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史是指從文字和人類歷史記錄的開端到晚期古代的時間段。信史的跨度大約有5000年,從蘇美爾楔形文字的發明,一直到晚期古代伊斯蘭擴張為止。古代史涵蓋了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500年期間人類居住的所有大陸。[1]三時代系統將古代歷史分為石器時代青銅時代鐵器時代,信史通常被認為是從青銅時代開始的。三個時代的起點和終點在世界各地都有所不同。在許多地區,青銅時代通常被認為始於公元前3000年之前的幾個世紀,而鐵器時代的結束在某些地區被認為是公元前第一個千年初期,而其他地區則是公元後第一個千年末期。

Thumb
Thumb
Thumb
Thumb
Thumb
Thumb
Thumb
Thumb
Thumb
數件知名古代藝術品,其中每件藝術品分別對應一個古代文明。自左至右、從上到下分別為蘇美爾烏爾軍旗英語Standard of Ur古埃及圖坦卡門面具印度河流域文明Priest-King英語Priest-King (sculpture)古希臘米洛的維納斯伊特拉斯坎文明Sarcophagus of the Spouses英語Sarcophagus of the Spouses古羅馬第一門的奧古斯都像古中國秦始皇兵馬俑之一、身著Keiko裝甲的古日本埴輪武士和奧爾梅克文明colossal head英語Olmec colossal heads之一。

在古代史的這段時間裡,世界人口因為新石器革命的全面推進已經呈指數性增長。在公元前10,000年的世界人口為200萬,到了公元前3000年增長至4500萬。到了公元前1000年的鐵器時代時世界人口增加至7200萬。當到了古代時期結束的公元500年時,世界人口被認為已達到2.09億。在這10,500年間,世界人口增長了100倍。[2]

時間上限

其所指稱的歷史時期依各文明發展情況快慢而有所不同,但就其上限而言,一般是以出現文字作為古代史與史前史之分界。

時間下限

古代史之下限,則各文明不同。

中國歷史而言,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官方史學,稱呼1840年以前的全部中國歷史為「中國古代史」。 在台灣日本西方國家,「古代史」可能為先秦的同義語(此時又稱「上古史」)[3][4];以內藤湖南為代表的多數日本史學家則以東漢滅亡為中國古代史的下限(如谷川道雄《世界帝國的形成》)。

歐洲歷史通常以西羅馬帝國滅亡(476年)為下限[5][6];也有以610年為下限。

日本歷史通常以1192年鎌倉幕府建立,或者是1160年代平清盛建立第一個武家政權為從古代到中世的下限。

古代史後之歷史時期,一般稱為「中世紀」或「中古」;但如採用1840年以前為「中國古代史」這種說法時,之後就直接銜接「中國近代史」。

史前時期

史前時期是指有文字記錄之前的時期。我們對那個時期的大部分了解都來自於考古學家的研究。[7]史前時期通常被稱為石器時代,分為舊石器時代中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

舊石器時代晚期早期人類遷徙中,直立人Homo erectus)在180萬年前擴散到歐亞大陸[8]人類使用火的證據最早可追溯到180萬年前,但這一個日期存在許多爭議,而普遍接受使用火的證據則可以追溯到78萬年前。人們實際使用爐灶的證據首次出現於40萬年前。[9]智人(現代人類)的出現日期大約在25萬[10]到16萬年前[11],而這些不同的日期是分別參考了DNA研究和化石研究。大約5萬年前,智人開始從非洲遷徙出來。他們大約在4.5萬年前到達澳大利亞,差不多同一時間到達西南歐,大約在4萬年前到達東南歐和西伯利亞,並在大約3萬年前到達日本。人類大約在1.5萬年前遷徙到美洲

在公元前9000年,有關農業出現的證據在現今的土耳其東部被發現,並通過新月沃地傳播。人類在哥貝克力山丘(Göbekli Tepe)的定居可以追朔到公元前9500年,那裡可能擁有世界上最古老的神廟。考古學家們在尼羅河谷發掘證據顯示高粱小米的種植始於公元前8000年,西非地區的山藥種植或許也可以追溯到同一時期。中國小米、水稻豆類的種植開始於公元前7000年。新幾內亞的芋頭種植也可追溯到大約公元前7000年,與中美洲南瓜種植或許共享同一日期。在15,000或更早年前,人類開始馴化綿羊山羊大約在公元前9000年於新月沃地被馴化,與最早的農業證據相伴而生。其他的動物如家禽則在後來被馴化並作為人類的食物來源。水牛大約在公元前7000年被馴化,駱駝則大約在公元前4000年被馴化。這些動物不僅被用作食物的來源,還用於運載和拉動人類或貨物,大大提高了人類的勞動能力。的發明在公元前6000年進一步提高了農業的生產效率。

在公元前6000年左右,考古學家在西亞發現了銅礦石冶煉技術,而在公元前2000年之前,東亞也獨立發展了這一項技術。然而在此之前,人類就已經使用錘打來製作銅製品。黃金白銀的使用可以被追溯到公元前6000年至5000年之間。合金技術大約始於公元前3500年的美索不達米亞的青銅冶煉,並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在中國獨立發展。陶器的製作在世界各地獨立發展,最早的燒製陶器出現在日本的繩紋文化和西非的馬里地區。大約在公元前5000年至4000年之間,陶輪被發明出來。到了公元前3000年左右,陶盤被改進和使用在為帶的車輛,使人類能夠更輕鬆地靠人力或動物運載貨物。

文字的出現在歷史上分別在五個不同的地方獨立發展:美索不達米亞埃及印度中國中美洲。到了公元前3400年,「原始文字」楔形文字在中東傳播開來。大約在公元前3200年,埃及發展出了自己的象形文字系統。到了公元前2800年,印度河流域文明發展出了印度河文字,這種文字至今尚未被解讀。中國的漢字甲骨文商朝時期獨立發展,時間大約在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1100年之間。中美洲的文字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00年,由薩波特克文明創造。

各地區的古代史

西亞歷史

古代近東被認為是人類文明的搖籃。它是最早實行全年密集農業的地區;古代近東的人們創造了最早的書寫系統之一,發明了陶輪和車輪,建立了最早的中央政府法律法規和帝國,同時創造了社會分層、奴隸制和有組織的戰爭。古代近東的人們還開始研究天文學數學

Thumb
公元前15世紀位於巴比倫尼亞上游的亞述領土,米坦尼西臺帝國的下游,其主要城市是亞述古城尼尼微

美索不達米亞

美索不達米亞是世界上最早的已知文明發源地之一。大約公元前8000年,隨著哈拉夫文化的發展,農業社區也在該地區出現,並延續到大約公元前6000年的歐貝德時期。各大城市在烏魯克時期(公元前4000年–3100年)開始形成,並在捷姆迭特·那色時期(公元前3100年–2900年)和美索不達米亞早王朝時期(公元前2900年–2350年)得到了更進一步的發展。[12]由於當時的經濟模式能夠生產出多餘的、可以長期儲存的食物,人們不再需要像以前那樣不斷地遷徙以尋找新的作物和牧群,而是可以定居在一個固定的地點。這也使得當地人口密度大大增加,這反而需要更龐大的勞動力和勞動分工。隨著社會組織的複雜化和人們定居生活的出現,記錄和管理各種信息變得越來越重要。

巴比倫尼亞是位於美索不達米亞南部(現代伊拉克南部)的一個亞摩利城邦,首都是巴比倫。巴比倫尼亞的形成是因為漢謨拉比將前蘇美爾王國和阿卡德帝國的領土統一成一個帝國。

新巴比倫帝國(或稱迦勒底),是公元前7世紀和6世紀的巴比倫尼亞。在尼布甲尼撒二世的統治下,該帝國征服了耶路撒冷。這個帝國還建造了巴比倫空中花園和至今仍保存的被作為首都巴比倫的建築裝飾伊什塔爾城門[13]

阿卡德成為了阿卡德帝國的首都。儘管考古學家進行了廣泛的搜索,但精確的遺址至今仍未被找到。在阿卡德王薩爾貢大帝征服了該地區後,阿卡德在公元前2330年至2150年間達到了其權力的巔峰。隨著薩爾貢帝國的擴張,阿卡德語(即以阿卡德城市命名的亞卡底語)迅速在該地區傳播開來,並取代了美索不達米亞的蘇美爾語,到公元前1450年時阿卡德語已經成為近東地區主要的外交語言。[14]

亞述最初只是位於上底格里斯河的一個地區,但是在公元前19世紀,亞述在這個地區建立了一個小規模的國家。亞述以首都亞述城來作為這個國家的名字。隨著亞述成為一個國家和帝國,它的領土擴展到了整個美索不達米亞新月沃地地區、埃及以及大部分安納托利亞。在這個背景下,「真正的亞述」指的是美索不達米亞的大致北半部分(南半部分則是巴比倫尼亞),其首都為尼尼微。亞述國王在歷史上曾在三個不同的時期統治了一個大王國。這些時期被稱為古亞述(公元前20至18世紀)、中亞述(公元前14至11世紀)和新亞述(公元前9至7世紀)王國或時期。

米坦尼是公元前1500年左右在北美索不達米亞建立的一個胡里安帝國。米坦尼人征服並控制了亞述,直到公元前14世紀,同時與埃及爭奪現代敘利亞部分地區的控制權。其首都為瓦舒卡尼英語Waššukanni,其確切位置尚未被考古學家確定。

參考資料

參見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