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哭喪女,又稱哭孝女、哭喪婦,粵語稱喊口婆、哭婆,台灣又俗稱為孝女白琴(源自布袋戲《雲州大儒俠》中的角色孝女白瓊),日本稱為泣女(泣き女)、哭女(哭き女)、鳴女(鳴き女)、泣澤的(泣沢テ、ナキテ)、泣澤人(泣沢ビト、ナキビト)、泣澤婆婆(泣沢ババ、ナキババ)、泣澤老母(泣沢老母、ナキアサン)、弔喪婆婆(弔いババ、トムライババ)等,朝鮮半島稱為代哭女(代哭女 、대곡녀)或代哭者(代哭者、대곡자) ,是一種喪禮相關職業,由女性擔任,專門受僱於喪禮中代哭,世界各地包括儒家文化圈、南亞、歐洲、美索不達米亞地區以至南美洲、非洲都有見到[1]。在古埃及、古希臘和古羅馬等古文明已有出現[2][3]。由於哭喪女這種特種代哭職業在現代一些地區並不常見,因此常常受到媒體的訪問[4]。
家裡有人逝世後,親朋好友前往葬禮弔喪,死者的家屬除了點頭致意,大部份因為失去親人的痛而會流下淚來,甚至嚎啕大哭。由於「哭」在一些文化的葬禮不單是情感的體現,還是重要的禮儀,有的死者家屬因哀慟欲絕或其他原因而哭不出來,親朋好友左鄰右舍會認為往生者的家屬不夠孝順,因此往生者的家屬會請哭喪女來代哭,並營造葬禮的哀傷氣氛,帶動家屬以哭泣宣洩悲痛情感[5][6]。為了投入,有些哭喪女還會事先了解死者生平事跡[7]。而哭喪女哭喪通常有一定條理,並非胡亂大哭,有如唱歌。[8]由於哭喪女本身與喪家並不認識,她們也不是真的為死者逝世而痛哭,因此需要一些刺激眼睛流淚的物品如辣椒、薄荷等達到逼真效果[9]。
在儒家文化圈中包括葬禮在內的凶禮裡,哭稱為哭禮,是一種重要的禮儀,而不只限於情感的表達[10],而後世民間喪禮中的哭又以婦女為主,於是出現了專門代哭的哭喪女。哭喪女有專門的打扮,有些穿著普通的素服或喪服,有些穿著戲服[5][11][12]。有些哭喪女不但要代哭,還要負責以悲慟的語氣唸祭文[5],甚至協助葬禮上其他事務如打掃、準備供品、摺冥鏹、上香等[9]。
在台灣這項職業很多都是祖傳職業[13], 2013年台灣喪葬文化中的孝女白琴被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記者採訪曾為台灣最年輕的孝女白琴劉君玲引起外國好奇,她也是承襲祖母與母親的職業傳承下去[14],後來還成立殯葬女子團體與公司、擴大斌葬相關服務項目。
在中國大陸,有些哭喪女是從事其他職業後改行[5][11][12],文革時曾被視為「封建遺毒」而禁止,改革開放後又再興起,但近年開始式微[12]。在廣州,哭喪女是照早、午、晚哭三次,也有些會在中間多喊一次,除了哭之外還會喊輓詞 [9]。
在日本,一些地區的哭喪女是以報酬所得到的米量來計算哭的程度,如「五合泣」[3]」、「X升泣」[2][3]」(「一升泣」、「二升泣」等)之類的名稱來表示哭的程度。
印度教傳統上不容許高種姓的婦女在公開場合過於暴露情感,於是高種姓的家庭在葬禮上就會聘用哭喪女(印地語:रुदाली)代哭,哭喪女則屬於較低種姓。她們穿上黑衣,披頭散髮,在葬禮上捶胸嚎哭、抽搐似地跳舞、滾地大哭等[16]。
古希臘人會在葬禮上僱用哭喪女[17],《伊索寓言》中就有一則故事《富人與哭喪女》提及當時的職業哭喪女,而法國小說家奧諾雷·德·巴爾扎克也在他的作品《高老頭》中提及到主角的葬禮上僱有兩名哭喪女代哭,俄國的克雷洛夫亦在他的一篇寓言也提到職業哭喪女。
在烏爾第三王朝時的喪禮中有僱用哭喪女[18]。猶太人葬禮上也會僱用哭喪婦[19]。《聖經》舊約耶利米書提到當時以色列人有職業哭喪女[20] 。
在象牙海岸,除了喪家會僱用哭喪女外,也有些喪家的親友為了表達心意而僱哭喪女前往葬禮代哭。當地哭喪女的裝扮是穿著粗略繡上紅色和黑色圖案的衣服、戴頭巾,在葬禮上伏在死者身上痛哭[23]。
南華大學生死學系生命禮儀研究中心副主任楊國柱認為,哭喪女能引導喪家在哀戚氛圍下「徹底宣洩心中的抑鬱難過」,起心理輔導作用[24][25]。
另外,由於哭喪女是以哭作為謀生技能,需要演技,她們所哭的又非自己的親人,有些人認為僱用哭喪女是一種虛偽和愛面子的表現,是一種陋俗,阻礙文明健康發展[26][27],而哭喪女也用作比喻一些矯情、強作悲傷的表現[28]。
與其他喪葬相關職業一樣,有些人認為哭喪女這種職業不吉利,於是避免和職業哭喪女交往,以致職業哭喪女的人際關係,尤其是戀愛、婚姻方面遇到困難[12]。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