年(907),吳越避梁太祖朱溫之父朱誠諱,改新城為新登。[5]錢俶納土,宋又復新登為新城。[34]
橫山縣 臨安區昌化鎮[35]
武周萬歲通天元年(696)析紫溪縣置,聖歷元年(698)改武崇縣,神龍元年(705)又改唐山縣。[36] 後梁開平二年(908)改吳昌縣,[37][38]開平四年(910)改金昌縣,[39]後唐同光二年(924)復為唐山縣,[6]後晉天福七年(942),又改為橫山縣。[7]錢俶納土,宋改橫山縣為昌化縣。[40][41]
於潛縣 臨安區於潛鎮[42]
西漢置於朁縣,[43]隋改於潛縣。[44]
安國縣 臨安區高虹鎮[45]
東漢末,孫吳析餘杭置臨水縣,[46]晉太康元年(280)改臨安縣。[47]隋省,武周垂拱四年(688)復置。[48]後梁開平二年(908),改臨安為安國,[49]錢俶納土,宋又復安國縣為臨安。[50]
餘杭縣 餘杭區餘杭街道[51]
秦置。[52]
鹽官縣 海寧市鹽官鎮[53]
孫吳黃武四年(225)置,[54]唐武德七年(624)廢,貞觀四年(630)復置。[55]
桐廬縣 桐廬縣[56]
孫吳黃武四年(225)析富春縣置。[57]
武康縣 德清縣武康鎮
千秋村[58][59]
漢末,孫吳析烏程縣餘不鄉置永安縣,[60]晉改武康縣。[61]吳越時,武康縣由湖州改隸杭州。[62]錢俶納土,宋又將武康歸隸湖州。[63]
越州 紹興市[64]
唐乾寧四年(897)始稱東府。[65]一說吳越國曾改越州為東都會稽府[66]
會稽縣 紹興市[67]
附郭縣。[68]南朝陳析山陰縣置會稽。[69]
山陰縣 紹興市[70]
附郭縣。[71]秦置,[72]後屢有廢置。[73]
上虞縣 上虞市豐惠鎮[74]
秦置,[75]隋開皇九年(589)廢入會稽,唐貞元元年(785)復置。[76]長慶年間復廢,旋又置。[77]
餘姚縣 餘姚市姚江[78]
秦置,[79]隋開皇九年(589)省,唐武德四年(621)復置。[80]
贍縣 嵊州市[81]
西漢置。[82]後晉天福五年(940),吳越改剡縣為贍縣。[83]
諸暨縣 諸暨市[84]
秦置,[85]唐末光啟中改暨陽縣,[86]錢鏐因厭惡楊行密,於後梁二年(910)復改諸暨縣。[8]
蕭山縣 杭州市蕭山區[87]
西漢置餘暨縣,孫吳改永興縣。[88]唐天寶元年(742)改蕭山縣。[89]
新昌縣 新昌縣[90]
唐末,吳越析剡縣置。[91][83]
蘇州 蘇州市[92]
一說曾改為中吳府。
吳縣 蘇州市[93]
附郭縣。[94]秦置。[95]
長洲縣 蘇州市[96]
附郭縣。[97]武周萬歲通天元年(696)析吳縣置。[98]
常熟縣 常熟市[99]
蕭梁大同六年(540)析海虞縣置。[100]
崑山縣 崑山市[101]
蕭梁析婁縣置信義縣,又析信義縣置崑山縣。[102]
吳江縣 吳江市[103]
後梁開平三年(909),吳越析吳縣置。[104][105]
湖州 湖州市[106]
 
烏程縣 湖州市[107]
附郭縣。[108]秦置。[109]
德清縣 德清縣乾元鎮[110]
武周天授二年(691)析武康置武源縣,[111]景雲二年(711)改臨溪縣,天寶元年又改德清縣。[112]
安吉縣 安吉縣遞鋪鎮[113]
中平二年(185)析故鄣縣地置,[114]隋開皇九年(589)省。[115]義寧二年(618)沈法興復置,武德七年(624)又廢,麟德元年(664)再置。[116]
長興縣 長興縣[117]
西晉太康三年(282)析烏程縣置長城縣,[118]隋開皇九年(589)省,仁壽二年(602)復置,[119]後梁開平元年(907),吳越避梁諱改為長興縣。[5]
溫州 溫州市[120]
永嘉縣 溫州市[121]
附郭縣。[122]東漢永和三年(138)析章安縣置永寧縣,[123]隋開皇九年(589)改永嘉縣。[124]
樂清縣 樂清市[125]
東晉寧康二年(374)析永寧縣置樂成縣(一作樂城縣),[126]後梁開平二年(910),吳越為避梁太祖之父朱誠諱,改為樂清。[5]
瑞安縣 瑞安市[127]
孫吳析章安縣置羅陽縣,[128]寶鼎三年(268)改安陽縣,西晉太康元年(280)改安固縣。[129]唐天復三年(903),改瑞安縣。[130]
平陽縣 平陽縣[131]
西晉太康初年,析安固縣置始陽縣,尋改橫陽縣。[132][133]後梁乾化四年(914),吳越改之為平陽縣。[134]
台州 臨海市[135]
臨海縣 臨海市[136]
附郭縣。[137]孫吳太平二年(257)析章安縣置。[138]
黃巖縣 台州市黃巖區[139]
唐上元二年(675)析臨海縣置永寧縣,[140]武周天授元年(690)改黃巖縣。[141]
永安縣 仙居縣[142]
東晉永和三年(347)析始豐縣置樂安縣,[143]後唐長興元年(930),吳越改樂安為永安縣。[144]
天台縣 天台縣[145]
孫吳析章安縣置始平縣,晉太康元年(280)改始豐縣。[146]唐上元二年(675),改唐興縣[147]後梁代唐,開平二年(908)改天台縣。[38]後唐時,復名唐興。[148]後晉天福七年(942),因避石敬瑭諱,又改台興。[149]宋建隆元年(960),復名天台。[150]
寧海縣 寧海縣[151]
東晉永和三年(347)析鄞縣、章安置。[152]
明州 寧波市[153]
鄞縣 寧波市[154]
附郭縣。[155]唐武德四年(621)置鄞州,八年(625)廢為鄮縣。[156]後梁開平二年(908),吳越因避梁朱茂琳諱,改鄮縣為鄞縣。[157]
奉化縣 寧波市奉化區[158]
唐開元二十六年(738)析鄮縣置。[159]
慈谿縣 寧波市江北區
慈城鎮[160]
唐開元二十六年(738)析鄮縣置。[161]
象山縣 象山縣[162]
武周神龍元年(705)析鄮縣、寧海兩縣置。[163]
定海縣 寧波市鎮海區[164]
後梁開平三年(909),吳越析鄞縣地置望海縣,尋改定海縣。[104][165]
處州 麗水市西[166]
麗水縣 麗水市西[167]
附郭縣。[168]隋開皇九年(589),析松陽縣置括蒼縣,[169]大曆十四年(779)改名麗水縣。[170]
縉雲縣 縉雲縣[171]
武周萬歲登封元年(696)析麗水、永康兩縣置。[172]
青田縣 青田縣[173]
唐景雲二年(711)析麗水縣置。[174]
白龍縣 松陽縣[175]
漢末建安四年(199)析章安縣置,[176][177]隋廢,尋又置。[178]錢鏐因厭惡楊行密,於後梁開平二年(910)改為長松縣。[8]後晉天福四年(939),又改白龍縣。[179]入宋,復改為松陽縣。[180]
遂昌縣 遂昌縣[181]
孫吳赤烏二年(239),析太末縣置平昌縣。[182]晉太康元年(280),改名遂昌縣。[183]
龍泉縣 龍泉市[184]
唐乾元二年(729),析遂昌、松陽兩縣置。[185]
衢州 衢州市[186]
西安縣 衢州市[187]
附郭縣。[188]漢末初平三年(192)析太末縣置新安縣,晉太康元年(280)改信安縣。[189]唐末咸通年間,吳越改信安為西安。[190][191]
龍游縣 龍游縣[192]
本春秋太末縣地,晉立龍丘縣。[193]隋廢,唐貞觀八年(634)又置。[194]後唐長興二年(931),吳越改龍丘為龍游。[195]
江山縣 江山市[196]
唐武德四年(621)析信安縣置須江縣,尋廢,永昌元年(689)復置。[197]後唐長興二年(931),吳越改須江為江山。[195]
常山縣 常山縣[198]
唐咸亨五年(674)析信安縣置常山縣。[199][200]
婺州 金華市[201]
金華縣 金華市[202]
附郭縣。[203]漢末初平三年(192),析烏傷縣置長山縣,[204]隋開皇九年(589)改吳寧縣,十二年(592)改東陽縣,十八年(598)又改金華縣。[205]
蘭谿縣 蘭谿市[206]
唐咸通五年(674)析金華縣置蘭谿縣。[207]
浦江縣 浦江縣[208]
唐天寶十三年(754)析義烏縣置浦陽縣。[209]錢鏐因厭惡楊行密,於後梁開平二年(910)改為浦江縣。[8]
義烏縣 義烏市[210]
秦置烏傷縣,[211]唐武德七年(624)改名義烏縣。[212]
東場縣 東陽市[213]
武周垂拱二年(686)析義烏縣置東陽縣[214]後梁開平四年(910),錢鏐因厭惡楊氏,改名東場縣。[215]入宋,復改東陽縣。[216]
永康縣 永康市[217]
孫吳赤烏八年(245)析烏傷縣置,[218]隋廢,唐武德八年(625)復置。[219]
武義縣 武義縣[220]
武周天授二年(691),析永康縣置武義縣,[221]尋改武成縣,天祐年間復改武義縣。[222]
睦州 建德市梅城鎮[223]
建德縣 建德市梅城鎮[224]
附郭縣。[225]孫吳黃武四年(225)析富春縣置,[226]隋開皇九年(589)省。[227]唐武德四年(621)復置,[228]武德七年(624)省,永淳二年(683)再置。[229]
壽昌縣 建德市壽昌鎮[230]
孫吳析富春縣置新昌縣,晉太康元年(280),改壽昌縣。[231]
遂安縣 淳安縣西
千島湖五獅島南[232]
漢末建安十三年(208),孫吳析歙縣置新定縣,[233]晉太康元年(280)改遂安縣。[234]隋開皇九年(589)省,仁壽三年(603)復置。[235]
清溪縣 淳安縣西
千島湖南山島附近[236]
孫吳黃武元年(221)析歙縣置始新縣,晉改雉山縣,[237]唐開元二十年(732),改為還淳縣。[238]永貞元年(805),為避唐憲宗李純諱,又改清溪縣。[239]
分水縣 桐廬縣分水鎮[240]
唐武德四年(621)析桐廬縣置,[241]七年(624)省,武周如意元年(692)改置武盛縣,[242]神龍元年,復名分水。[243]
秀州 嘉興市[244]
後唐同光二年(924),吳越私建開元府於嘉興,[245]。錢鏐去世,開元府廢,所領各縣歸隸杭州、蘇州。[246]至後晉天福三年(938),吳越又於嘉興置秀州。[10][247]
嘉興縣 嘉興市[248]
附郭縣。春秋時為長水縣,秦改由拳縣。[249]孫吳嘉禾元年改禾興縣,[250]赤烏五年(242),為避太子孫和諱,改為嘉興縣。[251][252]隋廢,唐武德七年(624)復置,九年(626)又省,貞觀八年再置。[253]後唐同光二年(924),割隸開元府。[245]錢鏐去世,開元府廢,[246]新王錢元瓘為防止右藩蘇州強大,將嘉興改隸杭州。[254][255]後晉天福三年(938),吳越置秀州,嘉興即改隸秀州。[10][247]
海鹽縣 海鹽縣[256]
秦置,[257]屢有遷治。[258]後唐同光二年(924),割隸開元府。[245]錢鏐去世,開元府廢,[246]復隸杭州。[259]吳越置秀州,海鹽即改隸秀州。[10][247]
華亭縣 上海市松江區[260]
唐天寶十年(751),析崑山、嘉興、海鹽三縣地置。[261]後唐同光二年(924),割隸開元府。[245]錢鏐去世,開元府廢,[246]復隸蘇州。吳越置秀州,華亭即改隸秀州。[10][247]
崇德縣 桐鄉市崇福鎮[262]
後晉天福三年(938),吳越析嘉興縣置,[263]隸秀州。[247]
福州 福州市[264]
福州原屬閩國。後唐長興四年,閩國王延鈞稱帝,改名王鏻,升福州為長樂府。[265]後晉開運二年(945)王延政稱閩王,以福州為東都,又作南都。[266][267]閩國既滅,福州為吳越所得,復改長樂府為福州。[268]
閩縣 福州市[269]
附郭縣。[270]晉太康三年(282)置原豐縣,隋開皇十二年(592)改原豐為閩縣。後唐長興四年(933),王鏻改閩縣為長樂縣。[265]清泰二年(935),復改閩縣。後晉天福六年(941年),王曦再改閩縣為長樂縣,[271]次年改回閩縣。[272]
侯官縣 福州市[273]
漢末建安年間置,隋唐間數度省入閩縣,後又復置。[274]後唐長興四年(933),王鏻改侯官為閩興縣。[265]清泰二年(935),復改侯官。[275][276]
長樂縣 長樂市[277]
唐武德六年(623)由閩縣析置,初稱新寧縣,同年改名長樂縣。[278]後梁乾化元年(911),王審知改長樂為安昌縣,後唐同光三年(925),復名長樂。後唐長興四年(933),王鏻又改長樂為侯官。[265]清泰二年(935),復改長樂。[279][280][281]
福清縣 福清市[282]
武周聖歷二年(699)析長樂縣置萬安縣,天寶元年(742)改福唐縣。[283]後梁開平二年(908),王審知改福唐為永昌,後唐同光元年(923),復名福唐。後唐長興四年(933),王鏻改福唐為福清。[265][284]後晉朝廷因避石敬瑭諱,亦曾在天福七年(942)遙改福唐為南台。唯此時福建已獨立,改名並無實際效力。[285]又一說,福清縣於天福年間遷治南台嶺。[286]
古田縣 古田縣東北
古田水庫[287]
開元二十九年(741)由侯官縣析置。[288]
永泰縣 永泰縣[289]
永泰二年(766)析侯官縣與尤溪縣置。[290][291]
連江縣 連江縣[292]
晉太康四年(283)初置溫麻縣,隋省入閩縣,唐武德六年(623)復置,同年改名連江縣。[293][294]
長溪縣 霞浦縣[295]
晉太康四年(283)初置溫麻縣,隋省入閩縣,唐武德六年(623)復置,同年遷治連江,改名連江縣,武周長安二年(702),又由連江縣析置。[296][297]
閩清縣 閩清縣[298]
貞元(785-805)中,析侯官縣北置梅溪場,後梁乾化元年(911),王審知升為閩清縣。[299][300][301]
永貞縣 羅源縣
聖水寺[302][303]
大中元年(847),析連江縣地置羅源場,咸通二年(861),又從閩縣析部分地方併入,升永貞鎮。後唐長興四年(933),王鏻升永貞鎮為永貞縣。[304][305][265][306]
寧德縣 寧德市[307]
開成(836-840)中,析長溪縣寧川、古田縣東北地置感德場。後唐長興四年(933),王鏻升感德場為寧德縣。[308][309][265]
衣錦軍 臨安縣[310]
臨安縣安眾營本是錢鏐故里,錢鏐發跡後,唐廷改安眾營為衣錦營。[311]光化四年(901),改衣錦城, [312]天祐四年(907),又改安國衣錦軍。[313]
關閉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